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
1. 補陣
大補元煎,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危劇等證。此迴天贊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本方與後右歸飲出入互思。
人參(補氣補陽,以此為主,少則用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山藥(炒,二錢),熟地(補精補陰,以此為主,少則用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杜仲(二錢),當錢(二、三錢,若泄瀉者,去之),山茱萸(一錢,如畏酸吞酸者,去之),枸杞(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
白話文:
大補元煎用於治療男女因氣血虧虛而導致精神衰弱、危及生命的病症。它是回天返魂、救治根本、培補元氣的第一要方。此方與後世右歸飲在用藥上相互參照。方中人參補氣補陽,是君藥,用量從一到二錢,多則可達一到二兩;山藥炒製,用量為二錢;熟地補精補陰,也是君藥,用量從二到三錢,多則可達二到三兩;杜仲用量二錢;當歸用量二到三錢,若患者有腹瀉症狀則去之;山茱萸用量一錢,若患者畏酸吞酸則去之;枸杞用量二到三錢;甘草炙製,用量一到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元陽不足多寒者,於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類,隨宜用之;如氣分偏虛者,加黃耆、白朮;如胃口多滯者,不必用;如血滯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紙之屬。
左歸飲,此壯水之劑也。凡命門之陰衰陽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一陰煎、四陰煎之主方也。
白話文:
取水兩鐘,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若體虛陽氣不足,容易感到寒冷的人,可以在這個方子裡加入附子、肉桂、炮姜等溫熱藥材,依個人情況適量使用;若氣虛的人,可以加入黃耆、白朮;若胃口不好,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則不必添加藥材;若血瘀的人,可以加入川芎,並去掉山茱萸;若容易腹瀉的人,可以加入五味子、故紙等收斂藥材。
左歸飲屬於補腎陰的藥方,適合命門火旺,陰氣不足的人使用,可根據個人情況加減藥材。一陰煎、四陰煎都以左歸飲為基礎方。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山藥(二錢),枸杞(二錢),炙甘草(一錢),茯苓(一錢半),山茱萸(一、二錢,畏酸者,少用之)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肺熱而煩者,加麥冬二錢;血滯者,加丹皮二錢;心熱而躁者,加玄參二錢;脾熱易飢者,加芍藥二錢;腎熱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錢;血熱妄動者,加生地二、三錢;陰虛不寧者,加女貞子二錢;上實下虛者,加牛膝二錢以導之;血虛而燥滯者,加當歸二錢。
白話文:
熟地二到三錢,或加到一到二兩,山藥二錢,枸杞二錢,炙甘草一錢,茯苓一錢半,山茱萸一到二錢,怕酸的人要少用。水兩碗,煎到七分,飯後服用。如果肺熱煩躁,加麥冬二錢;血瘀者,加丹皮二錢;心熱躁動,加玄參二錢;脾熱易飢,加芍藥二錢;腎熱骨蒸多汗,加地骨皮二錢;血熱妄動,加生地二到三錢;陰虛不寧,加女貞子二錢;上實下虛,加牛膝二錢引導之;血虛燥滯,加當歸二錢。
右歸飲,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此方與大補元煎出入互用。如治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證,宜加澤瀉二錢,煎成用涼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如前),山藥(炒,二錢),山茱萸(一錢),枸杞(二錢),甘草(炙,一、二錢),杜仲(薑製,二錢),肉桂(一、二錢),製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虛血脫,或厥或昏,或汗或運,或虛狂,或短氣者,必大加人參、白朮,隨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為嘔噦吞酸者,加炮乾薑二、三錢;如陽衰中寒,泄瀉腹痛,加人參、肉豆蔻,隨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吳茱萸五、七分;如淋帶不止,加破故紙一錢;如血少血滯,腰膝軟痛者,加當歸二、三錢。
