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道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道集 (2)

1. 部位解(二)

沉脈,輕手不見,重取乃得。沉脈為陰,凡細小、隱伏、反關之屬,皆其類也,為陽郁之候。為寒,為水,為氣,為郁,為停飲,為癥瘕,為脹實,為厥逆,為洞泄。沉細為少氣,為寒欲,為胃中冷,為腰腳痛,為痃癖。沉遲為痼冷,為精寒。沉滑為宿食,為伏痰。沉伏為霍亂,為胸腹痛。

沉數為內熱。沉弦、沉緊為心腹、小腸疼痛。沉雖屬裡,然必察其有力無力,以辨虛實。沉而實者,多滯多氣,故曰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氣停積滯者,宜消宜攻。沉而虛者,因陽不達,因氣不舒。陽虛氣陷者,宜溫宜補。其有寒邪外感,陽為陰蔽,脈見沉緊而數,及有頭疼身熱等證者,正屬邪表,不得以沉為里也。

遲脈,不及四至者皆是也。遲為陰脈,凡代緩結澀之屬,皆其相類,乃陰盛陽虧之候。為寒,馬虛。浮而遲者內氣虛,沉而遲者表氣虛。遲在上,則氣不化精,遲在下,則精不化氣。氣寒則不行,血寒則凝滯。若遲兼滑大者,多風痰頑痹之候,遲兼細小者,必真陽虧弱而然。

或陰寒留蓄於中,則為泄為痛;或元氣不榮於表,則寒慄拘攣。大都脈來遲慢者,總由元氣不充,不可妄施攻擊。

數脈,五至六至以上,凡急疾緊促之屬,皆其類也。為寒熱,為虛勞,為外邪,為癰瘍。滑數、洪數者多熱,澀數、細數者多寒。暴數者多外邪,久數者必虛損。數脈有陰有陽。今後世相傳,皆以數為熱脈,及詳考《內經》則但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曰: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

曰:緩而滑者曰熱中。舍此之外,則並無以數言熱者。而遲冷數熱之說,乃始自《難經》云數則為熱,遲則為寒,今舉世所宗,皆此說也。不知數熱之說,大有謬誤。何以見之?蓋自余歷驗以來,凡見內熱伏火等證,脈反不數,而惟洪滑有力,如經文所言者是也。至如數脈之辨,大約有七,此義失真,以至相傳遺害者,弗勝紀矣。

茲列其要者如左,諸所未盡,可以類推。一、外邪有數脈。凡寒邪外感,脈必暴見緊數。然初感便數者,原未傳經,熱自何來?所以只宜溫散。即或傳經日久,但其數而滑實,方可言熱;若數而無力者,到底仍是陰證,只宜溫中。此外感之數,不可盡以為熱也。若概用寒涼,無不殺人。

一、虛損有數脈。凡患陽虛而數者,脈必數而無力,或兼細小,而證見虛寒,此則溫之且不暇,尚堪作熱治乎?又有陰虛之數者,脈必數而弦滑,雖有煩熱諸證,亦宜慎用寒涼,若但清火,必至脾泄而敗。且凡患虛損者,脈無不數,數脈之病,惟損最多,愈虛則愈數,愈數則愈危,豈數皆熱病乎?若以虛數作熱數,則萬無不敗者矣。一、瘧疾有數脈。

白話文:

部位解(二)

沉脈:輕輕按壓摸不到,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的脈象。沉脈屬於陰性的脈象,凡是細小、隱藏、摸起來不清楚的脈象,都屬於這一類,表示體內陽氣鬱積不暢。這種脈象可能表示身體有寒氣、有水濕、氣滯、痰飲停留、腫塊、腹部脹滿、氣血運行不順、或腹瀉等問題。沉脈且細弱,表示身體氣血不足,有怕冷、胃部寒冷、腰腿疼痛、或痃癖等問題。沉脈且遲緩,表示體內有長期的寒冷、精氣不足的問題。沉脈且滑動,表示體內有積食、痰液停留的問題。沉脈且伏藏,表示有急性腸胃炎、胸腹疼痛的問題。

