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 (1)
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 (1)
1. 水石草部
石斛(百四一)此藥有二種,力皆微薄,圓細而肉實者,味微甘而淡,其力尤薄。《本草》云:圓細者為上。且謂其益精強陰,壯筋補虛,健腳膝,驅冷痹,卻驚悸,定心志。但此物性味最薄,焉能滋補如此?惟是扁大而鬆,形如釵股者,頗有苦味,用除脾胃之火,去𩞄雜善飢,及營中蘊熱。其性輕清和緩,有從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養陰除煩,清肺下氣,亦止消渴熱汗。而諸家謂其厚腸胃,健陽道,暖水臟,豈苦涼之性味所能也?不可不辨。
菖蒲(百四二)味辛微苦,性溫。散風寒濕痹,除煩悶咳逆上氣,止心腹痛,霍亂轉筋,癲癇客忤,開心氣胃氣,行滯氣,通九竅,益心智,明耳目,去頭風淚下,出聲音,溫腸胃,暖丈夫水臟,婦人血海,禁止小便,辟邪逐鬼,及中惡卒死,殺蟲,療惡瘡瘙疥。欲散癰毒,宜搗汁服用,渣貼之。若治耳痛,宜作末炒熱絹裹罯之。亦解巴豆、大戟等毒。
白話文:
石斛有兩種,功效都很微弱。圓細肉實的,味道微甘而淡,功效更弱。《本草》說:圓細的為上品。還說它能益精強陰,壯筋補虛,健腳膝,驅冷痹,卻驚悸,定心志。但這種石斛的藥性最弱,怎麼可能滋補如此之多?只有扁大而鬆,形狀像釵股的,帶有苦味,可以去除脾胃之火,去邪氣增進食慾,以及治療營氣積熱。它的藥性輕清和緩,有從容分解的妙處,所以能退火養陰除煩,清肺下氣,也能止消渴熱汗。而有些人說它能厚腸胃,健陽道,暖水臟,這怎麼可能是苦涼的藥性所能達到的呢?不可不辨。
菖蒲味道辛微苦,性溫。可以散風寒濕痹,除煩悶咳逆上氣,止心腹痛,霍亂轉筋,癲癇客忤,開心氣胃氣,行滯氣,通九竅,益心智,明耳目,去頭風淚下,出聲音,溫腸胃,暖丈夫水臟,婦人血海,禁止小便,辟邪逐鬼,以及治療中惡卒死,殺蟲,療惡瘡瘙疥。想要散癰毒,可以搗汁服用,渣滓貼敷。如果要治療耳痛,可以磨成粉末,炒熱用絹布包裹塞入耳中。它也能解巴豆、大戟等毒。
蒲黃(百四三)味微甘,性微寒。解心腹膀胱煩熱疼痛,利小便。善止典涼血活血,消瘀血,治吐血衄血,痢血尿血。通婦人經脈,止崩中帶下,月經不調,妊婦胎漏墜胎,血運血症,兒枕氣痛,及跌撲血悶。療瘡瘍,消舌腫,排膿消毒。亦下乳汁,亦止泄精。凡欲利者,宜生用;欲固者,宜炒熟用。
澤瀉(百四四)味甘淡微咸,氣微寒。氣味頗厚,沉而降,陰也,陰中微陽。入足太陽、少陽。其功長於滲水去濕,故能行痰飲,止嘔吐瀉痢,通淋瀝白濁,大利小便,瀉伏火,收陰汗,止尿血,療難產疝痛,腳氣腫脹,引藥下行。經云:除濕止渴聖藥,通淋利水仙丹。第其性降而利,善耗真陰,久服能損目痿陽。若濕熱壅閉而目不明者,此以去濕,故亦能明目。
白話文:
蒲黃(百四三)
味微甘,性微寒。 意思是說蒲黃的味道略帶甘甜,性質微寒。
解心腹膀胱煩熱疼痛,利小便。 能夠緩解心、腹、膀胱因熱氣引起的疼痛,並促進排尿。
善止典涼血活血,消瘀血,治吐血衄血,痢血尿血。 擅長止血、涼血、活血,消除瘀血,治療吐血、鼻出血、血痢、血尿等症狀。
通婦人經脈,止崩中帶下,月經不調,妊婦胎漏墜胎,血運血症,兒枕氣痛,及跌撲血悶。 能夠疏通婦女經脈,止血、止帶下,調節月經,治療孕婦胎漏、墜胎、血運不暢、嬰兒枕骨疼痛,以及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
療瘡瘍,消舌腫,排膿消毒。 治療瘡瘍,消腫舌頭,排出膿液,消毒。
亦下乳汁,亦止泄精。 也能催乳,也能止遺精。
凡欲利者,宜生用;欲固者,宜炒熟用。 想要發揮利尿功效時,應生用;想要止血固澀時,應炒熟使用。
澤瀉(百四四)
味甘淡微咸,氣微寒。 澤瀉的味道甘甜微淡帶點鹹,性微寒。
氣味頗厚,沉而降,陰也,陰中微陽。入足太陽、少陽。 澤瀉氣味濃厚,性沉降,屬陰,但陰中帶陽。歸經於足太陽膀胱經和少陽膽經。
其功長於滲水去濕,故能行痰飲,止嘔吐瀉痢,通淋瀝白濁,大利小便,瀉伏火,收陰汗,止尿血,療難產疝痛,腳氣腫脹,引藥下行。 澤瀉擅長滲水去濕,因此能化痰止咳,止嘔吐、腹瀉、痢疾,通淋、排濁,促進排尿,瀉除內熱,收斂陰汗,止尿血,治療難產、疝氣疼痛、腳氣腫脹,並能引導藥力下行。
經云:除濕止渴聖藥,通淋利水仙丹。 古籍記載,澤瀉是除濕止渴的良藥,能通淋排石,是治療水仙丹的常用藥物。
第其性降而利,善耗真陰,久服能損目痿陽。 因為澤瀉性寒下降,且利水作用強,容易耗損人體的精氣,長期服用會損傷眼睛,導致陽氣虛弱。
若濕熱壅閉而目不明者,此以去濕,故亦能明目。 然而,如果因濕熱阻滯而導致視力模糊,則澤瀉可以去濕,反而能明目。
海藻(百四五)(反甘草)海帶、昆布性用略同。味若咸,性微寒,陰也,降也。善降氣清熱,消膈中痰壅,故善消頸項癭瘤結核,及癰腫症積,利小便,逐水氣,治濕熱氣急,腹中上下雷鳴,療偏墜疝氣疼痛,消奔豚水氣浮腫,及百邪鬼魅熱毒。
骨碎補(百四六)味微苦,性溫平,乃足少陰、厥陰肝腎藥也。能活血止血,補折傷,療骨中斜毒,風熱疼痛,及痢後下虛。或遠行,或房勞,或外感風濕,以致兩足痿弱疼痛,俱宜以四斤丸、補陰藥之類佐而用之。成炒熟研末,用豬腰夾煨,空心食之,能治耳鳴,及腎虛久痢牙疼。
白話文:
海藻、海帶、昆布性質類似,味道鹹,性微寒,屬陰降之性。它能降氣清熱,消散胸中痰積,因此可以治療頸項癭瘤結核、癰腫症積等病症,還能利尿消水氣,治療濕熱氣急、腹中雷鳴、偏墜疝氣疼痛、奔豚水氣浮腫等病症,以及驅除百邪鬼魅熱毒。
骨碎補味微苦,性溫平,屬於足少陰、厥陰肝腎藥。它能活血止血,治療骨折、骨中斜毒、風熱疼痛,以及痢疾後虛弱等病症。若因長途跋涉、房事過度或外感風濕導致雙腿痿弱疼痛,可以用四斤丸等補陰藥配合使用。將骨碎補炒熟研成粉末,用豬腰夾著煨熟,空腹食用,能治療耳鳴、腎虛久痢牙疼。
