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

1. 外科

表證(一)治一切瘡瘍,不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此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黃),白芷,防風,天花粉,赤芍藥,歸尾,乳香,沒藥,貝母,皂刺,甘草(各二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

酒一碗,煎數沸。溫服。

白話文:

治療所有未形成膿包的傷口,能使其自行消除;對於已經形成膿包的傷口,則能促使其破開排出。這是一種可以止痛、消毒的聖藥。

所需材料如下:

  • 穿山甲(蛤粉炒至黃色)
  • 白芷
  • 防風
  • 天花粉
  • 赤芍藥
  • 歸尾
  • 乳香
  • 沒藥
  • 貝母
  • 皁刺
  • 甘草(每種各用2錢)
  • 金銀花
  • 陳皮(每種各用3錢)

用酒煮一碗,煎煮至幾次沸騰後,溫熱服用。

托裡消毒散(二)治瘡疽元氣虛弱,或行攻伐不能潰散,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腐肉即去,新肉即生。若腐肉既潰而新肉不能收斂,屬氣虛者,四君子湯為主;屬血虛者,四物湯為主;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為主,並忌寒涼消毒之劑。

人參(隨證增減),黃耆(鹽水拌炒),當歸,川芎,芍藥(炒),白朮(炒),茯苓(各一錢),金銀花,白芷(各七分),甘草,連翹(各五分),

白話文:

"託裡消毒散"(二)用於治療腫瘍和傷口,當病人的元氣虛弱,或是通過攻擊方法無法使腫塊消散時,服用此方可以達到未形成腫塊就使其消失,已經形成的腫塊也能使其潰散,腐爛的組織得以去除,新生成的組織得以快速生成的效果。如果在腫塊潰散後新生成的組織不能及時癒合,那麼對於氣虛的情況,以"四君子湯"作為主要治療手段;對於血虛的情況,則以"四物湯"為主;若是氣血雙虛的情況,則以"十全大補湯"為主。在治療期間應避免使用寒涼和具有消毒作用的藥物。

人參(根據病情調整用量),黃耆(用鹽水拌炒),當歸,川芎,芍藥(炒),白朮(炒),茯苓(各取一分),金銀花,白芷(各取七分),甘草,連翹(各取五分)。

上水煎服。陳氏托裡消毒散內多陳皮。方在痘瘡。

秘方托裡散(三)治一切瘡毒,始終常服,不致內陷。

栝蔞(大者一個,杵),當歸(酒拌),黃耆(鹽水炒),白芍藥,甘草(各一兩半),熟地,天花粉,金銀花,皂刺(炒,各一兩),

上每用藥五兩,以無灰酒五茶鍾,入瓷器內,厚紙封口,再用油紙重封,置湯鍋內蓋煮,至藥香取出分服,直至瘡愈。立齋曰:此方藥品平易,消毒之功甚大,且不動臟腑,不傷血氣,不問陰陽腫潰,屢用屢效,真仙方也。常治發背腦疽勢盛者,更用隔蒜灸之。若脈沉實,大小便秘者,先用疏通而後用此,其功甚捷。

白話文:

上水煎服。陳氏託裡消毒散內多陳皮。方在痘瘡。

祕方[託裡散](三)治療所有傷口和疾病,無論初期或終期,長期服用,不會導致病情深入。

栝蔞(選擇大的一個,打碎),當歸(以酒浸泡),黃耆(用鹵水炒),白芍藥,甘草(各半斤),熟地,天花粉,金銀花,皁刺(炒過,各一斤)。

每次使用藥物五兩,以無渣的酒五杯,放入瓷器中,用厚紙封口,再用油紙重疊封住,放置於湯鍋內,蓋上鍋蓋煮至藥香出,取出分開服用,直到傷口痊癒。立齋說:這方子藥材平和,消毒效果強大,並且不會影響五臟六腑,不損傷血氣,無論是陰症還是陽症,膿瘍是否破潰,多次使用都能收到效果,真是神仙般的方子。常常用來治療背上的毒癤,病情嚴重時,更會使用隔蒜灸法。如果脈象沈實,大小便不通暢時,應先使用通便的藥物,然後使用此方,其療效非常迅速。

若火毒已退,不作膿,或不潰者,更宜托裡;潰而不斂,及膿清者,用峻補。

神功托裡散(四)一名金銀花散。治癰疽發背,腸癰乳癰,及一切腫毒,或焮痛,憎寒壯熱。

金銀花,黃耆,當歸,甘草(等分),

上用酒水各一鍾,煎至一鍾。分病上下,食前食後服之,少頃,再服一劑,柤敷息處。不問老少虛實皆可服。若為末,酒調服尢妙。

參耆托裡散(五)治瘡瘍氣血俱虛,不能起發,或腐潰不能收斂,及惡寒發熱者。

人參(氣虛多用之),黃耆(炒),白朮(炒),當歸,熟地,芍藥(酒炒),茯苓,陳皮(各一錢),

白話文:

如果火毒已經消退,沒有形成膿包或者沒有破潰的情況下,更適合使用「神功託裡散」進行治療;如果已經破潰但還未癒合,或者膿水清稀的情況,則需要使用強力補益的藥物。

「神功託裡散」(四號方)又稱為「金銀花散」,適用於治療如癰、疽、發背、腸癰、乳癰以及各種腫毒,或者伴有紅腫疼痛、畏寒發熱等症狀。

配方為:金銀花、黃耆、當歸、甘草(等量),以上材料用水和酒各一杯,煎煮至一杯。根據病情的上下部位,於餐前或餐後服用,稍後再服用一次,並在患處敷上。無論年齡大小、身體虛實都適用。若將此方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效果更佳。

「參耆託裡散」(五號方)用於治療傷口因氣血俱虛而無法發育,或者傷口腐敗無法收斂,以及出現畏寒發熱的狀況。

配方為:人參(氣虛時多用)、黃耆(炒)、白朮(炒)、當歸、熟地、芍藥(酒炒)、茯苓、陳皮(各一錢),以上材料一起煎煮,適度服用。

上水煎服。

參耆內托散(六)方在痘疹七。治癰疽膿毒不化,及潰後作痛。

托裡養營湯(七)治瘰癧流注,及一切癰疽不足之證,不作膿,或不潰,或潰後發熱,或惡寒,肌肉消瘦,飲食不思,睡臥不寧,盜汗不止。

人參,黃耆(炙),當歸(酒拌),川芎,芍藥(炒),白朮(炒,各一錢),熟地(二錢),五味子(炒研),麥冬,甘草(各二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托裡黃耆湯(八)治癰疽氣虛作渴甚效。

白話文:

參耆內託散 (六)

  • 治療癰疽膿毒未能化開,以及傷口癒合後仍然疼痛的情況。

託裡養營湯 (七)

  • 治療淋巴結炎、各種膿腫不足症狀,如未形成膿包,或傷口未癒合,或傷口癒合後出現發熱,或者畏寒,肌肉消瘦,食慾不振,睡眠不安,夜間出汗不停。

人參、黃耆(炙)、當歸(酒拌)、川芎、芍藥(炒)、白朮(炒,各一錢)、熟地(二錢)、五味子(炒研)、麥冬、甘草(各二分)

  • 藥材組合:人參、炙黃耆、酒拌當歸、川芎、炒芍藥、炒白朮、熟地、炒研五味子、麥冬、甘草。
  • 使用方法:用兩鍾水,加上三片薑和一枚棗,煮至七分量。餐前服用。

託裡黃耆湯 (八)

  • 治療因氣虛導致的嚴重口渴。

黃耆(蜜炒,六錢),甘草,天花粉(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頻服之。加人參一錢亦可。若氣血俱虛,膿血大泄而作渴,或兼發熱者,宜用托裡養營湯。

內補黃耆湯(九)治癰毒內虛,毒不起化,及潰後諸虛迭見。

黃耆(炙),麥冬(各一兩),人參,熟地,茯苓,甘草(炙,各七分),白芍藥,當歸,川芎,遠志,官桂(各五分),

上每服一兩,薑、棗、水煎服。

托裡當歸湯(十)治潰瘍氣血俱虛,或晡熱內熱,寒熱往來,或婦人諸瘡,經候不調,小便頻數,大便不實等證,但瘡瘍氣血虛而發熱者,皆宜服之,久服亦收斂瘡口。

白話文:

黃耆(用蜜炒製,約6克)、甘草、天花粉(各自約3克),用水煎煮,每次服用約80毫升,頻繁服用。如果需要,可以加入人參約3克。

如果出現氣血雙虛,流膿帶血且口渴,或者伴有發燒的情況,可以使用「託裡養營湯」。

「內補黃耆湯」(第9則)用於治療因內部虛弱導致的癰毒,或是創傷後出現的各種虛弱症狀。

主要成分有:黃耆(炙烤後,約7克)、麥冬(約14克)、人參、熟地、茯苓、甘草(炙烤後,各自約5克)、白芍藥、當歸、川芎、遠志、官桂(各自約3克)。

每次服用約14克,配合薑、棗一起煎煮服用。

「託裡當歸湯」(第10則)用於治療創傷時氣血雙虛,或下午發熱、內熱,以及寒熱交替的情況。對於婦女的各種皮膚疾病,以及經期不調、尿頻、大便不實等情況,只要創傷處氣血虛弱並伴有發熱,都適合服用。長期服用可以收縮創口。

人參,黃耆,當歸,熟地,川芎,芍藥(各一錢),柴胡,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托裡健中湯(十二)治瘡瘍元氣素虛,或因涼藥傷胃,飲食少思,或作嘔瀉等證。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半夏,炮姜(各一錢),黃耆(一錢半),炙甘草(五分),肉桂(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溫中湯(十二),治瘡瘍膿潰,元氣虛寒,或因克伐,胃氣脫陷,腸鳴腹痛,大便溏泄,神思昏憒,此寒變內陷,緩則不治。

白話文:

人參,黃耆,當歸,熟地,川芎,芍藥(各三公分),柴胡,甘草(各二.五公分),

這就是「託裡健中湯」(十二)方子,用來治療瘡瘍時體質本就虛弱,或者因為吃了涼性藥物傷害了脾胃,導致飲食減少,或者出現噁心、拉肚子等症狀。

人參,白朮,茯苓(各六公分),半夏,炮姜(各三公分),黃耆(三.七五公分),炙甘草(一.二五公分),肉桂(零.七五公分),

這是「託裡溫中湯」(十二)方子,用來治療瘍病開始流膿,但體質虛寒,或者因為過度消耗,胃氣不足,出現腸鳴、腹痛、大便溏洩、精神模糊等症狀。這是寒邪深入體內,如果不盡早治療,會變得更難治。

附子(炮,去皮臍,二錢),乾薑(炒,三錢),益志,丁香,羌活,沉香,木香,茴香,陳皮(各一錢),炙甘草(二錢),

上薑、水煎服。

托裡益中湯(十三),治中氣虛弱,飲食少思,或瘡不消散,或潰而不斂。

人參,白朮,茯苓,炮姜,陳皮,半夏(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藥物:

  • 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肚,用量2錢。
  • 幹薑:炒過後,用量3錢。
  • 益智:用量1錢。
  • 丁香:用量1錢。
  • 羌活:用量1錢。
  • 沈香:用量1錢。
  • 木香:用量1錢。
  • 茴香:用量1錢。
  • 陳皮:用量1錢。
  • 火炙甘草:用量2錢。

使用方法:以上薑加水煮沸後服用。

藥方名稱:託裡益中湯(十三號) 用途:治療中氣虛弱,食慾不振,或者傷口不易癒合,或者傷口不癒合的情況。

藥物:

  • 人參:用量1錢。
  • 白朮:用量1錢。
  • 茯苓:用量1錢。
  • 為炮製的姜:用量1錢。
  • 陳皮:用量1錢。
  • 半夏:用量1錢。
  • 木香:用量5分。
  • 火炙甘草:用量5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溫經湯(十四)治瘡瘍寒覆皮毛,郁遏經絡,不得伸越,熱伏營中,聚結赤腫作痛,惡寒發熱,或痛引肢體。若頭面腫痛焮甚,仍宜砭之。

麻黃,升麻,防風,乾葛,白芷,人參,當歸,芍藥,甘草,蒼朮(各一錢),

上水二鍾,煎一鍾服。臥暖處,得汗乃散。或加柴胡。

托裡益黃湯(十五)治脾土虛寒,水反侮土,以致飲食少思,或嘔吐泄瀉等證。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各一錢),炮姜,丁香,炙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上薑、棗、水煎服。

  • 託裡溫經湯(十四):用於治療因寒氣覆蓋皮膚和阻塞經絡導致的瘍癓,使得熱毒在體內聚集,形成紅腫疼痛,伴有畏寒發燒,或者疼痛擴散到四肢。對於頭面部分的腫痛特別嚴重的情況,還可以進行針灸治療。

  • 麻黃、升麻、防風、乾葛、白芷、人參、當歸、芍藥、甘草、蒼朮(各取一分),用水煎煮,服用一杯。需臥牀在暖和的地方,待出汗後才能停止治療。也可以加入柴胡。

  • 託裡益黃湯(十五):用於治療脾氣虛弱,寒氣侵襲,導致飲食減少,或是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

  •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各取一分),炮姜、丁香、炙甘草(各取五十分之一),用水煎煮,服用一杯。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清中湯(十六)治脾胃虛弱,痰氣不清,飲食少思等證。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各一錢),半夏(八分),桔梗(七分),甘草(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抑青湯(十七)治肝木侮脾,脾土虛弱,以致飲食少思,或胸膈不利等證。

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各一錢),芍藥,柴胡,甘草(各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營衛湯(十八)治瘡瘍外無焮腫,內便調和,乃邪在經鉻也,宜用此藥。

人參,黃耆,當歸,甘草(炙),紅花,柴胡,連翹,蒼朮(米泔浸,炒),羌活,防風,黃芩(各一錢),桂枝(七分),

白話文:

上薑、棗加水煎煮後服用。

託裡清中湯(第十六號):用於治療脾胃虛弱,痰氣不順,飲食減少等症狀。

成分包括: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各取一錢)、半夏(取八分)、桔梗(取七分)、甘草(取五分)。

上薑、棗加水煎煮後服用。

託裡抑青湯(第十七號):用於治療肝木侵犯脾土,導致脾胃虛弱,引起飲食減少,或胸部不暢等症狀。

成分包括:人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各取一錢)、芍藥、柴胡、甘草(各取五分)。

上薑、棗加水煎煮後服用。

託裡營衛湯(第十八號):用於治療傷口外無紅腫,內部消化調和,但邪氣在經絡中的情況,適用此藥物。

成分包括:人參、黃耆、當歸、甘草(炙)、紅花、柴胡、連翹、蒼朮(米泔浸泡後炒)、羌活、防風、黃芩、桂枝(各取一錢)。

上酒、水煎服。

托裡越鞠湯(十九)治六郁所傷,脾胄虛弱,飲食少思等證。

人參,白朮(各二錢),陳皮,半夏(各一錢),山梔,川芎,香附,蒼朮(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定痛托裡散(二十)治瘡瘍血虛疼痛之聖藥也。

粟殼(去蒂,炒,二錢),當歸(酒拌),白芍藥(炒),川芎(各一錢半),乳香,沒藥,肉桂(各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內托復煎散(二一),治瘡瘍焮腫在外,其脈多浮,邪勝必侵於內,宜用此托之。

白話文:

上酒和水一起煎煮後服用。

託裡越鞠湯(第十九):用於治療因六種情志不調導致的身體傷害,以及脾和胃虛弱、飲食減少等症狀。

成分包括:

  • 人參
  • 白朮(各二錢)
  • 陳皮
  • 半夏(各一錢)
  • 山梔
  • 川芎
  • 香附
  • 蒼朮(各七分)
  • 炙甘草(五分)

以上材料加入薑、棗,與水一同煎煮後服用。

定痛託裡散(第二十):對於治療瘡瘍因血虛而引起的疼痛,是極為有效的藥方。

成分包括:

  • 粟殼(去蒂,炒,二錢)
  • 當歸(用酒拌)
  • 白芍藥(炒)
  • 川芎(各一錢半)
  • 乳香
  • 沒藥
  • 肉桂(各一錢)

以上材料加入薑、棗,與水一同煎煮後服用。

內託復煎散(第二十一):用於治療外在的瘡瘍紅腫,其脈象多浮,邪氣勝過時會深入體內,應使用此方來託舉病邪。

人參,白朮(炒),當歸,黃耆(鹽水炒),芍藥(炒),茯苓,甘草(炙),地骨皮,肉桂,防己(酒炒),黃芩(各一錢),防風(二錢),

上先以蒼朮一升,水五升煎,去朮入藥,再煎至二升。終日飲之。

內托羌活湯(二二)治臀癰堅硬腫痛,兩尺脈緊無力。

羌活,黃柏(各一錢),防風,當歸尾,藁本,肉桂(各一錢),連翹,蒼朮(米泔浸,炒),陳皮(各五分),黃耆(鹽水炒,一錢半),

白話文:

人參、白朮(炒)、當歸、黃耆(鹽水炒)、芍藥(炒)、茯苓、甘草(炙)、地骨皮、肉桂、防己(酒炒)、黃芩(各一錢),防風(二錢)。

首先,取蒼朮一升,用水五升煮沸,然後去掉蒼朮,加入上述藥材,再煮至剩餘二升。整日可飲用此湯。

內託羌活湯(二二)治療臀部癰腫痛,兩尺脈緊無力的情況。

羌活、黃柏(各一錢),防風、當歸尾、藁本、肉桂(各一錢),連翹、蒼朮(米泔浸泡後炒)、陳皮(各五分),黃耆(鹽水炒,一錢半)。

上水、酒各一鍾,煎八分。食前服。

內塞散(二三),治陰虛陽邪湊襲患腫,或潰而不斂,或風寒襲於患處,血氣不能運行,久不能愈,遂成漏證。

附子(童便浸,炮),肉桂(去皮),赤小豆,甘草,炙黃耆(鹽水炒),當歸(酒拌),茯苓,白芷,桔梗(炒),川芎,人參,遠志(去骨),厚朴(制,各一兩),防風(四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或酒糊丸,鹽湯下。或煉蜜為丸亦可。

沖和湯(二四),治瘡屬半陰半陽,似潰非潰,似腫非腫,此因元氣虛弱,失於補托所致。

白話文:

上水和酒各一杯,煎至剩八分。在餐前服用。

內塞散(方程式3875),用於治療陰虛陽邪侵襲導致的腫脹病症,或是潰瘍不易收口,或者風寒侵襲患處,導致血氣運行不暢,久而久之形成漏證。

附子(用童便浸泡後,再進行烘焙),肉桂(去皮),赤小豆,甘草,炙黃耆(用鹽水炒),當歸(用酒拌),茯苓,白芷,桔梗(炒),川芎,人參,遠志(去骨),厚朴(經過處理後,各一兩),防風(四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於空腹時使用溫酒送服。也可以將藥粉做成酒糊丸狀,再用鹽湯送服。或者將藥粉做成蜜丸也是可以的。

沖和湯(方程式24),用於治療傷口屬於陰陽混雜的情況,看起來像是潰瘍但實際上未完全潰瘍,看起來像是腫塊但實際上未完全腫起,這種情況是因為元氣虛弱,缺乏補託所致。

人參,陳皮(各二錢),黃耆,白朮,當歸,白芷(各一錢半),茯苓,川芎,皂角刺(炒),乳香,沒藥,金銀花,甘草節(各一錢),

上水、酒各半煎服。

神效酒煎散(二五),治一切瘡瘍,能托毒散毒,其效如神。

人參,沒藥(另研),當歸尾(各一兩),甘草(三錢),栝蔞(一個,半生半炒)

上以酒三碗,煎二碗,分四服。或以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酒下。善消毒活血。

人參黃耆湯(二六)治潰瘍飲食少思,無睡發熱。

白話文:

人參、陳皮(各6克)、黃耆、白朮、當歸、白芷(各4.5克)、茯苓、川芎、皁角刺(炒)、乳香、沒藥、金銀花、甘草節(各3克),以上材料用水、酒各半量煎煮後服用。

「神效酒煎散」(第二十五方),用於治療所有膿腫,具有引出並疏散毒素的功效,其療效如同神跡。

人參、沒藥(另研磨)、當歸尾(各30克)、甘草(9克)、栝蔞(一個,一半生一半炒)。以上材料以三碗酒煎煮至兩碗,分成四次服用。亦可研磨成粉,用酒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顆,用酒送服。此方善於消除毒素、活絡血氣。

「人參黃耆湯」(第二十六方),用於治療傷口潰爛,飲食減少,睡眠困難,且有發熱症狀。

人參,白朮,蒼朮,麥冬,陳皮,當歸,升麻(各五分),黃耆(一錢),黃柏(炒,四分),

上水煎服。

黃耆人參湯(二七),治潰瘍虛熱,無睡少食,或穢氣所觸作痛。

黃耆(鹽水炒,二錢),人參,白朮,蒼朮(米泔浸,炒),當歸(酒拌),麥門冬,五味子(炒,敲,各一錢),甘草(炙),升麻,神麯(炒),陳皮(各五分),黃柏(酒炒,三分),

水兩鍾,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黃耆建中湯(二八),內托癰疽諸毒。

白話文:

人參、白朮、蒼朮、麥冬、陳皮、當歸、升麻(各取五分)、黃耆(取一錢)、黃柏(炒後取四分)。

以上藥物加水煮沸後服用。

黃耆人參湯(二七),用於治療潰瘍引起的虛熱,如出現失眠、食量減少,或是受到不潔之氣觸碰後產生疼痛的情況。

黃耆(以鹽水炒熟,取二錢)、人參、白朮、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熟)、當歸(以酒拌合)、麥門冬、五味子(炒熟後再敲開,各取一錢)、甘草(炙熟)、升麻、神麯(炒熟)、陳皮(各取五分)、黃柏(以酒炒後取三分)。

取兩鍾水,加入三片薑和一枚大棗一起煎煮後服用。

黃耆建中湯(二八),用於內部治療癰疽等各種毒症。

黃耆(蜜炙),肉桂(各三兩),甘草(炙,二兩),白芍藥(六兩),

上每服一兩,薑、棗、水煎服。

參朮補脾湯(二九),治肺疽脾氣虧損,久咳吐膿,或中滿不食,必服此藥,補脾土以生肺金,否則不治。

人參,白朮(各二錢),黃耆(二錢半),茯苓,當歸,陳皮(各一錢),麥冬(七分),北五味(四分),桔梗(六分),炙甘草(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參耆補肺湯(三十)治肺證咳喘短氣,或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膿血,發熱作渴,小便短澀。

白話文:

黃耆(蜜炙)、肉桂(各三兩)、甘草(炙、二兩)、白芍藥(六兩),上品藥材每服一兩,薑、棗、水煎服。

參朮補脾湯(二九),用於治療肺疽、脾氣損失、長期咳嗽吐膿、或者中間脹滿不想吃東西的情況,必須服用此藥物,以補脾土以生肺金,否則無法治療。

人參、白朮(各二錢)、黃耆(二錢半)、茯苓、當歸、陳皮(各一錢)、麥冬(七分)、北五味(四分)、桔梗(六分)、炙甘草(五分),上品藥材薑、棗、水煎服。

參耆補肺湯(三十),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短氣、或者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痰涎壅盛、或者吐膿血、發熱口渴、小便短澀的情況。

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陳皮,茯苓(各一錢),山藥,山茱萸(各二錢),五味子,炙甘草(各五分),熟地(一錢半),麥門冬,牡丹皮(各八分),

上薑、棗、水煎服。

益氣養營湯(三一)治懷抱抑鬱,或氣血損傷,四肢頸項等處患腫,不問軟硬,赤白腫痛,或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

人參,黃耆(鹽水炒),當歸,川芎,熟地,芍藥(炒),貝母,香附,茯苓,陳皮(各一錢),白朮(二錢),柴胡(六分),甘草,桔梗(各五分),

白話文:

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陳皮,茯苓(各等份),山藥,山茱萸(各兩等份),五味子,炙甘草(各半等份),熟地(一又半等份),麥門冬,牡丹皮(各八分之等份),

加薑、棗,用沸水煮後飲用。

「益氣養營湯」(三一號)用於治療心情低落,或是氣血受損的情況。對於四肢、頸項等部位出現的腫脹,無論是軟性還是硬性,紅色或是白色的腫脹和疼痛,或者在下午發燒,或者傷口無法癒合,皆有療效。

人參,黃耆(用鹽水炒過),當歸,川芎,熟地,芍藥(炒過),貝母,香附,茯苓,陳皮(各等份),白朮(兩等份),柴胡(六分之等份),甘草,桔梗(各半等份),

上薑、水煎服。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人參、黃耆;膿多加川芎、當歸;膿不止加人參、黃耆、當歸;肌肉遲生加白蘞、官桂。

補陰八珍湯(三二)治瘰癧等瘡,足三陰虛者。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芍藥,黃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參朮姜附湯(三三),治瘡瘍真陽虧損,或誤行汗下,或膿血出多,失於補托,以致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泄瀉。

白話文:

上薑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口乾可以加入五味子、麥門冬;若出現往來寒熱的情況,則加入軟柴胡、地骨皮;如果膿水清,可加入人參、黃耆;如果膿水多,則加入川芎、當歸;如果膿水不停,則加入人參、黃耆、當歸;若肌肉生成緩慢,則加入白蘞、官桂。

「補陰八珍湯」(三十二)用於治療瘰癧等膿瘡,對足三陰虛弱的病狀有療效。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芍藥、黃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七分)。

以上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

「參朮姜附湯」(三十三),用於治療膿瘡的真正陽氣損失,或者誤用了發汗和下藥,或者是膿血流出過多,沒有得到適當的補託,導致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和腹瀉的情況。

人參,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乾薑,白朮(各五錢),

上作二劑,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三四),治瘡瘍脾胃虛寒,或誤行攻伐,手足厥冷,飲食不入,或腸鳴腹痛,嘔逆吐瀉。

附子,人參,白茯苓,白芍藥(各三錢),白朮(四錢),

上水煎服。

六物附子湯(三五)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骨節煩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或手足浮腫。

附子(制),防己,桂枝(各四錢),炙甘草(二錢),白朮,茯苓(各三錢),

上作二劑,水一鍾半,姜三片,煎一鍾。食遠服。

白話文:

人參,附子(炮製,去除根部和中心,每種各用一兩),乾薑,白朮(每種各用五錢),這四味藥材一起做成兩份藥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附子理中湯(配方編號為329),適用於治療因瘍瘍、脾胃虛弱或誤用攻伐藥物導致的手腳冰冷、飲食難以消化,或是腸鳴腹痛、嘔吐拉肚子的情況。其配方包括附子,人參,白茯苓,白芍藥(每種各用三錢),白朮(四錢),一起用水煎煮後服用。

六物附子湯(配方編號為3153),針對的是四種氣候因素影響到足太陰經,造成骨節疼痛、四肢緊繃、自汗、呼吸困難、小便不順暢,或者手腳浮腫的情況。其配方包括經過處理的附子,防己,桂枝(每種各用四錢),炙甘草(二錢),白朮,茯苓(每種各用三錢),這六味藥材一起做成兩份藥劑,用水煎煮後,每次服用約一杯半,加入三片薑片,煎至約一杯。在飯後服用。

附子八物湯(三六)治瘡瘍陽氣脫陷,嘔吐畏寒,泄瀉厥逆。

附子(炮),乾薑(炮),芍藥(炒),人參,炙甘草,茯苓(各一錢),肉桂(一錢),白朮(二錢),

上水煎,食遠服。

回陽湯(三七)治脾腎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痛,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及陽氣脫陷等證。

人參,白朮,黃耆(各三錢),乾薑(炮),附子(炮),甘草(炙),陳皮,當歸(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五分),

白話文:

【附子八物湯】(第36方)用於治療傷口的陽氣下陷,出現嘔吐和畏寒的情況,以及腹瀉和四肢發冷的症狀。

附子(炮製),乾薑(炮製),芍藥(炒),人參,炙甘草,茯苓(各一錢),肉桂(一錢),白朮(二錢),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於飯後服用。

【回陽湯】(第37方)適用於治療脾臟和腎臟虛弱、寒氣過重的傷口,或因藥物損傷元氣導致的傷口沒有腫痛和腐爛的情況。此外,也適用於腹痛、腹瀉、嘔吐和四肢發冷,以及陽氣下陷等症狀。

人參,白朮,黃耆(各三錢),乾薑(炮製),附子(炮製),甘草(炙),陳皮,當歸(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五分),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於飯後服用。

上酒、水煎服。如不應,倍加薑、附。

(薛氏)加減八味丸(三八)治瘡瘍痊後及將痊,口乾渴甚,或舌上生黃,或未患先渴。此皆腎水枯竭,不能上潤,以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相濟,故煩躁作渴,小便頻數,或白濁陰痿,飲食不多,肌膚漸消,或腿腫腳先瘦。服此以降心火,滋腎水,則諸證頓止。及治口舌生瘡不絕。

熟地(八兩,酒蒸搗膏),山茱萸(酒浸,杵膏),山藥(各四兩),澤瀉(蒸,焙),白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心(一兩),北五味(四兩半,炒),

白話文:

上等的酒和清水一起煎煮服用。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增加姜和附子的份量。

薛氏的加減八味丸(配方編號:26085)適用於傷口癒合後或者即將癒合時出現的口乾舌燥現象,或者舌頭上長出黃色的斑點,甚至在病前就有口乾的症狀。這些現象通常是由於腎水不足,無法向上滋潤,導致心火上昇,水與火無法調和,因此會感到焦躁和口渴,小便頻繁,或者陰部萎縮,飲食減少,皮膚逐漸消瘦,或者腳部先有浮腫的情況。服用此方能降心火,滋養腎水,讓各種症狀立刻得到緩解。同時,也適合治療口舌長瘡不斷的情形。

熟地(八兩,酒蒸後搗成膏狀)、山茱萸(用水酒浸泡後,再用杵打成膏狀)、山藥(各四兩)、澤瀉(蒸煮後,烘焙)、白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心(一兩)、北五味(四兩半,炒)。

上為細末,入二膏加煉蜜少許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言語前,或空心用鹽湯送下。此即陳氏加減八味丸也,方在補陣一二三。

加味地黃丸(三九)治肝腎陰虛,瘡毒,或耳內癢痛出水,或眼昏,痰氣喘嗽,或作渴發熱,小便赤澀等證。

熟地,山藥,山茱萸,白茯苓,澤瀉,牡丹皮,柴胡,北五味(各為末,等分),

上將地黃掐碎,酒拌濕蒸爛杵膏,入諸藥和勻,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送下。如不應,用加減八味丸。

當歸川芎散(四十)治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或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或頭目不情,寒熱少食,或婦女經水不調,胸膈不利,脅腹痞痛。

白話文:

上部的藥物要研磨成細粉,與兩種膏狀物質加上少量煉製的蜂蜜混合,形成像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六七十個丸,最好在凌晨初醒或是開始說話之前,或者在空腹時用鹼性湯水送服。這就是陳氏調整後的八味丸,它在補充陣營中的第一、第二、第三步中有詳細說明。

加味地黃丸(三九號)用於治療肝腎陰虛、傷口感染,或是耳朵瘙癢流水、眼睛模糊、痰多咳嗽、口渴發燒、小便紅澀等症狀。

熟地、山藥、山茱萸、白茯苓、澤瀉、牡丹皮、柴胡、北五味(以上所有材料都要研磨成粉,並等量分開),先將地黃切碎,用酒拌濕後蒸至軟爛,再攪拌成膏狀,然後與其他藥物混合均勻,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大小類似桐子。每次服用一百個丸子,空腹時用清水送服。如果沒有反應,可以換用調整後的八味丸。

當歸川芎散(四零號)用於治療手、腳少陽經血液不足引起的傷口問題,或者是風熱導致的耳朵瘙癢流水、生長傷口流水,或者是頭腦不清醒、寒熱交加、飲食減少的情況,以及婦女經期不順、胸部呼吸不暢、脹痛等症狀。

當歸,川芎,柴胡,白朮,芍藥(各一錢),山梔(炒,一錢二分),牡丹皮,茯苓(各八分),蔓荊子,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敗毒散(四一),治足二陽經熱毒流於腳根,焮赤腫痛,寒熱如瘧,自汗短氣,大小便不利,或無汗惡寒,表裡邪實者宜之。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人參,茯苓,枳殼,甘草,川芎,大黃,蒼朮(各一錢),

白話文:

材料:

  • 當歸
  • 川芎
  • 柴胡
  • 白朮
  • 芍藥(各1錢)
  • 山梔(炒,1錢2分)
  • 牡丹皮
  • 茯苓(各8分)
  • 蔓荊子
  • 甘草(各5分)

用法: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敗毒散(四一)方: 此方適用於治療腳部因足二陽經熱毒所引起的紅腫疼痛、寒熱類似瘧疾、自汗、短氣、大小便不順暢,或者無汗且畏寒、表裡有邪氣實證的情況。

材料:

  • 羌活
  • 獨活
  • 前胡
  • 柴胡
  • 桔梗
  • 人參
  • 茯苓
  • 枳殼
  • 甘草
  • 川芎
  • 大黃
  • 蒼朮(各1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九味羌活湯(四二),方在散陣四四。治瘡瘍風熱鬱遏,焮腫作痛,或遍身作痛,或拘急不利,及頭痛惡寒脊強,脈浮緊。

加味羌活湯(四三),即前湯加金銀花、連翹,用解瘡毒。

白芷胃風湯(四四),治手、足陽明經氣虛風熱,面目麻木,或牙關緊急,眼目瞤動。

白芷,升麻(各二錢半),葛根,蒼朮(米泔炒,各八分),炙甘草,當歸(各一錢半),草豆蔻,黃柏(炒),柴胡,藁本,羌活,麻黃(去節,各四分),蔓荊子,殭蠶(各三分),

白話文: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九味羌活湯(四二),方在散陣四四。治瘡瘍風熱鬱遏,焮腫作痛,或遍身作痛,或拘急不利,及頭痛惡寒脊強,脈浮緊。

加味羌活湯(四三),即前湯加金銀花、連翹,用解瘡毒。

白芷胃風湯(四四),治手、足陽明經氣虛風熱,面目麻木,或牙關緊急,眼目瞤動。

【藥物組成】

  • 白芷:兩錢半
  • 升麻:兩錢半
  • 葛根:八分
  • 蒼朮(米泔炒):八分
  • 炙甘草:一錢半
  • 當歸:一錢半
  • 草豆蔻:四分
  • 黃柏(炒):四分
  • 柴胡:四分
  • 藁本:四分
  • 羌活:四分
  • 麻黃(去節):四分
  • 蔓荊子:三分
  • 殭蠶:三分

上水煎服。

葛根牛蒡湯(四五)治時毒腫痛,而便利調和者。

葛根,管仲,甘草,豆豉,牛蒡子(半生半炒,各二錢),

上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四六),治胃火血熱妄行,吐衄或大便下血。

犀角(鎊為末),生地,牡丹皮,芍藥(各一錢半),黃芩(炒),升麻(各一錢),

上水煎熟,入犀角末服。

犀角升麻湯(四七)治時毒或風熱,頭面瘇痛,或咽喉不利,或鬢疽痄腮等證。

白話文:

  1. 葛根牛蒡湯(四五):此方適用於治療時季性病毒引起的腫痛,並能調節身體機能。

成分:

  • 葛根:2錢(約6公克)
  • 管仲:2錢(約6公克)
  • 甘草:2錢(約6公克)
  • 豆豉:2錢(約6公克)
  • 牛蒡子:一半生一半炒,各2錢(分別約6公克)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加水煮沸後飲用。

  1. 犀角地黃湯(四六):此方適用於胃部因火氣過旺導致的血液異常流動,包括吐血、鼻出血或大便帶血的情況。

成分:

  • 犀角:磨成粉,用量為1.5錢(約4.5公克)
  • 生地:1.5錢(約4.5公克)
  • 牡丹皮:1.5錢(約4.5公克)
  • 芍藥:1.5錢(約4.5公克)
  • 黃芩:炒後使用,1錢(約3公克)
  • 升麻:1錢(約3公克)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加水煮沸,然後加入犀角粉後飲用。

  1. 犀角升麻湯(四七):此方適用於時季性病毒或風熱引起頭面疼痛,咽喉不適,或鬢疽、痄腮等症狀。

成分:

  • 犀角:磨成粉,用量為1.5錢(約4.5公克)
  • 升麻:1錢(約3公克)

使用方法:以上材料加水煮沸後飲用。

犀角(鎊),升麻,防風,羌活(各錢半),白芷,白附子,黃芩(各一錢),甘草(六分),

上水煎服,入犀角末服。

玄參升麻湯(四八)治心脾壅熱,舌上生瘡,或木舌重舌,或連頰兩邊腫痛,或咽痛發斑並治之。

元參,升麻,赤芍藥,犀角(鎊末),桔梗(炒),管仲,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入犀角末。食後服。

木舌(四九)治胃經熱毒,腮腫作痛,或發寒熱。

升麻,川芎,當歸(各一錢半),連翹,黃連,牛蒡子,白芷(各一錢),

白話文:

  1. 犀角(鎊),升麻,防風,羌活(各錢半),白芷,白附子,黃芩(各一錢),甘草(六分),

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加入犀角粉末一起服用。

  1. 玄參升麻湯(四八)治心脾壅熱,舌上生瘡,或木舌重舌,或連頰兩邊腫痛,或咽痛發斑並治之。

使用玄參、升麻、赤芍藥、犀角粉末、桔梗(炒)、管仲、黃芩等藥物,用水煎煮後,取八分量,加入犀角粉末,於飯後服用。此方適用於治療心脾熱盛、舌頭生瘡、木舌、重舌、腮邊腫痛、咽喉疼痛伴發斑等症狀。

  1. 木舌(四九)治胃經熱毒,腮腫作痛,或發寒熱。

使用升麻、川芎、當歸、連翹、黃連、牛蒡子、白芷等藥物,用水煎煮後,取八分量,加入犀角粉末,適用於治療胃經熱毒引起的腮邊腫痛及發寒熱等症狀。

上水煎服。若腫連太陽,加羌活,連耳後,加山梔、柴胡。

(《秘傳》)寒變(五十)治癰疽時毒腫痛焮腫。

連翹,升麻,朴硝(各一兩),玄參,芍藥,白蘞,防風,射干(各三錢),大黃(一兩二錢),甘草(炙,五錢),杏仁(八十個,去皮尖,麵炒黃,另研)

上每服五七錢,水煎服。下惡物後,服內托之類。

五香連翹湯(五一),治腦疽、癰疽、時毒、邪氣鬱滯不行者。

乳香,木香,沉香,丁香,香附,黃耆,射干,連翹,升麻,木通,獨活,桑寄生,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上水煎服。若腫連太陽,加羌活,連耳後,加山梔、柴胡。

(《祕傳》)寒變(五十) 治癰疽時毒腫痛焮腫。

連翹,升麻,朴硝(各一兩),玄參,芍藥,白蘞,防風,射乾(各三錢),大黃(一兩二錢),甘草(炙,五錢),杏仁(八十個,去皮尖,麵炒黃,另研)

上每服五七錢,水煎服。下惡物後,服內託之類。

五香連翹湯(五一), 治腦疽、癰疽、時毒、邪氣鬱滯不行者。

乳香,木香,沈香,丁香,香附,黃耆,射乾,連翹,升麻,木通,獨活,桑寄生,甘草(各一錢)

