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 (2)

1. 谷部

麥芽(二百三)味甘微咸,氣溫。善於化食和中,破冷氣,消一切米麵諸果食積,去心腹脹滿,止霍亂,除煩熱,消痰飲,破癥結,寬腸下氣。病久不食者,可藉此穀氣以開胃;元氣中虛者,毋多用此以消腎。亦善催生落胎,單服二兩,能消乳腫。其耗散血氣如此,而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方中,每多用之何也?故婦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神面(二百四)味甘,氣平。炒黃入藥。善助中焦土臟,健脾暖胃,消食下氣,化滯調中,逐痰積,破癥瘕,運化水穀,除霍亂脹滿嘔吐。其氣腐,故能除濕熱;其性澀,故又止瀉痢。療女人胎動因滯,治小兒腹堅因積。若婦人產後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錢,日二即止,甚驗。若閃挫腰痛者,淬酒溫服最良。

白話文:

麥芽味道甘甜帶微鹹,性溫。它擅長於幫助消化、調和脾胃,消除寒氣,消化各種米麵、水果等積食,緩解心腹脹滿,止瀉止霍亂,消除煩熱,消散痰飲,破除癥結,暢通腸道,促進排氣。對於長期不食者,可以藉助麥芽的穀氣來開胃;但對於元氣虛弱的人,則不宜過量使用,以免損傷腎氣。麥芽還具有催生墮胎的效果,單獨服用兩錢,就能消散乳腫。由於麥芽具有耗散血氣的作用,所以脾胃虛弱、飲食不消的患者,雖然經常使用它,但要謹慎用量。因此,懷孕婦女不宜過量服用麥芽。

神面味道甘甜,性平。炒黃後入藥。它擅長於助益中焦土臟,健脾暖胃,消食下氣,化解滯氣,調理脾胃,驅散痰積,破除癥瘕,促進水穀運化,消除霍亂、脹滿、嘔吐等症狀。神面的氣味腐敗,因此能去除濕熱;它的性味澀,所以也能止瀉止痢。可以用來治療女性懷孕時因氣滯引起的胎動,以及小兒因積食引起的腹部堅硬。如果婦女產後想要回乳,可以將神面炒研後用酒服用,每次兩錢,一天服用兩次即可,效果顯著。如果腰部閃挫疼痛,可以用酒浸泡後溫服,療效最佳。

白扁豆(二百五)味甘,氣溫。炒香用之,補脾胃氣虛,和嘔吐霍亂,解河豚酒毒,止瀉痢溫中,亦能清暑治消渴。欲用輕清緩補者,此為最當。

薏仁(二百六)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以其去濕,故能利關節,除腳氣,治痿弱拘攣濕痹,消水腫疼痛,利小便熱淋,亦殺蛔蟲。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膿,利膈開胃。以其性涼,故能清熱,止煩渴上氣。但其功力甚緩,用為佐使宜倍。

綠豆(二百七)味甘,性涼。能清火清痰下氣,解煩熱,止消渴,安精神,補五臟陰氣,去胃火吐逆,及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濕熱瀉痢腫脹,利小水,療丹毒風疹,皮膚燥澀,大便秘結,消癰腫痘毒,湯火傷痛,解酒毒鴆毒,諸藥食牛馬金石毒,尤解砒霜大毒。或用囊作枕,大能明耳目,並治頭風頭痛。

白話文:

白扁豆,甘味,性溫。炒香後食用,可以補脾胃氣虛,緩解嘔吐霍亂,解河豚酒毒,止瀉痢溫中,也能清暑治消渴。如果想要輕清緩補,白扁豆是最適合的選擇。

薏仁,甘淡味,性微涼。它微降滲透,所以能去濕利水。由於能去濕,因此可以利關節,除腳氣,治痿弱拘攣濕痹,消水腫疼痛,利小便熱淋,也能殺蛔蟲。由於微降,所以也能治咳嗽唾膿,利膈開胃。由於性涼,所以能清熱,止煩渴上氣。但它的功效緩慢,使用時最好作為輔助藥材,用量要加倍。

綠豆,甘味,性涼。它可以清火清痰下氣,解煩熱,止消渴,安神,補五臟陰氣,去胃火吐逆,以及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濕熱瀉痢腫脹,利小便,療丹毒風疹,皮膚燥澀,大便秘結,消癰腫痘毒,湯火傷痛,解酒毒鴆毒,諸藥食牛馬金石毒,特別能解砒霜的大毒。還可以做成枕頭,可以明耳目,並治頭風頭痛。

粟殼(二百八)味微甘,性多澀。泡去筋膜,醋拌炒用,甚固大腸,久痢滑瀉必用,須加甘補同煎。久虛咳嗽劫藥,欲用須辨虛實。脫肛遺精,懼所當用,濕熱下痢,乃非所宜。

麻仁(二百九)即黃麻也,亦名大麻。味甘平,性滑利。能潤心肺,滋五臟,利大腸風熱結燥,行水氣,通小便濕熱,秘澀五淋,去積血,下氣,除風濕頑痹,關節血燥拘攣,止消渴,通乳汁,產難催生,經脈阻滯。凡病多燥澀者宜之。若下元不固,及便溏陽痿,精滑多帶者,皆所忌用。

