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1)

1. 論證(共二條)

遺溺一證,有自遺者,以睡中而遺失也。有不禁者,以氣門不固,而頻數不能禁也。又有氣脫於上,則下焦不約,而遺失不覺者,此虛極之候也。總之,三者皆屬虛證,但有輕重之辨耳。若夢中自遺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氣壯而固,或少加調理可愈,無足疑也。惟是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氣虛而然。

蓋氣為水母,水不能蓄,以氣不能固也。此失守之兆,大非所宜,甚至氣脫而遺,無所知覺,則尤其甚者也。此惟非風證及年衰氣弱之人,或大病之後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則遺溺失禁,此之謂也。

一、古方書論小便不禁者,有屬熱屬虛之辨。不知不禁之謂,乃以小水太利者為言,皆屬虛寒,何有熱證。若因熱而小水頻數,其證則淋瀝點滴,不能禁止,而小水必不利,且或多痛澀,方是熱證。若然,則自有淋濁門正治之法。蓋此非遺失之謂也。倘以虛寒誤認為熱,而妄投瀉火之藥,無不殆矣。

白話文:

關於小便失禁這種情況,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會尿出來,通常是睡夢中發生;另一種是控制不住,因為氣門不夠穩固,導致頻繁想小便又忍不住。還有一種是上部的氣虛脫,導致下焦無法約束,小便流出也毫無知覺,這是虛弱到極點的表現。總而言之,這三種情況都屬於虛證,只是嚴重程度有所不同。如果是夢中自己尿出來,多半是小孩子會這樣,等他們長大氣血強壯自然就會好,或者稍微調理一下就能康復,不必太過擔心。但如果是小便一直流不停,膀胱無法儲存,一定是氣虛造成的。

氣是水的母親,水之所以不能儲存,是因為氣無法固守。這是身體防禦功能喪失的徵兆,非常不妙,嚴重的話甚至會氣虛脫落而尿出來,完全沒有知覺,那情況就更糟糕了。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不是風證,以及年紀大、身體虛弱的人,或大病初癒後的人。張仲景說過,下焦虛竭就會小便失禁,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古代醫書討論小便失禁時,有區分是熱證還是虛證。其實所謂的失禁,指的是小便過於頻繁且控制不住,都屬於虛寒證,哪裡會有熱證?如果因為熱而小便次數頻繁,那會是小便淋漓點滴,無法順暢排空,而且小便時可能會有疼痛或澀滯感,這才是熱證。如果是這樣,應該用治療淋濁的方法來處理,這並不是小便失禁。假如把虛寒證誤認為熱證,而隨意使用瀉火的藥物,那就會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