治療癰疽和時令毒腫痛和紅腫。

配方:連翹、升麻、朴硝、玄參、芍藥、白蘞、防風、射乾、大黃、甘草(炙)、杏仁。每次服用五到七錢,用水煎煮後飲用。在排出毒素後,可服用具有內託作用的藥物。

治療腦疽、癰疽、時令毒、邪氣鬱滯導致的病症。

配方:乳香、木香、沈香、丁香、香附、黃耆、射乾、連翹、升麻、木通、獨活、桑寄生、甘草。每味藥材各取一錢。

上水煎服。

復元遙氣散(五二),治乳癰、便毒腫痛,及一切氣滯腫毒,或打撲損傷,閃跌作痛,及疝氣尤效。

木香,舶上茴香(炒),青皮,陳皮,白芷,甘草,貝母(去心),穿山甲(炙),漏蘆(等分),一方有玄胡索、白牽牛(炒用)無白芷、漏蘆。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溫酒調下。

當歸散(五三),通經絡,行血滯。

當歸,穿山甲(灰炒),蒲黃(炒,各半兩),辰砂(一錢),麝香(少許)

白話文:

  • 上方的藥物需用水煎煮後飲服。

復元遙氣散(五二號),專治乳癰、便毒腫痛,以及所有因氣滯所導致的腫毒,或者因打撲損傷、閃跌引起的疼痛,對於疝氣也有很好的療效。

需要的藥材包括:木香、舶上茴香(炒過)、青皮、陳皮、白芷、甘草、貝母(去心)、穿山甲(炙烤)、漏蘆(等量)。有一種配方則加上玄胡索和白牽牛(炒過使用),但不包含白芷和漏蘆。

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二至三錢,以溫熱的酒調和飲用。

  • 當歸散(五三號),能暢通經絡,活化血液流通。

使用的藥材有當歸、穿山甲(灰炒)、蒲黃(炒)、辰砂(每份一錢)、麝香(少量)。

上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如不飲酒,薄荷醋湯亦可。

方脈流氣飲(五四)治瘰癧流注,鬱結腫塊,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悶,咽塞不利,脅腹膨脹,嘔吐不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四肢浮腫,大小便秘。

當歸,川芎,芍藥(炒),茯苓,黃耆(炙),炙甘草,紫蘇,青皮,烏藥,半夏(制),桔梗(炒),枳實(麩炒),防風,陳皮(各一錢),木香,大腹皮,枳殼(麩炒),檳榔(各五分),

白話文:

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酒調和後飲用,若不喜歡喝酒,也可以用薄荷與醋調和的湯來替代。

此方名為「方脈流氣飲」(五四),用於治療淋巴腺炎、淋巴結腫大,或是淋巴結移位引起的疼痛,以及心口堵塞不暢、喉嚨阻塞、腹部脹大、嘔吐不食、呼吸困難、咳嗽痰多,臉部、四肢浮腫,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等症狀。

所需藥材如下:

  • 當歸
  • 川芎
  • 白芍(炒)
  • 茯苓
  • 黃芪(炙)
  • 炙甘草
  • 紫蘇
  • 青皮
  • 烏藥
  • 半夏(制)
  • 桔梗(炒)
  • 枳實(麩炒)
  • 防風
  • 陳皮(各一錢)
  • 木香
  • 大腹皮
  • 枳殼(麩炒)
  • 檳榔(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瘡科流氣飲(五五),治流注,及一切恚怒氣結腫痛,或胸膈痞悶,或風寒濕毒搏於經鉻,致成腫塊,肉色不變或漫腫木悶無頭。

人參,當歸(酒拌),黃耆(鹽水炒),芍藥,官桂,厚朴(制),甘草,防風,紫蘇,枳殼,烏藥,桔梗(炒,各七分),檳榔,木香,川芎,白芷(各五分),

上水煎服。

(陳氏)獨聖散(五六),凡患瘡瘍,皆因氣血凝滯,宜服香劑,蓋香能行氣通血也。如瘡初作,便宜以此入茶飲之。

白話文:

【流氣飲】(方劑編號:15871) 這是一個治療流注以及所有因情緒激動、氣血阻塞所導致的腫痛的方子,包括胸部和腹部的脹滿感,或是由風寒濕毒侵襲經絡所引起的腫塊,但肉色沒有改變或者腫脹而感到不適,無明確的頭部症狀。

成分:

  • 人參
  • 當歸(用酒拌)
  • 黃耆(用鹽水炒)
  • 芍藥
  • 官桂
  • 厚朴(經過炮製)
  • 甘草
  • 防風
  • 紫蘇
  • 枳殼
  • 烏藥
  • 桔梗(經過炒製)
  • 檳榔
  • 木香
  • 川芎
  • 白芷

以上各成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獨聖散】(方劑編號:6720) 對於所有的傷口或創傷,通常是因為氣血凝滯所致,適合使用芳香類藥物進行治療,因為芳香類藥物可以行氣通血。若創傷剛開始時,應立即使用此方調製成茶飲來服用。

香附子薑汁浸一宿,焙乾研末。

上無時,以白湯調服二錢。潰後以《局方》小烏沉湯為尤妙。

乳香定痛丸(五七),治瘡毒損傷,血凝氣滯,壅腫拘攣,筋骨疼痛。

乳香,沒藥(各另研),羌活,五靈脂,獨活(各三錢),川芎,當歸,真綠豆粉,肉桂,白芷,白膠香(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薄荷湯或酒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舉動,加草烏五錢,鹽湯送下。

白話文:

香附子用薑汁浸泡一夜,然後烘乾研磨成粉末。

這藥物可以在任何時間服用,用白開水調和服用二錢。如果創傷後,特別是使用《局方》中的「小烏沈湯」效果更佳。

「乳香定痛丸」(配方編號:38197),此藥專治傷口感染,血液凝固,氣流阻塞,腫脹收縮,筋骨疼痛等症狀。

主要成分包括:乳香、沒藥(分別研磨)、羌活、五靈脂、獨活(各三錢)、川芎、當歸、真綠豆粉、肉桂、白芷、白膠香(各半兩)。

將以上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如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可以細嚼後用水或酒吞下。若手腳受損導致疼痛無法行動,可以增加草烏五錢,用鹽水送服。

消毒散(五八),治乳癰吹乳並便毒,如憎寒壯熱,或頭痛者,宜先服人參敗毒一二劑,方可服此藥;如無前證,即服此藥三二劑;或腫不消,宜服托裡散。

金銀花,青皮,天花粉,柴胡,殭蠶(炒),貝母,當歸(酒拌),白芷(各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如治便毒,加大黃一二錢煨用,空心服。

清熱消毒散(五九),治一切癰疽陽證腫痛,發熱作渴。

黃連(炒),山梔(炒),連翹,當歸,甘草(各一錢),川芎,芍藥,生地(各一錢半),金銀花(二錢),

上水煎服。

白話文:

【消毒散(五八)】,此方適用於治療乳腺炎和乳房紅腫疼痛,以及便毒等病症。若出現畏寒、高燒或頭痛等症狀,應先服用人參敗毒藥數劑後,再服用此方藥物;若無前述症狀,可以直接服用此方藥物2-3劑;若腫塊未見消退,則需服用託裡散。

【金銀花、青皮、天花粉、柴胡、殭蠶(炒)、貝母、當歸(酒拌)、白芷(各二錢)】

以上藥材加水兩鍾煮沸後,取一鍾飲用。飯後服用。若治療便毒,可加入大黃1-2錢並用溫火燉煮,空腹服用。

【清熱消毒散(五九)】,此方適用於治療各種癤腫、熱毒引起的腫痛發熱和口渴等症狀。

藥材包括:黃連(炒)、山梔(炒)、連翹、當歸、甘草(各一錢)、川芎、芍藥、生地(各一錢半)、金銀花(二錢),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東垣)黃連消毒散(六十)治腦疽背疽,焮腫疼痛,或麻木。

黃連(炒),羌活(各一分),黃芩,黃柏,桔梗,藁本,防己(各五分),歸尾,連翹,防風,獨活,知母(炒),生地(各四分),人參,甘草(各三分),黃耆,蘇木,陳皮,澤瀉(各二分),

上水煎服。

連翹消毒散(六一),治癰疽實熱諸證。亦名清涼飲。亦即《局方》涼膈散。

連翹(一兩),梔子,大黃,薄荷,黃芩(各五錢),甘草(一兩半),朴硝(二錢半),

白話文:

治療腦疽和背疽,出現紅腫疼痛或者麻木的情況,可以使用以下方劑:

  • 黃連(炒)和羌活(各一分)
  • 黃芩、黃柏、桔梗、藁本、防己(各五分)
  • 當歸尾、連翹、防風、獨活、知母(炒)、生地(各四分)
  • 人參、甘草(各三分)
  • 黃耆
  • 蘇木、陳皮、澤瀉(各二分)

以上材料加水煮沸後服用。

連翹消毒散(六一)可以治療癰疽等症狀,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也被稱為「清涼飲」。這是與《局方》中的「涼膈散」相同的一個方劑。

  • 連翹(一兩)
  • 梔子
  • 大黃
  • 薄荷
  • 黃芩(各五錢)
  • 甘草(一兩半)
  • 朴硝(二錢半)

上每服一兩,水煎溫服。

加味解毒湯(六二),治癰疽實熱,大痛不止。

黃耆(鹽水炒),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連翹,當歸(酒拌,各七分),甘草(炙),白芍藥,梔子(炒,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痛即止。

解毒防風湯(六三),治斑疹或癢或痛。

防風(一錢),黃耆,芍藥,地骨皮,枳殼(炒),荊芥(各二錢),

水煎。徐徐服。

(陳氏)解毒防風湯(六四)方在痘疹五六。治痘疹毒氣熾盛。

白話文:

上每服一兩,水煎溫服。

  • 加味解毒湯(六二),用於治療癰疽因實熱導致的大痛不減。

  • 黃耆(鹽水炒)、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連翹、當歸(酒拌)、甘草(炙)、白芍藥、梔子(炒),各取七分量;

  • 水取二鍾,煎煮後溫服,疼痛即會緩解。

  • 解毒防風湯(六三),用於治療斑疹時的瘙癢或疼痛。

  • 防風取一錢、黃耆、芍藥、地骨皮、枳殼(炒)、荊芥,各取二錢量;

  • 將水煎煮後,慢慢服用。

  • (陳氏)解毒防風湯(六四)方適用於痘疹五六期,用於治療痘疹中的毒氣熾盛情況。

散腫潰堅湯(六五)治瘰癧堅硬,氣血無虧,宜用之。

柴胡,黃芩(各四分),白芍藥(炒),升麻,連翹,黃柏(酒炒),蓬朮,三稜(酒拌微炒),乾葛,歸尾(各三分),知母(酒炒),龍膽草(酒炒),天花粉,桔梗,昆布(各五分),炙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

栝蔞托裡散(六六),治瘡瘍毒盛者,未成則易消,已成則易潰,既潰則生肌。

黃栝蔞(一個,杵碎),忍冬藤,乳香(各一兩),蘇木(五錢),沒藥(三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散腫潰堅湯】(第65號)治淋巴結腫大而堅硬,如果氣血充足,適用此方。

柴胡、黃芩(各取四分)、白芍藥(炒後)、升麻、連翹、黃柏(以酒炒)、蓬朮、三稜(以酒拌微炒)、乾葛、當歸尾(各取三分)、知母(以酒炒)、龍膽草(以酒炒)、天花粉、桔梗、昆布(各取五分)、炙甘草(取二分)。

以上材料加水煮沸後飲用。

【栝蔞託裡散】(第66號),治療傷口或腫瘤毒素過多。若傷口尚未形成容易消除,若已經形成容易破壞,破壞後可促進肉芽組織生成。

黃栝蔞(取一個,研磨成粉)、忍冬藤、乳香(各取一兩)、蘇木(取五錢)、沒藥(取三錢)、甘草(取二錢)。

上用酒三碗,煎二碗。空心、日午、臨睡分三服。或以此為末,酒糊丸,彈子大,硃砂為衣。細嚼用當歸酒送下,治打撲損傷尤妙。

萬金散(六七)一名內托散。治癰疽已潰未潰者,有消毒破血之功。

栝蔞(一個,杵碎),沒藥(一錢,研),大甘草節(二錢),

上用酒二碗,煎一碗,去柤,後入沒藥服。

制甘草湯(六八)治懸癰不拘腫潰,亦治癰疽。

用大甘草一兩,切三寸長,用澗水一碗浸透,以慢火炙乾,仍投前水浸透,再炙至水乾為度,卻銼鈿,用無灰酒二鍾煎七分。空心服。嘗有人患此已破,服兩劑瘡即合。一、國老膏方:用大甘草二斤,以河水浸取漿汁,去柤,用銀石器熬成膏,瓷罐收貯。每服一二匙,酒調服,或水亦可,尤解丹藥之毒。一方治癰疽,用生甘草為末,酒調服二錢,連進數服自消。

白話文:

上藥使用酒三碗,煎煮到剩二碗。於空腹時、中午、睡前分三次服用。也可以將藥物研磨成粉末,與酒調和成丸子,大小如彈子,用硃砂包裹。細細咀嚼,用當歸酒送服,對於打撲導致的傷害療效特別好。

萬金散(六七)又名內託散,對於已經潰瘍或尚未潰瘍的癰疽有消毒、破血的功效。

用一個栝蔞(杵碎),一錢沒藥(研磨),二錢大甘草節,使用兩碗酒煎煮到剩一碗,去掉栝蔞,後加入沒藥服用。

制甘草湯(六八)能治療懸癰無論是腫脹還是潰瘍,也適用於癰疽。

使用一兩大甘草,切成三寸長,用山間清泉浸泡透,用慢火烘烤至乾燥,再放入前次浸泡的水中,繼續烘烤至水乾為止,然後磨碎,使用無渣的酒兩鍾煎煮到剩七分。於空腹時服用。曾有人在已經潰瘍的情況下服用兩劑後,創傷就開始癒合。

國老膏(二九五三二)方程式:使用二斤大甘草,以河水浸泡取得漿汁,去掉甘草,使用銀石器皿熬製成膏狀,存放在瓷罐中。每次服用一兩匙,用酒調和服用,或用水也可以,尤其能解丹藥的毒性。另一個方程式治療癰疽,使用生甘草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二錢,連續服用幾次就能自行消退。

梅花飲子(六九)癰疽初起,服之可防毒氣內攻。

川芎,乾葛,天花粉,黃耆,烏梅,甘草,蘇木(各一兩),忍冬藤(四兩),

上作四劑,水煎服。

牛膠飲(七十)治癰疽使毒不內攻,不傳惡證,有益無損。

牛皮膠(廣中明者,四兩),

上用酒一碗,重湯煮化,加酒服至醉,不能飲者加白湯。

明膠飲子(七一)治一切癰疽癤毒。

明廣膠(蛤粉炒珠),粉甘草(各一兩),橘紅(五錢),

白話文:

【梅花飲子】(六九)初期癰疽,服用此方可以防止毒素入侵體內。

川芎、幹葛、天花粉、黃耆、烏梅、甘草、蘇木(每味各一兩),忍冬藤(四兩)。

以上材料做成四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牛膠飲】(七十)治療癰疽,防止毒素內攻,避免惡證,只有益處而無害處。

牛皮膠(廣中明者,四兩)。

以上用酒一碗,在重湯中煮化,加入酒直至喝醉,若無法飲用,則加白湯。

【明膠飲子】(七一)治療各種癰疽病症。

明膠(蛤粉炒珠)、粉甘草(每味各一兩)、橘紅(五錢)。

上作二劑,水煎服。

護心散(七二),解金石砒硫發疽之毒。

綠豆末(一兩),明乳香(半兩,研細)

上以生甘草煎湯調。時時與呷,務使藥氣常在膈間。

清心內固金粉散(七三),一名金花散。解毒清心,流行氣血,散滯清火,凡焮腫熱痛,飲食如常者,大宜用之。

綠豆(四兩,研末),硃砂(另研),人參,甘草,白茯苓(各三錢),朴硝(另研),白豆蔻(各五分),麝香(另研),雄黃(各一錢),冰片(五分),

白話文:

以上提供兩種藥方,請以清水煎煮後服用。

【護心散】(配方編號:19222),能解除金屬、礦物、砒霜和硫磺導致的癆癰之毒。

【綠豆粉】(份量:一兩)加上【明乳香】(份量:半兩,需研磨細碎)。

以上材料以【生甘草煎】(配方編號:18966)的湯水調合。應持續服用,確保藥物氣味始終存於胸膈之間。

【清心內固金粉散】(配方編號:29377),又名【金花散】。此方能解毒清心,活絡氣血,疏散阻滯,清熱降火,對於出現紅腫熱痛,日常飲食如常的情況,十分適用。

【綠豆】(份量:四兩,研磨成粉);【硃砂】(需單獨研磨);【人參】、【甘草】、【白茯苓】(各份量:三錢);【朴硝】(需單獨研磨);【白豆蔻】(份量:五分);【麝香】(需單獨研磨);【雄黃】(份量:一錢);【冰片】(份量: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蜜湯調下。

蠟礬丸(九四),一名黃礬丸。治金石發疽,一切癰疽,托裡止疼痛,護臟,神妙,不問老少皆可服之。

黃蠟,一兩,黃色佳者,溶開,離火入礬末。一方止用七錢。

白礬一兩,明亮淨者,研末。

上二味和勻,眾手急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漸加至四五十丸,熟水或鹽湯送下,日進二三服,服至三四兩之上,愈見其功矣。如服金石發疽,別用白礬末一兩,作三五服,溫酒調下尤效。有人遍身生瘡,狀如蛇頭,名曰蛇頭瘡,尤宜服之。治蛇蠍毒蟲咬傷,熔化熱塗傷處,痛止毒出,仍服兩許。

白話文:

上級的藥物要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蜂蜜調和後飲用。

蠟礬丸(九四),又名黃礬丸。此藥適用於金屬與礦石導致的膿腫,以及所有類型的癰腫。它能促進身體內部的自我修復,止痛,保護臟器,功效奇跡般地顯著,不分年齡大小都可服用。

黃蠟,一兩,選用顏色較深的,溶解後離火加入礬粉。有一種配方只使用七錢黃蠟。

白礬,一兩,選擇光亮且乾淨的,研磨成粉末。

以上兩種藥物混合均勻,快速揉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逐漸增加至四十到五十顆,可用熱水或鹵水吞服,每日兩到三次,服用量達到二到三兩時,療效會更加顯著。如果在治療由金屬或礦石導致的膿腫,可另外使用一兩白礬粉,分為三到五次,用溫酒調服,效果更佳。有人全身長滿像蛇頭一樣的瘡,稱為蛇頭瘡,這種情況特別適合服用此藥。對於被蛇蠍等毒蟲咬傷,可以熔化後塗在傷口處,疼痛會緩解,毒素也會排出,並可再服用一些藥丸。

此方不惟止痛生肌而已,其護膜止瀉,消毒化膿,及內癰排膿托裡之功甚大。

千金化毒丸(七五)治諸惡毒。

用白礬三錢糊丸。以蔥頭七莖煎湯送下,則腫痛俱退。再用仙方活命飲二劑以去其餘毒。此本方原用礬末,以蔥湯調服,因湯難服,故易為丸。一方主治瘡疽,不問腫潰,先用此藥二三服,後用消毒藥,甚效。常治萏蕘之人,用此即退,不用托裡藥亦愈。若金石毒藥發疽者尤效,蓋礬能解金石之毒也。

一方用礬末五錢,硃砂五分,熱酒下亦效。此藥托裡固內止瀉,解毒排膿,不動臟腑,不傷氣血,有益無損,其藥易得,其功甚大,偏僻之處不可不知此方。或蟲尤所傷,溶化熱塗患處,更以熱酒調末服,皆效。

白話文:

這方藥不僅止痛生肌,它還具備保護膜、止瀉、消毒和化膿的功效,以及排除內部毒素、托出體內膿液的療效,功能非常強大。

「千金化毒丸」(七五號)用於治療各種惡性毒症。使用方法是將三錢白礬粉加水調成糊狀丸子,然後用七根蔥頭煎湯送服,這樣可以消除腫脹和疼痛。接著再服用兩劑「活命飲」以清除餘毒。原本方子使用的是礬末,用蔥湯調服,但因為湯不易吞嚥,所以改為丸子形態。另一個治療瘡癤的方子,無論是腫還是潰破,都可以先服用這藥物一兩次,接著再用消毒藥,效果非常好。常見於濕熱體質的人使用,使用這藥物就能改善情況,無需使用託裡藥也能痊癒。對於由金屬或石類毒藥引起的癤毒,這個方法尤其有效,因為礬可以解開金屬石類的毒性。

還有一個方子,使用五錢礬末、五分硃砂,用熱酒送服,也有相同的效果。這藥物能夠保護體內,止瀉、解毒、排膿,不影響五臟六腑,也不傷害氣血,對身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藥材容易取得,療效也非常大,即使是偏遠地區的人也不應該不知道這方藥。如果受到蟲咬傷,可以將藥物溶化後塗抹在患處,再用熱酒調成末服下,都可獲得療效。

五福化毒丹(七六),治咽喉牙口瘡毒腫痛,並小兒一切熱毒瘡癤,驚惕煩躁,口舌生瘡,夜臥不寧等證。

玄參,桔梗(各二兩半),茯苓(三兩半),人參,牙硝,青黛(各一兩),甘草(七錢半),麝香(少許),金箔(二十片)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若痘毒上攻,口齒生瘡,以生地黃汁化服,及用雞翎掃敷患處。

奪命丹(七七)治疔瘡發背等證,或麻木,或嘔吐,重者昏憒。此藥服之,不起者即起,不痛者即痛,痛甚者即止,昏憒者即蘇,嘔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有奪命之功,乃惡證中之至寶也。

白話文:

【五福化毒丹】(配方76),適用於治療咽喉、牙齒、口腔的炎症與腫痛,以及兒童的各種熱性毒症、驚嚇、焦慮、口舌生瘡、夜晚不安等症狀。

玄參、桔梗(各兩又半錢)、茯苓(三兩又半錢)、人參、牙硝、青黛(各一兩)、甘草(七錢半)、麝香(微量)、金箔(二十片)

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末,煉製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溶化後服用。若痘毒上行,口齒生瘡,可使用生地黃汁化開服用,或者使用雞翎掃抹患處進行敷療。

【奪命丹】(配方32077),適用於治療疔瘡、發背等病症,或者出現麻木、嘔吐的狀況。這藥物能迅速讓病情轉變,不起效的會開始起效,不痛的會感到疼痛,疼痛嚴重的可以停止,昏迷的可以醒來,嘔吐的可以得到緩解,未成形的可以消除,已經形成的可以破潰,其效果如同奪命一般,在惡性疾病的治療中堪稱至寶。

蟾酥(酒化),輕粉,麝香(各五分),枯礬,寒水石(煅),銅綠,乳香,沒藥(各一錢),硃砂(三錢),蝸牛(二十個,另研,無亦可)

上為末,用蝸牛或酒糊搗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溫酒、蔥湯下。或用蔥白三四寸,病者自嚼爛吐於手心,包藥在內,用熱酒和蔥送下,如人行五七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或外用一丸入瘡孔內,以膏藥貼之。

飛龍奪命丹(七八),治一切疔瘡毒瘡,出汗則愈,神效。

白話文:

蟾酥(酒化)、輕粉、麝香(各五分)、枯礬、寒水石(煅)、銅綠、乳香、沒藥(各一錢)、硃砂(三錢)、蝸牛(二十個,另研,無蝸牛亦可)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使用蝸牛或是酒糊製成丸狀,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二到三顆,可用溫酒或蔥湯下服。或者,可以使用蔥白長度約三四寸,由病患自行嚼碎後吐在手掌心,將藥丸包裹其中,再用熱酒與蔥一同吞服,若能行走五至七里且出現流汗現象,則表示療效開始。病情嚴重者,可以再服用一到兩顆藥丸,或者將一顆藥丸放入傷口處,再用膏藥覆蓋。

飛龍奪命丹(七八):用於治療所有類型的疔瘡及毒瘡,當出現出汗的情況時,即表示病情已經痊癒,效果神妙。

乾蟾酥(二錢,乳化),沒藥,硼砂,寒水石(煅),雄黃(各三錢),乳香,硃砂,血竭(嚼成餅者真),枯礬(各一錢),輕粉,冰片(各五分),蜈蚣(一條去頭,酒浸焙乾),蝸牛(四十九個,研為膏,或無亦可)

上各研為細末,取蝸牛、蟾酥研勻,入諸末熟杵丸,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四五丸,嚼蔥白一口,吐在手心,將藥包蔥內,用溫酒吞下,須臾汗出,或少吐瀉,毒即解。

立齋曰:前回生丹乃慓悍攻毒之劑也,蓋無經不至,無氣不動者。後奪命丹尚緩。若食一切禽畜毒物,及瘡脈浮緊細數,毒蓄在內,並惡毒證,凡宜汗吐者,當用前丹有神效。若老弱之人,或瘡毒稍輕者,宜用後丹,或更以隔蒜灸之為良。

白話文:

材料:

  • 乾蟾酥(二錢,乳化):兩錢的蟾蜍製品,經過乳化處理。
  • 沒藥:一種用於止痛和消炎的藥材。
  • 硼砂:一種用於清熱解毒的藥材。
  • 寒水石(煅):經過煅燒的寒水石,用於清熱解毒。
  • 雄黃(各三錢):三錢的雄黃,用於殺蟲和驅邪。
  • 乳香:用於活血止痛的藥材。
  • 紅土:一種用於鎮靜和安神的藥材。
  • 血竭(嚼成餅者真):真品的血竭,經過咀嚼後成為餅狀,用於止血和消腫。
  • 枯礬(各一錢):一錢的枯礬,用於清熱解毒。
  • 車前子:用於利尿和清熱的藥材。
  • 冰片(各五分):五分的冰片,用於清熱解毒和鎮痛。
  • 蜈蚣(一條去頭,酒浸焙乾):一條去頭的蜈蚣,經過酒浸泡和乾燥的處理。
  • 蝸牛(四十九個,研為膏,或無亦可):四十九個研磨成膏狀的蝸牛,或者沒有也可以。

做法: 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將蝸牛和蟾酥混合均勻,加入其他粉末,熟杵成丸,大小如綠豆。外層用紅土包裹。每次服用四到五顆,咀嚼一段蔥白,吐在手心,將藥丸包在蔥中,用溫酒吞下。不久會出汗,或者稍有嘔吐,毒素就能被排出。

立齋說:前回生丹是強力的攻毒藥,沒有什麼病不能到達,沒有什麼氣不能動。後奪命丹則稍微緩和一些。如果吃了各種禽獸的有毒物質,或者傷口浮緊細數,毒素已經蓄積在體內,或者是惡性毒素的症狀,凡是需要出汗或吐瀉來排出毒素的,都應使用前丹,效果非常神妙。對於年老體弱的人,或者傷口較輕的情況,可以使用後丹,或者加上蒜灸治療,效果更好。

回生丹(七九)李頤顏先生口授,非泛常之藥,萬寶之秘,專治一切疔毒,並有神效。

金腳信,明硇砂,明乳香,半夏,上紅丹(各五分),巴豆肉(不去油),明雄黃,大南星,南硼砂(各一錢),大斑蝥(十五個,去頭足翅)

上為細末,旋取蟾酥和丸,麻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五丸,好酒下,看瘡生上下,食前後服,能飲者至醉為佳。凡腫毒失治,毒氣入腹,用此藥能起死回生,服藥後吐瀉俱作乃蘇。

通氣散(八十)治時毒腫甚,咽喉不利,取嚏以泄其毒。

白話文:

【回生丹】(七九)李頤顏先生口述,這不是一般的藥物,而是萬物寶藏的祕密,專門治療各種疔毒,並且有神奇的效果。

金腳信,明硇砂,明乳香,半夏,上紅丹(各五分),巴豆肉(不除油),明雄黃,大南星,南硼砂(各一錢),大斑蝥(十五隻,去頭足翅)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再加入蟾酥調和,做成如芝麻大小的丸狀,外麵包裹硃砂。每次服用十五粒,用好酒送下,觀察傷口是否在上下出現,可在餐前或餐後服用。能夠飲酒的人,最好飲至微醺為佳。凡因腫毒未得到適當治療,導致毒素進入腹部的情況,使用這種藥物能起死回生,服用後出現嘔吐或瀉洩等反應,則表示病情正在改善。

【通氣散】(八十)用於治療時令毒邪引起的腫脹嚴重、咽喉不暢,取嚏法以排出毒素。

玄參(一錢半),牙皂,川芎(各一錢),藜蘆(五分,一方無此),羊躑躅花(二錢半),

上為末,用紙捻蘸少許入鼻內,取嚏為度。按:此方止用皂角、川芎、北細辛三味即可,亦不必藜蘆躑躅之毒品也。總不若通關散為妙,方在因陣九十八。

梔子仁湯(八一)方在寒陣十九。治發熱狂躁,咽喉腫痛。

六味梔子仁湯(八二),治時毒腫痛,大便秘結,脈沉數。

山梔(炒),枳殼,大黃(煨),升麻,牛蒡子(炒),鬱金(等分),

白話文:

玄參(半錢),牙皁,川芎(各半錢),藜蘆(五分,一方無此),羊躑躅花(半錢半),

以上藥物混合研磨成粉末,使用紙捻蘸取少量放入鼻孔內,直至打噴嚏為止。參考:這個配方僅需使用皁角、川芎、北細辛三種藥物即可,藜蘆和羊躑躅這種毒性較大的藥物並非必需。總體而言,「通關散」可能更為精妙,其配方詳見第98頁的因陣部分。

梔子仁湯(八一)配方詳見寒陣第19頁,用於治療發熱、精神狂亂、咽喉腫痛的症狀。

六味梔子仁湯(八二),用於治療時令毒邪引起的腫痛、大便乾結、脈象沈而數的症狀。

山梔(炒)、枳殼、大黃(煨)、升麻、牛蒡子(炒)、鬱金(等量)。

上水煎服。或為細末,每服三錢,蜜水調下。

清肝益營湯(八三),治肝、膽、小腸經風熱血燥,筋攣結核,或耳項胸乳脅肋作痛,並一切肝火之證。

山梔,當歸,木瓜(不犯鐵),茯苓(各一錢),柴胡,芍藥(炒),川芎(各七分),龍膽草(八分),白朮(二錢),熟地(一錢半),炙甘草(五分),

上薑、水煎服。

清心湯(八四),治瘡瘍腫痛,發熱飲冷,脈沉實,睡語不寧。上方即防風通聖散,每料加黃連五錢,每劑用一兩,水煎服。方在攻陣十六。

白話文:

清肝益營湯(八三):此方適用於治療肝、膽、小腸經絡因風熱和血燥所引起的病症,例如筋骨抽搐、結核,或者耳、頸、胸部以及脅肋部疼痛等,以及其他所有與肝火相關的症狀。

成分如下:

  • 山梔子(一錢)
  • 當歸(一錢)
  • 木瓜(避免使用鐵器製品)(一錢)
  • 茯苓(一錢)
  • 柴胡(七分)
  • 芍藥(炒)(七分)
  • 川芎(七分)
  • 龍膽草(八分)
  • 白朮(二錢)
  • 熟地(一錢半)
  • 炙甘草(五分)

以上藥材加薑水煎煮後服用。

清心湯(八四):此方適用於治療傷口腫痛、發熱時喜歡喝冷飲、脈搏沈實、睡眠不安等症狀。

配方基於防風通聖散,但在此基礎上每份材料增加黃連五錢,每劑量為一兩,加水煎煮後服用。

濟陰湯(八五)治瘍毒純陽,腫痛發熱。

連翹(二錢),山梔(炒),黃芩(炒),黃連(炒),甘草(各一錢),芍藥(一錢半),牡丹皮(一錢二分),金銀花(三錢),

水煎服。大便若秘,量加大黃。

地骨皮散(八六),治瘡瘍氣虛內熱,煩渴不寧。

人參,黃耆,生地黃,地骨皮,柴胡(各一錢半),白茯苓,石膏(煅),知母(各一錢),

水、薑、煎服。

一味苦參丸(八七)治一切癰疽毒瘡,焮腫作痛,或煩躁。

白話文:

【濟陰湯】(方號85):此方用於治療純陽之瘍毒,症見腫脹疼痛、發熱等症狀。

  • 連翹(二錢):清熱解毒。
  • 山梔(炒):消炎止痛。
  • 黃芩(炒)、黃連(炒):清熱解毒。
  • 甘草(各一錢):調和各藥性。
  • 芍藥(一錢半):緩和肌肉疼痛。
  • 牡丹皮(一錢二分):清熱涼血。
  • 金銀花(三錢):清熱解毒。

用水煎煮後服用。若大便乾結,可酌情增加大黃的用量。

【地骨皮散】(方號86):此方用於治療氣虛內熱引起的瘍毒,症見煩渴不安等症狀。

  • 人參:補益氣血。
  • 黃耆:補中益氣。
  • 生地黃(1173):滋陰降火。
  • 地骨皮:清熱涼血。
  • 柴胡(一錢半):疏肝解鬱。
  • 白茯苓:利水滌痰。
  • 石膏(煅):清熱止痛。
  • 知母(各一錢):清熱潤燥。

用水和薑煎煮後服用。

【一味苦參丸】(方號87):此方用於治療各種癰疽毒瘡,症見腫脹作痛、或煩躁等症狀。

  • 苦參: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以上藥方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及個體差異進行選用和調整,不可自行使用。

苦參不拘多少為末。

上用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溫酒下。

(陳氏)苦參丸(八八)治遍身瘙癢,癬疥瘡瘍。

苦參(四兩),玄參,黃連,大黃,獨活,枳殼,防風(各二兩),黃芩,梔子,菊花(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食後茶酒任下三四十丸,日三服。

五利大黃湯(八九)治時毒焮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而數。

大黃(煨),黃芩,升麻(各二錢),芒硝,梔子(各一錢半),

白話文:

【苦參丸】 不分量的苦參研磨成細粉。用清水調和成糊狀,再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2到3錢,以溫熱的酒送下。

【苦參丸】(第八十八) 主治全身搔癢、癬、疥、瘡瘡等症狀。

成分包括:

  • 苦參(四兩)
  • 玄參
  • 黃連
  • 大黃
  • 獨活
  • 枳殼
  • 防風(各二兩)
  • 黃芩
  • 梔子
  • 菊花(各一兩)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桐子。餐後可隨意使用茶或酒送服約三十到四十粒,每日三次。

【五利大黃湯】(第八十九) 治療時令之毒引起的紅腫疼痛、口渴便祕、脈象實而數的症狀。

成分包括:

  • 大黃(經火烤後)
  • 黃芩
  • 升麻(各二錢)
  • 芒硝(各一錢半)
  • 梔子(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六分。空心熱服。

清涼飲(九十),治癰瘍熱毒熾盛,大便秘結。此即前連翹消毒散。

連翹(一兩),大黃,山梔子,薄葉,黃芩(各五錢),甘草(一兩半),朴硝(二錢半),

上每服一兩,水煎服。

宣毒散(九一)治一切癰毒,其功不可盡述。

大黃(煨),白芷(各五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立齋曰:此方乃宣通攻毒之劑,若脈沉實,便秘者,毒在臟也,宜服之,其功甚大。若臟腑調和,脈不實者不可用。《醫林集要》方用大黃一斤,白芷六兩,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更用茶清調搽患處,名曰萬金散。蓋因其功而珍之也。或用水跌為丸,以便於服亦可。吳江申僉憲兄患背疽堅硬,脈沉實,乃毒在內,用一服,大小便下汙物,再服而消。

白話文:

  • 水一鍾半,煎六分。空心熱服。

將半個鐘頭的水量煮到六分滿,空腹時熱服。

  • 清涼飲(九十),治癰瘍熱毒熾盛,大便祕結。此即前連翹消毒散。

清涼飲(配方為九十種藥材組合)能治療癰瘍因熱毒過盛導致的大便困難。這就是前連翹消毒散。

  • 連翹(一兩),大黃,山梔子,薄葉,黃芩(各五錢),甘草(一兩半),朴硝(二錢半)。

使用連翹、大黃、山梔子、薄葉、黃芩、甘草、朴硝等藥材,各按比例使用。

  • 上每服一兩,水煎服。

將這些藥材加水煮沸後,每次服用一兩量。

  • 宣毒散(九一)治一切癰毒,其功不可盡述。

宣毒散(配方為九一比例的藥材組合)能治療所有類型的癰毒,其功效無窮。

  • 大黃(煨),白芷(各五錢)。

使用大黃和白芷,各按五錢的比例使用。

  •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將二鍾頭的水量煮到一鍾,飯前熱服。

  • 立齋曰:此方乃宣通攻毒之劑,若脈沈實,便祕者,毒在臟也,宜服之,其功甚大。

立齋說:這個方子是宣通攻毒的藥方,如果脈搏沈重、有便祕現象,表示毒素在體內,應該服用此方,其療效非常顯著。

  • 若臟腑調和,脈不實者不可用。

如果身體各系統平衡、脈搏輕微,則不適合使用此方。

  • 《醫林集要》方用大黃一斤,白芷六兩,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更用茶清調搽患處,名曰萬金散。

根據《醫林集要》的方子,使用大黃一斤、白芷六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以熱酒調服,並以茶清調敷患處,稱為萬金散。

  • 蓋因其功而珍之也。或用水跌為丸,以便於服亦可。

因為其療效顯著,所以被視為珍貴。也可以用水製成丸狀,方便服用。

  • 吳江申僉憲兄患背疽堅硬,脈沈實,乃毒在內,用一服,大小便下汙物,再服而消。

吳江申僉憲先生患有堅硬的背疽,脈搏沈重,表明毒素在體內,服用一次後,大小便排出污物,再次服用後,病情得以恢復。

恐患者忽此二藥,故以此嘗驗者告之。

拔毒散(九二),治一切癰疽腫毒,其功不可盡述。

乳香,沒藥,當歸,穿山甲(炮),木鱉子,連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栝蔞仁(八分),牙皂(炒),貝母(各七分),忍冬藤(二錢),大黃(生熟各一錢半),

上水、酒各一鍾,煎一鍾。食前服。此方攻毒止痛化膿之良劑也,屢用屢驗。若膿成或已潰者,大黃可不用,恐泄其真氣,則膿者難潰,潰者難斂也。亦有膿雖潰,脈仍洪數,或沉實,喜冷者,火邪尚在,又所宜用。

白話文:

為了避免讓患者錯過這兩種藥物,特地將其使用效果告知,並提供以下古方供參考。

拔毒散(九二)是一種治療所有類型的癰疽和腫毒的藥方,其療效無窮。

所需材料如下:

  • 乳香
  • 沒藥
  • 當歸
  • 穿山甲(炮製)
  • 木鱉子
  • 連翹(各一錢)
  • 甘草(炙,五分)
  • 栝蔞仁(八分)
  • 牙皁(炒)
  • 貝母(各七分)
  • 忍冬藤(二錢)
  • 大黃(生熟各一錢半)

將上述材料用水和酒各一鍾混合,煮沸後得到的一鍾藥液,於餐前服用。這是一種強力的解毒、止痛、排膿的藥方,多次使用均能獲得確切的效果。

如果病情已經形成膿包或者已經破皮,可以不使用大黃,因為擔心它會耗散真氣,導致膿包難以破開,破皮後也難以收斂。有些情況下,即使膿包已經破皮,脈搏仍然跳動迅速或沈實,且有喜愛冷氣的傾向,這可能表示火邪還未完全消除,這時也可以使用大黃。

內疏黃連湯(九三),治瘡瘍發熱而嘔,大便秘結,脈洪而實。

黃連,芍藥,當歸,檳榔,木香,黃芩,梔子,薄荷,桔梗,甘草(各一錢),連翹,大黃(各一錢半),

薑、水煎,仍量虛實治之。

桃仁湯(九四)逐瘀血。

桃仁,蘇木(各一兩),生地黃(五錢),虻蟲(去足翅,炒),水蛭(炒,各三十個)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空心服。

