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1)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1)
1. 論治(共七條)
一、脾胃之痰,有虛有實。凡脾土濕勝,或飲食過度,別無虛證而生痰者,此乃脾家本病,但去其濕滯而痰自清,宜二陳湯為主治,或六安煎、橘皮半夏湯、平胃散、潤下丸、滾痰丸之類,皆可擇而用之。若胃寒生痰而兼脹滿者,宜和胃二陳煎、或兼嘔吐而痛者,宜神香散。
或為飲食所致,宜加麥芽、神麯、山楂、枳實之類。然脾胃不虛,則雖生痰飲,不過微有留滯,亦必不多,且無大害,惟脾虛飲食不能消化而作痰者,其變最多。但當調理脾胃,使其氣強,則自無食積之患。而痰飲即皆血氣矣。若脾氣微虛,不能制濕,或不能運化而為痰者,其證必食減神倦,或兼痞悶等證,宜六君子湯,或五味異功散之類主之,金水六君煎亦妙。若微虛兼寒者,宜苓朮二陳煎主之。
若脾氣大虛,或兼胃寒嘔惡而多痰者,宜六味異功煎、溫胃飲、理中湯、聖朮煎之類主之。又有勞倦本以傷脾,而疲極又傷肝腎。脾氣傷則飲食減少,或見噁心;肝腎傷則水液妄行,或痰飲起自臍下,直衝而上。此脾腎俱傷,命門土母之病也。雖八味地黃丸乃其正治,然無如理陰煎,其效更如神也,或加白朮、陳皮亦可。
一、腎經之痰,水泛為痰者也,無非虛證。有以腫脹而生痰者,此水入脾經,謂之反克,臟平者,宜六味地黃丸、左歸飲之類主之;臟寒者,宜理陰煎、加減《金匱》腎氣丸、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其或但宜溫燥者,則單助脾經,亦能化濕,惟六味異功煎及理中湯、聖朮煎俱可酌用。
有以虛損而生痰者,此水虧金涸,精不化氣,氣不化精而然,使不養陰以濟陽,則水氣不充,痰終不化,水不歸源,痰必不寧,宜以左歸、右歸、六味、八味等丸,酌其寒熱而用之。若陰火乘肺,津液乾枯,或喉痛,或煩熱,或喜冷,或便實,必察其真有火邪,而痰嗽不已者,宜四陰煎、一陰煎之類加減主之;若火本非真,則但宜純補,庶保萬全也。
一、風寒之痰,以邪自皮毛內襲於肺,肺氣不清,乃致生痰,是即傷寒之類。但從辛散,其痰自愈。宜六安煎、二陳湯,甚者,小青龍湯之類主之。其有風寒外襲,內兼火邪者,亦可兼用黃芩。若血氣兼虛者,不得單用消耗,宜金水六君煎主之。若傷寒見風而兼發熱嗽痰者,宜柴陳煎主之,或金水六君煎加柴胡亦妙。
一、中風之痰,本非外感,悉由脾腎虛敗所致,治痰之法,詳載非風門,當與此互察之。
一、治痰當分緩急。凡非風等證,其有痰涎壅盛,閉塞上焦,而藥食不能進者。此不得不先治其痰,以開清道。若痰之甚者,惟用吐法為最妙。若痰氣不甚,食飲可進,便當從緩,求其本而治之,不宜妄行攻擊。或但以六安煎、二陳湯、潤下丸、橘皮半夏湯之類,調之為宜。
白話文:
論治(共七條)
一、脾胃的痰,有虛證也有實證。
- 如果脾臟濕氣過重,或是因為吃太多東西,沒有其他虛弱的症狀卻產生痰,這是脾臟本身的疾病,只要去除體內的濕氣和停滯,痰自然就會消除。這時適合使用二陳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劑,或是六安煎、橘皮半夏湯、平胃散、潤下丸、滾痰丸等,都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 如果是因為胃寒而產生痰,同時感到腹脹,適合使用和胃二陳煎。如果還伴隨嘔吐和疼痛,則適合使用神香散。