2. 竹木部
竹瀝(百四七)味甘,性微涼,陰也,降也。治暴中風痰,失音不語,胸中煩熱,止煩悶消渴。丹溪曰:凡風痰、虛痰在胸膈,使人癲狂,及痰在經絡四肢、皮裡膜外者,非此不達不行。
淡竹葉(百四八)味甘淡,氣平微涼,陰中微陽,氣味俱輕。清上氣咳逆喘促,消痰涎,解熱狂,退虛熱煩躁不眠,壯熱頭痛,止吐血。專涼心經,亦清脾氣。卻風熱,止煩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並小兒風熱驚癇。
淡竹茹(百四九)味甘,微涼。治肺痿唾痰,唾血吐血,衄血尿血,胃熱嘔噦噎膈,婦人血熱崩淋胎動,及小兒風熱癲癇,痰氣喘咳,小水熱澀。
白話文:
竹瀝味甘,性微涼,屬陰性,具有下降的特性。可治療中風引起的痰濁、失音不語、胸中煩熱,以及止煩悶、消渴。丹溪先生說:凡是風痰、虛痰停留在胸膈,導致癲狂,或痰阻滯經絡四肢、皮裡膜外者,非竹瀝不可。
淡竹葉味甘淡,性平微涼,屬陰中帶陽,氣味輕盈。可清熱化痰,治療上氣咳逆、喘促,消痰涎,解熱狂,退虛熱煩躁不眠,壯熱頭痛,止吐血。專門清涼心經,也能清脾胃之氣。能退風熱,止煩渴,生津液,利小便,解喉痹,並能治療小兒風熱驚癇。
淡竹茹味甘,微涼。可治療肺痿唾痰、唾血吐血、鼻衄、尿血、胃熱嘔吐、噎膈、婦女血熱崩漏、胎動,以及小兒風熱癲癇、痰氣喘咳、小便熱澀。
天竹黃(百五十)味甘辛,性涼,降也,陰中有陽。善開風痰,降熱痰,治中風失音,痰滯胸膈,煩悶癲癇。清心火,鎮心氣,醒脾疏肝。明眼目,安驚悸。療小兒風痰急驚客忤,其性和緩,最所宜用。亦治金瘡,並內熱藥毒。
官桂(百五一)味辛甘,氣大熱,陽中之陽也。有小毒,必取其味甘者乃可用。桂性熱,善於助陽,而尤入血分,四肢有寒疾者,非此不能達。桂枝氣輕,故能走表,以其善調營衛,故能治傷寒,發邪汗,療傷風,止陰汗。肉桂味重,故能溫補命門,堅筋骨,通血脈,治心腹寒氣,頭疼咳嗽鼻齆,霍亂轉筋,腰足臍腹疼痛,一切沉寒痼冷之病。且桂為木中之王,故善平肝木之陰邪,而不知善助肝膽之陽氣。惟其味甘,故最補脾士,凡肝邪剋土而無火者,用此極妙。與參、附、地黃同用,最降虛火,及治下焦元陽虧乏。與當歸、川芎同用,最治婦人產後血瘀,兒枕腹痛,及小兒痘疹虛寒,作癢不起。雖善墮胎動血,用須防此二證。若下焦虛寒,法當引火歸元者,則此為要藥,不可誤執。
白話文:
天竹黃味甘辛,性涼,具有清熱降火、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失語、痰阻胸膈、煩躁癲癇、心火旺盛、驚悸不安等症狀。同時,它還能明目、安神,尤其適合治療小兒風痰、驚癇等病症,性質溫和,易於服用。此外,天竹黃也能治療金瘡和內熱藥毒。
官桂味辛甘,性大熱,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通經活血的功效。由於它性熱,適合治療四肢寒涼、虛寒體質的病症。桂枝性溫和,善於調節人體的營衛氣血,用於治療傷寒、發汗、風寒感冒、陰虛盜汗等症狀。肉桂性溫燥,具有溫補腎陽、強壯筋骨、通經活血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心腹冷痛、頭疼咳嗽、霍亂轉筋、腰腿疼痛等寒性疾病。官桂還具有平肝熄風的作用,尤其適合治療肝氣鬱結、脾虛不運等症狀。它與人參、附子、生地黃等藥物同用,能降虛火,治療腎陽不足;與當歸、川芎等藥物同用,能治療婦女產後瘀血、小兒腹痛、痘疹虛寒等病症。需要注意的是,官桂有墮胎動血的副作用,使用時需謹慎。總體來說,官桂是一種溫陽補腎、散寒止痛、通經活血的常用藥材,但使用時需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避免副作用。
丁香(百五二)味大辛,氣溫,純陽。入腎、胃、肺臟。能發諸香,辟惡去邪,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翻胃,霍亂嘔吐,解酒毒,消痃癖奔豚陰寒,心腹脹滿冷痛,暖下焦腰膝寒疼,壯陽道,抑陰邪,除胃寒瀉痢,殺鬼疰蠱毒,疳蝕諸蟲,闢口氣,堅齒牙,及婦人七情五郁,小兒吐瀉,痘瘡胃寒,灰白不發。
白檀香(百五三)味辛,氣溫。能散風熱,闢穢惡邪氣,消腫毒,逐鬼魅。煎服之可散冷氣,止心腹疼痛,定霍亂,和胃氣,開噎膈,止嘔吐,進飲食。又治面生黑子,每晚以熱水洗拭,磨汁塗之甚良。
白話文:
丁香味道辛辣,性溫,屬純陽之物,入腎、胃、肺經。能散發芳香,驅除惡氣邪氣,溫暖中焦,舒暢氣機。主治上焦呃逆、反胃、霍亂嘔吐,解酒毒,消除痃癖、奔豚陰寒,心腹脹滿冷痛,溫暖下焦腰膝寒疼,壯陽道,抑製陰邪,去除胃寒瀉痢,殺死鬼疰蠱毒、疳蝕諸蟲,去除口臭,堅固齒牙,以及婦人七情五鬱、小兒吐瀉、痘瘡胃寒、疹子灰白不發。
白檀香味道辛辣,性溫。能散風熱,驅除穢惡邪氣,消腫毒,驅逐鬼魅。煎服可散寒氣,止心腹疼痛,定霍亂,和胃氣,開噎膈,止嘔吐,促進飲食。此外,還可治療面部生黑痣,每晚用熱水洗拭,研磨汁液塗抹效果甚佳。
沉香(百五四)味辛,氣微溫,陽也,可升可降。其性暖,故能抑陰助陽,扶補相火;其氣辛,故能通天徹地,條達諸氣。除轉筋霍亂,和噤口瀉痢,調嘔逆胃翻喘急,止心腹脹滿疼痛,破症癖,療寒痰,和脾胃,逐鬼疰惡氣,及風濕骨節麻痹,皮膚瘙癢結氣。
烏藥(百五五)氣味辛溫,善行諸氣,入脾、胃、肝、腎、三焦、膀胱諸經。療中惡鬼氣蠱毒,開胸膈,除一切冷氣,止心腹疼痛,喘急霍亂,反胃脹滿,溫腸胃,行宿食,止瀉痢,除天行疫瘴,氣厥頭痛,膀胱腎氣攻衝心腹,疝氣腳氣,癰疽疥癩,及婦人血氣,小兒蟲積,亦止小便頻數,氣淋帶濁,並貓犬百病,俱可磨汁灌治之。
白話文:
沉香味辛,性溫,能溫暖陽氣,扶助命門之火,並能通暢全身氣血。它可治療轉筋、霍亂、口噤、瀉痢、嘔逆、胃翻、喘急、心腹脹滿疼痛、症癖、寒痰,還有和脾胃、驅除邪氣、治療風濕骨節麻痹、皮膚瘙癢結氣等功效。
