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二十三心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三心集·雜證謨 (1)

1. 積聚論列方

排氣飲(新和六),養中煎(新熱四),溫胃飲(新熱五),歸脾湯(補三二),枳朮丸(和七九),芍藥枳朮丸(新和十六),四磨飲(和五二),十香丸(新和十五),木香人參枳朮丸(和八二),理陰煎(新熱三),神香散(新和二十),暖肝煎(新熱十五),五味異功散(補四),腎氣丸(補百二十),保和丸(小三五),《指迷》七氣湯(和五一),溫白丸(攻六一),和中丸(和八七),秘方化滯丸(攻五八),助氣丸(攻六七),三稜丸(攻六十),大健脾丸(和八五),勝紅丸(攻六六),《三因》紅丸子(攻九六),大和中飲(新和七),感應丸(攻五四),遇仙丹(攻五一),小和中飲(新和八),赤金豆(新攻二),神佑丸(攻四八),草豆蔻丸(和一六七),百順丸(新攻六),阿魏丸(攻六四),阿魏膏(外三一二),大硝石丸(攻五六),琥珀膏(外三一七),三聖膏(攻三八),化鐵丹(攻五九),水紅花膏(外三一九),蘆薈等丸(寒一六八後)

白話文:

排氣飲(新和六)、養中煎(新熱四)、溫胃飲(新熱五)、歸脾湯(補三二)、枳朮丸(和七九)、芍藥枳朮丸(新和十六)、四磨飲(和五二)、十香丸(新和十五)、木香人參枳朮丸(和八二)、理陰煎(新熱三)、神香散(新和二十)、暖肝煎(新熱十五)、五味異功散(補四)、腎氣丸(補百二十)、保和丸(小三五)、《指迷》七氣湯(和五一)、溫白丸(攻六一)、和中丸(和八七)、秘方化滯丸(攻五八)、助氣丸(攻六七)、三稜丸(攻六十)、大健脾丸(和八五)、勝紅丸(攻六六)、《三因》紅丸子(攻九六)、大和中飲(新和七)、感應丸(攻五四)、遇仙丹(攻五一)、小和中飲(新和八)、赤金豆(新攻二)、神佑丸(攻四八)、草豆蔻丸(和一六七)、百順丸(新攻六)、阿魏丸(攻六四)、阿魏膏(外三一二)、大硝石丸(攻五六)、琥珀膏(外三一七)、三聖膏(攻三八)、化鐵丹(攻五九)、水紅花膏(外三一九)、蘆薈等丸(寒一六八後)

  • 排氣飲: 用於幫助排氣的藥方。
  • 養中煎: 用於滋養脾胃的藥方。
  • 溫胃飲: 用於溫暖胃部的藥方。
  • 歸脾湯: 用於補益心脾的藥方。
  • 枳朮丸: 用於理氣消積的藥丸。
  • 芍藥枳朮丸: 在枳朮丸的基礎上加芍藥,用於理氣止痛的藥丸。
  • 四磨飲: 用於順氣導滯的藥方。
  • 十香丸: 由多種香氣藥材組成的藥丸。
  • 木香人參枳朮丸: 在枳朮丸的基礎上加木香和人參,用於理氣健脾的藥丸。
  • 理陰煎: 用於調理陰虛的藥方。
  • 神香散: 由多種香氣藥材組成的藥粉。
  • 暖肝煎: 用於溫暖肝臟的藥方。
  • 五味異功散: 用於補氣健脾的藥散。
  • 腎氣丸: 用於補腎陽的藥丸。
  • 保和丸: 用於消食導滯的藥丸。
  • 《指迷》七氣湯: 《指迷》這本書中記載的,用於治療七種情志疾病的藥湯。
  • 溫白丸: 用於溫通經絡、攻逐寒邪的藥丸。
  • 和中丸: 用於調和脾胃的藥丸。
  • 秘方化滯丸: 一個不公開的配方,用於化解積滯的藥丸。
  • 助氣丸: 用於幫助氣機運行的藥丸。
  • 三稜丸: 用於破血化瘀的藥丸。
  • 大健脾丸: 強健脾胃功能的藥丸。
  • 勝紅丸: 用於攻下積滯的藥丸。
  • 《三因》紅丸子: 《三因方》這本書中記載的,用於攻下積滯的藥丸。
  • 大和中飲: 強調調和脾胃功能的藥方。
  • 感應丸: 服用後能快速見效的藥丸。
  • 遇仙丹: 效果較好的藥丸,取名帶有神仙意味。
  • 小和中飲: 作用與大和中飲類似,但藥力稍弱的藥方。
  • 赤金豆: 一種形似豆子的紅色藥丸,有攻下作用。
  • 神佑丸: 有「神明保佑」寓意的藥丸。
  • 草豆蔻丸: 用草豆蔻為主要成分的藥丸,用於溫中理氣。
  • 百順丸: 服用後能使氣機順暢的藥丸。
  • 阿魏丸: 用阿魏為主要成分的藥丸,用於理氣止痛。
  • 阿魏膏: 用阿魏製成的外用膏藥。
  • 大硝石丸: 用硝石為主要成分的藥丸,有瀉下作用。
  • 琥珀膏: 用琥珀製成的外用膏藥。
  • 三聖膏: 三種藥物組成的膏藥,具有較好的療效。
  • 化鐵丹: 一種可以治療某種特殊病症的藥丸,可能與鐵代謝有關。
  • 水紅花膏: 用水紅花製成的外用膏藥。
  • 蘆薈等丸: 以蘆薈為主要成分的藥丸,清熱瀉下。

備註:

  • 這裡的翻譯是基於字面意思和傳統中醫理解,僅供參考。
  • 具體藥效和使用方法請諮詢專業中醫師。
  • 括號內的文字,例如(新和六),表示該方劑在文獻中的分類,如“新和”代表新的和解方劑,數字表示該類別下的編號。
  • 標註“外”字表示該藥方為外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