白話文:
右歸飲是一種滋補陽氣的藥方,適用於命門陽氣衰弱、陰氣過盛的患者。此方與大補元煎可以互相運用。例如治療陰盛格陽、真寒假熱等症狀時,可以加入澤瀉,煎好後用涼水浸泡至冷卻服用,效果更佳。
方劑包括熟地、山藥(炒)、山茱萸、枸杞、甘草(炙)、杜仲(薑製)、肉桂、製附子。
用水兩碗,煎至七分,飯後溫服。如果患者出現氣虛血脫、昏厥、汗出、虛狂、氣短等症狀,可以加大劑量的人參、白朮,根據情況酌情使用。如果陽氣衰弱導致脾胃失調,出現嘔吐、噯氣、吞酸等症狀,可以加入炮乾薑。如果陽氣虛弱導致寒氣入侵,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可以加入人參、肉豆蔻,根據情況酌情使用。如果小腹經常疼痛,可以加入吳茱萸。如果出現尿頻、白帶不止等症狀,可以加入破故紙。如果血虛血瘀,腰膝酸軟,可以加入當歸。
左歸丸,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虛損傷陰,或遺淋不禁,或氣虛昏運,或眼花耳聾,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凡精髓內虧,津液枯涸等證,俱速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大懷熟(八兩),山藥(炒,四兩),枸杞(四兩),山茱萸肉(四兩),川牛膝(酒洗,蒸熟,三兩,精滑者,不用),菟絲子(制,四兩),鹿膠(敲碎,炒珠,四兩),龜膠(切碎,炒珠,四兩,無火者,不必用)
白話文:
左歸丸主要用於治療腎陰不足,導致氣血虧虛、虛熱盜汗、精神不濟、血虛、陰虛損傷、遺尿、氣虛昏厥、眼花耳聾、口乾舌燥、腰痠腿軟等症狀。藥方以大懷熟、山藥、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菟絲子、鹿膠、龜膠等滋陰補腎藥物為主,通過壯腎水、培補腎陰,從而達到滋陰補精、益氣固本的效果。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如真陰失守,虛火炎上者,宜用純陰至靜之劑,於本方去枸杞、鹿膠,加女貞子三兩,麥冬三兩;如火爍肺金,乾枯多嗽者,加百合三兩;如夜熱骨蒸,加地骨皮三兩;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三兩;如大便燥結,去菟絲,加肉蓯蓉三兩;如氣虛者,加人參三、四兩;如血虛微滯,加當歸四兩;如腰膝痠痛,加杜仲三兩,監水炒用;如臟平無火而腎氣不充者,加破故紙三兩,去心蓮肉、胡桃肉各四兩,龜膠不必用;上凡五液皆主於腎,故凡屬陰分之藥,無不皆能走腎,有謂必須導引者,皆見之不明耳。
白話文:
首先將熟地黃蒸至爛透,搗成膏狀,再加入煉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飯前用滾水或淡鹽水送服一百多粒。
如果真陰虧虛,虛火上炎,應該使用純陰至靜的藥物。因此,原方要去除枸杞、鹿膠,加入女貞子三兩、麥冬三兩。如果火灼肺金,導致乾燥咳嗽,則加入百合三兩。如果夜間發熱骨蒸,則加入地骨皮三兩。如果小便不利不暢,則加入茯苓三兩。如果大便乾結,則去除菟絲子,加入肉蓯蓉三兩。如果氣虛,則加入人參三、四兩。如果血虛血瘀,則加入當歸四兩。如果腰膝酸痛,則加入杜仲三兩,用監水炒制。如果臟腑平和無火但腎氣不足,則加入破故紙三兩,去除蓮子、核桃肉各四兩,龜膠則不用。以上藥物都與五液有關,而五液皆主於腎。因此,所有陰分藥物都能走腎,有人說必須導引,純屬不明就理。
右歸丸,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番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或心跳不寧,或四體不收,或眼見邪崇,或陽衰無子等證,俱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此方主之。
大懷熟(八兩),山藥(炒,四兩),山茱萸(微炒,三兩),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炒珠,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薑湯炒,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製附子(自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
白話文:
右歸丸適用於元陽不足的患者,無論是先天稟賦不足、過度勞傷導致命門火衰,或是因此導致脾胃虛寒,出現食慾不振、嘔吐、腹脹、反胃、噎膈、畏寒怕冷、臍腹疼痛、大便稀溏、瀉痢頻發、尿失禁、虛淋寒疝、肢節痹痛、水腫等症狀。總之,凡是真陽不足,表現為精神疲倦、氣虛、心慌、四肢乏力、眼花、陽痿等症状的患者,都應該服用右歸丸來補益命門之火,培補腎陽,使精神氣力恢復。
