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1. 論外備用方

川芎散(散六二,頭風),川芎散(散六三,風熱),藿香正氣散(和二十,寒滯),十神湯(散四十,感冒),神術湯(散三七,傷寒),川芎茶調散(散四六,風邪上攻),清空膏(散七四,年久風熱),都梁丸(散七七,傷風),羌活附子湯(散五九,冬月犯寒),玉壺丸(和百五,風痰),上清散(散六九,吹鼻),羌活勝風湯(散六一,風熱),愈風餅子(散七五,頭風),菊花散(散七一,風熱),旋覆花湯(散八三,風痰昏悶),如聖散(散七二,搐鼻),透頂散(散七三,氣逆痛),點頭散(散七三,氣逆痛),八般頭風(散七六,搐鼻),芎芷散(散六七,風熱),芎辛導痰湯(散六八,痰厥痛),天香散(散六六,年久頭痛),神芎丸(攻七二,腫病秘結),茶調散(寒七二,風熱上攻),石膏散(寒六九,陽明風熱),雙玉散(寒七一,胃火),荊芩散(寒七十,頭風),芎術湯(熱五十,寒濕痛),三生散(熱九六,痰厥痛),吹鼻六神散(因四二,風熱),硝石散(因九七,風熱吹鼻),當歸酒(補百四,血虛痛),黑錫丹(熱一八九,下元虛寒)

白話文:

以下是一些備用的中藥方劑:

  • 川芎散(方劑編號六二):用於治療頭痛,尤其是風邪引起的頭痛。
  • 川芎散(方劑編號六三):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頭痛。
  • 藿香正氣散(方劑編號二十):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腸胃不適。
  • 十神湯(方劑編號四十):用於治療感冒。
  • 神術湯(方劑編號三七):用於治療傷寒。
  • 川芎茶調散(方劑編號四六):用於治療風邪上襲引起的頭痛。
  • 清空膏(方劑編號七四):用於治療長期風熱引起的疾病。
  • 都梁丸(方劑編號七七):用於治療傷風。
  • 羌活附子湯(方劑編號五九):用於治療冬天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
  • 玉壺丸(方劑編號百五):用於治療風痰引起的疾病。
  • 上清散(方劑編號六九):用於治療鼻塞不通。
  • 羌活勝風湯(方劑編號六一):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疾病。
  • 愈風餅子(方劑編號七五):用於治療頭痛。
  • 菊花散(方劑編號七一):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疾病。
  • 旋覆花湯(方劑編號八三):用於治療風痰引起的頭暈昏沉。
  • 如聖散(方劑編號七二):用於治療鼻塞不通。
  • 透頂散(方劑編號七三):用於治療氣逆引起的疼痛。
  • 點頭散(方劑編號七三):用於治療氣逆引起的疼痛。
  • 八般頭風(方劑編號七六):用於治療鼻塞不通。
  • 芎芷散(方劑編號六七):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疾病。
  • 芎辛導痰湯(方劑編號六八):用於治療痰厥引起的疼痛。
  • 天香散(方劑編號六六):用於治療長期頭痛。
  • 神芎丸(方劑編號七二):用於治療腫脹、便秘等疾病。
  • 茶調散(方劑編號七二):用於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疾病。
  • 石膏散(方劑編號六九):用於治療陽明經風熱引起的疾病。
  • 雙玉散(方劑編號七一):用於治療胃火引起的疾病。
  • 荊芩散(方劑編號七十):用於治療頭痛。
  • 芎術湯(方劑編號五十):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疼痛。
  • 三生散(方劑編號九六):用於治療痰厥引起的疼痛。
  • 吹鼻六神散(方劑編號四二):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鼻塞不通。
  • 硝石散(方劑編號九七):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鼻塞不通。
  • 當歸酒(方劑編號百四):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疼痛。
  • 黑錫丹(方劑編號一八九):用於治療下元虛寒引起的疾病。

2. 面病

3. 經義

《邪氣臟腑病形篇》帝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於氣耳。天寒則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怠,然而其面不衣何也?岐伯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晴,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出於胃,走唇口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氣甚寒不能勝之也。

帝曰:邪氣之中人也奈何?岐伯曰:邪之中人高也,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濕中之也。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其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面熱者,足陽明病。

《五閱五使篇》岐伯曰:五官者,五臟之閱也。脈出於氣口,色見於明堂。五官以辨,闕庭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廣大,壽中百歲。帝曰:願聞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帝曰: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帝曰:其常色殆者何如?岐伯曰:五官不辨,闕庭不張,小其明堂,蕃蔽不見,又埤其牆,牆下無基,垂角去外,如是者,雖平常殆,況加病哉。

《五色篇》雷公問於黃帝曰:五色獨決於明堂乎?帝曰:明常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雷公曰:官五色奈何?帝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謂五官。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間甚奈何?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母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

黑色出於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雷公曰:死有期乎?帝曰:察色以言其時,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

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

白話文:

