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三十貫集·雜證謨 (1)
卷之三十貫集·雜證謨 (1)
1. 吐血論治
(共十三條,以下凡諸見血者,皆當於此類求其義)
一、吐血之病當知輕重。凡偶有所傷,而根本未搖者,輕而易治。但隨其所傷而宜清則清,宜養則養,隨藥可愈,無足慮也。惟積勞積損,以致元氣大虛,真陰不守者,乃為危證。此惟不慎其初,所以致病於前,倘病已及身而猶不知慎,則未有能善其終者。凡患此者,非加意慎重,而徒恃藥力以求免者,難矣。
一、吐血咯血,凡因勞損而氣虛脈靜,或微弦無力,既非火證,又非氣逆,而血有妄行者,此真陰內損,絡脈受傷而然,惟用甘醇補陰培養脈絡,使營氣漸固,而血自安矣。宜一陰煎、左歸飲、六味地黃湯、小營煎之類,酌宜用之。若虛在氣分者,宜五福飲或大補元煎為最佳。此等證候,最忌寒涼,亦忌行散,皆非虛損所宜也。
一、吐血咯血,凡兼口渴咽痛,躁煩喜冷,脈滑便實,小水赤熱等證,此水不濟火,陰虛陽勝而然。治當滋陰壯水,微佐清涼,宜二陰煎、四陰煎,或加減一陰煎、生地黃飲子、天門冬丸之類,察其臟氣隨宜用之。若熱不甚者,惟一陰煎、左歸飲,或六味地黃湯之類為宜。凡此證候,大忌辛溫。
如芎、歸、耆、朮、杜仲、破故紙、香附、砂仁、薑、桂之屬,皆所當避。
一、吐血全由火盛而逼血上行者,宜察火之微甚。火微者,宜《局方》犀角地黃湯或清化飲主之。火暴盛而根本無傷者,宜抽薪飲、徙薪飲,或黃連解毒湯、三黃丸之類主之。若胃火熱甚而煩熱作渴,頭痛,脈滑,氣壅,而吐血不止者,宜白虎湯或抽薪飲。若胃火熾盛而兼陰虛水虧者,宜玉女煎。
若陽明實熱之甚,而兼便結,腹脹,氣壅不降者,宜《拔萃》犀角地黃湯,或涼膈散,或桃仁承氣湯之類主之。然此證不多見,必審知的確,乃可用之,毋孟浪也。凡屬火證,皆宜童便。
一、飲酒過多而吐血者,宜徙薪飲、清化飲,或葛花解酲湯加黃連、丹皮主之。
一、怒氣傷肝,動肝火則火載血上,動肝氣則氣逆血奔,所以皆能嘔血。凡肝火盛者,必有煩熱脈證。宜芍藥、生地黃、丹皮、梔子、澤瀉、芩、連之屬,降其火而血自清。若肝氣逆者,必有胸脅痛滿等證。宜芍藥、生地黃、青、陳、枳殼、貝母、澤瀉之屬,行其氣而血自清。
若火因氣逆者,惟化肝煎為宜。其有病雖因怒,而或逆氣已散者,不得再加行散以傷真氣。或肝火已平,勿得過用苦寒再損元陽。且凡肝氣為邪,每多侮土,故常致脾胃受傷及營血失守等證。若察其無脹無火,脈虛神困而血妄行者,此其病傷在脾,治當專理中氣。宜五陰煎、五福飲之類主之。
或兼火不生土,則理中湯、理陰煎之屬,皆不可少。勿謂始因怒氣而專意伐肝也。
白話文:
吐血的治療原則
(以下所說的各種出血情況,都應該在這裡探求其治療原則)
一、 吐血的病症,要了解其輕重程度。如果是偶爾受傷,根本沒有動搖,屬於輕微且容易治療的情況。只要根據受傷的情況,該清熱就清熱,該滋養就滋養,用藥就能痊癒,不必過於擔憂。但如果是因為長期勞累和損耗,導致元氣大虛,真陰無法固守的,就屬於危險的症狀。這都是因為一開始不注意,才會導致生病。如果生病了還不知道謹慎,就沒有辦法善終。凡是患這種病的人,如果不更加注意謹慎,而只是依賴藥力想要求得痊癒,是很困難的。
