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2)

1. 論治(共八條)

一、治血之藥,凡為君為臣,或宜專用,或宜相兼,病有淺深,方有輕重。其間參合之妙,固由乎人,而性用之殊,當知其類,故茲條列於下:

血虛之治有主者。宜熟地、當歸、枸杞、鹿膠、炙甘草之屬。

血虛之治有佐者。宜山藥、山茱萸、杜仲、棗仁、菟絲子、五味子之屬。

血有虛而微熱者。宜涼補之,以生地、麥冬、芍藥、沙參、牛膝、雞子清、阿膠之屬。

血有因於氣虛者,宜補其氣。以人參、黃耆、白朮之屬。

血有因於氣實者宜行之降之。以青皮、陳皮、枳殼、烏藥、沉香、木香、香附、栝蔞、杏仁、前胡、白芥子、海石之屬。

血有虛而滯者,宜補之活之。以當歸、牛膝、川芎、熟地、醇酒之屬。

血有寒滯不化及火不歸原者,宜溫之。以肉桂、附子、乾薑、薑汁之屬。

血有亂動不寧者,宜清之和之。以茜根、山楂、丹皮、丹參、童便、貝母、竹瀝、竹茹、百合、茅根、側柏、藕汁、荷葉蒂、柿霜、桑寄生、韭汁、蘿蔔汁、飛羅面、黑墨之屬。

血有大熱者,宜寒之瀉之。以黃連、黃芩、黃柏、知母、玄參、天花粉、梔子、石膏、龍膽草、苦參、桑白皮、香薷、犀角、青黛、童便、槐花之屬。

血有蓄而結者,宜破之逐之。以桃仁、紅花、蘇木、玄胡、三稜、蓬朮、五靈脂、大黃、芒硝之屬。

血有陷者,宜舉之。以升麻、柴胡、川芎、白芷之屬。

血有燥者,宜潤之。以乳酪、酥油、蜂蜜、天門冬、柏子仁、蓯蓉、當歸、百合、胡桃肉之屬。

血有滑者,宜澀之止之。以棕灰、發灰、白芨、人中白、蒲黃、松花、百草霜、百藥煎、訶子、五味子、烏梅、地榆、文蛤、川續斷、椿白皮之屬。

血有澀者,宜利之。以牛膝、車前、茯苓、澤瀉、木通、瞿麥、益母草、滑石之屬。

血有病於風濕者,宜散之燥之。以防風、荊芥、葛根、秦艽、蒼朮、白朮、半夏之屬。

一、治血之劑,古人多以四物湯為主,然亦有宜與不宜者。蓋補血行血無如當歸,但當歸之性動而滑,凡因火動血者忌之。因火而嗽,因濕而滑者,皆忌之。行血散血無如川芎,然川芎之性升而散,凡火載血上者忌之。氣虛多汗,火不歸原者,皆忌之。生血涼血無如生地,斂血清血無如芍藥,然二物皆涼,凡陽虛者非宜也,脾弱者非宜也,脈弱身涼,多嘔便溏者,皆非宜也。故凡四物湯以治血者,不可不察其宜否之性。

白話文:

論治(共八條)

**一、**治療血的藥物,不論是作為主藥還是輔助藥,有時候應該單獨使用,有時候應該搭配使用,病情有輕重之分,藥方也有輕重之別。其中的巧妙配合,固然取決於醫者的經驗,但藥性的不同,也應當了解其屬性,因此在此條列如下:

  • 治療血虛,主要使用的藥物有:熟地黃、當歸、枸杞子、鹿膠、炙甘草等。
  • 治療血虛,輔助使用的藥物有:山藥、山茱萸、杜仲、棗仁、菟絲子、五味子等。
  • 血虛又有輕微發熱的情況,應該使用涼性滋補的藥物,如:生地黃、麥門冬、芍藥、沙參、牛膝、雞蛋清、阿膠等。
  • 血虛是因為氣虛引起的,應該補氣,可使用人參、黃耆、白朮等。
  • 血虛是因為氣實引起的,應該疏通氣機,使氣下降,可使用青皮、陳皮、枳殼、烏藥、沉香、木香、香附、栝蔞、杏仁、前胡、白芥子、海石等。
  • 血虛又出現停滯不暢的情況,應該補血同時活血,可使用當歸、牛膝、川芎、熟地黃、醇酒等。
  • 血寒停滯不化,或是虛火上炎的情況,應該溫陽,可使用肉桂、附子、乾薑、薑汁等。
  • 血亂動不安,應該清熱安和,可使用茜草根、山楂、牡丹皮、丹參、童便、貝母、竹瀝、竹茹、百合、茅根、側柏葉、藕汁、荷葉蒂、柿霜、桑寄生、韭菜汁、蘿蔔汁、飛羅面、黑墨等。
  • 血有大熱的,應該使用寒性瀉火的藥物,如:黃連、黃芩、黃柏、知母、玄參、天花粉、梔子、石膏、龍膽草、苦參、桑白皮、香薷、犀角、青黛、童便、槐花等。
  • 血瘀積凝結的,應該使用破血逐瘀的藥物,如:桃仁、紅花、蘇木、玄胡索、三稜、莪朮、五靈脂、大黃、芒硝等。
  • 血下陷的,應該使用升提的藥物,如:升麻、柴胡、川芎、白芷等。
  • 血乾燥的,應該使用潤燥的藥物,如:乳酪、酥油、蜂蜜、天門冬、柏子仁、肉蓯蓉、當歸、百合、胡桃肉等。
  • 血過於滑脫的,應該使用收澀止血的藥物,如:棕櫚灰、頭髮灰、白芨、人中白、蒲黃、松花粉、百草霜、百藥煎、訶子、五味子、烏梅、地榆、文蛤、川續斷、椿樹白皮等。
  • 血過於澀滯不暢的,應該使用利血的藥物,如:牛膝、車前子、茯苓、澤瀉、木通、瞿麥、益母草、滑石等。
  • 血病與風濕相關的,應該使用疏散風濕、燥濕的藥物,如:防風、荊芥、葛根、秦艽、蒼朮、白朮、半夏等。

**二、**古人治療血症,多以四物湯為主方,但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情況。補血、活血,沒有比得上當歸的,但當歸藥性偏於流動滑利,凡是因火氣引起血妄動的人,應當禁用。因火氣引起的咳嗽、因濕邪引起的滑脫症狀,都應當禁用。活血散瘀,沒有比得上川芎的,但川芎藥性偏於上升發散,凡是火熱之氣挾帶血液上行的人,應當禁用。氣虛多汗、火氣不歸於原位的,也應當禁用。滋養血液、清涼血液,沒有比得上生地黃的,收斂血液、清熱血液,沒有比得上芍藥的,但這兩味藥性都偏於寒涼,凡是陽虛的人都不適合服用,脾胃虛弱的人也不適合服用,脈象虛弱、身體怕冷、容易嘔吐腹瀉的人,也都不適合服用。因此,凡是使用四物湯來治療血症的人,都必須仔細辨別是否適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