漏蘆湯(九五),治腦疽、癰疽毒盛實者。

白話文:

【內疏黃連湯】(九三):此方用於治療因傷口感染引發的發熱和噁心,以及大便不通暢,脈搏強大且堅實的情況。

成分包括:

  • 黃連
  • 芍藥
  • 當歸
  • 檳榔
  • 木香
  • 黃芩
  • 梔子
  • 薄荷
  • 桔梗
  • 甘草(各一錢)
  • 連翹
  • 大黃(各一錢半)
  • 生薑和水一起煎煮,根據虛實情況進行治療。

【桃仁湯】(九四):此方專門用於排除瘀血。

成分包括:

  • 桃仁
  • 蘇木(各一兩)
  • 生地黃(五錢)
  • 虲蟲(去除腳和翅膀後炒制,各三十個)
  • 水蛭(炒制,各三十個)

每次服用三錢,使用一杯水煎煮至剩六分,早晨空腹服用。

【漏蘆湯】(九五):此方適用於治療腦疽和癰疽,特別是病情嚴重且實質性的情況。

漏蘆,黃耆,甘草,連翹,沉香(各五錢),大黃(一兩,微炒)

上每服四五錢,薑、棗、水煎服。

千金漏蘆湯(九六),治癰疽發背,丹疹時行熱毒,赤腫焮痛。

漏蘆,黃芩,白蘞,連翹,枳殼(麩炒),升麻,粉草,麻黃(去節),大黃(濕紙裹煨),朴硝(各一兩),

上每服五六錢,薑、水煎,去柤。空心服。下惡物為妙。

漏蘆升麻湯(九七)治時毒頭面紅腫,咽嗌堵塞,水藥不下,若臟腑素有積熱,發為腫毒疙瘩,一切紅腫惡毒。

漏蘆(二錢),升麻(一錢半),黃芩(酒洗),生甘草,玄參,牛蒡子(炒研),苦梗,連翹(各一錢),藍葉(如無,用青黛),大黃(酒浸,量輕重用之)

白話文:

「千金漏蘆湯」(九六號方):用於治療癰疽、發背、丹疹、時行熱毒所引起的紅腫疼痛。配方包括:漏蘆、黃耆、甘草、連翹、沈香(各五錢)、大黃(一兩,微炒)。每次服用約四五錢,以薑、棗和水煎煮後服用。

「漏蘆升麻湯」(九七號方):用於治療時疫引起的頭面部紅腫、咽喉阻塞、無法飲水、或因內臟長期積熱而導致的腫毒疙瘩及各種紅腫惡性病狀。配方包括:漏蘆(二錢)、升麻(一錢半)、黃芩(酒洗)、生甘草、玄參、牛蒡子(炒後研磨)、苦梗、連翹(各一錢)、藍葉(如無法取得,可用青黛代替),大黃(酒浸,用量依病情輕重調整)。

水煎服。大利之結者,加芒硝。

潤腸丸(九八)治脾胃伏火,大腸乾燥,或風熱血結,宜用此丸通之。若結在直腸,宜用豬膽汁導之。蓋腎主五液,開竅於二陰,若津液滋潤,則大便通調,若津液不足,脾氣虧損,必當培補,乃忌此藥。

桃仁(去皮尖),麻子仁(各一兩),羌活,歸尾,大黃(煨),皂刺,秦艽(各五錢),

上各另研為末,煉蜜或豬膽汁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若用豬膽汁導而糞不結燥者,須急補元氣。

白話文:

用水煎煮後服用。對於那些結塊嚴重的病症,可以添加芒硝來治療。

「潤腸丸」(九八號方)用於治療脾胃中積熱、大腸乾燥,或者風熱引起的血結,適用於這種情況下使用此丸進行通暢。如果結塊在直腸部位,應使用豬膽汁進行導引。因為腎臟主理五種液體,其開孔在陰部,如果液體充足潤滑,那麼大便就能順暢運行;如果液體不足,脾氣損傷,則應該補益,而非使用此藥。

桃仁(去除果皮和尖端),麻子仁(各一兩),羌活,歸尾,大黃(煨),皁刺,秦艽(各五錢)。

以上各味藥物分別研磨成粉末,煉製蜂蜜或豬膽汁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三十至四十粒,用白開水送服。如果使用豬膽汁進行導引,並且排便沒有出現結塊乾燥的情況,則需要迅速補充元氣。

沒藥丸(九九)善逐滯血。

當歸(一兩),桂心,芍藥(各半兩),桃仁(去皮尖,研),沒藥(各三錢),虻蟲(去足翅),水蛭(炒,各三十個)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空心醋湯下。

當歸丸(百)行血,利水,通大便。

當歸(半兩),大黃,桂心(各三錢),赤芍藥,葶藶(各二錢),人參,甘遂(麵裹煨,半錢),

煉蜜丸,如彈子大。空心米飲化下一丸。

破棺丹(百一)治瘡瘍熱極汗多,大渴便秘,譫語發狂。

白話文:

【沒藥丸】(九九)此方善於消散瘀血。

  • 當歸(一兩),桂心,芍藥(各半兩),桃仁(去皮尖後研磨),沒藥(各三錢),虻蟲(去掉腳翅),水蛭(炒制,各三十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和成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顆,空腹時用醋湯送服。

【當歸丸】(百)此方能活血、利尿、通便。

  • 當歸(半兩),大黃,桂心(各三錢),赤芍藥,葶藶(各二錢),人參,甘遂(面裹煨,半錢)

將以上藥材混合,用煉蜜製成如彈子大的丸子。空腹時用米飲化開服用一顆。

【破棺丹】(百一)此方用於治療瘡瘍熱症導致的大量出汗、極度口渴、大便祕結、神志不清或發狂的症狀。

大黃(二兩半,半生半熟),芒硝,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童便、酒化下,白湯亦可。

忍冬酒(百二),解諸癰毒。

忍冬藤(鮮者四五兩,若干者,止用一兩,搗),大甘草節(一兩,生用)

二味入砂鍋內,以水二鍾,煎至一鍾,再入無灰酒一鍾,又煎數沸,去柤,分三服,病重者晝夜兩劑,至大小便通利為度,另用忍冬藤研爛,入酒少許罨患處。

金銀花酒(百三),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喉痹等證。

用金銀花藤葉搗爛,取汁半鍾,和熱酒半鍾溫服,甚者不過三五服,可保無虞。

白話文:

大黃(兩半,一半生一半熟)、芒硝、甘草(各兩兩),以上混合研磨成粉末,煉製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彈子。每次服用一顆,用童子尿和酒調服,也可以用白開水。

忍冬酒(配方編號35208)能解各種膿毒。

忍冬藤(鮮品四到五兩,多則用一兩,打碎),大甘草節(一兩,生用)

這兩種材料放入沙鍋中,用水兩杯,煎至一杯,再加入無灰酒一杯,再煮幾次沸騰,去掉渣滓,分三次服用。病情嚴重者,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直到大小便順暢為止。另外,使用忍冬藤研磨後,加入少量酒敷在患處。

金銀花酒(配方編號35208),用於治療所有膿腫、背疽、疔瘡、咽喉炎等病症。

使用金銀花藤葉打碎後,取出汁液半杯,與熱酒半杯混和,溫服。病情嚴重的,一般三到五次服藥即可確保安全。

槐花酒(百四),治癰瘍熱毒最妙。

用槐花四五兩炒微黃,乘熱入酒二鍾,煎十餘滾,去柤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但察其有熱毒未清者皆可用。槐花治濕熱之功最為神速,惟胃寒者不宜服。大抵腫毒非用蒜炙及槐花酒先去其勢,雖用托裡諸藥,其效未必甚速。

蒲公英酒(百五)治乳癰吹乳,不問已成未成皆可用。

用蒲公英一握,搗爛,入酒半鍾,取酒溫服,柤貼患處,甚者不過三五服即愈。

白話文:

槐花酒(百四):這是一種治療癰瘤熱毒的最佳方法。

使用槐花四到五兩,炒至微黃,趁熱加入兩杯酒,煎煮十多次後,去除熱氣,分兩三次服用。如果癰瘤尚未形成,則可以服用兩到三次;如果已經形成,則一次或二次即可。只要察覺有熱毒未消退的,都可以使用。槐花對於治濕熱的功效非常迅速,但對胃寒的人來說,不適合服用。總的來說,對於腫毒的治療,如果不先使用蒜炙和槐花酒來減輕其勢力,即使使用其他能托出體內異物的藥物,療效也未必會很快。

蒲公英酒(百五):這是一種治療乳腺炎的良方,無論是已經形成的還是未形成的都適用。

使用蒲公英一握,打碎後加入半杯酒,取熱酒飲用,並在患處貼上熱敷。病情嚴重的,最多隻需服用三到五次,就能痊癒。

遠志酒(百六),能托散諸毒,治女人乳癰尤效。

遠志(不拘多少,用米泔浸洗,捶去心)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好酒一鐘調,遲少頃,澄清飲之,以滓敷患處。

牛膝酒(百七)治楊梅風毒,腰痛。

牛膝,川芎,羌活,五加皮,杜仲,甘草,地骨皮,薏仁(各一兩),生地黃(十兩),海桐皮(二兩),

白話文:

【遠志酒】(第一百六) 此方能夠幫助排除各種毒素,特別是對於女性乳腺炎的療效顯著。

遠志(無固定份量,使用米漿浸泡後清洗,然後擊打去除中心部分)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使用好酒一杯調和,稍等片刻,澄清後飲用,並將剩下的藥渣敷在患處。

【牛膝酒】(第一百七) 此方用於治療楊梅風毒和腰痛。

牛膝、川芎、羌活、五加皮、杜仲、甘草、地骨皮、薏仁(各一份兩)、生地黃(十份兩)、海桐皮(二份兩)。

上㕮咀,用帛裹入無灰酒浸二七日,夏月三五月。每服一杯,日三五次。

消癭酒(百八)

昆布(三錢),海藻(五錢),沉香,雄黃(各一錢,研末),海螵蛸(二錢),

上為咀,用好酒一升湯煮。任意每服一二鍾,或浸十餘日亦可飲。

桑枝煎(百九)大治口渴。

取嫩桑條細切一升炒,以水三升,煎一升。日服三五劑,更多尤妙。《抱朴子》云:療風痹乾燥,臂痛腳氣,四肢拘攣,上氣眩暈。久服補肺消食,利小便,輕身,耳目聰明,令人光澤,其功不能盡述。

白話文:

【消癭酒】(第一百零八)

昆布(三錢),海藻(五錢),沈香,雄黃(各一錢,研成粉末),海螵蛸(二錢)。

以上材料磨碎後,用好的酒一升加熱煮沸。每次服用一杯,一天可以服用三到五次。

【桑枝煎】(第一百零九)

大規模治療口渴。

取嫩桑條細細切成一升,炒過後,用水三升,煮至剩下一升。每日服用一到三次,越多越好。《抱樸子》說,這藥方能治療風濕、乾燥、手臂疼痛、腳部浮腫、四肢僵硬、上氣喘、頭暈。長期服用可以補肺、消食、利尿、使人輕盈、耳目靈敏、皮膚光澤,其功效無法完全描述。

神仙截法(百十)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預服則毒氣不入內。

真麻油,一斤,銀器內熬十數沸,候冷。

上用酒兩碗,入油五盞。通口熱服,一日用盡,緩則數日服之。吳安世云:吾家三世用之,無有不效。又聞獵者云:凡中藥箭,急飲麻油,藥毒即消,屢用甚騐。按:上方凡大便秘結而毒蓄於內者,最宜用之以疏通其毒。若陰毒及大便不實者,乃非所宜。

砭法(百十一)治丹毒疔瘡紅絲走散,或時毒瘀血壅盛。用細瓷器擊碎,取有鋒鋩者一塊,以箸一根,劈開頭尖夾之,用線縛定,兩手指輕撮筋尾,令瓷鋩正對患處,約懸寸許,再另用箸一根頻擊箸頭,令毒血遇刺皆出,毒自減退。若毒氣入腹膨脹者難治。

白話文:

神仙截法(百十):這是一種方法來治療癰疽、發背以及各種惡性膿腫。在預防使用後,可以防止毒素進入體內。

真麻油,一斤,用銀器煎煮至十數沸,然後等它涼卻。

接著用兩碗的酒和五盞的油混合,整體加熱後一口一口地服用,一天內全部喝完,如果緩慢則可以分幾天服用。吳安世說,他家三代人都在使用這種方法,效果顯著。另外聽獵人說,如果被藥箭射中,應立即飲用麻油,能迅速消除藥物的毒性,多次使用效果非常明顯。參考:如果上方提到的方子適合那些大便乾結且毒素積聚於體內的人使用,對於陰毒或是大便不實的情況則不適用。

砭法(百十一):這是一種治療丹毒、疔瘡、紅絲擴散或時毒瘀血壅盛的方法。使用細瓷器擊碎,取出有鋒利邊緣的一塊,用一根筷子將其劈開頭尖部,然後用線捆綁固定。兩根手指輕輕捏住筋尾,讓瓷器的鋒利部分正好對準病竈,約掛在一寸左右的高度,再使用另一根筷子頻繁敲擊筷子的頭部,使毒素和血液通過刺穿而出,這樣可以減少毒素的影響。如果毒素進入腹部導致脹滿的情況,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了。

刺少商穴(百十二),治咽喉急痛。

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瓜甲角如韭葉,刺入二分許,以手自臂勒至刺處,出血即消。若重而膿成者,必須針患處,否則難治。

洪丞相蜞針法(百十三),凡癰瘍勢焮毒盛,血凝不散者,宜用此法以殺其勢。

治癰初作,先以筆管一個,入大螞蝗一條,以管口對瘡頭使蜞吮,惡血得去其毒即散。如瘡大,須換三四條。若吮正穴,蜞必死矣,屢試屢效。若血不止,以藕節上泥塗之即止。若瘡頭未明,以井邊泥塗上,先干處即是。

騎竹馬灸法(百十四)治一切瘡瘍,無有不愈。

白話文:

【刺少商穴】(第一百十二) 治療咽喉急痛的方法是刺少商穴。少商穴位於手的大拇指內側,距離指甲約如韭葉大小的位置。需要刺入兩分左右,用手從手臂拉到刺穴處,出血後即可緩解疼痛。如果病情嚴重且已形成膿包,必須要針刺患處,否則難以治癒。

【洪丞相蜞針法】(第一百十三) 對於腫瘤或膿包等病狀,若症狀顯示熱毒旺盛、血液凝結不易散開的情況,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消滅其勢力。

治療腫瘤初期,首先使用筆管,放入一條大螞蝗,讓螞蝗對著腫瘤頭部吸食,能去除惡血並消除毒素。如果腫瘤較大,則需要更換幾條螞蝗。避免直接吸食腫瘤部位,以免螞蝗死亡。多次實踐均有效果。如果出血不停,可以用藕節泥敷上就能停止出血。如果腫瘤頭部不明確,可以用井邊泥敷上,先乾燥的部位就是腫瘤所在。

【騎竹馬灸法】(第一百十四) 這種方法可以治療各種膿包和傷口,無一不痊癒。

其法令病人以手肘憑几而坐,男左女右,將手臂豎起要直,乃用竹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紋間量起,貼肉直上至中指尖盡處截斷為則,不量指甲。另用竹扛一條,令病人脫衣正身騎定,前後用兩人扛起,令病者腳不著地,仍使人扶定,勿令傴僂,卻將前量臂篾從竹扛上尾骶骨坐處,直貼脊背量至蔑盡處記之,此取中之處,非灸穴也。

又用薄篾量男左女右手中指節兩橫絞處,截為同身寸法,將此寸蔑即安前脊中點記處,兩邊各開一寸,盡處即是灸穴,各灸五七壯。疽發於左則灸右,疽發於右則灸左,兩邊俱甚則左右皆灸。蓋此穴乃心脈所過之處,凡癰疽皆心火之留滯,灸此則心火流通而毒自散矣,有起死回生之功,屢試屢驗。

白話文:

古人治療疾病時,會讓病人以手肘支撐在矮桌上坐下,男性在左側,女性在右側,雙臂挺直。他們會使用一根竹條,從手臂手腕的曲線部分開始,沿著手臂直線量到手指尖端,但不包括指甲。另外,會用一根竹槓讓病人脫去衣物,保持正立姿勢,由兩人在前後抬起,確保腳不觸地,並固定好身體,避免彎曲。然後,他們會將先前量好的竹條放在竹槓的尾部,與臀部對齊,沿脊椎直線量到竹條盡頭,記錄下來,這是在脊椎中央的位置,而不是針灸穴位。

此外,他們會使用薄竹條量取男性左側和女性右側的手指第二節的兩個橫紋,並截取等於身高的尺寸。然後,他們會將這個尺寸的竹條放在脊椎的中央點上,並在兩邊各開闊一寸的距離,直到竹條盡頭的地方,這裡就是針灸穴位,每個穴位灸五至七次。如果膿腫發生在左側,就灸右側;如果發生在右側,就灸左側;如果兩邊都嚴重,那麼兩邊都灸。因為這個穴位是心脈經過的地方,所有膿腫都是心火積聚造成的,灸這個穴位可以幫助心火流通,毒氣自然排出,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多次實踐都得到了驗證。

神仙隔蒜灸法(百十五)治一切癰疽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及治痘疔毒氣熾盛,使諸痘不能起發,已起發者不能灌膿,已灌膿者不能收靨等證。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此攻散郁毒從治之法也,大有回生之功。其法用大蒜頭去皮切三分厚,按瘡頭上,用艾炷於蒜上灸之,五壯換蒜復灸,或三十壯,或一二百壯,愈多愈妙。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或陰毒紫白色,不起發,不痛,不作膿者,尤宜多灸,仍服托裡之劑。如灸後仍不痛,或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極也。

白話文:

神仙隔蒜灸法(第一百一十五)治療各種癰疽、瘡毒引起的劇烈疼痛,或是不痛,或是麻木,以及治療痘疔毒氣旺盛,導致痘疹不能發育,已經發育的不能形成膿包,已經形成膿包的不能收縮等症狀。如果痛就灸到不痛,不痛就灸到痛,毒素隨著火熱而消散,這是攻擊消除內鬱毒素的治療方法,有很大的復活生命的效果。此療法使用大蒜頭去皮切成三分厚,貼在瘡頭上,然後在大蒜上用艾炷灸,灸五次更換大蒜繼續灸,或者三十次,或者一二百次,越多越好。未成形的就能消散,已經成形的也能殺死其主要部分,不能造成危害。對於大瘡則將大蒜搗爛敷在患處,將艾草鋪在上面燒,大蒜失效後再更換。對於陰毒紫白色的,不起發,不痛,不形成膿包的,特別適合多灸,同時服用補益體質的藥物。如果灸後仍然不痛,或者不形成膿包,不起發的就不必治療,這是氣血非常虛弱的現象。

附子餅(百十六)治潰瘍氣血俱虛,不能收斂,或風寒襲之,以致血氣不能運行,皆令不斂。用炮附子去皮臍研末,以唾津和為餅,置瘡口上,將艾炷於餅上灸之,每日灸數壯,但令微熱,勿令痛,如餅乾,再用唾津調和,務以瘡口活潤為度。

豆豉餅(百十七),治瘡瘍腫毒硬而不潰,及潰而不斂,並一切頑瘡惡瘡。用江西豆豉餅為末,唾津和作餅子,如錢大,厚如三文錢,置患處,以艾炷於餅上灸之,干則再易。如灸背瘡,用漱口水調餅覆患處,以艾鋪餅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毒。如有不效,必氣血虛敗也。

白話文:

【附子餅】(第一百六十一)治療潰瘍時氣血雙虛,無法收斂,或者因風寒侵襲導致血液運行受阻,導致潰瘍無法癒合。使用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膚和肚臍後研磨成粉末,以唾液和粉末做成餅狀,放置在傷口上,將艾炷放在餅上進行灸療,每日灸數次,只要讓傷口微微發熱即可,避免疼痛,如果餅乾了,再次用水和好。對於灸療背部的潰瘍,可以用【漱口水】調和餅狀物敷在傷口上,再將艾炷鋪在餅上進行灸療。如果潰瘍尚未形成就可消散,已經形成的潰瘍也能減輕毒性。若效果不佳,一定是由於氣血虛弱。

【豆豉餅】(第一百七十一),治療腫毒堅硬無法潰破,以及已經潰破但未能收斂的潰瘍,還有各種難治的潰瘍和惡性潰瘍。使用江西產的豆豉餅研磨成粉末,以唾液調和做成餅狀,大小類似銅板,厚度約為三文錢的大小,放置在患病部位,將艾炷放在餅上進行灸療。如果餅乾了,需要重新更換。對於灸療背部的潰瘍,可以使用【漱口水】調和餅狀物覆蓋在傷口上,再將艾炷鋪在餅上進行灸療。如果潰瘍尚未形成就可消散,已經形成的潰瘍也能減少毒性。如果沒有效應,一定是由於氣血衰敗。

木香餅(百十八)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或閃肭,及風寒所傷作痛,並效。

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上以木香為末,生地黃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處,以熱熨斗熨之。

香附餅(百十九)治瘰癧流注腫塊,或風寒襲於經絡,結腫或痛。

用香附為末,酒和量瘡毒大小作餅,覆患處,以熱熨斗熨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自潰。若風寒濕毒,宜用薑汁作餅。

神效清涼膏(百二十)治發背不起,或瘀肉不潰,此陽氣虛弱。用桑枝燃著,吹熄其焰,用火灸患處片時,日三五次,以助腫潰。若腐肉已去,新肉生遲,宜灸四畔。其陰瘡瘰癧,流注臁瘡,惡瘡久不愈者,亦宜用之。大抵此法,未潰則解熱毒,止疼痛,消瘀腫,已潰則補陽氣,散餘毒,生肌肉。若陽證腫痛,甚或重如負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內消;其日久者用之,雖潰亦淺,且無苦楚。惜患者不知有此,治者亦不肯用此也。

白話文:

【木香餅】(第一百八十一)治療所有氣血阻滯、結腫或疼痛,或是因閃跌、受風寒導致的疼痛,都有效。

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以上將木香研磨成粉末,生地黃搗成膏狀後與木香粉調和均勻,根據患處大小製作成餅狀,放置在腫脹的地方,使用熱熨斗來熨療。

【香附餅】(第一百八十二)治療淋巴結炎、膿腫塊,或是風寒侵入經絡,導致的腫脹或疼痛。

使用香附研磨成粉末,以酒調和,根據創面大小製作成餅狀,覆蓋在患處,使用熱熨斗來熨療。對於尚未形成膿腫的,可以自行消散;已經形成的,會自行潰破。若遇到風寒濕毒的情況,應使用薑汁來製作餅狀。

【神效清涼膏】(第一百八十三)治療背部癱瘓,或瘀肉未能潰破,這是因為陽氣虛弱。使用桑枝燃燒,吹滅火焰,用火灸療患處一段時間,每天三至五次,以幫助腫脹潰破。若腐肉已經去除,新肉生成緩慢,應灸療四周。對於陰性瘡、淋巴結炎、膿腫腳癬,長期無法痊癒的惡性瘡,也適用這種方法。總體來說,未潰時能解熱毒,止疼痛,消腫,潰後則補充陽氣,散除餘毒,生長新肉。對於陽性證狀的腫痛,嚴重到如同負石般沈重,初次使用此法,排出毒液後就能自行消散;對於久病者使用,即使潰破也較淺,且無痛苦。可惜患者往往不知道有此療法,而治療者也不願使用此法。

神效蔥熨法(一二一)治流注結核,骨癰鶴膝,肢體腫塊,或痛或不痛。或風寒襲於經鉻,流注肢體,筋攣骨痛。或跌撲損傷,止痛散血消腫之良法。或先用隔蒜灸法而余腫未消,最宜用熨,以助氣血而行壅滯,其功甚大。用蔥頭鈿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冷即易之,再或熱熨數次,腫痛即止,其效如神。或用蔥煎湯,熏洗傷處亦妙。或用蔥一大把,束其數節,切為薄餅置患處,用熱物熨之,或鋪艾灸之亦可,必易餅多熨為妙。

神仙熏照方(一二二)

雄黃,硃砂,血竭(真者),沒藥(各一錢),麝(二分),

白話文:

【神效蔥熨法】(121):此法適用於治療流注結核、骨癰、鶴膝以及四肢的腫塊,無論是疼痛或無痛感。若因風寒侵入經絡,導致四肢筋脈收縮、骨頭疼痛;或者因跌打摔傷,【止痛散】是一種能夠有效止痛、消除腫脹的良方。若在使用隔蒜灸法後餘腫仍未消退,使用蔥熨療法尤其適合,它能幫助活血化瘀、推陳出新,功效顯著。使用蔥頭切片,搗碎炒熱敷在患處,待冷卻後更換新的,可以熱敷幾次,腫痛會立即緩解,其效果宛如神跡。也可以用蔥煎水薰洗患處,效果同樣好。還可以用一大把蔥,束成幾節,切為薄片放在患處,用熱物熨熱,或者鋪上艾灸,效果也很不錯。一定要經常更換蔥餅並多次熨療。

【神仙燻照方】(122): 配方包括雄黃、硃砂、血竭(真品)、沒藥(各一錢)、麝香(二分)。

上五味,研細末,用棉紙卷為粗捻,約長尺許,每捻中入藥三分裹定,以真麻油潤透,點灼瘡上。須離瘡半寸許,自紅暈外圈周圍徐徐照之,以漸將捻收入瘡口上,所謂自外而內也。更須將捻猛向外提,以引毒氣,此是手法。此藥氣從火頭上出,內透瘡中,則毒隨氣散,自不內侵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瘡勢漸消,可漸減之,熏罷隨用後敷藥。

廣陵李杜云:背瘡所患,惟內攻與外潰耳。證屬火毒,醞釀斯成,不能外散,勢必內攻,不能中出,勢必旁潰。醫者往往以涼藥圍解,多罹此二患。又陰瘡不起發者,止有隔蒜灸一法,然亦未見鑿鑿取效。此方初用藥捻熏照,以火引火,毒氣外散,後用藥敷圍,追膿止痛,毒從孔竅及瘡頂中出,可免旁潰矣。陰瘡一照,即起紅暈,狀如蒸餅,變為陽證,可保無虞,此其奇中大略也。

白話文:

上五種草藥,研磨成粉末,使用棉紙捲成粗繩,長約一尺左右,每根繩中放入藥粉三分,用純正的麻油浸泡使其完全浸透,點燃後放在傷口上。需與傷口保持半寸的距離,從紅色環繞的邊緣開始,順序地照射,然後逐步將繩子送入傷口,這叫做由外向內。更需要將繩子迅速向外提起,以引出毒素,這是手術技巧。這種藥物的氣息從火頭上升起,進入傷口內部,毒素隨之散開,不會侵入內臟。初期使用三根,逐漸增加到五根或七根,傷口逐漸縮小,可以逐漸減少使用,燻蒸後再使用敷料。

廣陵的李杜說:背傷的問題,只有內攻和外潰兩種情況。病情屬於火毒,若不能外散,必定會向內攻,不能在中間出現,必定會向旁邊潰破。醫生經常使用涼藥來包圍和解毒,但大多數都陷入了這兩種困境。另外,陰傷(一種較為深藏的傷)沒有發作的情況,只有蒜灸的方法,然而並沒有看到確切的效果。這個方子初用藥繩燻照,以火引火,使毒素外散,後期使用藥物敷貼,追趕膿液,止痛,毒素從孔穴和傷口頂部排出,可以避免旁邊潰破。對陰傷一照,立刻會出現紅色環繞,狀似蒸餅,轉變為陽性症狀,可以確保安全無虞,這是其獨特效果的大致描述。

照法日每一次,初次用捻三根或四根,次日用四根或五根,再次漸至六七根止,大率看瘡輕重,酌捻多寡。重者不過六七日,腐肉盡化為膿,從瘡口中陸續湧出,新肉如石榴子累累而生,此時不必再照。圍藥終始如一,隨瘡勢大小,漸漸收入。照圍後不可聽醫用膏藥貼蓋,以致毒氣怫鬱,止剖蔥葉量瘡口貼之。

凡照時先須用豬蹄煎湯,澄清洗去圍藥。如法熏照,待瘡勢大愈,肉生將滿,始可用生肌散,或護以太乙膏,平復後膏藥猶不可離,此其始末細微也。內服者,大要不出十宣散、護心散等方,最忌寒涼,恐傷胃氣。此瘡由惱怒鬱結厚味所致,受病以年計,愈久則愈甚也。調攝之法,非懲忿窒欲,清散托裡,治以前方,即盧扁復生有望而走耳。

白話文:

治療方法如下:每次治療使用針數從三根到四根開始,第二天增加到四根到五根,再次治療逐漸增加到六根到七根為止。大致上,根據傷口的嚴重程度,調整針數的多少。嚴重的傷口通常在六天到七天後,腐敗組織轉化為膿液,從傷口中陸續排出,新的組織如同石榴籽般逐漸生成,這時就不需再進行治療了。包覆藥物始終保持不變,根據傷口的大小,逐步縮小。

在進行治療後,不可讓醫生用膏藥覆蓋,以免毒氣積聚,只可切開蔥葉,將其貼在傷口上。

在進行治療時,首先需要用豬蹄煮的湯來澄清,清洗並去除包覆藥物。按照正確的方法燻蒸和照射,等到傷口恢復大半,肉長將近填滿時,纔可使用生肌散,或者用太乙膏保護,恢復後膏藥也不可離身,這是治療過程中的細節。

口服藥物主要不超出十宣散、護心散等方,最忌寒涼,以免傷害胃氣。這個傷口是由於煩惱和情緒鬱結,以及過多的飲食所導致,患病時間以年計,病程越長,病情就越加嚴重。調理的方法,不僅需要剋制怒氣、抑制慾望,清熱散瘀,使用前述方劑,如果盧扁(即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再生,也應該有望痊癒。

又前方初止治背疽,其後一切腫毒無不牧功,蓋法無定則,醫貴變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余不佞善病,故留心方術,然未經累驗,不輕授人。此一方初驗於化南,再驗於陳大參景山,及範中翰舍初,其他證亦曾用以推廣,皆應手取效,輒贅其詳於此。其傳則道人孫氏,今大播廣陵,余先慈賴以保安者廿年云。

池陽來陽伯云:王孝廉良甫為余言,廣陵人有善神燈照者,療渠發背神良,已求得其禁方矣,余識之。已西歲余客廣陵,偶胻腫比於股,招所謂善療者照之,不膿得愈。又館友胡含素患發背,大如覆盂,神懵懵憒矣,延瘍醫至,束手,待肉腐糜方可用膏,徐長肌肉。問其術曰至此,問其候曰百日。

白話文:

古人最初使用此方治療背部疽病,後來對於所有腫毒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這表明醫學方法並非固定不變,醫生需要靈活應對。醫術高明的人能夠掌握其中的奧妙,全憑個人的悟性和經驗。

我自認不才,但因多病,因此對醫學方術有所關心。然而,由於尚未經過充分的實證,所以不會隨便將這些知識傳授給他人。這一方藥方最初在化南得到驗證,再次在陳大參景山和範中翰捨初得到確認,其他病例也用此方進行過試驗,結果都相當有效,因此在此詳細地記錄下來。此方由孫姓道人傳授,現已在廣陵廣泛流傳,我的母親因之得以安全度過二十年的病痛。

池陽來陽伯告訴我,王孝廉良甫曾向我提及,廣陵有一位擅長使用「神燈照」治療疾病的醫生,他對治療背瘡的技術非常出色,已經得到了該醫生的祕方。我認識了這位醫生。在西元某年,我客居廣陵期間,偶然間腳部腫脹,請所謂的專治此病的醫生診治,沒有等到化膿就痊癒了。此外,我的朋友胡含素患有背疽,腫塊大如覆蓋的盆子,病情十分嚴重,請來的外科醫生束手無策,只能等待肉腐爛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用膏藥,慢慢長出新肉。醫生在這裡的治療方式是這樣,他在這裡的診斷是需要一百天的時間。

果如其說,則含素將成烏有矣。遂急同弟輩求得前方刻本,按法治之。一日痛止,二三日神清,如脫桎梏,釋重負,肉腫如盂者日縮而小,並未嘗腐糜也。不月餘膿盡,爽然起矣。奇矣哉!不表而汗,不針而潰,不灸而陷舉,不補而實,不下而毒盡,凡醫人之針刺不必用也。至理歸於易簡,大道本在目前,所謂不可不思議者也。

古今道術入妙者皆如此類,茲重刻之,故為此敘。

曲梁聶云翰云:戊戌春暮,余病疽京邸,疽據背中,前與心對,初發微若黍粒,搔之痛癢關心,寒熱交作,甫十日大若升,再十日大若鬥,食逆便結,匝月目不一瞬,醫方所載諸死候業已十犯八九,兩絕復甦,自分無生,手條後事。偶從楊楚璞得李肖衡所傳異人指授仙方,如法熏敷,越二日毒漸解,乃有起色,不易方而竟就痊,距初發浹廿旬。

白話文:

如果這樣說,那麼素食就會消失。於是急切地和弟弟們尋找到了治療的方法,按照方法進行治療。一天疼痛停止,三兩天精神清醒,如同卸下枷鎖,放下了重擔,腫塊每日縮小,並且沒有腐爛。不到一個多月,膿液完全排出,精神煥然一新。真是令人驚奇!不用針灸就能出汗,不用針灸就能化開膿瘍,不用灸療就能使病情緩解,不用補救就能使身體變得強壯,不用下藥就能使毒素排出,所有醫生使用的針灸都無需使用。真理歸於簡單,大道就在眼前,這就是所謂的無法言喻的真理。

古往今來,掌握道術精妙的人都是如此類比,現在我重新刻印這本書,所以寫下這段序言。

曲梁聶雲翰說:戊戌年春天末期,我在京城生病,腫塊在背部中央,與心臟相對,剛開始時小如米粒,抓它會讓人感到心煩意亂,伴有寒熱交加,十天內腫塊大如升,再十天腫塊大如鬥,飲食反常,排便困難,一個月眼睛不能眨眼,醫生所記載的各種死亡症狀已經有七八次了,兩次瀕臨死亡又再次恢復,自己認為沒有生的希望,開始安排後事。偶然從楊楚璞那裡得到了李肖衡所傳授的奇人指點的仙方,按照方法薰蒸敷貼,兩天後毒氣逐漸減退,開始出現好轉,不改變藥方而最終痊癒,距離最初發病已經過去二十天。

歸家出以試人,經僅逾月,重亦不出百日,靡不起者,蓋余所感毒極重,勢極大,又治極遲,即二三內外科名家皆束手失色,以為從所未聞未見,及試人則取驗更捷,蓋感有輕重,治有遲早也。顧念非此異方,不能起余必死異證,非余起死回生,不能白此方之神異,余以此方活,安忍天下人以此證危。

因慮此方莫獲廣沛於天下,又慮天下忽視此方而不加篤信,或亂於恥功不已出之醫口,疑似轉盼間,致誤大事而悔無及也,因贅數語以為此方之引。

咸林王維英云:丙午端陽日,余左臂患疽,其大如拳,用騎竹馬法,灸之百十壯,疱起如銅錢,四圍腫覺退。筍中蓄此仙方,命製藥料,欲俟破後熏之,不識其初亦可熏也。客有備言可熏者,因於當日即熏十條,瘡頂高收,四圍色自,夜間毒肉從邊化為稠膿,徐徐內潰,黏同膠鰾。

白話文:

古人曾使用一種特別的方法來測試這種療法的效果,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病況嚴重的也不會超過三個月,沒有一個病人是無法康復的。這都是因為這種療法對病人的影響極為強烈,治療的過程也相對緩慢,即使是內科和外科的名醫們也無能為力。但在實際應用時,效果卻非常迅速,這是因為療法的影響程度有輕有重,治療的時間也有長有短。

考慮到如果不是這種獨特的療法,自己可能無法康復這種罕見且嚴重的病症。若不是這種療法有起死回生的奇效,自己也不敢宣揚它的神奇。正是因為這種療法救了自己一命,所以絕不能讓天下的人因此面臨危險。

為了讓這種療法能夠在全國廣泛使用,又擔心人們忽視這種療法而不相信其功效,或者被一些不負責的醫生胡亂解釋,導致誤診誤治,事後追悔莫及。因此,特意添加幾句話來介紹這種療法。

鹹林王維英說:在丙午年的端午節那天,我的左臂出現了一個像拳頭大小的瘡,我使用了騎竹馬的方法進行灸治,灸了上百壯,結果形成了如銅錢一樣的水泡,四周的腫脹感開始減退。我得到了這種仙方,並要求製成藥材,原本打算等傷口癒合後再使用,但我不確定是否可以提前使用。後來有一位客人告訴我可以提前使用,因此在當天就使用了十條,傷口頂部的組織開始收縮,四周的顏色自然恢復,夜晚時,毒肉在邊緣化為濃膿,慢慢地從內部排出,黏性如同膠鰾。

每日如法熏照洗貼,五六日,中尖毒肉脫落一條,共有十三孔,瘡外一指許旁串三孔,且痛且癢,即極力照之,初出黃水,次出稠膿,後流清漿,瞬息口牧,並未再串。其原載敷藥,長安中若不產豨薟、五龍二草,止用金銀花三色敷之。干則覺痛,即去之不敷,並未用生肌散,惟護以太乙膏,月餘盡痊。

當此瘡將愈,左臂又患一疽,正對無二,即照捻十條,敷以麩炒醋調文蛤膏,一日數更。次日五條,三日頂破膿出,不痛不癢,其毒盡散。同時有患別瘡者,余付此藥熏之,隨熏即散,並未成形。

乃知是方也,真仙方哉!真仙方哉!持此療瘡,天下無瘡矣余恐世人但知瘡破後可照,不識照初發者尤易散;又恐因敷藥不全,並棄前方,不識敷藥不用亦可也,故備述終始,以神此方之用。

白話文:

每日依照方法薰照清洗貼敷,五六天後,中間的毒素肉質開始脫落,總共脫落十三孔,創面旁邊一指寬處串連三孔,疼痛與癢感並存,於是強力薰照。起初流出黃色的水,接著是稠膩的膿液,最後流出了清漿,瞬間就痊癒了,並沒有再次串連。原本的敷藥方式,在長安地區如果沒有豬苓、五龍二草,只使用金銀花三種敷藥即可。乾燥時會感到疼痛,因此要去除不敷藥,並未使用生肌散,只是以太乙膏護住,一個多月後完全痊癒。

當此傷口快好時,左臂又出現一個瘍,與先前的完全相同,立即使用薰照十條,敷上炒熟的醋調和的文蛤膏,一天多次更換。隔天後使用五條,三天後頂部的膿液排出,既不痛也不癢,毒素全部消散。同時有其他傷口的人,我給他們這藥薰照,隨即消散,並未形成傷口。

由此可知,這個方子真是神仙方啊!真是神仙方啊!使用這個方子治療傷口,天下沒有治不了的傷口。我擔心世人只知道傷口破皮後可以薰照,卻不瞭解在傷口剛發作時薰照更容易消散;又擔心因為敷藥不全面,而捨棄這個方子,不知道不敷藥也可以,因此詳細記載始終,以彰顯這個方子的用途。

洗藥神效散(一二三),洗陰濕諸瘡。

蛇床子(二兩),朴硝(一兩),

上每用一兩,水一一碗,煎數沸,洗瘡拭乾,摻生肌藥。

雄黃解毒散(一二四),治一切癰腫潰爛。毒勢甚者,先用此藥二三次,以後用豬蹄湯。

雄黃(一兩),白礬(四兩),寒水石(煅,一兩半)

