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陣 (2)
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陣 (2)
1. 以下耳病方
桂星散,治風閉耳聾。
官桂,川芎,當歸,石菖蒲,細辛,木通,木香,白蒺藜(炒去刺),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一錢),白芷梢,天南星(煨裂,各錢半)
水二鍾,蔥白二根,紫蘇五葉,姜五片,煎八分,食後服。一方加全蠍去毒一錢。
白話文:
桂星散,用於治療風邪引起的耳鳴和耳聾。
材料如下:
- 官桂
- 川芎
- 當歸
- 石菖蒲
- 細辛
- 木通
- 木香
- 白蒺藜(炒至去除刺)
- 麻黃(去節)
- 甘草(炙制,各一錢)
- 白芷梢
- 天南星(煨裂,各錢半)
使用方法:將兩鍾水,加上兩根蔥白、五片紫蘇葉和五片姜,一同煎煮至剩餘八分,餐後服用。
另有一方,加了全蠍(去毒)一錢。
《類方》,復元通氣散,治諸氣閉澀耳聾,及腹癰、便癰、瘡疽無頭者,能止痛消腫。
青皮,橘紅(各四兩),甘草(炙,三寸),連翹(一兩)
上為末。熱酒調服一、二錢。
補腎丸,治腎虛耳聾。
巴戟(去心),乾薑(炮),白芍藥,山茱萸,人參,黃耆,當歸,熟地黃,遠志(制),肉蓯蓉(酒浸),菟絲子(制),蛇床子,牡丹皮,附子(炮),石斛,細辛,澤瀉,桂心,甘草(各二兩),石菖蒲(一兩),茯苓(半兩),防風(一兩半),羊腎(二枚)
白話文:
《類方》中的「復元通氣散」,用於治療各種氣血阻滯導致的耳鳴、耳聾,以及腹部積塊、大便不通、瘡毒不消等症狀,能夠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青皮」(120克)、「橘紅」(120克)(各份量相同)、「炙甘草」(炙煮後,長度約12釐米,60克)、「連翹」(40克)。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使用熱水調和後,每次服用1-2錢。
「補腎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耳聰。
「巴戟天」(去心)、「乾薑」(炮製後,90克)、「白芍」(藥材名,90克)、「山茱萸」(120克)、「人參」(90克)、「黃耆」(120克)、「當歸」(90克)、「熟地黃」(120克)、「遠志」(製成後,120克)、「肉蓯蓉」(酒浸泡後,90克)、「菟絲子」(製成後,90克)、「蛇牀子」(90克)、「牡丹皮」(90克)、「附子」(炮製後,90克)、「石斛」(120克)、「細辛」(90克)、「澤瀉」(120克)、「桂心」(90克)、「炙甘草」(120克)、「石菖蒲」(60克)、「茯苓」(製成後,45克)、「防風」(135克)、「羊腎」(兩枚)。
以上材料按照配方比例混合,進行煎煮或研磨後服用。
上為末,將羊腎用酒煮,研爛,仍加酒煮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酒送下。
聰耳益氣湯,治腎虛耳聾。
黃耆(一錢),人參,炙甘草,當歸(酒洗),白朮(各五分),橘紅,菖蒲,防風,荊芥(各三分)升麻,柴胡(各二分)
上水煎服。
肉蓯蓉丸,方在補陣。治腎虛耳聾。
聤耳明礬散,治膿耳。
白話文:
羊腎用酒煮後研磨成細末,再加入酒與煮麵糊調和成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至七十個丸,空腹時用鹽酒送服。
聰耳益氣湯,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耳鳴。
成分包括:黃耆(一錢),人參,炙甘草,當歸(酒洗),白朮(各五分),橘紅,菖蒲,防風,荊芥(各三分)升麻,柴胡(各二分)。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
肉蓯蓉丸,詳細配方在補陣中可以找到。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耳鳴。
聤耳明礬散,用於治療膿耳。
枯礬,龍骨(研,各二錢),黃丹(飛,錢半),干胭脂(七分),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先須以綿杖纏拭去膿,別用綿杖蘸藥引入耳中。如無干胭脂,即以濟寧油胭脂同枯礬拌擦如粉用之。又,紅玉散:止枯礬、干胭脂、麝香三味,等分用。一方:單用枯礬,吹入即愈。
聤耳流膿方
用菖蒲根水洗淨,搗取汁,先以綿椗將耳中膿水攪淨,然後將蒲汁灌入蕩洗數次,全愈最妙者。
白龍散,治小兒腎熱上衝於耳,生膿作痛,或因沐浴水入耳中,亦令作膿,謂之聤耳,久而不愈則成聾。
