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道集 (5)
卷之五道集 (5)
1. 部位解(二)
多由血氣漸衰,精力不繼,所以斷而復續,續而復斷,常見久病者多有之,虛勞者多有之,或誤用攻擊消伐者亦有之。但緩而結者為陽虛,數而結者為陰虛。緩者猶可,數者更劇。此可以結之微甚,察元氣之消長,最顯最切者也。至如留滯鬱結等病,本亦此脈之證應,然必其形強氣實,而舉接有力,此多因鬱滯者也。
又有無病而一生脈結者,此其素稟之異常,無足怪也。舍此之外,凡病有不退,而漸見脈結者,此必氣血衰殘,首尾不繼之候,速宜培本,不得妄認為留滯。
伏脈,如有如無,附骨乃見。此陰陽潛伏,阻隔閉塞之候。或火閉而伏,或寒閉而伏,或氣閉而伏。為痛極,為霍亂,為疝瘕,為閉結,為氣逆,為食滯,為忿怒,為厥逆、水氣。
凡伏脈之見,雖與沉微細脫者相類,而實有不同也。蓋脈之伏者,以其本有如無,而一時隱蔽不見耳。此有胸腹痛劇而伏者,有氣逆於經,脈道不通而伏者,有偶因氣脫不相接續而伏者,然此必暴病暴逆者乃有之,調其氣而脈自復矣。
若此數種之外,其有積困延綿,脈本細微而漸至隱伏者,此自殘燼將絕之兆,安得尚有所伏?常見庸人診此,無論久暫虛實,動稱伏脈,而破氣導痰等劑,猶然任意,此恐其就道稽遲,而復行催牒耳。聞見略具,諒不至此。
虛脈,正氣虛也,無力也,無神也。有陰有陽。浮而無力為血虛,沉而無力為氣虛,數而無力為陰虛,遲而無力為陽虛。雖曰微濡遲澀之屬,皆為虛類,然而無論諸脈,但見指下無神者,總是虛脈。《內經》曰:按之不鼓,諸陽皆然,即此謂也。故凡洪大無神者,即陰虛也;細小無神者,即陽虛也。
陰虛則金水虧殘,龍雷易熾,而五液神魂之病生焉。或盜汗遺精,或上下失血,或驚忡不寧,或咳喘勞熱。陽虛則火土受傷,真氣日損,而君相化源之病生焉。或頭目昏眩,或膈塞脹滿,或嘔惡亡陽,或瀉痢疼痛。救陰者,壯水之主;救陽者,益火之源。漸長則生,漸消則死,虛而不補,元氣將何以復?此實死生之關也。
醫不識此,尚何望其他焉?
實脈,邪氣實也,舉按皆強,鼓動有力。實脈有陰有陽,凡弦洪緊滑之屬,皆相類也,為三焦壅滯之候。表邪實者,浮大有力,以風寒暑濕外感於經,為傷寒瘴瘧,為發熱頭痛、鼻塞頭腫,為筋骨肢體痠疼、癰毒等證。里邪實者,沉實有力,因飲食七情內傷於臟,為脹滿,為閉結,為癥瘕,為瘀血,為痰飲,為腹痛,為喘嘔咳逆等證。火邪實者,洪滑有力,為諸實熱等證。
寒邪實者,沉弦有力,為諸痛滯等證。凡其在氣在血,脈有兼見者,當以類求。然實脈有真假,真實者易知,假實者易誤。故必問其所因,而兼察形證,必得其神,方是高手。
白話文:
部位解(二)
結脈,多是因為氣血逐漸衰退,精力不足,所以脈搏才會斷斷續續,時有時無,這種情況常見於久病或身體虛弱的人,也可能是因為誤用過於強烈的藥物導致。但脈搏跳動緩慢且結代的是陽虛,脈搏跳動快速且結代的是陰虛。脈搏緩慢的還好,脈搏快速的就比較嚴重了。可以通過脈搏的結代情況,來觀察元氣的衰弱程度,這是最明顯且最直接的方法。至於像是氣滯血瘀等病症,本來也應該是這種脈象,但必須是身體強壯、氣息飽滿,而且脈搏跳動有力,這多半是因為氣機鬱滯導致。
