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7)

1. 因陣

逍遙飲,治婦人思郁過度,致傷心脾衝任之源,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三錢),芍藥(錢半),熟地(三、五錢),棗仁(二錢,炒),茯神(錢半),遠志(制,三、五分),陳皮(八分),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者,加人參一、二錢;如經水過期兼痛滯者,加酒炒香附一、二錢。

白話文:

逍遙飲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因思慮過度,導致心脾受損,衝任二脈失調,血氣日漸枯竭,經期不順的狀況。

藥材:

  • 當歸:二到三錢
  • 芍藥:一錢半
  • 熟地:三到五錢
  • 棗仁:二錢,炒過
  • 茯神:一錢半
  • 遠志:三到五分,制過
  • 陳皮:八分
  • 炙甘草:一錢

用法:

  1. 將以上藥材用水二鍾煎煮,煎至七分。
  2. 飯後溫服。

加減法:

  • 若氣虛者,可加入人參一到二錢。
  • 若經期延遲且伴隨疼痛、阻塞者,可加入酒炒香附一到二錢。

決津煎,治婦人血虛經滯,不能流暢而痛極者,當以水濟水,若江河一決而積垢皆去,宜用此湯,隨證加減主之。此用補為瀉之神劑也。如氣虛者,宜少用香、陳之類,甚者不用亦可。

當歸(三、五錢,或一兩),澤瀉(一錢半),牛膝(二錢),肉桂(一、二、三錢),熟地(二、三錢或五、七錢,或不用亦可),烏藥(一錢,如氣虛者,不用亦可)

水二鍾,煎七、八分,食前服。如嘔惡者,加焦姜一、二錢;如陰滯不行者,非加附子不可;如氣滯而痛脹者,加香附一、二錢,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滯血澀者,加酒炒紅花一、二錢;如小腹不暖而痛極者,加吳茱萸七、八分;如大便結澀者,加肉蓯蓉一、二、三錢,微者以山楂代之。

白話文:

決津煎

治婦人血虛經滯,不能流暢而痛極者,當以水濟水,若江河一決而積垢皆去,宜用此湯,隨證加減主之。此用補為瀉之神劑也。如氣虛者,宜少用香、陳之類,甚者不用亦可。

這個方子叫做「決津煎」,用來治療婦女血虛經絡阻塞,導致經血不通,疼痛難忍的症狀。就好像江河決堤,積垢都被冲刷干净一樣,這個方子能以水行水,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方子的作用是補中有瀉,起到引導血氣流通的作用。如果患者氣虛,就應該減少使用辛香、温燥類藥材,嚴重者甚至可以不用。

當歸(三、五錢,或一兩),澤瀉(一錢半),牛膝(二錢),肉桂(一、二、三錢),熟地(二、三錢或五、七錢,或不用亦可),烏藥(一錢,如氣虛者,不用亦可)

方子主要由當歸、澤瀉、牛膝、肉桂、熟地、烏藥六味藥材組成。其中,當歸補血活血;澤瀉利水滲濕;牛膝補肝腎,活血通經;肉桂溫經散寒,補元陽;熟地補血滋陰;烏藥理氣止痛。

水二鍾,煎七、八分,食前服。如嘔惡者,加焦姜一、二錢;如陰滯不行者,非加附子不可;如氣滯而痛脹者,加香附一、二錢,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滯血澀者,加酒炒紅花一、二錢;如小腹不暖而痛極者,加吳茱萸七、八分;如大便結澀者,加肉蓯蓉一、二、三錢,微者以山楂代之。

用兩杯水煎藥,煎至七、八分即可,飯前服用。如果患者出現嘔吐噁心,可以加一、二錢焦姜;如果陰寒凝滯,經血不通,必須加附子;如果氣滯導致腹部疼痛脹滿,可以加香附或木香;如果血瘀血滯,經血不暢,可以加酒炒紅花;如果小腹寒冷疼痛,可以加吳茱萸;如果大便干結,可以加肉蓯蓉,症狀輕微者可以用山楂代替。

總結:

決津煎方主要針對婦人血虛經滯,经血不通,疼痛难忍的症状,方子以补中有泻的原则,根据不同症状进行加減,起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效果。

五物煎,治婦人血虛凝滯,蓄積不行,小腹痛急,產難經滯,及痘瘡血虛寒滯等證,神效。此即四物湯加肉桂也。

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芍藥(二錢,酒炒),川芎(一錢),肉桂(一、二、三錢)

水一鍾半,煎服。兼胃寒或嘔惡者,加乾薑炮用;水道不利,加澤瀉或豬苓;氣滯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臍下若覆杯,漸成積塊者,加桃仁或酒炒紅花;痘瘡血虛寒勝,寒邪在表者,加細辛、麻黃、柴胡、紫蘇之屬。

白話文:

五物煎

五物煎這個方子,專治婦女血虛凝滯、積蓄不行、小腹疼痛、難產經滯,以及痘瘡血虛寒滯等症狀,效果顯著。這個方子其實就是四物湯再加上肉桂。

方藥:

  • 當歸:三至七錢
  • 熟地黃:三至四錢
  • 白芍藥:二錢,酒炒
  • 川芎:一錢
  • 肉桂:一至三錢

製法:

水煎服,以水一鍾半為量。

加减法:

  • 若兼有胃寒或嘔惡,可加乾薑炮用。
  • 若水道不利,可加澤瀉或豬苓。
  • 若氣滯,可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
  • 若陰虛疝痛,可加小茴香。
  • 若血瘀不行,臍下如覆杯狀,逐漸形成積塊,可加桃仁或酒炒紅花。
  • 若痘瘡血虛寒勝,寒邪在表者,可加細辛、麻黃、柴胡、紫蘇等。

肺熱,治婦人經脈阻滯,氣逆不調,多痛而實者。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山楂(一、二錢),香附(二錢),青皮,茯苓(各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因不避生冷而寒滯其血者,加肉桂、吳茱萸之類;如兼脹悶者,加厚朴一錢,或砂仁亦可;如氣滯者,加烏藥二錢,或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一錢半。

通瘀煎,治婦人氣滯血積,經脈不利,痛極拒按,及產後瘀血實痛,並男婦血逆血厥等證。

白話文:

肺熱,可以用來治療女性經脈阻塞、氣逆不順暢、疼痛且實證的狀況。

藥方:當歸三到五錢,牛膝二錢,山楂一到二錢,香附二錢,青皮、茯苓各一錢半。

水兩碗,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如果因為不忌生冷而寒氣阻塞經血,可以加入肉桂、吳茱萸之類的藥材;如果伴隨脹悶的症狀,可以加入厚朴一錢,或者砂仁也可以;如果氣滯不通,可以加入烏藥二錢;如果疼痛位於小腹,可以加入小茴香一錢半。

通瘀煎,可以用來治療女性氣滯血積、經脈不暢、疼痛難忍,以及產後瘀血導致的疼痛,還有男性或女性血逆、血厥等症狀。

歸尾(三、五錢),山楂,香附,紅花(新者,炒黃,各二錢),烏藥(一、二錢),青皮(錢半),木香(七分),澤瀉(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鐘,食前服。兼寒滯者,加肉桂一錢,或吳茱萸五分;火盛內熱,血燥不行者,加炒梔子一、二錢;微熱血虛者,加芍藥二錢;血虛澀滯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三十粒,去皮尖用,或加蘇木、玄胡索之類,瘀極而大便結燥者,加大黃一、二、三錢,或加芒硝、蓬朮亦可。

白話文:

將歸尾三到五錢、山楂、香附、紅花(新鮮的,炒至黃色,各二錢)、烏藥一到二錢、青皮一錢半、木香七分、澤瀉一錢半,用水二鍾煎煮至七分,加入一到二小鐘酒,飯前服用。若兼有寒滯者,可加肉桂一錢或吳茱萸五分;若火盛內熱、血燥不行者,可加炒梔子一到二錢;若微熱血虛者,可加芍藥二錢;若血虛澀滯者,可加牛膝;若血瘀不行者,可加桃仁三十粒(去皮尖使用),或加蘇木、玄胡索等;若瘀極而大便結燥者,可加大黃一到三錢,或加芒硝、蓬朮。

胎元飲,治婦人衝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隨證加減用之。或間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劑。

人參(隨宜),當歸,杜仲,芍藥(各二錢),熟地(二、三錢),白朮(錢半),炙甘草(一錢),陳皮(七分,無滯者,不必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下元不固而多遺濁者,加山藥、補骨胎、五味之類;如氣分虛甚者,倍白朮,加黃耆。但耆、術氣浮,能滯胃口,倘胸膈有飽悶不快者,須慎用之;如虛而兼寒多嘔者,加炮姜七、八分,或一、二錢;如虛而兼熱者,加黃芩一錢五分,或加生地二錢,去杜仲;如陰虛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錢;如多怒氣逆者,加香附無妨,或砂仁亦妙;如有所觸而動血者,加川續斷、阿膠各一、二錢;如嘔吐不止,加半夏一、二錢,生薑三、五片。

白話文:

胎元飲

治療婦女衝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可根據實際情況加減藥物服用。

用法: 可間隔一天服用一次,或每隔兩三天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一到兩劑。

藥方:

  • 人參(適量)
  • 當歸(二錢)
  • 杜仲(二錢)
  • 芍藥(二錢)
  • 熟地黃(二到三錢)
  • 白朮(一錢半)
  • 炙甘草(一錢)
  • 陳皮(七分,若無便秘者,可不使用)

煎服方法:

  • 水兩碗,煎至七分,飯後服用。

加減用藥:

