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2)

1. 總論治法(二十二共十九條)

此外有虛邪虛火等證,則當先酌元氣,次察邪氣,無使失楫中流,顧本不及,則尤為切戒。凡云痘毒者,痘必自內而達外,但得出盡,則內無毒,但得化盡,則外無毒,既出既化,而不使復陷,則毒盡去矣。故或宜散表,或宜托送,或宜清解,或宜固中,而治法盡之矣。

一、補虛當辨陰陽。凡痘瘡血氣各有所屬,已見則氣血條中。然痘之所主,尤惟陰分為重,何也?蓋痘從形化,本乎精血,凡其見點起脹,灌漿結痂,無非精血所為,此雖曰氣為之帥,而實血為之主。且痘以陽邪,陽盛必傷陰,所以凡治痘者,最當重在陰分,宜滋潤不宜剛燥。

故曰:補脾不若補腎,養陰所以濟陽,此秘法也。然血氣本自互根,原不可分為兩,如參、耆、白朮之類,雖雲氣分之藥,若用從血藥,則何嘗不補血?歸、芎、地黃之類,雖云血分之藥,若用從氣藥,則何嘗不補氣。故凡見氣虛者,以保元湯為主,而佐以歸、地。血虛者,以四物湯為主,而佐以參、耆。

蓋氣血本不相離,但主輔輕重,各有所宜,而用之當不,則明拙自有差耳。

一、治痘有要方,茲表而出之,以便擇用。其有未盡,當於各條求之。

凡解表諸方,乃初熱時所必用者,諸家皆以升麻葛根湯為首,程氏則用蘇葛湯,似為更妥,余則常用柴歸飲以兼營衛,似為尤妥,此當隨宜擇用。營虛表不解者,五柴胡飲。陽氣虛寒表不解者,柴葛桂枝湯。元氣本壯而表不解者,疏邪飲,或加減參蘇飲。寒氣勝而表不解者,五積散,或麻黃甘草湯。

凡清火解毒諸方,所以解實熱也。如欲解毒清火而兼養氣者,惟四味消毒飲為妙。鼠黏子湯亦佳。熱毒兩盛而不化者,宜搜毒煎。煩熱作渴,小水不利者,導赤散、六一散。血熱赤斑,煩躁多渴者,犀角散。熱在陰分而失血者,玄參地黃湯。內熱不清者,東垣涼膈散。二便供不利而火甚於內者,通關散。

熱毒內蓄,小水不利,而為丹為癰者,大連翹飲。煩熱多驚而神不安者,七味安神丸。熱毒內甚而狂妄者,退火丹。

凡表裡兼解諸方。如內外俱有熱邪者,宜柴葛煎,或柴胡麥門冬散。里邪甚而表邪微者,解毒防風湯。表裡俱有邪而元氣兼虛者,實表解毒湯。表裡俱實熱者,雙解散。

凡托裡諸方,有宜專補元氣者,有宜兼解毒者。如氣血俱虛不起者,六物煎,或托裡散。虛寒不達,兼托兼表者,參耆內托散,或十宣散。氣分虛寒不透者,六氣煎。氣血俱虛,微熱不起者,紫草快斑湯。

凡諸補劑,皆痘中元氣根本,祛邪托毒者之所必賴,但見虛邪,必當以此諸方為主。氣分不足者,調元湯。氣虛宜溫者,保元湯,六氣煎。氣虛微熱宜兼涼解者,參耆四聖散。血虛者,四物湯,芎歸湯。血分虛寒宜溫者。五物煎。血虛血滯者,養血化斑湯。血虛血熱宜兼解毒者,涼血養營煎。

白話文:

此外,還有虛弱引起的邪氣、虛火等情況,這時應該先仔細考慮病人的元氣狀況,然後觀察邪氣的強弱。不要像船在河中失去方向,只顧治標而忽略根本,這是絕對要避免的。一般說的痘毒,痘瘡一定是從身體內部向外發出的,只要能順利發出來,體內就沒有毒了;只要能徹底轉化,體外也沒有毒了。只要痘瘡能發出又能轉化,不讓它再陷回體內,毒素就完全清除了。所以,有時需要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表證,有時需要用托送的方法使毒發出,有時需要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有時需要用固本培元的方法,這些就是治療痘瘡的全部方法了。