烏藥氣味辛溫,善於運行氣血,通行脾、胃、肝、腎、三焦、膀胱等經脈。它可治療中惡、鬼氣、蠱毒,開胸膈,除寒氣,止心腹疼痛、喘急、霍亂、反胃、脹滿,溫暖腸胃,行宿食,止瀉痢,除疫瘴,氣厥頭痛,膀胱腎氣攻衝心腹,疝氣、腳氣,癰疽、疥癩,以及婦女血氣不調、小兒蟲積等病症,也能止小便頻數、氣淋、帶濁等泌尿系統疾病。此外,它還可用於治療貓犬百病。
枸杞(百五六)味甘微辛,氣溫,可升可降。味重而純,故能補陰;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雖諺云:離家千里,勿食枸杞,不過謂其助陽耳,似亦未必然也。此物微助陽而無動性,故用之以助熟地最妙。其功則明耳目,壯神魂,添精固髓,健骨強筋,善補勞傷,尤止消渴。真陰虛而臍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
地骨皮(百五七)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輕,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藥惟南者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肝腎三焦膽經。退陰虛血熱,骨蒸有汗,止吐血衄血,解消渴,療肺腎胞中陰虛伏火。煎湯漱口止齒血。凡不因風寒而熱在精髓陰分者,最宜此物。涼而不峻,可理虛勞。氣輕而辛,故亦清肺。假熱者勿用。
白話文:
枸杞
(百五六)枸杞的味道甘甜帶點微辛,性溫,可升可降。味道濃郁純粹,因此能補益陰氣;陰氣中含著陽氣,所以也能補益陽氣,因此能滋陰而不致陰氣衰竭,補陽又能使陽氣旺盛。雖然有俗諺說:「離家千里,勿食枸杞」,不過這只是說它有助陽,也不一定完全正確。枸杞微助陽氣,但沒有性燥的特性,因此用來輔助熟地最為合適。它的功效有明目、壯神魂、添精固髓、健骨強筋、善補勞傷,尤其能止消渴。真陰虛而臍腹疼痛不止者,多用神效。
地骨皮
(百五七)地骨皮是枸杞的根。南方產的地骨皮苦味較輕,帶點甘辛;北方產的地骨皮則苦味重,品質較差,入藥以南方產的地骨皮為佳。它的性味辛寒,善於入血分,走肝腎三焦膽經。能退陰虛血熱,治骨蒸盜汗,止吐血衄血,消渴,療肺腎胞中陰虛伏火。煎湯漱口可以止齒血。凡是不因風寒而熱在精髓陰分者,最宜用此物。它性涼而不峻,可以調理虛勞。氣輕而辛,故也能清肺。假熱者不宜使用。
厚朴(百五八)味苦辛,氣大溫,氣味俱厚,陽中之陰,可升可降。有小毒。用此者,用其溫降散滯。制用薑汁炒。治霍亂轉筋,消痰下氣,止咳嗽嘔逆吐酸,殺腸臟諸蟲,宿食不消,去結水,破宿血,除寒濕瀉痢,能暖脾胃,善走冷氣。總之,逐實邪,瀉膨脹,散結聚,治胸腹疼痛之要藥。倘本元虛弱,誤服脫人真氣。孕婦忌用,墮胎須知。
棗仁(百五九)味微甘,氣平。其色赤,其肉味酸,故名酸棗。其仁居中,故性主收斂而入心。多眠者生用,不眠者炒用。寧心志,止虛汗,解渴去煩,安神養血,益肝補中,收斂魂魄。
白話文:
厚朴味苦辛,性溫,氣味濃郁,屬陽中之陰,可升可降,但略帶毒性。使用厚朴時,主要利用其溫暖降氣、散寒化滯的特性。一般用薑汁炒制。厚朴可治霍亂轉筋、消痰下氣、止咳止嘔、止吐酸、殺滅腸胃寄生蟲、消化宿食、消水腫、化瘀血、治療寒濕腹瀉,还能暖脾胃,驅散寒氣。總之,厚朴是治療積食、脹滿、結聚、胸腹疼痛的重要藥物。但若體虛,誤服厚朴可能耗損元氣。孕婦忌用,以免引起流產。
棗仁味甘,性平。其外皮呈紅色,果肉味酸,因此得名酸棗。棗仁位於果實中心,所以性屬收斂,入心經。睡眠過多者宜生用,失眠者宜炒用。棗仁能寧心安神、止虛汗、解渴去煩、安神養血、益肝補中,並能收斂魂魄。
杜仲(百六十)味甘辛淡,氣溫平。氣味俱薄,陽中有陰。其功入腎。用薑汁或鹽水潤透,炒去絲。補中強志,壯腎添精,腰痛殊功,足疼立效。除陰囊寒濕,止小水夢遺。因其氣溫,故暖子宮;因其性固,故安胎氣。內熱火盛者,亦當緩用。
山茱萸(百六一)味酸澀,主收斂,氣平微溫,陰中陽也。入肝腎二臟。能固陰補精,暖腰膝,壯陰氣,澀帶濁,節小便,益髓興陽,調經收血。若脾氣大弱而畏酸者,姑暫止之,或和以甘草、煨姜亦可。
蘇木(百六二)味微甘微辛,性溫平,可升可降,乃三陰經血分藥也。少用則和血活血,多用則行血破血。主婦人月經不調,心腹作痛,血癖氣壅。凡產後血瘀,脹悶勢危者,宜用五兩,水煮濃汁服之。亦消癰腫死血,排膿止痛,及打撲瘀血,可敷。若治破傷風,宜為末酒服,立效。
白話文:
杜仲味甘辛淡,性溫平,偏於溫陽,但又帶有陰性,主要作用於腎臟。可補中益氣、強壯腎臟、添精益髓,對於腰痛、足痛有顯著功效,還能除陰囊寒濕、止遺精。因其溫陽,故可暖子宮;因其性收斂,故可安胎氣。但內熱火盛者應慎用。
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偏於收斂,主入肝腎二臟。能固陰補精、溫暖腰膝、壯陰氣、澀帶濁、止小便、益髓興陽、調經收血。脾氣虛弱、畏酸者慎用,可配甘草、煨姜使用。
蘇木味微甘微辛,性溫平,可升可降,主要作用於三陰經血分。少用則活血和血,多用則破血行血。主治婦人月經不調、心腹疼痛、血瘀氣滯。產後血瘀、脹悶危重者,可用五兩水煮濃汁服用。也能消癰腫死血、排膿止痛、治打撲瘀血,可外敷。治療破傷風,可研末酒服,效果顯著。
川椒(百六三)味辛,性熱,有小毒。本純陽之物,其性下行,陽中有陰也。主溫中下氣,開通腠理,散肌表寒邪,除臟腑冷痛,去胸腹留飲,停痰宿食,解鬱結,溫脾胃,止咳逆嘔吐,逐寒濕風痛,療傷寒溫瘧,水腫濕疸,除齒痛,暖腰膝,收陰汗,縮小便,溫命門,止泄瀉下痢,遺精脫肛,殺蛔蟲鬼疰蠱毒蛇蟲諸毒。久服之能通神明,實腠理,和血脈,堅齒牙,生鬚髮,明耳目,調關節,耐寒暑。若中其毒,惟冷水、麻仁漿可以解之。