此方由大懷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鹿角膠、菟絲子、杜仲、當歸、肉桂、制附子等藥材組成。
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其效尤速。
如陽衰氣虛,必加人參以為之主,或二、三兩,或五、六兩,隨人虛實,以為增減。蓋人參之功,隨陽藥則入陽分,隨陰藥則入陰分,欲補命門之陽,非加人參不能捷效。如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溏,加補骨脂酒炒三兩;如飧泄腎泄不止,加北五味子三兩,肉豆蔻三兩,麵炒去油用;如飲食減少,或不易化,或嘔惡吞酸,皆脾胃虛寒之證,加乾薑三、四兩,炒黃用;如腹痛不止,加吳茱萸二兩,湯泡半日,炒用;如腰膝痠痛,加胡桃肉連皮四兩;如陰虛陽痿,加巴戟肉四兩,肉蓯蓉三兩,或加黃狗外腎一、二付,以酒煮爛搗入之。
白話文:
丸藥製作方法與先前相同,或者做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兩到三丸,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效果更快。
如果陽氣衰弱、氣虛,必須加入人參作為主要藥材,可以用兩到三兩,也可以用五到六兩,根據個人虛實程度調整用量。因為人參的功效可以隨陽性藥物進入陽分,也可以隨陰性藥物進入陰分,要補益命門的陽氣,非加人參不可快速見效。如果陽虛導致精液滑泄,或者帶下濁白、大便溏泄,就加酒炒過的補骨脂三兩;如果飲食減少,或者難以消化,或者嘔吐惡心、吞酸,都是脾胃虛寒的表現,就加炒黃的乾薑三到四兩;如果腹痛不止,就加湯泡半天的吳茱萸兩兩,再炒用;如果腰膝痠痛,就加胡桃肉連皮四兩;如果陰虛導致陽痿,就加巴戟肉四兩、肉蓯蓉三兩,或者加一到兩副黃狗外腎,用酒煮爛搗碎加入藥丸中。
五福飲,凡五臟氣血虧損者,此能兼治之,足稱王道之最。
人參(隨宜,心),熟地(隨宜,腎),當歸(二、三錢,肝),白朮(炒,一錢半,肺),炙甘草(一錢,脾)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薑三、五片。凡治氣血俱虛等證,以此為主。或宜溫者,加薑、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無不可也。
七福飲,治氣血俱虛,而心脾為甚者。
即前方加棗仁二錢,遠志三、五分,制用。
白話文:
「五福飲」適合各種五臟氣血虧損的人服用,功效全面,可謂是治療的最佳方法。配方包含人參(適量,補心)、熟地(適量,補腎)、當歸(二到三錢,補肝)、炒白朮(一錢半,補肺)、炙甘草(一錢,補脾)。用水二鍾,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也可以加生薑三到五片。凡是氣血兩虛的症狀,都可以以此方為主。若需要溫補,可以加薑、附子;若需要散寒,可以加升麻、柴胡、葛根,靈活運用,皆可。
「七福飲」則針對氣血兩虛,且心脾虛弱者。在五福飲的基礎上,再加入棗仁二錢、遠志三到五分,共同服用。
一陰煎,此治水虧火勝之劑,故曰一陰。凡腎水真陰虛損,而脈證多陽,虛火發熱,及陰虛動血等證,或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虛氣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此以汗多傷陰,水虧而然也,皆宜用此加減主之。
生地(二錢),熟地(三、五錢),芍藥(二錢),麥冬(二錢),甘草(一錢),牛膝(一錢半),丹參(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火盛躁煩者,入真龜膠二、三錢,化服;如氣虛者,間用人參一、二錢;如心虛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當歸各一、二錢;如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十粒,或加山藥、山茱萸;如見微火者,加女貞子一、二錢;如虛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不止者,加澤瀉一、二錢,茜根二錢,或加川續斷一、二錢,以澀之亦妙。
白話文:
一陰煎
這方藥用來治療陰虛火旺的症狀,因此稱為一陰煎。
凡是腎水真陰不足,導致脈象多為陽盛,虛火上炎,出現發熱、陰虛動血等症狀,或者瘧疾、傷寒經過多次治療後,仍然出現大量出汗、脈虛氣弱、口渴不止、潮熱不退的現象,這些都是因為出汗過多,損傷了陰液,導致水虧火盛的結果。這些情況都可以用一陰煎加減治療。
藥方如下:
- 生地(2錢)
- 熟地(3.5錢)
- 芍藥(2錢)
- 麥冬(2錢)
- 甘草(1錢)
- 牛膝(1.5錢)
- 丹參(2錢)
水煎服,用兩碗水煎至七分,飯後溫服。
如果火氣旺盛,躁熱煩躁,可以加入龜板膠2-3錢,烊化後服用。
如果氣虛,可以間隔服用人參1-2錢。
如果心虛失眠、多汗,可以加棗仁、當歸各1-2錢。
如果出汗多、煩躁不安,可以加五味子10粒,或者加山藥、山茱萸。
