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5)

1. 熱證論治(二十三共十一條)

古云:痘疹之病,皆由父母胎毒伏於命門相火之中,故每遇二火之令,或主客溫熱之氣,即觸發而動,此痘疹屬陽,固無疑矣。然陽毒陽邪,無熱不成,亦無熱不散,所以非熱不能出現,非熱不能起發,非熱不能化漿,非熱不能幹漿,此痘瘡之終始,不能無熱,亦不可無熱也。但熱貴其微,不宜其甚。

蓋熱甚者毒必甚,而痘亦必重;熱微者毒亦微,而痘出必輕;無熱則不成不化,此熱固痘之常也,所以凡治痘瘡,不可盡除其熱,若必欲盡去之,則未有不成陰證而敗者矣。

一、痘有三火,蓋痘、疹二證,皆言為火者是矣。然軒岐之火義有三,曰太過,曰平氣,曰不及也。太過之火,是謂赫曦,炎烈之氣也,其毒盛,治宜清解。平氣之火,是謂升明,蕃茂之氣也,其毒平,不必治之。不及之火,是謂伏明,屈伏之氣也,其毒陷,治宜培補。此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大義,而亦痘疹萬病之法旨,使不知此,尚敢云醫。

一、治熱當知微甚,及有毒無毒,斯無謬誤。蓋痘疹屬陽,無不發熱。若外雖發熱,而內則不渴,或飲食二便如常,此蒸痘之熱耳,熱雖在表而內則無病,萬萬不可妄治。其有熱之甚者,痘毒必甚,此不得不為調理,若甚於發熱之初,必為之表散;若甚於見點之後,必為之清解。錢氏曰:熱甚而大小便閉則利之。

如果有熱毒實邪,則不得驟用補陽之劑,致令毒氣壅盛,則熱終不退,反為害矣。

一、假熱非熱,假寒非寒,見有不真,誤治則死。如文中主溫補,仲陽主涼瀉,雖若各有所主,然無非因病而藥,各有所宜,是以二者皆不可偏用。但得中和,斯為貴耳。余見近日幼科,多不知陳氏之心法,但見痘瘡,則無論是虛是實,開口止知解毒,動手只是寒涼,百證千家,若同一轍,豈必盡皆實熱乎?如實熱果真,白非涼瀉不可,然必內外俱熱,方是熱證,內外俱實,方是實證。但其中有似實非實,似熱非熱者最多,此不可不察之真而審之確也。

故凡見外證雖若實熱,而內察則無,如口不甚渴,二便通利,或見微溏,或稟賦素弱,或脈息不強,或聲色不振,或臟氣多陰,或飲食不化,或脹滿嘔惡,或吐蛔,或倦睡,或畏寒,或作癢,或多驚恐,或筋惕肉瞤之輩,雖見有熱,此皆熱在表而不在裡,總屬無根之火,非真熱證也。最忌寒涼。

若墊而妄用,則必致敗脾,無一免矣。

一、痘瘡熱甚者,毒之盛也,其痘必多;熱微者毒亦微,其痘必少。痘既出而熱不減者,痘必日增,見點後而熱漸退者,痘必疏矣。或有微熱而痘反密,其內熱必甚?而或見煩躁,或二便熱燥,此毒深熱亦深也,宜清其內而兼解其表。或有熱甚而痘反稀者,以外雖熱而內則不熱,此毒淺熱亦淺也。

白話文:

古人說:痘疹這種病,都是因為父母的胎毒潛伏在命門相火之中,所以每當遇到兩火旺盛的時節,或是體內外溫熱的氣息,就會被引發而作亂。痘疹屬於陽性疾病,這點是無庸置疑的。陽毒陽邪,沒有熱就無法形成,也沒有熱就無法消散,所以一定要有熱才能顯現出來,一定要有熱才能發作,一定要有熱才能化成漿液,一定要有熱才能讓漿液乾燥結痂。痘瘡從開始到結束都不能沒有熱,也不能沒有熱。但是熱要適中,不宜過度。

