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八須集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須集 (11)

1. 吐湧類

獨聖散(攻百六),凡邪實上焦,及痰涎積蓄者宜此。

茶調散(攻百七)治同前。

吐劑(新攻一)此有二法,便而且易,可隨宜用之。

梔子豉湯(寒二十)傷寒煩熱懊憹,當吐者宜此。

2. 攻下類

峻下諸方

大承氣湯(攻一),凡陽明、太陰傷寒,及各經實熱內結者宜此。

小承氣湯(攻二),凡病在太陰,無表證,潮熱脈實,狂言腹脹者宜此。

調胃承氣湯(攻三),凡太陽、陽明,不惡寒,反惡熱、潮熱,邪入腑者宜此。

桃仁承氣湯(攻四),凡傷寒蓄血證,小腹急痛,大便不通而黑者宜此。

大柴胡湯(攻七),凡傷寒表證未除,里證又急,當汗下兼行者宜此。

大陷胸湯(攻九),凡結胸脹痛連腹,手足不可近者宜此。

六一順氣湯(攻八),凡傷寒熱邪傳裡,便實口燥,狂斑潮熱,腹脹硬痛等證,宜用此以代三承氣湯。

涼膈散(攻十九),凡三焦六經火邪內結不通者宜此。

百順丸(新攻六),凡三焦熱秘,邪不解者宜此。

茵陳蒿湯(攻三一),谷疸,發熱身黃,便結者宜此。

罨結胸法(新因三十)

攻補兼用諸方

黃龍湯(攻二一),凡傷寒熱邪傳裡,當下而氣血兼虛者宜此。

玉燭散(攻二四),凡血虛有滯,而熱邪傳裡,腹脹作痛者宜此。

3. 培補類

峻補諸方

大補元煎(新補一)凡元氣大虛者,雖有寒邪,亦不可攻,必單培根本,正復邪將自散,或真寒假熱等證皆宜用此。

大營煎(新補十四)此大補元煎之次者也,酌宜用之。

三陰煎(新補十一),凡三陰不足,及風瘧多汗,而正氣不復,寒熱不止者宜此。

六味回陽飲(新熱二),凡陰陽大虛,元氣將脫者,非此不可。

八珍湯(補十九),氣血兩虛者宜此。

十全大補湯(補二十),凡氣血兩虛,惡寒發熱,倦臥眩運,自汗諸虛者宜此。

大建中湯(補二三),凡中氣不足,厥逆嘔吐,虛斑虛火,筋骨疼痛等證宜此。

獨參湯(補三五),凡氣虛氣脫,畏聞諸藥氣味,及反胃嘔吐垂危者,惟此為宜。

參附湯(補三七),凡真陽不足,喘嘔呃逆,腹痛厥冷氣短者宜此。

參歸湯(補三八),凡心虛、血虛、盜汗等證宜此。

補陰諸方

陰煎(新補八),凡腎水真陰不足,而虛火為邪者宜此。

小營煎(新補十五),凡血少陰虛而無火者宜此。

左歸飲(新補二),凡命門真陰虧損,雖有寒邪不可攻者宜此。

右歸飲(新補三),凡命門陽衰,或陰盛格陽,感邪不可攻者宜此。

四物湯(補八),凡陰虛營弱,病在血分者宜此。

生脈散(補五六),凡熱傷元氣,口渴氣短,煩躁倦怠汗出者宜此。

六味地黃丸(補百二十),陰虛水虧發熱等證宜此。

崔氏八味丸(補一二一),凡陰盛格陽,火不歸原,及真陽虛敗等證宜此。

補中諸方

四君子湯(補一),凡脾胃虛弱,食少體瘦,瘧痢勞倦等證宜此。

五君子煎(新熱六),凡脾胃氣分虛弱,而微寒當溫者宜此。

五味異功散(補四),凡脾胃虛寒,飲食少思,氣逆腹滿者宜此。

五福飲(新補六),凡五臟氣血俱虛者宜此為主。

溫胃飲(新熱五),凡中寒嘔吐吞酸者宜此。

養中煎(新熱四),凡中氣虛寒,為嘔為泄者宜此。

歸脾湯(補三二),凡脾虛健忘怔忡,少食困倦,瘧痢等證宜此。

參苓白朮散(補五四),凡脾胃虛弱,吐瀉食少等證宜此。

參朮湯(補四十),凡氣虛顫掉,泄瀉嘔吐者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