胡椒(百六四)味辛,性大熱,純陽也。善走氣分。溫中下氣,暖腸胃,消宿食,闢臭惡,除寒食寒痰,寒飲吐水,止反胃嘔吐霍亂,虛寒脹滿,心腹疼痛,去冷積陰毒,壯腎氣,治大腸寒滑冷痢,殺一切蟲魚鱉蕈諸藥食陰凝之毒。若治風蟲牙痛,須同萆茇為末,熔蠟為細丸,塞孔中即愈。
白話文:
川椒(百六三)
川椒味道辛辣,性溫熱,略帶毒性。它屬純陽之物,其性向下走,陽中有陰也。主要功效是溫暖中焦、下降氣機,暢通腠理,散解肌表寒邪,去除臟腑寒冷疼痛,消除胸腹積水、痰濕、宿食,解開鬱結,溫暖脾胃,止咳逆嘔吐,驅逐寒濕風痛,治療傷寒溫瘧、水腫濕疸,消除牙痛,溫暖腰膝,收斂陰汗,縮小便,溫補命門,止瀉止痢,治療遺精脫肛,殺死蛔蟲、鬼疰、蠱毒、蛇蟲等毒素。長期服用可以通神明,充實腠理,調和血脈,堅固牙齒,生長鬚髮,明亮耳目,舒活關節,耐寒暑。若中毒,可用冷水或麻仁漿解毒。
胡椒(百六四)
胡椒味道辛辣,性大熱,屬純陽之物。善於走氣分。功效是溫暖中焦、下降氣機,暖胃腸,消解宿食,去除臭惡之氣,驅除寒食寒痰、寒飲,止嘔吐霍亂,治療虛寒脹滿、心腹疼痛,去除冷積陰毒,壯腎氣,治療大腸寒滑冷痢,殺死一切蟲魚鱉蕈等藥食陰凝之毒。若治療風蟲牙痛,可用胡椒與萆茇研磨成粉,用蠟熔化製成小丸,塞入牙孔即可痊癒。
金櫻子(百六五)味澀,性平。生者色青酸澀,熟者色黃甘澀,當用其將熟微酸而甘澀者為妙。其性固澀,澀可固陰治脫,甘可補中益氣。故善理夢遺精滑,及崩淋帶漏,止吐血衄血,生津液,安魂魄,收虛汗,斂虛火,益精髓,壯筋骨,補五臟,養血氣,平咳嗽,定喘急,療怔忡驚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此固陰養陰之佳品,而人之忽之亦久矣,此後成宜珍之。
槐蕊(百六六)味苦,性寒。清心肺脾肝大腸之火,除五內煩熱,心腹熱疼,療眼目赤痛熱淚。炒香嚼咽,治失音喉痹。止吐血衄血,腸風下血,婦人崩中漏下,及皮膚風熱。涼大腸,殺疳蟲,治癰疽瘡毒,陰瘡濕癢痔漏,解楊梅惡瘡,下疳伏毒,大有神效。
白話文:
【金櫻子】(第一百零九章)性質酸澀,屬平和之藥。生長時呈青色且略帶酸澀味,成熟後轉為黃色,具甘澀之感,應選用接近成熟的、帶有微酸又略帶甘澀的金櫻子效果最佳。其特性固澀,能固守陰液防止滑脫,甘甜則能補中益氣。因此,它對於治療夢遺、精液滑動、崩漏、帶下等症狀有著良好的效果,同時也適合用於止吐血、鼻出血、胃腸出血、止尿頻等情況。它還能滋潤津液、安定心神、收縮虛汗、收斂虛火、補充體內精華、強健筋骨、補充五臟、養生血氣、平息咳嗽、緩解喘息、治療心悸、止住脾臟出血、治療血痢及尿頻。這是一種滋養陰液的好藥,人們卻常常忽略了它的價值,未來在使用上應該要珍視。
【槐蕊】(第一百零九章)味道苦,性質寒涼。能清淨心肺脾肝及大腸的熱火,消除內心、腹部的煩熱、疼痛,治療眼目紅腫、疼痛、熱淚。炒香後咀嚼吞嚥,能治療聲音嘶啞、咽喉炎。對於止吐血、鼻出血、腸道出血、女性月經大量出血、以及皮膚熱病都有療效。能清涼大腸,殺死蟲子,治療癰腫、瘡毒、陰部的濕疹、濕疹、痔漏,解楊梅的惡性傷口、下疳、潛伏毒素,具有極大的療效。
柏子仁(百六七)味甘平,性微涼。能潤心肺,養肝脾,滋腎燥,安神魂,益志意。故可定驚悸怔忡,益陰氣,美顏色,療虛損,益血止汗,潤大腸,利虛秘,亦去百邪鬼魅,小兒驚癇。總之,氣味清香,性多潤滑,雖滋陰養血之佳劑,若欲培補根本,乃非清品所長。
枳殼(百六八)即枳實之遲收而大者。較之枳實,其氣略散,性亦稍緩,功與枳實大類。但枳實性重,多主下行削堅,而此之氣輕,故多主上行破氣。通利關節,健脾開胃,平肺氣,止嘔逆反胃霍亂咳嗽,消痰消食,破心腹結氣,癥瘕痃癖,開胸脅脹滿痰滯,逐水腫水濕瀉痢,腸風痔漏,肛門腫痛。因此稍緩,故可用之束胎安胎,炙熱可熨痔腫。虛者少用,恐傷元氣。
白話文:
柏子仁味甘性涼,具有潤肺養肝、滋腎安神、益智養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心悸、驚恐、虛損、血虛盜汗、便秘等症狀,也能驅除邪氣。但它屬於滋陰養血的藥材,若要補益根本,則需選擇其他藥材。
枳殼是枳實成熟後較大的果實,其氣散性緩,功用與枳實相似。但枳殼氣輕,較偏於上行破氣,可通利關節、健脾開胃、平肺氣、止嘔逆、消痰消食、破結氣、開胸脅、逐水腫、瀉痢、治腸風痔漏等。由於性緩,也可用于束胎安胎、熨治痔腫。但虛弱者要少用,以免傷元氣。
枳實(百六九)味苦微酸,微寒,氣味俱厚,陰中微陽。其性沉,急於枳殼。除脹滿,消宿食,削堅積,化稠痰,破滯氣,平咳喘,逐瘀血停水,解傷寒結胸,去胃中濕熱。佐白朮亦可健脾,佐大黃大能椎蕩。能損真元,虛羸勿用。
蔓荊子(百七十)味苦辛,氣清,性溫,升也,陽也。入足太陽、陽明、厥陰經。主散風邪,利七竅,通關節,去諸風頭痛腦鳴,頭沉昏悶,搜肝風,止目睛內痛淚出,明目堅齒,療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亦去寸白蟲。
五加皮(百七一)味辛,性溫。除風濕,行血脈,壯筋骨,明目下氣。治骨節四肢拘攣,兩腳痹痛,風弱五緩,陰痿囊濕,疝氣腹痛,小便遺瀝,女人陰癢。凡諸浸酒藥,惟五加皮與酒相合,大能益人,且味美也。仙家重此,謂久服可以長生,故曰: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銀滿車。雖未必然,然亦必有可貴者。
白話文:
枳實味苦微酸,性微寒,氣味都比較厚重,屬於陰性中帶有微弱的陽性。它的性質沉重,比枳殼更急。它可以消除腹脹,消解積食,軟化堅硬的積聚,化解稠厚的痰液,疏通滯氣,平緩咳嗽和喘息,驅逐瘀血和停滯的水分,解除傷寒引起的胸悶,去除胃裡的濕熱。與白朮搭配還可以健脾,與大黃搭配更能強力瀉下。但它會損耗人體的精氣,身體虛弱的人不宜使用。
蔓荊子味苦辛,氣味清香,性溫,具有上升的特性,屬於陽性。它走足太陽、陽明、厥陰經。主要功效是散發風邪,通利七竅,暢通關節,治療各種風寒引起的頭痛、頭鳴、頭沉昏悶,疏散肝風,止眼痛流淚,明目堅齒,治療筋骨之間的寒熱濕痹、拘攣,還能驅除寸白蟲。