第一、補虛要分清陰陽。痘瘡的發生與氣血有關,當痘瘡出現時,氣血的運行就會有條理。然而,痘瘡的治療尤其要重視陰分,為什麼呢?因為痘瘡是從有形的物質變化而來的,本源於精血。凡是痘瘡的出現、隆起、化膿、結痂,都與精血有關。雖然說氣是主導,但實際上血才是主體。而且,痘瘡本身就是陽邪,陽氣過盛必定會損傷陰液。因此,治療痘瘡最重要的是要重視陰分,應該用滋潤的方法,不宜用剛燥的方法。

所以說,補脾不如補腎,養陰的目的是為了輔助陽氣,這是治療痘瘡的秘訣。然而,氣血本來就是互相依存的,不可以分開來看。像人參、黃耆、白朮等藥物,雖然屬於補氣的藥,但如果配合補血的藥物一起使用,也能夠補血;當歸、川芎、地黃等藥物,雖然屬於補血的藥,但如果配合補氣的藥物一起使用,也能夠補氣。因此,凡是遇到氣虛的,就以保元湯為主,再加入當歸、地黃等藥物輔助;血虛的,就以四物湯為主,再加入人參、黃耆等藥物輔助。

因為氣血本來就是互相依存的,只是在主次、輕重上各有側重,用藥恰當與否,效果自然會有差異。

第二、治療痘瘡有一些重要的方劑,我把這些列出來,以便大家選擇使用。如果還有不足的地方,可以在後面各條中尋找。

凡是屬於解表的方法,都是在發熱初期必須使用的。大家通常都以升麻葛根湯為首選,程氏則使用蘇葛湯,似乎更為合適。我個人則常用柴歸飲來兼顧營衛之氣,似乎更為妥當,這些都應該根據情況選擇使用。如果是營氣虛弱,表邪無法解除的,可以使用五柴胡飲。如果是陽氣虛寒,表邪無法解除的,可以使用柴葛桂枝湯。如果是元氣本來就強壯,但表邪無法解除的,可以使用疏邪飲,或者加減參蘇飲。如果是寒氣過盛,表邪無法解除的,可以使用五積散,或者麻黃甘草湯。

凡是屬於清火解毒的方法,都是用來治療實熱的。如果想要解毒清火,同時兼顧補氣,那麼四味消毒飲是最好的選擇。鼠黏子湯也很好。如果熱毒都很盛,且無法轉化的,可以使用搜毒煎。如果出現煩熱口渴,小便不利的,可以使用導赤散、六一散。如果是血熱出現紅斑,煩躁口渴的,可以使用犀角散。如果是熱邪在陰分,導致出血的,可以使用玄參地黃湯。如果體內熱邪無法清除的,可以使用東垣涼膈散。如果是大小便都不通暢,體內火氣很盛的,可以使用通關散。

如果熱毒積蓄在體內,小便不利,並且出現丹毒或癰腫的,可以使用大連翹飲。如果出現煩熱多驚,神志不安的,可以使用七味安神丸。如果熱毒過於嚴重,導致狂躁妄語的,可以使用退火丹。

凡是屬於表裡兼顧的方法。如果體內外都有熱邪的,可以使用柴葛煎,或者柴胡麥門冬散。如果是裡邪很嚴重,而表邪比較輕微的,可以使用解毒防風湯。如果體內外都有邪氣,同時元氣又比較虛弱的,可以使用實表解毒湯。如果體內外都是實熱的,可以使用雙解散。

凡是屬於托裡的方法,有些適合專門補元氣,有些則適合兼顧解毒。如果氣血都虛弱,無法使痘瘡透發出來的,可以使用六物煎,或者托裡散。如果是虛寒導致痘瘡無法透發出來,需要兼顧托裡和解表的,可以使用參耆內托散,或者十宣散。如果是氣分虛寒,痘瘡無法透發的,可以使用六氣煎。如果是氣血都虛弱,並且有微熱,痘瘡無法透發的,可以使用紫草快斑湯。

凡是屬於補益的藥物,都是痘瘡恢復元氣的根本,是祛除邪氣、托毒發出的必要依賴。只要看到有虛弱引起的邪氣,就一定要以這些方劑為主。如果是氣分不足的,可以使用調元湯。如果是氣虛並且宜用溫補的,可以使用保元湯、六氣煎。如果是氣虛並且有微熱,宜用涼解的,可以使用參耆四聖散。如果是血虛的,可以使用四物湯、芎歸湯。如果是血分虛寒,宜用溫補的,可以使用五物煎。如果是血虛血滯的,可以使用養血化斑湯。如果是血虛血熱,宜用解毒的,可以使用涼血養營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