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 (7)
卷之三十八人集·婦人規(上) (7)
1. 崩淋經漏不止(十二)
但得胃氣未敗,受補可救;若不能受補,而日事清涼,以苟延目前,則終非吉兆也。
一、崩淋病,治有五臟之分,然有可分者,有不可分者。可分者,如心肺居於膈上,二陽臟也;肝脾腎居於膈下,三陰臟也治陽者宜治其氣,治陰者宜治其精,此可分之謂也。然五臟相移,精氣相錯,此又其不可分者也。即如病本於心,君火受傷,必移困於脾土,故治脾即所以治心也。
病本於肺,治節失職,必殘及於腎水,故治腎即所以治肺也。脾為中州之官,水穀所司,餉道不資,必五路俱病,不究其母,則必非治脾良策。肝為將軍之官,鬱怒是病,勝則伐脾,敗則自困,不知強弱,則攻補不無倒施。不獨此也,且五臟五氣,無不相涉,故五臟中皆有神氣,皆有肺氣,皆有胃氣,皆有肝氣,皆有腎氣,而其中之或此或彼,為利為害,各有互相倚伏之妙。
故必悟藏氣之大本,其強弱何在?死生之大權,其緩急何在精氣之大要,其消長何在?攻補之大法,其先後何在?斯足稱慧然之明哲。若謂心以棗仁、遠志,肺以桔梗、麥冬,脾以白朮、甘草,肝以青皮、芍藥,腎以獨活、玄參之類,是不過膚毛之見,又安知性命之道也。諸證皆然,不止崩淋者若此。
一、婦人於四旬外,經期將斷之年,多有漸見阻隔,經期不至者。當此之際,最宜防察。若果氣血和平,素無他疾,此固漸止而然,無足慮也。若素多憂鬱不調之患,而見此過期阻隔,便有崩決之兆。若隔之淺者,其崩尚輕;隔之久者,其崩必甚。此因隔而崩者也。當預服四物、八珍之類以調之,否則恐其鬱久而決,則為患滋大也。
若其既崩之後,則當辨其有火無火。有火者,因火逼血,宜保陰煎主之。無火者,因隔而決,或其有滯,當去其故而養其新,宜調經飲先以理之,然後各因其宜,可養則養,用小營煎;可固則固,用固陰煎之類主之。
王叔和曰:五崩何等?曰: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絳津;黃崩者,形如爛瓜;青崩者,形如藍色;黑崩者,形如衃血也。
立齋曰:前證治法固脾胃虧損不能攝血歸源者,用六君加芎、歸、柴胡。若因肝經之火而血下行,用奇效四物湯,或四物加柴、梔、苓、術。若肝經風熱而血妄行,用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加梔、芍、丹皮。若怒動肝火而血沸騰,亦用前藥。若脾經鬱結而血不歸經,用歸脾加柴、梔、丹皮。若悲傷胞絡而血下崩,用四君加柴、梔、升麻。
附按:大尹王天成之內久患崩,自服四物涼血之劑,或作或徹。因怒發熱,其血不止,服前藥不應,乃主降火,更加脅腹大痛,手足俱冷。余曰:此脾胃虛寒所致。先用附子理中湯,熱退痛止;又用《濟生》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崩血頓愈。若泥痛無補法,則誤矣。
白話文:
只要胃氣沒有衰敗,就能夠接受補養,還可以救治;如果不能接受補養,反而每天都用寒涼的藥物來苟延殘喘,那麼最終一定不是好兆頭。
崩漏這種病,治療上雖然可以區分五臟,但有些情況可以區分,有些則不能。可以區分的是,例如心和肺位於膈膜之上,屬於二陽臟;肝、脾、腎位於膈膜之下,屬於三陰臟。治療陽臟應該著重於調理氣,治療陰臟應該著重於調理精,這就是可以區分的情況。然而,五臟之間會互相影響,精氣也會相互交錯,這就是不能區分的情況。比如,病根在於心,君火受傷,必然會影響到脾土,所以治療脾其實也是在治療心。
病根在於肺,其調節功能失職,必然會波及到腎水,所以治療腎其實也是在治療肺。脾是中焦的官,主管水穀的運化,如果供應不足,五臟都會生病,如果不探究其根本原因,就無法真正治好脾。肝是將軍之官,容易因為鬱悶和憤怒而生病,如果肝氣過盛就會侵犯脾,如果肝氣衰敗就會導致自身困頓,如果不知道其強弱,就會導致攻伐和補益錯亂。不僅如此,五臟的五種氣息也互相影響,所以五臟之中都有神氣、肺氣、胃氣、肝氣和腎氣,而這些氣息在不同情況下可能帶來好處或壞處,彼此之間也有著微妙的相互依賴關係。
因此,必須領悟五臟的根本,了解其強弱所在;明白生死的大權,了解其緩急所在;了解精氣的要點,了解其消長所在;明白攻補的方法,了解其先後順序所在,這樣才能稱得上是聰明睿智。如果認為治療心就用棗仁、遠志,治療肺就用桔梗、麥冬,治療脾就用白朮、甘草,治療肝就用青皮、芍藥,治療腎就用獨活、玄參之類,那就只是膚淺的見解,又怎麼能懂得性命的道理呢?各種疾病都是這樣,不僅僅是崩漏。
婦女在四十歲以後,月經將要斷絕的年紀,常常會出現月經逐漸不來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最應該注意觀察。如果氣血平和,平時也沒有其他疾病,這只是月經自然停止,不必擔憂。如果平時多有憂鬱或氣血不調的毛病,又出現這種月經延遲不來的現象,就要注意可能會發生崩漏。如果月經停止的時間比較短,崩漏的情況還比較輕;如果月經停止的時間比較長,崩漏的情況就會比較嚴重。這就是因為月經不來導致崩漏。應該事先服用四物湯、八珍湯之類的藥物來調理,否則恐怕鬱積太久而爆發,那就會造成更大的危害。
如果已經發生崩漏,就要分辨是否有火。如果有火,是因為火熱迫使血液妄行,應該用保陰煎來治療。如果沒有火,是因為月經不來導致崩漏,或者是有氣滯血瘀的情況,應該去除病因,養護新血,先用調經飲來調理,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可以補養的就用小營煎,可以固澀的就用固陰煎之類的藥物來治療。
王叔和說:五種崩漏是什麼樣的呢?他說:白崩像鼻涕一樣;赤崩像深紅色的水;黃崩像腐爛的瓜;青崩像藍色的汁液;黑崩像血塊一樣。
李東垣說:前面說的這些症狀,治療的重點是脾胃虧虛,不能攝血歸經,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柴胡來治療。如果是因為肝經有火而導致血下行,可以用奇效四物湯,或者四物湯加柴胡、梔子、茯苓、白朮。如果是因為肝經風熱而導致血妄行,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或者小柴胡湯加梔子、芍藥、丹皮。如果是因為憤怒導致肝火旺盛而血沸騰,也可以用前面的藥方。如果是因為脾經鬱結而導致血不歸經,可以用歸脾湯加柴胡、梔子、丹皮。如果是因為悲傷導致胞絡受損而血崩,可以用四君子湯加柴胡、梔子、升麻。
附注:大尹王天成的妻子長期患有崩漏,自己服用四物湯等涼血的藥物,時好時壞。因為憤怒發熱,血流不止,服用之前的藥物沒有效果,就改用降火的藥物,結果反而出現脅腹劇痛、手腳冰涼。我說:這是脾胃虛寒造成的。先用附子理中湯,熱退痛止;然後用《濟生》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崩漏的血就馬上止住了。如果執著於止痛而不知道補益,那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