五加皮味辛,性溫。它可以祛風濕,促進血液循環,壯筋骨,明目降氣。治療骨節四肢拘攣,雙腳痺痛,風寒引起的肢體無力,陰痿、囊濕、疝氣腹痛、小便遺尿,女性陰癢。所有浸酒的藥物中,只有五加皮與酒搭配效果最好,能大大益人,而且味道也很美。道家很重視五加皮,認為長期服用可以長生不老,所以說:寧願有一把五加皮,也不要金銀滿車。雖然這話未必完全正確,但五加皮一定有其可貴之處。
川楝子(百七二)味苦,性寒,有小毒,陰也。能治傷寒瘟疫煩熱狂躁,利小水,瀉肝火,小腸膀胱濕熱,諸疝氣疼痛,殺三枳實癩,亦消陰痔。丸散湯藥任意可用,甄權言其不入湯使,則失之矣。
苦楝根,味大苦。殺諸蟲,尤善逐蛔。利大腸,治遊風熱毒惡瘡。苦酒和塗疥癬甚良。
女貞子(百七三)味苦,性涼,陰也,降也。能養陰氣,平陰火,解煩熱骨蒸,止虛汗消渴,及淋濁崩漏,便血尿血,陰瘡痔漏疼痛。亦清肝火,可以明目止淚。
白話文:
川楝子味苦性寒,帶有微毒,屬陰性。能治療傷寒瘟疫引起的發熱、神志不清、躁動不安,利尿,瀉肝火,治療小腸膀胱濕熱,各種疝氣疼痛,殺死三種寄生蟲,也能消除陰部痔瘡。無論丸劑、散劑、湯劑皆可使用,甄權說它不能入湯劑,那就錯了。
苦楝根味極苦,能殺死各種蟲類,尤其善於驅除蛔蟲。通便,治療遊走性風熱毒瘡。用苦酒浸泡後塗抹於疥癬處效果極佳。
女貞子味苦性涼,屬陰性,具有下降的特性。能滋養陰氣,平息陰火,緩解發熱、骨蒸潮熱,止虛汗、消渴,以及淋漓不盡、崩漏、便血、尿血、陰部瘡瘍、痔瘡疼痛。也能清肝火,明目止淚。
桑白皮(百七四)味甘微辛微苦,氣寒。氣味俱薄,升中有降,陽中有陰。入手太陰肺臟。氣寒味辛,故瀉肺火;以其味甘,故緩而不峻。止喘嗽唾血,亦解渴消痰,除虛勞客熱頭痛。水出高原,故清肺亦能利水。去寸白,殺腹臟諸蟲。研汁治小兒天吊驚癇客忤,及敷鵝口瘡,大效。作線可縫金瘡。既瀉肺實,又云補氣,則未必然。
黃柏(百七五)味苦微辛,氣寒,陰中微陽,降也,善降三焦之火。制各以類,但其性多沉,尤專肝腎,故曰足少陰本經、足太陽、厥陰之引經也。清胃火嘔噦蛔蟲,除伏火骨蒸煩熱,去腸風熱痢下血,逐二便邪火結淋。上可解熱渴口瘡,喉痹癰瘍;下可去足膝濕熱,疼痛痿蹶。此其性寒潤降,去火最速。丹溪言其制伏龍火,補腎強陰。然龍火豈沉寒可除?水枯豈苦劣可補?陰虛水竭,得降愈亡,撲減元陽,莫此為甚。水未枯而火盛者,用以抽薪則可,水既竭而枯熱者,用以補陰實難,當局者慎勿認為補劑。予嘗聞之丹溪曰: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龍雷之火也,陰火也,不可以水濕折之,當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按此議論,若有高見,而實矯強之甚,大是誤人。夫所謂從其性者,即《內經》從治之說也。經曰:正者正治,從者反治。正治者,謂以水制火,以寒治熱也。從治者,謂以火濟火,以熱治熱也,亦所謂甘溫除大熱也。豈以黃連便是正治,黃柏便是從治乎?,即曰黃連主心火,黃柏主腎火,然以便血溺血者,俱宜黃連,又豈非膀胱、大腸下部藥乎?治舌瘡口瘡者,俱宜黃柏,又豈非心脾上部藥乎?總之,黃連、黃柏均以大苦大寒之性,而曰黃連為水,黃柏非水,黃連為瀉,黃柏為補,豈理也哉?若執此說,誤人多矣,誤人多矣。
白話文:
桑白皮(百七四)
味甘微辛微苦,性寒。氣味都比較淡薄,升中有降,陽中有陰。入肺經。性寒味辛,所以能瀉肺火;因為味甘,所以緩和不峻猛。能止咳喘、咯血,也能解渴消痰,除虛勞引起的發熱頭痛。本品如同水從高原流下,所以既能清肺,又能利水。去其外皮,可以殺腹中各種蟲子。研磨成汁可以治療小兒驚厥、抽搐、突然昏迷等症狀,以及敷治鵝口瘡,療效很好。製成線可以縫合刀傷。既能瀉肺實,又說能補氣,這並不一定。
黃柏(百七五)
味苦微辛,性寒,陰中帶有微陽,具有下降的特性,善於降三焦之火。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黃柏各有其類,但它性情多沉降,尤其專入肝腎,所以是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和厥陰肝經的引經藥。能清胃火,治嘔吐反胃、蛔蟲病,除伏火引起的骨蒸潮熱、煩躁發熱,治腸風熱痢、下血,驅逐二便邪熱引起的淋症。上可解熱渴、口瘡、喉痺、癰瘍;下可治足膝濕熱、疼痛、痿軟無力。
黃柏性寒潤降,去火最快。丹溪翁說黃柏能制伏“龍火”,補腎強陰。然而“龍火”豈是沉寒之物可以除滅的?水枯竭了,豈能用苦澀之物來補救?陰虛水竭,得以降下去才得以恢復,如果一味地降下去,就會損耗陽氣,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水還沒有枯竭,而火盛的時候,可以用它來抽去火源,但水已經枯竭,而燥熱難除的時候,用它來補陰就難了,當事者要謹慎,不要把它當作補劑。
我曾經聽丹溪翁說:火分為兩種:君火,即人火,心火,可以用濕氣來壓制,可以用水來滅火,也可以直接把它折斷,黃連之類的藥可以制伏它;相火,即天火,龍雷之火,陰火,不能用水來壓制,不能用方法來折斷它,只能順應它的特性來壓制它,只有黃柏之類的藥可以降伏它。
按理說,順應其性,就是《內經》中“從治”的說法。經書說:正者正治,從者反治。正治,就是用水來制火,用寒來治熱。從治,就是用火來助火,用熱來治熱,也就是說,用甘溫之法來除大熱。難道黃連就是正治,而黃柏就是從治嗎?
如果說黃連主治心火,而黃柏主治腎火,那麼,對於便血、溺血的人,都應該用黃連,難道黃連就不是膀胱和大腸下部的藥嗎?治舌瘡、口瘡的人,都應該用黃柏,難道黃柏就不是心脾上部的藥嗎?總而言之,黃連、黃柏都具有大苦大寒的特性,卻說黃連是水,而黃柏不是水,黃連是瀉,而黃柏是補,這是沒有道理的。如果執著這種說法,就會誤導很多人,誤導很多人啊!
