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八須集 (4)
卷之八須集 (4)
1. 譫語鄭聲(四十)
《論》曰:實則譫語,虛則鄭聲,此虛實之有不同也。夫譫語鄭聲,總由神魂昏亂而語言不正,又何以分其虛實?但譫語者,狂妄之語也;鄭聲者,不正之聲也。譫語為實,實者邪實也。如傷寒陽明實熱,上乘於心,心為熱冒,則神魂昏亂而譫妄不休者,此實邪也。實邪為病,其聲必高,其氣必壯,其脈必強,其色必厲,凡登高罵詈,狂呼躁擾之類皆是也。
此之為病,有燥糞在胃而然者,有瘀血在臟而然者,有火盛熱極而然者,有腹脹便秘、口瘡咽爛而然者。察其果實,即當以三承氣,或白虎湯、涼膈散之類治之。鄭聲為虛,虛者神虛也。如傷寒元神失守,為邪所乘,神志昏沉而錯亂不正者,此虛邪也。虛邪為病,其聲必低,其氣必短,其脈必無力,其色必萎悴,凡其自言自語,喃喃不全,或見鬼怪,或驚恐不休,或問之不應、答之不知之類皆是也。
白話文:
《論》中說:實證則會出現譫語,虛證則會出現鄭聲,這是虛實兩種狀態的不同表現。譫語和鄭聲,都是因為神魂昏亂導致語言不正,但如何區分虛實呢?簡單來說,譫語是狂妄的言語,而鄭聲是不正常的聲音。譫語屬實證,指的是邪實,也就是邪氣導致的實證。比如傷寒陽明實熱,熱邪上攻心臟,心火熾盛,就會導致神魂昏亂,出現譫妄不休的症狀,這就是邪實。邪實為病,其聲音必定高亢,氣息強盛,脈象有力,面色紅赤,凡是登高罵詈,狂呼躁擾之類的表現都是。
這種病症,可能是因為燥糞積聚在胃部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瘀血停滯在臟腑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火盛熱極引起的,也可能是因為腹脹便秘、口瘡咽爛引起的。根據具體情況,應該使用三承氣湯、白虎湯、涼膈散等藥物來治療。鄭聲屬虛證,指的是神虛,也就是精神虛弱。比如傷寒元神失守,被邪氣侵襲,神志昏沉錯亂,這就是虛邪。虛邪為病,其聲音必定低沉,氣息短促,脈象無力,面色萎悴,凡是自言自語,語無倫次,或者看見鬼怪,或者驚恐不安,或者問話不應,答非所問之類的表現都是。
此之為病,有因汗亡陽,因下亡陰而然者;有焦思抑鬱,竭盡心氣而然者;有勞力內傷,致損脾腎而然者;有日用消耗,暗殘中氣而然者。凡其或雖起倒,而遏之即止,終不若實邪之難制者,即虛邪也。察其果虛,最忌妄行攻伐,少有差謬,無不即死。治此者,速宜察其精氣,辨其陰陽,舍其外證,救其根本,稍遲猶恐不及,而況於誤治乎。
甚至有自利身寒,或尋衣撮空,面壁啐啐者,尤為逆候。蓋譫妄一證,最於虛損者不宜有之,故凡身有微熱,脈見洪滑者生,心多煩躁,脈見微弱細急而逆冷者死。所以證逢虛損,而見有譫妄者,即大危之兆,不可不加之意也。
白話文:
人之所以生病,有的是因為出汗過多導致陽氣耗損,有的是因為腹瀉過度導致陰氣耗損;有的是因為思慮過度、鬱結難解,耗盡心氣所致;有的是因為勞累过度,損傷了脾腎;還有的是因為日常生活消耗过度,暗中损伤了元气。這些病症,虽然可能突然发作,但只要及时制止,便不会像实邪那样难以控制,这就是虛邪。如果确定是虛邪,最忌讳妄加攻伐,稍有不慎,就会致命。治疗虛邪,必须迅速观察病人的精气,辨明陰陽,不拘泥于外在症状,而是要救治其根本,稍有延误都会来不及,更不要说误治了。
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畏寒怕冷、寻找衣物、空洞的眼神、自言自语等症状,这都是逆反的征兆。因为谵妄是一种病症,最忌讳发生在虛损的病人身上,所以凡是身体略有发热、脉象洪大滑利的人,通常可以活下来;而那些心烦意躁、脉象细弱急促且逆寒的人,往往会死亡。因此,一旦病人出现虚损,同时伴有谵妄症状,就是极度危险的信号,不可不加重视。
2. 衄血(四十一)
