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1. 卷之三十四天集·雜證謨
2. 癲狂癡呆
3. 經義
《宣明五氣篇》曰: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癲疾,搏陰則為喑。
《生氣通天論》曰: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
《調經論》曰: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
《通天篇》曰:太陽之人,多陽而少陰,必謹調之。無脫其陰,而瀉其陽。陽重脫者易狂,陰陽皆脫者,暴死不知人也。
《本神篇》曰: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
《脈解篇》曰:太陽所謂甚則狂癲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癲疾也。陽明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並於陽,故棄衣而走也。
《陽明脈解篇》帝曰:足陽明之脈,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故妄走也。
《病能論》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於陽也。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通評虛實論》帝曰:癲疾何如?岐伯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岐伯曰:虛則可治,實則死。
《大奇論》曰:心脈滿大,癇瘛筋攣。肝脈小急,癇瘛筋攣。二陰急為癇厥。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心脈緩甚為狂笑,微澀為癲疾。肺脈急甚為癲疾。腎脈急甚為骨癲疾。
《奇病論》曰帝曰: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
《寒熱病篇》曰: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癲狂篇》曰: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候之於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止。癲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陽、陽明、太陰、手太陽,血變而止。癲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陽明、太陽。左強者攻其右,右強者攻其左,血變而止。
治癲疾者,常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之有過者瀉之,置其血於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壯。窮骨者,骶骨也。骨癲疾者,顑齒諸腧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悗,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筋癲疾者,身倦攣急大,刺項大經之大杼脈。
白話文:
經義
《宣明五氣篇》說:邪氣侵入人體的陽氣部分就會導致狂躁,侵入陰氣部分就會導致麻痹。如果邪氣攻擊陽氣,就會引起癲癇等疾病;如果攻擊陰氣,就會導致失語。
《生氣通天論》說:陰氣無法勝過陽氣時,脈搏會變得微弱且流動快速,嚴重時會出現狂躁症狀。而陽氣無法勝過陰氣時,五臟的氣機就會發生紊亂,導致九竅不通。
《調經論》說:血氣偏盛於陰的時候,氣會偏盛於陽,因此會出現驚恐和狂躁。
《通天篇》說:屬於太陽體質的人,陽氣偏盛而陰氣不足,必須謹慎調養。不要損耗他的陰氣,而又過度疏洩他的陽氣。陽氣嚴重耗損的人容易發狂,陰陽氣都耗損的人會突然死亡,失去知覺。
《本神篇》說:肝臟過度悲傷會傷及魂魄,魂魄受損就會導致精神錯亂、健忘和注意力不集中。肺臟過度喜樂也會傷及魄力,魄力受損就會導致狂躁,狂躁的人神智不清,不認人。
《脈解篇》說:太陽經脈所說的嚴重時會出現狂躁、癲癇,是因為陽氣向上浮散,而陰氣從下虛弱,導致下虛上實,所以出現狂躁、癲癇的症狀。陽明經脈所說的發病時會想要登高唱歌、脫掉衣服奔跑,是因為陰陽氣機在抗爭,陽氣外盛,所以會出現脫衣奔跑的症狀。
《陽明脈解篇》黃帝問:足陽明經脈的疾病嚴重時會出現脫衣奔跑、登高唱歌,甚至幾天不吃飯,翻牆上屋,做的都是平常做不到的事情。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說:四肢是諸陽之本。陽氣旺盛,四肢就強壯有力,所以能登高。身體發熱,所以會脫衣服想要奔跑。陽氣旺盛還會使人胡言亂語、罵人,不分親疏,不想吃飯,所以會亂跑。
《病能論》黃帝問:有種病會使人發怒狂躁,這種病是怎麼產生的?岐伯回答說:這種病是因陽氣過盛引起的。陽氣因為突然受到阻礙而難以疏通,所以容易發怒,這種病叫做陽厥。黃帝問:怎麼知道呢?岐伯回答說:陽明經脈的氣機通常是動的,而巨陽(太陽)和少陽經脈的氣機不動。不應該動的時候卻劇烈動起來,這就是陽厥的徵兆。黃帝問:應該怎麼治療?岐伯回答說:不給他吃飯就好了。食物進入體內會滋養陰氣,助長陽氣,所以不給吃飯就好了。還要給他服用生鐵洛水,生鐵洛可以快速降氣。
《通評虛實論》黃帝問:癲癇這種病怎麼樣?岐伯回答說:如果脈搏跳動快速、有力、滑動,過一段時間會自己好。如果脈搏細小、堅硬、急促,就屬於不治之症。黃帝問:癲癇的脈象,虛證和實證是什麼樣的?岐伯回答說:虛證還可以治療,實證就沒救了。
《大奇論》說:心脈浮大而滿,會導致癲癇抽搐。肝脈細小而急促,也會導致癲癇抽搐。兩個陰脈急促,會出現癲癇和昏厥。
《邪氣臟腑病形篇》說:心脈緩慢至極會出現狂笑,稍微澀滯會出現癲癇。肺脈急促至極會出現癲癇。腎脈急促至極會出現骨性癲癇。
《奇病論》黃帝問: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患有癲癇,這種病叫什麼?是怎麼得的?岐伯回答說:這種病叫胎病。是在母親懷孕時得的,當時母親受到巨大的驚嚇,導致氣機上逆而不向下,精氣聚集在一起,因此導致孩子出生後患上癲癇。
《寒熱病篇》說:突然發生抽搐、癲癇、眩暈,雙腿無法支撐身體,可以針刺天柱穴。
《癲狂篇》說:癲癇剛開始發作時,會先感到不愉快、頭重痛、眼睛紅,嚴重發作過後會感到心煩,可以觀察臉色來判斷。取手太陽、陽明、太陰經脈的穴位,讓血脈運行正常,病就會停止。癲癇剛開始發作時,會先出現身體僵硬,接著背痛,可以針刺足太陽、陽明、太陰經脈和手太陽經脈的穴位,讓血脈運行正常,病就會停止。癲癇剛開始發作時,會出現張口啼哭、氣喘、心悸的症狀,可以針刺手陽明、太陽經脈的穴位。左側身體僵硬就治療右側,右側身體僵硬就治療左側,讓血脈運行正常,病就會停止。
治療癲癇的人,要常常和他住在一起,觀察應該取哪些穴位。病發作時,觀察哪裡有異常就疏洩哪裡,把血放在葫蘆裡,等到發作時,血會自己動起來。如果血不動,就灸尾椎骨二十壯。尾椎骨就是骶骨。如果患有骨性癲癇,會出現臉頰腫脹、牙齒疼痛,肌肉分佈不均,而骨頭突出,並且出汗、煩躁、嘔吐、多泡沫,氣往下洩,這種病難以治療。如果患有筋性癲癇,會出現身體倦怠、抽搐、痙攣嚴重,可以針刺頸部大經絡的大杼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