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三十六天集·雜證謨 (5)
卷之三十六天集·雜證謨 (5)
1. 運氣(四)
帝曰:地化奈何?曰:司天同候,間氣皆然。帝曰:間氣何謂?曰:司左右者,是謂間氣也。主歲者,紀歲。間氣者,紀步也。帝曰:歲主奈何?曰:厥陰司天為風化,在泉為酸化,司氣為蒼化,間氣為動化。少陰司天為熱化,在泉為苦化。不司氣化,居氣為灼化。太陰司天為濕化,在泉為甘化,司氣為𧔌化,間氣為柔化。
少陽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司氣為丹化,間氣為明化。陽明司天為燥化,在泉為辛化,司氣為素化,間氣為清化。太陽司天為寒化,在泉為咸化,司氣為玄化,間氣為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臟所宜。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本乎天者,天之氣也。
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帝曰:氣之上下何謂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氣三矣,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之分也,地氣主之。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半,所謂天樞也。
帝曰:勝復之動,時有常乎?氣有必乎?岐伯曰: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帝曰:六氣之勝,何以候之?岐伯曰: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病生焉。熱氣大來,火之勝也。
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氣大來,水之勝也。火熱受邪,心病生焉。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風氣大來,木之勝也。土濕受邪,脾病生焉。所謂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虛,則邪甚也。失時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於邪,則病危矣。
《六微旨大論》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生則病。帝曰:請言其應。岐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帝曰: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岐伯曰:位有始終,氣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異也。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帝曰:何謂氣交?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
故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帝曰:何謂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氣同法。帝曰:初中何也?曰:所以分天地也。初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其用何如?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
白話文:
黃帝問:大地的變化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司天之氣與氣候同步,間氣也是這樣。 黃帝問:什麼是間氣? 岐伯回答:輔佐司天之氣左右的,就稱為間氣。主導一年的,是記錄一年節氣的;間氣,是記錄每一步的氣候變化。 黃帝問:一年中的主氣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厥陰司天時,主風的變化,在泉時主酸的變化,主氣時主青色的變化,間氣主動的變化。少陰司天時,主熱的變化,在泉時主苦的變化。不主氣的變化,居於氣位時主灼熱的變化。太陰司天時,主濕的變化,在泉時主甘甜的變化,主氣時主黃色的變化,間氣主柔和的變化。
少陽司天時,主火的變化,在泉時主苦的變化,主氣時主紅色的變化,間氣主光明的變化。陽明司天時,主燥的變化,在泉時主辛辣的變化,主氣時主白色的變化,間氣主清涼的變化。太陽司天時,主寒冷的變化,在泉時主鹹的變化,主氣時主黑色的變化,間氣主收藏的變化。所以治療疾病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六種氣的變化,然後根據五味五色所產生的,以及五臟所適合的來治療。這樣才可以談論疾病的虛實和發生的源頭。 根本於天的,是天的氣;根本於地的,是地的氣。天地之氣合在一起,隨著六個節氣的劃分,萬物化生出來了。所以說:謹慎觀察氣候變化,不要錯失疾病發生的時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問:氣的上升和下降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身體上半部的氣有三種,這是天的部分,由天氣主導。身體下半部的氣也有三種,這是地的部分,由地氣主導。根據氣的名稱來命名位置,根據位置來命名氣,從而談論疾病。身體的中間部分,就叫做天樞。
黃帝問:勝氣和復氣的運行,有固定的時間嗎?氣的變化有必然的規律嗎? 岐伯回答:時間有固定的位置,但氣的變化沒有必然的規律。初氣和第三個氣,由天氣主導,是勝氣的常態。第四個氣到終氣,由地氣主導,是復氣的常態。有勝氣就有復氣,沒有勝氣就沒有復氣。 黃帝問:怎樣觀察六氣的勝氣? 岐伯回答:清涼的氣大量到來,是燥氣的勝盛。風木之氣受到邪氣侵襲,就會發生肝病。熱氣大量到來,是火氣的勝盛。金燥之氣受到邪氣侵襲,就會發生肺病。寒氣大量到來,是水氣的勝盛。火熱之氣受到邪氣侵襲,就會發生心病。濕氣大量到來,是土氣的勝盛。寒水之氣受到邪氣侵襲,就會發生腎病。風氣大量到來,是木氣的勝盛。土濕之氣受到邪氣侵襲,就會發生脾病。這就是所說的感受邪氣而生病。如果趁著人體氣血衰弱時感受邪氣,那麼邪氣就會更加嚴重。錯過時令的和順之氣,邪氣也會更加嚴重。遇到月令的空虛之氣,邪氣也會更加嚴重。如果多次感受邪氣,那麼病情就會很危險。
《六微旨大論》說:該來的時候就來,這就是和順。該來的時候沒來,是氣的不足。還沒到來就來了,是氣的過盛。如果順應這種變化就是順,否則就是逆,逆就會產生變化,有變化就會生病。 黃帝問:請講講這種順應之理。 岐伯回答:萬物的生長都有它的順應之理。氣脈的運行也有它的順應之理。相火之下有水氣承托;水位之下有土氣承托;土位之下有風氣承托;風位之下有金氣承托;金位之下有火氣承托;君火之下有陰精承托。 黃帝問:為什麼會這樣呢? 岐伯回答:太過亢盛就會產生損害,承托才能制約,制約才能產生變化,外在就會顯現盛衰的現象;產生損害就會導致敗壞混亂,產生變化就會引起大病。
黃帝問:六氣應五行的變化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位置有開始和終結,氣有初始和中間,上下不同,探求的方法也不同。天氣開始於甲,地氣開始於子,子甲相合,就稱為歲立。謹慎觀察這些時機,氣的變化是可以預期的。 岐伯說:講天,是要探求其根本;講地,是要探求其位置;講人,是要探求氣的交會。 黃帝問:什麼是氣交? 岐伯回答:上下的位置,氣交的地方,就是人所居住的。 所以說:天樞之上,由天氣主導;天樞之下,由地氣主導;氣交的地方,人氣順從它,萬物也由此而生。 黃帝問:什麼是初始和中間? 岐伯回答:初始大約有三十度多一點,中間之氣的變化也是相同的方法。 黃帝問:初始和中間是什麼意思? 岐伯回答:是區分天地的方法。初始是地氣,中間是天氣。 黃帝問:它們的升降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氣的上升和下降,是天地交替運用的結果。 黃帝問:它們的運用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上升之後接著下降,下降的就稱為天;下降之後接著上升,上升的就稱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