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 (2)
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 (2)
1. 論治(共九條)
一、瘟毒喉痹,乃天行瘟疫之氣,其證則咽痛項腫,甚有頸面頭項俱腫者。北方尤多此病,俗人呼為蝦蟆瘟,又名顱鷀瘟,亦名大頭瘟。此濕熱壅盛,最凶之候。宜清諸經之火,或瀉陽明之熱,當察緩急而治之。東垣有普濟消毒飲,專治瘟毒喉痹,百發百中。
一、鎖喉風證,時人以咽喉腫痛,飲食難入,或痰氣壅塞不通者,皆稱為鎖喉風,而不知有真正鎖喉風者,甚奇甚急,而實人所未知也。余在燕都,嘗見一女子,年已及笄,忽一日於仲秋時,無病而喉竅緊澀,息難出入,不半日而緊澀愈甚。及延余視,診其脈,無火也。問其喉,則無腫無痛也。
觀其貌,則面青瞠目不能語也。聽其聲,則喉竅之細如針,抽息之窘如線,伸頸掙命求救,不堪之狀,甚可憐也。余見而疑之,不得其解,然意謂風邪閉塞喉竅,非用辛溫不能解散。遂以二陳湯加生薑煎而與之,毫忽無效。意復用獨參湯以救其肺,然見其勢危若此,恐滋怨謗,終亦未敢下手。
他醫見之,亦但束手而已。如此者,一日夜而歿。後又一人亦如此而歿。若此二人者,余至今莫識其所以病,此終身之疑竇,殊自愧也。然意必肺氣竭絕而然,倘再有值此者,恐非獨參湯決不能救。故筆諸此,以俟後之君子虛心詳酌焉。
一、楊梅結毒,有喉間潰爛作痛,久而不愈者,此非喉痹之屬,乃楊梅瘡毒也。宜仙遺糧湯。甚者,宜以土茯苓煎湯吞五寶丹。
一、諸物哽於喉中,或刺或骨,必有鋒芒之逆,所以刺而不下。凡下而逆者,反而上之則順矣。故治此者,當借飲食之勢,湧而吐之,使之上出,則如拔刺之捷也。若芒刺既深,必欲推下,非惟理勢不能,必且延遲,或食飲既消,無可推送,以致漸腫,則為害非細矣。凡諸骨鯁,或以餳糖一大塊,滿口吞而咽之;或用韭菜煮略熟,勿切,吞下一束,即裹而下,亦妙。
白話文:
一、瘟疫引起的喉嚨腫痛,是由於時疫之氣所致,症狀是咽喉疼痛、脖子腫大,嚴重的甚至整個頸部、臉部、頭部都腫脹。這種病在北方尤其常見,民間俗稱癩蛤蟆瘟,也叫顱鷀瘟或大頭瘟。這是體內濕熱過於嚴重,病情非常兇險。治療上應該清除各經脈的火氣,或者疏泄陽明的熱邪,需要根據病情的緩急程度來決定治療方法。名醫李東垣的普濟消毒飲,是專門治療瘟疫引起的喉痹,效果顯著。
二、所謂鎖喉風的病症,現在的人認為只要是咽喉腫痛,飲食難以嚥下,或是有痰阻礙呼吸的,都叫做鎖喉風。但他們不知道真正鎖喉風的樣子,這種病非常罕見且急迫,是大家不熟悉的。我在北京時,曾見過一個剛成年的女子,在秋天的時候,突然無故感到喉嚨緊縮難以呼吸,不到半天就更加嚴重。我去看診時,把脈發現她沒有火氣。詢問她的喉嚨,也沒有腫痛。
看她的樣子,是臉色發青,眼睛睜大,說不出話。聽她的聲音,喉嚨的通道變得像針孔一樣細小,呼吸困難得像一條細線,她伸長脖子掙扎求救,樣子非常可憐。我見了感到疑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猜想是風邪閉塞了喉嚨,需要用辛溫的藥才能疏散。於是用二陳湯加生薑煎藥給她喝,卻完全無效。我又想用獨參湯來救她的肺氣,但看她情況危急成這樣,擔心用藥後如果沒有好轉,反而會招致埋怨,所以最終也沒有敢用。
其他醫生見到她的情況,也只能束手無策。這樣過了一天一夜,那女子就死了。後來又有一個人也這樣死了。這兩個人的病,我至今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真是讓我終身都感到疑惑,也覺得慚愧。但我猜想是肺氣衰竭導致的,如果以後再遇到這樣的病人,可能只有用獨參湯才能救活。所以把這件事情寫下來,希望後來的醫學同仁能虛心思考研究。
三、楊梅瘡毒,有時會導致喉嚨潰爛疼痛,很久都不能痊癒,這並非一般的喉痹,而是因為楊梅瘡毒所引起的。應該使用仙遺糧湯來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就應該用土茯苓煎湯,然後服用五寶丹。
四、東西哽在喉嚨裡,不管是魚刺還是骨頭,肯定是有尖銳的部位卡住,所以才難以下嚥。凡是卡住的東西,要讓它往上走就會比較順利。因此,治療這種情況,應該借助飲食的力量,讓它湧出來,使卡住的東西往上排出,就像拔出刺一樣迅速。如果刺已經扎得很深,硬要把它往下推,不僅在道理上說不通,而且還會延誤時間,或者等食物消化完,就沒有東西可以推送了,導致喉嚨漸漸腫起來,那危害就大了。凡是骨頭卡住,可以用一大塊麥芽糖,含在嘴裡慢慢吞下;或者用韭菜煮到稍微熟,不要切斷,直接吞下一束,也能把骨頭裹住帶下去,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