雜病衄血,責熱在裡;傷寒衄血,責熱在表。《論》曰:傷寒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發其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曰: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主之。此以傷寒之衄,為其熱不在裡,在表而然也。然又《論》曰:衄家不可發汗。而何以復用桂枝、麻黃等湯?蓋衄由乎陰者,以陰虛火動也,故不宜再汗以亡陰;衄由乎陽者,以表邪未解也,故當用桂枝、麻黃以發散。又《論》曰: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此以表邪欲解,不從汗而從血,俗人謂之紅汗,所以衄後當愈也。由此觀之,則有因衄而愈者,以經通而邪散也;有治衄仍當發散者,以邪之將解未解,而因散其餘邪也。治衄之法,於斯可見。若寒氣不甚,而用麻黃、桂枝,似屬太剛,或易以柴葛之類,自無不可,用者其酌之。
白話文:
各種疾病引起的鼻出血,都歸咎於體內有熱;傷寒引起的鼻出血,則是因為體表有熱。醫書上說:傷寒患者小便清澈,就知道病不在體內,還在體表,應該要讓病人出汗;如果病人還頭痛,就一定會鼻出血,應該要服用桂枝湯。醫書上又說:傷寒患者脈象浮緊,不發汗,導致鼻出血的,可以用麻黃來治療。這是因為傷寒引起的鼻出血,是因為體表有熱,而不是體內有熱。
但是醫書上又說: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為什麼又要用桂枝湯、麻黃湯等發汗的藥方呢?這是因為鼻出血是由於陰虛火動引起的,就不應該再發汗,以免損傷陰氣;如果鼻出血是因為體表邪氣未解引起的,就應該要服用桂枝、麻黃來發散邪氣。醫書上又說:太陽病患者脈象浮緊,發熱,沒有汗,自己鼻出血的,就會痊癒。
這是因為體表邪氣想要消散,但沒有從汗液排出,而是從血液中排出,俗稱紅汗,所以鼻出血後就會痊癒。由此可見,有些病人在鼻出血後就痊癒,是因為經脈暢通,邪氣消散;有些病人治療鼻出血時仍然要發散,是因為邪氣快要消散,但還沒完全消散,需要進一步散去殘餘的邪氣。治療鼻出血的方法,由此可見。如果寒氣不重,就用麻黃、桂枝,似乎太過於剛猛,可以改用柴胡、葛根之類的藥物,也沒有問題,用藥的時候需要根據情況來判斷。
《論》曰: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蓋陽明之脈絡於口鼻,今其漱水不欲咽者,以熱在經而里無熱,故當鼻衄也。
一、有動陰血者,又非衄血之謂。《論》曰: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故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此陰血也,乃為危證。
白話文:
《論》中提到,陽明病的症狀之一是口乾舌燥,只想要漱水,但不願吞嚥。這是因為熱邪在表而裡無熱,導致鼻出血的現象。
一、若出現動搖陰血的情況,這並非指鼻出血。《論》中指出,少陰病如果只是四肢冰冷且不出汗,卻強迫發汗,會傷及陰血,無法預測血液會從哪條通道流出,可能是從口鼻而出,也可能從眼睛溢出,這種情況被稱為「下厥上竭」,這是危及生命的陰血流失。
以上內容主要講述了中醫對於陽明病和少陰病的辨證與治療原則,涉及了熱邪、鼻出血、陰血流失等病徵,以及對應的診斷和處理方式。
3. 蓄血(四十二)
傷寒蓄血者,以熱結在裡,搏於血分,留瘀下焦而不行也。《論》曰: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又曰: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大抵熱蓄血分,留結下焦則生狂躁,《論》曰: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者是也。
然又有陽明證,其人喜忘,屎雖硬,而大便反快,其色黑者,是亦蓄血之證。故凡診傷寒,但其少腹硬滿而痛,便當問其小便,若小水自利者,知為蓄血之證,蓋小水由於氣化,病在血而不在氣,故小便利而無恙也。血瘀於下者,血去則愈,其在仲景之法,則以抵當湯、抵當丸主之。
白話文:
傷寒導致血瘀積聚,是因為熱邪困在體內,阻礙血行,造成瘀血停留在下焦而無法排出。醫書記載,傷寒伴隨發熱、小腹脹滿,本應小便不暢,但反而小便通暢,就說明有血瘀。另外,太陽病患者,如果全身發黃、脈象沉而緊、小腹硬、小便不暢,表示沒有血瘀。反之,小便自行通暢,患者卻出現神志恍惚,則屬於血瘀的典型症狀。總之,熱邪積聚在血分,停留在下焦就會導致狂躁不安,醫書上也記載過這種情況。