沉脈且跳動快速,表示體內有熱。沉脈且如琴弦繃緊、沉脈且緊繃,表示心腹、小腸疼痛。沉脈雖然屬於身體內部的問題,但必須仔細分辨是否有力,來判斷是實證還是虛證。沉脈且有力,多表示體內氣機不暢、有積滯,所以說按壓時感覺到沉脈,就表示體內有氣滯。氣機停滯或有積聚時,應該用消散或攻下的方法治療。沉脈且無力,表示體內陽氣不足、氣機不暢。陽氣虛弱、氣機下陷時,應該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如果因為外感寒邪,陽氣被陰氣遮蔽,脈象呈現沉緊且跳動快速,同時伴隨頭痛發熱等症狀,這仍然是外感症狀,不能認為是體內的問題。

遲脈:脈搏跳動次數少於每分鐘四次。遲脈屬於陰性的脈象,凡是脈搏跳動不規律、緩慢、停頓、或澀滯的脈象,都屬於這一類,表示體內陰氣旺盛、陽氣不足。這種脈象可能表示身體有寒氣,或體質虛弱。脈象浮且遲緩,表示體內氣虛,脈象沉且遲緩,表示體表氣虛。脈象遲緩出現在上方,表示氣無法化生精液,脈象遲緩出現在下方,表示精液無法化生氣。氣虛寒就會運行不暢,血虛寒就會凝滯不通。如果脈象遲緩且滑動有力,多表示有風痰或頑固麻痹的問題,脈象遲緩且細小,必定是體內真陽虛弱所導致。

可能是陰寒停留在體內,導致腹瀉或疼痛;也可能是元氣無法溫養體表,導致怕冷、抽搐。總之脈象遲緩,多半是由於元氣不足所致,不可輕易使用攻伐的方法治療。

數脈:脈搏跳動次數超過每分鐘五至六次,凡是脈搏跳動急促、緊張的脈象,都屬於這一類。可能表示身體有寒熱、虛勞、外感邪氣、或癰瘍等問題。脈象滑動且跳動快速、脈象洪大且跳動快速,多表示體內有熱,脈象澀滯且跳動快速、脈象細小且跳動快速,多表示體內有寒。脈象突然跳動快速,多表示外感邪氣,脈象長期跳動快速,必定是身體虛弱損耗。數脈有陰性也有陽性。現在世人普遍認為數脈是熱證的脈象,但仔細考究《內經》的說法,只提到「急促多為寒,緩慢多為熱,滑動表示陽氣旺盛,微微發熱。粗大表示陰液不足,陽氣有餘,屬於熱症」。

又提到「緩慢且滑動表示熱症」。除此之外,沒有用數脈來表示熱證的說法。「遲則為寒,數則為熱」的說法,是從《難經》開始的,現在普遍都遵循這個說法。但實際上,數脈代表熱證的說法有很大的錯誤。從我過往的經驗來看,凡是內熱潛伏、火氣旺盛的症狀,脈象反而不快,而是呈現洪大滑動且有力的脈象,這才符合經典所描述的。至於數脈的辨別,大概有七種不同的情況,因為對數脈的理解偏差,導致誤解相傳,造成很大的危害。

現在列出數脈重點,其他未盡之處,可以依此類推。

一、外感邪氣可能出現數脈。凡是外感寒邪,脈象一定會突然呈現緊且快速的狀態。但剛開始外感就出現脈快,病邪還沒有傳入體內,熱從何來?所以應該用溫散的方法治療。即使病邪傳入體內,但如果脈象快速且滑動有力,才能確定是熱證;如果脈象快速但無力,那仍然是陰證,只能用溫中的方法治療。外感導致的數脈,不能都認為是熱證。如果一概使用寒涼藥物,一定會害人性命。

二、虛損也可能出現數脈。凡是陽氣虛弱導致的數脈,脈象一定快速且無力,或兼有細小的特徵,同時出現怕冷等虛寒的症狀,這時候連溫補都來不及了,怎麼能用治療熱證的方法來處理呢?還有陰虛導致的數脈,脈象一定快速且如琴弦般滑動,雖然也有煩熱等症狀,也應該謹慎使用寒涼藥物,如果只是單純清熱,一定會導致脾胃虛弱而失敗。一般來說,凡是虛損的病人,脈象沒有不快的,數脈的問題,虛損的情況最多,越虛弱脈象越快,越快就越危險,難道數脈都是熱病嗎?如果把虛損的數脈當成熱證的數脈來治療,一定會失敗。

三、瘧疾也可能出現數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