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1)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1)
1. 論治(共六條)
一、熱蓄膀胱,溺赤熱甚,而或痛或澀者,必當專去其火,宜先用抽薪飲、大分清飲、七正散之類主之。若小水不利,而煩熱難解者,惟綠豆飲為最妙。若兼大便燥結者,宜八正散主之。若微熱不甚,或熱勢稍退者,宜加減一陰煎,或導赤散、火府丹、清心蓮子飲之類主之。若小水不利者,宜清肺飲子主之。
一、溺白證。凡如泔如漿者,亦多屬膀胱水道之熱,宜導赤散、徙薪飲之類以清之。若無內熱而溺白者,多由飲食濕滯,宜小分清飲,或苓朮二陳湯減去乾薑以燥之利之。大都濕在腸胃,或在膀胱者,宜二陳湯,或半夏丸,或固元丹之類,皆可擇用。若胞氣不固,而液濁不清者,此亦敗精之屬也,宜秘元煎或水陸二仙丹以固之。
一、濁在精分者,必因相火妄動,或逆精而然,以致精溺並至。若兼澀痛之甚者,亦宜抽薪飲、大分清飲之類,先去其火,然後再安精氣。及其稍久,痛澀俱去,而惟精濁不止者,當用寧心固腎等劑,宜秘元煎、菟絲煎,或人參丸、定志丸、心虛白濁歌之類主之。
一、命門虛寒,陽氣不固,則精濁時見,而久不能愈者,但當培補命門,宜右歸丸、益志湯、石刻安腎丸、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若虛本不甚,而胞氣微寒不攝者,宜萆薢分清飲主之。
一、治淋之法,大都與治濁相同,凡熱者宜清,澀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虛者宜補,陽氣不固者宜溫補命門,但當以前法通用,無他技也。
一、血淋證,若在男子,則凡便血不痛者,即為溺血;血來而痛者,即曰血淋,然無非逆血證耳。治法具詳血證門。惟婦人之血淋,則多由衝任經脈之病,大與男子者不同,婦人門另有正條。
白話文:
一、如果熱氣積聚在膀胱,小便呈現紅色且發熱嚴重,甚至感到疼痛或排尿不順暢,必須專注於清除體內的火氣。應該先使用抽薪飲、大分清飲、七正散之類的藥方來治療。如果小便不暢通,而且煩躁發熱難以緩解,那麼綠豆飲效果最好。如果同時有大便乾燥的情況,應該使用八正散來治療。如果發熱情況不嚴重,或者熱勢稍退,應該使用加減一陰煎,或者導赤散、火府丹、清心蓮子飲之類的藥方來治療。如果小便不順暢,應該使用清肺飲子來治療。
二、小便混濁如米漿或像洗米水一樣的狀況,多半也是膀胱水道有熱引起的,應該使用導赤散、徙薪飲之類的藥方來清熱。如果沒有內熱卻出現小便混濁,多半是由於飲食濕氣滯留,應該使用小分清飲,或者苓朮二陳湯(減去乾薑)來燥濕利水。大多是濕氣停留在腸胃或膀胱,應該使用二陳湯、半夏丸或固元丹之類的藥方,可根據情況選擇使用。如果膀胱氣虛不固,導致小便混濁不清,這也屬於精液敗壞的現象,應該使用秘元煎或水陸二仙丹來固攝精氣。
三、如果濁液來自精液部分,必然是因為相火妄動,或者精液逆流所導致,以致精液和尿液同時排出。如果同時感到排尿澀痛嚴重,也應該使用抽薪飲、大分清飲之類的藥方,先清除體內火氣,然後再安定精氣。等到過一段時間,疼痛和澀痛都消失了,但只有精液混濁的情況沒有停止,這時應該使用寧心固腎等藥劑,如秘元煎、菟絲煎,或人參丸、定志丸、心虛白濁歌之類的藥方來治療。
四、如果命門虛寒,陽氣不固,導致精液混濁時常出現,且長期無法痊癒,這時應該專注於培補命門的陽氣,使用右歸丸、益志湯、石刻安腎丸、八味地黃丸之類的藥方來治療。如果虛寒的情況不嚴重,只是膀胱氣虛、無法固攝精液,應該使用萆薢分清飲來治療。
五、治療淋病的方法,大多與治療濁病相同。凡是屬熱的,應該清熱;屬澀的,應該利水;屬下陷的,應該升提;屬虛的,應該補虛。如果陽氣不固,應該溫補命門。基本上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靈活運用,沒有其他特別的技巧。
六、血淋病症,如果發生在男子身上,凡是排出血尿但不痛的,就稱為溺血;血尿排出時感到疼痛的,就稱為血淋,但實際上都是逆血的病症。治療方法在血證門中詳細說明。只有婦女的血淋病症,大多是因為衝任經脈出現問題,與男子血淋的病因大不相同,婦女血淋的治療方法在婦人門中有專門的條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