《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15)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15)
1. 灌膿三朝治款(二十七)
膿者,血之變也。痘瘡初出,一點血耳,漸起漸長,則由血成漿,由漿成膿,始成實矣。故有血則有膿,無血則無膿也。痘至灌膿,大勢已成,此時必以有膿為主,有膿則生,無膿則死,乃必然之理也。故六日以前,有熱則宜解毒,無熱則宜調養血氣,至此自然灌膿。若痘至七日以後,頂陷不能灌膿者,必由先失調治故也,所以治不可緩,必俟漿足,斯可回生。若頂陷灰白,漿膿不至,此氣血俱離,無生意矣。
一、痘瘡灌膿,專以脾胃為主,脾胃強則氣血充實,膿漿成而飽滿堅厚,不須服藥;脾胃弱則血氣衰少,所以不能周灌,故雖見漿而漿亦不滿,或清淡灰白不能作膿,即所蓄微漿,仍是初時之血水。而漿薄無以化膿者,總屬血氣大虛之候,若不速治,必成內攻外剝之證,宜急用六物煎,或六氣煎加減治之,或保元湯、或十全大補湯加人乳、好酒與服亦妙。欲辨脾胃強弱,當於飲食二便察之。
飲食雖少而大便堅者,脾胃之氣猶可也,但微加調補,以能食為貴。若大便不實,或見溏瀉,則最為可畏。蓋一瀉則漿停,瀉止則灌滿矣。速宜用溫胃飲,甚者用陳氏十二味異功散主之。如痘當作膿之時,猶是空殼,此血不附氣也。血既不至,則毒何由化?宜五物煎,或四物湯,或紫草散加蟬蛻主之。
如頂陷膿少,或服內托藥而暫起復陷者,血氣大虛故也,宜十全大補湯倍加參、耆、當歸、糯米,煎成和人乳、好酒服之,此助灌之妙法也。
一、灌膿三朝之內,若身涼而痘色灰白,或不進飲食,或寒氣逆上而為嘔吐,或腹脹,或泄瀉而手足逆冷,此皆純陰無陽之證也,急宜用保元湯加二仙散,連進數服;甚者必須九味異功煎,或陳氏十二味異功散,皆可擇用。若寒戰咬牙泄瀉等證,俱同此治。
一、手足灌膿飽滿者,方見脾胃之強,氣血之足也。若色見灰白,漿水清薄,或癟𤹀不起者,此必脾胃之弱也。或灌漿已完,而四肢猶有不灌者,恐終變癢𤹀之證,宜快斑越婢湯,或六氣煎加防風、白芷以達之,庶無陷伏之患。若毒有未透,亦恐關節之處,靨後致生癰毒。
一、癢𤹀不止者,雖曰氣血俱虛,然亦由火力不足,故不作痛而作癢也,宜六氣煎,或五物煎加防風、白芷、木香、蟬蛻主之。《心鑑》曰:氣愈虛則愈癢,當用保元湯倍黃耆以助表,少加芍藥以制血,其癢自止。若將靨發癢,此毒退血活,新肉和暢,自然之理也,不必治之。
一、灌膿痛楚不止者,氣滯也,少下保元湯加山楂、木香以行滯氣。如膿色盛滿,大下四苓散利之而痛自止。
一、痘瘡起發之後,不作膿有四證:有內虛而不灌者,專宜托補氣血,治法如前。有感風寒,邪居膚腠而不灌者,宜溫散之,以柴葛桂枝湯加黃耆、白芷。有熱毒熾盛身壯熱,津液乾涸,小便赤熱而不灌者,宜托裡解毒利小便,以紫草飲子,或用辰砂六一散解之,俟熱退後,方可用保元湯。熱甚者,大連翹飲。
白話文:
膿液,是血液變成的。痘瘡剛出現時,只是一個小血點,漸漸隆起變大,就由血液變成漿液,再由漿液變成膿液,這才算真正成形。所以有血才會有膿,沒有血就沒有膿。痘瘡到了灌膿的階段,大勢已定。這個時候必須以有膿為主,有膿就代表能活,沒膿就代表會死,這是必然的道理。因此,在發病六天之前,有發熱現象就要解毒,沒有發熱就應該調養血氣,到時候自然會灌膿。如果痘瘡到了第七天以後,頂部凹陷無法灌膿,一定是先前治療失當所造成的,所以治療不能拖延,必須等到漿液充足,才可能起死回生。如果頂部凹陷呈現灰白色,漿液和膿液都無法產生,這表示氣血已經耗盡,沒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第一,痘瘡灌膿,主要以脾胃為主。脾胃強健,氣血就會充實,膿液就能生成且飽滿堅實,不需要吃藥;脾胃虛弱,血氣就會衰少,所以無法完全灌膿,即使看到漿液,漿液也不飽滿,或者清淡灰白無法化膿,那所積蓄的少量漿液,仍然是剛開始的血水,漿液稀薄無法化膿,這都屬於血氣大虛的症狀。如果不趕快治療,一定會變成內攻外剝的危險情況,應該趕快服用六物煎,或是六氣煎加減藥材來治療,或是服用保元湯、十全大補湯加入人乳和好酒一起服用也很有效。想要分辨脾胃的強弱,應該從飲食和大小便來觀察。
如果飲食不多但大便乾燥,表示脾胃之氣還算可以,只要稍微調補一下,以能吃東西為目標。如果大便不成形,或是出現腹瀉,那就最可怕了。因為一腹瀉,漿液就會停止生成,腹瀉停止,漿液才能灌滿。應該趕快服用溫胃飲,嚴重的話就用陳氏十二味異功散來治療。如果痘瘡應該化膿的時候,卻還是空殼,這表示血液沒有附著在氣上。血液既然不到,毒素又怎麼能化解呢?應該服用五物煎,或是四物湯,或是紫草散加入蟬蛻來治療。
如果頂部凹陷膿液很少,或是服用內托藥後暫時隆起又凹陷,這是因為血氣大虛的緣故,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加倍人參、黃耆、當歸和糯米,煎好後加入人乳和好酒一起服用,這是幫助灌膿的好方法。
第二,在灌膿三天的時間內,如果身體冰涼且痘瘡顏色灰白,或是食慾不振,或是寒氣上逆造成嘔吐,或是腹脹,或是腹瀉且手腳冰冷,這些都是純陰無陽的症狀,應該趕快服用保元湯加入二仙散,連續服用幾帖;嚴重的話必須服用九味異功煎,或是陳氏十二味異功散,都可以選擇使用。如果有寒戰、咬牙、腹瀉等症狀,都用相同的治療方法。
第三,手腳灌膿飽滿,表示脾胃強健,氣血充足。如果顏色呈現灰白,漿液清淡稀薄,或是扁塌不起,這一定是脾胃虛弱。或是灌膿已經完成,但四肢仍有部分沒有灌膿,恐怕最後會變成癢疹的症狀,應該趕快服用快斑越婢湯,或是六氣煎加入防風、白芷來疏通,才不會有陷伏的危險。如果毒素沒有完全透出,也恐怕會在關節等處,痘瘡痊癒後產生癰瘡。
第四,癢疹不止,雖然說是氣血俱虛,但也是因為火力不足,所以不會疼痛而會搔癢,應該服用六氣煎,或是五物煎加入防風、白芷、木香、蟬蛻來治療。《心鑑》說:氣越虛就越癢,應該用保元湯加倍黃耆來增強體表,少加芍藥來控制血氣,搔癢自然會停止。如果痘瘡快要痊癒時才搔癢,這是毒素消退、血液活絡,新肉正在生長的好現象,不必治療。
第五,灌膿時疼痛不止,是氣滯的緣故,稍微服用保元湯加入山楂、木香來疏通行氣。如果膿液充盛飽滿,可以服用四苓散來利尿,疼痛自然會停止。
第六,痘瘡發起來後,不化膿有四種情況:有因為體內虛弱而無法灌膿的,專門應該用托法來補氣血,治療方法如先前所述。有因為感受風寒,邪氣停留在皮膚而無法灌膿的,應該用溫散的方式來治療,服用柴葛桂枝湯加入黃耆、白芷。有因為熱毒過於旺盛,身體發熱嚴重,津液乾涸,小便赤熱而無法灌膿的,應該用托裡解毒並利小便的方法來治療,服用紫草飲子,或是用辰砂六一散來解毒,等到熱退後,才可以使用保元湯。如果發熱嚴重,就服用大連翹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