  • 若下元不固,經常遺精者,可加山藥、補骨脂、五味子等;
  • 若氣虛嚴重者,可將白朮加倍,並加黃耆;
  • 若黃耆、白朮氣味偏於上浮,導致胸膈飽悶不適者,需謹慎使用;
  • 若虛寒體質,經常嘔吐者,可加炮薑七到八分,或一到兩錢;
  • 若虛熱體質者,可加黃芩一錢五分,或加生地黃二錢,並去除杜仲;
  • 若陰虛體質,小腹疼痛者,可加枸杞二錢;
  • 若易怒,氣逆上衝者,可加香附,或砂仁;
  • 若因外力衝撞導致出血者,可加川續斷、阿膠各一到兩錢;
  • 若嘔吐不止者,可加半夏一到兩錢,生姜三到五片。

固胎煎,治肝脾多火多滯而屢墮胎者。

黃芩(二錢),白朮(一、二錢),當歸,芍藥,阿膠(各錢半),陳皮(一錢),砂仁(五分)

水一鍾半,煎服。

涼胎飲,治胎氣內熱不安等證。

生地,芍藥(各二錢),黃芩,當歸(各一、二錢),甘草(生,七分),枳殼,石斛(各一錢),茯苓(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熱甚者,加黃柏一、二錢。

白話文:

固胎煎主要用於治療肝脾火盛、積滯導致反覆流產的患者。方劑包含黃芩、白朮、當歸、芍藥、阿膠、陳皮和砂仁,水煎服。涼胎飲則用於治療胎氣內熱不安等症狀。方劑包括生地、芍藥、黃芩、當歸、甘草、枳殼、石斛和茯苓,水煎服,熱症嚴重者可加黃柏。

滑胎煎,胎氣臨月,宜常服數劑,以使易生。

當歸(三、五錢),川芎(七分),杜仲(二錢),熟地(三錢),枳殼(七分),山藥(二錢)

水二鍾,煎八、九分,食煎溫服。如氣體虛弱者,加人參、白朮,隨宜用之;如便實多滯者,加牛膝一、二錢。

殿胞煎,治產後兒枕疼痛等證如神。

當歸(五、七錢或一兩),川芎,炙甘草(各一錢),茯苓(一錢),肉桂(一、二錢或五、七分)

水一鍾,煎八分,熱服。如脈細而寒或嘔者,加乾薑炒黃色一、二錢;如血熱多火者,去肉桂,加酒炒芍藥一、二錢;如脈弱陰虛者,加熟地三、五錢;如氣滯者,加香附一、二錢,或烏藥亦可;腰痛,加杜仲一、二錢。

白話文:

「滑胎煎」適合臨盆前服用,能幫助順利生產。藥方包含當歸、川芎、杜仲、熟地、枳殼、山藥,水煎服。體虛者可加人參、白朮;便秘者可加牛膝。「殿胞煎」則專治產後嬰兒枕骨疼痛等問題,藥方包含當歸、川芎、炙甘草、茯苓、肉桂,水煎服。若脈細寒或嘔吐,加乾薑;血熱則去肉桂,加炒芍藥;陰虛則加熟地;氣滯則加香附或烏藥;腰痛則加杜仲。

脫花煎,凡臨盆將產者,宜先服此藥催生最佳,並治產難經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當歸(七、八錢或一兩),肉桂(一、二錢或三錢),川芎,牛膝(各二錢),車前子(錢半),紅花(一錢,催生者,不用此味亦可)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或服後飲酒數杯亦妙。若胎死腹中,或堅滯不下者,加朴硝三、五錢即下;若氣虛困劇者,加人參隨宜;若陰虛者,必加熟地三、五錢。

九蜜煎,治產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臟,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此與大岩蜜湯略同而稍勝之。

白話文:

脫花煎:

適用於: 臨盆將產的婦女,可服用此藥催生,效果最佳。也能治療生產困難,經日不產,或是胎死腹中不下等情況。

藥材:

  • 當歸(七、八錢或一兩)
  • 肉桂(一、二錢或三錢)
  • 川芎(二錢)
  • 牛膝(二錢)
  • 車前子(錢半)
  • 紅花(一錢,催生者可不用)

用法:

  • 水二鍾(約 400 毫升),煎至八分(約 320 毫升),熱服。
  • 服藥後可飲酒數杯,效果更佳。
  • 若胎死腹中,或胎兒堅滯不下,可加朴硝三、五錢(約 15-25 克)。
  • 若氣虛困劇,可加人參適量。
  • 若陰虛者,需加熟地三、五錢(約 15-25 克)。

九蜜煎:

適用於: 産後陽氣虛寒,或陰邪入侵臟腑,導致心腹疼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等症狀。

功效: 此方與大岩蜜湯功效相似,但略胜一筹。

註解:

  • 文中所指的“錢”,為古代藥量單位,約等於 3.75 克。
  • “鍾”為古代容量單位,約等於 400 毫升。
  • “八分”,是指煎藥過程中的火候,約為原藥量的八成。
  • 藥材的用量和配伍,需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 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當歸,熟地(各三錢),芍藥(酒炒焦),茯苓(各錢半),炙甘草,乾薑(炒),肉桂,北細辛(各一錢),吳茱萸(制,五分)

水二鍾,煎服。

熟地,治婦人產後因火發熱,及血熱妄行,陰虧諸火不清等證。

芍藥,麥冬(各二錢),丹皮,茯苓,黃芩,生地(各二、三錢),石斛(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覺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一錢半;熱甚而渴或頭痛者,加石膏一、二、三錢;下熱便澀者,加木通一、二錢,或黃柏、梔子皆可隨證用之;如兼外邪發熱,加柴胡一、二錢。愚按:丹溪云:芍藥酸寒,大伐發生之氣,產後忌用之。此亦言之過也。

白話文:

當歸、熟地各三錢,芍藥(酒炒焦)、茯苓各錢半,炙甘草、乾薑(炒)、肉桂、北細辛各一錢,吳茱萸(制)五分,加水兩碗煎煮服用。

熟地可以治療婦女產後因火氣旺盛導致發熱,以及血熱妄行、陰虛火旺等症狀。

芍藥、麥冬各兩錢,丹皮、茯苓、黃芩、生地各兩到三錢,石斛一錢,加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如果感到骨蒸發汗,可以加地骨皮一錢半;如果發熱嚴重,伴隨口渴或頭痛,可以加石膏一到三錢;如果下焦發熱且大便乾燥,可以加木通一到兩錢,或黃柏、梔子等,根據情況調整用量;如果兼有外邪引起的發熱,可以加柴胡一到兩錢。

我認為丹溪先生說芍藥性寒,會過度抑制身體的生髮之氣,產後婦女不宜服用,這說法過於絕對了。

夫芍藥之寒,不過於生血藥中稍覺其清耳,非若芩、連輩之大苦大寒者也。使芍藥猶忌如此,則他之更寒者,尤為不可用矣。余每見產家過慎者,或因太暖,或因年力方壯,而飲食藥餌太補過度,以致產後動火者,病熱極多。若盡以產後為虛,必須皆補,豈盡善哉!且芍藥性清,微酸而收,最宜於陰氣散失之證,豈不為產後之要藥乎?不可不辨也。

毓麟珠,治婦人氣血俱虛,經脈不調,或斷續,或帶濁,或腹痛,或腰痠,或飲食不甘,瘦弱不孕,服一、二斤即可受胎。凡種子諸方,無以加此。

人參,白朮(土炒),茯苓,芍藥(酒炒,各二兩),川芎,炙甘草(各一兩),當歸,熟地(蒸搗,各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酒炒),鹿角霜,川椒(各二兩)

白話文:

芍藥雖然性寒,但在生血藥中只是稍微帶點清涼,不像黃芩、黃連那樣苦寒。既然芍藥都需要注意,其他更寒的藥就更不能亂用。我常看到一些過於謹慎的產婦,要么因為過於溫補,要么因為身體正值壯年,飲食藥物過度滋補,結果導致產後上火,熱症很多。如果把產後都當成虛弱,一味地補,難道就真的完善了嗎?其實芍藥性清,微酸收斂,最適合陰氣散失的症狀,豈不是產後重要的藥物嗎?不可不辨啊!

毓麟珠,治療婦女氣血兩虛,經脈失調,月經或斷或續,或帶下白濁,或腹痛,或腰痠,或飲食無味,體瘦不孕,服用一、二斤就能受孕。各種種子類藥方,沒有比它更好的了。

藥方:人參、白朮(土炒)、茯苓、芍藥(酒炒),各二兩;川芎、炙甘草,各一兩;當歸、熟地(蒸搗),各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酒炒)、鹿角霜、川椒,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湯送下,或為小丸吞服亦可。如男子制服,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膠、山藥、山茱萸、巴戟肉各二兩;如女人經遲腹痛,宜加酒炒破故、肉桂各一兩,甚者再加吳茱萸五錢,湯泡一宿炒用;如帶多腹痛,加破故一兩,北五味五錢,或加龍骨一兩,醋煅用;如子宮寒甚,或泄或痛,加製附子、炮乾薑隨宜;如多鬱怒,氣有不順,而為脹為滯者,宜加酒炒香附二兩,或甚者再加沉香五錢;如血熱多火,經早內熱者,加川續斷、地骨皮各二兩,或另以湯劑暫清其火,而後服此,或以湯引酌宜送下亦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藥。每次飯前嚼服一到兩丸,用酒或白開水送服,也可以做成小丸直接吞服。

針對不同症狀,可以添加以下藥材:

  • 男子:如果要補腎壯陽,可以加入枸杞、核桃肉、鹿角膠、山藥、山茱萸、巴戟肉各兩錢。
  • 婦女:如果經期延遲、腹部疼痛,可以加入酒炒破故、肉桂各一錢,症狀嚴重者再加吳茱萸五錢,將藥材泡在湯中過夜後再炒製使用。
  • 帶下:如果白帶過多、腹部疼痛,可以加入破故一錢、北五味五錢,或加入龍骨一錢,醋炒後使用。
  • 子宮寒:如果子宮寒氣過重,導致腹瀉或疼痛,可以根據情況加入製附子、炮乾薑。
  • 鬱怒:如果心情鬱悶、氣機不順暢,導致胸悶腹脹,可以加入酒炒香附二錢,症狀嚴重者再加沉香五錢。
  • 血熱:如果血熱內火旺盛,經期提前、內熱難消,可以加入川續斷、地骨皮各兩錢,也可以先用湯藥清熱,之後再服用此丸藥,或者用湯藥送服。

贊育丹,治陽痿精衰,虛寒無子等證妙方。

熟地(八兩,蒸搗),白朮(用冬朮,八兩),當歸,枸杞(各六兩),杜仲(酒炒),仙茅(酒蒸一日),巴戟肉(甘草湯炒),山茱萸,淫羊藿(羊脂拌炒),肉蓯蓉(酒洗去甲),韭子(炒黃,各四兩),蛇床子(微炒),附子(制),肉桂(各二兩)

上煉蜜丸服。或加人參、鹿茸亦妙。

白話文:

贊育丹可以治療陽痿、精衰、虛寒不孕等症狀,方劑包括熟地、白朮、當歸、枸杞、杜仲、仙茅、巴戟肉、山茱萸、淫羊藿、肉蓯蓉、韭子、蛇床子、附子、肉桂等藥材,煉蜜製成丸劑服用。也可以根據情況加入人參、鹿茸。

柴歸飲,治痘瘡初起,發熱未退,無論是痘是邪,疑似之間,均宜用此平和養營之劑以為先著。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實者不致助邪,虛者不致損氣。凡陽明實熱邪盛者,宜升麻葛根湯;如無實邪,則悉宜用此增減主之。

當歸(二、三錢),芍藥(或生或炒,一錢半),柴胡(一錢或錢半),荊芥穗(一錢),炙甘草(七分或一錢)

水一鍾半,煎服。或加生薑三片。血熱者,加生地;陰虛者,加熟地;氣虛脈弱者,加人參;虛寒者,加炮薑、肉桂;火盛者,加黃芩;熱渴者,加乾葛;腹痛者,加木香、砂仁;嘔惡者,加炮薑、陳皮;若治麻疹,或以荊芥易乾葛;陰寒盛而邪不能解者,加麻黃、桂枝。

白話文:

柴歸飲:

功效: 適用於痘瘡初期,發熱未退,不確定是痘疹還是邪氣入侵的情況,可先使用此方平和滋養氣血。無論是毒邪,還是外邪,此方都能有效地驅除或散解,對於實證不會助長邪氣,對於虛證也不會損耗元氣。

用藥原則: 若患者屬於陽明實熱,邪氣盛者,應使用升麻葛根湯;若無實邪,則應根據情況增減柴歸飲的藥量。

藥方:

  • 當歸:二至三錢
  • 芍藥:一錢半(可選用生芍藥或炒芍藥)
  • 柴胡:一錢或一錢半
  • 荊芥穗:一錢
  • 炙甘草:七分或一錢

用法: 水煎服,用量為一鍾半水。可加生薑三片。

加減:

  • 血熱者:加生地黃
  • 陰虛者:加熟地黃
  • 氣虛脈弱者:加人參
  • 虛寒者:加炮薑、肉桂
  • 火盛者:加黃芩
  • 熱渴者:加乾葛
  • 腹痛者:加木香、砂仁
  • 嘔惡者:加炮薑、陳皮

其他:

  • 若治療麻疹,可將荊芥替換為乾葛
  • 陰寒盛而邪氣難解者,可加麻黃、桂枝。

疏邪飲,治痘疹初起發熱,凡血氣強盛,無藉滋補者,單宜解邪,用此方為主,以代升麻葛根湯及蘇葛湯等方,最為妥當。

柴胡(倍用),芍藥(倍用,酒炒),蘇葉,荊芥穗,炙甘草(減半)

水一鍾半,煎服。無火者,加生薑三片;火盛內熱者,加黃芩;渴者,加乾葛。

涼血養營煎,治痘瘡血虛血熱,地紅熱渴,或色燥不起,及便結溺赤,凡陽盛陰虛等證,悉宜用此。

白話文:

疏邪飲適合治療剛發病的痘疹,病人發燒,血氣旺盛,不需要滋補,只需要解毒,用這個藥方最適合,可以代替升麻葛根湯和蘇葛湯。

藥方包括:柴胡(加倍),芍藥(加倍,用酒炒),蘇葉,荊芥穗,炙甘草(減半)。

用一碗半水煎服。如果病人體虛,可以加三片生薑;如果病人內熱,可以加黃芩;如果病人口渴,可以加乾葛。

涼血養營煎則適合治療因血虛血熱導致的痘瘡,症狀包括:臉部發紅、口渴、皮膚乾燥無光澤、大便秘結、小便赤色,以及其他陽盛陰虛的症狀,都適合用這個藥方。

生地黃,當歸,芍藥,生甘草,地骨皮,紫草,黃芩,紅花

水一鍾半,煎服。量兒大小加減用之。渴,加天花粉;肌熱無汗,加柴胡;熱毒甚者,加牛蒡子、木通、連翹之屬;血熱毒不透者,加犀角。

柴葛煎,治痘疹表裡俱熱,散毒養陰,及瘟疫等證。

柴胡,乾葛,芍藥,黃芩,甘草,連翹

水一鍾半,煎服。

白話文:

用生地黃、當歸、芍藥、生甘草、地骨皮、紫草、黃芩、紅花,加水一碗半煎服。劑量可根據兒童的大小來調整。如果口渴,可以加天花粉;如果發燒但不流汗,可以加柴胡;如果熱毒嚴重,可以加牛蒡子、木通、連翹等;如果血熱毒不能透出,可以加犀角。

這個方子叫做柴葛煎,主要用於治療痘疹表裡俱熱、散毒養陰以及瘟疫等症狀。

柴葛煎的藥材包括柴胡、乾葛、芍藥、黃芩、甘草、連翹,加水一碗半煎服。

搜毒煎,解痘疹熱毒熾盛,紫黑乾枯,煩熱便結純陽等證。

紫草,地骨皮,牛蒡子(杵),黃芩,木通,連翹,蟬蛻,芍藥(等分)

水一鍾半,煎服。渴者,加天花粉、麥門冬;陽明熱甚,頭面牙齦腫痛者,加石膏、知母;大腸乾結實,臍腹實脹者,加大黃、芒硝;血熱妄行者,加犀角、童便;小水熱閉者,加山梔、車前子;兼表熱者,加柴胡。

白話文:

搜毒煎主要用於治療痘疹熱毒旺盛,出現皮膚紫黑乾燥、發熱煩躁、大便秘結等症狀。藥方以紫草、地骨皮、牛蒡子、黃芩、木通、連翹、蟬蛻、芍藥等藥材等量組成,用水煎服。若患者口渴,可加天花粉、麥門冬;若陽明熱盛,頭面牙齦腫痛,可加石膏、知母;若大腸乾燥結實,臍腹脹滿,可加大黃、芒硝;若血熱妄行,可加犀角、童便;若小便熱閉,可加山梔、車前子;若兼有表熱症狀,可加柴胡。

六物煎,治痘疹血氣不充,隨證加減用之,神效不可盡述。並治男婦氣血俱虛等證。

炙甘草,當歸,熟地(或用生地),川芎(三、四分,不宜多),芍藥(俱隨宜加減),人參(或有或無,隨虛實用之。氣不虛者不必用)

上咀,用水煎服。如發熱不解,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以疏表,或加防風佐之;如見點後,痘不起發,或起而不貫,或貫而漿薄,均宜單用此湯,或加糯米、人乳、好酒、肉桂、川芎以助營氣;如氣虛癢塌不起,加穿山甲炒用;如紅紫血熱不起,宜加紫草或犀角;如脾氣稍滯者,宜加陳皮、山楂;如胃氣虛寒多嘔者,加乾薑炒用,或加丁香;如腹痛兼滯者,加木香、陳皮;表虛氣陷不起,或多汗者,加黃耆;氣血俱虛,未起未貫而先癢者,加肉桂、白芷;如元氣大虛,寒戰咬牙泄瀉,宜去芍藥,加黃耆、大附子、乾薑、肉桂。

白話文:

六物煎

功效:

治療痘疹(麻疹、水痘等)由於氣血不足而引起的症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加減藥物,療效顯著,無法一一列舉。也能治療男女因氣血虛弱而引發的各種症狀。

藥方:

  • 炙甘草
  • 當歸
  • 熟地(或用生地)
  • 川芎(三、四分,不可過多)
  • 芍藥(根據情況加減)
  • 人參(可有可無,依虛實情況而定。氣虛者需用,氣不虛者則不用)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服。

加減藥物:

  • 若患者發熱不退,或痘疹未出之前,可加入柴胡疏散表邪,或加防風輔助。
  • 若患者痘疹出現後,痘疹沒有發起來,或發起來但不貫穿,或貫穿但漿液稀薄,可單用此湯,或加糯米、人乳、好酒、肉桂、川芎以增強營氣。
  • 若患者氣虛、皮膚瘙癢、痘疹塌陷不起,可加穿山甲炒用。
  • 若患者痘疹紅紫、血熱難消,可加紫草或犀角。
  • 若患者脾胃稍滯,可加陳皮、山楂。
  • 若患者胃氣虛寒、經常嘔吐,可加乾薑炒用,或加丁香。
  • 若患者腹痛兼且食積,可加木香、陳皮。
  • 若患者表虛氣陷、痘疹難起,或多汗,可加黃耆。
  • 若患者氣血俱虛,痘疹未出未貫穿,但先出現瘙癢,可加肉桂、白芷。
  • 若患者元氣大虛,出現寒戰、咬牙、腹瀉等症狀,則需去除芍藥,加黃耆、大附子、乾薑、肉桂。