如果出現輕微的虛火,可以加女貞子1-2錢。
如果虛火上炎,出現吐血或鼻出血不止,可以加澤瀉1-2錢,茜根2錢,或者加川續斷1-2錢,以收斂止血。
加減一陰煎,治證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芍藥,麥冬(各二錢),熟地(三、五錢),炙甘草(五、七分),知母,地骨皮(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如躁煩熱甚便結者,加石膏二、三錢;如小水熱澀者,加梔子一、二錢;如火浮於上者,加澤瀉一、二錢,或黃芩一錢;如血燥血少者,加當歸一、二錢。
二陰煎,此治心經有熱,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陰。凡驚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瘍疹煩熱失血等證,宜此主之。
白話文:
「加減一陰煎」用來治療之前提到的症狀,但火氣更旺盛的患者,適合用這個方劑。方劑組成為:生地、芍藥、麥冬各二錢,熟地三到五錢,炙甘草五到七分,知母、地骨皮各一錢。以兩碗水煎服。如果患者躁熱煩躁,且伴隨便秘的,可以加入二到三錢石膏;若小便熱澀的,可以加入一到二錢梔子;若火氣上浮的,可以加入一到二錢澤瀉,或一錢黃芩;若血燥血少的,可以加入一到二錢當歸。
「二陰煎」專治心經有熱,水不能制火導致的疾病,因此稱為「二陰」。凡是出現驚狂失志、多言多笑,或者瘡瘍疹子煩熱失血等症狀的,可以用這個方劑來治療。
生地(二、三錢),麥冬(二、三錢),棗仁(二錢),生甘草(一錢),玄參(一錢半),黃連(或一、二錢),茯苓(一錢半),木通(一錢半)
水二鍾,加燈草二十根,或竹葉亦可,煎七分,食遠服。如痰勝熱甚者,加九制膽星一錢,或天花粉一錢五分。
三陰煎,此治肝脾虛損,精血不足,及營虛失血等病,故曰三陰。凡中風血不養筋,及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是皆少陽、厥陰陰虛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陰煎;無火者,宜此主之。
白話文:
三陰煎 方劑說明
藥材:
- 生地:二到三錢
- 麥冬:二到三錢
- 棗仁:二錢
- 生甘草:一錢
- 玄參:一錢半
- 黃連:一到二錢
- 茯苓:一錢半
- 木通:一錢半
煎服方法:
- 水二鍾,加入燈草二十根,或竹葉亦可。
- 煎煮至原量七分,飯後服用。
- 若痰多熱盛者,可加九制膽星一錢,或天花粉一錢五分。
功效主治:
三陰煎,用於治療肝脾虛損、精血不足、營氣虛弱失血等症,故名三陰煎。
凡中風導致血不養筋,以及瘧疾汗多,邪氣散去但寒熱未止,這些都是少陽、厥陰陰虛血少之病,若伴有輕微火氣者,宜用一陰煎;若無火氣者,則宜用三陰煎治療。
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炙甘草(一錢),芍藥(酒炒,二錢),棗仁(二錢),人參(隨宜)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嘔惡者,加生薑三、五片;汗多煩躁者,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氣虛者,加黃耆一、二錢;小腹隱痛,加枸杞二、三錢;如有脹悶,加陳皮一錢;如腰膝筋骨無力,加杜仲、牛膝。
四陰煎,此保肺清金之劑,故曰四陰。治陰虛勞損,相火熾盛,津枯煩渴,咳嗽吐衄多熱等證。
生地(二、三錢),麥冬(二錢),白芍藥(二錢),百合(二錢),沙參(二錢),生甘草(一錢),茯苓(一錢半)
白話文:
這方子叫做四陰煎,主要用於治療陰虛體質引起的各種症狀,像是勞損、燥熱、口渴、咳嗽、鼻出血等等。藥方中包括當歸、熟地、甘草、芍藥、棗仁、人參、生地、麥冬、白芍、百合、沙參、生甘草、茯苓等藥材。具體用量需依個人體質調整,比如嘔吐加生薑,多汗加五味子,氣虛加黃芪,腹痛加枸杞,脹悶加陳皮,腰膝無力加杜仲和牛膝。這方子滋陰清熱,能有效改善陰虛的各種表現。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夜熱盜汗,加地骨皮一、二錢;如痰多氣盛,加貝母二、三錢,阿膠一、二錢,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乾燥喘嗽者,加熟地三、五錢;如多汗不眠,神魂不寧,加棗仁二錢;如多汗兼渴,加北五味十四粒;如熱甚者,加黃柏一、二錢,鹽水炒用,或玄參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經遲,枯澀不至者,加牛膝二錢;如血熱吐衄,加茜根二錢;如多火便燥,或肺乾咳咯者,加天門冬二錢,或加童便亦可;如火載血上者,去甘草,加炒梔子一、二錢。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兩碗煎煮,煎至剩下七分,飯後服用。