此外,陽明病患者如果容易忘事,雖然大便乾硬,但排便反而順暢,而且大便顏色發黑,也是血瘀的表現。因此,診斷傷寒時,如果患者小腹硬滿疼痛,就應該詢問其小便情況。如果小便自行通暢,就說明有血瘀,因為小便是由氣化形成的,病症在血而不是在氣,所以小便通暢並不代表無恙。血瘀在下焦,只要血瘀消散就能痊癒。在仲景醫書中,抵當湯和抵當丸是治療血瘀的常用藥方。
愚謂但以承氣之類,加桃仁、紅花以逐之,或其兼虛者,以玉燭散之類下之,則蓄血自去,而病無不除矣。
成無己曰:傷寒衄者,以邪氣不得發散,壅盛於經,逼迫於血,因而致衄也。蓄血者,下焦結聚,而不行不散也。血菀於上而吐血者,謂之薄厥,留瘀於下者,謂之蓄血。此由太陽經瘀熱在裡,搏蓄下焦所致。
《經》曰:太陽病七八日,表證仍在,脈沉而微,反不結胸,其人如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白話文:
我認為只要使用大承氣湯類的藥物,再加入桃仁、紅花來促進血液循環,或者病人同時有虛弱的狀況,可以服用玉燭散類的藥物來瀉下,這樣就能夠排出積聚的血液,疾病自然就能痊癒。
成無己說:傷寒患者出現鼻出血,是因為邪氣無法散發,阻塞在經絡中,壓迫血液,導致出血。而積聚的血液,是因為下焦瘀堵,無法流通和散發。血液向上逆流而導致吐血,稱為「薄厥」;血液向下積聚,稱為「蓄血」。這些都是由於太陽經熱邪停留在體內,阻塞在下焦引起的。
《傷寒論》中記載:太陽病發病七到八天,表證仍然存在,脈象沉而微弱,但沒有胸悶的症狀,病人像發狂一樣,這是因為熱邪在下焦,少腹會感到硬滿,小便通暢,如果出現下血就能夠痊癒。
4. 熱入血室(四十三)
《論》曰: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是兼男女而言也。曰: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曰:婦人中風,脈遲身涼,而證如結胸者,當刺期門。曰:婦人傷寒,經水適來,晝日了了,暮則譫語者,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按:血室者,即衝任血海也,亦血分也。凡血分之病,有蓄血者,以血因熱結而留蓄不行也;有熱入血室者,以邪入血分而血亂不調也。故血蓄者,去之則愈;血亂者,調之則安。調之之法,則熱者宜涼,陷者宜舉,虛者宜滋,瘀者宜行,邪未散者宜解也。然此皆病在下焦,故曰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是又不可不察。
白話文:
《論》中提到,陽明病出現下血和胡言亂語的情況,這表示熱氣進入了血脈,這適用於男女。婦人如果在中風後的七八天內,持續出現寒熱交替,發作時間有規律,且在月經結束後出現這種症狀,這就是熱氣進入血脈,血液會凝結,導致發作時有如瘧疾的症狀,發作時間有規律,應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婦人如果在中風後,脈搏緩慢且身體感到涼爽,但症狀類似於心口堵塞性疾病,應進行期門穴的針灸治療。婦人如果在受寒後,月經正好來臨,白天神清氣爽,但到了晚上會胡言亂語,這是因為不能幹擾胃部功能和上焦的運轉,這種情況通常會自行痊癒。
「血室」指的是衝脈和任脈的血液倉庫,也是血液循環的一部分。在血液系統中,有積血的情況,這是因為熱力使血液凝結而無法流通;有熱氣進入血脈的情況,這是因為邪氣進入血液系統,導致血液紊亂。因此,對於積血的情況,移除它就能恢復健康;對於血液紊亂的情況,調整它就能達到穩定。調整的方法,對於熱氣要使用涼藥,對於下陷的狀況要使用升藥,對於虛弱的狀況要使用滋補藥,對於血液瘀滯的狀況要使用活血藥,對於尚未消散的邪氣要使用解毒藥。然而,這些都適用於下焦的病症,所以不能幹擾胃部功能和上焦的運轉。通常這種情況會自行痊癒,這也必須加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