上俱為末,用滾湯二三碗,乘熱入藥末一兩洗患處,以太乙膏或神異膏貼之。

白話文:

【洗藥神效散】(第17099號方),主要用於清潔和治療私密部位的各種病瘡。

【蛇牀子】(二兩),【朴硝】(一兩), 每使用時取一兩,加水一碗,煮沸幾次後,用來清洗病瘡並擦乾,再塗抹上生肌藥物。

【雄黃解毒散】(第16067號方),專門用於治療各種膿包、潰瘍和腐爛的病症。對於毒力較強的狀況,先使用此藥物兩到三次,之後再配合使用【豬蹄湯】。

【雄黃】(一兩),【白礬】(四兩),【寒水石】(煅製,一兩半) 以上各項均研磨成粉末,用滾開的湯水兩到三碗,趁熱加入一兩粉末,塗抹在患處,再用【太乙膏】或【神異膏】貼敷。

豬蹄湯(一二五),治一切癰疽杖瘡潰爛,去惡肉,潤瘡口,止痛。

白芷,黃芩,當歸,赤芍藥,獨活,生甘草,露蜂房(連子者佳,各五錢),

用豬蹄一隻,水四五碗,煮熟去油柤,取清湯,入前藥一兩許,煎十數沸,去柤溫洗,惡肉隨洗而下,隨用膏藥貼之。按:此湯不必用黃芩,或以白礬易之更佳。

集香散(一二六),洗癰疽潰爛。

白芷,藿香,茅香,香附,防風(各三錢),木香,甘草(各錢)

上用水三碗,煎數沸,去柤,淋洗患處。

白話文:

【豬蹄湯】(方號125),可以治療所有膿瘍、傷口腐爛等情況,能去除壞死組織,潤滑傷口,減緩疼痛。

白芷,黃芩,當歸,赤芍藥,獨活,生甘草,露蜂房(連子者效果更佳,每種藥物各使用五錢)。

使用一隻豬蹄,加上四到五碗水,煮至熟透後去掉油脂和肉塊,保留清澈的湯汁,加入約二到三錢的上述藥物,再煮沸數次,去掉殘餘的肉塊後,用來溫暖清洗傷口,使壞死組織隨著清洗掉下,接著再貼上膏藥。

說明:此湯不一定需要加入黃芩,或者換用白礬會有更好的效果。

【集香散】(方號126),用於清洗膿瘍、傷口腐爛。

白芷,藿香,茅香,香附,防風(每種藥物各使用三錢),木香,甘草(每種藥物各使用一錢)。

以上藥物加水三碗,煮沸幾次後,去掉殘餘物質,用來淋洗受損的部位。

立齋曰:此乃馨香之劑也,血氣聞香則行,得臭則逆也,凡瘡毒將盡未盡宜用之。若有瘀肉,宜先用雄黃解毒散解之,後用此方,洗後須即用膏藥貼護,勿使風入肌肉易生,直至收口為度。最忌用生肌之藥

敷藥方(一二七)

車前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草

上四味,鮮草,一處搗爛,加多年陳米粉,即常用糨衣者,初起時仍加飛鹽少許,共調為稠糊敷瘡上,中留一頂拔膿出。若冬時無鮮者,用干葉為末,陳醋調敷亦可。或五龍草一時難得,即單用四味亦能奏功,不必拘執也。陽伯曰:瘡毒初起毒盛者,須內服敗毒藥數劑;其有氣血薄弱者,亦須用托裡藥數劑,則萬全之計耳。

白話文:

立齋說:這是一種芳香的藥方,血氣聞到香氣就會流通,遇到臭味就會反轉,對於正在癒合但尚未完全癒合的傷口,適用這種藥方。如果傷口中有瘀血,應該先使用雄黃和解毒散來消除瘀血,再使用這個方子,清洗後必須馬上使用膏藥貼護,防止風氣進入傷口,直到傷口完全癒合。最忌諱使用促進組織再生的藥物。

車前草、豨薟草、銀花、五爪龍草 這四種草藥,新鮮的草藥一起搗碎,加入多年陳年的米粉,開始時還可以添加少量飛鹽,一起調和成稠厚的糊狀物敷在傷口上,中央留下一個洞讓膿液流出。如果冬季沒有新鮮的草藥,可以用乾燥的葉子研磨成粉末,用陳醋調製敷在傷口上也可以。如果五爪龍草一時難以取得,只使用這四種草藥也能達到效果,不必過於拘泥。

陽伯說:傷口剛開始發作且毒力強烈時,需要內服清毒藥數次;對於氣血虛弱的人,也需要使用託裡藥數次,這樣才能確保安全有效的治療。

《秘傳》圍藥鐵井欄(一二八)敷一切惡毒,即收斂消腫,神效。

牛糞灰(曬乾燒灰,用新瓷罐盛之,干處加倍用),鐵線草,草烏,文蛤,白芨,白蘞,貝母心,陳小粉(炒極黃色,各等分),

上為末,用高醋熬熱調藥如糊敷瘡,四圍中留錢孔以出毒氣,干則易之。瘡勢惡甚者,用飛龍奪命丹等藥,出汗,無不效。

大黃揭毒散(一二九)敷熱壅腫毒。

白話文:

《祕傳》中的「圍藥鐵井欄」配方(第128條):此方對於各種惡性毒物有奇效,能迅速收斂、消腫,實為神妙。

牛糞灰(需曬乾後再燒成灰,用新瓷罐存放,並在乾燥的地方增加用量)、鐵線草、草烏、文蛤、白芨、白蘞、貝母心、陳小粉(需炒至極黃色,各份量相等),

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用高濃度醋煮沸後調和成糊狀,塗敷於傷口上,周圍要保留一個銭孔以便排出毒素,待乾後可更換新的藥膏。對於傷勢嚴重的情況,可以使用飛龍奪命丹等藥物,促使出汗,其效果無不顯著。

「大黃揭毒散」(第129條):此方適合敷用於熱毒積聚所導致的腫脹和中毒情況。

大黃(一兩半),白芨(一兩),朴硝(二兩),

上為末,井水調搽,干則潤之。

草烏揭毒散(百三十)治一切癰疽腫毒。

草烏,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葉(等分),

上為末,用醋調搽四圍,中留頭出毒,如干,用醋潤之。

抑陰散(一三一)治瘡瘍元氣虛寒,焮腫不消,或不潰斂,或筋攣骨痛,一切冷證。

草烏(二兩),南星(煨),赤芍藥(炒),白芷(各一兩),肉桂(五錢),

上為末,蔥湯調塗,熱酒亦可。

白話文:

大黃(半兩半)、白芨(一兩)、朴硝(二兩):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使用井水調和後塗抹於患處,若乾燥需再次塗抹。

草烏揭毒散(第130方)治療各種癰、癤、腫毒。

草烏、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葉(等量分開):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使用醋調和塗抹在患處四周,中央保留患處讓毒素排出,若乾燥則使用醋再次潤濕。

抑陰散(第131方)治療傷口元氣虛弱、寒性,腫脹不消,或者未癒合,或者筋骨疼痛,所有冷性病症。

草烏(二兩)、南星(經炙烤處理)、赤芍藥(炒熟)、白芷(各一兩)、肉桂(五錢):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使用蔥湯調和塗抹,也可以使用熱酒。

抑陽散(一三二)一名洪寶丹。治瘡屬純陽,腫痛發熱。

天花粉(三兩),薑黃,白芷,赤芍藥(各一兩),

上為末,茶湯調搽患處。

陰陽散(一三三)治瘡屬半陰半陽。

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節,炒,一兩),赤芍藥(炒),白芷,石菖蒲(各二兩),

上為末,蔥酒調搽。

神功散(一三四),諸發背癰疽,及諸瘡,不問腫潰皆效。

白話文:

【抑陽散】(方號:一三二)又名【洪寶丹】。此方用於治療純陽性病竈引起的瘡疹,包括腫脹、疼痛和發熱。

  • 天花粉(三兩)
  • 蘿蔔薑黃(一兩)
  • 白芷
  • 赤芍藥(各一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茶水調和後塗抹於患處。

【陰陽散】(方號:一三四三)適用於半陰半陽性的病竈所引起的瘡疹。

  • 紫荊皮(炒,五兩)
  • 獨活(去節,炒,一兩)
  • 赤芍藥(炒)
  • 白芷
  • 石菖蒲(各二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蔥和酒調和後塗抹於患處。

【神功散】(方號:一三四四)能治療各種背部、癰疽以及不同類型的瘡疹,無論是腫脹或潰瘍都能有效。

黃柏(炒),草烏(炒,各一兩),

上為末,用漱口水調入香油少許搽患處,如干,仍用水潤之。

清涼救苦散(一三五),治大頭瘟腫甚者,以此藥敷之。

芙蓉葉,霜桑葉,白蘞,白芨,大黃,黃連,黃柏,白芷,雄黃,芒硝,山茨茹,赤小豆,南星,金線重樓

上等分為末,蜜水調敷腫處,以翎頻掃之。

二黃膏(一三六),敷一切腫毒,熱浮在外,或時氣熱壅者。

白話文:

  • 黃柏(炒)、草烏(炒,各一兩):將黃柏和草烏分別炒製後,各取一兩份量。

  • 清涼救苦散(一三五):此為治療大頭瘟熱腫甚者的一種方劑,使用時需將藥物敷於患處。

  • 芙蓉葉、霜桑葉、白蘞、白芨、大黃、黃連、黃柏、白芷、雄黃、芒硝、山茨茹、赤小豆、南星、金線重樓:以上各味藥材等份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水調製後敷於腫處,並用羽毛頻繁掃過。

  • 二黃膏(一三六):此膏可敷於一切腫毒處,對於熱氣浮於表面或是因時令氣候導致熱邪壅塞的病症有療效。

請注意,這些內容是古人的藥方,使用前應由專業醫生評估和指導,因為不同的身體狀況和個體可能存在不適用的情況。

黃柏,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用醋調敷,如干,用水潤之。

回陽玉龍膏(一三七)治陰疽發背,寒邪流注,風濕冷痹,諸腳氣冷痛無紅赤者,及跌撲所傷為敷涼藥,或人元氣虛寒,腫不消散,或不潰斂,及癰腫堅硬,肉色不變,久而不潰,潰而不斂,或鼓椎風筋攣骨痛,一切陰寒冷證第一藥也。

草烏,肉桂(各五錢),薑黃(炒),南星(煨),白芷,赤芍藥(炒,各一兩),

上為末,蔥湯或熱酒調塗。

沖和膏(一三八)治一切瘡腫,不甚焮熱,積日不消。

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菖蒲(各一兩),

白話文:

【回陽玉龍膏】(一百三十七)

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治療陰疽、發背、寒邪流注、風濕冷痹、各類腳氣冷痛且無紅腫,以及因跌打損傷後應敷用的涼藥。對於人體元氣虛寒導致的腫脹不消散、或者腫脹未破膿、膿瘍堅硬、皮肉顏色不變、長期不破膿、破膿後仍不能收口,甚至有鼓椎風、筋攣骨痛等陰寒症狀,這是第一選擇的藥物。

【草烏,肉桂(各五錢),薑黃(炒),南星(煨),白芷,赤芍藥(炒,各一兩)】

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各種腫脹問題,腫脹可能持續多日而沒有消退的跡象。

【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節,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菖蒲(各一兩)】

這組藥物主要針對所有類型的腫脹問題,特別是腫脹程度不嚴重、且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未能消除的情況。

上為末,蔥頭煎湯調搽。

麥飯石膏(一三九)治瘡疽初起,先以麥飯石膏塗之,俟瘡根漸收,即敷神異膏斂之。但麥飯石膏難於修合,用神異膏亦效。

白麥飯石(炭火煅,醋淬數次,研極細二兩。據《本草》所載,凡石如飯糰,粒粒黏結成塊者即是,皆可用也),鹿角(生取帶腦骨者,斷之,用炭火燒煙盡,研極細四兩),

上用米醋調和,入砂器煎,以竹片不住手攪熬成膏。先用豬蹄湯洗患處,以鵝翎拂塗四圍,干則以醋潤之,若腐爛者,用布帛攤貼之。李氏曰:麥飯石膏治發背癰疽神妙,惜世罕知。有患癰不潰而危者,全用此膏,一夕頓潰。凡疽得膿,其毒始解,或有不潰者,須用此膏,故錄之俾精擇修合,以取十全之功也。

白話文:

上部的藥物要研磨成粉末,使用蔥頭加水煮沸後調和塗抹患處。

麥飯石膏方(配方139)用於治療剛開始出現的傷口,首先將麥飯石塗抹在傷口上,當傷口根部逐漸收縮後,再敷上神奇的膏藥來收口。只是麥飯石膏較難製備,使用神奇的膏藥也有很好的效果。

白麥飯石(需經過炭火煅煉,醋浸泡多次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約兩兩重)。根據《本草》記載,所有像飯糰一樣,粒粒緊密連接成塊狀的礦物都可以使用。

鹿角(選擇帶腦骨的活體鹿角,切割後用炭火燒至煙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約四兩重)。

將米醋與上述藥物調和,放入砂鍋中煎煮,不斷用竹片攪拌,直至成為膏狀。

先使用豬蹄湯清洗患處,然後使用鵝翎拂過四周,當乾燥時再以醋潤濕。如果傷口腐爛,可以使用布條覆蓋。李氏認為,使用麥飯石膏對於治療發背、癰疽非常神妙,可惜世人鮮少知道。對於那些不潰破且危急的傷口,全使用這種膏藥,一夜之間就能潰破。對於得到膿的傷口,其毒素才會開始消解,若有些傷口未潰破,必須使用這種膏藥,因此記錄下來以便精選製備,以獲得十全的功效。

嘗見世間醫者,每有妙方,秘而不傳,或更改以惑人,誠可惡也。余思西華麥飯石膏守死不傳,其立心私刻,君子鄙之矣。

黑末子(百四十)治癤毒。

用羊角連內骨燒存性,為末。酒調三錢,分上下服之,瘡可散。立齋曰:此方未嘗用,蓋秘方也。嘗治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癢或瘭毒,此而不治,亦乃殺人。以羖羊角燒存性,研為極細末,以雞子清調塗之,甚效。本草亦云然。

乳香定痛散(一四一)治瘡瘍潰爛,疼痛不可忍,諸藥不效者。

白話文:

觀察到當今醫界,常有神妙的療法,卻祕而不宣,甚至更改療法來迷惑他人,實在令人憤慨。我想起西華麥飯石膏堅守不傳,其心術私刻,君子應鄙視這種行為。

「黑末子」(一百四十)治療癤毒。

使用羊角連內骨燒成固有性質,研磨成粉末。以酒調和三錢,分上、下兩次服用,可以促使瘡口癒合。立齋說:這個方子未曾使用過,是個祕傳方。曾有經驗治療臉上或身上突然出現的紅斑,或是癢或癬毒,若不加以治療,確實可能致人於死地。以「羖羊角」燒成固有性質,研磨成極細粉末,以「雞子」清液調和塗抹,效果顯著。這點在本草書也有相關記載。

「乳香定痛散」(一百四十一)治療傷口潰爛,疼痛難忍,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

乳香,沒藥(各二錢),寒水石(煅),滑石(各四錢),冰片(一分),

為細末,搽敷患處,痛即止。此方乳、沒性溫,佐以寒劑制之,故寒熱之痛皆妙。

烏金膏(一四一)治發背中央肉死,塗之即腐;未死,塗之即生。若初起腫痛,用點數處,則解毒頓消,若瘀肉腐黑,塗之即潰。若惡瘡頑瘡,元氣無虧,久不收斂者,內有毒根,以紙捻醮絍其內。有等發背因元氣虛弱,或因克伐,元氣虧損,毒氣散漫,中黯外赤,不腐不潰,須服大補之劑,中塗三四寸許,至五六日間,赤黯之界自有裂紋如刀劃之狀,中央漸潰漸脫,內用純陽之藥以接其元氣,庶能收斂。若妄用刀針。去肉出血,則陽隨陰散,元氣愈傷,或塗涼藥則毒氣不解,氣血愈虛,非徒無益,適以害之矣。其方用巴豆去殼炒黑,研為膏,點腫處,或塗瘀肉上,則自消化,或加乳香少許亦可。如塗瘡內,或加香油少許調稀可用。若餘毒不斂者,以此絍之,不致成痛。

白話文:

【乳香,沒藥(各二錢),寒水石(煅),滑石(各四錢),冰片(一分),】

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後,可以敷於患處,疼痛會馬上緩解。這組藥物的性質溫和,通過加入寒性藥物來調和,所以對於冷熱痛都能達到很好的療效。

【烏金膏(一四一)治發背中央肉死,塗之即腐;未死,塗之即生。若初起腫痛,用點數處,則解毒頓消,若瘀肉腐黑,塗之即潰。若惡瘡頑瘡,元氣無虧,久不收斂者,內有毒根,以紙捻蘸絍其內。有等發背因元氣虛弱,或因克伐,元氣虧損,毒氣散漫,中黯外赤,不腐不潰,須服大補之劑,中塗三四寸許,至五六日間,赤黯之界自有裂紋如刀劃之狀,中央漸潰漸脫,內用純陽之藥以接其元氣,庶能收斂。若妄用刀針。去肉出血,則陽隨陰散,元氣愈傷,或塗涼藥則毒氣不解,氣血愈虛,非徒無益,適以害之矣。其方用巴豆去殼炒黑,研為膏,點腫處,或塗瘀肉上,則自消化,或加乳香少許亦可。如塗瘡內,或加香油少許調稀可用。若餘毒不斂者,以此絍之,不致成痛。】

烏金膏可以治療發背中中央的組織死亡,塗抹後會導致組織腐敗;如果組織還活著,塗抹後會使其復活。對於剛開始出現腫痛的情況,使用幾點烏金膏即可快速消解毒素。如果組織已經壞死呈黑色,塗抹後會促進其潰瘍。對於惡性或頑固的創傷,如果體內有毒素根,可以用紙捻蘸取烏金膏塗抹在傷口內。有些發背是因為元氣不足或被攻擊,導致元氣損失,毒素擴散,中間呈現暗紅色,外層紅色,但不腐爛不潰瘍,這種情況需要服用大補的藥物,並在傷口中心塗抹三四寸左右,五到六天後,紅暗交界處會自然裂開,像刀割一樣,中央逐漸潰瘍,逐漸脫落。在內部使用純陽性的藥物以接續元氣,這樣纔有可能痊癒。若胡亂使用刀針切除組織導致出血,則會使陽氣隨陰氣散失,進一步傷害元氣。或者塗抹涼藥,毒素無法清除,反而使得氣血更加虛弱,這樣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烏金膏的配方包括去殼炒黑的巴豆研磨成膏狀,點抹在腫脹處,或者塗抹在瘀血組織上,可以自行消化。也可以加入少量的乳香。如果塗抹在創傷內部,可以加入少量的香油調製稀釋後使用。對於未能收斂的剩餘毒素,使用烏金膏進行治療,可以避免形成新的疼痛。

透骨丹(一四三),此潰膿藥,外科不可缺。

蟾酥,硼砂,輕粉,巴豆(各五錢),蝸牛(二個),麝香(一分),

上先將巴豆研如泥,次入蝸牛、麝香再研,後入各藥研極細,以小瓷瓶收藏。每用少許以乳汁化開,先用鐵輕輕撥破毒頭,挑藥米粒許納於瘡口,外用清涼膏貼之。

針頭散(一四四)治一切頑瘡,內有膿管瘀肉,或瘰癧結核不化,瘡口不合,宜此藥追蝕腐之。

赤石脂(五錢),輕粉,麝香(各五分),乳香,白丁香(各三錢),生砒,黃丹(各一錢),蜈蚣(一條,炙乾)

白話文:

【透骨丹】(方號19573,第143則)這是一種能夠消腫排膿的藥物,對於外科治療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蟾酥、硼砂、輕粉、巴豆(各五錢)、蝸牛(兩個)、麝香(一分)。

首先將巴豆研磨成泥狀,接著加入蝸牛和麝香再次研磨,最後與其他藥物一起研磨至極細,然後放入小瓷瓶中保存。每次使用時取少量,以乳汁調和,先用鐵棒輕輕挑破腫塊表面,然後將藥物如米粒大小放入傷口,外部可以用【清涼膏】(方號13054)貼上。

【針頭散】(方號33145,第144則)用於治療各種固執的病癥,例如膿管瘀肉或者淋巴結結核無法分解,傷口無法合閉的問題,適合這種藥物進行清除腐爛組織的工作。

赤石脂(五錢)、輕粉、麝香(各五分)、乳香、白丁香(各三錢)、生砒、黃丹(各一錢)、蜈蚣(一條,炙乾)。

上為末,搽瘀肉上,其肉自化。若瘡口小或痔瘡,用糯米糊和作細條,陰乾絍入,外以膏藥貼之。凡瘡口久不合者,內有膿管,必須用此腐之,內服托裡之藥。

代針膏(一四五)治瘡瘍膿熟不潰。

乳香(二分),白丁香(真者是),巴豆(炒焦),鹼(各五分),

上為末,熱水調點瘡頭上,常以鹼水潤之,勿令其干。

替針丸(一四六)治膿成不潰者。

白丁香,硇砂(另研),真沒藥,乳香(各一匙)

糯米四十粒,先以礦灰拳大一塊,置瓷碗內,量入井水,待熱氣將息,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狀,取出用之,如米未就,再用灰制。

白話文:

上部的藥物要研磨成粉末,然後塗抹在瘀血的部位,這樣肉就會自行分解。如果傷口小或是痔瘡,可以用糯米糊製成細長條,陰乾後插入傷口,外部則用膏藥覆蓋。對於長期無法癒合的傷口,內部可能有膿管,必須使用這種方法使其腐敗,同時內服能幫助提升免疫力的藥物。

「代針膏」(配方編號:17636)用於治療傷口已經成熟但未能破潰的情形。

所需材料:乳香(二分)、白丁香(真正的,不是假的)、巴豆(炒焦)、鹼(各五分)。

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熱水調和塗抹在傷口上,經常保持用鹼水濕潤,避免其乾燥。

「代針丸」(配方編號:25157)用於治療已經形成但未能破潰的膿包。

所需材料:白丁香、硇砂(單獨研磨)、真沒藥、乳香(各一匙)。

糯米四十粒,先準備一塊礦灰,大小類似拳頭,放入瓷碗中,加入適量的井水,等待熱氣散去後,將糯米鋪在礦灰中,等待一段時間直到糯米呈現水晶狀,取出使用。如果糯米尚未達到目標狀態,可以再次使用礦灰進行處理。

上各另為末,然後和勻收貯。用時以飯丸麥粒大,每用一粒,水濕黏瘡頭上,其膿自出。凡瘡瘍血氣壯實,膿成不潰者,宜用此藥以泄其毒,則肌肉易生,瘡口易斂。若氣血虧損者,須用甘溫之劑以培根本,否則不惟不潰,且難收斂。若附骨疽及緊要之地,當及時針砭出之為善。

三合散(一四七),治癰疽不肯作膿。

新巴豆肉,明砒,斑蝥(等分),

上為細末,絍瘡內,惡肉自化。

立齋曰:此方藥性太毒,果有惡毒之證,宜用腐之,取其以毒攻毒也。若以陽氣虛,不能腐化成膿者,宜用大補之劑,及桑木灸之。丹溪云:氣血壯實,膿自湧出。大抵瘡之潰斂遲速,總由血氣之盛衰使然也。

白話文:

「三合散」(第147方),適用於治療不願形成膿包的疽病或疔瘡。

  • 新巴豆肉、明砒、斑蝥(按等量比例混合)。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直接撒入瘡口內,惡性的瘡肉會自行消解。

立齋指出:此方藥性過於猛烈,對於確實存在惡毒症狀的情況,應使用其以毒攻毒的特性。如果是因爲陽氣虛衰,無法生成膿包,應使用補益的藥物,並輔以桑木進行灸療。丹溪認爲,氣血旺盛時,瘡包自然湧出。總的來說,瘡包的癒合速度,總是由氣血的強弱所決定的。

濕熱(一四八)治一切瘡疽胬肉突出,不問大小長短,用藜蘆一味為末,以生豬脂和研如膏塗患處,周日易之。

生肌散(一四九)治瘡口不合。

木香,輕粉(各二錢),黃丹,枯礬(各五錢),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拌勻曬乾,再研細,摻患處。

立齋曰:此方乃解毒去腐搜膿之劑,非竟自生肌藥也,蓋毒盡則肉自生。常見患者往往用龍骨、血竭之類以求生肌,殊不知餘毒未盡,肌肉何以得生,及增腐爛耳。若此方誠有見也。

收口摻藥(百五十)

李氏云:龍游有患背疽者,大潰,五臟僅隔膜耳,自謂必死。用鯽魚去腸,實以羯羊糞,烘燥為末,乾摻之,瘡口自收。此出洪氏方,屢用有效,故附於此。須候膿少欲生肌肉時用之。

白話文:

【濕熱】(一四八)治療各種腫瘤或突出的肉芽組織,無論大小長短,使用一種藜蘆粉末,與生豬油混合研磨成膏狀,塗抹在患處,每週更換一次。

【生肌散】(一四九)治療傷口無法癒合。

木香,輕粉(各二錢),黃丹,枯礬(各五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加入豬膽汁調和均勻後晾乾,再研磨細,塗抹在患處。

立齋說:這方子是用來解毒、去除腐肉和排膿的藥物,並非單純用來促進生肌的藥物,因為毒液消除後,肌肉自然會生長。經常看到病患誤以為使用龍骨、血竭等藥物就能促進生肌,卻不知道毒素尚未清除完畢,肌肉怎麼能夠生長,結果反而加重了腐爛的情況。如果這個方子真的有其獨到之處。

【收口摻藥】(百五十)

李氏說:龍遊有一名患有背部腫瘤的病患,腫瘤巨大,只有一層薄膜隔開著五臟,他自認為必死無疑。他用鯽魚去內臟,填滿了山羊糞,烘烤乾燥後研磨成粉末,乾燥後塗抹在傷口上,結果傷口自行收合。這個方子出自洪氏的手筆,多次使用都見效,因此附錄在此。必須等到膿液減少,接近開始生長肌肉的時候再使用這個方子。

桔梗湯(一五一)治咳嗽吐膿,痰中有血,胸膈兩脅作痛,煩悶作渴,或出臭濁,已成肺癰證。

桔梗(炒),貝母,當歸(酒浸),栝蔞仁,枳殼(麩炒),薏仁,桑白皮(炒),百合(蒸,各一錢五分),五味子(炒),知母(炒),地骨皮,甜葶藶(炒),甘草節,防己,黃耆,杏仁(各五分),

水二鍾,煎服。

(《濟生》)桔梗湯(一五二),治肺癰咳嗽膿血,咽乾多渴,大小便赤澀。

方如前,但少五味、葶藶、知母、地骨皮四味。

白話文:

【桔梗湯】(方一五一):此方用於治療咳嗽時咳出膿液,痰中帶血,胸部及兩側肋骨疼痛,感到煩躁口渴,或者有惡臭分泌物,已經形成了肺癰病狀。

材料包括:

  • 桔梗(炒過)
  • 貝母
  • 當歸(用水酒浸泡過)
  • 栝蔞仁
  • 枳殼(炒過)
  • 薏仁
  • 桑白皮(炒過)
  • 百合(蒸過,每種各一錢五分)
  • 五味子(炒過)
  • 知母(炒過)
  • 地骨皮
  • 甜葶藶(炒過)
  • 甘草節
  • 防己
  • 黃耆
  • 杏仁(每種各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桔梗湯】(方一五二):此方適用於治療肺癰引致的咳嗽,咳出膿血,咽喉乾燥,口渴,以及小便或大便顏色紅赤且不順暢。

配方與上相同,只是少了五味子、甜葶藶、知母、地骨皮這四種材料。

用水二鍾,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大便秘者,加大黃。

人參五味子湯(一五三),治氣血勞傷,咳膿咯血,寒熱往來,夜出盜汗,羸瘦困乏,一切虛損肺痿之證並治。

人參,五味子(炒,搗),熟地黃,當歸(酒炒),白朮(炒),白茯苓,炙甘草,陳皮,桔梗(炒),前胡(各一錢),黃耆(炙),地骨皮,桑白皮(炒),枳殼(炒),柴胡(各七分),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四順散(一五四)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白話文:

用水二杯,姜五片,煎至剩下一杯的八分量。飯後服用。若大便不通暢,可增加大黃的用量。

「人參五味子湯」(一五三),用於治療因氣血疲勞所引發的咳嗽、咳痰帶血、寒熱交織、夜晚盜汗、體弱無力、所有虛弱的肺部疾病。

成分包括:人參、五味子(炒後打碎)、熟地黃、當歸(酒煮過)、白朮(炒過)、白茯苓、炙甘草、陳皮、桔梗(炒過)、前胡(各一錢)、黃耆(炙過)、地骨皮、桑白皮(炒過)、枳殼(炒過)、柴胡(各七分)。

用水一杯半,加生薑三片,煎至剩下一杯的八分量。飯後服用。

「四順散」(一五四),用於治療肺部發炎引起吐痰帶膿,五心煩熱,胸部悶塞咳嗽。

貝母(去心),紫苑(去苗),桔梗(炒,各一錢半),甘草(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咳嗽,加杏仁。亦可為末,白湯調服。

合歡飲(一五五)治肺癰久不斂口。

用合歡皮白蘞二味同煎服。合歡皮即槿樹皮也,亦名夜合。

紫菀茸湯(一五六)治飲食過度,或煎爆傷肺,咳嗽咽乾,吐痰唾血喘急,脅痛不得安臥,肺痿等證。

紫菀茸(去苗),桑葉(經霜者),款冬花,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膠(蛤粉炒),貝母(去心),半夏(制),蒲黃(炒,各一錢),人參,犀角(鎊末),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貝母(去心),紫苑(去苗),桔梗(炒,各一錢半),甘草(七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取其汁液七分之一,於餐後服用。如果出現咳嗽症狀,可以再加入杏仁。也可以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以白開水調服。

【合歡飲_(一五五)治療長期不愈的肺癰。】

使用合歡皮和白蘞兩種藥材一起煎煮後服用。合歡皮就是木槿樹的樹皮,也被稱為夜合。

【紫菀茸湯_(一五六)治療飲食過量或煎炸食物傷害肺部,導致咳嗽、咽喉乾燥、咳出痰中帶血、呼吸困難、肝膽疼痛無法安睡、肺部萎縮等症狀。】

配方包括紫菀茸(去苗)、桑葉(經過霜凍的)、款冬花、百合(蒸煮後烘焙)、杏仁(去皮尖)、阿膠(蛤粉炒)、貝母(去心)、半夏(製成)、蒲黃(炒)、人參、犀角(研磨成末)、甘草(炙烤,各五分)。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七分,入犀角末。食後服。

升麻湯(一五七)治肺癰胸乳間皆痛,吐膿腥臭。

川升麻,桔梗(炒),薏苡仁,地榆,黃芩(炒),赤芍藥(炒),牡丹皮,生甘草(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如金解毒散(一五八),治肺癰。

桔梗(一錢),甘草(一錢半),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山梔(炒,各七分),

水二鍾,煎八分。徐徐陸續飲之,不可急服。按:此方乃降火解毒之劑也,凡發熱煩渴,脈洪大者,用之即效。若脈數,咳痰腥臭,或唾膿瘀者,宜用桔梗湯。

白話文:

【水煮半鐘,加薑三片,煮至七分後加入犀角粉,於飯後服用。】

  • 升麻湯(第一百五十七則)治療肺癰,胸部和乳房之間會感到疼痛,並伴有吐出腥臭的膿液。

  • 川升麻、桔梗(炒)、薏苡仁、地榆、黃芩(炒)、赤芍藥(炒)、牡丹皮、生甘草(每味各一分錢)。

  • 水煮兩鐘,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 【如金解毒散】(第一百五十八則)治療肺癰。

  • 桔梗(一分錢)、甘草(一分半錢)、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山梔(炒,每味各四分錢)。

  • 水煮兩鐘,煮至八分。應慢慢逐次飲用,不可急於一次喝完。按語:此方為降火解毒之劑,對於發熱口渴,脈搏洪大的情況使用有效。若脈搏快速,咳嗽時帶有腥臭的痰液,或者吐出膿液瘀血,則應使用桔梗湯。

如聖柘黃丸(一五九)治肺癰咳而腥臭,或唾膿瘀,不問膿之成否並效。肺家之病雖有方,惟此方功效甚捷,不可忽之。

柘黃(一兩,為末),百齒霜(即梳垢,二錢),

用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柘黃,乃柘樹所生者,其色黃,狀如靈芝,江南最多,北方鮮有。

葶藶散(百六十),治過食煎煿,或飲酒過度,致肺壅喘不能臥,及肺癰濁唾腥臭。

甜葶藶,桔梗(炒),栝蔞仁,川升麻,薏苡仁,桑白皮(炒),葛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聖柘黃丸】(第一百五十九則)治療肺癰咳嗽且帶腥臭味,或是吐出含有膿液的痰,無論膿是否已經形成都有效果。肺部的疾病雖然有許多方法可以治療,但唯有這個方子效果非常迅速,不可輕視。

柘黃(一兩,研磨成粉),百齒霜(即牙垢,二錢), 使用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同桐子。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粒,用米湯送服。柘黃,是從柘樹上長出的,顏色黃色,形狀類似靈芝,江南地區最常見,北方則比較少見。

【葶藶散】(第一百八十則)治療過量食用油炸食物,或者過度飲酒,導致肺部積聚痰液引起呼吸困難,無法平躺,以及肺癰產生的混濁痰液帶有腥臭味。

甜葶藶、桔梗(炒)、栝蔞仁、川升麻、薏苡仁、桑白皮(炒)、葛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以上各種材料按照規定比例混合使用。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知母茯苓湯(一六一)治肺痿喘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知母(炒),茯苓,炙甘草,人參,白朮,五味子(炒,搗),麥門冬,半夏(制),薄荷,桔梗,柴胡,款年花(各一錢),阿膠(蛤粉炒),黃芩(炒,各二錢),川芎(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食遠服。

四味排膿散(一六二),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嫩黃耆(鹽水炒),白芷,五味子(研,炒),人參(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後蜜湯調下。

白話文: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取半鐘水,加入三片生薑,煮沸後再慢火煎至約四分之一鐘,餐後服用。

【知母茯苓湯(一六一)治肺痿喘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知母(炒),茯苓,炙甘草,人參,白朮,五味子(炒,搗),麥門冬,半夏(制),薄荷,桔梗,柴胡,款年花(各一錢),阿膠(蛤粉炒),黃芩(炒,各二錢),川芎(五分),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食遠服。】 知母(炒)、茯苓、炙甘草、人參、白朮、五味子(炒、搗)、麥門冬、半夏(制)、薄荷、桔梗、柴胡、款年花(各一分)、阿膠(蛤粉炒)、黃芩(炒、各二分)、川芎(五十分)。取二鐘水,加入三片薑,煮至一鐘,餐前服用。

【四味排膿散(一六二),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嫩黃耆(鹽水炒),白芷,五味子(研,炒),人參(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後蜜湯調下。】 嫩黃耆(鹽水炒)、白芷、五味子(研、炒)、人參(等分)。以上混合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分量,餐後以蜂蜜水調服。

八味排膿散(一六三),治腸癰少腹脹痛,裡急後重,脈滑數,或時時下膿。

黃耆(炒),當歸(酒拌),金銀花,穿山甲(蛤粉炒),白芷,防風,連翹,栝蔞(各三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或為末,每服三錢,食後蜜湯調下。如膿將盡,去穿山甲、連翹,倍當歸,加川芎。

薏苡仁湯(一六四),一名瓜子仁湯。治腸癰腹中㽲痛,或脹滿不食,小便短澀。婦人產後多有此證,縱非癰,服之尤效。

薏苡仁(炒,五錢),栝蔞仁(三錢),牡丹皮,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上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八味排膿散(一六三)】用於治療腸癰導致的少腹脹痛,以及內急後重的情況,脈象滑數,或者時常排出膿液。

  • 黃耆(炒):補益中氣。
  • 當歸(酒拌):活血調經,養血補肝。
  • 金銀花:清熱解毒。
  • 穿山甲(蛤粉炒):通絡散結。
  • 白芷:消腫止痛。
  • 防風:疏散風邪。
  • 連翹:清熱解毒。
  • 栝蔞(各三錢):化痰散結。

用水煎煮後,飯前服用;或者可以研成粉末,每次服三錢,飯後用蜂蜜水調服。如果膿液接近消失,則去掉穿山甲和連翹,增加當歸的份量,並加入川芎。

【薏苡仁湯(一六四)】,又名瓜子仁湯。用於治療腸癰引起的腹部持續性疼痛,或是腹脹不消化,以及小便頻繁的情況。尤其適合產後婦女,即使沒有腸癰,服用此方也有效果。

  • 薏苡仁(炒,五錢):利濕健脾。
  • 栝蔞仁(三錢):化痰散結。
  • 牡丹皮:清熱涼血。
  •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活血化瘀。

將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空腹服用。

牡丹皮散(一六五),治腸癰腹濡而痛,時時下膿。

牡丹皮,人參,黃耆(炒),白茯苓,天麻,白芷,桃仁(去皮尖),薏苡仁,當歸,川芎(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上水煎服。

梅仁湯(一六六),治腸癰壅痛,大便秘澀。

梅仁(九個,去皮尖),大黃(炒),牡丹皮,芒硝,犀角(鎊,各一錢),冬瓜仁(三錢,研)

上水煎,入犀角末服。

大黃湯(一六七),一名牡丹皮湯。專治腸癰小腹堅腫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小便頻數,汗出憎寒,其脈沉緊,膿未成者,急服之。

白話文:

【牡丹皮散】(方號:35532,藥物組成:165),用於治療腸道癰瘤導致的腹瀉與疼痛,並有時會排出膿液。

  • 牡丹皮
  • 人參
  • 黃耆(炒製)
  • 白茯苓
  • 天麻
  • 白芷
  • 桃仁(去皮和尖端)
  • 薏苡仁
  • 當歸
  • 川芎(每種各取一分錢)
  • 官桂
  • 甘草(每種各取五十分之一)
  • 木香(取三分之一)

以上所有藥物加水煎煮後服用。

【梅仁湯】(方號:27201,藥物組成:166),用於治療腸道癰瘤引起的腹部堵塞和疼痛,以及大便困難和乾燥。

  • 梅仁(去皮和尖端後取九個)
  • 大黃(炒製)
  • 牡丹皮
  • 芒硝
  • 犀角(鎊製,每種各取一分錢)
  • 冬瓜仁(研磨後取三錢)

以上所有藥物加水煎煮後,加入犀角粉末服用。

【大黃湯】(方號:24716,另一名為【牡丹皮湯】,藥物組成:167),專門用於治療腸道癰瘤導致的小腹堅硬腫脹且伴有熱感,按壓時會感到疼痛,但皮膚顏色保持不變,或者出現紅腫,小便頻繁,出汗畏寒,脈搏沈緊,並且還未形成膿液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立即服用此方。

牡丹皮,栝蔞仁(各三錢),桃仁(去皮尖),大黃(煨),芒硝(各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本方去栝樓,即名大黃牡丹湯,立齋曰:此方乃行血破血之劑也,如發熱自汗惡寒,小腹作痛,小便如淋,脈未數者有效。丹溪曰:小腹腫痞,按之痛,小便如淋,或自調,發熱身無汗,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宜下之,當有血,此結熱所成也,故《金匱》用大黃利之,即此方也。若無前證,恐不宜用。