若夜間發熱盜汗,可加入地骨皮一至二錢;若痰多氣盛,可加入貝母二至三錢,阿膠一至二錢,天花粉亦可;若金水不能相滋,而乾燥咳嗽者,可加入熟地三至五錢;若多汗不眠,精神不安,可加入棗仁二錢;若多汗兼口渴,可加入北五味十四粒;若熱症嚴重,可加入黃柏一至二錢,用鹽水炒過後再使用,或以玄參代替,但需分上下兩次服用;若血燥經期延遲,乾澀不通者,可加入牛膝二錢;若血熱吐血流鼻血,可加入茜根二錢;若燥熱便秘,或肺燥乾咳咯血者,可加入天門冬二錢,或加入童尿亦可;若火氣上炎,可去除甘草,加入炒梔子一至二錢。
五陰煎,凡真陰虧損,脾虛失血等證,或見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陰。忌用潤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錢,或一兩),山藥(炒,二錢),扁豆(炒,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茯苓(一錢半),芍藥(炒黃,二錢),五味子(二十粒),人參(隨宜用),白朮(炒,一、二錢)
水二鍾,加蓮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大營煎,治真陰精血虧損,及婦人經遲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氣血虛寒,心腹疼痛等證。
當歸(二、三錢,或五錢),熟地(三、五、七錢),枸杞(二錢),炙甘草(一、二錢),杜仲(二錢),牛膝(一錢半),肉桂(一、二錢)
白話文:
五陰煎
適用症狀:
凡是真陰虧損,脾虛失血,或有輕微的溏泄(大便稀軟)等症狀,以脾臟虧虛為主,故稱之為五陰。忌用潤滑性藥物,宜用此方治療。
藥物組成:
- 熟地黃:5-7錢,或1兩
- 山藥:炒,2錢
- 扁豆:炒,2-3錢
- 炙甘草:1-2錢
- 茯苓:1錢半
- 芍藥:炒黃,2錢
- 五味子:20粒
- 人參:適量
- 白朮:炒,1-2錢
用法用量:
水2鍾,加入蓮肉去心20粒,煎煮服用。
大營煎
適用症狀:
治療真陰精血虧損,以及婦女經期延遲、血量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氣血虛寒、心腹疼痛等症狀。
藥物組成:
- 當歸:2-3錢,或5錢
- 熟地黃:3-5-7錢
- 枸杞:2錢
- 炙甘草:1-2錢
- 杜仲:2錢
- 牛膝:1錢半
- 肉桂:1-2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寒滯在經,氣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製附子一、二錢方效;如帶濁腹痛者,加故紙一錢炒用;如氣虛者,加人參、白朮;中氣虛寒嘔惡者,加炒焦乾姜一、二錢。
小營煎,治血少陰虛,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當歸(二錢),熟地(二、三錢),芍藥(酒炒,二錢),山藥(炒,二錢),枸杞(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營虛於上,而為驚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棗仁、茯神各二錢;如營虛兼寒者,去芍藥,加生薑;如氣滯有痛者,加香附一、二錢,引而行之。
白話文:
此方名為小營煎,用於治療血少陰虛,性味平和。方劑包含當歸、熟地、芍藥、山藥、枸杞、炙甘草。水兩碗煎至七分,飯後溫服。若營虛於上,出現驚恐怔忡、失眠多汗等症狀,可加棗仁、茯神各兩錢;若營虛兼寒,則去掉芍藥,加生薑;若氣滯有痛,則加香附一、兩錢,引導氣血流通。若寒滯在經,氣血不能流通,導致筋骨疼痛劇烈者,可加製附子一、兩錢;若帶濁腹痛者,可加故紙一錢炒用;若氣虛者,可加人參、白朮;若中氣虛寒嘔惡者,可加炒焦乾薑一、兩錢。
補陰益氣煎,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或陰虛內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熱痎瘧,陰虛便結不通等證。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無不神效。
人參(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山藥(酒炒,二、三錢),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陳皮(一錢),炙甘草(一錢),升麻(三、五分,火浮於上者,去此不必用),柴胡(一、二錢,如無外邪者,不必用)
水二鍾,加生薑三、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白話文:
「補陰益氣煎」是「補中益氣湯」的改良方,主要用來治療因勞倦導致陰氣受損、精氣不足,或陰虛體弱而外感難解,出現寒熱發作、瘧疾、便秘等症狀。凡是陰氣不足而被外邪侵犯的病症,使用此方都能起到神奇的療效。