- 如果是因為飲食導致的,可以加入麥芽、神麯、山楂、枳實等幫助消化。
- 如果脾胃本身不虛弱,即使產生痰液,也只是稍微停滯,不會很多,而且沒有太大危害。但如果脾虛,食物無法消化而產生痰,情況就比較複雜。這時應該調理脾胃,增強脾胃功能,自然就沒有食物積滯的問題,而痰液也會轉化為氣血。
- 如果脾氣稍微虛弱,無法控制濕氣,或無法運化濕氣而產生痰,通常會出現食慾不振、精神疲倦,或者胸悶等症狀,適合使用六君子湯,或是五味異功散等方劑。金水六君煎效果也不錯。如果稍微虛弱又兼有寒氣,則適合使用苓朮二陳煎。
- 如果脾氣非常虛弱,或是兼有胃寒、嘔吐、多痰,適合使用六味異功煎、溫胃飲、理中湯、聖朮煎等方劑。
- 有些人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脾虛,疲勞到極點又會傷及肝腎。脾氣受損會導致食慾減退或噁心;肝腎受損會導致水液失常,或痰飲從肚臍下方直衝而上。這是脾腎都受到損傷,是命門(腎)土(脾)之病。雖然八味地黃丸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但理陰煎的效果更好,或者可以加入白朮、陳皮。
二、腎經的痰,是因為水液泛濫而產生的痰,通常都是虛證。
- 如果因為水腫而產生痰,這是水液進入脾經,稱為「反克」,如果臟腑功能正常,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左歸飲等方劑治療;如果臟腑有寒氣,可以使用理陰煎、加減《金匱》腎氣丸、八味地黃丸等方劑。
- 如果只是適合溫燥,單純幫助脾經也能化解濕氣,六味異功煎、理中湯、聖朮煎都可以酌情使用。
- 如果是因為虛損而產生痰,這是因為水液虧虛,導致金氣乾涸,精氣無法化生,氣無法轉化為精氣所致。如果不滋養陰液來協調陽氣,水液不足,痰就無法化解;水液不能歸於本源,痰就無法平靜。這時適合使用左歸丸、右歸丸、六味丸、八味丸等,根據寒熱情況選擇使用。
- 如果陰火侵犯肺部,導致津液乾枯,或出現喉嚨痛、煩躁發熱、喜歡冷飲、大便乾結等情況,必須確定是否真的有火邪,並導致咳嗽不止,適合使用四陰煎、一陰煎等方劑加減治療。如果火邪不是真的,則適合單純的滋補,以確保萬全。
三、風寒的痰,是因為外邪從皮膚毛孔入侵肺部,導致肺氣不清而產生痰,這屬於傷寒的範疇。
- 應該使用辛溫發散的方法,痰自然就會消除。適合使用六安煎、二陳湯,嚴重者可以使用小青龍湯等方劑。
- 如果外感風寒,同時兼有內火,也可以同時使用黃芩。
- 如果同時氣血虛弱,則不宜單純使用耗散藥物,適合使用金水六君煎。
- 如果傷寒伴隨風邪,同時發熱咳嗽咳痰,適合使用柴陳煎,或者使用金水六君煎加柴胡效果也不錯。
四、中風的痰,並非外感引起,都是因為脾腎虛衰所導致的。
- 治療痰的方法,在「非風門」中有詳細記載,應該相互參考理解。
五、治療痰應該區分緩急。
- 如果不是中風等疾病,出現痰液壅盛,阻塞上焦,導致無法進食或服藥,這時必須先治療痰,疏通呼吸道。如果痰液非常多,使用催吐的方法最好。
- 如果痰不多,可以正常飲食,就應該慢慢調理,尋求病根來治療,不宜輕易使用猛烈攻伐的藥物。可以適當使用六安煎、二陳湯、潤下丸、橘皮半夏湯等方劑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