其有脈滑數,腹內脹痛,或時時後重,而膿已下,宜用八味排膿散、蠟礬丸,及托裡之藥。

白話文:

【牡丹皮,栝蔞仁(各三錢),桃仁(去皮尖),大黃(煨),芒硝(各二錢)】

以上配方加兩鍾水,煮沸後減至一鍾,於飯前服用。

去掉「栝樓」,就是「大黃牡丹湯」,根據立齋的解釋,這是促進血液循環和分解血塊的藥物。如果出現發燒、自行出汗、畏寒、小腹疼痛、尿頻如淋,且脈搏並非過快的情況,此方可能有效。

丹溪認為,當出現小腹腫脹、按壓時疼痛、尿頻如淋,或者自行調整,發燒但無自行出汗,再次畏寒,脈搏緩慢緊繃的情況,如果膿包還未形成,應該使用此方進行排膿,這是由於結熱所引起的。因此,《金匱要略》會使用大黃來利導,就是這個方子。但如果沒有上述症狀,可能不適合使用此方。

【其有脈滑數,腹內脹痛,或時時後重,而膿已下,宜用八味排膿散、蠟礬丸,及託裡之藥。】

如果脈搏滑動且數次,腹部感到脹痛,或者時常感覺到後重感,而且膿已經排出,則可以考慮使用「八味排膿散」、「蠟礬丸」,以及「託裡之藥」。

射干湯(一六八)治胃脘癰吐膿血。

射干(去毛),山梔仁,赤茯苓,升麻(各一錢),白朮(五分),赤芍藥(一錢半),

上水煎服。

槐花散(一六九)治腸風臟毒下血。

槐花(炒),熟地黃,青皮,白朮(炒),荊芥穗,當歸身(酒拌),升麻(各一錢),川芎(四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水煎服亦可。

除濕和血湯(百七十),方在和陣二一九。治陽明虛陷,濕熱便血腹痛。

夏枯草湯(一七一)治瘰癧馬刀,已潰未潰,或日久漏者。

白話文:

【射乾湯】(一百六十八)用於治療胃部有腫塊,並伴有吐出膿血的狀況。

  • 射乾(去毛):去除毛刺的射乾。
  • 山梔仁:山梔子的種仁。
  • 赤茯苓:紅色的茯苓。
  • 升麻:各取一錢。
  • 白朮:五分。
  • 赤芍藥:一錢半。 以上藥物加水煮沸後服用。

【槐花散】(一百六十九)用於治療腸道風氣和內臟毒素引起的出血。

  • 槐花(炒):炒過的槐花。
  • 熟地黃:經過熟製的地黃。
  • 青皮:青色的皮膚。
  • 白朮(炒):炒過的白朮。
  • 荊芥穗:荊芥的穗部。
  • 當歸身(酒拌):用酒拌過的當歸身。
  • 升麻:各取一錢。
  • 川芎:四分。 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三錢,空腹時用米湯調服。也可加水煎煮後服用。

【除濕和血湯】(一百七十),詳細配方見和陣二百一十九。用於治療陽明經虛弱、濕熱導致的便血和腹痛。

【夏枯草湯】(一百七一)用於治療淋巴結腫大(瘰癧)和馬刀,無論是已經潰瘍還是尚未潰瘍,或是病程長久、仍然滲漏的狀況。

夏枯草(六兩),

水二鍾,煎七分,去柤。食遠服。此生血治瘰癧之聖藥,虛甚者,當煎濃膏服,並塗患處,多服益善,兼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尤善。

必效膏(一七二),治瘰癧氣血尚無虧損,癧核不愈,內服此藥,外以針頭散腐之。若氣血虛者,先服益氣養營湯數劑,後服此藥。服後癧毒盡下,再服煎湯數劑。

南硼砂(二錢半),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五個,去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頭翅,同糯米炒)

白話文:

夏枯草(六兩):

取夏枯草六兩,用水二鍾,煮至剩餘七分,去除渣滓。在餐前服用。這是一種滋養血液、治療淋巴結腫大(瘰癧)的神妙藥物。對於虛弱程度較重的人,應當煎濃稠膏狀來服用,並塗抹於患處,多多益善,並且可以與十全大補湯加上香附、貝母、遠志一同服用,效果更佳。

必效膏(一七二):

用於治療淋巴結腫大(瘰癧),當氣血還未嚴重損失,腫塊未能痊癒時,內服此藥物,同時外用針頭促使腫塊腐爛。如果氣血虛弱,應先服用補氣養血湯數劑,然後再服用此藥。服用後,腫毒會全部排出,再服用幾次煎煮的湯液。

南硼砂(二錢半)、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五個,去除薄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除頭翅,與糯米一同炒製):

以上成分組合成的藥方,具體用途請參照醫師指示使用。

上同為極細末,取雞子二個,去黃用清調藥,仍入殼內,以濕紙數重餬口,入飯甑蒸熟,取出曝乾研末。虛者每服半錢,實者一錢,用炒生薑酒、或滾湯於五更調服。如覺小腹痛,用益元散一服,其毒俱從小便出。胎婦勿餌。瘡毒去後,多服益氣養營湯,瘡口自合。此藥斑蝥、巴豆似為峻利,然巴豆能解斑蝥之毒,用者勿畏。

予於京師遇一富商,項有癧痕一片頗大,詢其由,彼云因怒而致,困苦二年,百法不應,忽有方士與藥一服即退,二三再服頓退,四服而平,旬日而痊,以重禮求之,乃是必效散,因修合濟入,無有不效。丹溪亦云,必效與神效栝蔞散相兼服之,自有神效,常以二劑兼補劑用之,甚效,故錄之。

白話文:

以上配方需要極細末,取兩個雞蛋,去掉蛋黃,使用蛋清調和藥物,然後放入蛋殼內,用幾層濕紙封口,放入飯鍋中蒸煮熟透,取出後曝曬乾燥後研磨成粉末。虛弱的人每次服用半錢,實熱的人則服用一錢,可以使用炒過的生薑酒或者滾燙水在凌晨調和服用。如果感到小腹疼痛,可以服用益元散一服,毒素會從尿液排出。孕婦請勿服用。瘡毒消退後,多服用補益氣血的湯品,傷口自然會癒合。這藥物中的斑蝥和巴豆似乎非常強烈,但巴豆能夠解毒斑蝥,使用時不必擔心。

我在京城遇到一位富商,脖子上有一片很大的癤痕,他告訴我這是因為生氣引起的,苦惱了兩年,各種方法都沒有效果,忽然有一位方士給他服用了藥物,癤痕就消失了,再次服用後病情迅速減輕,第四次服用後完全恢復,十天後痊癒。我以重禮請求這位方士,得知是「必效散」,因此我進行了調配和治療,無一例失敗。丹溪也說,使用「必效散」和「神效栝蔞散」一起服用,會有神效,通常會將兩種藥物搭配補益藥使用,效果非常好,所以記錄下來。

但此藥雖云峻利,然癧毒之深者,非此不能解,故宜用之。惟血氣虛者不可用,恐其有誤也。又一道人治此證,用雞子七個,每個入斑蝥一枚,飯上蒸熟,每日空心食一個,求者甚多。考之各書瘰癧門及《本草》亦有之,然氣血虛者恐不能治也。

射干連翹散(一七三),治寒熱瘰癧。

射干,連翹,玄參,赤芍藥,木香,升麻,前胡,梔子仁,當歸,甘草(各一錢),大黃(二錢),

水煎。食後服。

如神散(一七四)治瘰癧已潰,瘀肉不去,瘡口不合。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兩種中醫藥方,分別是「連翹散」和「如神散」,用來治療寒熱和已經潰爛的瘰癧(一種淋巴結腫大疾病)。

「連翹散」(一七三)主要用於治療寒熱和瘰癧。它由以下成分組成:射乾、連翹、玄參、赤芍藥、木香、升麻、前胡、梔子仁、當歸、甘草(各一錢)和大黃(二錢)。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在餐後服用。

「如神散」(一七四)則專門針對那些已經潰爛的瘰癧,去除瘀肉,促進傷口癒合。具體用法未在文中詳細說明,但可以推測,其使用方式與「連翹散」相似,應也是以煎煮後飲用。

松香末(一兩),白礬(三錢),

為末。麻油調搽,乾摻亦可。

遇仙無比丸(一七五),治瘰癧未成膿,其人氣體如常,宜服此丸。形氣覺虛者,宜先服益氣養營湯,待血氣少充,方服此丸,核消後,仍服前湯。如潰後有瘀肉者,宜用針頭散,更不斂,亦宜服此丸,斂後再服前湯。

白朮(炒),檳榔,防風,黑醜(半生半炒取頭末),密陀僧,郁李仁(炮,去皮),斑蝥(去足翅,用糯米同炒,去米不用),甘草(各五錢),

為細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早晚煎甘草檳榔湯下。服至月許,覺腹中微痛,自小便中取下癧毒如魚目狀,已破者自合,未膿者自消。

白話文:

材料:

  • 松香粉末(一兩)
  • 白礬(三錢)

使用方法: 將以上材料混合磨成粉末,然後調和麻油敷於患處,若患處乾燥,亦可用此粉末直接撒在上面。

藥方「遇仙無比丸」(一七五):

  • 用於治療尚未化膿的瘰癧。對於患者體質正常的情況,適用此丸進行治療。
  • 若感覺體力虛弱,應先服用增強體質的藥方「益氣養營湯」,等血液充足後,再服用「遇仙無比丸」。當療程結束後,還需繼續服用「益氣養營湯」。
  • 若創面有瘀肉未癒合,可使用「針頭散」進行處理。若傷口仍未收斂,則適用此丸進行治療。傷口收斂後,再繼續服用「益氣養營湯」。

材料:

  • 白朮(炒製)
  • 檳榔
  • 防風
  • 黑醜(半生半炒,取頭部粉末)
  • 密陀僧
  • 郁李仁(烤製,去皮)
  • 斑蝥(去除腳和翅膀,與糯米一同炒製,去除糯米後不使用)
  • 甘草(各五錢)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用水和米粉調和成丸,大小約如梧桐籽。每次服用二十粒,早晚以甘草和檳榔湯送服。服用一個多月後,會感到腹部微痛,從尿液中排出像魚眼般的癧毒。對於已經破皮的病症,會自行癒合;對於尚未化膿的病症,會自行消退。

(《肘後》)治癭方(一七六)

凡項下卒結囊欲成癭者,用海藻一斤,洗去咸,浸酒飲之,不可間斷,須要時時飲二三杯,有酒氣方妙。

神效開結散(一七七),消癭塊甚效。

橘紅(四兩),沉香,木香(各二錢),珍珠(四十九粒,入砂罐內,以鹽泥封因,煅赤取出,去火毒用),豬靨肉子(四十九枚,用豚豬生項間如棗子者)

上為末。每服一錢,臨臥酒調徐徐嚥下。患小者三五服,大者一劑可愈。切忌酸鹹油膩滯氣之物。須用除日於靜室修合。

白話文:

在脖子下方突然形成囊腫即將發展爲甲狀腺腫大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海藻一斤,先用水洗淨去除鹹味,然後浸泡在酒中飲用,不可間斷,需要時時刻刻飲用二到三杯,直到出現酒氣效果最佳。

神效開結散(一七八),對於消除甲狀腺腫塊非常有效。

橘紅(四兩),沈香,木香(各二錢),珍珠(四十九粒,放入砂罐內,用鹽泥密封,燒至紅色取出,去掉火毒後使用),豬靨肉子(四十九枚,選用豬或豚豬在頸部生出、大小如同棗子的肉子)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在睡前用酒調和後慢慢吞下。對於小的病情,三到五服即可,大的病情則一次劑量就可痊癒。切記避免酸、鹹、油膩、滯氣的食物。必須在除日於靜室內製作。

生地黃丸(一七八),治師足、寡婦、室女,乍寒乍熱而患瘡瘍,及頸間結核,肝脈弦長而出魚際,外無寒邪,內多鬱火者,宜此治之。

生地(一兩,酒拌杵膏),秦艽,黃芩,硬柴胡(各半兩),赤芍藥(一兩),

上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烏梅湯日進二服。

(《外臺》)昆布丸(一七九),治項下結囊欲成癭者。

昆布(酒洗),海藻(酒洗,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含化咽之。

白話文:

【生地黃丸】(方號4801,組方比例一七八),適用於有以下症狀的人:教師、寡婦、處女,時冷時熱,且患有瘡瘍,或頸部有腫塊,肝脈跳動強而長,外部無寒冷的病邪,內部多因憂鬱而引發火氣的人,此方適合他們使用。

  • 生地(一兩,用酒拌和研成膏狀)
  • 秦艽
  • 黃芩
  • 硬柴胡(各半兩)
  • 赤芍藥(一兩)

以上各物研磨為細末,加入【地黃膏】(方號15994)與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約三十到五十個丸子,用【烏梅湯】(方號14255)每日服用兩次。

【昆布丸】(方號一七九),適用於治療頸部結塊,即將形成甲狀腺腫大的情況。

  • 昆布(用酒浸泡過)
  • 海藻(用酒浸泡過,比例相同)

以上各物研磨為細末,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大小如彈子。含在口中慢慢吞嚥。

(《濟生》)玉壺散(百八十)治三種毒癭。

海藻,海帶,昆布,雷丸(各一兩),廣朮,青鹽(各半兩),

上為細末,老米飲為丸,桐子大。不拘時噙化四五丸。

神效栝蔞散(一八一)治乳癰及一切癰疽,初起腫痛即消,膿成即潰,膿出即愈。治癰之方甚多,獨此方神效,瘰癧瘡毒尤效。凡一切癰疽餘毒皆宜用之。

栝蔞(一個,爛研),當歸(酒洗),生粉草(各半兩),乳香,沒藥(各一錢),

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如不能飲,以酒水各半煎之。如數劑不效,宜以補氣血之藥兼服之。若肝經血虛,結核不消,佐以四物、柴胡、升麻、白朮、茯苓。若肝脾氣血虛弱,佐以四君、芎、歸、柴胡、升麻。若憂鬱傷脾,氣血虧損,佐以歸脾湯。

白話文:

【濟生】中的【玉壺散】(配方編號:5508),針對三種類型的腫瘤進行治療。

海藻、海帶、昆布、雷丸(各取一兩份),廣朮、青鹽(各取半兩份)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與老米酒混合製成丸狀,大小如同桐子。無固定時段,每次含服四五顆。

【神效栝蔞散】(配方編號:181),專門用於治療乳腺炎和所有類型的膿腫,初期腫脹疼痛即可得到緩解,膿液形成後自然破潰,膿液排出後疾病即可痊癒。對於膿腫的治療方法眾多,但此方被認為是神效,特別對於淋巴結核等病狀尤其有效。任何類型的膿腫餘毒都適合使用此方。

栝蔞(一個,打成糊狀)、當歸(用酒浸泡過)、生粉草(各取半兩份)、乳香、沒藥(各取一分錢的量)

以上材料用酒煎煮後服用,若長時間後仍無效果,應配合補充氣血的藥物一同服用。若肝經血虛導致結節不消,可以加入四物、柴胡、升麻、白朮、茯苓。若肝脾氣血虛弱,則需加入四君子、芎、歸、柴胡、升麻。若因憂慮傷害脾臟,導致氣血損失,則可加入【歸脾湯】。

海藻散堅丸(一八二)治肝經癭瘤。

海藻,昆布,龍膽草(酒拌炒焦。各二兩),小麥(醋煮炒乾,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白湯送下,或噙化咽之尤好。凡患瘰癧,服調治之藥未應,宜佐以此上二方。一方有柴胡二兩。

連翹飲子(一八三),治乳內結核。服數劑如不消宜兼服八珍湯。初起有表證者,宜先解散。

連翹,川芎,栝蔞仁(研),皂刺(炒),橘葉,青皮,甘草節,桃仁(各一錢半),

白話文:

【海藻散堅丸】(第182條)用於治療肝經的癭瘤。

  • 海藻、昆布、龍膽草(需與酒一同拌炒至焦黃,各取二兩份量),
  • 小麥(需與醋一起煮後再炒乾燥,共取四兩份量)。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同桐子。每次服用約二三十個丸,於睡前用白開水吞服,或含在口中慢慢吞嚥效果更佳。對於那些患有瘰癧的患者,若在服用調理藥物無效時,可以考慮使用此方或下方。有一種變體配方中包含柴胡二兩。

【連翹飲子】(第183條)用於治療乳腺內的結核。若服用幾劑後仍未見消腫,則建議配合服用【八珍湯】。對於剛開始出現有表徵的病狀,應先使用【解散】方來進行治療。

  • 連翹、川芎、栝蔞仁(研磨)、皁刺(炒製)、橘葉、青皮、甘草節、桃仁(各取一錢半份量)。

上水煎。食遠服。

清肝解鬱湯(一八四)治肝經血虛風熱,或鬱火傷血,乳內結核,或為腫潰不愈,凡肝膽經血氣不和之病,皆宜用此藥。

人參,熟地黃,芍藥(炒),茯苓,山梔(炒),貝母(各一錢),柴胡,牡丹皮,川芎,陳皮(各五分),當歸,白朮(各一錢半),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羌活白芷散(一八五)治風熱血燥,手掌皺裂,或頭面生瘡,或遍身腫塊,或膿水淋漓。

羌活,白芷,荊芥,軟柴胡,蔓荊子,防風,甘草,牙皂,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一錢),

白話文:

上水煎。食遠服。

清肝解鬱湯(一八四)治療肝經血虛風熱,或鬱火傷血,乳房內有結塊,或是腫塊不易痊癒,凡是由於肝膽經血氣不和所引起的疾病,都適合使用這種藥物。

人參,熟地黃,芍藥(炒),茯苓,山梔(炒),貝母(各一錢),柴胡,牡丹皮,川芎,陳皮(各五分),當歸,白朮(各一錢半),甘草(五分)

上水煎後服用。

羌活白芷散(一八五)治療風熱血燥,導致手掌乾裂,或者頭面部長出瘡疹,或者全身出現腫塊,或者有膿水不斷流出的症狀。

上水煎服。

胡麻散(一八六),治風熱癮疹瘙癢。

胡麻子(一兩二錢),苦參,荊芥穗,何首烏(各八錢),威靈仙,防風,石菖蒲,牛蒡子(炒),甘菊花,蔓荊子,白蒺藜(炒),炙甘草(各六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薄荷湯調服,茶清亦可。

四生散(一八七),治臁腿瘡淫不愈,或眼目昏花,名腎臟風,並治風癬疥癩,血風瘡證。

白話文:

上水煎服。

【胡麻散】(方號:30204),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癮疹及瘙癢。

胡麻子(份量:一兩二錢),苦參,荊芥穗,【何首烏】(各份量:八錢),【威靈仙】,防風,石菖蒲,牛蒡子(炒),【甘菊】花,蔓荊子,【白蒺藜】(炒),炙甘草(各份量:六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薄荷湯調服,用茶水也可。

【四生散】(方號:20172),用於治療臁腿瘡不癒合,或者眼睛模糊不清,稱之為腎臟風,同時也用於治療風癬、疥癩、血風瘡等病症。

黃耆,獨活,白附子(真者),白蒺藜(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一枚,批開入藥,濕紙包裹煨熟,空心連腰子細嚼,鹽湯送下。

檳蘇散(一八八),治風濕流注,腳脛痠痛,或嘔吐不食。

檳榔,木瓜,陳皮,炙甘草(各一錢),香附,紫蘇(各五分),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蔥白三莖,煎一鍾。空心服。

升麻和氣飲(一八九),治風癬瘡疥熱結,大便不通。

當歸,陳皮(各一錢半),枳殼(麩炒),芍藥(酒炒),半夏(制),桔梗(炒),白芷,蒼朮(米泔浸,炒),乾葛,白茯苓,甘草(炙,各一錢),乾薑(炒),大黃(各五分),升麻(三分),

白話文:

黃耆、獨活、白附子(真正的)、白蒺藜(以上藥物等量),以上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使用一個豬腰子,將藥物放入腰子中,用濕紙包裹後加熱至熟,空腹時連同腰子一起細嚼,再以鹽水吞下。

「檳蘇散」(一八八號),用於治療風濕症狀在身體流動,腳和小腿感到痠痛,或者出現噁心和不想吃東西的情況。

檳榔、木瓜、陳皮、炙甘草(各一錢)、香附、紫蘇(各五分),用水煮一鍾半,加入三片生薑和三根蔥白,然後煮到剩下一鍾。空腹時服用。

「升麻和氣飲」(一八九號),用於治療風癬、瘡疥等熱結症狀,以及大便不通的情形。

當歸、陳皮(各一錢半)、枳殼(麩炒)、芍藥(酒炒)、半夏(制)、桔梗(炒)、白芷、蒼朮(米泔浸,炒)、乾葛、白茯苓、甘草(炙,各一錢)、乾薑(炒)、大黃(各五分)、升麻(三分),以上所有藥物用水煮沸後,調節到適宜的濃度,供空腹時服用。

上水煎服。

當歸飲(百九十),治風濕血熱,癮疹癢痛,膿水淋漓,瘡疥發熱等證。

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藥,白蒺藜(炒),黃耆,何首烏(不見鐵。各錢半),防風,荊芥,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羌活當歸散(一九一),治風毒血熱,頭面生瘡,或赤腫,或成塊,或癮疹瘙癢,膿水淋漓。

羌活,當歸,川芎,升麻,防風,白芷,荊芥,鼠黏子(蒸),黃連(酒炒),黃芩(酒炒),連翹,甘草

上用酒拌曬乾。酒煎服。

一掃散(一九二),治癬疥。

白話文:

上水煎服。

當歸飲(第一百九十),治療風濕血熱,癬疹癢痛,膿水淋灕,瘡疥發熱等症狀。

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藥,白蒺藜(炒),黃耆,何首烏(不見鐵。各取半錢),防風,荊芥,甘草(各取一錢),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羌活當歸散(第一百九十一),治療風毒血熱,頭面長出瘡癬,可能出現紅腫,或者成塊,或者癬疹癢癢,膿水淋灕。

羌活,當歸,川芎,升麻,防風,白芷,荊芥,鼠黏子(蒸),黃連(酒炒),黃芩(酒炒),連翹,甘草

以上材料可用酒拌勻並曬乾,然後用酒來煎煮後服用。

一掃散(第一百九十二),治療癬疥。

防風,荊芥,苦參,地骨皮,薄荷(等分),甘草(減半)

上為末。蜜水調服三錢,不過三五服可淨。或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遠茶清送下。

烏金散(一九三),敷腎囊破爛、下疳等證。

麩炭,紫蘇葉

上等分為末。香油調搽,用紫蘇葉包裹之。

忍冬藤(一九四),治一切風癬疥癩瘙癢,膿水淋漓。

蛇床子,獨活,苦參,防風,荊芥(各三錢),枯礬,銅綠(各一兩,二味另為末)

上為末。麻油調搽。

白話文:

防風、荊芥、苦參、地骨皮、薄荷(等量)、甘草(減半量)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和水調和後服用,每次約三錢,通常三到五次即可清淨病症。也可煉製成蜜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約五七十顆,於飯前用清茶送服。

烏金散(配方編號:14278),用於治療腎囊破損、下疳等病症。

麩炭、紫蘇葉(等量)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香油調和後塗抹,並用紫蘇葉包裹。

忍冬藤(配方編號:194),用於治療各種風癬、疥癬、瘙癢以及有膿水流出的病症。

蛇牀子、獨活、苦參、防風、荊芥(各三錢)、枯礬、銅綠(各一兩,這兩種需單獨研磨成粉)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麻油調和後塗抹。

金黃散(一九五),敷天泡濕熱等瘡。

滑石,粉甘草(此當半用為是)

上等分為末。搽敷。此方或加綠豆末,以治濕熱肥瘡更妙。當以此方加枯礬少半,用治肥瘡大效。

白粉散(一九六)治諸疳瘡。

海螵蛸(三分),白芨(一分),輕粉(一分),

上為末。先用漿水洗拭,干敷。

滑石散(一九七)治小兒天泡瘡。

好滑石,黃柏

上共為末敷之。仍內服荊防敗毒散,或金銀花散。熱甚者,宜服大連翹飲。一方名碧玉散,以青靛調前二味如泥,用皂刺挑破泡水,次敷藥,神效。

白話文:

【金黃散(一九五)】: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敷治天泡、濕疹和熱性皮膚病。

  • 滑石:兩份
  • 粉甘草:一份(這份量使用一半比較適合)

以上成分均勻磨成粉末後,可以直接塗抹在患處。如果想要治療濕熱型的皮膚病,可以加入綠豆粉,效果會更好。若要專門針對肥胖型的皮膚病,可以在方子中加入一半的枯礬,這樣對治療效果會更佳。

【白粉散(一九六)】:這個方子適用於治療各種疳癢和皮膚病。

  • 海螵蛸:三分
  • 白芨:一分
  • 輕粉:一分

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末後,先用漿水清洗患處,然後讓其乾燥後再敷上。

【滑石散(一九七)】:這個方子適合治療小兒的天泡皮膚病。

  • 好滑石:兩份
  • 黃柏:一份

以上成分混合磨成粉末後,直接敷在患處。同時可以內服荊防敗毒散或者銀花散。如果病情嚴重,應該服用大連翹飲。有一個名為「碧玉散」的方子,以青靛調和前兩種成分成泥狀,接著用皁刺挑開泡水,再敷上藥物,效果非常神奇。

(《秘方》)仙遺糧湯(一九八)治一切楊梅瘡,不拘始終虛實,皆可取效。

土茯苓,即名仙遺根。用鮮者二兩,洗淨,以木石臼捶碎。

用水三碗,煎兩碗,去柤,入後藥煎服。

當歸,生地,防風,木通,薏仁(各八分),金銀花,黃連,連翹(各一錢),白朮,白鮮皮(各七分),皂刺(六分),甘草(四分),

加燈心二十根,用遺糧湯二碗,煎一碗。食遠服。

土萆薢湯(一九九)治楊梅瘡及瘰癧、咽喉惡瘡,癰漏潰爛,筋骨拘攣疼痛皆妙。

白話文:

《祕方》中的「仙遺糧湯」(一九八號) 可治療所有類型的楊梅瘡,無論初期或末期,虛實不拘,皆能取得療效。

【土茯苓】(一九五號)又稱為仙遺根。使用鮮品兩兩兩(約四兩),清洗乾淨,然後使用木石臼打碎。

用三碗水煮沸兩碗,去除渣滓,加入以下藥物再煮服。

當歸、生地、防風、木通、薏仁(各八分)、金銀花、黃連、連翹(各一錢)、白朮、白鮮皮(各七分)、皁刺(六分)、甘草(四分)。

再加上燈心二十根,使用糧湯兩碗,煮成一碗。在飯後服用。

【土萆薢湯】(一九九號) 可治療楊梅瘡,以及瘰癧、咽喉惡瘡,癰漏潰爛,筋骨拘攢疼痛等症狀,療效顯著。

用土萆薢即土茯苓二三兩,以水三鍾,煎二鍾,不拘時徐徐服之。若患久,或服攻擊之劑,致傷脾胃氣血等證,以此一味為主,外加對證之藥,無不神效。

五加皮飲(二百),治楊梅綿花瘡百發百中,亦可煮酒以治結毒。

當歸,木瓜,生地黃,熟地黃,羌活,薏仁(各一錢),防風,荊芥,赤芍,苦參,大楓藤(各七分),五加皮(二錢),甘草,殭蠶(各五分),

上每服入土茯苓四兩,豬肉四兩,用水二大碗,煎一碗。食前溫服,渣再煎,連肉食之。忌生冷、魚腥沙氣牛肉茶酒醋。所用土茯苓忌鐵器。若治風毒,口服此藥外,以此藥煎膏,或丹收,或粉收貼之。

白話文:

使用土萆薢(即土茯苓)兩到三兩,以水三杯,煎至兩杯,不拘時間,慢慢服用。如果疾病持續時間長,或者服用過具有攻擊性的藥物導致脾胃氣血受損,可以以土萆薢為主藥,外加針對症狀的藥物,效果極佳。

五加皮飲方(配方編號:37773),對於楊梅綿花瘡有百分之百的療效,也可以煮成酒來治療結毒。

配方包含:當歸、木瓜、生地黃、熟地黃、羌活、薏仁(各取一分)、防風、荊芥、赤芍、苦參、大楓藤(各取七分)、五加皮(取二分)、甘草、殭蠶(各取五分)。

每次服用加入土茯苓四兩、豬肉四兩,用水兩大碗,煎至一碗。在餐前溫熱後服用,剩餘的渣滓再次煎煮,連同肉一起食用。忌口生冷、魚腥沙氣的牛肉、茶、酒和醋。使用的土茯苓避免使用鐵器。若要治療風毒,除了內服此藥外,還可以將此藥煎成膏狀,或是做成丹丸,或粉末貼敷於患處。

換肌消毒散(二百一),一名萆薢湯。治時瘡不拘初起潰爛。

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當歸,白芷,皂刺,薏仁(各一錢半),木瓜(不犯鐵器),白鮮皮,木通,金銀花(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甚者,土茯苓用至四五兩更妙。

蠲痹消毒散(二百二)治時瘡肢節筋攣。

薑黃,土茯苓,獨活(各五錢),白朮,當歸(各錢半),芍藥(一錢),白芷(五分),

上水煎服。

七貼方(二百三),治楊梅綿花瘡。

白話文:

【換肌消毒散】(第二百一號),又名【萆薢湯】。此方專治各種傷口,無論是初期或已經潰爛。

  • 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
  • 當歸(一錢半)
  • 白芷(一錢半)
  • 皁刺(一錢半)
  • 薏仁(一錢半)
  • 木瓜(不可與鐵器接觸)
  • 白鮮皮(一錢)
  • 木通(一錢)
  • 金銀花(一錢)
  • 甘草(五分)

以上材料加水煮沸後飲用。病情嚴重者,可將土茯苓用量增加至四五兩,效果更佳。

【蠲痹消毒散】(第二百二號),專治因傷風感冒導致的肢節筋絡緊縮。

  • 薑黃(五錢)
  • 土茯苓(五錢)
  • 獨活(五錢)
  • 白朮(一錢半)
  • 當歸(一錢半)
  • 芍藥(一錢)
  • 白芷(五分)

以上材料加水煮沸後飲用。

【七貼方】(第二百三號),專治楊梅綿花瘡。

防風,忍冬,皂刺,蟬蛻(去頭足),連翹,白鮮皮,五加皮,荊芥,穿山甲(炒,各一錢),生地,木瓜(去心,忌鐵),殭蠶(炒,各一錢半),皂子(七個),薏仁(三錢),土茯苓(四兩)

上用水四碗,煎二碗。食遠分二次服之。忌牛羊茶酒醋房事。

茯苓膏(二百四)治楊梅瘡,並治風毒。

當歸,白蒺藜,羌活,生地,熟地,甘草(去皮),連翹,木通(各三錢),土茯苓(半斤)

上為粗末,用水五六碗,熬將半,用絹濾去滓,再熬成膏,晾冷。每服一大酒鍾,日三服。輕者五六料,重者十料,全愈。熬藥須用砂鍋。忌房事雞魚牛肉椒醋等發物。

白話文:

防風、忍冬、皁刺、蟬蛻(去頭足)、連翹、白鮮皮、五加皮、荊芥、穿山甲(炒)、生地、木瓜(去心,忌鐵)、殭蠆(炒)、皁子(七個)、薏仁(三錢)、土茯苓(四兩)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至四碗,然後分兩次在餐前服用。需忌口牛、羊肉、茶、酒、醋及房事。

茯苓膏(二百四):此方適合治療楊梅瘡,以及風毒引起的疾病。

當歸、白蒺藜、羌活、生地、熟地、甘草(去皮)、連翹、木通(各三錢)、土茯苓(半斤)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用五六碗水煎煮,熬煮至剩一半時,用絹布過濾掉渣滓,再次熬煮成膏狀,晾涼後使用。每次服用一大杯,每日三次。輕症者服用五六份,重症者服用十份,可完全恢復健康。煎藥時需使用砂鍋。需忌口房事、雞、魚、牛肉、椒、醋等刺激性食物。

五寶丹(二百五)治九種楊梅結毒,並及兒女者。

琥珀(透明血色者,用甘草水煮過,三分半),珍珠(炒過,三分半。一方用豆腐包蒸。)硃砂(透明者,三分半),鐘乳石(用木香、甘草各一錢同煮乾,用三分半),飛羅面(炒過,三分半),冰片(半分,臨時加)

上俱為極細末,瓷罐收貯聽用。服法:每日用土茯苓成塊者一斤,洗淨,用石敲碎,先入水二升,煮取汁四碗,收瓷器內,將前柤再入水四五碗,煮汁二碗,併入前汁內為一日之用。若病在上者,加木香二錢;病在下者,加牛膝一兩,與土茯苓同煎。病者不得另飲茶湯,但將土茯苓湯時時飲之。

白話文:

【五寶丹】(第25838號方)治九種楊梅病,以及兒童和成人患者。

琥珀(選擇透明且呈紅色,用甘草水煮過後,份量約為1又半分),珍珠(炒過後,份量約為1又半分。另一種配方則是使用豆腐包好後蒸熟),硃砂(透明的,份量約為1又半分),鍾乳石(與木香、甘草各一份錢一同煮乾後,使用1又半分),飛羅麵(炒過後,份量約為1又半分),冰片(份量約為半分,臨時添加)

所有材料都磨成極細粉末,存放在瓷罐中備用。服用方法:每日使用土茯苓整塊的一斤,清洗乾淨,用石頭敲碎,先加入兩升水,煮至得到四碗濃汁,收納在瓷器中,將先前的濃汁再加入幾碗水,煮出兩碗濃汁,並將它們與先前的濃汁混合,作為一天的用量。如果病在上部,加入木香兩錢;如果病在下部,加入牛膝一兩,與土茯苓一起煎煮。患者不得另外飲用茶或湯,只能不斷地喝土茯苓湯。

若飲湯半鍾,加五寶丹二釐,飲一鍾,加四釐,體厚者,加六七釐,一日內服盡此湯為度。在上飽服,在下飢服。忌茶酒並一切發風動氣之物。其毒貼清涼膏,或加摻藥收口。若舊有輕粉等毒,服藥後當盡發出,無則不發也。大忌房事。

輕者十服,重者二七服全愈。

(《醫統》)楊梅癰湯方(二百六)不問年深者並效。

土茯苓(五兩),金銀花(一兩),皂刺,花椒,牛蒡,鬱金,當歸(各五分),黑鉛(三兩熔化,入水銀五錢,乘熱擂為粉,分五分,聽臨後另入煎藥用)

上咀,分作五帖。用水二鍾,入蔥一根,煎至一鍾,去柤,再入鉛粉一分,煎至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若喝湯半杯,添加五寶丹二釐,喝完一杯,添加四釐,體質厚的人,可添加六七釐。一天內應全部喝完此湯。在上消化道時,應飽腹服用;在下消化道時,應空腹服用。避免飲用茶、酒或其他可能引發風熱或刺激的物質。如需凍敷,可使用清涼膏,或在傷口上加入藥物以促進痊癒。若有先前的輕粉等毒性物質,服藥後會全部排出,若無則不會產生副作用。極嚴重的情況下,需禁慾。

輕度病患需服用十次,重度病患需服用十四次,即可完全恢復。

(《醫統》)楊梅癰湯方(二百六) 不論病程長短都有效。

土茯苓(五兩),金銀花(一兩),皁刺,花椒(九九二),牛蒡,鬱金,當歸(各五分),黑鉛(三兩熔化,加入水銀五錢,趁熱研磨成粉末,分成五分,準備在最後加入湯藥中使用)

以上材料切碎,分成五份。用二杯水,加入一根蔥,煮至一杯,去掉蔥,再加入一分之一的鉛粉,煮至八分。於飯前服用。

上鉛粉煎後,仍可取起,蓋楊梅癰漏多因服輕粉積毒而成,此以水銀、花椒、黑鉛,仍收引輕粉之毒從類而出也。此藥每以五帖為一料,初服一帖,要取微汁。取汗法先以金銀花一兩,或忍冬藤葉尤妙,防風、荊芥、花椒各半兩,煎湯二斗,於不透風處先熏後洗,自然汗出。即患二三十年者,只用此四料,四汗之,無不全愈,忌牛肉燒酒,真妙方也。

世人珍秘不傳,徐春甫得之,用以治人,一一獲效,故詳載之以濟人也。

會膿散(二百七),治惡毒便毒初起之妙方也。

白芷,殭蠶(炒),穿山甲(煨,各二錢),大黃(四錢),乳香,沒藥(各一錢),

白話文:

上鉛粉煎後,仍可取起,蓋楊梅癰漏多因服輕粉積毒而成,此以水銀、花椒、黑鉛,仍收引輕粉之毒從類而出也。此藥每以五帖為一料,初服一帖,要取微汁。取汗法先以金銀花一兩,或忍冬藤葉尤妙,防風、荊芥、花椒各半兩,煎湯二斗,於不透風處先燻後洗,自然汗出。即患二三十年者,只用此四料,四汗之,無不全愈,忌牛肉燒酒,真妙方也。

世人珍祕不傳,徐春甫得之,用以治人,一一獲效,故詳載之以濟人也。

會膿散(二百七),治惡毒便毒初起之妙方也。

白芷,殭蠶(炒),穿山甲(煨,各二錢),大黃(四錢),乳香,沒藥(各一錢),

  1. 用上鉛粉煎煮後,仍然可以取起。因為楊梅癰漏通常是由服用輕粉累積毒素所引起,這個方法使用水銀、花椒、黑鉛,目的是為了收引並排出輕粉的毒素。每次治療使用五帖藥材,初次服用時只需取少量液體。取汗的方法是先用一兩的金銀花,或忍冬藤葉效果更佳,再加入防風、荊芥、花椒各半兩,加水煎煮二斗,於不透風的地方先燻後洗,自然會出汗。即使是長期患病二三十年的患者,只需要這四種材料進行四次治療,無不完全痊癒。應避免食用牛肉和燒酒,這是一個真正神奇的療法。

  2. 世人珍視此祕方而不傳授,徐春甫得到此方並用來治療他人,均獲得了療效,因此詳細記錄下來以幫助他人。

  3. 會膿散(二百七),是一種治療惡性或便毒初起的神奇方子。

  4. 白芷,殭蠶(炒),穿山甲(煨,各二錢),大黃(四錢),乳香,沒藥(各一錢)。

上為末,以當歸四錢,用酒、水各一鍾,煎一鍾,去柤,量人強弱,或全用,或一半調服之。此藥若嫌太多,則㕮咀為飲,大黃生加,煎服之尤妙。

牡蠣散(二百八),治便毒,亦名血疝。

當歸(酒拌),甘草節,滑石(煅,各一錢半),牡蠣(二錢),大黃(三錢),木鱉子(五個,杵。非有大熱者此味不可用,當去之,亦不必用)

水二鍾,煎一鍾,露一宿。五更頓服,冬月火溫服。無論已未潰,膿血俱從大便出。此方乃鹹寒導滯之劑,若久曠房室,大小便秘,發熱焮痛,或交感時強固精氣,以致交錯壅滯,而結為腫痛便秘者,最宜用之。若勞倦虛弱之人,不甚焮痛,大小便無熱秘者,不宜輕用。

白話文:

上級的藥物要研磨成粉末,使用四錢當歸,用等量的酒和水,各一杯,一起煮沸後,換掉湯渣,根據個人體質的強弱,可以全部使用或者只用一半的量來服用。如果覺得當歸的份量太多,可以先切碎後泡水來喝,大黃的份量可以增加,這樣煮後服用的效果更佳。