因為熱過度,毒就會越厲害,痘疹也會越嚴重;熱輕微,毒也會越輕微,痘疹也會比較輕微;沒有熱就無法形成和化膿。熱對於痘疹來說是常態。所以治療痘瘡,不能完全去除熱,如果一定要完全去除,沒有不轉變成陰證而失敗的。

一、痘疹有三種火,痘和疹都屬於火證。但軒岐(指岐伯和黃帝)所說的火有三種意義:過盛、平和、不及。過盛的火就像太陽一樣,是炎熱的氣息,毒性強烈,治療應該用清熱解毒的方法。平和的火就像植物的生長,是茂盛的氣息,毒性平和,不必治療。不及的火就像潛藏的火,是屈伏的氣息,毒性深陷,治療應該用培補的方法。這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大道理,也是治療痘疹等各種疾病的準則。如果不懂得這些,怎麼敢說自己是醫生呢?

一、治療熱症要知道熱的程度,以及是否有毒,這樣才不會有錯誤。痘疹屬於陽證,沒有不發熱的。如果體外發熱,體內卻不口渴,或者飲食和大小便都正常,這只是痘疹正在發出來的熱,熱雖然在表面,體內卻沒有病,千萬不可以亂治療。如果熱過度,痘毒一定很嚴重,這時就必須調理。如果熱在發熱初期就過度,必須用發散的方法;如果在見到紅點後才熱過度,必須用清熱解毒的方法。錢氏說:熱嚴重而大小便不通暢,就要用通利的方法。

如果有熱毒實邪,就不能馬上用補陽的藥劑,這樣會使毒氣更加壅塞,熱就無法消退,反而會造成危害。

一、假熱不是真的熱,假寒不是真的寒,如果看到不真實的現象,錯誤治療就會導致死亡。就像溫補派的醫者主張溫補,而涼瀉派的醫者主張涼瀉,雖然各自有所主張,但都是因為病而用藥,各有適宜,所以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偏用。能夠達到中和,才是最好的。我看到現在的兒科醫生,大多不懂得陳氏的心法,只要看到痘瘡,不論是虛證還是實證,開口就只知道解毒,動手就是用寒涼的藥物,各種病例都用同一個方法,難道都是實熱嗎?如果確實是實熱,當然要用涼瀉的方法,但是必須內外都熱,才是熱證;內外都實,才是實證。但是其中有很多看起來像實證卻不是實證,看起來像熱證卻不是熱證的情況,這是必須仔細觀察和判斷的。

所以,如果看到外在症狀像實熱,但仔細觀察體內,卻沒有發熱的現象,例如不太口渴,大小便通暢,或者稍微腹瀉,或者體質虛弱,或者脈象不強,或者精神不振,或者臟腑之氣偏陰,或者飲食難以消化,或者腹脹嘔吐,或者吐蛔蟲,或者嗜睡,或者怕冷,或者皮膚發癢,或者容易驚嚇,或者肌肉抽動等等,這些雖然有發熱的現象,但都是熱在表面,不在體內,總屬於沒有根基的虛火,不是真正的熱證。最忌諱用寒涼的藥物。

如果誤用寒涼藥物,一定會損傷脾胃,沒有一個可以倖免。

一、痘瘡發熱嚴重,說明毒性也嚴重,痘瘡一定會很多;發熱輕微,說明毒性也輕微,痘瘡一定會比較少。痘瘡已經發出來,但熱沒有消退,說明痘瘡會不斷增加;如果看到紅點後熱逐漸消退,痘瘡就會比較稀疏。有的人發熱輕微,痘瘡反而密集,說明體內的熱一定很嚴重;而且可能會有煩躁不安,或者大小便乾燥等症狀,這表示毒深入,熱也深入,應該清泄體內熱毒,同時兼顧體表。有的人發熱嚴重,痘瘡反而稀疏,說明體外雖然發熱,但體內並不熱,這表示毒性淺,熱也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