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9)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9)
1. 報痘三朝治款(二十五)
痘之形色初見,吉凶攸分,而寒熱虛實亦已可辨,凡調攝挽回之力,惟在此時尤為緊要。且痘出三日內,毒在半表半裡之間,關係最重,故妄汗則成斑爛,妄下則成陷伏,寒涼過用必傷正氣,燥熱過用則助邪氣,虛寒不補則陷伏癢𤹀,實熱不解則變黑歸腎,倘有一瘥,死生立判,醫者於此,不可不為之慎。
一、痘瘡見點後,身熱稍退,別無內熱等證,或色不甚紅,頂不甚突者,便有虛象,雖在三五日內,亦切不可用寒掠之藥,恐傷脾胃,為害不小,須以保元湯,或六物煎之類為主,因證加減,以培養之。
一、痘瘡必因熱而出,因熱而起,若熱甚則血躁血枯,其出反難。故於未見點之先,必須察其寒熱,預為調理,若有熱證,勿得過用辛熱氣分等藥,恐助火邪,致滋多變。
一、此時最畏泄瀉,宜按本條急治之。
一、見點太早者,有吉凶虛實之辨。凡發熱一日,或才熱便見,必血熱毒盛之所致,其證多凶,但得痘稀而飲食如常,別無他證,則亦無害。若其形氣本弱而痘現速者,此營熱衛虛,不能約束於外,故出現太驟,須兼實表,庶可免癢𤹀潰爛之患,宜實表解毒湯主之。
如發熱一日便出而密者,其證最凶,其毒必甚,此證最忌溫補,宜搜毒煎加柴胡主之,或羌活散加牛蒡子、紫草、蟬蛻,或調保嬰丹;熱甚者,調退火丹或雙解散急治之,可保一二。其有痘雖出早而色不紅紫,熱不甚者,此全屬表虛之證,如保元湯、六物煎之類,亦所當用。
一、痘出不快者有數證,須審其有無外感內傷,而辨治其所病。如冬月嚴寒,或非時陰邪,外閉寒勝而出遲者,宜五物煎加生薑、麻黃、細辛之類主之,或五積散亦佳。如夏月火熱熏蒸,以致血熱氣虛,煩渴發躁而出遲者,宜人參白虎湯加木通、乾葛主之。有因時氣不正,為風寒外邪所襲,以致皮腠閉密,發熱無汗而出遲者,其證必頭痛鼻塞,四體拘急痠痛,宜疏邪飲、參蘇飲、惺惺散之類主之。
若本無諸邪而出不快者,此氣血內虛,不能驅毒托送,而留連於內,宜十宣散,或托裡消毒散。若氣分大虛而出不快者,宜保元湯、六氣煎。血分大虛者,宜五物煎,或六物煎加減主之。若內有所傷,氣滯而出不快者,宜勻氣散、橘皮湯加減主之。頭面出不快,當用川芎、荊芥、羌活、防風、天麻之類為引使。
胸腹出不快,當用藁本、升麻、紫蘇,及紫草木通湯。四肢出不快,當用桂枝、乾葛、甘草、連須、紫草、蔥白,各加生薑為佐,連進二服,出自快矣。
一、痘不起發者,雖證有不同,然卒由血氣內虛,不能托送者居多。此中或宜兼解散,或專補元氣,當辨而治之。凡出齊之後,或被風寒所閉,而發熱頭痛,陷伏不起者,宜羌活散、參蘇飲,加內托等藥治之。若紅點初出,闇昧乾燥不起發者凶,宜四物湯加紫草、紅花、丁香、蟬蛻、官桂,或調無價散,量兒大小與之。若便實內熱,隱隱肌肉間不起發者,宜紫草飲子。
白話文:
痘瘡剛出現時,從它的形狀和顏色就能初步判斷吉凶,同時也能辨別是寒、熱、虛、實哪種情況。這個階段的調養和治療非常重要,因為痘瘡出現的三天內,毒素處於半表半裡的狀態,關係最為重大。如果妄用發汗的藥物,會導致痘瘡變成斑爛狀;如果妄用攻下的藥物,會導致痘瘡陷伏下去;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會損傷正氣;過度使用燥熱藥物則會助長邪氣;虛寒的情況如果不補益,痘瘡會陷伏下去並伴隨癢痛;實熱的情況如果不解除,痘瘡會變黑並傷及腎臟。如果在這個階段稍有差錯,生死立判,所以醫生在這個階段必須非常謹慎。