梔子(百七六)味苦,氣寒。味厚氣薄,氣浮味降,陰中有陽。因其氣浮,故能清心肺之火,解消渴,除熱鬱,療時疾躁煩,心中懊憹,熱悶不得眠,熱厥頭疼,耳目風熱赤腫疼痛,霍亂轉筋。因其味降,故能瀉肝腎膀胱之火,通五淋,治大小腸熱秘熱結,五種黃疸、三焦鬱火,臍下熱鬱疝氣,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小腹損傷瘀血。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陳,除濕熱疸黃;加豆豉,除心火煩躁;加厚撲、枳實,可除煩滿;加生薑、陳皮,可除嘔噦;同玄胡索,破熱滯瘀血腹痛。此外如面赤酒皶,熱毒湯火,瘡瘍腫痛,皆所宜用。仲景因其氣浮而苦,極易動吐,故用為吐藥,以去上焦痰滯。丹溪謂其解鬱熱,行結氣。其性屈曲下行,大能降火從小便泄去,人所不知。
白話文:
梔子的味道苦,性寒。它的味道厚重而氣息輕盈,有陰中帶陽。因為它的氣息輕,因此能清心肺的火,解渴,去除熱鬱,治療因時節變化而產生的躁煩、心中不安、因熱而無法入眠、熱厥引起的頭痛、眼耳的風熱腫痛、霍亂及抽筋。由於它的味道下降,能夠瀉肝腎及膀胱的火,通暢五淋,治療大小腸的熱祕結、各類黃疸和三焦的鬱火、臍下的熱鬱和疝氣、吐血和鼻血、血痢及血淋、小腹受傷的淤血。如果搭配使用,療效會有所不同:加上茵陳可以治療濕熱黃疸;加上豆豉能去心火帶來的煩躁;加上厚撲、枳實可以減輕煩滿;加上生薑、陳皮能止嘔吐;與玄胡索同用,可以打破熱滯及腹痛。此外,面紅酒皰、熱毒引起的腫痛等情況都適合使用。仲景因為其氣味輕且苦,易引起嘔吐,所以用作嘔吐藥,以去上焦的痰滯。丹溪認為它能解熱鬱,行氣理結。其性矯曲向下,能夠降低火氣,通過小便排出,這是人們所不易察覺的。
郁李仁(百七七)味苦辛,陰中有陽,性潤而降。故能下氣消食,利水道,消面目四肢大腹水氣浮腫,開腸中結氣滯氣,關隔燥澀,大便不逸,破血積食癖。凡婦人、小兒實熱結燥者皆可用。
訶子(百七八)味苦酸澀,氣溫。苦重酸輕,性沉而降,陰也。能消宿食膨脹,止嘔吐霍亂,定喘止嗽,破結氣,安久痢,止腸風便血,降痰下氣,開滯澀腸,通達津液,療女人崩中胎漏帶濁,經亂不常。若久痢肛門急痛,或產婦陰痛者,宜和蠟燒煙燻之,或煎湯熏洗亦可。若痰嗽咽喉不利,宜含數枚,咽津殊效。其有上焦元氣虛陷者,當避其苦降之性。
白話文:
郁李仁味苦辛,陰中有陽,性潤而降。因此能下氣消食,利水道,消除面部、四肢、腹部的水腫,打開腸道中的積氣、滯氣,緩解關節的燥澀,促進排便,破除血積和食積。凡是婦人和小孩實熱結燥的,都可以使用。
訶子味苦酸澀,氣溫。苦味重於酸味,性沉而降,屬於陰性。能消宿食膨脹,止嘔吐霍亂,定喘止咳,破除結氣,安撫久痢,止腸風便血,降痰下氣,打開腸道滯澀,暢通津液,治療女性崩中、胎漏、帶濁、經期不正常等問題。如果久痢肛門急痛,或產婦陰痛,可以將訶子與蠟一起燒煙燻之,或煎湯熏洗。如果痰嗽咽喉不利,可以含幾顆,咽下津液效果顯著。但是,如果有上焦元氣虛陷的人,就要避開訶子苦降的性質。
側柏(百七九)味苦,氣辛,性寒。善清血涼血,止吐血衄血,痢血尿血,崩中赤白,去濕熱濕痹,骨節疼痛。搗爛可敷火丹,散痄腮腫痛熱毒,及湯火傷,止痛滅瘢。炙搗可罯凍瘡。燒汁塗發,可潤而使黑。
辛夷(百八十)一名木筆,一名迎春。氣味辛溫,乃手太陰、足陽明之藥。能解寒熱憎寒體噤,散風熱,利九竅,除頭風腦痛,眩冒瘙癢,療面腫引齒疼痛。若治鼻塞涕出,鼻淵鼻鼽鼻瘡,及痘後鼻瘡,並宜為末,入麝香少許,以蔥白蘸藥點人數次,甚良。
皂角(百八一)氣味辛鹹,性溫,有小毒。善逐風痰,利九竅,通關節,治頭風,殺諸蟲精物,消穀導痰,除咳嗽心腹氣結,疼痛脹滿,開中風口噤,治咽喉痹塞腫痛,行肺滯,通大腸秘結,墮胎,破堅症,消腫毒,及風癬疥癩。燒煙燻脫肛腫痛。可為丸散,不入湯藥。
白話文:
側柏的滋味苦,氣味辛辣,性寒。它擅長清血涼血,能止住吐血、鼻出血、痢疾出血、尿血、崩漏出血(月經量多、時間長、顏色異常),以及去除濕熱、濕痺,緩解骨節疼痛。將它搗爛可以敷在火丹(燒傷)上,散去腮腺腫痛、熱毒,以及湯火傷,止痛消疤。將它炙烤後搗碎,可以治療凍瘡。燒成汁塗在頭髮上,可以滋潤頭髮,使其烏黑髮亮。
辛夷又名木筆、迎春。它的氣味辛溫,是手太陰、足陽明經的藥物。它能解寒熱、消除怕冷、身體僵硬的症狀,散風熱,利九竅,消除頭痛、頭風、眩暈、頭部瘙癢,治療面腫引發的牙齒疼痛。如果要治療鼻塞流涕、鼻淵、鼻鼽、鼻瘡,以及痘疹後鼻瘡,可以用辛夷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用蔥白蘸取藥粉,點入鼻中數次,效果很好。
皂角的氣味辛鹹,性溫,有小毒。它擅長驅除風痰,利九竅,通關節,治療頭痛,殺滅各種蟲類及精物,消食導痰,消除咳嗽、心腹氣結、疼痛、脹滿,打開中風口噤(因中風而口不能說話),治療咽喉痹塞腫痛,行肺氣,通大腸便秘,墮胎,破除堅硬的症狀,消腫毒,以及風癬、疥癩。將它燒煙熏可以治療脫肛腫痛。可以製成丸散,但不能放入湯藥中服用。
巴豆(百八二)味辛,性熱,有大毒,可升可降。善開關竅,破症堅積聚,逐痰飲,殺諸惡毒蟲毒蠱毒,通秘結,消宿食,攻臟腑停寒,生冷壅滯,心腹疼痛,瀉痢驚癇,諸水氣症氣,下活胎死胎,逐瘀血血積,及消癰瘍疔毒惡瘡,去瘜肉惡肉腐肉,排膿消腫,喉痹牙疼諸證。然其性剛氣烈,無處不到,故稱為斬關奪門之將,若誤用之,則有推牆倒壁之虞;若善用之,則有戡亂調中之妙,用者所當慎察。
密蒙花(百八三)味甘平,性微寒。入肝經,潤肝燥,專理目疾。療青盲,去赤腫多浪,消目中赤脈膚翳,羞明畏日,及小兒瘡痘疳氣攻目,風熱麋爛,雲翳遮睛。制用之法,宜蜜酒拌蒸三次,日乾用
