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1)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1)
1. 述古(共二條)
陳無擇云:十二經絡,外感六淫,則其氣閉塞,鬱於中焦,氣與邪爭,發為疼痛。足厥陰心痛,兩脅急,引小腹連陰股相引痛。手心主心痛,徹背,心煩,掌中熱,咽乾,目黃赤,脅滿。足太陰心痛,腹脹滿,澀澀然大便不利,膈悶咽塞。手太陰心痛,短氣不足以息,季脅空痛,遺矢無度,胸滿煩心。
足少陰心痛,煩極,面黑,心懸若飢,胸滿,腰脊痛。背輸諸經心痛,心與背相引,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諸腑心痛,難以俯仰,小腹上衝,卒不知人,嘔吐泄瀉。此皆諸經、諸俞、諸腑涉邪所致,病屬外所因。若五臟內動,汨以七情,則其氣痞結,聚於中脘,氣與血搏,發為疼痛。
肝心痛者,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真心痛者,(如前經義)脾心痛者,如錐針刺其心腹,蘊蘊然氣滿。肺心痛者,若從心間起,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腎心痛者,與背相控,善瘛,如物從後觸其心,身傴僂。胃心痛者,腹痛胸滿,不下食,食則不消。皆臟氣不平,喜怒憂鬱所致,此屬內因。
飲食勞逸,觸忤非類,使臟氣不平,痞膈於中,食飲遁注,變亂腸胃,發為疼痛。或飲啖生冷果實,中冷不能消散,結而為積,還食還發,名積心痛。及有臟寒生蛔致心痛者。所謂九種心痛,曰飲、曰食、曰風、曰冷、曰熱、曰悸、曰蟲、曰注、曰去來痛者,除風熱寒屬外所因,余皆不內外因。更有婦人惡血入心脾經,發作疼痛,尤甚於諸痛。
更有卒中、客忤、鬼擊、屍疰,使人心痛,亦屬不內外因。
丹溪曰:心痛即胃脘痛,雖日數多,不吃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物,還痛。必須三五服藥後,方可漸漸吃物。痛甚者,脈必伏,用溫藥附子之類,不可用參朮。脈弦者是食,宜溫散。蓋食得寒則凝,得熱則化,更用行氣,或利藥助之,無不愈。脈滑者是痰,痰因氣滯而聚,阻礙道路,氣不得通而痛,宜導痰解鬱。
凡痛必用溫散,以其鬱結不行,阻氣不運故也。腹痛以手可重按者屬虛,宜參、朮、薑、桂之類;手不可按者是實,宜用硝黃下之。肥白人腹痛,多是氣虛兼濕痰,宜半夏、人參、二術之類。飲食過傷而腹痛,宜木香檳榔丸下之。如氣虛之人傷飲食而腹痛,宜調補胃氣並消導藥,參、朮、山楂、枳實、麥芽、木香、神麯之類。如腹中常有熱而痛,此為積熱,宜調胃承氣湯下之。
小腹實痛,用青皮以行其氣;小腹因寒而痛,宜桂枝、吳茱萸。臍下忽大痛,人中黑者,多死。心痛,用山梔並劫藥止之,若又復發,前藥必不效,可用玄明粉一服立止。脈堅實,不大便者,下之。
白話文:
陳無擇說:十二經絡,如果受到外來的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侵襲,就會導致經絡氣機閉塞不通,鬱積在中焦部位。這時,正氣與邪氣互相搏鬥,就會引發疼痛。像是足厥陰經脈的病變引起的心痛,會出現兩脅脹痛,牽引到小腹,連帶到陰部和大腿內側,產生互相牽引的疼痛感。手厥陰經脈的病變引起的心痛,會疼痛到後背,感到心煩意亂,手掌發熱,咽喉乾燥,眼睛發黃發紅,胸脅脹滿。足太陰經脈的病變引起的心痛,會腹部脹滿,大便乾澀難解,胸膈悶塞,咽喉不暢。手太陰經脈的病變引起的心痛,會呼吸短促,氣息不足,兩側肋骨下方空痛,大便失禁,胸悶煩躁。