經義

黃帝問:「頭面和身體,都是由骨頭連接筋肉,血液和氣互相結合而成。天氣寒冷時,地面會裂開,冰會結凍。如果突然受寒,可能手腳會感到無力,但為什麼臉部卻不會像身體一樣感到寒冷呢?」

岐伯回答:「人體的十二經脈和三百六十五絡脈,它們的血氣都匯集到臉部,並輸送到各個孔竅。精氣和陽氣會向上走到眼睛,使眼睛能看見;其他氣會走到耳朵,使耳朵能聽見;宗氣會向上從鼻子出來,使鼻子能聞到氣味;濁氣會從胃出來,經過嘴唇和口腔,使嘴巴能嚐到味道。這些氣的津液都會向上熏蒸到臉部,而且臉部的皮膚又厚,肌肉又結實,所以天氣再冷也無法輕易侵犯臉部。」

黃帝問:「邪氣侵入人體時,情況是怎樣的?」

岐伯回答:「邪氣侵入人體的高處,例如身體上半部,就是邪氣侵入;若在身體下半部,則是濕氣侵入。所有陽氣匯集的地方都在臉部。邪氣侵入人體通常發生在人體虛弱、剛用力過度、飲食之後、流汗毛孔張開的時候。邪氣侵入臉部會影響陽明經,侵入頸部會影響太陽經,侵入臉頰會影響少陽經。若侵入胸背或兩側肋部,則會影響到相關的經絡。臉部發熱,是足陽明經的病症。」

岐伯說:「五官是五臟的窗口。脈搏的氣從氣口出來,氣色顯現在明堂。能辨別五官,使闕庭飽滿,才能確定明堂。明堂要寬廣,能覆蓋外面的景象,形狀像方形的牆壁,地基要高,從外面看像有下垂的裝飾,五種顏色正常,平坦寬廣,這樣的人才能活到百歲。」

黃帝問:「我想聽聽五官分別代表什麼?」

岐伯回答:「鼻子是肺的官,眼睛是肝的官,嘴唇是脾的官,舌頭是心的官,耳朵是腎的官。」

黃帝問:「如何透過五官的表現來判斷疾病?」

岐伯回答:「透過觀察五官的變化來判斷五臟的疾病。因此,肺有病的人,呼吸會急促,鼻孔會張大;肝有病的人,眼眶會發青;脾有病的人,嘴唇會發黃;心有病的人,舌頭會捲曲縮短,顴骨會發紅;腎有病的人,顴骨和臉色會發黑。如果五官沒有明顯的變化,那情況如何呢?」

岐伯回答:「如果五官難以分辨,闕庭不夠飽滿,明堂狹小,看不見覆蓋外面的景象,牆壁又矮小,沒有地基,牆角向外,這樣的人即使平常沒病也會有危險,更何況是生病的時候。」

雷公問黃帝:「五種顏色的變化都只顯現在明堂嗎?」

黃帝說:「明堂指的是鼻子,闕指的是眉毛之間,庭指的是額頭,蕃指的是臉頰兩側,蔽指的是耳門。這些部位應該要方正寬大,遠看十步外都能看得見,這樣的人才能活到百歲。」

雷公問:「五官的顏色表現代表什麼?」

黃帝說:「青黑色代表疼痛,黃赤色代表熱,白色代表寒冷,這就是所謂的五官。」

雷公問:「如何根據顏色來判斷疾病的輕重程度?」

黃帝說:「顏色粗糙且明顯、顏色深沉而黯淡的,表示病情嚴重。顏色向上走的,表示病情正在加重。顏色向下走且像雲散開一樣的,表示病情正在好轉。」

雷公問:「為什麼有些人病稍微好轉卻突然死亡?」

黃帝說:「如果兩邊顴骨出現像大拇指一樣大的紅色,即使病情稍微好轉,也一定會突然死亡。如果額頭出現像大拇指一樣大的黑色,即使沒有生病,也一定會突然死亡。」

雷公問:「人的死亡有預期嗎?」

黃帝說:「可以觀察氣色來判斷死亡的時間。額頭代表頭面;眉毛以上代表咽喉;眉毛中間代表肺;眉毛以下代表心;正下方代表肝;肝的左側代表膽;肝的下方代表脾;額頭上方代表胃;額頭中央代表大腸;夾在大腸兩側代表腎;腎的位置代表肚臍;臉部王字以上代表小腸;臉部王字以下代表膀胱和子宮;顴骨代表肩膀;顴骨後方代表手臂;手臂下方代表手;內眼角上方代表胸部和乳房;沿著繩索向上代表背部;沿著牙床向下代表大腿;中央代表膝蓋;膝蓋下方代表小腿;小腿下方代表腳。大腿內側代表腹股溝,膝蓋骨代表膝臏。這些都是五臟六腑和肢體關節所代表的部位。能分辨左右,就可以掌握最重要的道理。男女的位置不同,所以分為陰陽。能仔細觀察氣色的潤澤和黯淡,就是一個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