二、 吐血或咳血,凡是因為勞損而導致氣虛、脈象平和,或稍微弦細無力,既不是火熱的症狀,也不是氣逆,但血卻不正常地運行,這是因為真陰內部受損,絡脈受傷導致。應該使用甘甜醇厚的藥物來滋補陰氣,培養脈絡,讓營氣逐漸穩固,血自然就會安穩。適合使用一陰煎、左歸飲、六味地黃湯、小營煎之類的方劑,根據情況選用。如果虛損在氣分,使用五福飲或大補元煎是最好的。這些症狀最忌諱使用寒涼的藥物,也忌諱使用發散的藥物,這些都不適合虛損的情況。
三、 吐血或咳血,如果同時有口渴咽痛、煩躁喜冷、脈象滑數、大便乾結、小便赤熱等症狀,這是因為水液不能制約火熱,陰虛而陽氣過盛導致。治療應該滋補陰液,強壯水氣,稍微輔助清涼的藥物。適合使用二陰煎、四陰煎,或加減一陰煎、生地黃飲子、天門冬丸之類的方劑,根據臟腑的情況選用。如果熱象不嚴重,只用一陰煎、左歸飲,或六味地黃湯之類的方劑就可以了。凡是這種症狀,都非常忌諱使用辛溫的藥物。例如芎、歸、黃耆、白朮、杜仲、補骨脂、香附、砂仁、薑、桂等都應該避免使用。
四、 吐血完全是因為火熱旺盛,迫使血液向上運行,應該仔細觀察火熱的輕重程度。如果火熱較輕微,可以使用《局方》犀角地黃湯或清化飲來治療。如果火熱暴盛但根本沒有損傷,可以使用抽薪飲、徙薪飲,或黃連解毒湯、三黃丸之類的方劑來治療。如果胃火熱盛,導致煩躁發熱、口渴、頭痛、脈象滑數、氣機壅塞,且吐血不止,可以使用白虎湯或抽薪飲來治療。如果胃火熾盛且兼有陰虛水虧,可以使用玉女煎。如果陽明經的實熱非常嚴重,同時有便秘、腹脹、氣機壅塞不降,可以使用《拔萃》犀角地黃湯,或涼膈散,或桃仁承氣湯之類的方劑來治療。但是這種情況不多見,必須仔細審查確定後才能使用,不要輕率妄為。凡是屬於火熱的症狀,都適合使用童便來輔助治療。
五、 因為飲酒過多而導致吐血,適合使用徙薪飲、清化飲,或葛花解酲湯加黃連、丹皮來治療。
六、 因為發怒而損傷肝臟,如果引動肝火,就會導致火熱挾帶血液向上,如果引動肝氣,就會導致氣逆血奔,所以都會導致嘔血。凡是肝火旺盛的,一定會有煩熱的脈象。適合使用芍藥、生地黃、丹皮、梔子、澤瀉、黃芩、黃連之類的藥物,來降火使血安定。如果是肝氣逆亂,一定會有胸脅脹痛等症狀。適合使用芍藥、生地黃、青皮、陳皮、枳殼、貝母、澤瀉之類的藥物,來疏理氣機使血安定。如果火熱是因為氣逆引起的,就適合使用化肝煎來治療。如果雖然是因為發怒導致的疾病,但逆氣已經散了,就不可以再使用發散的藥物來傷害真氣。如果肝火已經平息,就不要過度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損傷元陽。而且凡是肝氣作祟的,常常會侵犯脾胃,所以常常會導致脾胃受傷以及營血不穩等症狀。如果觀察到沒有腹脹沒有火熱,脈象虛弱精神疲憊而血不正常地運行,這是因為病在脾,治療應該專門調理中氣。適合使用五陰煎、五福飲之類的方劑。如果同時有火不生土的情況,理中湯、理陰煎之類的方劑都是不可缺少的。不要認為一開始是因為發怒而只專注於攻伐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