白話文:
【枯礬、龍骨(研磨,各二錢)、黃丹(飛揚,錢半)、幹胭脂(七分)、麝香(少量)】
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細末。首先需要用綿杖擦拭去除耳中的膿液,再用綿杖蘸取藥末放入耳中。若沒有乾胭脂,可以使用濟寧油胭脂與枯礬混勻,如粉狀使用。此外,紅玉散:只包含枯礬、乾胭脂、麝香三種材料,按比例均分使用。另一方則單獨使用枯礬,直接吹入耳中即可痊癒。
【治療聾耳流膿的方法】
使用菖蒲根水清洗耳朵,再將菖蒲搗碎取得汁液。首先用綿棒清理耳中積聚的膿液,接著將菖蒲汁灌入耳中,進行幾次的清潔,效果極佳。
【白龍散】,用於治療小孩因腎熱上衝至耳部,導致生膿且疼痛,或者因為沐浴時水進入耳中,也引起膿液生成,這種情況稱為聾耳,長時間未能痊癒則會導致聽力喪失。
枯礬,黃丹,龍骨(各五分),麝香(一分)
上為極細末。先以綿杖子展盡耳內膿水,用藥一字,分摻兩耳,日二次。勿令風入。
百蟲入耳。
用香油滴入耳中即出。《本事方》用白膠香燒煙燻耳中,暖即出。一方用蔥涕灌入,活者即出。一法用生薑擦貓鼻,其尿自出,取尿滴入,蟲即出。或以麻油滴耳則蟲死。或以炒芝麻枕頭,則蟲亦出,但不若貓尿之捷也。
蜈蚣入耳。
用薑汁滴入,或韭汁、雞冠血滴入俱好。
白話文:
枯礬、黃丹、龍骨(各五分)、麝香(一分)
以上材料研磨成極細粉末。先用綿杖清除耳內的膿水,使用藥物等份,分別塗抹在兩個耳朵裡,每天兩次。避免風氣進入。
若遇到百蟲進入耳道。
可以用香油滴入耳中,蟲子就會出來。《本事方》中建議使用白膠香燒成煙,燻蒸耳中,等到溫暖後蟲子就會出來。一方則建議使用蔥汁灌入,活著的蟲子就能夠出來。另外一種方法是用生薑摩擦貓鼻,貓尿就會流出,取貓尿滴入耳中,蟲子就會出來。或者使用麻油滴入耳中,蟲子會死亡。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炒過的芝麻做成的枕頭,蟲子也會出來,不過這比貓尿的方法要慢一些。
蜈蚣進入耳道。
可以使用薑汁滴入耳中,或者使用韭菜汁、雞冠血滴入,效果都很好。
暴聾灸法
用小蒼朮一塊長七分,一頭削尖,頭截平,將尖頭插入耳內,平頭上用箸頭大艾炷灸之,輕者七壯,重者十四壯,覺耳內有熱氣則效。
又方:用雞心檳榔一個,將臍內剜一窩如錢眼大,實以麝香,坐於患耳內,上以艾炷灸之,不過二、三次即效。
塞耳聾
用大蒜一瓣,一頭剜一坑子,好巴豆一粒,去皮,慢火炮令極熟,入在蒜內,以新綿裹定塞耳中。
龍腦膏
白話文:
【暴聾灸法】
取蒼朮一塊,長度約七分,一端削尖,另一端切平,將尖端插入耳中,平端上方放置如同筷子頭大小的艾炷進行灸療。輕微的情況下灸七次,嚴重的情況下灸十四次,若感到耳內有熱氣冒出,則表示治療有效。
【又方】
使用檳榔一個,將其肚臍部分挖出一個如銅板眼般大小的凹洞,填入麝香,然後置於患耳處,上方使用艾炷進行灸療。一般情況下,兩到三次灸療即可見效。
【塞耳聾】
取大蒜一瓣,在一端挖出一小坑,放入一顆去皮後在慢火上炒至極為熟透的巴豆,然後用新綿包裹牢固後塞入耳中。
【龍腦膏】
龍腦(一分),椒目(五分),杏仁(去皮,二分)
上件搗研勻,綿裹棗核大,塞耳中,日二易之。
杏仁膏,治耳中汁出,或痛或膿。
上用杏仁炒令赤黑,研成膏,綿裹內耳中,日三、四度易之,或亂髮裹塞之亦妙。
一方治耳卒痛或水出,用杏仁炒焦為末,蔥涎搜和為丸,以綿裹塞耳,又治耳聾兼有膿。
通聖散
穿山甲(炙),螻蛄(各五分),麝香(一分)
白話文:
龍腦(一分),椒目(五分),杏仁(去皮,二分)
上列藥物,需搗碎後均勻混合,使用棉布包裹成棗核大小,塞入耳中,每日兩次更換一次。
杏仁膏,用於治療耳中分泌物過多,或感到疼痛或有膿液。
使用方法:先將杏仁炒至紅黑色,然後研磨成膏狀,再使用棉布包裹後放入耳中,每日更換三次到四次,或者用亂髮包裹塞入耳中也非常好。
另一個方子,用於治療突然的耳痛或耳中流水,方法是將杏仁炒焦後研磨成粉,與蔥涎調和成丸,再使用棉布包裹塞入耳中。此方還可以治療耳鳴且有膿液的情況。
通聖散
穿山甲(炙),螻蛄(各五分),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以蔥涎和劑塞耳,或用少綿裹塞之,或用蔥管盛藥末塞耳中。
通耳法
瓷石(用活者,如豆一塊),穿山甲(燒存性,為末,一字)
上二味,用新綿裹塞患耳內,口中銜生鐵少許,覺耳內如風雨聲即愈。
白話文:
上為細末,以蔥涎和劑塞耳,或用少綿裹塞之,或用蔥管盛藥末塞耳中。通耳法 瓷石(使用活體,如豆大小一份),穿山甲(燒後保留其活性,研磨成粉,等於一字份量)
上列兩種材料,使用新織的棉布包裹後塞入患耳中,同時口含少量生鐵,當感到耳內有風雨般的聲音時,則表示療效已達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