白話文:
巴豆(百八二)- 具有辛辣的口味,熱性的屬性,並具有極度的毒性。它能升騰或下降。巴豆善於打開堵塞的通道,破壞積聚的病症,清除痰液,殺死各種惡毒的蟲子、毒蠱和毒素,通暢大便,消除宿食,攻擊內臟和腸胃中的寒氣、冷凝物,緩解心腹疼痛,治療瀉痢、驚癇、各種水氣症狀、催動死胎和流產,清除瘀血和血塊,以及消除癰瘤、疔毒、惡性傷口,去除息肉、惡肉和腐肉,排出膿液、消腫,治療咽喉炎和牙痛等症狀。然而,它的性質堅硬、氣勢猛烈,可以到達任何地方,因此被稱為「斬關奪門」的將軍。如果錯誤使用,會有如推牆倒壁的風險;但如果正確使用,則能達到平定亂局、調和中樞的效果。使用者應謹慎考慮。
密蒙花(百八三)- 具有甘甜和平的口味,性質微寒。進入肝經,滋潤肝部的乾燥,專門處理眼疾。治療青盲,去除紅腫和浮濤,消除眼睛中的紅色脈絡和膚翳,讓人不再畏懼強光,以及小兒痘疹、疳氣侵襲眼睛,風熱導致的糜爛,雲翳遮蔽視線。使用方法,應該用蜂蜜和酒拌勻蒸三次,然後在太陽下晾乾使用。
雷丸(百八四)味苦,性寒,有小毒。殺三蟲,逐蠱毒諸毒,降胃中實熱,痰火癲狂,除百邪惡氣,並一應血積氣聚。
大楓子(百八五)味辛,性熱,有毒。能治風癬疥癩,攻毒殺蟲,亦療楊梅諸瘡。
蕪荑(百八六)味辛平,性溫。主心腹冷氣症積疼痛,散肌膚風濕淫淫如蟲行,殺三蟲,去寸白及諸惡蟲毒,療腸風痔漏惡瘡。和豬脂搗塗熱瘡,和蜜可治濕癬。
茯苓(百八七)味甘淡,氣平。性降而滲,陽中陰也。有赤白之分,雖《本草》言赤瀉丙丁,白入壬癸,然總不失為泄物,故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祛驚癇,厚腸臟,治痰之本,助藥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但補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損目,久弱極不相宜。若以人乳拌曬,乳粉既多,補陰亦妙。
白話文:
雷丸味道苦,性寒,帶有微毒。可以殺死三種蟲子,驅除蠱毒和其他毒素,降低胃部的實熱,治療痰火引起的癲狂,去除百邪惡氣,以及各種血積和氣聚。
大楓子味道辛辣,性熱,有毒。可以治療風癬、疥瘡和癩病,攻毒殺蟲,也能治療楊梅瘡。
蕪荑味道辛辣平和,性溫。主治心腹冷氣症積造成的疼痛,散去肌膚風濕,感覺像蟲子在爬一樣,殺死三種蟲子,清除寸白和其他惡蟲毒素,治療腸風痔漏和惡瘡。將蕪荑和豬脂搗碎塗抹在熱瘡上,可以治療熱瘡;和蜂蜜一起可以治療濕癬。
茯苓味道甘淡,氣平。性降滲,屬於陽中陰。茯苓分為赤白兩種,雖然《本草綱目》說赤茯苓入丙丁,白茯苓入壬癸,但都具有泄物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茯苓能祛除驚癇,滋養腸臟,治療痰的根本,輔助藥物下降。由於茯苓的味道微甘,所以說它補陽,但補少利多,所以過量服用會損傷眼睛,久服不利於身體。如果用人乳拌曬茯苓,乳粉多,補陰效果也很好。
茯神(百八八)附根而生近,故能入心經,通心氣,補健忘,止恍惚驚悸。雖《本草》所言如此,然總不外於滲降之物,與茯苓無甚相遠也。
豬苓(百八九)味微苦、甘,氣平,陽牛陰也。性善降滲,入膀胱,腎經。通淋消水腫,除濕利小便。因其苦,故能泄滯,因其淡,故能利竅。亦解傷寒濕熱腳氣白濁,亦治妊娠子淋胎腫。
桑寄生(百九十)味苦,性涼。主女子血熱崩中胎漏,固血安胎,及產後血熱諸疾,去風熱濕痹,腰膝疼痛、長鬚眉、堅發齒,涼小兒熱毒,癰疳瘡癩。
白話文:
茯神附著在茯苓根部附近生長,因此能進入心經,通達心氣,補益健忘,止住恍惚驚悸。雖然《本草》記載如此,但總歸是滲降之物,與茯苓並無太大差別。
豬苓味道微苦甘甜,性平,是屬於陽牛陰。它善於下降滲利,進入膀胱和腎經,通利小便,消退水腫,去除濕氣。因為苦,所以能泄去積滯,因為淡,所以能利通竅道。也能治療傷寒濕熱腳氣白濁,以及妊娠期間的小便不利、胎兒水腫。
桑寄生味道苦,性涼。主要用於治療女子血熱導致的崩漏、胎漏,固攝血液,安胎,以及產後血熱引起的各種疾病,還可以去除風熱濕痹,治療腰膝疼痛,促進鬚眉生長,使頭髮烏黑髮亮,牙齒堅固,也能治療小兒熱毒引起的癰瘡、疳積、瘡癩。
琥珀(百九一)味甘淡,性平。安五臟,清心肺,定魂魄,鎮癲癇,殺邪鬼精魅,消瘀血痰涎,解蠱毒,破癥結,通五淋,利小便,明目磨翳,止血生肌,亦合金瘡傷損。
松香(百九二)味苦辛,溫。治癰疽惡瘡,頭瘍白痜,風濕疥癬。酒煮糊丸,可治歷節風痛,亦治婦人崩帶。煎膏則活血生肌,排膿止痛。塞牙孔殺蟲。敷刺入肉中自出。加銅末研摻,大治金瘡折傷。
乳香(百九三)味苦辛,性溫,微熱。辟邪惡諸氣,治霍亂,通血脈,止大腸血痢疼痛,及婦人氣逆血滯,心腹作痛,消癰疽諸毒,托裡護心,活血定痛,舒筋脈,療折傷。煎膏止痛長肉。
白話文:
琥珀味甘淡,性平。能安定五臟,清熱心肺,安神定魂魄,鎮壓癲癇,殺滅邪鬼精魅,消除瘀血痰涎,解毒蠱毒,破除癥結,通利五淋,促進小便,明目磨翳,止血生肌,也能治療金屬造成的瘡傷損傷。
松香味苦辛,性溫。能治療癰疽惡瘡、頭瘍白痜、風濕疥癬。用酒煮成糊丸,可治歷節風痛,也能治療婦女崩漏帶下。煎成膏狀,則能活血生肌,排膿止痛。塞入牙孔可殺蟲。敷在刺入肉中的地方,能使刺自行脫出。加上銅末研磨混合,可治療金瘡折傷。
乳香味苦辛,性溫,略帶微熱。能辟邪惡諸氣,治療霍亂,通暢血脈,止住大腸血痢疼痛,以及婦女氣逆血滯、心腹作痛,消除癰疽諸毒,保護心臟,活血止痛,舒筋活絡,治療骨折傷。煎成膏狀能止痛生肉。
