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1)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1)
1. 論治(共六條)
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澀,此固宜然;然固澀之劑,不過固其門戶,此亦治標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蓋小水雖利於腎,而腎上連肺。若肺氣無權,則腎水終不能攝,故治水者必須治氣,治腎者必須治肺,宜以參、耆、歸、朮、桂、附、乾薑之屬為之主,然後相機加以固澀之劑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則,徒障狂瀾,終無益也。
余制有鞏堤丸方,治無論心脾肺腎之屬,皆宜以此為主治。
一、脾肺氣虛,不能約束水道,而病為不禁者,此其咎在中上二焦,宜補中益氣湯、理中湯、溫胃飲、歸脾湯,或四味回陽飲之類,加固澀等劑主之,如不見效,當責之腎。
一、肝腎陽氣虧敗,則膀胱不藏,而水泉不止,此其咎在命門,宜右歸飲、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甚者,以四維散之類主之。或加固澀為佐亦可,或用《集要》四神丸,或八味地黃丸去澤瀉亦可用。
一、凡睡中遺溺者,此必下元虛寒,所以不固,宜大菟絲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縮泉丸之類主之。其有小兒從幼不加檢束,而縱肆常遺者,此慣而無憚,志意之病也。當責其神,非藥所及。或因縱以致不固者,亦當治之如前,宜用豬羊溲脬炙脆煎湯,送下前藥更妙。
一、凡因恐懼輒遺者,此心氣不足,下連肝腎而然,宜大補元煎、歸脾湯、五君子煎之類主之。
一、古方壯陽固澀等劑,如茴香益智丸、二氣丹、固脬丸、秘元丹、牡蠣丸、濟生菟絲子丸、固真散,皆可隨宜擇用。
白話文:
治療小便失禁,古時候的醫方大多使用固澀的方法,這當然是應該的。然而,固澀的藥物,不過是加強關口,這也是治標的做法,而不是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小便雖然與腎有關,但腎又上連著肺。如果肺氣虛弱,無法主導,腎就不能控制水分,所以治療水液失調,必須兼顧肺氣;治療腎臟問題,也必須考慮肺。應該以人參、黃耆、當歸、白朮、桂枝、附子、乾薑等藥材為主,然後根據情況輔以固澀藥物,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使水液運行順暢。否則,只是阻止一時的氾濫,最終沒有效果。
我有一個自製的鞏堤丸配方,不論是心、脾、肺、腎等哪個臟腑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個配方為主來治療。
一、如果是因為脾肺氣虛,無法約束水道而導致小便失禁,這是中上焦的問題,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理中湯、溫胃飲、歸脾湯,或是類似四味回陽飲的方劑,再配合固澀藥物來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就應該考慮是否是腎的問題。
二、如果是肝腎陽氣衰敗,導致膀胱無法固攝,小便不斷流出,這是命門的問題,應該使用右歸飲、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嚴重的話,可以使用類似四維散的方劑來治療。也可以配合固澀藥物,或者使用《集要》中的四神丸,或去除澤瀉的八味地黃丸來治療。
三、如果是睡覺時遺尿,這一定是下元虛寒,所以無法固攝,應該使用大菟絲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縮泉丸等方劑來治療。有些小孩從小沒有好好管教,習慣性地遺尿,這是因為習慣成自然,是意志的問題,應該從精神方面開導,藥物難以奏效。如果是因為縱慾導致無法固攝,也應該按照前面的方法治療,用豬或羊的膀胱烤乾後煎湯,送服之前的藥物,效果更好。
四、如果因為恐懼而遺尿,這是因為心氣不足,連帶影響到肝腎所導致的,應該使用大補元煎、歸脾湯、五君子煎等方劑來治療。
五、古方中補陽固澀的藥方,如茴香益智丸、二氣丹、固脬丸、秘元丹、牡蠣丸、濟生菟絲子丸、固真散等,都可以根據病情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