六氣煎,治痘瘡氣虛,癢塌倒陷,寒戰咬牙,並治男婦陽氣虛寒等證。

黃耆(炙),肉桂,人參,白朮,當歸,炙甘草

上咀,水煎服。加減法照前六物煎。

九味異功煎,治痘瘡寒戰咬牙倒陷,嘔吐泄瀉,腹痛虛寒等證。用代陳氏十二味異功散等方。

人參(二、三錢),黃耆(炙,一、二錢),當歸,熟地(各二、三錢),炙甘草(七分或一錢),丁香(三、五分或一錢),肉桂(一錢),乾薑(炮,一、二錢),製附子(一、二錢)

白話文:

六氣煎適用於痘瘡患者氣虛,出現皮膚瘙癢、塌陷、寒戰、咬牙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男女陽氣虛寒。方劑由黃耆、肉桂、人參、白朮、當歸、炙甘草組成,將藥材研磨後用水煎服。加減法可參考之前的六物煎。

九味異功煎適用於痘瘡患者出現寒戰、咬牙、塌陷、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屬於虛寒證。方劑可用於代替陳氏十二味異功散,由人參、黃耆、當歸、熟地、炙甘草、丁香、肉桂、乾薑、製附子組成。

上量兒大小加減,用水一鍾半,煎七分,徐徐與服之。如泄瀉腹痛,加肉豆蔻麵炒一錢,或加白朮一、二錢。

透邪煎,凡麻疹初熱未出之時,惟恐誤藥,故云未出之先,不宜用藥,然解利得宜,則毒必易散而勢自輕減,欲求妥當,當先用此方為主。

當歸(二、三錢),芍藥(酒炒,一、二錢),防風(七、八分),荊芥(一錢),炙甘草(七分),升麻(三分)

水一鍾半,煎服。如熱甚脈洪滑者,加柴胡一錢。此外,凡有雜證,俱可隨宜加減。牛膝煎,截瘧大效。凡邪散已透,而血氣微虛者,宜此主之。

白話文:

要根據孩子的體型調整藥量,用一杯半水煎煮藥材七分,慢慢地讓病人服用。如果出現腹瀉腹痛的情況,可以加入炒熟的肉豆蔻粉一錢,或加白朮一到兩錢。透邪煎適合麻疹初期發熱未出疹時使用,因為擔心誤用藥物,所以說未出疹之前不宜用藥,但是如果能通便解毒,毒素就會更容易散去,病情自然減輕。如果想治療得更妥善,應該先用透邪煎。

方劑包括當歸兩到三錢、酒炒芍藥一到兩錢、防風七到八分、荊芥一錢、炙甘草七分、升麻三分。用一杯半水煎服。如果病人發熱很嚴重,脈搏洪大滑利,可以加柴胡一錢。此外,如果出現其他症状,都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調整藥材。牛膝煎對於治療瘧疾有很好的效果。如果邪氣已經散去,但氣血稍微虛弱,可以使用這個方劑來調理。

牛膝(二錢),當歸,陳皮(各三錢)

上用好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鍾,煎至八分,溫服。

何人飲,截瘧如神。凡氣血俱虛,久瘧不止,或急欲取效者,宜此主之。

何首烏(自三錢以至一兩,隨輕重用之),當歸(二、三錢),人參(三、五錢或一兩,隨宜),陳皮(二、三錢,大虛者,不必用),煨生薑(三斤,多寒者用三、五錢)

水二鍾,煎八分,於發前二、三時,溫服之。若善飲者,以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鍾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追瘧飲,截瘧甚佳。凡血氣未衰,屢散之後而瘧有不止者,用此截之,已經屢驗。

白話文:

牛膝兩錢,當歸、陳皮各三錢,用好酒浸泡一夜,隔天早上加水煎至八分,溫熱服用。這個方子叫做截瘧如神,適合氣血虛弱、久瘧不愈,或急需見效的人。

何首烏三錢至一兩,當歸二至三錢,人參三至五錢或一兩,陳皮二至三錢(體虛者可不加),煨生薑三至五錢,用水煎至八分,於發病前兩三小時溫熱服用。也可以用酒浸泡一夜,隔天早上加水煎服,效果更佳,但第二次煎煮時就不必再用酒了。這個方子叫做追瘧飲,適合血氣未衰,服用其他藥物後瘧疾仍未痊癒的人,療效顯著。

何首烏(一兩,制),當歸,甘草,半夏,青皮,陳皮,柴胡(各三錢)

上用井水、河水各一鍾,煎一鍾,柤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飯後食遠再服一鍾。

木賊煎,凡瘧疾形實氣強,多濕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半夏,青皮(各五錢),木賊,厚朴(各三錢),白蒼朮,檳榔(各一錢)

用陳酒二鍾,煎八分,露一宿,於未發之先二時,溫服。

牙皂散,治胃脘痛劇,諸藥不效者,服此如神。

白話文:

何首烏(一兩,炮製)、當歸、甘草、半夏、青皮、陳皮、柴胡(各三錢),用井水和河水各一碗,煎成一碗,渣滓也用同樣的方法煎,然後一同放在露水裡過一夜。隔天早上溫溫地喝一碗,飯後再隔一段時間喝一碗。這個方子叫做木賊煎,適合治療瘧疾,症狀表現為體型健壯、氣力強盛、濕氣重、痰多的人,效果顯著。

半夏、青皮(各五錢)、木賊、厚朴(各三錢)、白蒼朮、檳榔(各一錢),用陳酒兩碗,煎成八分,放在露水裡過一夜,在瘧疾發作前兩個小時,溫溫地喝下。這個方子叫做牙皂散,專治胃脘疼痛劇烈,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服用此方如同神效。

用牙皂燒存性,以煙將盡為度,研末,用燒酒調服一錢許即效。

荔香散,治疝氣痛極。凡在氣分者,最宜用之,並治小腹氣痛等證,神效。又心腹久痛方如後。

荔枝核(炮微焦),大茴香(等分,炒)

上為末,用好酒調服二、三錢。如寒甚者,加制過吳茱萸減半用之;凡心腹胃脘久痛,屢觸屢發者,惟婦人多有之,用荔枝核一錢,木香八分,為末,每服一錢,清湯調服,數服除根。

豕膏,《內經》曰: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瀉則合豕膏,冷食,三日已。此必以豬板油煉淨服之也。又萬氏方:治肺熱暴喑。用豬脂一斤,煉過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頃,濾淨冷定,不時挑服一匙,即愈。按:此方最能潤肺潤腸,凡老人痰嗽不利,及大腸秘結者,最宜用之。

白話文:

將牙皂燒成灰燼,以煙快燒盡為標準,研磨成粉末,用燒酒調和服用約一錢,就能見效。

荔香散專治疝氣疼痛劇烈。凡是氣分引起的疾病,最適合用它,也能治療小腹氣痛等症狀,效果顯著。另外,針對心腹久痛的方劑如下:

荔枝核(稍微炮製到微焦),大茴香(等分,炒香)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好酒調和服用二、三錢。如果寒氣很重的,可以加制過後的吳茱萸,減半使用。凡是心腹胃脘久痛,反覆發作的,尤其女性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用荔枝核一錢,木香八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清湯調和服用,服用幾次就能徹底治愈。

豕膏,《內經》中說:癰瘡長在喉嚨裡,叫做猛疽,猛疽不治療就會化膿,膿液不排出就會堵塞喉嚨,半日就會死亡。如果化膿了,就應該服用豕膏,吃冷食,三天就能痊癒。這裏的豕膏指的是豬板油煉製淨化後服用。另外,萬氏方中記載:治療肺熱突然失聲。用豬脂一斤,煉製過後加入白蜜一斤,再煉製一小會,過濾乾淨冷卻後,不定時服用一匙,就能痊癒。分析:這個方劑最能潤肺潤腸,凡是老年人痰嗽不順,以及大腸便秘的人,最適合服用。

又,《千金》方:治關格閉塞。用豬脂、薑汁各二升,微火煎至三升,加酒五合和煎,分服之。

愚意先以當歸半斤,濃煎取汁,煉過豬脂一斤,同煉去其水氣,乃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頃,濾淨收貯,不時挑服,用治老人之秘結,及噎膈閉結等證,必無不妙。如果陽氣不行者,仍加生薑四兩,同當歸煎入;或宜酒者,以酒送服亦可。或氣有不利者,加杏仁二兩,去皮尖,同前煎入皆妙;或有滯者,當以餳代蜜更妙;是即《內經》所謂以辛潤之也。

罨傷寒結胸法,凡病傷寒結胸,其有中氣虛弱,不堪攻擊內消者,須以此法外罨之,則滯行邪散,其效如神。

白話文:

古籍《千金方》中記載,治療關格閉塞可以用豬油和薑汁各兩升,以小火慢煎至三升,再加入五合酒繼續煎煮,分次服用。

個人認為,可以先用半斤當歸濃煎取汁,再與一斤煉過的豬脂一起熬煮,去除水分,然後加入一斤白蜜繼續熬製一會兒,過濾後保存。不時服用,可以用來治療老人便秘、噎膈閉塞等症状,效果顯著。如果患者陽氣不足,可以加入四兩生薑與當歸一起煎煮;如果適合用酒送服,也可以用酒送服。如果氣機不暢,可以加入兩兩去皮尖的杏仁一起煎煮;如果存在食物積滯,可以用麥芽糖代替蜂蜜更佳。這就如同《內經》中所說的,用辛溫潤燥的方法治療。

針對傷寒結胸,如果患者中氣虛弱,無法使用內服藥物治療,可以使用外罨法,將藥物敷於患處,可以促進氣血運行,驅散寒邪,效果显著。

蔥白頭,生薑,生蘿蔔(此味加倍。如無,以子代之)