牡蠣散(配方編號:4645),主要用於治療便毒,同時也稱作血疝。

當歸(需用水浸泡過後再與酒混合)、甘草節、滑石(需先經煅燒處理,各一份半)、牡蠣(兩錢)、大黃(三錢)、木鱉子(五個,需杵碎)。使用兩杯水,煮沸後得到一杯,讓其過夜。在五更時分一次性服用,冬季可加入熱水溫服。無論是已經潰瘍還是有膿血,都可以通過大便排出。這個方子是鹹寒性質,用於導瀉,對於長期沒有房事、大便和小便都困難、發熱且伴有紅腫疼痛,或者性行為過度導致精氣交錯,最終導致腫痛便祕的情況,特別適用。對於勞累虛弱的人,如果不常感到紅腫疼痛,大便和小便也沒有熱性的阻塞情況,就不適合輕易使用。

牛黃雙解散(二百九)治便癰內蘊熱毒,外挾風邪,或交感強忍精氣,以致淫精交錯,壅結腫痛或大小便秘,先用此藥通解,更用調補之劑。

肉桂,大黃(炒),芍藥,牽牛(杵炒),澤瀉,桃仁(去皮尖,炒、各二錢半),炙甘草,乾薑(各一錢),

上分二劑,水煎。空心食前服。

內托羌活湯(二百十)治臀癰腫痛,兩尺脈緊,按之無力者,

羌活,黃柏(各二錢),黃耆(鹽水炒),防風,當歸尾,藁本,肉桂,連翹(各一錢),炙甘草,蒼朮,陳皮(各半錢),

白話文:

【牛黃雙解散】(配方編號:3900) 治療肛門周圍的膿腫,內藏熱毒,外受風邪,或是因性行為後強制抑制精液,導致精液與體液混亂,形成腫痛,甚至引發大、小便不通,應先服用此方來通暢解開,再配合調理補益之藥物。

  • 肉桂
  • 大黃(炒)
  • 白芍
  • 牽牛(杵炒)
  • 澤瀉
  • 桃仁(去皮尖,炒)各取2.5錢
  • 炙甘草
  • 幹薑 各取1錢

以上藥物分成兩劑,用水煎煮,於空腹時餐前服用。

【內託羌活湯】(配方編號:7313) 治療臀部膿腫,伴有兩尺脈緊,按之無力的症狀,

  • 羌活
  • 黃柏(各取2錢)
  • 黃耆(鹽水炒)
  • 防風
  • 當歸尾
  • 藁本
  • 肉桂
  • 連翹(各取1錢)
  • 炙甘草
  • 蒼朮
  • 陳皮(各取半錢)

以上藥物各取一定份量,用水煎煮,於空腹時餐前服用。

上水、酒煎服。

加味瀉肝湯(二一一)治肝經濕熱不利,陰囊腫痛,或潰爛皮脫,睪丸懸掛,或便毒及下疳腫痛,或潰爛,皆治之。

龍瞻草(酒炒),當歸梢,車前子(炒),生地黃,芍藥(炒),澤瀉,黃連(炒),黃柏(酒炒),知母(酒炒),防風(各一錢),甘草梢(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外敷烏金散。

加味托裡散(二一二)治懸癰不消不潰。

人參,黃耆(鹽水炒),當歸,川芎,麥門冬,芍藥(炒),黃柏(酒炒),知母(酒炒),金銀花,制甘草,柴胡(各一錢),

白話文:

上水和酒一起煎煮後服用。

加味瀉肝湯(方號15216,配方編號二一一)用於治療肝經溼熱不順,導致陰囊腫脹疼痛,或者破損皮膚脫落,睪丸垂掛下垂,或者肛門發炎以及下疳腫痛,或者破損的情況,都能得到治療。

  • 龍瞻草(酒炒)
  • 當歸梢
  • 車前子(炒)
  • 生地黃
  • 芍藥(炒)
  • 澤瀉
  • 黃連(炒)
  • 黃柏(酒炒)
  • 知母(酒炒)
  • 防風(各一錢)
  • 甘草梢(五分)

用水兩鍾,煎煮至八分。在飯前服用。外部可用烏金散進行敷貼。

加味託裡散(配方編號二一二)用於治療懸癰不消不潰的症狀。

  • 人參
  • 黃耆(鹽水炒)
  • 當歸
  • 川芎
  • 麥門冬
  • 芍藥(炒)
  • 黃柏(酒炒)
  • 知母(酒炒)
  • 金銀花
  • 制甘草
  • 柴胡(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二一三)治懸癰潰而不斂,或發熱飲食少思。

人參,黃耆(鹽水炒),白朮(炒),熟地黃,當歸,川芎,芍藥(炒),茯苓(各一錢),甘草(炙),肉桂,五味子(搗,炒),麥門冬(各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莖腫,加青皮。小便赤,加酒炒黃柏、知母。小便澀,加車前子、山梔子俱炒用。

五味當歸散(二一四),治婦人陰中突出一物,長五六寸,名陰挺。

當歸,黃芩(各二兩),牡蠣(煅,一兩半),蝟皮(炙,一兩),赤芍藥(五錢),

白話文: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這是指要用兩杯的水來煮成一杯八分量的藥湯,在飯前服用。

【加味十全大補湯(二一三)治懸癰潰而不斂,或發熱飲食少思。】 「加味十全大補湯」適用於治療懸癰破潰後不癒合,或者有發熱、飲食減少的症狀。

【人參,黃耆(鹽水炒),白朮(炒),熟地黃,當歸,川芎,芍藥(炒),茯苓(各一錢),甘草(炙),肉桂,五味子(搗,炒),麥門冬(各五分),】 成分包括人參、黃耆經過鹽水炒製、白朮炒製、熟地黃、當歸、川芎、芍藥炒製、茯苓、甘草炙製、肉桂、五味子搗碎後炒製,以及麥門冬等藥材。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莖腫,加青皮。小便赤,加酒炒黃柏、知母。小便澀,加車前子、山梔子俱炒用。】 這表示用兩杯的水煮成一杯的藥湯,應在飯前服用。如果出現莖腫的症狀,可以加入青皮;如果小便呈紅色,可以加入酒炒黃柏和知母;如果小便澀澀的,則可以加入車前子和山梔子,且都需先進行炒製。

【五味當歸散(二一四),治婦人陰中突出一物,長五六寸,名陰挺。】 「五味當歸散」適用於治療婦女陰部突出一個長度約五六寸的異物,稱為「陰挺」。

【當歸,黃芩(各二兩),牡蠣(煅,一兩半),蝟皮(炙,一兩),赤芍藥(五錢),】 此方的成分包括當歸、黃芩各兩兩兩,牡蠣經煅製後為一兩半,蝟皮炙製後為一兩,以及赤芍藥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滾湯亦可。如不應,須以補中益氣湯倍加柴胡、升麻兼服之。又方:

用當歸、穿山甲炒、蒲黃炒各半兩,辰砂一錢,麝香少許,俱為末。每服三錢,酒調下,尤效。

婦人陰瘡(二一五),治婦人陰戶生瘡作癢。

杏仁(炒),雄黃,白礬(各五錢),麝香(二分),

上為末。敷入患處。

搨腫湯(二一六)治婦人陰戶生瘡,或癢痛,或膿水淋漓。

甘草,乾漆(各三錢),生地黃,當歸,黃芩,川芎(各二錢),鱉甲(五錢,炙)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於餐前以溫酒調和飲用,也可用沸水。若效果不顯,需增加補中益氣湯中的柴胡和升麻份量,與原方一同服用。另一個方子:

使用當歸、穿山甲(先炒過)、蒲黃(先炒過)各半兩,辰砂一錢,麝香少量,全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以酒調和飲用,效果更佳。

治療婦人生殖器長瘡且感到癢癢的「婦人陰瘡」(二一五)。

杏仁(先炒過),雄黃,白礬(各五錢),麝香(二分)。

以上研磨成粉末,塗抹於受病處。

「搨腫湯」(二一六)治療婦人生殖器長瘡,或感到癢痛,或有膿水不斷流出的情況。

使用甘草,乾漆(各三錢),生地黃,當歸,黃芩,川芎(各二錢),鱉甲(五錢,炙)。

上用水數碗,煎數沸,去柤。當洗患處。

白芷升麻湯(二一七)治婦人陰內膿水淋漓,或癢或痛。

白芷,升麻,黃連,木通,當歸,川芎,白朮,茯苓

上水煎服。更用搨腫湯浴洗之。

痔漏腸紅方(二一八)其效無比。

黃連(去蘆毛淨一兩,好酒浸一宿,撈起陰乾為末),百草霜(用草茅燒者,松柴者不用,一兩,研細),烏梅肉(一兩,蒸軟,即用前浸黃連酒蒸爛)

上以三味同搗一處為丸,桐子大,如太乾,仍如前酒搗丸之。每空心用酒送下四五十丸,三日見效,十日全愈。

白話文:

用水煮幾碗,煎到幾次沸騰後,去除藥渣。應清洗患處。

【白芷升麻湯】(方號:36850)治療婦女陰部有膿水不斷流出,或是感到癢痛的情況。

白芷、升麻、黃連、木通、當歸、川芎、白朮、茯苓

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再使用腫痛湯浴洗患處。

【痔漏腸紅方】(方號:218)效果無比。

黃連(去掉根部和毛,淨一兩,用好酒浸泡一夜,撈出陰乾,研成粉末),百草霜(用草茅燒製,不使用松柴燒製的),烏梅肉(一兩,蒸軟後使用前面浸泡的黃連酒蒸煮至軟)

以上三種材料一起搗碎混合,做成桐子大小的丸狀,如果丸子過乾,可按照之前的方法再加酒搗丸。每天空腹時用酒送服四五十個丸子,三天後會開始見效,十天後就能完全痊癒。

地榆散(二一九)治血痔。

上用地榆為細末。每服二錢匕,食前米飲調下,日三服。

臭樗皮散(二百二十),治痔漏下血,及膿不止。

臭樗皮(微炒),酸石榴皮,黃連(去須),地榆,阿膠(炒珠,各一兩),艾葉(三錢,微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下。

秦艽防風湯(二二一),治痔漏結燥,大便作痛。

秦艽,防風,當歸(酒拌),白朮,黃柏,陳皮,柴胡,大黃(煨),澤瀉(各一錢),桃仁(去皮尖),紅花,升麻,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地榆散】(方號32286,序號219)用於治療血痔。

材料:取地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量為兩錢匕(古制單位,約相當於現代的幾克需根據實際情況換算),在飯前用米飲調和後服用,一天共服用三次。

【臭樗皮散】(方號32652,序號220),用於治療痔漏出血,以及膿液不停止的情況。

材料:取臭樗皮微火炒過,酸石榴皮,黃連(去除鬚毛),地榆,阿膠(炒成珠狀),艾葉(微火炒過,量為三錢)。

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量為兩錢匕,在飯前用粥飲調和後服用。

【秦艽防風湯】(方號16705,序號221),用於治療痔漏結燥,大便時疼痛的情況。

材料:秦艽,防風,當歸(用水酒浸泡過),白朮,黃柏,陳皮,柴胡,大黃(煮熟後取出),澤瀉,桃仁(去皮尖),紅花,升麻,甘草,每種材料分別量為一錢、五分。

上水煎。空心服。

豬臟丸(二二一),治大便痔漏下血。

豬大臟(一條,控干,以槐花炒為末,填入臟內,兩頭札定,瓦器內米醋煮爛)

上搗和,再加糕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或當歸酒下。此方用黃連、豬臟二味,亦名豬臟丸,尤效。一方、先用海螵蛸炙黃,去殼為末,以木賊草煎湯調下,三日即效,或後服黃連豬臟丸。

痔瘡方(二二三)

雄黃(五分),五靈脂(燒斷煙),五倍子(炒過,各一錢),沒藥(三錢半,明者),白礬(半生半熟,三錢)

白話文:

上水煎。空心服。

豬臟丸(二二一),用於治療大便時有痔漏出血的情況。

豬大腸(一條,先要將其水分控乾,然後用槐花炒成粉末,填充進腸子內,兩端用線捆好,再放入有米醋的瓦鍋中慢火煮至軟爛)

以上材料打成泥狀,再加入米粉糊調和,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約50到70個丸子,最好在飯前用米湯或當歸酒送服。這個配方使用黃連和豬腸兩種成分,也被稱為豬腸丸,效果非常出色。另一個配方則是首先用海螵蛸炙至黃色,去掉殼後研磨成粉末,再用木賊草煎的湯調和服用,三天內就會見效,或者在這之後再服用黃連豬腸丸。

痔瘡方(二二三)

雄黃(五分量),五靈脂(燃燒至斷煙),五倍子(炒過後,各一份錢量),沒藥(三錢半,選用透明的),白礬(一半生一半熟,三錢量)

上為極細末,用紙托貼瘡口上。

三品錠子(二二四)

上品去十八種痔。

白明礬(二兩),白砒(一兩零五分),乳香,沒藥(各三錢半),牛黃(三錢),

中品,去五漏,及翻花瘤、氣核。

白明礬(二兩),白砒(一兩三錢),乳香,沒藥(各三錢半),牛黃(二錢),

下品治瘰癧,氣核,疔瘡,發背,腦疽諸惡證。

白明礬(二兩),白砒(一兩半),乳香,沒藥(各二錢半),牛黃(三分),

上將砒末入紫泥罐內,次用礬末蓋之,以炭火煅令煙盡取出,並各藥俱研極細末,用糯米糊和為挺子,狀如線香,陰乾。絍瘡內三四次,年深者五六次,其根自腐。如瘡露在外,更用蜜水調搽,幹上亦可。嘗有一老媼,用此治瘰癧,索重價始肯為治。其方法乃是中品錠子,絍瘡內,以膏藥貼之,其根自腐,未盡再用,去盡更搽生肌藥,數日即愈,人多異之。凡見其治氣血不虛者果驗,惟氣血虛者,雖潰去亦不能愈。

白話文:

上品的配方為極細粉末,使用紙片貼在傷口上。

三品錠子(二二四): 上品能去除十八種痔疾。

白明礬(二兩),白砒(一兩零五分),乳香,沒藥(各三錢半),牛黃(三錢), 中品能去除五種漏病,以及翻花瘤、氣核等病狀。 白明礬(二兩),白砒(一兩三錢),乳香,沒藥(各三錢半),牛黃(二錢), 下品則適用於治療瘰癧、氣核、疔瘡、發背、腦疽等疾病。 白明礬(二兩),白砒(一兩半),乳香,沒藥(各二錢半),牛黃(三分)。

將砒粉放入紫泥罐中,接著用明礬粉覆蓋,以炭火燒至煙盡後取出,然後將所有藥物研磨成極細粉末。用糯米糊混合成棒狀,形狀類似線香,待其陰乾後,可以插入傷口中三到四次,對於長期的傷口則可插入五到六次,使傷口自行腐爛。如果傷口外露,可以用蜂蜜水調製後塗抹,待乾燥後也可使用。曾有一位老婦人,使用這種下品錠子治療瘰癧,需支付高額費用才願意進行治療。此法即是使用中品錠子插入傷口,用膏藥貼上,讓傷口自行腐爛,若未完全清除,可再次使用,清除完畢後再塗上生肌藥,數日即可痊癒,常被人認為是奇跡。凡見患者氣血充足,此方法確實有效。然而,對於氣血虛弱的患者,即使已經潰瘍,也無法痊癒。

蓋此與必效散相為表裡,皆攻毒去邪之藥也。

羊膽膏(二二五),治痔漏、下疳瘡。

臘月取羊膽一枚,入片腦末一分,置風處掛干。用時以涼水化開,頰敷患處,內服槐子酒,或加味瀉肝湯。

若得熊膽更佳。如眼痛者,點之尤效。

水銀棗子膏(二二六)治蟲痔癢不止。

水銀(一兩),棗肉(二兩),

上和研水銀不見星,捻如棗核狀。薄綿裹,納肛門中,明日蟲出。若痛,加韶粉三分丸納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兩種中醫古方,分別是「必效散」的輔助藥物「羊膽膏」和治療蟲痔癢不止的「水銀棗子膏」。

  1. 羊膽膏:這種藥方用於治療痔漏、下疳瘡。在十二月時取出一個羊膽,加入一片腦末(一種香料),放置在風乾的地方。使用時,將其用冷水調開,塗抹在患處,並內服槐子酒,或者加上瀉肝湯進行調味。

如果能使用熊膽效果更佳。對於眼睛疼痛的情況,點用這種膏藥尤其有效。

  1. 水銀棗子膏:這種藥方主要用於治療持續不斷的蟲痔癢。材料包括水銀(一兩)和棗肉(二兩)。將這些材料混合研磨,直到水銀完全溶解,然後製成形狀類似棗核的膏狀物。將其包裹在薄棉中,放入肛門中,第二天蟲子就會出現。如果感到疼痛,可以添加三分的韶粉做成丸子後放入肛門中。

熊膽膏(二二七),治痔痛極效。

熊膽(五分),冰片(一分),

上研細。用井花水調,雞翎掃痔上。

蝸牛膏(二二八),敷痔痛極效。

蝸牛(一枚,負殼有角者),冰片,麝香(各少許)

上同研爛,以瓷器盛,次早取汁敷痔上。

芫花線(二二九),系痔漏瘤核。

用芫花一握,洗淨,入木臼搗爛,加少水絞汁,於石器中熳火煎成膏,將絲線於膏內度過,晾乾。以線系痔,當微痛,候痔乾落,以紙捻蘸膏納竅內去根,當永除根也。一方只搗汁浸線一夜用,不得使水。

白話文:

【熊膽膏】(方編號:227),治療痔瘡疼痛非常有效。

熊膽(五分),冰片(一分),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使用井花水調和,用雞翎塗抹在痔瘡上。

【蝸牛膏】(方編號:228),敷在痔瘡上可有效緩解疼痛。

蝸牛(一枚,要求背上有角的),冰片,麝香(各少量)以上材料一同研磨成糊狀,用瓷器盛裝,第二天早上取汁液敷在痔瘡上。

【芫花線】(方編號:229),用來捆縫痔瘡漏孔。

使用芫花(一握),清洗乾淨,放入木臼中研磨成糊狀,加入少量水絞出汁液,在石器中用慢火熬煮成膏狀。將絲線放入膏中浸泡,晾乾。然後用線捆縫痔瘡,會感到微痛,等待痔瘡乾枯脫落,再用紙捻蘸取膏液填入孔洞去除根部,這樣可以永久根治。另一種方法是隻將汁液浸泡線一夜後使用,不可讓水沾到。

枯痔水澄膏(二百三十),治痔護肉。

鬱金,白芨(各一兩),一方加黃連。

上二味為細末。如患內痔,候登廁時翻出在外,用溫湯洗淨,側臥於床,其痔即出。用蜜水調藥得中,以篦篾塗穀道四邊好肉上,留痔在外,以紙蓋藥上良久,然後用後枯藥搽痔上,仍用筆醮溫水於紙上潤之,勿令藥干及四散。

好白礬(四兩),生信石(二錢半),硃砂(一錢,研極細)

上各研為細末;先將砒入紫泥罐底,次將礬末蓋之,用火煅令煙盡,其砒盡從煙去,止借砒氣於礬內耳;將礬為極細末,看痔頭大小,置礬末於掌中,乃入硃砂少許。以唾調稀,用蓖篾塗痔上周遍,一日三上,看痔頭顏色焦黑為效。至夜有黃水出,切勿他疑,水盡為妙。至中夜,上藥一遍,來夜依然上藥三次,有小痛不妨。

白話文:

【枯痔水澄膏】(二百三十):此方專治痔瘡,保護肛門周圍組織。

  • 鬱金、白芨(各一兩),亦有配方加入黃連。

  • 將以上二味研磨成細末。若患內痔,待排便時將痔翻出,用溫水清洗乾淨,側躺牀上,痔瘡自然露在外面。取蜜水調和藥末,用箆子塗抹在肛門周圍健康的組織上,讓痔瘡留在外面,再用紙覆蓋在藥上,等待一段時間,然後用後方的【枯藥】塗抹在痔瘡上,並使用筆蘸取溫水在紙上保持濕潤,避免藥物乾涸或散開。

  • 好白礬(四兩)、生信石(二錢半)、硃砂(一錢,研磨極細)。

  • 將以上各味研磨成細末。先將砒放入紫泥罐底部,接著鋪上礬末,用火煅燒直至煙盡,只有藉助礬中的砒氣。將礬研磨成極細粉末,根據痔頭大小,將礬末放置在手掌中,再加入少量硃砂。以唾液調和至適度稀薄,用箆子塗抹在痔頭上,每日三次,直到痔頭呈現焦黑色為止。每晚有黃色的分泌物流出,不必懷疑,直到水分完全消失為最佳。到半夜,再次塗抹藥物一次,第二天依舊塗抹三次,若有微痛,無妨。

換藥時以碗盛溫湯,用筆輕洗去舊藥,更上新藥,仍用護肉藥,間用荊芥湯洗之。三兩日之後,黃水出將盡,可於藥中堵硃砂,減白礬,則藥力即緩?三兩日即可增減,漸漸取之,庶不驚人。全在看色增減,敷藥厚薄,方是合法。此藥只是借砒信之氣,又有硃砂能以解之。一方士將此二方在京治人多效,致富。

一富商以百金求得之,錄於予,予雖未用,傳人無不言效。但枯藥則趙宜真鍊師已刊於《青囊雜纂》,如神。

《千金方》則未見刊傳。大抵今人言能取痔者,皆此方也。其有氣血虛或挾內邪者,還當兼治其內,庶不有失。

白話文:

在換藥時,我們可以使用一個碗盛裝熱湯,然後用筆輕輕地清除掉舊的藥物,再上新的藥物,同時也要加上保護皮膚的藥物,間歇性地使用「荊芥湯」進行清洗。經過三到五天,黃色的分泌物就會漸漸減少,這時候可以在藥物中加入硃砂,減少白礬,這樣可以讓藥物的效果變得緩和。三到五天後,可以根據情況逐步調整藥物的劑量,慢慢來,這樣就不會驚嚇到人。最重要的是要看藥物的顏色、濃度以及敷藥的厚薄,這樣纔是合乎法度的。這種藥物只是利用了砒霜的氣息,而硃砂又能解毒。有一位道士將這兩個方子在京城治療多人,效果顯著,因此獲得了財富。

一位富有的商人花了百金纔得到了這些方子,並將它記錄下來交給了我。雖然我並沒有親自使用過,但是傳授給其他人後,他們都表示效果顯著。對於那些乾燥的藥物,趙宜真煉師已經在《青囊雜纂》中刊載了,效果如同神明一般。

《千金方》則未見有刊傳。總體來說,現在人們說能治療痔瘡的,大多都是這個方子。對於氣血虛弱或者伴有內邪的患者,還應該兼顧治療其內部問題,這樣纔不會造成失誤。

如神千金方,治痔無有不效。

好信石(黃明者三錢打如豆粒),明白礬(一兩,為末),好黃丹(飛砂,五錢),蠍梢(七個,洗淨,瓦上焙乾為末),草烏(光實者,去皮生研,五錢),

上用紫泥罐先將炭火煅紅放冷拭淨,先下明礬燒令沸;次下信入礬內拌勻,文武火煅,候沸再攪勻,次看罐通紅煙起為度,將罐掇下,待冷取研為末,方入黃丹、草烏、蠍梢三味,再同研極細,以瓷罐收貯。如欲敷藥,先煎甘草湯或蔥椒湯洗淨患處,然後用生麻油調前藥,以鵝毛掃藥痔上,每日敷藥三次,必去黃水如膠汁,則痔頭漸消。其年遠者,不出十日可取盡,日近者俱化為黃水。

白話文:

"如神千金方"是一種治療痔瘡的祕方,對於痔瘡的治療效果極佳。配方包括:

  1. 黃明石(黃色且晶瑩剔透,份量約為三錢,研磨成如豆粒大小)
  2. 明礬(一兩,研磨成粉末)
  3. 好黃丹(飛過沙子後的黃丹,份量為五錢)
  4. 蜍梢(七個,清洗乾淨後在瓦片上烤乾,研磨成粉末)
  5. 草烏(光潔實心,去皮後生研,份量為五錢)

首先,使用紫泥罐,先將木炭火加熱至紅熱,待冷卻後擦拭乾淨。先將明礬放入罐中加熱至沸騰,接著加入黃明石,充分拌勻。以文武火(即小火和大火交替)進行加熱,等到再次拌勻後,觀察罐內是否通紅並產生煙霧,以此作為加熱完成的標準。將罐子取出,待冷卻後研磨成粉末。接著,加入黃丹、草烏、螁梢三種材料,再次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並存放在瓷罐中備用。

若要使用此藥膏,先用甘草湯或蔥椒湯清洗患處,然後用生麻油調和藥粉,使用鵝毛將藥膏塗抹在痔瘡上。每天塗抹三次,直到出現像膠汁一樣的黃水,痔瘡會逐漸消失。對於久病不癒的患者,一般在十天內就能清除,新發的痔瘡也會化為黃水。

連根去淨,更搽生肌之藥。凡五痔皆可去之。此乃臨安曹五方,為高宗取痔得效,後封曹官至察使。

《秘傳》正骨丹(二三二),治跌打損傷,骨折血瘀,而傷之重者,用此可續筋骨。

降真香,乳香,沒藥,蘇木,松節,自然銅(醋煅七次),川烏(炮),真血竭(各一兩),地龍(去土,酒浸烘乾),生龍骨(各一錢),土狗(十個,浸油內死,烘乾)

上十二味,共重八兩八錢,同為末。每服五錢,隨病上下酒調服。覺藥自頂門而至遍身,搜至病所,則颯颯有聲,而筋骨漸愈,病人自知之。服藥後仍服人參、白朮、黃耆、當歸、川芎、肉桂、甘草、白芷、厚朴以調補元氣。

白話文:

將根部清理乾淨,再塗抹能夠生肌的藥物。這種方法對各種痔疾都適用。這是來自臨安的曹五方,他曾為宋高宗治療痔疾並取得成效,後來他被封為官職直到成為察使。

《祕傳》中的正骨丹(配方二三二),用於治療跌打傷害、骨折以及瘀血嚴重的情況,使用這藥方可幫助接續筋骨。

降真香、乳香、沒藥、蘇木、松節、自然銅(醋煅七次)、川烏(炮)、真血竭(各一份兩)、地龍(去土,酒浸泡後烘乾)、生龍骨(各一分錢)、土狗(十隻,浸泡在油中直至死亡,然後烘乾)

以上十二種藥材總重約八兩八錢,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根據病情的輕重調整服用部位,並用酒調服。藥物會從頭頂開始逐漸遍及全身,直至找到病竈,會聽到響亮的聲音,而筋骨逐漸康復,患者能自己感覺到。服藥後,還需繼續服用人參、白朮、黃耆、當歸、川芎、肉桂、甘草、白芷、厚朴來調補元氣。

(《本事》),接骨方,治打折損傷。

接骨木(半兩),乳香(半兩),當歸,赤芍藥,川芎,自然銅(炒,醋粹,各一兩),

上為末,用黃蠟四兩,溶化入前藥攪勻,眾手丸,龍眼大。如打傷筋骨及閃痛不堪忍者,用一丸,熱酒浸開,乘熱飲之,痛即上。

沒藥降聖丹(二三四),治趺打損傷,接續筋骨。

當歸(酒炒),白芍藥,川芎,生地黃,蘇木,川烏頭(炮,去臍),骨碎補(炙),乳香(另研),沒藥(另研),自然銅(火煅,醋淬十次,為末,各一兩),

白話文:

在古代的中醫典籍《本事》中,有提到一種稱為「接骨方」的療法,專門用於治療因跌打損傷而導致的骨頭折斷或損傷。

配方包括:

  • 接骨木:半兩
  • 乳香:半兩
  • 當歸
  • 赤芍藥
  • 川芎
  • 自然銅(需先炒過,再以醋浸泡,每項皆需一兩)

以上各項材料研磨成粉末,與四兩黃蠟一同熔化後,攪拌均勻,最後製成如龍眼般大小的丸子。當遇到因筋骨受傷或者劇烈疼痛無法忍受的情況時,可以服用一顆這種丸子,然後以熱酒浸泡,趁熱喝下,疼痛感便能得到緩解。

另外,還有一種被稱為「沒藥降聖丹」的療法,主要用於治療因跌打損傷所引起的筋骨問題。

配方如下:

  • 當歸(需以酒炒過)
  • 白芍藥
  • 川芎
  • 生地黃
  • 蘇木
  • 川烏頭(需先炮製,並去除其根部,一兩)
  • 骨碎補(需先炙烤,一兩)
  • 乳香(需單獨研磨)
  • 沒藥(需單獨研磨)
  • 自然銅(需先以火煅燒,再以醋浸泡十次,最後研磨成粉末,每項皆需一兩)

上為末,生薑汁共蜜和丸,每一兩作四丸。每服一丸,用水酒各半盞,煎至八分,空心熱服。立齋曰:脾主肉,肝主筋。若肝脾氣血虧損,或血虛有熱而不愈者,當求其本而治之。

十味沒藥丸(二三五),治打撲損傷,筋骨疼痛,或氣逆血暈,或瘀血內停,肚腹作痛,或胸脹悶。

沒藥,乳香,川芎,川椒,當歸,芍藥,紅花,桃仁,血竭(各一兩),自然銅(四錢,火煅七次,醋淬)

上為末,同黃蠟四兩溶化,入前末,速攪勻,眾手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酒化下。立齋曰:按接骨散、沒藥丸,惟元氣無虧者宜用,若腎氣素怯或高年虛弱者,必用地黃丸,或補中益氣湯以固根本為善。

白話文:

上級的草藥被研磨成粉末,與生薑汁和蜂蜜混合製成藥丸,每個兩兩克製成四個藥丸。每次服用一個藥丸,用等量的水和酒混合,加熱至八分熟,於空腹時熱服。立齋大夫認為,脾臟主管肌肉,肝臟則主管筋骨。如果肝脾的氣血不足或血虛有熱且未能痊癒,應尋找病因進行治療。

「十味沒藥丸」(二三五),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或者氣逆血暈,或者瘀血積聚在內,導致肚子疼痛,或者胸部脹滿不舒。成分包括:沒藥、乳香、川芎、川椒、當歸、芍藥、紅花、桃仁、血竭(每種一兩),自然銅(四錢,經過七次火煅後,用醋浸泡)。

上級的草藥被研磨成粉末,與四兩黃蠟熔化後,加入前面的粉末,迅速攪拌均勻,多人一起製成藥丸,大小如彈子。每次服用一個藥丸,用酒化開後服用。立齋大夫指出,使用接骨散和「十味沒藥丸」,只適合元氣未損失的人,對於腎氣素來虛弱或是年老體虛的人,必須使用「地黃丸」或者「補中益氣湯」來固本強基為佳。

花蕊石散(二三六),治打撲損傷,腹中瘀血,脹痛欲死,服之血化為水,其功不能盡述。

硫黃(明者四兩),花蕊石(一兩),

上為末,和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劑瓦罐一個,候乾入藥,再用泥封口,安在磚上,虛書八卦方位,用炭三十斤煅之,候罐冷取出。每服一錢,童便調下。立齋曰:前方若被傷已甚,元氣虧損,內有瘀血,不勝疏導者,用前藥一服,其血內化,又不動臟腑,甚妙,甚妙。

黑丸子(二三七),一名和血定痛散。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或瘀血壅腫,或外感風寒,肢體作痛,或手足緩弱,行步不前。若流注膝風初結,服之自消;若潰後氣虛發熱,與補藥兼服自斂。

白話文:

【花蕊石散】(第二三六號方),用於治療摔打扭傷,腹中積血,脹痛欲死的情況。服用後,積血會轉化為水,其療效難以完全描述。

硫磺(明亮的四兩),花蕊石(一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混合均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定一個瓦罐,待乾後放入藥材,再用泥密封罐口,放在磚上,書寫八卦方位,用三十斤炭火煅燒,待罐冷卻後取出。每次服用一錢,用童子尿調和服用。立齋說:如果傷勢嚴重,元氣損失,內部有積血,不適合進行疏通的治療,使用此方藥物一次,血液會在內部轉化,又不會影響五臟六腑,非常奇妙,非常奇妙。

【黑丸子】(第二三七號方),又名和血定痛散。用於治療摔打扭傷,筋骨疼痛,或是積血腫脹,或是外受風寒,四肢疼痛,或者手腳乏力,行走困難。對於剛開始結成的膝風積聚,服用後可以自行消散;若是傷口後氣虛發熱,可以和補藥一起服用以促使其收斂。

百草霜,白芍藥(各一兩),川烏(炮),南星(各三錢),赤小豆(兩半),白蘞(一兩六錢),白芨,骨碎補,當歸(各八錢),牛膝(六錢),

上各另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鹽湯、溫酒任下,孕婦忌服。

封口藥(二三八)凡損傷皮肉破裂者,以此封之。

牡蠣(煅),赤石脂(生研),紅丹(上好者。等分),

上為細末,香油調塗瘡口。若欲消腫散血合口,加血竭乾摻之。

當歸導滯散(二三九)治跌撲瘀血在內,胸腹脹滿,或大便不通,或喘咳吐血。

白話文:

藥方一:

  • 百草霜、白芍藥(各1兩)、川烏(炮製)、南星(各3錢)、赤小豆(兩半)、白蘞(1兩6錢)、白芨、骨碎補、當歸(各8錢)、牛膝(6錢)
  • 將以上各藥物分別研磨為粉末,用酒和糯米糊調和成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約30至40顆,可以使用鹽水或溫熱的酒來送服。懷孕婦女忌用此藥。

封口膏:

  • 針對皮肉受損且破裂的情況,可以使用此膏來封閉傷口。

牡蠣(煅燒)、赤石脂(生研磨)、紅丹(優質品)。等量分開使用。

  • 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用香油調和後塗抹於傷口處。如果希望減輕腫脹和消除淤血並促進傷口癒合,可加入血竭乾粉一同塗抹。

當歸導滯散:

  • 用於治療跌打摔傷導致的體內淤血,引起胸部和腹部脹滿,或者大便不通暢,或是出現喘息和咳血的情況。

大黃,當歸(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陽氣虛者,須加肉桂。

復元活血湯(二百四十)治跌打損傷,瘀血流於脅下作痛,或小腹作痛,或痞悶,及便毒初起腫痛。

柴胡(一錢半),天花粉,穿川甲(炒,各一錢),當歸(酒拌),大黃(酒炒,各一錢),紅花,甘草(各七分),桃仁(二十個,去皮尖研)

上水一鍾半,加酒半鍾,煎八分。食前服之,以利為度。

金瘡方(二四一)

凡金瘡出血不止,用牛膽、石灰摻之即止。其方以臘月牛膽入風化石灰,懸當風候乾用。一方:單用三七搗爛敷之,神效。又方:金瘡出血不止,以五倍子生為末,干貼之;如不止而血熱者,宜用犀角地黃湯之類。

白話文:

【大黃當歸散】

取大黃和當歸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以溫熱的酒送服。若患者陽氣虛弱,則需加入肉桂。

【復元活血湯】

此方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所引起的瘀血在脅下作痛,或小腹作痛,或腹部不適,以及初期的便毒腫痛。主要成分包括:柴胡(一錢半)、天花粉、穿川甲(炒)(各一錢)、當歸(酒拌)、大黃(酒炒)(各一錢)、紅花、甘草(各七分)、桃仁(二十個,去皮尖研)。以上所有材料用水煎煮後,再加入酒一起煎煮,直至剩下八分。在飯前服用,以達到通暢效果為原則。

【金瘡方】

對於金瘡出血不斷的情況,可用牛膽與石灰混合敷在傷口上,即可立即停止出血。此方使用方法為在十二月時,將牛膽與風化石灰混合後掛在風中晾乾。另一種方法為單獨使用三七粉搗碎後敷在傷口上,效果奇佳。又一方法為對於金瘡出血不停的情況,可使用五倍子研磨成粉末,乾燥後貼在傷口上。如果出血不止且伴有血熱的情況,適合使用犀角地黃湯等相關藥物。

大凡金瘡出血不止,若素本怯弱者,當補其氣;若陰虛或有熱者,當補其血;若因怒者,當平肝;若煩熱作渴昏潰者,當補脾氣;若筋攣牛蒡者,當養肝血,不應,用地黃丸以滋腎水。

金瘡降真散(二四二)

降真香(用節佳),松香,文蛤

三味等分為末。無論諸傷血出斷折,摻破處夾縛定,神效。

金瘡灰蛋散(二四三),治金瘡出血不止,及久年惡瘡。

石灰(細研),雞蛋清(以和灰,成餅為度)

上將灰蛋餅子煅過,候冷研鈿。遇金瘡摻之;若多年惡瘡,以薑汁調敷。一方單以石灰摻傷處裹定,亦血止而愈。

白話文:

對於大規模的金屬傷口出血不停的情形,如果是原本體質虛弱的人,應該補充他們的元氣;如果是陰虛或有熱性的人,應該補充他們的血液;如果因為生氣引起的,應該平息肝氣;如果是煩熱、口渴、意識模糊的人,應該補充脾氣;如果是筋肉抽搐的人,應該滋養肝血,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見效,可以使用地黃丸來滋潤腎水。

降真散(二四二)

降真香(選用品質較好的部分)、松香、文蛤 三種材料等量後研磨成粉末。無論是各種傷口出血、骨折,都可以撒在傷口上並用繃帶固定,效果非常神奇。

金瘡灰蛋散(二四三),用於治療金屬傷口持續出血,以及長期存在的惡性瘡病。

石灰(細研磨)、雞蛋清(與灰混合至形成餅狀為宜) 將灰蛋餅子燒熱後放涼研磨。遇到金屬傷口時,可以撒上;如果是一直未癒的惡性瘡,則可以用薑汁調和後敷上。另外還有一個單方,只是使用石灰撒在傷口上並包紮固定,這樣也可以使出血停止並痊癒。

龍骨散(二四四)治金瘡。

龍骨,赤石脂,五棓子,黃丹,海螵蛸(各等分),

上各研,入麝香少許,共研勻摻上,如干,先以鹽水洗,挹乾摻之。

桃花散(二四五)治金瘡,並一切惡瘡。

黃丹,軟石膏(煅過,等分),

和研勻如桃花色。摻傷處,甚妙。

刀傷跌打經驗方(二四六)

凡刀傷磕損跌撲腫痛,或出血,用蔥白細切杵爛,炒熱敷患處,蔥冷再易,神效。一方以三七搗爛罨之,神效。

立齋曰:《醫學綱目》稱前方有神效,余嘗以治前證,青腫不散,死肉不潰,佐以健脾胃之藥,其功尤捷,此內外所以合一也。

白話文:

【龍骨散】(配方編號:37717)用於治療金創傷。

  • 龍骨、赤石脂、五棓子、黃丹、海螵蛸(每種份量相同)
  • 所有成分需分別研磨,加入少量麝香,混合均勻後撒在傷口上。若傷口乾燥,應先用鹽水清洗,然後吸乾水分後再撒上藥粉。

【桃花散】(配方編號:10753)用於治療金創傷以及各種惡性創傷。

  • 黃丹、軟石膏(先經煅燒過後,份量相同)
  • 混合均勻,顏色類似「桃花」。將藥粉撒在傷口上,效果極佳。

【刀傷跌打經驗方】(配方編號:246)

  • 處理刀傷、撞擊、跌倒導致的腫痛或出血時,可以將蔥白細切後揉成糊狀,炒熱後敷在傷口上。當蔥冷卻後,可再次更換新的蔥葉進行敷療,效果神妙。有一個方子是將蔥葉搗碎後敷在傷口上,同樣效果顯著。