沒藥(百九四)味苦,氣平。能破血散血,消腫止痛。療金瘡杖瘡,諸惡瘡,痔漏癰腫。破宿血癥瘕,及墮胎產後血氣作痛。凡治金刃跌墜,損傷筋骨,心腹血瘀作痛者,並宜研爛熱酒調服,則推陳致新,無不可愈。
阿魏(百九五)味苦辛,性熱,有毒。其氣辛臭,乃能闢奪臭氣,逐瘟疫瘴瘧,傳屍鬼氣惡氣。療霍亂隔噎頹疝,心腹疼痛,殺諸小蟲牙蟲。破癥積,消癖塊,除蠱毒,及一切蕈菜牛羊魚肉諸毒。或散或丸,隨意可服。
樟腦(百九六)味辛微苦,性熱。善通關竅,破滯氣。闢中惡邪氣,治疥癬,殺蟲除蠹,著鞋中,去腳氣。燒煙燻衣筐席簟,除蚤蝨壁蝨。北方新生小貓極多跳蚤,用此拌麵研勻摻擦之,則盡落無遺,亦妙方也。
白話文:
沒藥味苦,性平。可以破血散血,消腫止痛。用於治療刀傷、杖傷、各種惡瘡、痔瘡、漏瘡、癰腫。可以破除宿血、血癥、瘕,以及墮胎產後血氣作痛。凡是治療金屬或鈍器跌落造成的損傷、筋骨損傷、心腹血瘀作痛,都可用沒藥研磨後用熱酒調服,這樣就能推陳致新,沒有不能治癒的。
阿魏味苦辛,性熱,有毒。它的氣味辛臭,能夠闢除臭氣,驅逐瘟疫、瘴氣、瘧疾,以及屍體、鬼怪、惡氣。用於治療霍亂、隔噎、頹疝、心腹疼痛,可以殺死各種小蟲、牙蟲。可以破除癥積,消散癖塊,去除蠱毒,以及各種蕈菜、牛羊魚肉等毒素。可以製成散劑或丸劑,隨意服用。
樟腦味辛微苦,性熱。善於通達關竅,破除滯氣。可以辟除中惡邪氣,治療疥癬,殺蟲除蠹。將樟腦放在鞋中,可以去除腳氣。將樟腦燒成煙熏衣櫃、席子、竹席,可以除掉跳蚤、蝨子、壁蝨。北方新生的小貓身上有很多跳蚤,可以用樟腦拌麵研磨均勻,然後塗擦在小貓身上,就能去除所有跳蚤,也是一個妙方。
龍腦(百九七)即冰片。味微甘,大辛。敷用者,其涼如冰,而氣雄力銳,性本非熱,陽中有陰也。善散氣散血,散火散滯,通竅辟惡,逐心腹邪氣,療喉痹腦痛,鼻瘜齒痛,傷寒舌出,小兒風痰,邪熱急驚,痘疔黑陷。凡氣壅不能開達者,咸宜佐使用之。亦通耳竅,散目熱,去目中赤膚翳障,逐三蟲,消五痔,療一切惡瘡聚毒,下疳痔漏疼痛。亦治婦人氣逆難產,研末少許,新汲水服之則下。以熱酒服之則能殺人。凡用此者,宜少而暫,多則走散真氣,大能損人。
血竭(百九八)味甘鹹微澀,性平。善破積血,止痛生肌。療金瘡折傷打損,血瘀疼痛,內傷血逆,婦人血氣凝滯,亦能生血補虛,俱可為末酒服,並治一切惡瘡癬疥久不合口。然性能引膿,不宜多用。
白話文:
龍腦,就是冰片。味道微甘,辛辣。外敷時,涼爽如冰,氣味雄厚,力量銳利,本性不熱,是陽中帶陰。擅長散氣、散血、散火、散滯,通竅辟邪,驅逐心腹邪氣,治療喉嚨閉塞、頭痛、鼻息肉、牙痛、傷寒舌頭伸出、小兒風痰、邪熱急驚、痘瘡、疔瘡黑陷。凡是氣機壅塞不通暢的病症,都可以輔佐使用龍腦。龍腦也能通耳竅,散目熱,去除眼睛裡的紅膜翳障,驅逐三蟲,消滅五痔,治療一切惡瘡聚毒,下疳痔漏疼痛。也能治療婦女氣逆難產,研磨成粉末,用新汲取的水服用可以促進生產。如果用熱酒服用,則會致命。使用龍腦時,要適量且暫時使用,過量會散走真氣,嚴重損害身體。
血竭,味道甘鹹微澀,性平。擅長破除積血,止痛生肌。治療金瘡、骨折、跌打損傷、血瘀疼痛、內傷血逆、婦女血氣凝滯,也能生血補虛,都可以研磨成粉末用酒服用,並且治療一切惡瘡、癬疥久治不愈。但血竭有引流膿液的功效,不宜過量使用。
蘆薈(百九九)味大苦,性大寒。氣味俱厚,能升能降。除風熱煩悶,清肺胃鬱火,涼血清肝明目,治小兒風熱急驚癲癇,五疳熱毒,殺三蟲,及痔漏熱瘡。軍用殺疳蛔。吹鼻治腦疳鼻熱鼻癢鼻痔。研末敷蟲牙。同甘草敷濕癬殺蟲,出黃水極妙。
乾漆(二百)味辛,性溫,有毒。能療絕傷,續筋骨,殺三蟲,去蛔蟲,削年深堅結之積滯,破日久凝聚之瘀血。用須炒熟入藥,不爾損人腸胃。若外著其毒而生漆瘡者,惟杉木湯、紫蘇湯、蟹湯浴之可解,或用香油調鐵鏽塗之。
白話文:
蘆薈(百九九):味道極苦,性質極寒。具有濃烈的氣味和厚實的性能,能上昇也能下降。它能去除風熱引起的煩躁,清淨肺胃的鬱熱火氣,涼血清肝明目,治療小孩的風熱急驚癲癇,五種疳病的熱毒,殺滅三蟲,以及痔漏熱疹。軍用可以殺滅疳蟲。吹進鼻子裡可以治療腦疳、鼻熱、鼻癢、鼻痔。研磨成粉敷在蟲牙上。與甘草一起敷在濕疹上,殺滅蟲子,流出黃水效果極好。
乾漆(二百):味道辛辣,性質溫暖,具有毒性。它可以治療斷裂的傷口,連接筋骨,殺滅三蟲,消除蛔蟲,清除久存的堅硬積滯物,打破長時間凝結的瘀血。使用時必須炒熟後再加入藥方中,否則會損害腸胃。如果出現由生漆造成的傷口,只有杉木湯、紫蘇湯、蟹湯可以解毒,或者使用香油調和鐵鏽塗抹。
蘇合油(二百一)味甘辛,性溫。能辟邪惡諸氣,殺鬼魅蠱毒蟲毒,療癲癇溫瘧,止氣逆疼痛。亦通神明,可除夢魘。
孩兒茶(二百二)味苦微澀,性涼。能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瘡喉痹煩熱,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濕熱痢血,及婦人崩淋,經血不止,小兒疳熱、口疳熱瘡、濕爛諸瘡,斂肌長肉,亦殺諸蟲。
白話文:
蘇合油的味道甘甜辛辣,性溫和。它能驅除邪惡之氣,殺死鬼魅、蠱毒和蟲毒,治療癲癇和溫瘧,止住氣逆和疼痛。它也能通達神明,可以消除夢魘。
孩兒茶的味道苦澀,性涼。它能降火生津,清痰涎止咳嗽,治療口瘡、喉嚨腫痛、煩熱,止住消渴、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濕熱引起的痢疾和出血,以及婦女崩漏、淋漓不盡、經血不止,小兒疳熱、口疳熱瘡、濕爛等各種瘡傷,收斂肌膚、促進肉芽生長,也能殺死各種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