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6)

1. 固陣

秘元煎,治遺精帶濁等病。此方專主心脾。

遠志(八分,炒),山藥(二錢,炒),芡實(二錢,炒),棗仁(炒,搗碎,二錢),白朮(炒),茯苓(各錢半),炙甘草(一錢),人參(一、二錢),五味(十四粒,畏酸者去之),金櫻子(去核,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此治久遺無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如尚有火覺熱者,加苦參一、二錢;如氣大虛者,加黃耆一、二、三錢。

白話文:

秘元煎

治療遺精、帶濁等病症。此方專門針對心脾。

藥材:

  • 遠志 (八分,炒)
  • 山藥 (二錢,炒)
  • 芡實 (二錢,炒)
  • 棗仁 (炒,搗碎,二錢)
  • 白朮 (炒)
  • 茯苓 (各錢半)
  • 炙甘草 (一錢)
  • 人參 (一、二錢)
  • 五味子 (十四粒,畏酸者去之)
  • 金櫻子 (去核,二錢)

製法:

水二鍾,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

功效:

此方適用於久遺無火,不痛而滑者。

加減:

  • 如尚有火覺熱者,可加苦參一、二錢。
  • 如氣大虛者,可加黃耆一、二、三錢。

固陰煎,治陰虛滑泄,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人參(隨宜),熟地(三、五錢),山藥(炒,二錢),山茱萸(一錢半),遠志(七分,炒),炙甘草(一、二錢),五味(十四粒),菟絲子(炒香,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虛滑遺甚者,加金櫻子肉二、三錢,或醋炒文蛤一錢,或烏梅二個;如陰虛微熱而經血不固者,加川續斷二錢;如下焦陽氣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補骨脂、吳茱萸之類,隨宜用之;如肝腎血虛,小腹痛而血不歸經者,加當歸二、三錢。如脾虛多濕,或兼嘔惡者,加白朮一、二錢;如氣陷不固者,加炒升麻一錢;如兼心虛不眠,或多汗者,加棗仁二錢,炒用。

白話文:

固陰煎:治療陰虛滑泄等症的方劑

固陰煎,主要用於治療陰虛滑泄,包括帶下濁白、小便頻數遺精,以及經期因虛弱而經血不固等症狀。此方專門針對肝腎虛弱而導致的病症。

藥方組成:

  • 人參(適量)
  • 熟地黃(3-5錢)
  • 山藥(炒製,2錢)
  • 山茱萸(1.5錢)
  • 遠志(7分,炒製)
  • 甘草(1-2錢,炙製)
  • 五味子(14粒)
  • 菟絲子(炒香,2-3錢)

用法用量:

  • 以水兩杯,煎煮至剩七分,於飯後溫服。

加減藥物:

  • 若滑泄遺精嚴重者,可加金櫻子肉2-3錢,或醋炒文蛤1錢,或烏梅2個。
  • 若陰虛伴有微熱,且經血不固者,可加川續斷2錢。
  • 若下焦陽氣不足,同時伴有腹痛、大便溏泄者,可加補骨脂、吳茱萸等藥物,視情況而定。
  • 若肝腎血虛,伴有小腹疼痛,且經血不歸經者,可加當歸2-3錢。
  • 若脾虛濕盛,或伴有嘔惡者,可加白朮1-2錢。
  • 若氣虛下陷,不固者,可加炒升麻1錢。
  • 若伴有心虛失眠,或多汗者,可加棗仁2錢,炒製後使用。

註解:

  • 此處的藥量單位為“錢”,約等於3.75克。
  • “炒製”是指將藥物用小火炒至微黃,目的是去除藥物的寒性或濕氣。
  • “炙製”是指將藥物用小火烘烤至微黃,目的是增強藥物的藥性。
  • “炒香”是指將藥物用小火炒至香氣溢出,目的是增加藥物的香氣和藥性。
  • 服藥過程中,應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調整藥量和加減藥物。建議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菟絲煎,治心脾氣弱,凡遇思慮勞倦即苦遺精者,宜此主之。