一、痘瘡剛出現小點後,如果身體發熱稍微減退,沒有其他內熱的症狀,或者痘瘡顏色不是太紅,頂部不是太突出,這就屬於虛證的表現。即使在三到五天內,也絕對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攻克,否則會損傷脾胃,造成很大的危害。應該以保元湯或六物煎之類的藥方為主,並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以培養正氣。
一、痘瘡的出現必定是因為熱邪引起的,如果熱邪太盛,就會導致血液躁動,甚至血液枯竭,這樣反而會難以出痘。所以在還沒有出現痘點之前,必須觀察身體的寒熱情況,提前進行調理。如果有發熱的症狀,不要過度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以免助長火邪,導致病情多變。
一、這個階段最怕發生腹瀉,應該按照本文的原則,及時進行治療。
一、痘瘡出現得太早,需要分辨是吉是凶,是虛是實。如果發熱一天,或者剛開始發熱就出現痘瘡,這通常是因為血熱毒盛所導致,這種情況大多屬於凶險的徵兆。但如果痘瘡稀疏,飲食正常,沒有其他症狀,就沒有大礙。如果體質本來就虛弱,而痘瘡又出現得很快,這是營血有熱、衛氣虛弱,無法約束在體表,所以才出現得太快。應該同時採用表散和補益的治療方法,才能避免痘瘡出現癢痛和潰爛的情況。可以使用實表解毒湯來治療。
如果發熱一天就出現很多密集的痘瘡,這是最凶險的情況,說明毒邪非常嚴重。這種情況最忌諱溫補,應該使用搜毒煎,並加入柴胡來治療,或者用羌活散,並加入牛蒡子、紫草、蟬蛻,或者調配保嬰丹。如果熱邪很盛,可以調配退火丹或雙解散來緊急治療,或許可以保住一二。如果痘瘡雖然出現得早,但是顏色不紅不紫,熱度也不高,這完全屬於表虛的證狀,可以使用保元湯、六物煎之類的藥方。
一、痘瘡出現得不順暢,有多種情況,需要仔細審查是否有外感或內傷,從而辨證治療。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或者不正常的陰冷天氣,寒邪閉塞體表導致痘瘡出不來,應該使用五物煎,並加入生薑、麻黃、細辛等藥材來治療,或者使用五積散也可以。如果在炎熱的夏季,由於火熱薰蒸,導致血熱氣虛,出現煩躁口渴等症狀,導致痘瘡出不來,應該使用人參白虎湯,並加入木通、乾葛等藥材來治療。有時候是因為時令不正,受到風寒外邪侵襲,導致皮膚閉塞,發熱無汗,痘瘡出不來,這種情況肯定會出現頭痛鼻塞、四肢拘緊酸痛等症狀,應該使用疏邪飲、參蘇飲、惺惺散等藥方來治療。
如果本身沒有其他邪氣,痘瘡卻出不來,這是因為氣血內虛,無法將毒素推送出去,導致毒素滯留在體內。應該使用十宣散,或者托裡消毒散。如果是氣分虛弱而痘瘡出不來,應該使用保元湯或六氣煎。如果是血分虛弱而痘瘡出不來,應該使用五物煎,或者六物煎並根據情況加減藥材。如果是因為內傷導致氣滯,痘瘡出不來,應該使用勻氣散、橘皮湯,並根據情況加減藥材。如果頭面部痘瘡出不來,應該使用川芎、荊芥、羌活、防風、天麻等藥材來引導。
如果胸腹部痘瘡出不來,應該使用藁本、升麻、紫蘇以及紫草木通湯。如果四肢痘瘡出不來,應該使用桂枝、乾葛、甘草、連須、紫草、蔥白,並加入生薑作為輔助,連續服用兩次,痘瘡就能順利出現了。
一、痘瘡不起發的情況,雖然原因不同,但大多是由於氣血內虛,無法將毒素托送出去。這種情況可能需要同時解散外邪,也可能需要專門補益元氣,應該辨證治療。如果痘瘡已經出齊,但是又被風寒閉塞,出現發熱頭痛,導致痘瘡陷伏不發,應該使用羌活散、參蘇飲,並加入內托等藥物來治療。如果紅點剛出現,顏色暗淡乾燥,無法起發,這屬於凶險的情況,應該使用四物湯,並加入紫草、紅花、丁香、蟬蛻、官桂,或者調配無價散,根據孩子的大小來服用。如果大便乾燥,體內有熱,痘瘡隱隱約約在肌肉之間,無法起發,應該使用紫草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