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道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道集 (2)

1. 平脈法(八)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營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榮氣不足,面色青。營為根,衛為葉,營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吐腥、吐涎沫也。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寸口諸微亡陽,諸濡亡血,諸弱發熱,諸緊為寒。諸乘寒者則為厥,鬱冒不仁,以胃無穀氣,脾澀不通,口急不能言,戰而慄也。

問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臟?曰:諸陽浮數為乘腑,諸陰遲澀為乘臟。

白話文:

寸口脈搏微弱又澀滯,脈微表示衛氣衰弱,脈澀表示營氣不足。衛氣衰弱,臉色會發黃;營氣不足,臉色會發青。營氣是根本,衛氣是枝葉,營衛之氣都衰微,就會像樹根和葉子都枯萎一樣,會出現發冷顫抖、咳嗽氣逆、嘔吐腥味液體、吐口水等症狀。

寸口脈搏微弱,尺脈搏繃緊,這種人身體虛弱損傷且容易出汗,代表陰氣一直存在,但完全看不到陽氣。

寸口脈搏各種微弱都表示陽氣虛弱,各種濡軟無力的脈象都表示血虛,各種軟弱的脈象都容易發熱,各種脈搏繃緊的都表示寒症。各種因寒邪侵襲導致的病症都會出現厥逆,意識模糊不清,身體麻木不仁,這是因為胃氣沒有穀物精氣,脾氣澀滯不通,導致口部肌肉緊張不能說話,全身顫抖發冷。

有人問:如何分辨是腑還是臟受到邪氣侵襲呢?回答說:各種陽脈浮盛且次數增多的,是腑受到邪氣侵襲;各種陰脈遲緩而澀滯的,是臟受到邪氣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