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1)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1)
1. 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
2. 痘瘡(中)
3. 總論治法(二十二共十九條)
痘瘡一證,順者不必治,逆者不能治,所當治者,惟險證耳。何為險證?如根窠順而部位險,部位順而日期險,日期順而多寡險,多寡順而顏色險,顏色順而飲食險,飲食順而雜證險,雜證順而治療險,治療順而觸穢險。然猶有最險者,則在元氣與邪氣,邪氣雖強,元氣亦強者無害,只恐元氣一餒,邪氣雖微者亦危。設或犯之而不為速治,則順者不順,而吉變為凶矣。
凡此數者,皆痘中之要領,所當詳察詳辨也。故凡欲治痘,必須先識死生,辨虛實,審寒熱,明此六者,則盡之矣。
一、治痘之要,惟邪氣正氣二者而已。凡邪氣盛而無制者殺人,正氣虛而不支者殺人,及其危也,總歸元氣之敗耳,使元氣不盡,則未必至死。凡治此者,但知補瀉二字,而用之無差,則盡善矣。故補瀉難容苟且,毫釐皆有權衡,必不可使藥過於病,亦不可使藥不及病。是以善用攻者,必不致伐人元氣,善用補者,必不致助人邪氣,務使正氣無損,而邪氣得釋,能執中和,斯為高手。然執中之妙,當識因人因證之辨。
蓋人者,本也;證者,標也。證隨人見,成敗所由,故當以因人為先,因證次之。若形氣本實,則始終皆可治標;若形質原虛,則開手便當顧本。若謂用補太早,則補住邪氣,此愚陋之見也。不知補中即能托毒,灌根即能發苗,萬無補住之理。是以發源之初,最當著力,若不有初,鮮克有終矣。
此可與智者言,不可與庸人道也。
一、治痘不宜遲。凡痘疹之有不同者,無過寒熱虛實四證,大都寒則虛,熱則實,虛寒則宜溫補,實熱則宜清解。然其挽回之力,當於三五日前治之,過此則恐無及。若七日之後,毒發於外,外不足則外剝而死,若毒發不盡,則又內傳,內不足則內攻而死。故治痘有時,時之不可失也,有如此。倘初時不慎,則後來之禍,從此伏矣。
一、解毒當知表裡。所謂毒者,火毒也。所謂解毒者,求其所在而逐之也。蓋痘瘡之發,內則本於淫火,外則成於風邪,內外相觸,其毒乃發。故其發也,不甚於內則甚於外,甚於內者,以火邪內盛而熾焰於外也;甚於外者,以寒邪外閉而鬱火於內也。故但察其無汗外熱而邪在表者,則當疏之散之,使熱邪從外而去,則毒亦從外而解矣。
若察其多汗內熱而邪在裡者,則當清之利之,使熱邪從內而泄,則毒亦從內而解矣。其有內熱既甚而表邪仍在者,則當表裡相參,酌輕重而兼解之,則邪必皆散矣。若邪不在表,則必不可妄兼發散,以致表氣愈虛,而痘必終敗,其證則身有汗而外不甚熱者是也。若毒不在裡,則必不可兼用寒涼,以致中寒脾敗,而瑟必反陷,其證則口不渴而二便不秘者是也。知斯五者,則蟹毒治實之法,無餘蘊矣。
白話文:
痘瘡這種病,如果發展順利就不需要治療,如果發展不順利就無法治療,真正需要治療的,只有那些危險的症狀。什麼是危險的症狀呢?比如痘瘡的根部位置順利,但發作部位卻很危險;發作部位順利,但發作日期卻很危險;發作日期順利,但痘瘡數量卻很危險;痘瘡數量順利,但痘瘡顏色卻很危險;痘瘡顏色順利,但飲食情況卻很危險;飲食情況順利,但出現的其他病症卻很危險;其他病症順利,但治療方法卻很危險;治療方法順利,但接觸到不潔之物卻很危險。然而,還有最危險的情況,那就是元氣和邪氣的消長。邪氣雖然強盛,但如果元氣也很強盛,就沒有危害;只怕元氣一旦衰弱,即使邪氣很微弱也會危險。如果生病了卻不趕快治療,那麼順利的狀況也會轉為不順利,吉祥的也會變成凶險的。
