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 (8)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 (8)
1. 血崩簡易方
一方:治風熱血崩,用荊芥穗燈火燒焦為末,每服一二錢,童便調服。
一方:治血崩,用陳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為末,每服一二錢,燒紅秤錘淬酒服。
白話文:
血崩簡易方
第一個方子:治療因風熱引起的出血不止,用荊芥穗在燈火上燒焦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童尿調服。
第二個方子:治療出血不止,用陳年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燒紅的秤錘淬酒後服用。
2. 崩漏論外方
增損四物湯(婦百十,虛不固攝),一味防風散(婦百十五,肝經風熱血崩),防風黃芩湯(婦一二三,風熱血崩),柏葉散(婦一二一,虛弱久崩),棕灰散(和二一五,固澀崩漏),龍腦雞蘇丸(和三七二,虛火崩淋下血)
白話文:
崩漏論外方:
增損四物湯適用於婦女因氣血虛弱而導致的崩漏,症狀為氣虛不固攝。
一味防風散適用於婦女因肝經風熱而導致的血崩。
防風黃芩湯適用於婦女因風熱而導致的血崩。
柏葉散適用於婦女因體虛而導致的長期崩漏。
棕灰散適用於治療崩漏,具有固澀止血的作用。
龍腦雞蘇丸適用於婦女因虛火上炎而導致的崩漏及尿血。
3. 殺血心痛(十三)
陳臨川《良方》云:婦人血崩而心痛甚,名曰殺血心痛,由心脾血虛也。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甚者亦然,用烏賊魚骨炒為末,醋湯調下;失血散亦效。
立齋曰:前證若陰血耗散,用烏賊丸收斂之;若瘀血不散,用失笑散行散之;若心血虛弱,用芎歸湯補養之;若鬱結傷血,用歸脾湯調補之。
附按:一婦人血崩兼心痛三年矣,諸藥不應,每痛甚,虛證悉具,面色痿黃。余曰:心主血,蓋由去血過多,心無所養,以致作痛,宜用十全大補湯,參朮倍之。三十餘劑稍愈,百餘劑全愈。
愚謂殺血心痛,既由血去過多而心痛甚,明屬心無所養,但當專用甘溫以養營氣,如十全大補湯、大營煎、小營煎、五福飲之類為宜。若失笑散者,惟氣滯血逆而用以行之、散之則可,必不可以治血虛也。再如烏賊丸,乃《內經·腹中論》用治血枯者,亦恐於血虛心痛未必即效,用者審之。
白話文:
婦人血崩導致劇烈心痛,稱為殺血心痛,是因心脾血虛所致。小產出血過多而心痛劇烈者也是同樣道理。可用烏賊魚骨炒成粉末,用醋湯送服;失血散也有效。
上述情況,如果陰血耗損,就用烏賊丸來收斂;如果瘀血不通,就用失笑散來化瘀;如果心血虛弱,就用芎歸湯來滋補;如果氣鬱導致血傷,就用歸脾湯來調理。
有個婦人血崩伴隨心痛三年,各種藥物都無效,每次疼痛都非常劇烈,明顯是氣血虛弱的症狀,面色萎黃。我診斷認為:心主血脈,她的心痛是因為出血過多,心臟缺乏營養供給而導致的,因此應當使用十全大補湯,其中人參和白術的用量加倍。服用三十多劑後稍有好轉,服用百餘劑後完全痊癒。
我認為,殺血心痛是因為出血過多導致心痛劇烈,屬於心臟缺乏營養供給,應該專用溫和滋補的藥物來養護營氣,例如十全大補湯、大營煎、小營煎、五福飲等。失笑散只適用於氣滯血逆的情況,用來疏通、散瘀,不能用來治療血虛。再者,烏賊丸是根據《內經·腹中論》用於治療血枯的,對於血虛心痛不一定有效,使用時需謹慎考慮。