白話文:

粟殼性微甘,澀味較重。將其泡去筋膜,用醋拌炒後食用,能有效固腸止瀉,適用於久痢滑瀉等症狀,但需與甘補藥材一同煎煮。久虛咳嗽服用粟殼需辨證虛實,不可亂用。脫肛遺精、濕熱下痢等症狀則不適合服用粟殼。

麻仁,即黃麻,又名大麻。味甘性平,滑利。具有潤心肺、滋養五臟、通利大腸風熱結燥、行水氣、通小便濕熱、治療秘澀五淋、去積血、下氣、除風濕頑痹、止消渴、通乳汁、產難催生、疏通經脈等功效。凡病症多屬燥澀者皆宜使用。但若下元不固、便溏陽痿、精滑多帶等症狀,則應忌用麻仁。

2. 果部

艾實(二百十)味甘,氣平,入脾腎兩臟。能健脾養陰止湯,治腰膝疼痛,強志益神,聰明耳目,補腎固精,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延年耐老。或散丸、或煮食皆妙。但其性緩,難收奇效。

杏仁(二一一)味苦辛微甘,味厚於氣,降中有升。有毒。入肺胃大腸經。其味辛,故能入肺潤肺,散風寒,止頭痛,退寒熱咳嗽,上氣喘急,發表解邪,療溫病腳氣。其味苦,降性最疾,觀其澄水極速可知,故能定氣逆上衝,消胸腹急滿脹痛,解喉痹,消痰下氣,除驚癇煩熱,通大腸氣閉乾結,亦殺狗毒。佐半夏、生薑,散風邪咳嗽;佐麻黃髮汁,逐傷寒表邪;同門冬、乳酥煎膏,潤肺治咳嗽極妙;同輕粉研勻油調,敷廣瘡腫毒最佳。尤殺諸蟲牙蟲,及頭面䵟斑㾴皰。元氣虛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白話文:

艾實味甘,性平,能進入脾臟和腎臟。它能健脾養陰、止瀉,治療腰膝疼痛,增強意志、益神、聰明耳目,補腎固精,治療小便失禁、遺精、白濁、帶下,延年益壽。可以做成丸藥服用,也可以煮着吃,都很好。但它的藥性緩和,難以取得奇效。

杏仁味苦辛微甘,味重於氣,有降中有升的作用。它有毒,能進入肺經、胃經和大腸經。它味辛,所以能潤肺散風寒,止頭痛,退寒熱咳嗽,治療上氣喘急,發表解邪,治療溫病腳氣。它味苦,降氣效果最快,從它在水中的下沉速度就可以看出來,所以能定氣逆上衝,消胸腹急滿脹痛,解喉痹,消痰下氣,除驚癇煩熱,通大腸氣閉乾結,還能殺狗毒。與半夏、生薑一起服用,可以散風邪咳嗽;與麻黃發汁一起服用,可以逐傷寒表邪;與門冬、乳酥一起煎膏,可以潤肺治咳嗽,效果極佳;與輕粉研磨成粉末,用油調和敷在患處,可以治療廣瘡腫毒,效果最佳。特別是能殺滅各種蟲牙、牙蟲,以及頭面部的瘡斑、濕疹和皰疹。元氣虛弱的人忌用,以免藥性過於沉降,導致虛泄。

桃仁(二一二)味苦辛微甘,氣平,陰中有陽,入手足厥陰經。去皮尖用。善治瘀血血閉,血結血燥,通血隔,破血症,殺三蟲,潤大便,逐鬱滯,止鬼疰血逆疼痛膨脹,療跌撲損傷。若血枯經閉者,不可妄用。

木瓜(二一三)味酸,氣溫。用此者,用其酸斂,酸能走筋,斂能固脫。入脾肺肝腎四經,亦善和胃。得木味之正,故尤專入肝,益筋走血,療腰膝無力,腳氣引經所不可缺。氣滯能和,氣脫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嘔逆霍亂轉筋,降痰去濕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斂肺禁痢,止煩滿,止渴。

白話文:

桃仁

(二一二)桃仁味苦辛微甘,性平,屬陰中帶陽,入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包經。使用時需去皮尖。

