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三道集 (2)
卷之三道集 (2)
1. 命門余義(二十六,共六條)
使真陽不發於淵源,則總屬無根之火矣。火而無根,即病氣也,非元氣也。故《易》以雷在地下而為復,可見火之標在上,而火之本則在下。且火知就燥,性極畏寒。若使命門陰勝,則元陽畏避,而龍火無藏身之地,故致遊散不歸,而為煩熱格陽等病。凡善治此者,惟從其性,但使陽和之氣直入坎中,據其窟宅而招之誘之,則相求同氣,而虛陽無不歸原矣。故曰:甘溫除大熱,正此之謂也。
奈何昧者不明此理,多以虛陽作實熱,不思溫養此火,而但知寒涼可以滅火,安望其尚留生意而不使之速斃耶!此實醫家第一活人大義,既從斯道,不可不先明斯理。倘三焦有客熱邪火,皆凡火耳,固不得不除。而除火何難,是本非正氣火候之謂也。學者於此,當深明邪正二字,則得治生之要矣。
一、命門有生氣,即乾元不息之幾也。無生則息矣。蓋陽主動,陰主靜;陽主升,陰主降。惟動惟升,所以陽得生氣;惟靜惟降,所以陰得死氣。故乾元之氣,始於下而盛於上,升則向生也;坤元之氣,始於上而盛於下,降則向死也。故陽生子中而前升後降,陰生午中而前降後升。
此陰陽之岐,相間不過如毛髮,及其竟也,則謬以千里,而死生之柄,實惟此毫釐升降之機耳。又如水暖則化氣,化氣則升無不生也;水寒則成冰,成冰則降無不死也。故腎氣獨沉,則奉生者少,即此生氣之理也。至若人之生氣,則無所不在,亦無所不當察。如臟腑有生氣,顏色有生氣,聲音有生氣,脈息有生氣,七竅有生氣,四肢有生氣,二便有生氣。生氣即神氣,神自形生,何不可辨?衰者速培,猶恐不生,尚堪伐乎?而況其甚者乎。
故明師察此,必知孰者已虧,孰者猶可,孰者能益生氣,孰者能損生氣,孰者宜先攻病氣以保生氣,孰者宜先固生氣以御病氣。務思病氣雖如此,生氣將如何;見在雖如此,日後將如何。使不有原始要終之明,則皆寸光之流耳。
雖然,此徒以斯道為言也。而斯道之外,猶有說焉。夫生氣者,少陽之氣也。少陽之氣,有進無退之氣也。此氣何來,無非來自根本;此氣何用,此中尤有玄真。蓋人生所貴,惟斯氣耳。而出入之權在呼吸,斯氣數之寶藏也。河車之濟在轆轤,實轉運之神機也。其進其退,其得其失,總在生息之間,而彭殤之途於斯判矣。
經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此生氣之謂也。予見遭剝於是者不可勝紀,故特明其義於此。
一、命門有門戶,為一身鞏固之關也。經曰: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又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又曰: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是可見北門之主,總在乎腎,而腎之政令,則總在乎命門。
白話文:
如果真陽之氣不能從根源發出,那就完全是無根之火了。火沒有根,就是病氣,不是元氣。所以《易經》說雷在地底下是復卦,可見火的表現在上,而火的根本在下。而且火的特性是趨向乾燥,非常怕冷。如果命門的陰氣太強,那麼元陽就會畏懼躲避,龍火就沒有藏身的地方,所以導致四處遊散不歸位,而形成煩躁發熱、格陽等病。凡是善於治療這種情況的,只能順著火的特性,只要讓溫和的陽氣直接進入腎中,佔據它的老巢,然後招引它,這樣同類的陽氣就會互相吸引,虛浮的陽氣自然就會回歸本位。所以說:「用甘溫藥可以消除大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可惜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常常把虛陽當作實熱來處理,不想著溫養這團火,只知道用寒涼藥來滅火,哪能指望它還能留下生機而不加速死亡呢?這實在是醫家第一件救人性命的大事,既然走上這條道路,就必須先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三焦有外來的邪火,那都只是普通的火,當然必須清除。清除這種火並不難,因為這不是正氣的火候。學者在這方面,應當深入理解「邪」和「正」這兩個字,才能掌握養生治病的要領。
一、命門有生氣,是代表乾元之氣不斷運轉的關鍵。沒有生氣,氣就停止運轉了。陽氣主動,陰氣主靜;陽氣主上升,陰氣主下降。只有動和升,陽氣才能獲得生氣;只有靜和降,陰氣才會獲得死氣。所以乾元之氣,從下開始而盛於上,上升就趨向於生;坤元之氣,從上開始而盛於下,下降就趨向於死。所以陽氣在子時產生,然後由前升後降;陰氣在午時產生,然後由前降後升。
陰陽的分歧,相差不過像毛髮那樣細微,但到最後,就會謬誤千里,生死的大權,實在就掌握在這毫釐之間的升降變化。又好比水溫暖了就能化為氣,化為氣就能上升,無不充滿生機;水寒冷了就會結成冰,結成冰就會下降,無不趨向死亡。所以腎氣獨自下沉,那麼供給生命力的就少,這就是生氣的道理。至於人的生氣,是無所不在的,也是無所不應當觀察的。例如臟腑有生氣、臉色有生氣、聲音有生氣、脈搏有生氣、七竅有生氣、四肢有生氣、大小便有生氣。生氣就是神氣,神氣從形體產生,怎麼可能分辨不出來呢?衰弱的要趕緊培養,還怕它不能生長,哪能隨便損耗它呢?更何況是更嚴重的情況呢?
所以高明的醫生觀察到這些,一定會知道哪個地方已經虧虛,哪個地方還可以補養,哪個方法能增加生氣,哪個方法會損耗生氣,哪個情況應該先攻克病氣來保護生氣,哪個情況應該先鞏固生氣來抵禦病氣。要考慮病氣雖然是這樣,生氣將會如何;現在雖然是這樣,將來又會如何。如果沒有從開始到結束的明確認識,那就都只是鼠目寸光而已。
雖然,以上只是從醫理的角度來說。但在醫理之外,還有其他的解釋。所謂生氣,就是少陽之氣。少陽之氣,是只進不退的氣。這氣從哪裡來?無非是來自根本;這氣有什麼用?其中還有更深奧的道理。人生最珍貴的,就是這口氣。而呼吸掌握著氣的出入權,這是氣數的寶藏。河車的運轉依靠轆轤,這是運行氣機的關鍵。氣的進退、得失,都取決於呼吸之間,而長壽和早夭的區別,也就在這裡決定了。
經書說:「得到神氣的就興盛,失去神氣的就衰亡。」說的就是這個生氣的道理。我看到被損耗生氣而導致衰敗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所以特別在這裡闡明這個道理。
一、命門像門戶一樣,是維護全身穩固的關卡。經書說:「糧倉不儲藏東西,那是因為門戶沒有關好。」「水泉不斷流出,那是因為膀胱沒有收攝。」能夠守住的就能生存,不能守住的就會死亡。又說:「腎是胃的關卡。」關卡不利,就會積聚水液而從其同類。又說:「北方屬黑色,與腎相通,開竅於二陰。」由此可見,北方的管理,總在於腎,而腎的政令,總在於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