上用蔥姜各數兩,蘿蔔倍之,共搗一處炒熱,用手巾或白布包作大餅。罨胸前脹痛處。此藥須分二包,冷則輪換罨之,無不即時開通,汗出而愈。但不宜太熱,恐炮烙難受也。

又法:以大蒜一、二十頭,搗爛,攤厚紙或薄絹上,貼於脹處,少頃即散。用治一切脹痛,無不神妙。

連翹金貝煎,治陽分癰毒,或在臟腑肺膈胸乳之間者,此方最佳,甚者連用數服,無有不愈。

金銀花,貝母(土者更佳),薄公英,夏枯草(各三錢),紅藤(七、八錢),連翹(一兩或五、七錢)

白話文:

用蔥白、生薑和生蘿蔔(蘿蔔用量加倍,如果沒有,可以用蘿蔔籽代替),將它們一起搗碎,炒熱,用毛巾或白布包起來做成一個大餅,敷在胸前脹痛的地方。這個藥要分成兩包,冷了就輪流交換著敷,效果很好,馬上就能通暢,出汗就好了。但是不要太熱,否則會燙傷,難受。

另外一個方法是用大蒜十幾二十個,搗碎,攤在厚紙或薄絹上,貼在脹痛的地方,一會兒就會消散。這個方法可以治各種脹痛,效果都很好。

連翹金貝煎,專治陽分癰毒,尤其適合長在臟腑、肺膈、胸乳之間的癰毒,這個方子是最好的,嚴重的患者連續服用幾劑,沒有不治好的。

金銀花、貝母(土貝母效果更好)、蒲公英、夏枯草(各三錢)、紅藤(七、八錢)、連翹(一兩或五、七錢)。

用好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後暖臥片時。火盛煩渴乳腫者,加天花粉;若陽毒內熱,或在頭項之間者,用水煎亦可。

連翹歸尾煎,治一切無名癰毒,丹毒流注等毒,有火者最宜用之。

連翹(七、八錢),歸尾(三錢),甘草(一錢),金銀花,紅藤(各四、五錢)

用酒煎服如前。如邪熱火盛者,加槐蕊二、三錢。

桔梗杏仁煎,此桔梗湯之變方也。治咳嗽吐膿,痰中帶血,或胸膈隱痛,將成肺癰者,此方為第一。

桔梗,杏仁,甘草(各一錢),阿膠,金銀花,麥冬,百合,夏枯草,連翹(各二錢),貝母(三錢),枳殼(錢半),紅藤(三錢)

白話文:

用兩碗好酒煎成一碗,喝完後蓋被子暖暖地睡一會兒。如果患者有發熱、口渴、乳房腫脹等症狀,可以加些天花粉;如果患者有陽毒內熱,或熱症集中在頭頸部,也可以用水煎服。

連翹歸尾煎主治各種不明原因的癰疽毒瘡,丹毒流注等毒症,尤其適合有熱症的患者。

用連翹七到八錢,歸尾三錢,甘草一錢,金銀花、紅藤各四到五錢,用酒煎服,方法同上。如果邪熱火盛,可以再加槐蕊二到三錢。

桔梗杏仁煎是桔梗湯的改良方,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吐膿,痰中帶血,或胸膈隱痛,快要發展成肺癰的患者,此方療效最佳。

用桔梗、杏仁、甘草各一錢,阿膠、金銀花、麥冬、百合、夏枯草、連翹各二錢,貝母三錢,枳殼一錢半,紅藤三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二錢。

當歸蒺藜煎,治癰疽瘡疹血氣不足,邪毒不化,內無實熱而腫痛淋漓者,悉宜用之。此與芍藥蒺藜煎相為奇正也,當酌其詳。

當歸,熟地,芍藥(酒炒),何首烏(各二錢),炙甘草,防風,川芎,荊芥穗,白芷(各一錢)白蒺藜(炒,搗碎,三錢或五錢)

上或水或酒,用二鍾煎服,然水不如酒。或以水煎服後,飲酒數杯以行藥力亦可。陽虛不能化毒者,加桂枝,甚者再加乾薑、附子;氣虛不化者,加黃耆、人參;毒陷不能外達者,加穿山甲或皂刺。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或酒煎煮,水煎用兩杯,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如果患者體內火氣旺盛且口渴,可以加天花粉兩錢。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癰疽瘡疹,因氣血不足,邪毒不化,內無實熱而腫痛流膿的情況。這個方子和芍藥蒺藜煎互為奇正,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

方劑組成:當歸、熟地、芍藥(酒炒)、何首烏(各二錢)、炙甘草、防風、川芎、荊芥穗、白芷(各一錢)、白蒺藜(炒,搗碎,三錢或五錢)。

煎服時,水煎不如酒煎。也可以用清水煎服後,再飲用幾杯酒來助藥力。如果患者陽虛不能化解毒素,可以加桂枝,情況嚴重者再加乾薑、附子;若氣虛不化,則加黃耆、人參;如果毒素深入肌膚無法排出,則加穿山甲或皂刺。

芍藥蒺藜煎,治通身濕熱瘡疹,及下部紅腫熱痛諸瘡,神效。外以螵蛸粉敷之。

龍膽草,梔子,黃芩,木通,澤瀉(各錢半),芍藥,生地(各二錢),白蒺藜(連刺捶碎,五錢,甚者一兩)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火不甚者,宜去龍膽、梔子,加當歸、茯苓、薏仁之屬;如濕毒甚者,加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

降癰散,治癰疽諸毒,消腫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斂毒速潰可愈。若陽毒熾盛而疼痛勢凶者,宜先用此方,其解毒散毒之功,神效最速。若堅頑深固者,宜用後方。

白話文:

芍藥蒺藜煎

功效: 治療全身濕熱引起的瘡疹,以及下體紅腫熱痛等各種瘡瘍,效果顯著。

方劑組成:

  • 龍膽草、梔子、黃芩、木通、澤瀉 各半錢
  • 芍藥、生地 各二錢
  • 白蒺藜(連刺捶碎)五錢,嚴重者可加至一兩

用法用量: 水煎,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加減:

  • 若火毒不甚者,可去龍膽草、梔子,加當歸、茯苓、薏仁等藥物。
  • 若濕毒甚者,可加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

外敷: 可用螵蛸粉外敷患處。

降癰散

功效: 治療癰疽等各種毒症,消腫止痛散毒。未形成膿腫者可以消散,已形成膿腫者可以加速膿液排出,快速癒合。

適用: 若陽毒熾盛,疼痛劇烈者,宜先使用此方,解毒散毒功效迅速顯著。若毒症堅固難治者,則宜使用其他方劑。

薄荷(辛佳者,用葉),野菊花(連根葉各一握),土貝母(半之),茅根(一握)

上乾者可為末,鮮者可搗爛,同貝母研勻,外將茅根煎濃湯去柤,用調前末,乘熱敷患處,仍留前剩湯燉暖,不時潤於藥上。但不可用冷湯,冷則不散不行,反能為痛。約敷半日即宜換之,真妙方也。

後方:凡疽毒堅頑深固,及結核痰滯,宜用此方。

腦荷(倍用),生南星,土貝母,朴硝(各等分),石灰(風化者,亦倍用或倍倍用之)

白話文:

薄荷(取辛香的葉子),野菊花(連根帶葉各一把),土貝母(一半),茅根(一把)。

以上乾燥的藥材可以研磨成粉末,新鮮的藥材可以搗爛,和土貝母一起研磨均勻。用茅根煎煮濃湯,去渣,用來調和之前的藥粉,趁熱敷在患處,再用剩下的湯汁燉熱,不時潤濕藥物。切記不可用冷湯,冷則藥力難以散發,反而會加重疼痛。大約敷半日後就應該換藥,此方妙不可言。

此方適用於各種疽毒堅硬頑固深入,以及結核痰滯的情況。

薄荷(加倍使用),生南星,土貝母,朴硝(各等分),石灰(風化後的,也加倍或加倍再加倍使用)。

上同為末,用鹽滷調杵稠黏,敷患處,經宿,干即易之,不必留頭,若膿成者留頭亦可。或炒熱攤絹上,隔絹貼之亦可。或用麻油調,或用熱茅根湯調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許更妙。

百草煎,治百般癰毒諸瘡,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風寒濕氣留聚,走注疼痛等證,無不奇效。

百草(凡田野山間者,無論諸品,皆可取用,然猶以山草為勝,辛香者佳。冬月可用乾者,須預為收採之)

上不論多寡,取以多,煎濃湯,乘熱熏洗患處,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務令藥氣蒸透,然後敷貼他藥,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頻數為善。蓋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熱;熱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氣;毒者,可以解毒,無所不用,亦無所不利。湯得藥性則湯氣無害,藥得湯氣則藥力愈行。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用鹽滷調成稠糊狀,敷在患處,過夜,乾了就換新藥,不必留藥頭,如果已經化膿,留藥頭也可以。或者炒熱藥末攤在絹布上,隔著絹布貼在患處也行。也可以用麻油調和,或用熱茅根湯調和都可以。如果想要止痛效果更佳,可以加少許麝香或冰片。

百草煎可以治療各種癰疽、毒瘡、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者風寒濕氣留滯,導致疼痛等症狀,效果奇佳。

百草指的是田野山間各種草藥,都可以使用,但以山草為佳,辛香的草藥效果更好。冬天可以用乾燥的草藥,需要提前收採。

將所有草藥,無論多少,都取用,煎成濃湯,趁熱熏洗患處,再用布帛蘸藥湯熨敷患處,務必讓藥氣蒸透,然後再敷貼其他藥物,每天兩到三次,次數越多越好。因為草藥性寒可以除熱,性熱可以散寒,芳香可以行氣,有毒可以解毒,用途廣泛,沒有任何副作用。藥湯吸收了草藥的藥性,湯氣就沒有害處,草藥吸收了湯氣,藥力就更加有效。

