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2)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2)
1. 論證(共六條)
此則宜行消伐,但去其痰,無不可也。何為不可攻?則或以形羸氣弱,年及中衰者,即虛痰也。或以多病,或以勞倦,或以憂思酒色,致成勞損、非風、卒厥者,亦虛痰也。或脈見細數,臟無陽邪,時為嘔惡泄瀉,氣短聲喑等證,但察其形氣病氣本無有餘者,皆虛痰也。虛痰者何?謂其元氣已虛也。
此則但宜調補,若或攻之,無不危矣。且凡實痰本不多,其來也驟,其去亦速,其病亦易治,何也?以病本不深也。虛痰反多甚,其來則漸,其去則遲。其病亦難治,何也?以病非一日也。是以實痰無足慮,而最可畏者,惟虛痰耳。總之,治痰之法無他,但能使元氣日強,則痰必日少,即有微痰,亦自不能為害,而且亦充助胃氣。
若元氣日衰,則水穀津液,無非痰耳,隨去隨生,有能攻之使盡,而且保元氣無恙者,吾不信也。故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補天之手。然則,治此者可不辨其虛實,而欲一概攻之,如王隱君所論,內外百病皆生於痰,悉用滾痰丸之類,其亦但知目前,而不知日後之害哉。
一、五臟之病,雖俱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蓋脾主濕,濕動則為痰,腎主水,水泛亦為痰,故痰之化無不在脾,而痰之本無不在腎,所以凡是痰證,非此則彼,必與二臟有涉。但脾家之痰,則有虛有實,如濕滯太過者,脾之實也;土衰不能制水者,脾之虛也。若腎家之痰,則無非虛耳。
蓋火不生土者,即火不制水,陽不勝陰者,必水反侵脾,是皆陰中之火虛也;若火盛爍金,則精不守舍,津枯液涸,則金水相殘,是皆陰中之水虛也。此脾腎虛實之有不同者,所當辨也。
又若古人所云濕痰、郁痰、寒痰、熱痰之類,雖其在上在下,或寒或熱,各有不同,然其化生之源,又安能外此二臟?如寒痰濕痰,本脾家之病,而寒濕之生,果無干於腎乎?木鬱生風,本肝家之痰,而木強制土,能無涉於脾乎?火盛剋金,其痰在肺,而火邪炎上,有不從中下二焦者乎?故凡欲治痰,而不知所源者,總惟猜摸而已耳。
一、非風門有痰論三篇,所當互閱。
白話文:
這類型的痰應該用消散和削減的方法來治療,只要去除痰液,就沒有什麼不可以的。為什麼說不能用攻伐的方法呢?那是因為患者可能身體虛弱,氣力不足,或者年紀大了,屬於體虛導致的痰。也可能是因為多病、勞累、憂慮、沉迷酒色,導致身體虧損、出現非風(指不是外感風邪引起的疾病)、突然昏厥等症狀,這些也都屬於虛痰。或者患者脈象細而快,體內沒有陽熱之邪,但時常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氣短、聲音嘶啞等症狀,只要觀察患者的體質、氣力和病情,如果原本就沒有多餘的能量,這些都屬於虛痰。所謂虛痰,就是指患者的元氣已經虛弱了。
這種情況只能用調養和補益的方法治療,如果用攻伐的方法,一定會很危險。而且,實痰的量通常不多,來得快,去得也快,病情也容易治療,為什麼呢?因為病根不深。而虛痰反而很多,來得慢,去得也慢,病情也很難治療,為什麼呢?因為疾病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實痰不用太擔心,最可怕的是虛痰。總之,治療痰的方法沒有別的,只要能讓元氣一天天強盛,痰就一定會一天天減少。即使有少量的痰,也不會造成危害,而且還可以幫助胃氣。
如果元氣一天天衰弱,那麼水穀精微和津液都會變成痰,產生了又會繼續產生,有誰能用攻伐的方法把它全部去除,而且還能保證元氣不受損傷呢?我是不相信的。所以,善於治療痰的人,唯一能做的是讓痰不再產生,這才是高明的醫術。既然這樣,那麼治療痰的人,難道可以不分辨痰的虛實,就想著一概用攻伐的方法嗎?就像王隱君說的,所有內外疾病都是痰引起的,就全都用滾痰丸之類的藥物,這樣也只是看到眼前的情況,而沒有考慮到以後的危害啊。
一、五臟的疾病雖然都能產生痰,但沒有不和脾腎有關的。因為脾主管運化水濕,水濕動盪就會變成痰;腎主管水液,水液氾濫也會變成痰。所以痰的產生都和脾有關,而痰的根本原因都和腎有關。因此,凡是有痰的病證,不是和脾有關,就是和腎有關,必定與這兩個臟器有關係。但是脾的痰,有虛有實,比如濕邪停滯太過,就是脾的實證;脾土虛弱不能制約水液,就是脾的虛證。而腎的痰,就沒有不是虛證的。
因為火不足以生土,就是火不足以制水;陽氣不足以勝過陰氣,就一定是水液反過來侵犯脾土,這些都是陰虛導致的火虛;如果火盛灼傷肺金,就會導致精氣不能固守,津液枯竭,就會形成金水互相損害的局面,這些都是陰虛導致的水虛。這是脾腎的虛實有所不同,應該加以辨別。
還有古人說的濕痰、鬱痰、寒痰、熱痰之類,雖然它們的位置在上或在下,性質有寒或有熱,各有不同,但是它們產生的根源,又怎麼可能脫離脾腎這兩個臟器呢?比如寒痰濕痰,本來是脾的疾病,但是寒濕的產生,難道沒有腎的關係嗎?木鬱生風,本來是肝的疾病,但是肝木過於強盛而剋制脾土,難道沒有脾的關係嗎?火盛剋金,痰在肺部,但是火邪向上燃燒,難道沒有從中下二焦來的嗎?所以凡是想治療痰,卻不追究病因的,都是盲目猜測罷了。
一、關於非風門的痰有三篇論述,應該互相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