藥方包含人參、當歸、山藥(酒炒)、熟地、陳皮、炙甘草、升麻(若浮於水面,則不需使用)、柴胡(若無外邪則不需使用)。
取水兩碗,加入生薑三到七片,煎煮至八分滿,飯後溫服。
舉元煎,治氣虛下陷,血崩血脫,亡陽垂危等證,有不利於歸、熟等劑,而但宜補氣者,以此主之。
人參,黃耆(炙,各三、五錢),炙甘草(一、二錢),升麻(五、七分,炒用),白朮(炒,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兼陽氣虛寒者,桂、附、乾薑隨宜佐用。如兼滑脫者,加烏梅二個,或文蛤七、八分。
兩儀膏,治精氣大虧,諸藥不應,或以克伐太過,耗損真陰。凡虛在陽分而氣不化精者,宜參朮膏;若虛在陰分而精不化氣者,莫妙於此。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覺陰虛者,用以調元,尤稱神妙。
白話文:
「舉元煎」用於治療氣虛下陷、血崩血脫、陽氣衰竭等症狀。如果患者只是氣虛,不適合使用收斂、溫熱的藥物,就應該使用此方。藥方包括人參、黃芪(炙)、甘草(炙)、升麻(炒)、白朮(炒),水煎服。如果患者同時伴隨陽氣虛寒,可以適當加入桂枝、附子、乾薑。如果患者同時伴隨滑脫症狀,可以加入烏梅或文蛤。
「兩儀膏」用於治療精氣嚴重虧虛、服用其他藥物無效、或因過度克伐損傷真陰的情況。凡是陽氣不足、氣化精液功能障礙的患者,適合使用「參朮膏」;而陰氣不足、精化氣功能障礙的患者,則以「兩儀膏」最佳。對於尚未患病但體質虛弱者,使用此方調養元氣,效果尤其顯著。
人參(半斤或四兩),大熟地(一斤)
上二味,用好甜水或長流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若味有未盡,再用水數碗煎柤取汁,並熬稍濃,乃入瓷罐,重湯熬成膏,入真白蜜四兩或半斤收之,每以白湯點服。若勞損咳嗽多痰,加貝母四兩亦可。
貞元飲,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常人但知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虧損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證也,尤為婦人血海常虧者最多此證,宜急用此飲以濟之,緩之,敢云神劑。凡診此證,脈必微細無神,若微而兼緊,尤為可畏。倘庸眾不知,妄云痰逆氣滯,用牛黃、蘇合及青、陳、枳殼破氣等劑,則速其危矣。
白話文:
貞元飲 方劑及功效說明
藥材:
- 人參:半斤或四兩
- 熟地黃:一斤
製法:
- 將人參、熟地黃放入容器中,加入十五碗優質甜水或長流水,浸泡一夜。
- 以桑柴文武火煎煮,取濃汁。
- 若藥味未盡,再用少量水煎煮二次,取汁,熬至濃稠。
- 將熬好的藥汁倒入瓷罐,以重湯熬製成膏狀。
- 加入四兩或半斤真白蜜,收好備用。
- 服用時,每次用白開水沖服適當份量。
- 若患者勞損咳嗽、痰多,可加貝母四兩。
功效:
此方名為“貞元飲”,用於治療氣短似喘、呼吸急促、呼吸不能順暢、咽喉阻塞、病情危重等症狀。
方劑原理:
此方主要針對“元海無根,虧損肝腎”的病因,即氣虛、陰虛所致的氣短喘息。常人只知氣急,卻不知其病根在於元氣不足、肝腎虧損,導致氣血失衡,如同“子午不交”,氣機渙散。此證多見於婦女,因其血海常虧損,更容易出現此病症。
臨床應用:
此方為急救方劑,應及時服用,方能收到良好效果。診斷此證時,脈象必微細無力,若兼有緊脈,則病情更為危重。
禁忌:
不可誤將此症當作痰逆氣滯,使用牛黃、蘇合香、青皮、陳皮、枳殼等破氣藥物,否则会加速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熟地(七、八錢,甚者一、二兩),炙甘草(一、二、三錢),當歸(二、三錢)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如兼嘔惡或惡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氣虛脈微至極者,急加人參隨宜;如肝腎陰虛,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錢。
當歸地黃飲,治腎虛腰膝疼痛等證。
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山藥(二錢),杜仲(二錢),牛膝(一錢半),山茱萸(一錢),炙甘草(八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下部虛寒,加肉桂一、二錢,甚者仍加附子;如多帶濁,去牛膝,加金櫻子二錢,或加故紙一錢;如氣虛者,加人參一、二錢,枸杞二、三錢。
白話文:
熟地七到八錢,嚴重者用一到兩兩,炙甘草一到三錢,當歸二到三錢,加水兩碗,煎煮至八分,溫熱服用。如果伴隨嘔吐或惡寒,可以加煨姜三到五片;如果氣虛脈搏微弱至極,要立即加入適量的人參;如果肝腎陰虛,手足冰冷,可以加入肉桂一錢。
當歸地黃飲,可以治療腎虛腰膝疼痛等症狀。
