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道集 (4)
卷之四道集 (4)
1. 人迎氣口(十一)
五色篇雷公曰:病之益甚,與其方衰如何?黃帝曰:外內皆在焉。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氣大緊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脈口浮滑者,病日進;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損。其脈口滑以沉者,病日進,在內;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其病日進,在外。人迎盛堅者,傷於寒;氣口盛堅者,傷於食。
詳人迎本足陽明之經脈,在結喉兩傍;氣口乃手太陰之經脈,在兩手寸口。人迎為腑脈,所以候表;氣口為臟脈,所以候里。故曰:氣口獨為五臟主,此《內經》之旨也,所以後世但診氣口,不診人迎。蓋以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而肺朝百脈,故寸口為脈之大會,可決死生,而凡在表在裡之病,但於寸口諸部皆可察也。
自王叔和誤以左手為人迎,右手為氣口,且云左以候表,右以候里,豈左無里而右無表乎?訛傳至今,其誤甚矣。詳義見後十六卷勞倦內傷門,及《類經·臟象類第十一》篇。
白話文:
雷公問道:病情加重和病情減輕,這兩種情況是如何判斷的呢?黃帝回答說:病情的變化,無論在體表還是體內都會有所反應。如果按壓寸口的脈搏,感覺脈象是滑、小、緊且沉的,表示病情加重,病在體內;如果按壓人迎的脈搏,感覺脈象是大、緊且浮的,表示病情加重,病在體表。如果寸口的脈象是浮滑的,表示病情正在加重;如果人迎的脈象是沉滑的,表示病情正在減輕。如果寸口的脈象是滑且沉的,表示病情正在加重,病在體內;如果人迎的脈象是滑盛且浮的,表示病情正在加重,病在體表。人迎脈搏強盛且堅硬的,是因受寒所傷;寸口脈搏強盛且堅硬的,是因飲食不當所傷。
詳細來說,人迎是足陽明胃經的脈搏,位置在喉結的兩側;氣口是手太陰肺經的脈搏,位置在兩手寸口的地方。人迎是屬於腑的脈搏,可以用來診察體表的疾病;氣口是屬於臟的脈搏,可以用來診察體內的疾病。所以說:「氣口獨自掌管五臟的健康」,這是《內經》的宗旨,這也是後世醫家只診察氣口,而不診察人迎的原因。因為脈氣的流動,經脈之氣最終歸於肺,而肺又朝向所有的經脈,所以寸口是脈搏的匯聚之處,可以判斷生死,凡是體表和體內的疾病,都可以在寸口各個部位觀察到。
自從王叔和錯誤地認為左手是人迎,右手是氣口,並且說左手診察體表,右手診察體內,難道左手沒有體內,而右手沒有體表嗎?這種錯誤的說法流傳至今,實在是大錯特錯。詳細的解釋可以參考後面第十六卷的「勞倦內傷」篇,以及《類經·臟象類第十一》篇。
2. 脈從病反(十二)
至真要大論帝曰:脈從而病反者,其診何如?岐伯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諸陽皆然。帝曰:諸陰之反,其脈何如?曰:脈至而從,按之鼓甚而盛也。
脈至而從者,如陽證見陽脈,陰證見陰脈,是皆謂之從也。若陽證雖見陽脈,但按之不鼓,而指下無力,則脈雖浮大,便非真陽之候,不可誤認為陽證,凡諸脈之似陽非陽者皆然也。或陰證雖見陰脈,但按之鼓甚而盛者,亦不得認為陰證。
白話文:
黃帝問:如果脈象與疾病表現相反,該如何診斷呢? 岐伯回答:脈搏來時感覺順應,但按下去卻感覺不到搏動有力,這屬於陽證的脈象。 黃帝問:那陰證的脈象與疾病相反時,又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脈搏來時感覺順應,但按下去卻感覺到搏動強勁有力。
脈象與疾病表現相符,例如陽證出現陽脈,陰證出現陰脈,這都稱為「從」。 如果陽證雖然出現陽脈,但按下去卻感覺不到搏動有力,指下感覺無力,那麼脈象即使浮大,也不是真正的陽證,不能誤認為是陽證,凡是脈象看起來像陽脈但並非真正的陽脈,都是這種情況。 或者陰證雖然出現陰脈,但按下去卻感覺搏動強勁有力的,也不能認為是陰證。
3. 搏堅軟散(十三)
脈要精微論曰: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當消環自已。肺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軟而散者,當病食痹。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胻腫,若水狀也。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軟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令不復也。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心疝,心為牡臟,小腸為之使,故少腹當有形也。帝曰:診得胃脈何如?曰:胃脈實則脹,虛則泄。
白話文:
心脈如果摸起來堅硬而又長,病人會出現舌頭蜷縮無法說話的症狀;如果摸起來軟弱而又散亂,病症則會自行消退。肺脈如果摸起來堅硬而又長,臉色不青,病人會感到呼吸困難,像被東西壓住,這是因為血積聚在肋骨下方,導致呼吸急促;如果摸起來軟弱而又散亂,臉色卻有光澤,病人會得溢飲病。溢飲病是指口渴時會暴飲,水分容易跑到皮膚、腸胃以外的地方。胃脈如果摸起來堅硬而又長,臉色發紅,病人會髖骨折斷;如果摸起來軟弱而又散亂,病人會得食痹病(吃東西後身體麻木)。
脾脈如果摸起來堅硬而又長,臉色發黃,病人會氣虛;如果摸起來軟弱而又散亂,臉色沒有光澤,病人會腳踝腫脹,像水腫一樣。腎脈如果摸起來堅硬而又長,臉色發黃發紅,病人會腰部折傷;如果摸起來軟弱而又散亂,病人會血虛,甚至無法恢復。黃帝問:如果診斷出心脈急促,是什麼病?岐伯回答:這病叫做心疝,心是陽臟,小腸是它的使者,所以下腹部會出現腫塊。黃帝問:診斷胃脈怎麼樣?岐伯回答:胃脈如果強實,就會腹脹;如果虛弱,就會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