立齋先生說:《醫學綱目》中提到這個方子有奇效,他曾親自使用來治療上述症狀,發現對於青腫不消、死肉不化的情況,如果配合健脾胃的藥物一同使用,效果更加迅速,這就是內外兼治的道理。

損傷敷夾法(二四七)

凡損傷骨折者,先須整骨使正,隨用川烏、草烏等分為末,以生薑汁調貼之,夾定,然後服藥,無有不效。

罨跌閃腫痛(二四八)

用生薑、蔥白同搗爛,和麵炒熱罨之。如熱服而痛者,用梔子加麵炒熱罨之。

洗損傷方(二四九)凡傷重者,用此淋洗,然後敷藥。

荊芥,土當歸,生蔥(切斷,一方用生薑)

上同煎湯,溫洗。或止用蔥一味煎洗亦可。

箭鏇竹木刺方(二百五十)

《百一》方治竹刺在肉,以蠐螬蟲研敷立效。

《衍義》方治竹木刺入肉,嚼牛膝根罨之即出。

白話文:

【損傷敷夾法(二四七)】

凡遇到骨折的情況,首先應當調整骨骼使其回到正確的位置,接著取等量的川烏和草烏,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後貼在傷處,再進行固定,之後再服用藥物,這樣一般都能獲得好的療效。

【罨跌閃腫痛(二四八)】

使用生薑和蔥白一起搗碎,混入麵粉炒熱後敷在傷處。如果熱敷後仍然感到疼痛,則可以使用梔子加麵粉炒熱後敷在傷處。

【洗損傷方(二四九)】

對於傷情嚴重的案例,可以使用此方法淋洗,然後再進行敷藥。

使用荊芥,土當歸(一種草本植物),以及生蔥(切斷,有一種方案則使用生薑)。

將這些材料一同煎煮成湯,溫和地淋洗傷處。或者只使用生蔥一種煎煮後淋洗也可。

【箭鏇竹木刺方(二百五十)】

《百一》方治療竹子刺進入皮肉,使用蠐螬蟲研磨後敷上,效果立竿見影。

《衍義》方治療竹木刺進入皮肉,咀嚼牛膝根部後敷上,就能使刺自行排出。

《肘後》方治箭鏃入骨,以巴豆肉微炒,同蜣螂研勻塗傷處,俟癢極,拔出之。

孫真人治箭鏃針刺,杵螻敷塗患處自出。

罨跌打夾棍傷(二五一)

生薑,陳酒糟(各一斤)

同搗爛,炒熱。罨傷處。

治拶傷(二五二)

凡拶傷手指者,用皂礬二兩,水四五碗,砂鍋內熬滾,將手熏洗良久,即血活疼止,不致潰爛。熬水忌銅鐵器。其洗手水過夜即臭惡不可聞。

杖瘡四方(二五三)

用川大黃一兩,加上好冰片二分,另研,俱為末,和勻,涼水調如糊,攤杖處,即時止痛,一日後換膏藥貼之。

白話文:

《肘後》方治療箭矢或針尖進入骨頭,取少量巴豆肉微火烤炒,與蜣螂一起研磨均勻後塗抹於傷口處,待到傷口癢感達到極點時,即可將箭矢或針尖取出。

孫真人治療箭矢或針尖刺傷,取螻蟻研磨後敷於患處,傷口自然會自行排出。

治療跌打傷、夾棍傷(二五一):使用生薑和陳酒糟(各一斤),一同搗爛後炒熱,敷於傷口處。

治療手指夾傷(二五二):對於手指夾傷,使用二兩皁礬與四至五碗水,在砂鍋中煮沸,將手放入蒸氣中燻洗許久,可使血液活絡,疼痛減輕,避免傷口潰爛。在煮水過程中,避免使用銅鐵器具。手洗後的水過夜會發臭,無法聞味。

治療杖傷(二五三):使用一兩川大黃加上二分好冰片,分別研磨後混合成粉末,用冷水調製成糊狀,敷在傷口處,馬上可以止痛,一天後再換膏藥貼上。

又方:加甘草一兩。

又方:攤藥

大黃,白芷,生半夏(各七錢),

上為末。以鮮薑汁調敷,干即再敷,以黑處血紅為度,即換貼膏藥,神效。

又方:

生半夏,松香(各一兩),

上研一處,蜜水調成膏貼之。勿令見風。如干再換一個,即愈。

諸骨諸物鯁(二五四)

一、治諸骨鯁,用苧麻根杵爛丸,彈子大,將所鯁物煎湯化下。

一、治魚骨鯁,用細茶、五倍子等分為末,吹入咽喉立愈。

一、治稻芒、糠谷鯁喉,將鵝吊一足取涎,徐徐咽之即消。

一、治吞釘鐵、金銀銅錢等物,但多食肥羊脂及諸般肥肉等味,必隨大便而下。

白話文:

又一方法:添加炙甘草一兩。

又一方法:外用藥膏

大黃、白芷、生半夏(各七錢),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使用鮮薑汁調和敷於患處,待乾後再敷,直至傷口出現紅色血液,然後更換膏藥,效果奇佳。

又一方法:

生半夏、松香(各一兩),

以上材料研磨混勻,用蜂蜜水調和成膏狀貼在患處。避免風吹。若膏藥乾了再換一個,即可痊癒。

諸骨諸物鯁(二五四)

一、治療骨頭卡住,使用薴麻根搗碎做成丸狀,大小如彈子,將卡住的物體用水煮後服下。

一、治療魚骨卡住,使用細茶與五倍子按比例磨成粉,吹入喉嚨即可立即康復。

一、治療稻稈、穀物卡喉,將鵝吊起一腳取得唾液,緩慢嚥下即可消除。

一、治療吞食釘子、鐵、金銀銅錢等物,只需多食用肥厚的羊脂以及各種肥肉等食物,必然會隨著大便排出。

一、治吞鐵或針,用餳糖半斤,濃煎艾汁調和服之。

一、治吞發繞喉不出者,取自己亂髮燒灰,白湯調服一錢。

破傷風敷藥(二五五)治打撲損傷傷風腫痛者。

南星,半夏,地龍(等分),

上為末。用生薑、薄荷汁調搽患處。

豨薟酒(二五六)治破傷風外邪初入,或風入於臟者,神效。凡頭面身體因破損傷風者,頃刻發脹,遲則不救。速用豨薟草一二兩,酒、水各半煎服,被蓋暖臥,少頃即可消散。能飲者,純用酒煎尤妙。

防風湯(二五七)治破傷風表證未傳入里,急服此。

白話文:

一、治療吞食鐵或針的情況,使用半斤餳糖,濃縮煎煮艾草汁後調和服用。

一、治療吞食毛髮導致喉嚨堵塞無法排出的情況,採用自己的亂髮燒成灰塵,用白開水調製成一錢服用。

治療創傷性風寒引起的疼痛(二五五)針對因摔打跌撞導致的傷風腫痛。

使用南星、半夏、地龍(三種材料等量)。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使用鮮姜和薄荷汁調製後塗抹在患處。

豨薟酒(二五六)針對傷風初期由外部邪氣入侵,或者風邪進入內臟的情況,有奇效。對於因受傷而引起頭部、身體出現腫脹的狀況,應立即使用豨薟草一二兩,與一半的酒和水煎煮後服用,並覆蓋被子保持溫暖躺下,不久後即可消除腫脹。能飲酒的人,使用純酒煎煮效果更佳。

防風湯(二五七)針對傷風初期表徵尚未轉入內部,應立即服用此方。

防風,羌活,獨活,川芎(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調蜈蚣散服。方在後二六四。

白朮防風湯(二五八)治破傷風服表藥過多自汗者。

白朮,黃耆(各一兩),防風(二兩),

上每服五七錢,水煎服。臟腑已和而自汗出者可服此藥。若臟腑秘,小便赤而自汗者,急以後大芎黃湯下之。

羌活湯(二五九),治破傷風在半里半表間,宜和解之,急服此湯,稍緩則邪入於裡,不可用矣。

羌活,麻黃,菊花,川芎,防風,細辛,前胡,蔓荊子,黃芩,石膏,白茯苓,枳殼,甘草(各一錢),薄荷,白芷(各五分),

白話文:

防風、羌活、獨活、川芎(等量),每份五錢,加水煮沸後,調和蜈蚣散服用。詳細方法見後面第二百六十四頁。

「白朮防風湯」(第二百五十八頁)用於治療破傷風,如果服用了表藥導致過度出汗的情況。

白朮、黃耆(各一兩),防風(二兩),每份五至七錢,加水煮沸後服用。如果內臟已經平和且仍然有出汗情況,可以服用這藥。若內臟阻塞,小便赤色且仍出汗,應立即使用「後大芎黃湯」來治療。

「羌活湯」(第二百五十九頁),用於治療處於半表半裡狀態的破傷風,適合以和解的方式進行治療,應立即服用此湯。若稍晚才服用,可能導致病邪進入體內,就不再適用。

羌活、麻黃、菊花、川芎、防風、細辛、前胡、蔓荊子、黃芩、石膏、白茯苓、枳殼、甘草(各一錢),薄荷、白芷(各五分)。

上每服五錢,薑、水煎。日二三服。

羌活防風湯(二百六十),治破傷風初傳在表,脈浮緊。

羌活,防風,藁本,當歸,芍藥,甘草(各四錢),地榆,細辛(各二錢),

上㕮咀。每服五七錢,水一鍾半,煎八分。熱服。量緊慢加減用之。熱盛,加黃連、黃芩各二錢。大便秘,加大黃二錢。自汗,加防風、白朮各五分。

大芎黃湯(二六一),治破傷風邪傳於裡,舌強口噤,項背反張,筋惕搐搦,痰涎壅盛,宜疏導者,急服之。

川芎,羌活,黃芩,大黃(各一兩),

白話文:

上每服五錢,薑、水煎。日二三服。

「羌活防風湯」(二百六十),用於治療破傷風初期,病徵表現在皮膚表面,脈搏浮緊的情況。

羌活,防風,藁本,當歸,芍藥,甘草(各四錢),地榆,細辛(各二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至七錢,加水半升半,煮沸後再熬至剩八分。熱服。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用量。若熱症加重,可增加黃連、黃芩各二錢。大便不通時,增加大黃二錢。出現自汗時,可加入防風、白朮各五分。

「大芎黃湯」(二六一),用於治療破傷風時,邪氣進入內臟,出現舌頭僵硬、嘴巴緊閉、背部向後彎曲、肌肉抽搐、痰多等情況,適合使用此方迅速治療。

川芎,羌活,黃芩,大黃(各一兩),

上每服五七錢,水煎服。

(《本事》)玉真散(二六二),一名定風散。亦名奪命丹。治打撲金刃破傷風重者,牙關緊急,腰背反張,並蛇犬所傷。

天南星(湯泡七次,如急用,以濕紙裹煨),防風(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若牙關緊急,腰背反張者,每服三錢,用童便調服。雖內有瘀血亦愈,至於昏死心腹尚溫者,速進二服,亦可保全。若破傷風瘡口及瘋犬咬傷,須用漱口水或熱童便洗淨,隨用生南星為末摻之,或以水調塗之,出水為妙。

白話文:

玉真散(二六二),又名定風散、奪命丹。主要治療因摔打、刀傷、斧砍、火燒等造成的重傷風症狀,如牙關緊閉、腰背反曲,以及被蛇、狗傷害的情況。

天南星(需先以熱湯浸泡七次,若急需時,則可用濕紙包裹後加熱),防風(按比例等量分開),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兩錢,以溫熱的酒調和服用;若遇到牙關緊閉、腰背反曲的情況,每次應服用三錢,並以童子尿調和服用。即使體內有瘀血,此方也能治癒。對於陷入昏迷但腹部仍溫暖的病患,迅速服用兩服,亦能輓救生命。對於傷風創口或被瘋狂的狗咬傷的患者,必須先用漱口水或熱童子尿清洗傷口,然後使用生天南星研磨後塗抹在傷口處,直至流出水為止。

養血當歸地黃湯(二六三),治破傷風氣血俱虛,發熱頭痛,服此以養氣血,祛風邪,不拘新舊並可治之。

當歸(酒拌),熟地(各二錢),芍藥,川芎,藁本,防風,白芷,北細辛(各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甚者加酒助之。

蝦蚣散(二六四)

蜈蚣(一對,炙),鰾膠(三錢,煅)

上為末。用防風、白朮煎湯調下。

破傷風灸法(二六五)治跌打損傷,或硃砂破皮膚,以致風邪入內,牙關緊急,腰背反張,或遍體麻木,甚者不知人事。急用蒜搗爛塗傷處,將艾壯於蒜上灸之,多灸為善,仍用膏藥護貼,內服玉真散。如毒蛇瘋犬咬傷,先刺患處去毒血,如前法治之。

白話文:

【當歸地黃湯】(方號:20811)(263),用於治療因受傷導致的風寒熱痛和氣血兩虛。症狀包括發熱、頭痛等,服用此方可以補養氣血,驅除風邪,無論是新傷還是舊傷都可以使用。

配方:

  • 當歸(酒泡),熟地黃(各2錢),芍藥,川芎,藁本,防風,白芷,北細辛(各1錢), 用水煎煮,一次煎出一碗,餐前服用。病情嚴重者可以加酒輔助。

【蝦蚣散】(方號:264) 配方:

  • 蜈蚣(一對,炙烤),鹿角膠(三錢,煅制)

研磨成粉末。用防風、白朮煎湯調服。

【破傷風灸法】(方號:265)治療跌打損傷,或者硃砂(一種中藥,用於治療皮膚病)導致的皮膚破傷,使風邪入侵體內,引起牙關緊閉,腰背反弓,全身麻木,嚴重的甚至失去意識。緊急時,將大蒜搗爛敷在傷口處,然後在大蒜上放艾草灸,越多越好,同時用膏藥包紮。內服玉真散。如果是被毒蛇或瘋狗咬傷,首先在受傷處刺破排毒,然後按照上述方法治療。

請注意,以上內容爲中醫傳統療法,具體用藥需遵醫囑,尤其是涉及到外傷和內服藥物時,應由專業醫生指導。

(海藏)愈風丹(二六六),治癘病手足麻木,眉毛脫落,遍身生瘡,及癩風癮疹,皮膚瘙癢,搔破成瘡,並皆治之。

皂角(一斤,銼寸許,無灰酒浸一宿,以水一碗挪成汁,去渣,用砂罐文武火熬熱),苦參(一斤,取末四兩),烏梢蛇,白花蛇,土花蛇(各一條,去腸陰乾,酒浸,取淨肉曬乾為末)

上為末,入前二味和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煎通聖散送下,乾物壓之,日三服,間日浴之,汗出為度。

二聖散(二六七)疏風和血,去癘毒。。

白話文:

【海藏】愈風丹(二六六),治療癘病導致的手腳麻痺、眉毛脫落,全身長瘡,以及癩風、癆疹、皮膚瘙癢,搔抓後形成瘡,這些病症都適用。

皁角(一斤,切碎約一寸大小,用無灰酒浸泡一夜,再用水一碗煮成汁液,濾去渣滓,使用砂罐在文火和武火之間熬煮至熱), 苦參(一斤,取其粉末四兩),烏梢蛇,白花蛇,土花蛇(各自一條,去除內臟陰乾,用酒浸泡,取出乾淨的肉曬乾後研磨成粉)

以上研磨成粉末,加入前面兩種材料混合後製成丸狀,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六七十粒,空腹時煎煮【通聖散】送服,乾糧壓胃,每日三次,隔一天進行一次全身沐浴,直到出汗為止。

【二聖散】(二六七)可以疏解風氣,調和血液,去除癘毒。

皂魚刺(燒存性,為末),大黃(半兩),

上用大黃半兩煎湯調下皂刺末二錢。早服樺皮散,午以升麻湯下瀉青丸,晚服二聖散。

(《局方》)樺皮散(二六八),治肺壅風毒,遍身癮疹瘙癢。

樺皮,枳殼(去穰,各四兩,俱燒存性),荊芥穗(一兩),炙甘草(半兩),杏仁(二兩,去皮尖,用水一碗煮令減半,取出晾乾為研)

上共為末,瓷器收貯。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服。

升麻湯(二六九)治諸風熱癩,肌肉極熱,身如蟲行,或唇反綻裂。

升麻(三分),人參,茯神,防風,羌活,犀角(鎊),羚羊角(鎊,各一錢),肉桂(五分),

白話文:

皁魚刺(燒後保留其性質,研磨成粉末),大黃(半兩),上等大黃半兩與水一起煮成湯,然後用此湯調和兩錢的皁魚刺粉末。早晨服用[樺皮散],中午則以升麻湯服用[瀉青丸],晚上再服用二聖散。

(《局方》)樺皮散(配方編號二六八),用於治療肺部被風毒堵塞,導致全身起疹子、瘙癢的症狀。

樺皮,枳殼(去除果肉,各四兩,皆需燒後保留其性質),荊芥穗(一兩),炙甘草(半兩),杏仁(二兩,去除果皮和尖端,用水煮到只剩一半的量,取出晾乾後研磨)

以上所有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存放在瓷器中。每次服用兩錢,飯後用溫酒調服。

升麻湯(配方編號二六九),用於治療各種風熱癩,肌肉極度發熱,身體感覺像有蟲子在爬動,或者嘴脣開裂的症狀。

升麻(三分),人參,茯神,防風,羌活,犀角(鎊),羚羊角(鎊,各一錢),肉桂(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入竹瀝少許,煎八分。不拘時服。或用下瀉青丸。

(《寶鑑》)醉仙丹(二百七十)治癘風遍身麻木。

胡麻子(炒),牛蒡子(炒),枸杞子,蔓荊子(炒,各一兩),白蒺藜,苦參,天花粉,防風(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一兩五錢,入輕粉二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晨午各一服,至五七日,於牙縫中出臭涎,令人如醉,或下膿血,病根乃去,仍量人輕重虛實以用之。病重者,須先以再造散下之,候元氣將復,方用此藥。忌一切鹽醋炙煿厚味,止可食淡粥時菜,及諸蛇肉以淡酒蒸熟食之亦可,以助藥力。

白話文:

【水二鍾,姜三片,入竹瀝少許,煎八分。不拘時服。或用下瀉青丸。】 (《寶鑑》) 【醉仙丹】(二百七十)治癘風遍身麻木。

【胡麻子(炒),牛蒡子(炒),枸杞子,蔓荊子(炒,各一兩),白蒺藜,苦參,天花粉,防風(各半兩),】

以上材料磨成細末,每兩份加五錢輕粉拌勻。每次服用一錢,用茶清調服,每天早晚各一次,連續五到七天,牙縫會出現惡臭的唾液,讓人感覺如同醉酒,或者排出膿血,這表明病情已經開始緩解。之後,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輕重、虛實),適當調整藥物用量。對於病情嚴重的人,必須先用「再造散」進行治療,等到身體恢復元氣後,再使用此藥。避免食用所有的鹹、醋、油膩食物,只能吃清淡的粥和蔬菜,或者煮熟的蛇肉,以淡酒佐餐也可以,目的是輔助藥效。

【忌一切鹽醋炙煿厚味,止可食淡粥時菜,及諸蛇肉以淡酒蒸熟食之亦可,以助藥力。】

(子活)浮萍散(二七一)治風癬疥癩。

浮萍(四錢),荊芥,川芎,麻黃(去節),當歸,赤芍藥,甘草(各二錢),

水二鍾,蔥二莖,豆豉一撮,煎服,汗出為度。

(《寶鑑》)換肌散(二七二)治癘風久不愈,或眉毛脫落,鼻梁崩壞,其效如神。

白花蛇,黑花蛇(各三兩,酒浸),地龍(去土),當歸,川芎,赤芍藥,天門冬(去心),甘草,何首烏(不犯鐵),沙參,胡麻子(炒),天麻,紫參,苦參,白蒺藜(炒),細辛,白芷,蔓荊子,威靈仙,荊芥穗,菊花,木賊草,不灰木,石菖蒲,定風草(即草烏莖),草烏(炮,去皮臍),蒼朮,木鱉(各一兩),

白話文:

(子活)浮萍散(二七一):此方治療風癬、疥癩等症狀。

浮萍(四錢)、荊芥、川芎、麻黃(去節)、當歸、赤芍藥、甘草(各二錢):以上各味藥材按比例混合。使用二鍾水,加入兩根蔥和一小撮豆豉,一起煮沸後服用,直到出汗為止。

換肌散_(二七二):此方專治長時間未能痊癒的癘風病,或出現眉毛脫落、鼻樑崩壞等症狀,其療效如同神蹟。

白花蛇、黑花蛇(各三兩,需用酒浸泡)、地龍(去土)、當歸、川芎、赤芍藥、天門冬(去心)、甘草、何首烏(不與鐵器接觸)、沙參、胡麻子(炒)、天麻、紫參、苦參、白蒺藜(炒)、細辛、白芷、蔓荊子、威靈仙、荊芥穗、菊花、木賊草、不灰木、石菖蒲、定風草(即草烏莖)、草烏(炮製,去除皮和根)、蒼朮、木鱉(各一兩):以上藥材按比例混合使用。

上各另為末,和勻。每服四五錢,食後溫酒調服,加飲數杯尤妙。

通天再造散(二七三),治大風實熱內壅,宜此攻之。

鬱金(半兩),大黃(炮),皂刺(炒,各一兩),白醜(頭末,半生半炒,六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日未出時,面東以無灰酒調下,晚利下黑頭小蟲,病輕者只利臭穢之物。忌葷腥厚味半年,犯則再作不可救。此藥服三五次即愈。

白花蛇丸(二七四)治癘風。丹陽荊上舍得癘疾,一僧治而愈,以數百金求方,秘不肯傳,館客袁生窺知藏衲衣領中,因醉之而竊錄焉,用者多效。

白話文:

「上各另為末,和勻。每服四五錢,食後溫酒調服,加飲數杯尤妙。」

這是關於一個名為「通天再造散」的藥方(編號273)。這個藥方適用於治療大風症狀伴隨的實熱內壅,應使用此藥方進行攻擊性治療。

「鬱金(半兩),大黃(炮),皁刺(炒,各一兩),白醜(頭末,半生半炒,六錢),」

這些材料需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量約五錢,在日出前,面向東方,以無火燒的酒調服,晚上可能會排出黑色頭狀的小蟲,病情較輕的患者可能僅會排出惡臭的物質。服用者需在半年內避免食用肉類、腥味食物及濃厚的食品,一旦違反則會再次發病且無法輓回。此藥方多次服用後即可痊癒。

「白花蛇丸」(編號274)適用於治療癘風。丹陽荊上捨曾有患此病的案例,一位僧人治療後痊癒,以數百金尋求該藥方,但祕不外傳。館客袁生透過偷看僧人藏於僧袍領中的藥方,並趁其醉酒時抄錄下來。使用此藥方的人大多能獲得療效。

白花蛇(一條,去頭尾,連骨生用),烏梢蛇(一條,去頭尾,生用),蟬蛻(去土),防風(去苗),金銀花(去葉),枸杞子,槐花,苦參,生地(各二兩),全蠍(醋浸一日,去鹽味),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烏藥,牛膝,川芎,牛蒡子,何首烏(不犯鐵),連翹,天花粉,白蒺藜,威靈仙,荊芥穗,細辛,蔓荊子,金毛狗脊,胡麻子(炒,各一兩),漏蘆(半斤,洗淨去苗取四兩)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茶清送下,空心午前臨臥各一服。

白花蛇膏(二七五)治諸風癩疾,遍身生瘡。

白話文:

材料:

  • 白花蛇一條(去除頭尾,整條生用)
  • 黑蛇一條(去除頭尾,生用)
  • 蟬蛻(去除泥土)
  • 防風(去除根部)
  • 金銀花(去除葉子)
  • 枸杞子
  • 槐花
  • 苦參
  • 生地(各2兩)
  • 全蠍(醋浸泡一天後,去除鹵味)
  • 黃芩
  • 黃連
  • 梔子
  • 黃柏
  • 烏藥
  • 牛膝
  • 川芎
  • 牛蒡子
  • 何首烏(不與鐵接觸)
  • 連翹
  • 天花粉
  • 白蒺藜
  • 威靈仙
  • 荊芥穗
  • 細辛
  • 蔓荊子
  • 金毛狗脊
  • 胡麻子(炒熟,各1兩)
  • 漏蘆(半斤,清洗淨後取4兩)

製法: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加入米糊調和,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約50至60粒,用水煎的茶送服,每天早晨、中午及睡前各服一次。

此方名為「白花蛇膏」(第275號方),用於治療各種風癥和皮膚疾病,如全身生長的疹子或潰瘍。

白花蛇(肉四兩,酒浸),天麻(七錢),荊芥,薄荷葉(各三錢),

上為細末,用好酒二升,蜜四兩,以銀瓷器熬成膏。每溫服一酒杯,日三次,煎餅壓下,於暖處發汗效。

防風天麻丸(二七六),治癘風癩病。此方應是仙傳,一年中常療數人,初服藥有嘔吐者,不可疑,服而得愈,其效如神。

防風(去蘆),天麻,升麻,白附子(炮),定風草,細辛(去苗),川芎,人參(去蘆),丹參(去蘆),苦參,玄參(去蘆),紫參(去蘆),蔓荊子,威靈仙,穿山甲(炒),何首烏(另搗,各二兩),蜈蚣(二條)

白話文:

【白花蛇酒膏】

材料:白花蛇4兩(乾燥後的蛇體),需浸泡在酒中;天麻7錢(約21公克);荊芥、薄荷葉各3錢(分別約為9公克)。

做法: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為細粉,再使用好酒2升與蜂蜜4兩,一起在銀質或瓷質容器中慢火熬煮成膏狀。

服用方式:每次溫熱服用約一杯量,每日3次。飲用後若感到胃部不適,可食用煎好的餅來緩解,並在溫暖環境中發汗以觀察效果。

【防風天麻丸】

此方為治療癘風癩病之方。據傳為神仙所傳授,一年內常能治療幾人。初服藥時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現象,這並非異常反應,只要繼續服用,病情會逐漸改善,其療效堪比神蹟。

所需材料:防風(去除根部)、天麻、升麻、白附子(需先烤熟)、定風草、細辛(去除根部)、川芎、人參(去除根部)、丹參(去除根部)、苦參、玄參(去除根部)、紫參(去除根部)、蔓荊子、威靈仙、穿山甲(需先炒過)、何首烏(需另外搗碎,各取2兩),蜈蚣(2條)。

上為細末,同何首烏末拌勻;外用胡麻一斤,淘淨曬乾炒香熟,另研為細末,乃入前藥末二兩,又拌勻,煉蜜和為十丸。每服一丸,細嚼,溫漿水送下,不拘時候,日三服。宜食淡白粥一百二十日,大忌房勞,並將息慎口。

行藥方(二七七)治癘毒。

大黃,白牽牛,檳榔(各一兩),甘草(三兩),輕粉(五錢),

上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白蜜三匙,薑汁二匙,五更時調服。病勢重者,七月行一次;稍輕者,半月一次;輕者,一月一次,或二十日一次,以三五遍為度。

皂角散(二七八)治大風。

白話文:

上部的藥物要研磨成細末,與何首烏的粉末混合均勻;另外,使用一斤的胡麻,淘洗乾淨後曬乾並炒至香熟,研磨成細末,再加入前面藥末的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兩

皂角刺(燒存性,一錢),大黃(一錢),輕粉(五分),

上為末。空心酒調服,取下惡物。服藥數日,齒縫出血甚臭。

雷丸散(二七九)取大風蟲。

雷丸,貫仲(二味先另研),阿魏(各二錢),麝香(一分),水銀,硫黃,雄黃(各二錢半,用乳缽入醋少許,研令水銀盡為度),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天明溫酒送下。

黑虎丹(二百八十)治大風諸癩惡瘡,毒蟲內蝕,形骸變壞。

天靈蓋(三兩),人中白,桃仁(炮,去皮尖,各二兩),老皂刺(燒存性),穿山甲(炒,各半兩),輕粉(二錢),麝香(五分),干蝦蟆(二個,去頭足,燒存性)

白話文:

皁角刺(燒後保留性質,相當於一錢),大黃(相當於一錢),輕粉(五分),

以上成分磨成粉末。在空腹時,用酒調和服用,以取出體內的異物。服用藥物幾天後,牙縫會出血且味道很臭。

雷丸散(配方編號:12052)取大風蟲。

雷丸、貫仲(這兩味先單獨研磨),阿魏(兩者各相當於一錢),麝香(一分),水銀,硫黃,雄黃(這四者各相當於一錢半,使用乳缽加入少量醋,研磨至水銀完全消失為止),

以上成分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於清晨時以溫酒送服。

黑虎丹(配方編號:32606)治療大風、各種膿瘍、毒蟲引起的內蝕,導致身體形狀變化。

天靈蓋(三兩),人中白(兩者各相當於二兩),桃仁(炒熟,去皮尖,各二兩),老皁刺(燒後保留性質),穿山甲(炒,各半兩),輕粉(二錢),麝香(五分),乾蝦蟆(二個,去除頭和腳,燒後保留性質)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月首五更米飲連口服,取蟲盡即愈。殺勞蟲通用。

苦參酒(二八一)治癩風,及瘡疹疥癬最多者。

苦參(五斤,切片)

上以好酒三斗浸三十日。量飲一合,日服不絕,覺痹即瘥。

硫黃酒(二八二),殺癘風諸蟲。

明硫黃(研極細)

上用酒浸。空心飲清汁。明日添硫黃,再研入酒如前飲之。

七珍湯(二八三),浴洗大風。

青藁,艾葉,忍冬藤,蒼耳子,桑條,槐條,柳條(三條,俱捶碎用)

白話文:

上藥研磨為粉末,煉製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同桐子。每次服用三十個丸,每月初五的清晨以米飲連同藥丸一起吞服,直到蟲體完全排出即會痊癒。此方對於疲勞蟲體具有普遍的殺滅效果。

【苦參酒】(配方編號:二八一)治療癩風,以及皮膚疹、疥癬等症狀最多的疾病。

苦參(五斤,切片)

以上材料以好酒三鬥浸泡三十天。按照個人需求服用一合,每日持續服用,直至感覺到阻塞後即會康復。

【硫黃酒】(配方編號:二八二),用於殺滅癩風和其他寄生蟲。

明硫黃(研磨至極細)

以上材料以酒浸泡。清晨空腹飲用清液。隔日增加硫黃,再次研磨後加入酒中,依照之前的飲用方法進行。

【七珍湯】(配方編號:二八三),用於沐浴治療大風病。

青蒿,艾葉,忍冬藤,蒼耳子,桑條,槐條,柳條(三條,均需捶碎使用)

以上藥物需按比例配比後,以熱水煎煮,作為沐浴湯使用,能有效治療大風病。

上煎水一桶,入炒鹽半斤。間日一洗浴,密室中以草蓆圍之,洗出汗為妙,不過十次愈。

烏頭湯(二八四)治大風瘡癩。

草烏,麻黃根,艾葉,地骨皮,朴硝(各一兩),

上為粗末,用水一桶,椒一合,蔥三十根同煎湯,入醋一鍾。於密室中自用手巾圍搭四肢,候湯可浴,令汗透,務使面上如珠,徐起或坐或臥,片時汗乾著衣,避風五日,再浴,如此三五次,每浴後更服換肌丹等藥。

敷癧方(二八五)

雄黃,硫黃,白礬,草烏,蛇床子(燒存性,等分),

白話文:

【烏頭湯】(二八四)用於治療大風、瘡癩。

烏頭、麻黃根、艾葉、地骨皮、朴硝(各取一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粗粉,加水一桶,再加入花椒一合、蔥三十根一同煎煮,最後加入醋一鍾。在密室中,自行用手巾包裹四肢,待湯熱到可以沐浴時,讓汗水充分滲透,務必讓臉上的汗水如珍珠般明亮。然後慢慢起身或坐或躺,等汗乾後穿上衣服,避免風吹五天,再進行沐浴。如此三次至五次,每次沐浴後都服用換肌丹等藥物。

【療癢方】(二八五)

雄黃、硫磺、白礬、烏頭、蛇牀子(燒成灰,等量混合),

以上材料混合使用,具體用途未詳細說明。

上為末,用香油或濃蜜水調敷患處。

(《直指》)洗癘方(二八六),浴洗大風瘡。

苦參,荊芥,防風,白芷,羌活,獨活,藁本(各一兩),洛陽花(四兩,火酒噴過一宿)

上作三次,煎水。洗令出汗。

梅花白癩(二八七)

用香油二碗,入雞蛋黃三枚熬將焦,去柤,熬油至一碗許。

外用雄黃(一錢),白礬(三分),花椒(五分),上共為細末,入油內再熬熟,收貯候用。每用豬毛湯熱洗瘡垢,搽油三五次即愈。愚按:此方於蛋焦去柤之後,入水銀五錢,微火漸熱之,然後再加硃砂細末二錢,並雄黃、白礬等於攪熬勻熟收用必妙。

白話文:

對於「上為末,用香油或濃蜜水調敷患處」的治療方式,可以理解為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後,使用香油或者濃蜜水調和,然後敷在患處。

「洗癘方」(二八六)和「浴洗大風瘡」,這兩個療法是用來清潔和治療大風瘡。主要的藥物包括苦參、荊芥、防風、白芷、羌活、獨活和藁本(各一兩)以及洛陽花(四兩,先用火酒噴灑一夜)。這些藥物需經過三次製程,煎煮成湯,然後以湯液清洗患處,讓患處出汗。

「梅花白癩」(二八七)的治療方法為,將兩碗香油加入三個雞蛋黃,慢火熬煮至油色變深,再將殘渣濾出,最後熬煮至約一碗的量。在熬油的過程中,需加入一錢的雄黃、三分的白礬和五分的花椒,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後,再次放入油中熬煮至熟。此油需放置備用。每次使用豬毛湯熱洗患處的污垢後,再將油塗抹在患處三至五次即可痊癒。

對於「此方於蛋焦去柤之後,入水銀五錢,微火漸熱之,然後再加硃砂細末二錢,並雄黃、白礬等於攪熬勻熟收用必妙」的部分,可以理解為在將雞蛋煮熟並去除蛋殼後,再加入五錢的水銀,以微火慢慢加熱。在水銀加熱後,再加入二錢的硃砂細末以及雄黃、白礬等材料,進行攪拌熬煮至熟,並將其收存,這種做法效果非常好。

臘梨瘡(二八八)

用杏仁百枚炒為炭,入蔥白、蜂蜜共搗爛。先用花椒煎湯洗淨,然後用此藥搽之,新舊痜瘡皆可用,但勿見風方好。

痜瘡二方(二八九)

大楓子仁,木鱉仁,蛇床子(各半兩),水銀(三錢,研散於內)

上先以刀刮去瘡痂,花椒湯洗淨,外用麻油熬成珠,調藥敷之,八日即愈。

又方:用豬骨髓和輕粉搗爛罨之,過夜即愈。

頭面黃水肥瘡(二百九十)治小兒頭面患瘡,濃汁作癢,痂厚者名曰黏瘡,當用此方,或止用礬、丹二味亦可。若作癢出水,水到即潰者,名曰黃水瘡,當用後一方。

白話文:

【臘梨瘡(二八八)】

取杏仁一百枚炒至焦黑,加入蔥白和蜂蜜一起搗爛。首先用花椒水清洗患處,然後將此藥膏塗抹在患處,新舊瘡疤都可以使用,只是塗抹時不要讓風接觸到。

【痜瘡二方(二八九)】

大楓子仁、木鱉子仁、蛇牀子(各半兩),水銀(三錢,研磨成散狀混合於內)

首先用刀刮掉瘡疤表面的死皮,再用花椒水清洗乾淨,然後用麻油熬成珠狀,調入藥膏敷在患處,八天後瘡疤即可痊癒。

另外一種方法:使用豬骨髓和輕粉搗爛後敷在患處,過一夜就能痊癒。

【頭面黃水肥瘡(二百九十)治療小兒頭面部的瘡疤,濃汁瘙癢,痂皮厚的稱爲黏瘡,可以用這個配方,或者僅使用礬、丹兩種藥物也行。如果出現瘙癢流出液體,液體流出後瘡疤就潰破的,稱爲黃水瘡,應該使用後面的那個配方。】

松香,枯礬,官粉,飛丹

上等分為末,麻油調敷,或加香菸垢更效,於香爐蓋上刮取用之。一方:用綠豆、松香等分為末,麻油調敷極效,或內服荊防敗毒散等藥。又方:用益元散加枯礬少半,以麻油調敷,大妙,大妙。

諸癬疥頑瘡(二九一)

油核桃,大楓子,樟腦,水銀

上四色研勻擦之,此治有蟲者大效。一、凡無蟲而忽爾生瘡腫痛,或濕爛者,但以柏油搽之即可愈。

白虎丹(二九二)

白話文:

【松香,枯礬,官粉,飛丹】

將以上四種材料按照等級比例混合成粉末,然後用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或者加入香菸垢可以增強療效,直接從香爐蓋上刮取使用。另一個配方:使用綠豆與松香按照等級比例混合成粉末,再用麻油調和敷在患處,效果極佳,也可以內服荊防敗毒散等藥物。又一個配方:在益元散中加入少量枯礬,再用麻油調和敷在患處,效果非常好,非常非常好。

【諸癬疥頑瘡】

使用油核桃,大楓子,樟腦,水銀這四種材料研磨均勻後擦在患處,這對有蟲子引起的疾病非常有效。如果有無蟲卻突然出現腫痛或濕爛的情況,只需用柏油擦拭即可痊癒。

【白虎丹】

這是一個治療特定疾病的藥方。

發則頭面四肢眼目俱腫,而惟額上指尖兩耳不腫及不見赤色者,方是其證。

先將馬桶洗淨,用沸湯傾入,蓋少頃,傾出盆內浴之,數次即退。再用車前草、九里香、馬蹄香、枸杞苗即雁稜菜同搗爛,和麻油遍身自上而下擦之。大忌雞魚生冷炙煿日色火光燈煙湯氣,極須謹慎。

又方:用生香附末冷茶調服一二錢即愈。

又方:擂綠豆水去渣飲一二碗妙。

紫白癜風歌(二九三)

紫癜白瘕一般風,附子硫黃最有功,薑汁調勻茄蒂擦,若經三度永無蹤。

又歌:

紫癜白癜兩般風,水銀輕粉最成功,搗取生薑自然汁,只須一擦便無蹤。

白話文:

發病時,頭面四肢和眼睛周圍會腫脹,但額頭尖端、兩耳卻不會腫脹或呈現紅色,這就是該病症的特徵。

首先,清洗好廁所,然後倒入沸騰的熱水,覆蓋一段時間後,倒出熱水並使用它來沐浴,多做幾次即可消腫。接著,將車前草、九里香、馬蹄香、枸杞苗(即雁稜菜)一起搗碎,加入麻油,全身上下由上到下地擦抹。絕對禁止食用雞肉、魚類、生冷食物、烤炙食物、日光、火焰、燈煙和熱氣,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另一個方法:使用生香附粉末,與冷茶調和,服用約二錢的量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法:將綠豆煮熟後榨汁,去除渣滓,飲用約一碗的量,效果極佳。

【紫癜白癬歌】(二九三)

紫癜和白癬都是風症,附子和硫磺最有效果,用薑汁調和茄蒂擦試,經過三次治療後,病症就會消失。

另一首歌詞:

紫癜和白癬都是風症,水銀和輕粉最有效,將生薑榨出的自然汁提取,只需要一次擦試,病症就能消失。

又方:治紫白癜汗斑等風。

雄黃,硫黃,黃丹,密陀僧,南星

上為末。先用蔥擦患處,次用姜蘸藥末擦之,擦後漸黑,次日再擦,黑散則愈矣。

又四神散:

