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1)

1. 嘈雜

2. 論證

嘈雜一證,或作或止,其為病也,則腹中空空,若無一物,似飢非飢,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憹,莫可名狀,或得食而暫止,或食已而復嘈,或兼噁心,而漸見胃脘作痛。此證有火嘈,有痰嘈,有酸水浸心而嘈。大抵食已即飢,或雖食不飽者,火嘈也,宜兼清火。痰多氣滯,似飢非飢,不喜食者,痰嘈也,宜兼化痰。

酸水浸心而嘈者,慼慼膨膨,食少無味,此以脾氣虛寒,水穀不化也,宜溫胃健脾。又有誤用消伐等藥,以致脾胃虧損,血少嘈雜,中虛則煩雜不飢,脾弱則食不運化,此宜專養脾胃。總之,嘈雜一證,多由脾氣不和,或受傷脾虛而然,所以治此者,不可不先顧脾氣。然古人於此,悉以痰火論治,予恐專用寒涼,則胃氣虛寒不健者,反以日甚,而漸至噁心、噯氣、反胃、噎膈之類,將由此而起矣。

白話文:

有一種病症叫做「嘈雜」,它的症狀是時好時壞,發作時感覺肚子裡空空的,好像沒有東西一樣,感覺像是飢餓又不是飢餓,像是有點辣又不是辣,像是疼痛又不是疼痛,胸口卻覺得煩悶難受,難以形容。有時候吃點東西會暫時停止,有時候吃完東西反而又開始嘈雜,有時還會噁心,漸漸地感覺到胃部疼痛。

這種嘈雜症狀,有因為火氣引起的,有因為痰引起的,也有因為胃酸逆流刺激心口引起的。大致上來說,如果吃完東西很快就覺得餓,或是雖然吃了東西還是覺得不飽,那就是火氣引起的嘈雜,應該要同時清降火氣。如果痰多、氣滯,感覺像是飢餓又不是飢餓,而且不喜歡吃東西,那就是痰引起的嘈雜,應該要同時化痰。

如果是胃酸逆流刺激心口引起的嘈雜,會覺得悶悶脹脹,食慾不振,吃東西沒味道,這是因為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應該要溫暖胃部、健壯脾臟。另外,也有因為誤用消食、攻伐等藥物,導致脾胃虧損,氣血不足而引起的嘈雜,這是因為中焦虛弱則會煩悶雜亂不飢餓,脾臟虛弱則會消化不良,這種情況應該要專心調養脾胃。

總之,嘈雜這種病症,多半是由於脾氣不調和,或是因為損傷脾胃的虛弱而引起的。所以治療這種病症,必須要先顧好脾胃。然而古人治療這種病症,都以痰火來論治,我擔心如果專用寒涼的藥物,那麼脾胃虛寒不健壯的人,反而會更加嚴重,而逐漸出現噁心、打嗝、反胃、噎膈等症狀,這些疾病將會因此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