以上這些,都是痘瘡治療的要點,應該詳細觀察和分辨。因此,凡是想要治療痘瘡,必須先了解病情的生死,分辨虛實,審視寒熱,明白這六個方面,就掌握了治療的要點。
一、治療痘瘡的關鍵,就在於邪氣和正氣這兩方面。凡是邪氣旺盛而沒有抑制的,就會導致死亡;正氣虛弱而無法支持的,也會導致死亡。到了危險的時候,總歸是元氣衰敗的結果。如果元氣沒有耗盡,未必會導致死亡。凡是治療這種疾病的,只要懂得補和瀉這兩個字,並且運用得當,就非常好了。所以補和瀉不能馬虎,要精確衡量,絕對不能讓藥物超過病情,也不能讓藥物不及病情。因此,善於使用攻伐藥物的,不會損傷人的元氣;善於使用補益藥物的,不會助長邪氣。務必讓正氣不受損害,而邪氣得到釋放,能夠掌握中和之道,才是高手。然而掌握中和的奧妙,要了解因人、因病而異的道理。
人是根本,病是枝節。病會隨著人的情況而變化,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此,所以應當把因人而異放在首位,因病而異放在其次。如果形體氣血本來就強健,那麼從頭到尾都可以治療枝節的病症;如果形體氣血本來就虛弱,那麼一開始就應當顧及根本。如果說用補藥太早,會把邪氣也補住,這是一種愚蠢的見解。不知道補益身體也能托出毒素,灌溉根部也能使幼苗生長,絕沒有補住毒素的道理。因此,發病之初,最應該著力治療,如果沒有好的開始,就難以有好的結果了。
這些道理可以和聰明人說,不能和庸俗的人講。
二、治療痘瘡不宜遲緩。凡是痘瘡疹子之所以有不同,無非就是寒、熱、虛、實這四種證型。一般來說,寒就代表虛,熱就代表實,虛寒就應該溫補,實熱就應該清解。然而,想要挽救病情,應當在發病三五天前就開始治療,超過這個時間恐怕就來不及了。如果在七天之後,毒氣發於體表,體表虛弱就會導致外面的毒氣侵蝕而死;如果毒氣發不盡,就會向內傳播,體內虛弱就會導致內臟受損而死。所以,治療痘瘡要把握時機,時機不可錯過,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一開始不謹慎,那麼後來的禍患,就會從此埋下。
三、解毒應當了解表裡。所謂毒,就是火毒。所謂解毒,就是找出毒邪所在並驅逐它。痘瘡的發病,內在原因是體內火熱過盛,外在原因則是感受風邪,內外相互作用,毒邪才發作。因此,發病時,不是內毒嚴重就是外毒嚴重。內毒嚴重,是因為火邪在體內過於旺盛,而向外發散;外毒嚴重,是因為寒邪閉塞體表,而使火邪鬱積於內。所以,只要觀察到沒有汗、體表發熱而邪氣在表,就應該疏散發汗,使熱邪從體表排出,毒邪也就從體表解除了。
如果觀察到多汗、體內發熱而邪氣在裡,就應該清熱利濕,使熱邪從體內排出,毒邪也就從體內解除了。如果體內熱邪已經很嚴重,而表邪仍然存在,就應當表裡兼顧,斟酌輕重,同時解表和清裡,那麼邪氣一定可以全部散去。如果邪氣不在體表,就絕對不能妄用發散的藥物,導致體表正氣更加虛弱,痘瘡最終會失敗,這種情況的表現是身體有汗而體表不怎麼發熱。如果毒邪不在體內,就絕對不能兼用寒涼的藥物,導致中焦寒冷、脾胃受損,痘瘡反而會下陷,這種情況的表現是口不渴、大小便也不閉塞。了解這五個方面,那麼治療痘瘡的實證方法,就沒有遺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