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3)

1. 經義

《大奇論》曰: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三陽急為瘕。

《刺熱篇》曰:頰下迎顴為大瘕。

《氣厥論》曰:小腸移熱於大腸,為慮瘕。

《骨空論》曰: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

《衛氣篇》曰:新積,痛可移者,易已也;積不痛,難已也。

《腹中論》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名伏梁,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膈,俠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居齊上為逆,居齊下為從,勿動亟奪。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胻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

《六元正紀大論》帝曰:婦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

白話文:

經義

《大奇論》說:腎脈微弱且急促,肝脈微弱且急促,心脈微弱且急促,脈搏沒有力氣,這些都屬於瘕病。三陽脈象急促也屬於瘕病。

《刺熱篇》說:臉頰下方,顴骨前方的部位出現腫塊,屬於大瘕。

《氣厥論》說:小腸的熱傳到大腸,導致形成憂慮性的瘕病。

《骨空論》說:任脈有病,女子會出現白帶增多、瘕積聚的現象。

《衛氣篇》說:新形成的積塊,疼痛會移動的,容易治好;積塊不痛的,難以治好。

《腹中論》黃帝問:有一種病是少腹部脹滿,上下左右都有根,這是什麼病?可以治療嗎?岐伯說:這種病叫做伏梁,裡面包裹著大量的膿血,位於腸胃之外,不可以治療,如果按壓就會導致死亡。黃帝問:為什麼會這樣?岐伯說:這種病向下發展會導致陰部潰爛流膿血,向上發展會壓迫胃部,導致胸膈不適,甚至胃脘內部生出癰腫,這是長久的病,難以治療。腫塊在肚臍上方的為逆症,腫塊在肚臍下方的為順症,不要輕易移動它,必須趕快採取措施。

黃帝問:有的人身體、大腿、小腿都腫脹,圍繞肚臍疼痛,這是什麼病?岐伯說:這種病叫做伏梁,這是風邪引起的病根。它的氣溢到大腸,然後附著在肓部,肓部的位置在肚臍下方,所以會圍繞肚臍疼痛,不可以觸動它,觸動它會導致小便困難。

《六元正紀大論》黃帝問:婦女懷孕的時候,如果體內有毒素會怎麼樣?岐伯說:如果本來就有病,沒有導致流產,就不會導致流產。如果體內有大的積聚或腫塊,可以稍微處理,使之消退一半就可以停止,如果過度處理就會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