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3)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3)
1. 經義
《六元正紀大論》曰: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寒至則堅痞腹滿,痛急下痢之病生矣。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血溢血泄,淋閟之病生矣。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厥陰所至為脅痛嘔泄。少陽所至為暴注。太陽所至為流泄禁止。
《至真要大論》曰:歲少陽在泉,火淫所勝,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尿赤,甚則血便。少陰同候。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食則嘔,冷泄腹脹,溏泄瘕水閉,病本於脾。少陽司天,火淫所勝,民病泄注赤白。陽明司天,燥淫所勝,民病寒清於中,感而瘧,咳,腹中鳴,注泄鶩溏,病本於肝。
厥陰之勝,腸鳴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少陰之勝,腹滿痛溏泄,傳為赤沃。太陰之勝,濕化乃見,善注泄。陽明之勝,清發於中,左胠脅痛,溏泄。太陽之勝,寒入下焦,傳為濡泄。陽明之復,清氣大舉,甚則心痛痞滿,腹脹而泄。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說:不遠離熱邪,熱邪就會侵襲;不遠離寒邪,寒邪就會侵襲。寒邪侵襲就會導致腹部堅硬痞塞、脹滿,以及劇烈疼痛、腹瀉等疾病產生。熱邪侵襲則會導致身體發熱,嘔吐、腹瀉、霍亂,出血、血洩,以及小便淋漓不暢等疾病產生。太陰經脈所主導的疾病是腹中脹滿、霍亂、嘔吐、腹瀉。厥陰經脈所主導的疾病是脅肋疼痛、嘔吐泄瀉。少陽經脈所主導的疾病是突然發作的腹瀉。太陽經脈所主導的疾病是腹瀉不止、排泄受阻。
《至真要大論》說:當年少陽在泉(指一年中主導氣候的時段),火氣過盛,民眾容易患上腹瀉、排出紅白色黏液、少腹疼痛、小便赤紅,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血便。少陰經脈所主導的疾病也類似。當年厥陰在天(指一年中主導氣候的時段),風氣過盛,民眾容易患上吃東西就嘔吐、腹部受寒而腹瀉、腹脹、大便稀溏、腹中結塊、小便不暢,病因大多源自脾臟。當年少陽在天,火氣過盛,民眾容易患上腹瀉、排出紅白色黏液。當年陽明在天,燥氣過盛,民眾容易患上腹部受寒、感到寒冷,因而罹患瘧疾、咳嗽、腹中鳴叫、腹瀉大便稀溏,病因大多源自肝臟。
厥陰經脈氣盛時,會出現腸鳴、未消化食物的腹瀉、少腹疼痛、腹瀉排出紅白色黏液。少陰經脈氣盛時,會出現腹部脹滿疼痛、腹瀉、大便稀溏,嚴重時會轉為排出紅色的膿血。太陰經脈氣盛時,濕氣就會顯現,容易出現腹瀉。陽明經脈氣盛時,清冷的氣機在腹中發動,會出現左側肋骨下疼痛、腹瀉。太陽經脈氣盛時,寒氣侵入下焦,會轉為濕性腹瀉。陽明經脈氣衰復盛時,清冷的氣機大舉發動,嚴重時會出現心痛、腹部痞塞脹滿、腹脹而腹瀉。各種病症出現的液體,如果澄清清冷,都屬於寒證。突然發生、急迫的腹瀉,都屬於熱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