雄黃,雌黃,硫黃,明礬

各等分,先浴令通身微汗,以姜蘸擦之,再以熱湯淋洗,當日色淡,五月除根。

汗斑四方(二九四)

大黃(二錢),枯礬,椒紅(各五分),

上用豬脂、沙糖同搗爛,俟浴起以細麻布包擦至痛而止,數日即愈。或止用硫黃少入麻油研如糊,浴用麻布蘸擦數次即愈。

白話文:

治療紫白癜、汗斑等風病的方子如下:

材料:

  • 雄黃
  • 硫磺
  • 黃丹
  • 密陀僧
  • 南星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
  2. 先用蔥擦拭患處,接著用姜蘸取藥粉擦拭。
  3. 擦拭後會逐漸變黑,隔天再擦拭一次。黑斑就會逐漸消失。

另一個方子是「四神散」:

材料:

  • 雄黃
  • 雌黃
  • 硫磺
  • 明礬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等分。
  2. 先沐浴,使全身微微出汗,接著用姜蘸取藥粉擦拭。
  3. 再用熱水淋浴,當天顏色就會變得淡些,到了五月就能徹底根治。

「汗斑四方」(二九四):

材料:

  • 大黃(二錢)
  • 枯礬
  • 椒紅(各五分)

做法:

  1. 使用豬脂和沙糖一起搗碎。
  2. 在沐浴後,使用細麻布包裹,擦拭到感到疼痛為止,幾天後就會痊癒。
  3. 或者只使用少量硫磺加入麻油研磨成糊狀,沐浴時用麻布蘸取擦幾次就能痊癒。

又方:

密陀僧,硫黃(各三錢),輕粉(二錢),雄黃(一錢),人言(五分),

上為末,薑汁調。用茄蒂蘸擦,三日內不沐妙。

又方:

雌黃,雄黃(各一錢),硫黃(五分),麝(半分),浴後姜蘸擦,二三日勿洗。

又方:

硫黃一兩,用醋煮半白,海螵蛸三個共為末。浴後以生薑蘸擦患處,須避風少時,數度即愈。

漆瘡方(二九五)

用香油調鐵鏽塗之。胃氣實者,內服黃連解毒湯,胃氣弱者,以漆毒侵犯中氣致虛,多有作嘔不能飲食者,宜用六君加砂仁、藿香、酒炒芍藥之類。又解漆毒法見因陣二三五。

白話文:

又方:

密陀僧、硫黃(各三錢),輕粉(二錢),雄黃(一錢),人言(五分), 上等份量的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在茄蒂上蘸取藥粉擦拭,三天內不要洗澡,效果會很好。

又方:

雌黃、雄黃(各一錢),硫黃(五分),麝(半分), 在洗澡後,用生薑蘸取藥粉擦拭,兩到三天內不要洗澡。

又方:

硫黃一兩,用醋煮至一半變白,加入三個海螵蛸一起研磨成粉末。洗澡後,使用生薑蘸取藥粉擦拭患處,避免風吹一小會,多次後即可痊癒。

漆瘡方(二九五)

使用香油調和鐵鏽塗抹在患處。如果胃氣充足,可以內服黃連解毒湯;如果胃氣不足,由於漆毒侵入中氣導致虛弱,經常伴有噁心、無法進食的情況,則適合使用六君子湯加砂仁、藿香、酒炒芍藥等藥材。另外,關於解漆毒的方法,詳情請參閱因陣二三五。

以上方子都是針對不同情況的漆瘡治療方法,需要根據具體症狀來選擇適用的藥方。

手足甲疽(二九六)

凡手足間或因修甲傷肉,或因損足成瘡,潰爛上腳。用綠礬置鐵板上,煅沸色赤如熔金色者為真,沸定取起研末,以鹽湯洗搽。

坐板瘡(二九七)腫痛多膿者。

密陀僧,生礬,大黃

等分為極細末。敷之。

臁瘡神效膏(二九八)治臁瘡腳瘡。

先看瘡形大小,用棉紙裁成四方塊十二張,四角用小捻釘住聽用。外以好香油二兩,用銅杓以文武火熬之,先下花椒四十九粒,煎黑取起。次下槐枝長一寸者四十九節,煎黑又取起。再次下黃佔一兩,輕粉二分,枯礬一分溶清,卻入前紙浸油內令透,不可令焦,取起聽用。

白話文:

【手足甲疽】(二九六)

所有在手腳間因為修剪指甲傷及皮肉,或是因腳部受損而形成的創傷,如果開始化膿腐爛,可以使用綠礬。將綠礬放置於鐵板上加熱,當其顏色變為如同熔金般的紅色時,即為真品。加熱穩定後取出研磨成粉末,接著用鹽水清洗並擦拭患處。

【坐板瘡】(二九七)對於腫脹疼痛且多有膿液的創傷。

使用密陀僧、生礬、大黃,按照等比例研磨成極細粉末,敷於患處。

【臁瘡神效膏】(二九八)治療臁瘡和腳瘡。

首先觀察創傷的大小,使用棉紙裁剪成十二張四方形,四個角用小針固定。外用兩兩錢的香油,用銅勺在文武火之間煎煮。首先加入四十九粒花椒,煎至黑色後取出。接著加入長一寸的槐枝四十九節,再煎至黑色後取出。再次加入一兩黃佔、二分輕粉、一分溶清的枯礬,讓其在先前浸泡的紙和油中滲透,確保不要燒焦,然後取出準備使用。

凡貼瘡時,先將槐枝、蔥、椒煎湯洗瘡令透,拭乾,乃以此膏紙貼上,外面再以油單紙蓋護,乃用軟帛縛定,一日取下,揭去一層,復用湯藥洗淨,又貼之,盡十二張,無有不愈者。

隔紙膏(二九九),治臁瘡神效。

黃耆末(五錢),輕粉,乳香,沒藥(各一錢),銀硃(一錢),血竭(五分),銅綠(二分),

上為細末,真香油調成膏,攤油紙上。再用油單紙一層,以針刺孔數十,掩膏藥上貼之,一日一易其膏。

二味隔紙膏(三百)治臁瘡濕毒瘡。

白話文:

在貼敷創傷時,首先使用槐樹枝、蔥和花椒煎湯洗滌創傷部位至徹底清潔,然後擦乾,接著將膏紙貼在創傷上,外面再覆蓋一層油單紙作為保護,再用柔軟的布料捆綁固定。一天後取下,揭去一層膏紙,再次用湯藥清洗創傷部位,然後重複此過程,直到用完十二張膏紙,這種方法對創傷的療癒效果極佳。

「隔紙膏」(二九九號配方),專門針對臁瘡具有神奇的療效。

配方成分如下:黃耆粉末(五錢),輕粉,乳香,沒藥(各一錢),銀硃(一錢),血竭(五分),銅綠(二分)。

將上述成分研磨成細末,加入純香油調和成膏狀,敷於油紙上。再用一層油單紙覆蓋在膏藥上,並在油單紙上扎幾個小孔,然後貼在創傷處,每日更換一次膏藥。

「二味隔紙膏」(三百號配方),專門針對濕毒引起的臁瘡,具有效果。

石膏(煅),枯礬(等分),

上為末,用桐油調成膏,作隔紙膏貼之,更服荊防敗毒散。如數劑不愈,再服黃耆人參湯。

爛腿瘡久不愈方(三百一)

用米糖即膠飴也,以碗盛於飯鍋內蒸化,先用花椒、荊芥、防風等藥煎湯洗瘡淨,乃將膠飴薄攤瘡上,外以軟竹箬蓋定,用絹縛之,數日即愈,神效。

凍瘡方(三百二)

瀝青末,黃蠟(各一兩),麻油(一兩),

上三味溶化。搽患處。

湯火六方(三百三)

凡初被湯火所傷,速用冷灶柴草灰一二升,入鹽少許,以涼水調如稀糊,嘗味微咸為度,用以厚攤傷處,覺熱則易之,連易數次,則火毒皆拔於灰中,必腫痛隨散,結痂而愈,誠神妙方也。

白話文:

【石膏(煅),枯礬(等分)】

將石膏和枯礬按照等份混合,然後研磨成粉末狀。

【用桐油調成膏,作隔紙膏貼之,更服荊防敗毒散。如數劑不愈,再服黃耆人參湯。】

取上述粉末,加入桐油調和成膏狀,敷貼在紙上使用。如果情況沒有好轉,可以服用荊防敗毒散。若多劑後仍無改善,可服用黃耆人參湯。

【爛腿瘡久不愈方(三百一)】

使用米糖(即膠飴),放在碗中,置於飯鍋內蒸煮至融化。先用花椒、荊芥、防風等藥材煎湯清洗傷口,接著將融化的米糖薄薄地塗抹在傷口上,外面覆蓋軟竹箬,用絹布綁緊,幾天後傷口就能痊癒,效果奇佳。

【凍瘡方(三百二)】

使用瀝青粉末、黃蠟(各一兩)、麻油(一兩)。以上三種材料熔化。將其塗抹在受凍傷處。

【湯火六方(三百三)】

對於初次受到湯火傷害,應立即使用冷竈柴草灰約一二升,加入少量鹽,用涼水調和成稀糊狀,味道略帶鹹味即可。將其厚厚地敷在傷口處,若感到熱感,需更換新的,連續多次更換,湯火的毒性就會被灰中的物質吸出,腫痛會隨之消散,最終形成結痂,痊癒。這是一個神奇的療法。

又方:治潰爛腫痛者。用生桐油調人中白敷之即愈,亦妙方也。

又方:用皂礬研細,和以冷水澆傷處,其疼立止,其腫即消。

又方:用大黃、芒硝等分為末,雞子清調貼之神效。

又方:用石膏末香油調敷即愈。

又赤石脂散,治湯火傷肉爛赤痛。

赤石脂,寒水石,大黃(等分),

上為末。新汲水調塗。

湯火至聖膏(三百四)治湯火傷瘡,用雞子黃置銀石器內熬油,調胡粉敷之。錦衣楊永興廚下夜間回祿,凡睡此房已死將死者,灌以生蘿蔔汁,良久悉愈。凡遇此患者,以此治之,其應如響。

白話文:

  1. 方劑:治療潰瘍、腫脹及疼痛。使用生桐油與人中白調和後敷在患處,很快就能痊癒,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劑。

  2. 方劑:使用皁礬研磨成細粉,並與冷水混合後,噴灑於傷口處,立刻可以減輕疼痛,腫脹也會隨即消退。

  3. 方劑:將大黃和芒硝按照相同比例研磨成粉末,然後與雞蛋清混合敷在患處,效果神妙。

  4. 方劑:使用石膏粉末與香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很快就會痊癒。

  5. 赤石脂散:治療湯火傷所引起的皮膚腐爛及紅痛。

成分包括:赤石脂、寒水石、大黃(比例相同),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新汲的清水調和塗抹。

湯火至聖膏:用於湯火傷創面的治療。首先將雞蛋黃放入銀制或石製容器中加熱,再調入胡粉敷在患處。錦衣楊永興廚房裡發生火災,若有人睡在該房間即將死亡時,可以灌入生蘿蔔汁,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都能恢復健康。遇到類似病患時,可使用這種方法來治療,效果如同迴音一般迅速有效。

湯火止痛散(三百五)止痛生肌。

大黃末(微炒),當歸末(等分),

上用麻油調搽,或乾摻亦可。

小兒丹毒(三百六)

此毒多生頭面四肢,色赤或腫,遊走不定,甚者宜用前瓷鋒砭法,使毒血遇刺皆出,更以神功散敷之,內服荊防敗毒散,或五福化毒丹,若使毒氣入腹則不治。或愈而復發,皆因母食辛辣炙煿以致肉熱,宜於母藥中加漏蘆煎服,或令自服亦愈。

小兒鵝口(三百七)

凡小兒口內白屑滿口者為鵝口瘡,則不能飲乳。用發或軟絹纏指,醮井水拭舌上使淨。如屑不能脫,濃煮慄木湯以綿纏箸頭拭洗,卻用飛過黃丹搽之。

白話文:

【湯火止痛散】(第35方)可以止痛和促進傷口癒合。

大黃粉末(微火炒過),當歸粉末(等量分),

以上材料使用麻油調和後塗抹,或者乾粉撒在傷口上也可以。

【小兒丹毒】(第36方)

這種毒害多發生在頭部、面部、四肢,顏色紅且可能會腫脹,疼痛位置不定,嚴重時應使用前瓷鋒針刺法,讓毒血通過針孔排出,然後再用神功散敷在傷口上,內服荊防敗毒散,或者五福化毒丹。如果毒氣進入腹內,則無法治療。或者病情痊癒後再次發作,都是因為母親吃了辛辣炙烤的食物導致兒子肉熱,應在母親的藥物中加入漏蘆煎服,或者讓母親自己服用,情況也會改善。

【小兒鵝口】(第37方)

所有小兒口中滿布白色鱗屑的情況稱為鵝口瘡,這樣就不能飲食奶水。使用頭髮或軟絹纏繞手指,蘸取井水擦拭舌頭使其清潔。如果鱗屑無法脫落,則需用濃煮慄木湯,以綿線纏繞筷子頭來擦拭清洗,然後使用飛過黃丹塗抹在傷口上。

加味太乙膏(三百八)一切瘡瘍並宜貼之。先用隔蒜炙,更服活命飲以收全功。

當歸,生地黃,芍藥,玄參,大黃(各二兩),加甘草(四兩),

用麻油二斤煎,丹收。

景岳會通膏(三百九),凡諸癰毒、痞塊、風氣,骨節疼痛,無所不治。

大黃,木鱉仁,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麻黃,細辛,白芷,防風,荊芥,蒼朮,羌活,川烏,甘草,烏藥,南星,半夏,香附,官桂,蒼耳,骨碎補,草烏,艾葉,皂角,枳殼,三稜,蓬朮,蘿蔔子,水紅花子,巴豆,五倍,獨活,桃仁,蘇木,紅花,續斷,連翹,梔子,苦參,槐花,皂刺,乾薑,蓖麻子,透骨草(曬乾),穿山甲,全蠍,殭蠶,蜂房(各一兩),蛇蛻(一大條),蜈蚣(十四根),蝦蟆(三隻),血餘(一團),獨蒜(四頭)

白話文:

加味太乙膏(三百八):這方子適用於所有傷口,使用時應先用蒜片烤熱,再服用活命飲來確保療效完整。成分包括當歸、生地黃、芍藥、玄參、大黃(各取二兩)、加甘草(四兩),使用麻油二斤來煎煮,待丹色收斂即可。

景嶽會通膏(三百九):這方子適用於各種膿毒、痞塊、風氣以及骨節疼痛等症狀,其療效範圍廣泛。

成分有大黃、木鱉仁、當歸、川芎、芍藥、生地、麻黃、細辛、白芷、防風、荊芥、蒼朮、羌活、川烏、甘草、烏藥、南星、半夏、香附、官桂、蒼耳、骨碎補、草烏、艾葉、皁角、枳殼、三稜、蓬朮、蘿蔔子、水紅花子、巴豆、五倍、獨活、桃仁、蘇木、紅花、續斷、連翹、梔子、苦參、槐花、皁刺、乾薑、蓖麻子、透骨草(曬乾)、穿山甲、全蠍、殭蠶、蜂房、蛇蛻(一大條)、蜈蚣(十四根)、蝦蟆(三隻)、血餘(一團)、獨蒜(四頭)。

上五十四味,用麻油五斤,浸三日,先煎血餘、蓖麻、木鱉、桃仁、巴豆、蝦蟆、獨蒜、待半枯,然後人余藥煎黑,去滓丹收,後下細藥十味。

阿魏(二兩),乳香(制),沒藥(制,各一兩),木香,丁香,雄黃,硃砂,血竭,兒茶(各五錢),麝香(不拘一二錢),

上麝香、丁香、木香三味宜最後下之。以上收油法,凡熬成熟油一斤,下飛淨好紅丹八兩;若欲微嫩,則止下七兩五錢。

神異膏(三百十),治癰疽瘡毒及收口甚效,此瘡瘍中第一方也。

麻油(二斤),黃丹(十二兩),黃耆,杏仁,玄參(名一兩),蛇蛻(半兩),男發(如雞子團),蜂房(子多者佳,一兩)

白話文:

配方含有五十四種草藥,使用五斤麻油浸泡三天,先煎煮血餘、蓖麻、木鱉、桃仁、巴豆、蝦蟆、獨蒜等藥材至半枯,接著加入其他藥材一同煎煮至黑色,去除渣滓後收納。最後再加入細藥十味,包括阿魏(二兩)、乳香(經過處理)、沒藥(經過處理,各一兩)、木香、丁香、雄黃、硃砂、血竭、兒茶(各五錢)、麝香(無限定量)等。

在最後三味藥材:麝香、丁香、木香時,應在其他藥材煎煮後加入。此配方的收油方法是,凡熬煮成熟油一斤,加入八兩飛淨好的紅丹;如果想要油質稍為柔軟,則只加入七兩五錢。

神異膏(三百十)是一種治療癰疽、瘡毒及收口效果顯著的方劑,是治療這種傷口的第一選項。

所需材料有二斤麻油、十二兩黃丹、一兩黃耆、杏仁、一兩玄參、半兩蛇蛻、如雞蛋大小的男發、一兩蜂房(以子多者為佳)。

上先以黃耆、杏仁、玄參入油煎至將黑,乃入蛇蛻、蜂房、亂髮再煎至黑,去柤,徐徐下丹慢火煎收,黃丹不必拘數,但以得中為度。凡膏藥用久,必至老硬,煎時預留嫩膏少許,如硬,量和之。

清涼膏(三一一),治一切瘡瘍潰後宜用之。

當歸(二兩),白芷,白芨,木鱉子,黃柏,白蘞,乳香,白膠香(各五錢),黃丹(五兩淨),淨麻油(十二兩),

上用油煎前六味,以槐柳枝順攪油熟,丹收然後下乳香等二味。

阿魏膏(三一二)治一切痞塊,更服胡連丸。

白話文:

【清涼膏】(方號:311),用於治療所有傷口破皮後的狀況。

當歸(兩兩兩),白芷,白及,木鱉子,黃柏,白蘿蔔,乳香,白膠香(每種各五錢),黃丹(淨重五兩),淨麻油(十二兩)。

以上材料先將前六味用油煎煮,直至槐柳枝順向攪拌油至熟,然後加入收膏,最後下入乳香等二味。

【阿魏膏】(方號:312),用於治療各種脹塊,並且可以服用【胡連丸】。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紅花(各半兩),木鱉(十枚,去殼),亂髮(一團),槐柳桃枝(各半兩),

上用麻油二斤四兩,煎藥黑去柤,入發再煎,發化仍去柤入上好真正黃丹煎收,軟硬得中,入後細藥即成膏矣。

阿魏,芒硝,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

上凡貼膏藥,須先用朴硝隨患處鋪半指厚,以紙蓋用熱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若是肝積,加蘆薈末同熨之。

硃砂膏(三一三)治一切頑瘡破瘡,杖瘡癰疽,發背破傷者,最妙最佳。

白話文: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紅花(各半兩)、木鱉(十枚,去殼)、亂髮(一團)、槐柳桃枝(各半兩)。

以上材料用麻油二斤四兩,先煎藥物至黑色,然後取出渣滓,再加入亂髮,繼續煎煮,直至亂髮融化,再次去除渣滓。接著加入上等真正的黃丹,一同煎煮至膏狀,調至適當的軟硬度,最後加入細藥,膏藥即完成。

阿魏、芒硝、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

對於所有使用膏藥的情況,首先需要在患處鋪上一半手指厚的朴硝,用紙覆蓋,並使用熱熨斗長時間熨燙。如果朴硝消耗,可以再次添加後再進行熨燙。兩個小時後,再貼上膏藥。如果是肝積的情況,可以加上蘆薈粉一同進行熨燙。

硃砂膏(三一三)治療各種堅固、破損、杖打引起的瘡、癰、癰疽、發背等傷口,效果極佳。

麻油(一斤),飛母(六兩),水銀(一兩),硃砂(佳者一兩半飛),好黃蠟(四兩),

先下油熬數沸,下雞子二枚,敲開連殼投之,熬焦撈去子,退火俟油定,下水銀五錢,再加微火攪熬飯頃,即入丹漸收成膏,後下黃占再攪,候大溫,下極細好硃砂一兩五錢攪勻,瓷罐收貯。

神效當歸膏(三一四)治一切發背瘡瘍,湯火疼痛等證,去腐肉,生新肉,其效如神。凡洗拭換膏,必須預備即貼之,新肉畏風故也。如用白蠟尤好。此藥生肌止痛,補血續筋,故與新肉相宜。

當歸,生地黃,黃蠟(各二兩。白蠟當減半),麻油(六兩),

白話文:

材料如下:

  • 麻油(一斤)
  • 飛母(六兩)
  • 水銀(一兩)
  • 紅土硃砂(優質者一兩半飛)
  • 好黃蠟(四兩)

首先,將麻油加熱至幾次沸騰,接著加入兩個雞蛋,保持雞蛋連殼投入,直到蛋焦黑後,取出雞蛋。然後,待油冷卻,加入水銀五錢,再次用小火攪拌,煮約一刻鐘,然後將丹(指藥材或藥膏)慢慢收成膏狀。最後,加入四兩好的黃蠟,再次攪拌,待膏體溫度大約適中時,加入細碎的紅土硃砂一兩半飛,攪拌均勻,放入瓷罐保存。

此方為「當歸膏」(三一四),專治各種發背、瘡瘍及湯火傷所引起的疼痛等症狀,能去除腐肉,促進新肉生成,其療效如同神跡。使用前務必先清潔患處並準備貼上此膏,因新生成的肉質比較怕風。若使用白蠟效果更佳。此藥可促進肌肉再生,止痛,補充血液,強化筋骨,因此適合與新生成的肉質一起使用。

材料包括:

  • 當歸(二兩)
  • 生地黃(二兩)
  • 黃蠟(各二兩。白蠟應減半)
  • 麻油(六兩)

上先將當歸、地黃各一兩入油煎黑去柤,又將二味各入一兩煎至微焦,復去滓,乃入蠟溶化,候冷攪勻即成膏矣。用塗患處,以紙蓋之,如有死肉,須用利刀剪去,則生肌尤速。

攻堅敗毒膏(三一五)亦名乾坤一氣膏。專攻痞塊,諸瘡毒,痔漏。

當歸,熟地,生地,白芍藥,赤芍藥,南星,半夏,三稜,蓬朮,木鱉,兩頭尖,穿山甲,巴豆仁,肉桂,五靈脂,桃仁,續斷,玄參,玄胡索,蓖麻子仁,白芷,羌活,獨活,大黃,紅花,川烏,草烏,蘇木,川芎,防風,杏仁(各一兩),

白話文:

【堅毒膏】(三一五)亦名乾坤一氣膏。專門針對痞塊、各種膿毒、痔漏等病症。

  • 當歸:補血活血。
  • 熟地:滋陰補腎。
  • 生地:清熱解毒。
  • 白芍藥:緩急止痛。
  • 赤芍藥:涼血散瘀。
  • 南星:祛痰止咳。
  • 半夏:消痰和胃。
  • 三稜:破積消癥。
  • 蓬朮:消食除濕。
  • 木鱉子:解毒散結。
  • 兩頭尖:消腫止痛。
  • 穿山甲:通經活絡。
  • 巴豆仁:峻下逐水。
  • 肉桂:溫陽散寒。
  • 五靈脂:活血止痛。
  • 桃仁:活血化瘀。
  • 領斷:補肝腎、強筋骨。
  • 玄參:清熱解毒。
  • 玄胡索:行氣止痛。
  • 蓖麻子仁:潤腸通便。
  • 白芷:清熱解毒。
  • 羌活:疏散風寒。
  • 獨活:祛風止痛。
  • 大黃:攻下通便。
  • 紅花:活血通經。
  • 川烏、草烏:溫經散寒。
  • 蘇木:活血消腫。
  • 川芎:活血止痛。
  • 防風:祛風解表。
  • 杏仁:宣肺止咳。

使用方法:將當歸、熟地各一兩入油煎至黑色,去除渣滓;再將二味各自加入一兩,煎至微焦,去除渣滓,然後加入蠟熔化,待冷卻後攪拌均勻,形成膏狀。使用時塗抹於患處,並覆蓋一層紙。若發現有死肉,必須使用利刀剪除,以促進新生組織快速生成。

上用麻油四十兩,浸諸藥三日,桑柴火煎成,丹收後下細藥。

乳香(制),沒藥(制,各一兩),真阿魏(一兩半),麝香(三錢),

上方於細藥中加蘆薈、木香各一兩,蟾酥三錢,即名消痞大成膏。

消痞膏(三一六)

三稜,蓬朮,穿山甲,木鱉仁,杏仁,水紅花子,蘿蔔子,透骨草(曬乾),大黃(各一兩),獨頭蒜(四個)

上用香油一斤,入前藥十味煎油成,以飛丹收之,後下細藥。

真阿魏,乳香,沒藥(各一兩),麝香(三錢),

上先下乳、沒、阿魏三味,後下麝香,攪勻待冷,傾水中浸數日,用瓷瓶收貯,勿使泄氣。用時以白布或堅白紙攤貼,八九日一換。或見大便去膿血,勿以為異,亦有不去膿血而自愈者。若治瀉痢,可貼臍腹。忌房事生冷。凡貼症積痞塊,先用蕎麥麵和作一圈,圍住患處四邊,其塊上放皮硝二三兩,蓋厚紙以熨斗熨,令熱氣內達,然後去硝用膏藥貼之。

白話文:

上用四十兩的麻油,浸泡各種藥材三天,用桑柴火煮沸,經過丹收後加入細藥。

乳香(制),沒藥(制,各一兩),真阿魏(一兩半),麝香(三錢), 在細藥中加入蘆薈、木香各一兩,蟾酥三錢,這就是有名的消痞大成膏。

消痞膏(三一六)

三稜,蓬朮,穿山甲,木鱉仁,杏仁,紅花子(水處理),蘿蔔子,透骨草(曬乾),大黃(各一兩),獨頭蒜(四個)

使用一斤的香油,加入十種藥材煎煮成油,用飛丹收汁,最後加入細藥。

真阿魏,乳香,沒藥(各一兩),麝香(三錢), 首先加入乳、沒、阿魏三味,然後加入麝香,充分攪拌至冷卻,倒入水中浸泡數日,使用瓷瓶保存,防止氣體滲漏。使用時可用白色布料或堅硬的白色紙張敷貼,每八九天更換一次。如果看到大便中有膿血,不必驚慌,也有不除膿血而自行康復的情況。若要治療腹瀉,可貼在肚臍處。避免房事及食用生冷食物。對於貼在積聚的痞塊,先用蕎麥麵做成一圈,圍繞患處四周,痞塊上放二三兩的皮硝,覆蓋厚紙並用熨斗熨燙,讓熱氣深入,然後去除硝石再使用膏藥敷貼。

上原方用白花菜同透骨草另煎膏二兩,攪入膏內收用,但白花菜惟西北方間有之,求覓不易,故余用獨蒜、蘿蔔子代之,其功亦不減也。

琥珀膏(三一七)治頸項瘰癧,及腋下初結小核、漸加連珠,不消不潰,或潰而膿水不絕,經久不瘥,或成漏證。

琥珀,白芷,防風,當歸,木鱉子,木通(各一兩),丁香,桂心,硃砂,木香,松香(各半兩),麻油(二斤)

上先將琥珀等六味為末,其餘藥入油煎黑,濾去柤,徐入黃丹再煎,軟硬得中,入前藥成膏貼之。

貼痞琥珀膏(三一八)貼症積痞塊。

大黃、朴硝各一兩為末,以大蒜同搗膏貼之。

白話文:

上原方使用白花菜和透骨草煎膏兩兩克,然後攪拌到膏中收納使用。然而,白花菜只在西北地區較常見,難以尋找,因此我用獨蒜和蘿蔔子來代替,其療效也相當。

「琥珀膏」(三一七)治療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及腋下開始出現的小結節,逐漸變得像串珠一樣,不消散也不破潰,或者破潰後膿水不斷,久治不愈,或者形成漏管病。

琥珀、白芷、防風、當歸、木鱉子、木通(各一兩),丁香、桂心、硃砂、木香、松香(各半兩),麻油(二斤)

首先將琥珀等六味研磨成粉末,其他藥物與油一起煎至黑色,過濾掉渣滓,慢慢加入黃丹再煎煮,調至適中的軟硬程度,加入前面的藥物製成膏狀,貼在患處。

「貼痞琥珀膏」(三一八)治療腹部積聚的痞塊。

大黃、朴硝各一兩研磨成粉末,使用大蒜一同搗成膏狀,貼在患處。

水紅花膏(三一九)貼痞塊。

用水紅花或子,每一碗以水三碗,用桑柴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用紙攤貼,以無方為度,仍將膏用酒調服。忌葷腥油膩。不飲酒者,白湯下。

火龍膏(三百二十),治風寒濕毒所襲,筋骨攣痛,及濕痰流注,經絡壅痛,不能行步,並治歷節風,鶴膝風,其效如神。

生薑(八兩,取汁),乳香(為末),沒藥(為末,各五錢),麝香(一錢),真牛皮廣膠(二兩),

上先將薑汁並膠熔化,方下乳香、沒藥調勻,待少溫下麝香即成膏矣。攤貼患處,更服五積散。如鶴膝風,須服大防風湯。

白話文:

【水紅花膏】(配方編號:20334)用來貼治痞塊。使用水紅花或其種子,每份材料需加水三份,以桑柴在文武火之間煎煮,直至成為膏狀。根據痞塊的大小,用紙張裁剪貼覆其上,貼的範圍大小隨意,然後將膏狀物與酒混合服用。飲食應避免肉類、魚類、油脂和過於滋潤的食物。對於不喜歡喝酒的人,可以用白湯來服用。

【火龍膏】(配方編號:31727)用於治療風寒濕毒侵襲引起的筋骨抽搐疼痛,以及濕痰流注、經絡阻塞導致的疼痛,使人無法行走。同時也適用於治療歷節風和鶴膝風,療效神速。

所需材料包括:生薑(8兩,取其汁液)、乳香(研磨成粉末,5錢)、沒藥(研磨成粉末,5錢)、麝香(1錢)、真正的牛皮廣膠(2兩)。

首先將生薑汁和膠融化,再加入乳香和沒藥調和均勻,等稍微冷卻後加入麝香,這樣就形成了膏狀物。將膏狀物貼敷於患處,同時可以服用【五積散】。對於鶴膝風,則需要配合服用【大防風湯】。

趙府膏(三二一),專貼疼痛腫毒。

干蝦蟆(三個),全蠍,殭蠶(各一兩),蜈蚣(四條),斑蝥(四十個),商陸根(一兩六錢),花椒(一錢),童子發(六分),雞內金(二個),槐枝(三寸長者各四十根)

細藥:

兒茶,乳香,沒藥,血竭,龍骨,黃占,白占(各五錢),麝香(一錢),

上用麻油二斤煎,飛丹收。

密陀膏(三二二),此膏治臁濕諸瘡,風漏等證神效。凡治疼痛,先以蔥、姜擦患處,然後貼之。

先用密陀僧一二斤打碎,將童便煮之,覺其濁性去而童便氣清乃可止矣。用便煮過則貼瘡不痛。晾乾,研極細如面候用。

白話文:

【趙府膏】(方程式編號:33094)主要用於治療疼痛與腫毒。

  • 幹蝦蟆(三個)
  • 全蠍
  • 僵蠶(各一兩)
  • 蜈蚣(四條)
  • 斑蝥(四十個)
  • 商陸根(一兩六錢)
  • 花椒(一錢)
  • 童子發(六分)
  • 雞內金(二個)
  • 槐枝(三寸長者各四十根)

細藥:

  • 兒茶
  • 乳香
  • 沒藥
  • 血竭
  • 龍骨
  • 黃佔
  • 白佔(各五錢)
  • 麝香(一錢)

以上材料用麻油二斤來煎煮,再加入飛丹來收膏。

【密陀膏】(方程式編號:322)這種膏藥適用於治療濕疹、各種瘡癬及風濕病等症狀,效果非常顯著。對於治療疼痛,首先使用蔥和姜擦拭患處,然後再貼上膏藥。

首先使用密陀僧約一二斤打碎,接著用童便來煮它,當感覺到其中的渾濁成分被去除,童便的氣味變得清澈時,就可以停止煮了。這樣處理後的膏藥貼在患處不會感到疼痛。然後將其晾乾,研磨至細如粉末,即可使用。

用桐油不拘幾斤,熬至將黑為度,每熟油一斤,用陀僧六兩收之,於將成膏之頃取起,離火候稍涼,量膏多少,入冷水數碗徐攪之,恐其泛出,俟少定,即逼去其水,再上火熬化,復入水數碗攪逼如前,或三次更妙,然後熬淨其水,每油一斤,再入官粉二兩熬收,其色方黑。凡熬此者,銅鍋須大方可用。

八仙紅玉膏(三二三)治諸瘡。

龍骨,赤石脂,兒茶,血竭,沒藥,乳香(各一錢),輕粉(五分或一錢),冰片(二分),

上用麻油二兩,入當歸五錢煎枯去滓,入龍、石、茶、蠍四味,再煎一二沸,次入乳、沒略煎勻後,入黃佔五錢溶化,冷定入輕、冰攤貼。

白話文:

使用桐油,無論重量不限,熬煮到接近黑色為止,每公斤熟油加入六兩陀僧收存,當膏狀物快形成時取出,離開火源稍微放涼,根據膏狀物的量,加入數碗冷水慢慢攪拌,以防浮出,待稍為穩定後,立即移除水分,再次回到火上熔化,再加入數碗冷水繼續如此攪拌,可進行多次,直至完全去除水分。接著,每公斤油加入二兩官粉一起熬煮收存,膏狀物呈現黑色。在熬製過程中,銅鍋需夠大才能使用。

「八仙紅玉膏」(三二三)治療各種傷口。

龍骨、赤石脂、兒茶、血竭、沒藥、乳香(各一分錢),輕粉(五十分之一錢或一分錢),冰片(二十分之一錢)。

以上使用麻油兩錢,加入五錢當歸煎煮至油枯,去除濾渣,加入龍骨、赤石脂、兒茶和血竭四味,再次煎煮一兩沸,接著加入乳香和沒藥,稍微煎煮均勻後,加入五錢黃佔熔化,待其冷卻後,加入輕粉和冰片,製成膏狀貼敷使用。

碧油膏(三二四)止痛排膿,灸後宜用之。

桃枝,柳枝,桑枝,槐枝(各二兩),乳香(另研),血竭(各五錢),黃丹(四兩,淨)

上用麻油十兩煎,膏成後下乳香、血竭。

長肉膏(三二五)

人參,黃耆,當歸,夜合樹皮,玄參(各一兩),血餘(三兩),老鼠(一個)

細藥:

血竭,龍骨,赤石脂,白臘(各五錢),

上用麻油一斤煎,飛丹收。

梅花(三二六)此膏助元陽,補精髓,通血脈,鎮玉池,養龜存精,百戰百勝,待婦人經淨之時,去膏而泄則可成孕,並治腰膝疼痛,五勞七傷,諸虛百損,半身不遂,膀胱疝氣,帶濁淫淋,陰痿不舉,無不效者。

白話文:

碧油膏(三二四):這種藥膏可以止痛和排出膿液,適合作為針灸治療後的輔助療法。

成分:桃枝、柳枝、桑枝、槐枝(各兩兩)、乳香(研磨)、血竭(各五錢)、黃丹(四兩,清潔過)

做法:使用十兩麻油煎煮,膏狀物形成後加入乳香和血竭。

長肉膏(三二五):這是一種能促進肉芽組織生成的藥膏。

成分:人參、黃耆、當歸、夜合樹皮、玄參(各一兩)、血餘(三兩)、老鼠(一個)

細藥:血竭、龍骨、赤石脂、白臘(各五錢)

做法:使用一斤麻油煎煮,加入飛丹收膏。

梅花(三二六):這是一種有助於補充體內能量、滋潤骨髓、打通血脈、安定神經、養生固精的藥膏。在婦女月經乾淨的時候使用,可以幫助受孕。同時,它也適用於腰膝痠痛、五勞七傷、多種虛弱症狀、半身不遂、膀胱疝氣、帶下過多、男性性功能障礙等問題,效果顯著。

此邵真人進御方也。

麻油一斤四兩,入甘草二兩,先熬六七滾,然後下諸藥。

生地黃,熟地黃(俱酒洗),麥門冬,肉蓯蓉(酒洗),遠志肉,蛇床子(酒浸),菟絲子(酒浸),牛膝(酒洗),鹿茸,川續斷,虎骨,紫梢花,木鱉仁,穀精草,大附子,肉桂(各五錢),

上熬成,以煮過鬆香四兩,飛丹半斤收之,次下細藥。

次下龍骨,倭硫黃,赤石脂(各二錢),

又次下乳香,沉香,丁香,木香(各一錢),

白話文:

這是由邵真人獻上的祕方。

使用一斤四兩的麻油,加入二兩的甘草,先將油熱到六七成沸騰,再加入其他藥材。

生地黃和熟地黃(都需用酒洗淨),麥門冬,肉蓯蓉(用酒洗淨),遠志肉,蛇牀子(用酒浸泡),菟絲子(用酒浸泡),牛膝(用酒洗淨),鹿茸,川續斷,虎骨,紫梢花,木鱉仁,穀精草,大附子,肉桂(每種各五錢),

以上材料熬煮至完成,再加入煮過的鬆香四兩,並加入飛丹半斤收成藥丸,接著加入細小的藥材。

接著加入龍骨,倭硫黃,赤石脂(每種各二錢),

再次加入乳香,沈香,丁香,木香(每種各一錢),

又次下陽起石(三錢),麝香(五分),蟾酥,鴉片(各一錢),

又次下黃佔五兩上煎成,入井中浸三四日。每用膏七八錢,紅絹攤貼臍上,或腰眼間,每帖五六十日再換。

藥煮松香法(三二七)凡用松香收膏藥者,必用水多煮一二遍,去其澀燥之性,方可貼瘡不痛。若用貼症痞血塊,則當加藥如後法煮過用之方妙。

大都松香(三斤),用皮硝(一碗),水紅花(四兩),大黃,當歸,生地(各二兩),三稜,蓬朮(各一兩),

上藥七味,用水一桶、先熬汁,去滓淨,用煮松香,徐徐添入,以汁完為度,收用之極佳。一、收油之法,凡煮過鬆香一斤,入熬熟藥油五兩,即成膏矣。

白話文:

  • 使用以下藥物:陽起石(三錢),麝香(五分),蟾酥,鴉片(各一錢)。這些藥物需要在特定的情況下使用。

  • 將黃佔五兩上煎成,然後放入井中浸泡三四天。每次使用膏七八錢,用紅絹將它貼在肚臍上或者腰眼間,每貼約五六十天後需更換一次。

  • 藥煮松香方法(三二七):使用松香來製作膏藥時,必須要用水多次煮沸一到兩次,以去除其澀燥的特性,這樣纔可以在傷口上貼敷而不會感到疼痛。對於治療腫塊或者瘀血,可以添加特定的藥物進行煮製,效果更佳。

  • 使用大約三斤的松香,配合一碗的皮硝,四兩的水紅花,以及大約二兩的大黃、當歸和生地,還有各一兩的三稜和蓬朮。這七味藥物首先用水煮沸,然後去除殘渣,再將煮過的松香慢慢加入,直到所有汁液都被吸收,這樣得到的膏藥效果非常好。

  • 收集油脂的方法:如果已經煮過一斤的松香,再加入五兩的熬熟藥油,就可以形成膏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