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三道集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道集 (13)

1. 辨丹溪(二十九,共九條)

今但反其說曰:以寒遇寒,則留住寒邪,邪得寒而愈甚,理所必然。遭此害者多矣,因特表其義,謹以告諸惑者。

又總原劉、朱二家之說,無非偏執言火。故但見經文有火字,則必引以為證。凡如前列諸條,果亦有一言合經意者否?彼二子者既曰讀經,何以不顧上下文,而單扯一句,便可著書妄言,豈謂後世之人都無目耶?抑舉世可欺耶?抑性體之有未明耶?謬已甚矣。吾不得為之解也。

自二子之說行,而軒岐之受誣亦久矣。何也?以後人之遭毒於亡陽者,必謂軒岐之誨之也。使軒岐再起而見之,能無眥裂而發豎乎。此時醫受病之源,實河間創之,而丹溪成之。予為此論,蓋一則為後人保生命,一則為軒岐正道統,一則為後生淺學,知識未廣。凡初見彼書者,無不信為經訓,多致終生受誤,害可勝言!欲清其流,必澄其源,故單採二家之略,辨正於此,而有餘未盡,誠難悉也。

白話文:

現在我要反駁他們的說法,認為用寒涼藥物來對抗寒證,只會讓寒邪滯留在體內,邪氣得到寒冷的幫助反而會更加嚴重,這是理所當然的。受這種錯誤觀念傷害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我特別闡明這個道理,謹慎地告訴那些迷惑的人。

再仔細探究劉完素和朱丹溪兩家的學說,他們都偏執地強調火熱。所以只要看到經文中有「火」字,就一定會拿來當作證據。像是前面列舉的那些條文,真的有哪一條符合經文的本意嗎?他們既然說自己讀過經典,為什麼不顧上下文,只單獨擷取一句話,就敢寫書妄加評論,難道認為後世的人都沒長眼睛嗎?還是認為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欺騙?或者說,是他們對於人性的根本道理還沒有理解透徹?實在是太離譜了!我實在不能不為此加以解釋。

自從這兩人的學說流行以來,軒轅黃帝和岐伯也蒙受了不白之冤。為什麼呢?因為後人如果因為誤用寒涼藥物而導致陽氣衰竭,一定會認為是軒岐的教誨造成的。如果軒岐能夠再活過來看到這種情況,難道不會氣得眼眶都要裂開、頭髮都要豎起來嗎?現在醫學界弊病的根源,實際上是出自河間學派的創始人劉完素,而朱丹溪則把它發揚光大。我發表這篇議論,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後人的性命,另一方面是為了匡正軒岐的醫學正統,再一方面是為了那些剛入門、學識還不夠廣博的年輕人。凡是剛接觸他們著作的人,無不認為是經典的教訓,大多因此而終生受到誤導,造成的危害實在難以言說!想要清理錯誤的學說,必須先澄清它的根源,所以我單獨摘錄這兩家學說的要點,在此加以辨正。還有很多沒有詳盡說明的,實在是很難全部列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