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3)
卷之二十七必集·雜證謨 (3)
1. 述古(共七條)
夫眼以輕膜裹水,照徹四方,溯源反本,非天一生水,又孰為之主宰乎?
析而論之,則拘急牽颼,瞳青胞白,癢而清淚,不赤不痛,是謂之風眼。烏輪突起,胞硬紅腫,眵淚濕漿,裹熱刺痛,是謂之熱眼。眼渾而淚,胞腫而軟,上壅朦朧,酸澀微赤,是謂之氣眼。其或風與熱並,則癢而浮赤。風與氣搏,則癢澀昏沉。血熱交聚,故生淫膚、粟肉、紅縷、偷針之類。
氣血不至,故有眇視、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淡紫而隱紅者為虛熱,鮮紅而妒赤者為實熱。兩眥呈露生胬肉者,此心熱血旺,白睛紅膜如傘紙者,此氣滯血凝。熱證,瞳人內湧,白睛帶赤;冷證,瞳人青綠,白睛枯槁。眼熱經久,復為風冷所乘則赤爛;眼中不赤,但為痰飲所注則作疼。
肝氣不順而挾熱,所以羞明;熱氣蓄聚而傷飽,所以飽合。籲!此外證之大概然爾。然五臟不可闕一,脾與肺獨無預何也?曰:白睛帶赤,或紅筋者,其熱在肺;上胞下胞,或目唇間如疥點者,其熱在脾。脾主味也,五味之秀養諸中,則精華髮見於其外。肺主氣也,水火升降,營衛流轉,非氣孰能使之?前所謂五臟各有五證應者,於此又可推矣。
雖然,眼之為患,多生於熱,其間用藥,大抵以清心涼肝、調血順氣為先。有如腎家惡燥,設遇虛證,亦不過以當歸、地黃輩潤養之,則輕用溫藥不可也。況夫肺能發燥,肝亦好潤,古方率用杏仁、柿干、飴糖、沙蜜為佐,果非潤益之意乎。至於退翳一節,尤關利害。凡翳起於肺家受熱,輕則朦朧,重則生翳。
珍珠翳,狀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翳,狀如梅花瓣者難消。雖翳自熱生,然治法先退翳而後退熱者,去之猶易;若先去赤熱,則血為之冰,而翳不能去。其有赤眼,與之涼藥過多,又且滌之以水,不反掌而冰凝。眼特一團水耳,水性清澄,尤不可規規於點洗。
喜怒失節,嗜欲無度,窮役目力,泣涕過傷,衝風凌霧,當暑冒日,不避煙火,飲啖熱多,此皆患生於臟腑者也,專恃點洗可乎哉?惟有靜坐澄神,愛護目力,放懷息慮,心逸日休,調和飲食以養之,斟酌藥餌以平之,明察秋毫,斷可必矣。
張子和曰:聖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然血亦有太過不及也,太過則壅閉而發痛,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故年少之人多太過,年老之人多不及,但年少之人則無不及,年老之人間猶有太過者,不可不察也。夫目之內眥,太陽經之所起,血多氣少。目之銳眥,少陽經也,血少氣多。
目之上綱,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下綱,陽明經也,血氣俱多。然陽明經起於目兩旁交頞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惟足厥陰經連於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
白話文:
眼睛就像一層薄膜包裹著水,能看清四面八方。追溯本源,如果不是天生的水,又有誰能主宰它呢?