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義亦此。此誠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傳之方外人者也。若洗水鼓腫脹,每次須用草二、三十斤,煎濃湯二、三鍋,用大盆盛貯,以席簟遮風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內服廓清飲分利等劑妙甚。

螵蛸散,治濕熱破爛,毒水淋漓等瘡,或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無不神效。又海藏治下疳方,在《外科》下疳門。

海螵蛸(不必浸淡),人中白(或人中黃,硇砂亦可,等分)

白話文:

凡是用百草煎製膏藥的,其道理也與此相同。這確實是外科中最重要、最好的方法,也是傳授給非醫術專業人士的。如果要洗滌水腫、鼓脹,每次需用藥草二十到三十斤,煎熬成濃湯兩到三鍋,用大盆盛裝,用席子或竹蓆遮擋風,熏洗很久,每天一次或兩次,配合內服「廓清飲」等利水消腫的藥方,效果極佳。

「螵蛸散」可以治療濕熱引起的瘡瘍破爛,毒水淋漓等症狀,或者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等瘡瘍,效果都十分神奇。此外,治療下疳的「海藏方」,可以在《外科》書籍的下疳篇章中找到。

海螵蛸(不必浸泡淡水),人中白(或人中黃,硇砂也可以,各取等分)

上為細末。先以百草多煎濃湯,乘熱熏洗,後以此藥摻之。如干者,以麻油或熬熟豬油,或蜜水調敷之;若腫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許更妙;若濕瘡膿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煅過官粉亦可,或煅制爐甘石更佳。

腸癰秘方,凡腸癰生於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是。若毒氣不散,漸大內攻而潰,則成大患,急宜以此藥治之。

先用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後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後痛必漸止為效,然後服後末藥除根神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先用許多草藥煎煮成濃湯,趁熱熏洗患處,再將藥粉撒在患處。如果患處乾燥,可以用麻油或熬熟的豬油,或者蜂蜜水調和敷在患處;如果腫痛嚴重,可以加少許冰片效果更佳;如果濕瘡膿水很多,可以加入等量的密陀僧,或者煅過的滑石粉,也可以用煅過的爐甘石效果更好。

腸癰的秘方:凡是腸癰長在小肚子角落,稍微腫脹且小腹隱隱作痛不止的,就是這個病症。如果毒氣不散,逐漸擴大內攻而潰爛,就會變成大問題,必須立即用這個藥物治療。

先用紅藤一兩左右,用兩碗好酒煎煮成一碗。上午服用一碗,喝醉之後睡覺。下午用紫花地丁一兩左右,同樣方法煎煮服用。服用之後疼痛必然逐漸減輕,這就是藥效,然後服用藥粉就能徹底根治,非常神奇。

當歸(五錢),蟬蛻,殭蠶(各二錢),天龍,大黃(各一錢),石𧂠鵺(五錢,此草藥也)老蜘蛛(二個,捉放新瓦上,以酒盅蓋定,外用火煅干存性)

上共為末。每空心用酒調送一錢許,日逐漸服,自消。

槐花蕊,治楊梅瘡、下疳神方。

凡綿花瘡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經久難愈者,速用新槐蕊揀淨,不必炒,每食前用清酒吞下三錢許,早、午、晚每日三服,服至二、三升,則熱毒盡去,可免終身除毒之患,亦無寒涼敗脾之慮,此經驗神方也。如不能飲,即用滾水、鹽湯俱可送下,但不及酒送之效捷也。

白話文:

當歸五錢,蟬蛻、殭蠶各二錢,天龍、大黃各一錢,石𧂠鵺五錢(這是草藥),老蜘蛛兩個(捉到後放在新瓦上,用酒盅蓋住,再用火烤乾,保留其藥性)。

把這些藥材全部磨成粉末。每次空腹用酒調和服用約一錢,每天服用,直到病症消失。

槐花蕊可以治療楊梅瘡、下疳,效果非常神奇。

凡是患有綿花瘡毒或下疳初期,或是毒性嚴重,久治不愈者,都可以快速使用新鮮的槐花蕊,將其揀選乾淨,不需要炒,每次飯前用清酒吞下約三錢,早、午、晚每天服用三次,服用到二、三升,熱毒就會完全消失,可以免除終身除毒的困擾,而且也不會寒涼傷脾。這是經過驗證的神方。如果不能飲酒,也可以用滾水或鹽湯送服,只是效果不如酒送服那麼快。

飛丹散,治寒濕風濕腳腿等瘡。

飛丹,人中黃(白更妙),輕粉,水粉(各等分)

為末,凡濕爛者可以乾摻,外用油紙包蓋。若干陷者,以豬骨髓或豬油調貼之。先以百草煎湯,乘熱熏洗,然後貼之,日洗數次妙。

綿花瘡點藥

杏仁(取霜),輕粉(真者)

二味等分為末,敷於瘡上,二、三日即痂脫而落。

又武定侯方,用雄黃錢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輕粉一錢,同為末,用雄豬膽汁調敷之。二、三日即愈,百發百中,天下第一方。

白話文:

飛丹散可以治療寒濕風濕引起的腳腿瘡。將人中黃(白色更好)、輕粉、水粉等量研磨成粉末,凡是濕爛的瘡可以用粉末直接撒在患處,外用油紙包覆。如果瘡陷下去,可以用豬骨髓或豬油調和粉末貼敷。先用百草煎湯,趁熱熏洗患處,再貼敷藥粉,每天洗幾次效果最佳。

綿花瘡點藥:杏仁(取霜)、輕粉(真品)等量研磨成粉末,敷在瘡上,兩三天就會結痂脫落。

武定侯方:雄黃一錢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輕粉一錢,研磨成粉末,用雄豬膽汁調和敷在患處,兩三天就會痊癒,百試百靈,是天下第一方。

雞子黃連膏,治火眼暴赤疼痛,熱在膚腠,淺而易解者,用此點之,數次可愈。若熱由內發,火在陰分者,不宜外用涼藥,非惟不能去內熱,而且以閉火邪也。用雞子一枚,開一小竅,單取其清,盛以瓷碗,外用黃連一錢,研為粗末,摻於雞子清上,用箸徹底速打數百,使成浮沫,約得半碗許,即其度矣。安放少頃,用箸撥開浮沫,傾出清汁,用點眼眥,勿得緊閉眼胞,擠出其藥,必熱淚湧出,數次即愈。內加冰片少許尤妙。若雞子小而清少者,加水二、三匙同打亦可。

白話文:

雞子黃連膏

治火眼暴赤疼痛,熱在膚腠,淺而易解者,用此點之,數次可愈。

此方適用於眼部發紅疼痛,熱氣只停留在皮膚表層,症狀較輕,容易治癒的情況。將此膏點入眼部,數次即可痊癒。

若熱由內發,火在陰分者,不宜外用涼藥,非惟不能去內熱,而且以閉火邪也。

若眼部發紅疼痛是由內熱引起,熱氣深入內部,則不適合使用外用涼藥,因為不僅無法去除內熱,反而會將熱氣悶在體內,加重病情。

用雞子一枚,開一小竅,單取其清,盛以瓷碗,外用黃連一錢,研為粗末,摻於雞子清上,用箸徹底速打數百,使成浮沫,約得半碗許,即其度矣。

取雞蛋一枚,在蛋殼上開一個小孔,取其蛋清,倒入瓷碗中。取黃連一錢,研磨成粗粉末,加入蛋清中,用筷子快速攪拌數百下,直到產生大量泡沫,約為半碗的量即可。

安放少頃,用箸撥開浮沫,傾出清汁,用點眼眥,勿得緊閉眼胞,擠出其藥,必熱淚湧出,數次即愈。內加冰片少許尤妙。

靜置片刻後,用筷子撥開泡沫,將蛋清汁傾倒出來,用棉籤點入眼角,注意不要用力閉眼,輕輕擠出藥汁,會產生熱淚,數次即可痊癒。在藥汁中加入少量冰片效果更佳。

若雞子小而清少者,加水二、三匙同打亦可。

如果雞蛋較小,蛋清量不足,可以加入兩三匙清水一起攪拌。

金露散,治赤目腫痛,翳障諸疾。

天竺黃(擇辛香者用),海螵蛸(不必浸洗),月石(各一兩),硃砂(飛),爐甘石(片子者佳,煅淬童便七次,飛淨,各八錢)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時旋取數分,研入冰片少許。諸目疾皆妙。若內外眥障,取一錢許,加珍珠八釐,膽礬三釐。內珍珠須放豆腐中蒸熟用。若爛弦風眼,每一錢加銅綠、飛丹各八釐;如赤眼腫痛,每一錢加乳香、沒藥各半分。

白話文:

金露散主要用來治療眼睛發紅腫痛、眼翳等眼疾。藥方包含天竺黃(挑選辛香的)、海螵蛸(不用浸洗)、月石(各一兩)、硃砂(研磨飛粉)、爐甘石(片狀的較佳,用童尿反覆煅燒淬煉七次,再研磨飛粉,各八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裝入瓷瓶保存。使用時取少量粉末,研磨加入少許冰片,即可治療各種眼疾。若眼角有障礙,可加入一錢粉末、珍珠八釐、膽礬三釐,珍珠需用豆腐包裹蒸熟後使用。若患有爛弦風眼,可加入一錢粉末、銅綠、飛丹各八釐。如眼睛發紅腫痛,可加入一錢粉末、乳香、沒藥各半分。

二辛煎,治陽明胃火,牙根口舌腫疼不可當,先用此湯漱之,漱後敷以二香散,或仍服清胃等藥以治其本。

北細辛(三錢),生石膏(一兩)