足少陰經脈的病變引起的心痛,會感到極度煩躁,面色發黑,心臟好像懸空一樣感到飢餓,胸部脹滿,腰背疼痛。背部腧穴經絡的病變引起的心痛,心臟和背部互相牽引疼痛,心痛會傳到背部,背痛也會傳到心臟。各個臟腑病變引起的心痛,會讓人難以彎腰或仰頭,小腹向上衝痛,突然昏迷不省人事,還會嘔吐腹瀉。這些都是由於各經脈、各腧穴、各臟腑受到邪氣侵犯所導致的,病因都屬於外感。如果是由於五臟本身功能失調,受到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影響,就會導致氣機阻滯鬱結,聚集在中脘部位。這時,氣與血互相搏鬥,也會引發疼痛。
肝臟病變引起的心痛,臉色會像死人一樣蒼白,整天都無法順暢地嘆息。真心痛的症狀,如同前面經文所描述。脾臟病變引起的心痛,會像錐子或針刺一樣疼痛,腹部有悶脹感。肺臟病變引起的心痛,好像從心臟部位開始發作,活動時疼痛加劇,但臉色不變。腎臟病變引起的心痛,會與背部互相牽引疼痛,容易抽搐,感覺好像有東西從背後觸碰到心臟,身體會彎曲。胃部病變引起的心痛,會腹痛胸悶,不想吃東西,吃了也難以消化。這些都是由於臟腑氣機不平衡,受到喜怒憂鬱等情緒影響所導致的,病因屬於內傷。
飲食不節制、過於勞累、接觸到不適合的東西,都會使臟腑氣機失調,導致氣機在中焦阻滯不通。這時,吃喝的東西就會胡亂流竄,擾亂腸胃功能,引發疼痛。如果吃了過多生冷水果,導致寒氣積聚在體內無法消散,凝結成積滯,每次吃東西都會發作,這種心痛就叫做積心痛。另外,也有因為臟腑虛寒而生蛔蟲導致的心痛。總結來說,心痛有九種,分別是飲食、積食、風、寒、熱、驚悸、蟲、停積、時痛時止等原因引起的。其中,風、熱、寒屬於外感因素,其餘原因都不是單純的內傷或外感。還有婦女因產後惡露侵入心脾經絡,也會引發疼痛,而且這種疼痛比其他心痛更加劇烈。
另外,突然昏倒、受到驚嚇、撞邪、感染屍毒等因素也會導致心痛,這些原因都不是單純的內傷或外感。
朱丹溪說:所謂心痛,其實就是胃脘痛。即使疼痛持續多天,只要不吃東西就不會死。但如果疼痛剛停止就馬上吃東西,疼痛又會發作。必須服用三到五劑藥後,才能慢慢開始吃東西。疼痛劇烈時,脈象一定會變得微弱,此時要用溫熱的附子之類藥物,不能用人參或白朮。如果脈象是弦脈,表示是飲食積滯引起的,應該用溫熱藥物疏散。因為飲食遇到寒冷會凝結,遇到溫熱會化開,可以再用行氣或利尿藥物來輔助,就能夠治癒。如果脈象是滑脈,表示是痰濕引起的,痰濕是由於氣機鬱滯而凝結,阻礙氣機運行,導致氣機不通而疼痛,應該用化痰解鬱的藥物來治療。
凡是疼痛,都應該用溫熱疏散的方法來治療,因為疼痛是由於氣機鬱結不通,阻礙氣機運行所導致的。腹痛可以用手按壓,如果按壓後感覺比較舒適,表示屬於虛證,應該用人參、白朮、生薑、桂枝等藥物來補虛。如果按壓後疼痛加劇,表示屬於實證,應該用芒硝、大黃等藥物來瀉下。肥胖的人腹痛,多半是氣虛兼有濕痰,應該用半夏、人參、蒼朮、白朮等藥物來治療。如果由於飲食過多導致腹痛,應該用木香檳榔丸來瀉下。如果是氣虛的人由於飲食過多導致腹痛,應該用調理脾胃氣機,並兼有消食導滯作用的藥物,如人參、白朮、山楂、枳實、麥芽、木香、神曲等。如果腹中常常發熱而疼痛,這是積熱引起的,應該用調胃承氣湯來瀉下。
小腹部疼痛屬於實證,應該用青皮來行氣。小腹部因寒冷而疼痛,應該用桂枝、吳茱萸。如果肚臍下方突然劇痛,人中變黑,表示病情危險,多半會死亡。心痛,可以用山梔子和劫藥來止痛,如果之後又復發,之前的藥物就沒有效果了,可以用玄明粉服用一劑就能馬上止痛。如果脈象堅實,而且沒有大便,應該用瀉下的藥物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