人參(二、三錢),山藥(炒,二錢),當歸(錢半),菟絲子(制炒,四、五錢),棗仁(炒),茯苓(各錢半),炙甘草(一錢或五分),遠志(制,四分),鹿角霜(為末,每服加入四、五匙)

上用水一鍾半,煎成,加鹿角霜末調服,食前。或加白朮一、二錢。

惜紅煎,治婦人經血不固,崩漏不止,及腸風下血等證。

白朮,山藥,炙甘草,地榆,續斷(炒),芍藥(炒),北五味(十四粒),荊芥穗(炒),烏梅(二枚)

白話文:

菟絲煎可以治療心脾氣虛,凡是遇到思慮勞倦就容易遺精的人,可以用這個方子。

藥方組成:人參(二到三錢)、山藥(炒,二錢)、當歸(錢半)、菟絲子(制炒,四到五錢)、棗仁(炒)、茯苓(各錢半)、炙甘草(一錢或五分)、遠志(制,四分)、鹿角霜(研末,每服加入四到五匙)

用法:以上藥材用水一碗半煎煮,煎成藥汁後,加入鹿角霜末調勻服用,飯前服用。也可以加白朮一到二錢。

惜紅煎可以治療婦女經血不固、崩漏不止,以及腸風下血等症狀。

藥方組成:白朮、山藥、炙甘草、地榆、續斷(炒)、芍藥(炒)、北五味(十四粒)、荊芥穗(炒)、烏梅(二枚)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火盛者,加黃連、黃芩;如脾虛兼寒,脾泄者,加破故紙、人參。

苓朮菟絲丸,治脾腎虛損,不能收攝,以致夢遺精滑困倦等證。

白茯苓,白朮(米泔洗,炒),蓮肉(去心,各四兩),五味(二兩,酒蒸),山藥(炒,二兩),杜仲(酒炒,三兩),炙甘草(五錢),菟絲子(用好水淘淨,入陳酒浸一日,文火煮極爛,搗為餅,焙乾為末,十兩)

白話文:

取水一杯半,煎煮七分,飯後服用。若患者體內火氣旺盛,可加入黃連、黃芩;若脾虛兼寒,脾氣虛弱導致泄瀉,可加入破故紙、人參。

苓朮菟絲丸,用於治療脾腎虛損,不能收攝精氣,導致夢遺、滑精、困倦等症狀。

配方:白茯苓、白朮(米泔水洗淨,炒製)、蓮肉(去心,各四兩)、五味子(二兩,酒蒸)、山藥(炒製,二兩)、杜仲(酒炒製,三兩)、炙甘草(五錢)、菟絲子(用清水淘洗乾淨,浸泡於陳酒中一日,文火煮至極爛,搗成餅狀,焙乾研末,十兩)。

上用山藥末以陳酒煮糊為丸,桐子大。空心滾白湯或酒下百餘丸。如氣虛神倦,不能收攝者,加人參三、四兩尤妙。

固真丸,治夢遺精滑。

菟絲子(一斤,淘洗淨,用好酒浸三日,煮極熟,搗膏,曬乾。或用淨白布包蒸亦佳),牡蠣(煅,四兩),金櫻子(去子,蒸熟,四兩),茯苓(酒拌蒸曬,四兩)

上蜜丸,空心好酒送下三錢,或鹽湯亦可。

黏米固腸糕,治脾胃虛寒,或因食滯氣滯,腹痛泄瀉久不止者,多服自效。

用白糯米滾湯淘洗,炒香熟為粉,每粉一兩,加乾薑末炒熟者二分半,白糖二錢,拌勻,於飢時用滾水調服一、二兩。如有微滯者,加陳皮炒末二分,或砂仁末一分俱妙。一法用陳老米粉亦妙。此與古方固類四十九泄瀉經驗方大同小異,並補陣養元粉略同。

白話文:

將山藥磨成粉,用陳酒煮成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白湯或酒送服,每次服用一百多顆。如果氣虛神倦,不能收攝精氣,可以加人參三、四兩,效果更佳。

菟絲子洗淨,用好酒浸泡三天,煮熟搗成膏狀,曬乾。也可以用乾淨的白布包裹蒸熟。將牡蠣煅燒成灰,茯苓用酒拌勻蒸熟曬乾,與金櫻子(去子,蒸熟)一起製成蜜丸,空腹時用好酒送服,每次服用三錢,也可以用鹽湯送服。

將白糯米用滾水淘洗,炒香熟後磨成粉,每份粉一兩,加入炒熟的乾薑末二分半,白糖二錢,拌勻,飢餓時用滾水調服一、二兩。如果有輕微的食物積滯,可以加陳皮炒末二分,或砂仁末一分,效果更好。也可以用陳舊的米粉代替糯米粉,效果類似。這個方子與古方泄瀉經驗方大同小異,也與補陣養元粉略同,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或因食滯氣滯引起的腹痛泄瀉,長期服用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玉關丸,治腸風血脫,崩漏帶濁不固,諸藥難效者,宜用此丸兼煎藥治之。及瀉痢滑泄不能止者,亦宜用此。

白麵(炒熟,四兩),枯礬(二兩),文蛤(醋炒黑,二兩),北五味(一兩,炒),訶子(二兩,半生半炒)

上為末,用熟湯和丸,梧子大。以溫補脾腎等藥隨證加減煎湯送下,或人參湯亦可。如血熱妄行者,以涼藥送下。

鞏堤丸,治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門火衰,小水不禁等證。

白話文:

玉關丸

玉關丸主治腸風血脫、崩漏帶濁不固,各種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適合配合其他藥物一起煎服。對於瀉痢滑泄無法止住的患者,也適合使用此丸。

藥方:

  • 白麵(炒熟,四兩)
  • 枯礬(二兩)
  • 文蛤(醋炒黑,二兩)
  • 北五味(一兩,炒)
  • 訶子(二兩,半生半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熟湯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服用方法:

  • 以溫補脾腎的藥物根據病情加減,煎湯送服此丸;亦可用人參湯送服。
  • 若患者血熱妄行,則用涼性藥物送服此丸。

鞏堤丸

鞏堤丸主治膀胱不藏,小便頻數不止,命門火衰,小便失禁等症狀。

熟地(二兩),菟絲子(酒煮,二兩),白朮(炒,二兩),北五味,益智仁(酒炒),故紙(酒炒),附子(制),茯苓,家韭子(炒,各一兩)

上為末,山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餘丸,空心滾湯,或溫酒下。如兼氣虛,必加人參一、二兩更妙。

敦阜糕,治久瀉久痢,腸滑不固妙方,及婦人帶濁最佳。

白麵(炒黃,二兩),冬白朮(炒黃,一兩),破故紙(炒,五錢)

上共為末。臨服時加白糖,隨宜用清滾湯,食前調服如糕法。如胃寒者,每一兩加乾薑炒末五分或一錢;如氣有不順,或痛,或嘔,每末一兩,加丁香一錢;如滑泄不禁者,每兩加慄殼末炒黃一錢。若以作丸,則宜三味等分用,即名敦阜丸。

白話文:

將熟地、菟絲子、白朮、北五味、益智仁、故紙、附子、茯苓、家韭子等藥材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用山藥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多粒,空腹時用熱水或溫酒送服。如果伴隨氣虛,可以加入一兩或二兩人參,效果更佳。此方名為敦阜糕,主治久瀉久痢、腸滑不固,以及婦女帶濁,效果顯著。另外,白麵、冬白朮、破故紙混合研磨成粉末,臨服時加入白糖,用熱水調和成糕狀食用。若胃寒,可加入乾薑炒末;氣有不順、疼痛或嘔吐,可加入丁香;滑泄不禁,可加入炒黃的慄殼末。若製成丸劑,則三味藥材等量混合,稱為敦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