還有一種人,一生下來脈搏就是結代的,這是他們天生的體質異常,不用感到奇怪。除此之外,凡是生病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逐漸出現脈搏結代的,這一定是氣血衰退、無法維持的徵兆,應該儘快補養身體的根本,不能誤認為是氣滯。
伏脈,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必須用力按到骨頭才能感覺到。這是陰陽之氣潛伏、阻礙閉塞的徵兆。可能是火邪內閉而伏,可能是寒邪內閉而伏,也可能是氣機閉塞而伏。通常會出現劇烈疼痛、霍亂、疝氣、腹部閉結、氣逆、食積、憤怒、厥逆、水腫等症狀。
凡是出現伏脈的,雖然和沉脈、微脈、細脈、脫脈等有些相似,但實際上是不同的。伏脈是因為脈搏本來就有,只是暫時隱藏不見而已。有的是因為胸腹劇痛導致脈搏伏藏,有的是因為氣逆於經絡、導致脈道不通而伏藏,有的是因為偶爾氣脫、脈氣無法接續而伏藏,但這種情況一定是急病、病情突然逆轉才會出現,只要調理好氣機,脈搏自然就會恢復。
如果不是以上這些情況,而是因為長期積勞成疾,脈搏本來就細微,然後逐漸隱伏的,這就是身體已經衰竭的徵兆,怎麼還能說是伏脈呢?常見到庸醫診斷這種情況,不論病程長短、身體虛實,都說是伏脈,然後隨意使用破氣導痰的藥物,這樣恐怕會加速死亡。如果醫者能夠仔細觀察、多方了解,應該不會犯這種錯誤。
虛脈,代表身體的正氣虛弱,沒有力量,沒有精神。虛脈有陰虛和陽虛之分。脈浮而無力是血虛,脈沉而無力是氣虛,脈快而無力是陰虛,脈慢而無力是陽虛。雖然微脈、濡脈、遲脈、澀脈等都屬於虛脈,但不論是什麼脈象,只要感覺指下無力,就是虛脈。《黃帝內經》說:「按之不鼓,諸陽皆然。」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脈象洪大而無力的,是陰虛;脈象細小而無力的,是陽虛。
陰虛就會導致腎精不足、虛火旺盛,進而產生精神方面的疾病,如盜汗遺精、身體各處出血、驚恐不安、咳嗽氣喘、發熱等症狀。陽虛就會導致脾胃受損、元氣日益虧損,進而產生身體功能方面的疾病,如頭暈目眩、胸膈脹滿、嘔吐腹瀉、亡陽、腹瀉疼痛等症狀。治療陰虛要滋補腎陰,治療陽虛要溫補腎陽。身體機能漸漸增強就會好轉,漸漸衰退就會死亡。虛弱而不進補,元氣怎麼能夠恢復呢?這關係著生死存亡的大事。
如果醫生連虛脈都無法辨識,那還能指望他診斷其他疾病嗎?
實脈,代表身體有實邪,脈搏按壓時都感覺強而有力、鼓動有力。實脈有陰實和陽實之分,凡是弦脈、洪脈、緊脈、滑脈等都屬於這類,代表三焦氣機壅滯。表邪實證,脈象浮大而有力,是由於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經絡,如傷寒、瘧疾、發燒頭痛、鼻塞頭腫、筋骨肢體痠痛、癰瘡等症狀。里邪實證,脈象沉實有力,是由於飲食或情緒內傷臟腑,如腹脹、便秘、癥瘕、瘀血、痰飲、腹痛、氣喘、嘔吐、咳嗽等症狀。火邪實證,脈象洪滑有力,是各種實熱證。寒邪實證,脈象沉弦有力,是各種疼痛、氣滯等症狀。凡是在氣或血方面的實證,脈象可能會有兼見的表現,應該仔細分類。但是實脈有真假之分,真正的實脈容易辨識,假的實脈容易誤診。所以必須詳細詢問病因,並仔細觀察身體的症狀,一定要掌握疾病的本質,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