分析來說,眼睛如果出現緊繃、抽動,瞳孔是青色,眼白是白色,會癢但流清澈的眼淚,不紅也不痛,這就叫做「風眼」。如果眼珠外圍突起,眼瞼紅腫且硬,眼屎多、眼淚像漿液一樣濕黏,有熱痛刺痛感,這就叫做「熱眼」。如果眼睛渾濁且多淚,眼瞼腫脹且柔軟,眼皮上隆起而視線模糊,有酸澀和輕微發紅的感覺,這就叫做「氣眼」。如果風和熱同時出現,就會覺得癢且眼眶浮腫發紅。如果風和氣相互影響,就會覺得癢、澀且視線昏沉。血熱聚集,就會長出贅肉、粟粒般的肉粒、紅色血絲,或像偷針眼一樣的東西。
如果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視力模糊、眼皮下垂、雀盲眼、失明的狀況。如果眼白呈現淡紫色且隱約帶紅,是虛熱的表現;如果鮮紅且明顯發紅,是實熱的表現。如果眼角長出翼狀贅肉,表示心火旺盛、血液循環快;如果眼白上的紅膜像紙傘一樣,表示氣滯血瘀。熱證的眼睛,瞳孔內會鼓起,眼白帶紅色;冷證的眼睛,瞳孔呈現青綠色,眼白會乾枯。眼睛發熱過久,又被風寒侵襲,就會紅腫潰爛;眼睛不紅,但因為痰飲積聚,就會感到疼痛。
肝氣不順又挾帶熱邪,所以會怕光;熱邪蓄積又因過飽而傷到腸胃,所以會飽脹不適。哎!這大概是眼睛外在症狀的情況。但五臟缺一不可,為什麼只有脾臟和肺臟好像沒有關聯呢?答:眼白帶紅或出現紅血絲,是熱在肺臟的表現;眼皮上或眼皮與嘴唇間出現像疥瘡一樣的小點,是熱在脾臟的表現。脾臟主管味覺,五味的精華滋養身體內部,就會在外部顯現出來。肺臟主管氣,水火升降、營衛運轉,如果沒有氣,又怎麼能使它們運行呢?之前說的五臟各有五種證狀反應,由此也可以推論出來。
雖然如此,眼睛的毛病大多是熱引起的,用藥的原則,大多是以清心、涼肝、調血、順氣為先。如果腎臟因為乾燥而不適,又遇到虛證,也不過是用當歸、地黃等滋潤的藥材來調養,絕對不能輕易使用溫熱的藥。而且肺容易乾燥,肝又喜歡滋潤,古時候的藥方經常使用杏仁、柿餅、麥芽糖、蜂蜜作為輔助藥材,難道不是滋潤的意思嗎?至於消除眼翳的部分,尤其關係重大。凡是眼翳因為肺臟受熱而產生,輕微的會視線模糊,嚴重的會長出眼翳。
像碎米粒一樣的珍珠翳容易消除;像梅花花瓣一樣的梅花翳則難以消除。雖然眼翳是因熱而生,但治療方法應該先消除眼翳再退熱,這樣比較容易治癒;如果先退熱,血液會因此凝滯,眼翳就無法去除。如果眼睛發紅,給予過多的涼藥,又用水沖洗,很快就會導致血液凝固。眼睛只是一團水,水的性質是清澈的,所以不應該拘泥於點洗。
如果情緒不穩定、慾望無度、過度使用眼睛、哭泣過多、風吹日曬、在炎熱的環境下暴露、不避開煙火、飲食過熱,這些都是因為內臟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單單依靠點眼藥水或清洗有用嗎?唯一的方法就是靜坐安神、愛護視力、放寬心胸、讓心靈休息,調和飲食來滋養身體,適度服用藥物來調養,這樣就能夠明察秋毫,一定可以恢復健康。
張子和說:「聖人說眼睛得到血液才能看見,但血液也有過多或不足的情況。過多就會阻塞而疼痛,不足就會導致眼睛耗竭而失明。所以年輕人大多是血液過多,老年人大多是血液不足。但年輕人不會有血液不足的問題,而老年人有時還會有血液過多的情況,不能不加以注意。」眼睛內側是太陽經脈的起點,血液多而氣少。眼睛外側是少陽經脈,血液少而氣多。
眼睛上方是太陽經脈,也是血液多而氣少。眼睛下方是陽明經脈,血液和氣都多。陽明經脈起於眼睛兩旁,與太陽經、少陽經都匯聚在眼睛,只有足厥陰經連到眼睛的脈絡。所以,血液過多,是太陽經、陽明經的實證;血液不足,是厥陰經的虛證。因此,要放血,應該選擇太陽經、陽明經,因為這兩條經脈的血比較多。少陽經不適合放血,因為血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