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二十二心集·雜證謨 (3)
卷之二十二心集·雜證謨 (3)
1. 水腫論治(凡七條)
凡水腫等證,乃脾肺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而上泛,故傳入於脾而肌肉浮腫,傳入於肺則氣息喘急。雖分而言之,而三臟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則總由陰勝之害,而病本皆歸於腎。
《內經》曰:腎為胃關,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然關門何以不利也?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夫所謂氣化者,即腎中之氣也,即陰中之火也;陰中無陽,則氣不能化,所以水道不通,溢而為腫。故凡治腫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氣,若氣不能化,則水必不利,惟下焦之真氣得行,始能傳化,惟下焦之真水得位,始能分清。
求古治法,惟薛立齋先生加減《金匱》腎氣湯,誠對證之方也,余屢用之,無不見效,此雖壯水之劑,而實即脾肺腎三臟之正治也。何也?蓋腎為先天生氣之源,若先天元氣虧於下,則後天胃氣失其本,而由脾及肺,治節所以不行,是以水積於下,則氣壅於上,而喘脹由生,但宜峻補命門,使氣復元,則三臟必皆安矣。
今論其方:如所用桂附,以化陰中之陽也,熟地、山藥、牛膝,以養陰中之水也,茯苓、澤瀉、車前子,以利陰中之滯也;此能使氣化於精,即所以治肺也,補火生土,即所以治脾也,壯水通竅,即所以治腎也。此方補而不滯,利而不伐,凡病水腫於中年之後,及氣體本弱者,但能隨證加減用之,其應如響,誠諸方之第一,更無出其上者。
一、證有全由脾肺不足而為腫脹者,治宜以四君、歸脾之屬為主,固是正治之法,然亦須兼補命門。蓋脾土非命門之火不能生,肺氣非命門之水不能化。人知土能制水,而不知陽實制陰,人知氣化為精,而不知精化為氣也,虛則補母,正此之謂。
一、凡素稟陽盛,三焦多火,而病為水腫者,其證必煩渴喜冷,或面赤便結,或熱而喘嗽,或頭面皆腫,或脈見滑實,此濕熱相因,陰虛之證也;凡辛香燥熱等劑,必所不堪,宜用六味地黃湯加牛膝、車前、麥冬之類,大劑與之。其有熱甚者,宜加減一陰煎加茯苓、澤瀉、車前、牛膝之類主之。
其有虛中挾實,胸膈不清,宜加陳皮、白芥子之類佐之。其有生平不宜熟地者,則單用生地亦可。但此等壯水等劑,必十餘服後,方可望效,若先因克伐致虛者,其效尤遲,慎毋欲速,自求伊戚也。
一、凡年少縱酒,致為濕熱所乘,元氣尚強,脈實有力,而不便於溫補者,此當逐去濕熱,亦能速效。宜禹功散、導水丸、浚川散、三花神佑丸之類,皆可擇用,瀉後宜薄滋味,戒飲酒,久之方可復元。
白話文:
水腫這類疾病,其實是脾、肺、腎三個臟器相互影響所造成的。水屬於極陰之物,所以它的根本在腎;水是氣轉化而來的,所以它的表現重點在肺;水最怕土,所以脾負責控制水。現在,如果肺虛弱,氣就不能轉化為精華反而變成水;脾虛弱,土就不能控制水反而被水剋制;腎虛弱,水就沒有歸宿而亂跑。水不按正常途徑運行就會向上逆流,所以侵入脾臟就會造成肌肉浮腫,侵入肺臟就會引起呼吸急促。雖然從單一臟器來看,它們各自有各自的功能,但整體來說,都是因為陰氣過盛導致的,而病根最終都歸咎於腎。
《黃帝內經》說:「腎是胃的關口,關口不利,水就會聚集起來跟隨它的同類。」那麼關口為什麼會不利呢?《黃帝內經》說:「膀胱是州都之官,負責儲藏津液,氣化功能正常,津液就能排出。」所謂的氣化,就是腎中的氣,也就是陰中之陽;如果陰中沒有陽氣,氣就不能正常轉化,所以水道就不通暢,導致水液外溢形成水腫。因此,治療水腫一定要先治水,治療水一定要先治氣,如果氣不能正常轉化,水就無法順利排出,只有下焦(身體下半部)的真氣運行通暢,才能正常轉化,只有下焦的真水位置正常,才能夠分辨清濁。
尋求古代的治療方法,只有薛立齋先生加減《金匱》腎氣湯的方子最有效,我多次使用,都見到效果。這個方子雖然是壯陽的藥劑,但實際上是針對脾、肺、腎三個臟器同時治療的正確方法。為什麼呢?因為腎是先天之氣的來源,如果先天的元氣不足,後天脾胃之氣就會失去根本,進而影響到脾和肺,導致身體的調節功能失常。這樣水就會積聚在下,而氣則壅塞在上,引起喘氣和腹脹。所以應該峻補命門(腎的位置),使元氣恢復,那麼三個臟器自然都會安定。
現在來分析這個方子:像是桂枝和附子,是用來轉化陰中的陽氣;熟地、山藥、牛膝是用來滋養陰中的水;茯苓、澤瀉、車前子是用來疏通陰中的滯留。這樣就能夠使氣轉化為精華,這也就是治療肺的方法;補火生土,這也就是治療脾的方法;壯水通竅,這也就是治療腎的方法。這個方子補而不滯,利而不傷身,凡是中年之後患水腫,或是體質本來就虛弱的人,只要能根據情況加減使用這個方子,效果非常顯著,可以說是所有方子中的第一名,沒有其他方子可以超越。
一、有些水腫是完全由於脾肺不足引起的,治療應該以四君子湯、歸脾湯這類的藥方為主,這確實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但也要同時補命門。因為脾土沒有命門的火就不能生長,肺氣沒有命門的水就不能轉化。人們只知道土可以控制水,卻不知道陽氣才是控制陰氣的;人們只知道氣可以轉化為精華,卻不知道精華也可以轉化為氣。虛弱的時候要補養它的母體,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有些人生來就陽氣旺盛,三焦容易有火,卻得了水腫,這類病症通常會出現煩渴喜歡喝冷飲,或是臉色發紅、大便乾燥,或是發熱、喘氣咳嗽,或是頭部和臉部都腫脹,或是脈象呈現滑數有力,這屬於濕熱交加的陰虛證。凡是辛辣、芳香、燥熱的藥劑都不適合,應該使用六味地黃湯,並加入牛膝、車前、麥冬之類的藥材,大劑量服用。如果熱象嚴重,可以使用加減一陰煎,並加入茯苓、澤瀉、車前、牛膝之類來治療。
如果虛中夾雜實邪,胸膈不清爽,可以加入陳皮、白芥子之類的藥材來輔助。如果平時不適合服用熟地,則可以用生地代替。但這類壯陽滋陰的藥方,必須服用十幾帖之後,才能看到效果。如果因為之前用藥過於攻伐導致虛弱,見效時間就會更慢,千萬不要急於求成,自尋煩惱。
一、如果年輕人因為飲酒過度,導致濕熱侵襲,但元氣還算強盛,脈象有力,不適合溫補的,就應該祛除濕熱,這樣也能很快見效。可以使用禹功散、導水丸、浚川散、三花神佑丸之類的藥方,根據情況選擇使用,瀉下之後飲食應該清淡,戒除飲酒,長期調養才能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