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3)

1. 經義

嘔多沃沫,氣下泄者,不治。脈癲疾者,暴僕,四肢脈皆脹而縱。脈滿,盡刺之出血不滿,灸之挾項太陽,灸帶脈於腰相去三寸,諸分肉本輸。嘔多沃沫,氣下泄者,不治。癲疾者,疾發如狂者,死不治。以上俱言癲疾。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憂飢,治之取手太陰、陽明,血變而止,及取足太陰,陽明。狂始生,少臥不飢,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舌下少陰。視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釋之也。狂言,驚,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

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陽、太陰、陽明,足太陰、頭兩顑。狂者多食,善見鬼神,善笑而不發於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陰、太陽、陽明;後取手太陰、太陽、陽明。狂而新發,未應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動脈,及盛者見血,有頃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壯。

以上俱言狂證。

《長刺節論》曰:病在諸陽脈,且寒且熱,諸分且寒且熱,名曰狂,刺之虛脈,視分盡熱病已止。病初發歲一發,不治,月一發,不治,月四五發,名曰癲病,刺諸分諸脈,其無寒者以針調之,病已止。

《二十難》曰:重陽者,狂;重陰者,癲。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五十九難》曰:狂癲之病,何以別之?然:狂疾之始發,少臥而不飢,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倨貴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是也。癲疾始發,意不樂,僵仆直視,其脈三部俱盛是也。

白話文:

嘔吐很多泡沫狀液體,並且氣往下洩的,這種情況無法治療。癲癇發作時,突然倒地,四肢的脈搏都脹大而且鬆弛。脈搏脹滿,即使放血也無法使脈搏恢復正常,就用艾灸來治療夾項(後頸兩側)的太陽穴,並且在腰部灸帶脈穴,距離腰部三寸處,以及各肌肉組織的經絡輸穴。如果嘔吐很多泡沫狀液體,並且氣往下洩的,這種情況無法治療。癲癇發作,而且發作時像瘋了一樣的,這種情況無法治癒。以上都描述了癲癇。

狂病剛開始發作時,會先感到悲傷,接著會出現喜歡忘事、害怕、容易生氣、容易恐懼的情況,這是因為憂愁飢餓所引起的。治療方法是取手太陰、陽明經的穴位,讓血脈通暢,病情就會停止,也可以取足太陰、陽明經的穴位。狂病剛開始發作時,會少睡覺、不覺得餓,自認為很賢能、很有智慧、很尊貴,喜歡罵人,整天不停,治療方法是取手陽明、太陽、太陰經的穴位,以及舌下少陰經的穴位。觀察病人的情況,如果病情很嚴重,就取上述所有穴位,如果病情不嚴重,就不用取穴。狂病患者會說胡話、容易驚嚇、喜歡傻笑、唱歌跳舞,不停地亂走,這是因為受到極度驚嚇所引起的。

治療方法是取手陽明、太陽、太陰經的穴位。狂病患者會眼睛看到不存在的東西、耳朵聽到不存在的聲音,喜歡大喊大叫,這是因為體內氣不足所造成的。治療方法是取手太陽、太陰、陽明經的穴位,以及足太陰經的穴位,和頭部兩側的顳穴。狂病患者會吃很多東西,容易看到鬼神,喜歡傻笑但不會表現出來,這是因為過於高興所引起的。治療方法是取足太陰、太陽、陽明經的穴位,之後再取手太陰、太陽、陽明經的穴位。狂病剛發作,病情還沒到這種程度時,先取曲泉穴左右兩邊的動脈,讓血出來,病情嚴重就讓血出來,過一會就會好。如果沒好,就按照上述方法取穴,灸骨骶二十壯。

以上都描述了狂病。

《長刺節論》說:病在陽經脈,會時冷時熱,身體各部位也時冷時熱,這種情況叫做狂病。刺虛弱的脈,觀察身體部位,如果熱退了,病就會停止。如果這種病初次發作,一年發作一次,就無法治癒;如果一個月發作一次,也無法治癒;如果一個月發作四五次,就叫做癲病。刺身體各部位的經脈,如果沒有寒的感覺,就用針來調和,病就會停止。

《二十難》說:陽氣過盛,會得狂病;陰氣過盛,會得癲病。陽氣衰竭,會看到鬼;陰氣衰竭,會失明。

《五十九難》說:狂病和癲病,要怎麼區分呢?答:狂病剛開始發作時,會少睡覺而且不覺得餓,自認為很賢能、很有智慧、很尊貴。喜歡傻笑、唱歌跳舞、不停地亂走。癲病剛開始發作時,心情不好、突然倒地、眼睛直視,脈搏三個部位都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