當歸二到三錢,熟地三到五錢,山藥二錢,杜仲二錢,牛膝一錢半,山茱萸一錢,炙甘草八分,加水兩碗,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如果下部虛寒,可以加入肉桂一到兩錢,嚴重者可再加附子;如果帶下過多,要減去牛膝,加入金櫻子二錢,或加故紙一錢;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人參一到兩錢,枸杞二到三錢。
濟川煎,凡病涉虛損,而大便閉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於補之劑也,最妙最妙。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肉蓯蓉(酒洗去咸,二、三錢),澤瀉(一錢半),升麻(五、七分或一錢),枳殼(一錢,虛甚者不必用)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前服。如氣虛者,但加人參無礙;如有火,加黃芩;如腎虛,加熟地。
地黃醴,治男婦精血不足,營衛不充等患,宜制此常用之。
大懷熟(取味極甘者,烘、曬乾以去水氣,八兩),沉香(一錢,或白檀三分亦可),枸杞(用極肥者,亦烘、曬以去潤氣,四兩)
白話文:
濟川煎適用於虛損導致大便閉結不通的病症,硝石、黃連等攻擊性藥物絕對不能使用。如果情況緊急,必須通便,那麼濟川煎就是最佳選擇。這個方子補中有通,非常精妙。
方劑組成:當歸(三到五錢)、牛膝(二錢)、肉蓯蓉(用酒洗去鹹味,二到三錢)、澤瀉(一錢半)、升麻(五到七分或一錢)、枳殼(一錢,虛弱嚴重者可以不用)。
用法:水煎,用一鍾半的水煎煮七到八分,飯前服用。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人參;如果有火,可以加入黃芩;如果腎虛,可以加入熟地黃。
地黃醴適用於男性和女性精血不足,營衛不充等病症,可以用來長期調理。
方劑組成:大懷熟地黃(選擇味道極甜的,烘乾、曬乾去除水分,八兩)、沉香(一錢,也可以用白檀三分)、枸杞(選擇非常肥厚的,烘乾、曬乾去除濕氣,四兩)。
上約每藥一斤,可用高燒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矣。凡服此者,不得過飲。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歸腎丸,治腎水真陰不足,精衰血少,腰痠腳軟,形容憔悴,遺泄陽衰等證。此左歸、右歸二丸之次者也。
熟地(八兩),山藥(四兩),山茱萸(肉四兩),茯苓(四兩),當歸(三兩),枸杞(四兩),杜仲(鹽水炒,四兩),菟絲子(制,四兩)
煉蜜同熟地膏為丸,桐子大。每服百餘丸,飢時,或滾水或淡鹽湯送下。
白話文:
上文提到的藥方是每種藥材各一斤,可用高溫蒸餾酒十斤浸泡,不必煮沸,只需浸泡十天以上,便可使用。服用此藥方時,不得過量。服完後可添加六七斤酒,再浸泡十五天,仍然可以使用。
這藥方被稱為「歸腎丸」,用於治療腎水真陰不足、精氣衰弱、血量減少、腰痠腳軟、外觀萎靡、遺精以及陽痿等症狀。這是「左歸」、「右歸」兩個藥丸中的較低級別的藥方。
所需材料包括:熟地(8兩)、山藥(4兩)、山茱萸(肉4兩)、茯苓(4兩)、當歸(3兩)、枸杞(4兩)、杜仲(鹽水炒,4兩)、菟絲子(經過特殊處理,4兩)。
將煉製的蜂蜜與熟地膏混合,製成丸狀,大小類似桐子。每次服用約一百餘顆,最好在飢餓時,或是用滾開的水或者淡鹽水吞下。
請注意,這些內容是從古籍中摘錄的傳統中藥配方,實際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生或中醫師,確保適應症狀和個人健康狀況。
贊化血餘丹,此藥大補氣血,故能烏鬚髮,壯形體,其於培元贊育之功,有不可盡述者。
血餘(八兩),熟地(八兩,蒸搗),枸杞,當歸,鹿角膠(炒珠),菟絲子(制),杜仲(鹽水炒)巴戟(肉,酒浸,剝,炒乾),小茴香(略炒),白茯苓(乳拌蒸熟),肉蓯蓉(酒洗,去鱗甲)胡桃肉(各四兩),何首烏(小黑豆汁拌蒸七次,如無黑豆,或人乳、牛乳拌蒸俱妙,四兩),人參(隨便用,無亦可)
白話文:
[贊化血餘丹] 這味藥方具有極佳的補氣血功效,因此能使頭髮烏黑亮麗,身體強壯。它在培補元氣、滋養生殖方面有著許多難以言喻的功效。
藥材:
- 血餘:八兩
- 熟地黃:八兩(蒸熟後搗碎)
- 枸杞:適量
- 當歸:適量
- 鹿角膠:適量(炒至呈珠狀)
- 菟絲子:適量(炮製)
- 杜仲:適量(用鹽水炒)
- 巴戟天:適量(取肉,用酒浸泡後剝皮,炒乾)
- 小茴香:適量(略微炒)
- 白茯苓:適量(用乳汁拌勻後蒸熟)
- 肉蓯蓉:適量(用酒洗淨,去除鱗甲)
- 胡桃肉:四兩
- 何首烏:四兩(用黑豆汁拌勻後蒸七次,若無黑豆,也可使用人乳或牛乳拌勻後蒸,效果更佳)
- 人參:適量(可選用,無亦可)
上煉蜜丸服。每食前用滾白湯送下二、三錢許。精滑者,加白朮、山藥各三兩;便溏者,去蓯蓉,加補骨脂酒炒四兩;陽虛者,加附子、肉桂。
養元粉,大能實脾養胃氣。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瀝乾,漫火炒熟),山藥(炒),芡實(炒),蓮肉(各三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取紅末二、三錢)