上二味,用水二碗,煎一碗,乘熱頻漱之。

冰玉散,治牙疳牙痛,口瘡齒衄喉痹。

生石膏(一兩),月石(七錢),冰片(三分),殭蠶(一錢)

上為極細末,小瓷瓶盛貯,敷之吹之。

冰白散,治口舌糜爛,及走馬牙疳等證。

白話文:

二辛煎用於治療陽明胃火引起的牙根、口舌腫痛,先用此湯漱口,漱完後再敷上二香散,或配合清胃藥物治療根本病因。

北細辛三錢,生石膏一兩,用水兩碗煎成一碗,趁熱頻頻漱口。

冰玉散用於治療牙疳牙痛、口瘡齒衄、喉痹等病症。

生石膏一兩,月石七錢,冰片三分,殭蠶一錢,研磨成極細粉末,裝入小瓷瓶中,敷於患處或吹入患處。

冰白散用於治療口舌糜爛、走馬牙疳等症。

人中白(倍用之),冰片(少許),銅綠(用醋製者),杏仁(二味,等分)

上為細末,敷患處。此方按之古法,有以人中白七分,與枯礬三分同用者。又有以蜜炙黃柏,與人中白等分,仍加冰片同用者,是皆可師之法,諸當隨宜用之。

代匙散,治喉痹。

月石,石膏(各一錢),腦荷(五分),膽礬(五分),粉草(三分),殭蠶(炒,五分),冰片(一分),皂角(炙煙盡,五分)

上為細末,用竹管頻吹喉中。加牛黃五分更佳。

三香散,治牙根腫痛。

白話文:

人中白、冰片、醋製的銅綠和杏仁各取適量,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古方也有人用人中白七份和枯礬三分混合使用,或者用蜜炙黃柏與人中白等量,再加入冰片,這些都是可以參考的方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代匙散主治喉嚨發炎疼痛。月石、石膏各一錢,腦荷、膽礬各五分,粉草三分,炒過的殭蠶五分,冰片一分,炙烤至煙消的皂角五分,研磨成細粉,用竹管頻頻吹入喉嚨中。加入牛黃五分效果更佳。

三香散主治牙根腫痛。

丁香,川椒(取紅,等分),冰片(少許)

上為末,敷痛處。如無川椒,以蓽茇代之亦可。

固齒將軍散,治牙痛牙傷,胃火糜腫,久之牢牙固齒。

錦紋大黃(炒微焦),杜仲(炒半黑,各十兩),青鹽(四兩)

上為末,每日清晨擦漱,火盛者咽之亦可。

熏疥方

硃砂,雄黃,銀硃(各三分,同研),大楓子,木鱉子(各三個)

上將大楓、木鱉先搗碎,乃入前三味拌勻,外以干艾鋪捲成筒,約長二寸許足矣。凡熏時,須將全身疥痂悉行抓破,熏之始效。後五、六日,復熏一筒,無不悉愈。

白話文:

丁香、川椒(取紅色部分,等量),冰片(少許)。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敷在疼痛的地方。如果沒有川椒,可以用蓽茇代替。

「固齒將軍散」可以治療牙痛、牙傷、胃火引起的牙齦腫脹,長期使用可以固齒。

錦紋大黃(炒至微焦)、杜仲(炒至半黑,各十兩)、青鹽(四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天清晨用它漱口。如果火氣旺盛的人,也可以吞服。

「熏疥方」

硃砂、雄黃、銀硃(各三分,研磨在一起)、大楓子、木鱉子(各三個)。

先將大楓子、木鱉子搗碎,再加入前面三味藥,拌勻。用乾艾草包裹起來,做成一個長約二寸的筒狀物。熏的時候,要先把全身的疥瘡抓破,才能有效。之後五、六天,再熏一次,就能治好。

杖丹膏

豬板油(半斤),黃占(二兩),輕粉(三錢),水銀(三錢),冰片(三分)

先將水銀、輕粉同研細,俟豬油熬熟,去滓,先下黃占熔化,後入末藥,攪勻收貯,以水浸二、三時,令出火毒。用竹紙攤貼,覺熱即換,輕者即愈,重者不過旬日。

銀硃煙,治頭髮生蝨,及諸瘡之有蟲者。

用銀硃四、五分,揩擦厚紙上,點著,置一干碗中,上用一濕碗露縫覆之,其煙皆著於濕碗之上,乃用紙揩擦發中,覆以氈帽,則蟣蝨皆盡矣。此煙以棗肉和捻作餅,或作丸,或擦於豬雞熟肝之間,用點諸瘡癬之有蟲者。及蟲蝕肛門者,以綿裹棗丸納肛門中一宿,無不神效,須留綿帶在外,以便出之。

白話文:

【杖丹膏】

材料:豬板油(半斤)、黃丹(二兩)、輕粉(三錢)、水銀(三錢)、冰片(三分)。

做法:首先將水銀與輕粉混合研磨至細膩,然後將豬板油加熱至融化,濾掉渣滓,接著加入黃丹熔化,最後加入上述粉末混合均勻,待冷卻後存儲。使用前需先用水浸泡二至三個小時,以去除藥物中的熱氣與毒性。使用方法為將膏藥貼在患處,若感到熱感應立即更換,輕度病情可立即改善,重度病情最多十天左右亦可痊癒。

【銀朱煙】

用途:用於治療頭髮生蝨蟲以及皮膚上有蟲的各種病瘡。

做法:取銀朱四到五分,塗抹在厚紙上,點燃後放在乾碗中,上方覆蓋一個濕碗以防止煙霧外逸,煙霧會聚集在濕碗上,再用紙擦拭頭髮,覆蓋毛帽,即可殺死蝨蟲。此煙也可將棗肉和捻成餅狀,或做成丸子,或塗抹在豬雞熟肝間,用來點擊有蟲的皮膚病瘡,以及因蟲蟲蛀肛門的病情。對於肛門被蟲蟲蛀食的患者,可將棗丸包裹綿布後塞入肛門,過夜後即可見效。在取出時需保留綿布,方便清除。

雷火針,治風寒濕毒之氣留滯經絡,而為痛為腫不能散者。

五月五日取東引桃枝,去皮,兩頭削如雞子尖樣,長一、二寸許。針時以針向燈上點著,隨用紙三、五層,或布亦可,貼蓋患處,將熱針按於紙上,隨即唸咒三遍,病深者再燃再刺之,立愈。咒曰:天火地火,三昧真火,針天天開,針地地裂,針鬼鬼滅,針人人得長生,百命消除,萬病消滅。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又雷火針新方,乃以藥為針者,其法更妙。

白芷,獨活,川芎,細辛,牙皂,穿山甲(炮,倍用),丁香,枳殼,松香,雄黃,乳香,沒藥,杜仲,桂枝(各一錢),硫黃(二錢),麝香(不拘),熟艾(二、三兩)

白話文:

雷火針

治療風寒濕毒之氣停滯經絡,導致疼痛腫脹無法消散的病症。

方法:

於五月五日取東引桃花枝,去除外皮,兩端削成雞蛋尖的形狀,長度約一、二寸。針灸時,將針頭在燈火上燒灼,隨即用三、五層紙或布覆蓋於患處,再將熱針按壓在紙上。同時唸誦以下咒語三遍,病症較嚴重者可重複燃燒針頭並刺入患處,即可見效。

咒語:

天火地火,三昧真火,針天天開,針地地裂,針鬼鬼滅,針人人得長生,百命消除,萬病消滅。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雷火針新療法:

以藥物製成針灸工具,其方法更為精妙。

藥方:

白芷、獨活、川芎、細辛、牙皂、穿山甲(炮製,用量加倍)、丁香、枳殼、松香、雄黃、乳香、沒藥、杜仲、桂枝(各一錢)、硫黃(二錢)、麝香(不拘用量)、熟艾(二至三兩)。

上搗為粗末,和勻,取艾鋪底,摻藥於上,用上好皮紙捲筒,先須用線絆約兩頭,防其伸長,然後加紙再捍,務令極實,粗如雞子尖樣,是其度也。乃用雞子清盡刷外層,卷而裹之,陰乾。用法如前。一方有巴豆仁八分,斑蝥三錢,去頭、足、翅用。

疥癬光,治疥瘡,搽上即愈。癬瘡亦妙。

松香(一錢),水銀,硫黃,枯礬(各二錢),樟腦(各二錢,此或一錢),麻油

上先將松香、水銀加麻油少許,研如糊,後入三味,研細如膏,擦之神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混合均勻,在底部鋪上一層艾草,再將藥粉撒在上面,用上等皮紙捲成筒狀。先用線繩綁緊兩端,防止紙筒伸長,然後再加紙壓緊,務必使藥筒堅實,粗細如雞蛋尖端般大小即可。接著用雞蛋清仔細刷洗藥筒外層,再用紙包裹起來,陰乾。使用方法同前。另一種配方中,巴豆仁八分,斑蝥三錢,去除頭、足、翅後使用。

此方名為「疥癬光」,治療疥瘡,塗抹上即可痊癒。對癬瘡也有奇效。

松香一錢,水銀、硫黃、枯礬各二錢,樟腦二錢(或一錢),麻油適量。

首先將松香、水銀加入少許麻油,研磨成糊狀,再加入其他三種藥材,研磨成細膏狀,塗抹即可見效。

鵝掌風四方,(附錄)

豬胰(一具,去油,勿經水),花椒(三錢)

上用好酒溫熱,將二味同浸二、三日,取胰,不時擦手,微火烘之,自愈。

又方:用白砒三錢,打如豆粒,以麻油一兩熬砒至黑,去砒用油擦手,微火烘之,不過二、三次即愈。

又方:用蔥五、六根,椎破,再用花椒一把,同入瓷瓦罐中,入醋一碗,後以滾湯衝入,熏洗數次即愈。

又方:用谷樹葉煎湯溫洗,以火烘乾,隨用柏白油擦之,再以火烘乾,少頃又洗又烘,如此日行三次,不過三、五日即愈。

白話文:

鵝掌風,可以用豬胰去油後,和花椒浸泡在溫酒中兩三天,取出豬胰,不時擦手,用微火烘烤,就能痊癒。也可以用白砒打碎成豆粒大小,以麻油熬至黑色,去除白砒,用油擦手,微火烘烤,兩三次就能治好。另外,可以用蔥切碎,和花椒一起放入瓷瓦罐中,倒入醋,用滾水衝入,熏洗幾次也能痊癒。也可以用谷樹葉煎湯溫洗,以火烘乾,再用柏白油擦拭,再用火烘乾,如此反覆洗烘一天三次,三五天就能痊癒。

秘傳水銀膏,擦治楊梅風毒潰爛危惡,多年不愈者,經驗神方。

黃柏,黃連(各一錢),川大黃(五分,三味另研),雄璜,膽礬,青黛,兒茶,銅青(各三分),輕粉,枯礬(各四分),大楓子(去油,取淨霜五分,黑者勿用),珍珠(一分半,生用),冰片(一分半,二味另研),人言(人壯者七釐,弱者半分,中者六釐)

上十四味為極細末,分作三分,每分約一錢八分。

番打麻,另為末。若瘡重而人壯能食者,每分用五分;人弱不起者,每分用三分;中者四分。以末入前藥各分內研勻。

白話文:

祕傳的「水銀膏」,可用來治療楊梅風毒引起的潰爛病狀,對於多年的難癒病況具有經驗豐富的神效。

配方包含:黃柏、黃連(各一錢),川大黃(五分,這三種材料需另外研磨),雄璜、膽礬、青黛、兒茶、銅青(各三分),輕粉、枯礬(各四分),大楓子(去油後,取淨霜五分,黑色的不要使用),珍珠(一分半,生用),冰片(一分半,這兩種材料需另外研磨),人言(壯年者使用七釐,體弱者使用半分,中等體力者使用六釐)。

以上十四種材料研磨成極細末,分成三份,每份約為一錢八分。

「番打麻」需另外研磨。如果傷口嚴重且患者體力充沛、能進食,每份使用五分;如果患者體力低下、無法起身,每份使用三分;中等體力者使用四分。將研磨好的粉末加入上述藥物的每一份中,充分混合均勻。

水銀,人健者,每分用一兩,或八、九錢;中者,或五、六錢;臥床不起而極弱者,只可用三錢,決不可再多矣。

上先將麻、汞並前藥各一分,俱入盞內,再入真芝麻油少許,用手指研開,務使汞藥混為一家,漸次增油,久研,以不見汞星為度,大約如稀糊可矣。一、擦法:用此藥擦手足四腕動脈處,每藥一分,務分擦三日,每日早晚各擦一次,每次以六、七百數為度,擦完用布包之。

擦藥時,凡周身略有破傷處,俱用無麝膏藥貼之,膏藥須厚攤,每二日一換,換時不可經風,常須避帳幔中,冬月須用厚被暖炕,他時亦須常暖,南方則多用被褥蓋墊可也。擦至七日,毒必從齒縫中發出,口吐臭涎。若口齒破爛出血,但用甘草、蜂房煎湯,候冷漱解,不可嚥下。

白話文:

在使用水銀進行治療時,對於健康的人,每次可以使用一兩;對中等程度的病患,可以使用五到六錢;對於躺在牀上無法動彈且非常虛弱的病人,只能使用三錢,絕對不能使用更多。

首先,將麻、汞和前藥各一錢,放入碗中,接著加入少量的真芝麻油,使用手指研磨,確保汞藥與其他成分充分混合,然後逐步增加油量,持續研磨,直到看不到汞星為止,大約達到像稀糊狀的狀態即可。

擦拭方法:使用這種藥物擦拭手腳的脈搏處,每次使用一錢藥物,務必分三次在三天內完成,每天早晚各擦拭一次,每次擦拭數量以六七百為準,擦拭完畢後用布包裹。

擦拭藥物時,全身如有小傷,都需使用不含麝香的膏藥覆蓋,膏藥要厚敷,每兩天更換一次,更換時不要讓風吹到,必須避免在帳幔中,冬天需要用厚棉被保暖,其他季節也可以使用被褥來保暖。擦拭七天後,毒素必會從牙縫中排出,出現口臭。如果口腔或牙齒受損而出血,只需用甘草和蜂房煎製的湯液漱口,待涼後使用,不可吞嚥。

輕者只以花椒湯漱之亦可。擦處必皮破,不可畏疼而少擦也。忌鹽十餘日,多更好,並魚腥、生冷、沙氣、發風等物一個月,尤忌房事。外如牛肉、燒酒、團魚之類,須忌二、三年。惟蕎麥麵、羊肉則終身忌之。治楊梅瘡初發者,五六日可愈。但每分用汞四、五錢足矣。若治蛀乾疳瘡,或咽喉潰爛,或遍身牛皮瘡癬,俱照前中治法。

若治久爛臁瘡,爛處難擦,則擦腳心,俱照前中治法,亦布包貼膏如前。一、自擦起之日,即當服後敗毒散,至七日後,發口則止。

白話文:

輕微的可以用花椒湯漱口即可。擦拭患處時,即使破皮也不能因為疼痛而減少擦拭。忌食鹽十天以上,多忌更好,並忌食魚腥、生冷、沙氣、發風等食物一個月,尤其忌房事。外用如牛肉、燒酒、團魚等,需忌食二三年。唯蕎麥麵、羊肉則終身忌食。治療楊梅瘡初期,五六天即可痊癒。每次用藥只需四五錢汞即可。若治療蛀乾疳瘡、咽喉潰爛或全身牛皮癬,皆可參照上述方法治療。

若治療久爛臁瘡,因爛處難以擦拭,則可擦拭腳心,同樣參照上述方法治療,亦可將藥膏用布包裹敷貼。從開始擦拭之日起,應服用敗毒散,直到第七天,出現口瘡後即可停止服藥。

二十四味敗毒散(隨前水銀膏)

當歸,川芎,生地,熟地,芍藥,牛膝,防風,荊芥,白芷,防己,忍冬,桔梗,羌活獨活,白鮮皮,薏仁,連翹,木通,陳皮,粉草,黃柏,知母,梔子,黃連

上每帖加土茯苓乾者四兩,鮮者須半斤,用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次,每日早、午、晚各服一碗。上方後四味,須察其人陰陽寒熱,酌而用之。

按:上水銀膏方,凡用此者,其於筋骨經絡無處不到,既能追毒,亦善殺蟲。若用治大麻風證,必有奇效,但未經試,故表諸此,以俟後人試用之。或於大風條擇煎劑之相宜者同用尤妙。倘獲濟人,其幸多矣。

白話文:

二十四味敗毒散,方中包含當歸、川芎、生地、熟地、芍藥、牛膝、防風、荊芥、白芷、防己、忍冬、桔梗、羌活、獨活、白鮮皮、薏仁、連翹、木通、陳皮、粉草、黃柏、知母、梔子、黃連等藥材。每劑需添加土茯苓四兩(乾)或半斤(鮮),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方中後四味藥材的使用需根據患者體質寒熱陰陽進行調整。此方還配以水銀膏,可深入筋骨經絡,既能驅毒,又能殺蟲。對於麻風病具有奇效,但尚未經過臨床驗證,希望後人能嘗試使用。與其他治療風症的藥方搭配使用效果更佳,若能幫助患者痊癒,實在是幸事。

臁瘡隔紙膏

黃占(五兩),飛丹,鉛粉(各四兩),輕粉,乳香,沒藥(各二錢),冰片(三分),麻油(春夏二兩,秋冬三兩)

上先將佔油煎五、六沸,下乳、沒,再二、三服,下輕粉,隨下丹粉,槐柳枝攪十餘沸,取起冷定,後下冰片攪勻,瓶盛,浸水中一宿出火毒。先以苦茶洗瘡淨,將膏用薄油紙刺孔厚攤,間日番背面貼之,三日一換,三貼即可愈。

收瘡散,治濕爛諸瘡,肉平不斂,及諸瘡毒內肉既平,而口有不收者,皆宜用此,最妙。

滑石(飛,一兩),赤石脂(飛,五錢),粉甘草(三錢)

白話文:

臁瘡隔紙膏主要成分包括黃丹、飛丹、鉛粉、輕粉、乳香、沒藥、冰片和麻油。製作時先將黃丹用麻油煎煮至沸腾,再依次加入乳香、沒藥、輕粉和丹粉,並用槐柳枝攪拌至沸騰,冷却后加入冰片攪勻,裝入瓶中,浸泡水中一夜去除火毒。使用時,先用苦茶清洗患處,然後將膏藥用薄油紙刺孔后均匀塗抹,隔日翻面貼敷,三天換一次,一般三贴即可痊癒。

收瘡散則用於治療濕爛瘡口,肉面平坦不收縮,或瘡毒消退但瘡口未愈合的情況。其主要成分為滑石、赤石脂和粉甘草。

上為末,乾摻,或用麻油調敷。或加枯礬一錢,癢者極宜。若癢甚者必有蟲,先用水銀三、四錢,同松香二錢研勻後,拌前藥和勻敷之。

白話文:

以上所述的草藥,需研磨成粉末,並乾燥後混和,或者可以使用麻油調和後敷於患處。若想要增加療效,可加入約一錢的枯礬,對瘙癢的病症特別有效。若瘙癢情況嚴重,則可能有寄生蟲存在,此時應先使用水銀三到四錢,與二錢的松香一同研磨至均勻,再將此混合物與先前的藥物混和後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