4. 熱入血室(十四)
婦人傷寒,或勞役,或怒氣,發熱適遇經行,以致熱入血室,或血不止,或血不行,令人晝則明瞭安靜,夜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是也。若熱因外邪,由表而入者,宜一柴胡飲,或三柴胡飲,或四柴胡飲,或《良方》黃龍湯加生地,酌而用之。若或怒或勞,火由內生,其人多汗而無表證者,宜保陰煎、清化飲、當歸六黃湯之類加減主之。若病雖漸愈,但元氣素弱,而熱有未退,血未止者,宜補陰益氣煎,或補中益氣湯。
若脾氣素弱,宜歸脾湯;血氣俱弱者,宜十全大補湯,庶無誤矣。若血熱多滯者,宜小柴胡湯加丹皮、紅花、當歸。
白話文:
婦女患傷寒,或過度勞累,或情緒暴怒,發燒正巧遇上月經來潮,導致熱邪侵入子宮,就會出現月經出血不止或閉經的情況,白天看似清醒安靜,晚上卻會胡言亂語,像看見鬼一樣。
如果發熱是因外邪入侵,從體表深入的,可以用柴胡飲子(一、三、四物湯)或《良方》裡的黃龍湯加生地黃,根據情況選擇使用。如果是因為生氣或勞累,導致內火上升,患者多汗卻沒有表證,則應服用保陰煎、清化飲、當歸六黃湯等方劑,並根據情況加減藥物。
如果病情雖然好轉,但元氣不足,熱邪尚未完全消退,出血也未停止,就應該服用補陰益氣湯或補中益氣湯。
如果脾胃虛弱,就服用歸脾湯;如果氣血都虛弱,就服用十全大補湯,這樣就不會用錯藥了。如果血熱且瘀血較多,就服用小柴胡湯加丹皮、紅花、當歸。
5. 辨血色(十五)
凡血色有辨,固可以察虛實,亦可以察寒熱。若血濃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概之易知者也。至於紫黑之辨,其證有如冰炭,而人多不解,誤亦甚矣。蓋紫與黑相近,今人但見紫色之血,不分虛實,便謂內熱之甚。不知紫赤鮮紅,濃而成片成條者,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內熱;紫而兼黑,或散或薄,沉黑色敗者,多以真氣內損,必屬虛寒。由此而甚,則或如屋漏水,或如腐敗之宿血,是皆紫黑之變象也。
此肝脾大損,陽氣大陷之證,當速用甘溫,如理陰煎、理中湯、歸脾湯、四味回陽飲、補中益氣湯之類,單救脾土,則陷者舉,脫者固,元氣漸復,病無不愈。若盡以紫色作熱證,則無不隨藥而斃矣。凡腸澼、便血之屬,無不皆然,學者於此,最有不可忽者。
白話文:
辨別血色可以判斷身體虛實和寒熱。血色濃稠且量多,表示血氣旺盛;血色淡薄且量少,表示血氣衰弱。這是比較容易辨別的。至於紫色和黑色的區分,其症狀如同冰火一般截然不同,但很多人不懂,因此常常誤診。因為紫色和黑色相近,現代人只看到紫色的血,不分虛實,就認為是內熱很嚴重。卻不知道鮮紅濃稠,成片成條狀的紫色血,都是新血妄行,多半是由於內熱;而紫色中帶黑色,或稀薄或沉澱,呈現黑色腐敗的樣子,大多是因為真氣內損,屬於虛寒。如果病情嚴重,則可能像屋頂漏水一樣,或像腐敗的陳舊血液,這些都是紫黑血的變異現象。
這是肝脾嚴重受損,陽氣嚴重衰退的表現,應該立即服用溫補的藥物,例如理陰煎、理中湯、歸脾湯、四味回陽飲、補中益氣湯等,單純補益脾土,就能使下陷的元氣提升,使虛脫的狀態得到鞏固,元氣 gradually恢復,疾病自然就能痊癒。如果都把紫色血當作熱證,就會造成病人因錯誤用藥而死亡。凡是腸絞痛、便血等症狀,都一樣。學習者在此方面,最不能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