上為末。每日飢時,以滾水一碗,入白糖三匙化開,入藥末一、二兩調服之。或加四君、山楂肉各一、二兩更妙。
白話文:
上藥煉成蜜丸服用,每次飯前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二、三錢左右。如果精液滑脫,可以加白朮、山藥各三兩;如果大便稀溏,則去掉蓯蓉,加補骨脂(用酒炒)四兩;如果陽氣虛弱,則加附子、肉桂。
養元粉能有效地補脾胃之氣。
將糯米(一升,浸泡一夜,瀝乾後用小火炒熟)、山藥(炒)、芡實(炒)、蓮肉(各三兩)和川椒(去掉黑點和閉口的,炒至出汗,取紅色的末二、三錢)研磨成粉末。每天空腹時,用滾水一碗,加入白糖三匙攪拌溶化,再加入藥粉一、二兩調勻服用。也可以加四君子湯、山楂肉各一、二兩,效果更佳。
玄武豆
羊腰子(五十個),枸杞(二斤),補骨脂(一斤),大茴香(六兩),小茴香(六兩),肉蓯蓉(十二兩,大便滑者去之),青鹽(八兩,如無蓯蓉,此宜十二兩),大黑豆(一斗,圓淨者,淘洗淨)
上用甜水二斗,以砂鍋煮前藥七味,至半乾,去藥渣,入黑豆,勻火煮乾為度。如有餘汁,俱宜拌滲於內。取出用新布攤晾曬乾,瓷瓶收貯。日服之,其效無窮。如無砂鍋,即鐵鍋亦可。若陽虛,加製附子一、二兩更妙。
蟠桃果,治遺精虛弱,補脾滋腎最佳。
白話文:
將羊腰子、枸杞、補骨脂、大茴香、小茴香、肉蓯蓉、青鹽等藥材用甜水煮至半乾,去除藥渣後加入黑豆,繼續煮至乾燥。如果煮完還有湯汁,就將它拌入黑豆中。然後用布將黑豆攤開晾曬乾燥,收進瓷瓶保存。每天服用,效果無窮。若陽虛,可加入附子一、二兩。蟠桃果則能治遺精虛弱,補脾滋腎效果最佳。
芡實(一斤,炒),蓮肉(去心,一斤),膠棗肉(一斤),熟地(一斤),胡桃肉(去皮,二斤)
上以豬腰六個,摻大茴香蒸極熟,去筋膜,同前藥末搗成餅。每日服二個,空心食前用滾白湯或好酒一、二鐘下。此方凡人參、製附子俱可隨意加用。
王母桃,培補脾腎,功力最勝。
白朮(用冬朮腿片味甘者佳,苦者勿用。以米泔浸一宿,切片,炒),大懷熟(蒸搗,上二味等分),何首烏(九蒸),巴戟(甘草湯浸,剝,炒),枸杞子(上三味減半)
白話文:
準備芡實、蓮肉、去心的紅棗肉、熟地黃、去皮的核桃仁,比例分別為一斤、一斤、一斤、一斤、二斤。將這些藥材與六個豬腰一起加入大茴香,蒸至極熟後,去除筋膜,再將藥材磨成粉末,與豬腰一起搗成餅狀。每日空腹食用兩個藥餅,以滾燙的白開水或好酒一到兩杯送服。此方藥效強大,可以隨意加入人參和炮製後的附子。
這個方子名為「王母桃」,主要功效是滋補脾腎,效果極佳。
另外,準備冬天的白朮腿片,以米泔水浸泡一夜後切片,炒乾備用。大懷熟藥材蒸熟後搗碎,與白朮等量。何首烏需經過九次蒸製,巴戟則需用甘草湯浸泡後剝皮,炒乾備用。枸杞子則減半使用。
上為末,煉蜜搗丸,龍眼大。每用三、四丸,飢時嚼服,滾湯送下。或加人參,其功尤大。
休瘧飲,此止瘧最妙之劑也。若汗散既多,元氣不復,或以衰老,或以弱質,而瘧有不能止者,俱宜用此,此化暴善後之第一方也。其有他證,加減俱宜如法。
人參,白朮(炒),當歸(各三、四錢),何首烏(制,五錢),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渣再煎。或用陰陽水各一鍾,煎一鍾,柤亦如之。俱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飯後食遠再服一鍾。如陽虛多寒,宜溫中散寒者,加乾薑、肉桂之類,甚者,或加製附子;如陰虛多熱,煩渴喜冷,宜滋陰清火者,加麥冬、生地、芍藥,甚者加知母,或加黃芩;如腎陰不足,水不制火,虛煩虛餒,腰柤腳軟,或脾虛痞悶者,加熟地、枸杞、山藥、杜仲之類,以滋脾腎之真陰;如邪有未淨而留連難愈者,於此方加柴胡、麻黃、細辛、紫蘇之屬,自無不可;如氣血多滯者,或用酒、水各一鍾,煎服,或服藥後飲酒數杯亦可。
白話文:
將末藥煉蜜製成龍眼大小的丸子,每次吃三到四丸,飢餓時嚼服,用熱湯送下。也可以加入人參,效果更佳。
休瘧飲是治療瘧疾最有效的藥方。如果患者出汗過多,元氣虧損,或年老體弱,瘧疾無法控制,都適合服用此方。此方是治療瘧疾後恢復元氣的最佳藥方。其他症状需根據情況加減藥物。
處方:人參、白朮(炒)、當歸(各三到四錢)、何首烏(制,五錢)、炙甘草(八分)
將藥材用水一鍾半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藥渣再煎煮一次。也可以用陰陽水各一鍾,煎煮成一鍾,藥渣也如此处理。煎煮好的藥液露置一晚,次日早晨溫服一鍾,飯後再服用一鍾。
如果患者陽虛多寒,宜溫中散寒,可加入乾薑、肉桂等藥材,嚴重者可加製附子;如果患者陰虛多熱,口渴喜涼,宜滋陰清火,可加入麥冬、生地、芍藥等藥材,嚴重者可加知母或黃芩;如果患者腎陰不足,水火不濟,虛煩虛弱,腰酸腿軟,或脾虛腹脹,可加入熟地、枸杞、山藥、杜仲等藥材,以滋補脾腎真陰;如果患者病邪未清,反复發作,難以痊癒,可在此方中加入柴胡、麻黃、細辛、紫蘇等藥材,效果更好;如果患者氣血瘀滯,可以用酒水各一鍾煎煮服用,或服用藥物後飲酒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