桃仁擅長治療瘀血血閉、血結血燥、血脈不通、血症、殺三蟲,潤腸通便,驅除鬱滯,止血逆疼痛膨脹,治療跌打損傷。

但若血虛經閉者,不可輕易使用。

木瓜

(二一三)木瓜味酸,性溫。使用木瓜,主要是利用其酸斂特性,酸能通筋,斂能固脫。木瓜入脾、肺、肝、腎四經,亦善於和胃。

由於木瓜味屬木味之正,故尤擅長入肝,益筋活血,治療腰膝無力、腳氣等病症,是治療這些病症不可或缺的藥物。

木瓜能化解氣滯,也能固氣。由於能平胃,因此可治療嘔逆、霍亂、轉筋、降痰、去濕、利水。

由於木瓜酸性收斂,故可斂肺止痢,止煩躁、滿悶,止渴。

陳皮(二一四)味苦辛,性溫散,氣實痰滯必用。留白者,微甘而性緩;去白者,用辛而性速。瀉脾胃痰濁,肺中滯氣,消食開胃,利水通便,吞酸噯腐,反胃𩞄雜。𩚚逆脹滿堪除,嘔吐噁心皆效。通達上下,解酒除蟲,表裡俱宜,癰疽亦用。尤消婦人乳癰,並解魚肉諸毒。

青皮(二一五)味苦辛微酸,味厚,沉也,陰中之陽。苦能去滯,酸能入肝,又入少陽、三焦、膽腑。削堅癖,除脅痛,解鬱怒,劫疝疏肝,破滯氣,寬胸消食。老弱虛羸,戒之勿用。

檳榔(二一六)味辛澀,微苦微甘,氣微溫。味厚氣薄,降中有升,陰中陽也。能消宿食,解酒毒,除痰癖,宣壅滯,溫中快氣。治腹脹積聚,心腹疼痛喘急,通關節,利九竅,逐五膈、奔豚、膀胱諸氣,殺三蟲,除腳氣,療諸瘧瘴癘濕邪。《本草》言其治後重如馬奔,此亦因其性溫行滯而然。若氣虛下陷者,乃非所宜。又言其破氣極速,較枳殼、青皮尤甚。若然,則廣南之人,朝夕笑噬而無傷,又豈破氣極速者?總之,此物性溫而辛,故能醒脾利氣,味甘兼澀,故能固脾壯氣,是誠行中有留之劑。觀《鶴林玉露》云:飢能使之飽,飽能使之飢,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於此四句詳之,可得其性矣。其服食之法:小者氣烈,俱以入藥。廣中人惟能用其大而扁者,以米泔水浸而待用,每一枚切四片,每服一片;外用細石灰以水調如稀糊,亦預製待用。用時以蔞葉一片,抹石灰一二分,入檳榔一片,裹而嚼服。蓋濱榔得石灰則滑而不澀,石灰、蔞葉得檳榔則甘而不辣。服後必身面俱暖,微汗微醉,而胸腹豁然。善解吞酸,消宿食,闢嵐瘴,化痰醒酒下氣,健脾開胃潤腸,殺蟲消脹,固大便,止瀉痢。又,服法:如無蔞葉,即以肉桂,或大茴香,或陳皮俱可代用,少抹石灰,夾而食之。然此三味之功,多在石灰、蔞葉,以其能燥脾溫胃也,然必得檳榔為助,其功始見。此物理相成之妙,若有不可意測者。一、大約此物與煙性略同,但煙性峻勇,用以散表逐寒,則煙勝於此;檳榔稍緩,用以和中暖胃,則此勝於煙。二者皆壯氣辟邪之要藥,故滇廣中人一日不可少也。又,習俗之異,在廣西用老檳榔,滇中人用清嫩檳榔,廣東人多在連殼醃檳榔,亦各得其宜耳。

白話文:

陳皮味苦辛,性溫散,氣實痰滯必用。留白者,微甘而性緩;去白者,用辛而性速。能瀉脾胃痰濁,肺中滯氣,消食開胃,利水通便,吞酸噯腐,反胃𩞄雜。𩚚逆脹滿堪除,嘔吐噁心皆效。通達上下,解酒除蟲,表裡俱宜,癰疽亦用。尤其能消婦人乳癰,並解魚肉諸毒。

青皮味苦辛微酸,味厚,沉也,陰中之陽。苦能去滯,酸能入肝,又入少陽、三焦、膽腑。能削堅癖,除脅痛,解鬱怒,劫疝疏肝,破滯氣,寬胸消食。但老弱虛羸者,戒之勿用。

檳榔味辛澀,微苦微甘,氣微溫。味厚氣薄,降中有升,陰中陽也。能消宿食,解酒毒,除痰癖,宣壅滯,溫中快氣。治腹脹積聚,心腹疼痛喘急,通關節,利九竅,逐五膈、奔豚、膀胱諸氣,殺三蟲,除腳氣,療諸瘧瘴癘濕邪。《本草》言其治後重如馬奔,此亦因其性溫行滯而然。若氣虛下陷者,乃非所宜。又言其破氣極速,較枳殼、青皮尤甚。若然,則廣南之人,朝夕笑噬而無傷,又豈破氣極速者?總之,此物性溫而辛,故能醒脾利氣,味甘兼澀,故能固脾壯氣,是誠行中有留之劑。觀《鶴林玉露》云:飢能使之飽,飽能使之飢,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於此四句詳之,可得其性矣。其服食之法:小者氣烈,俱以入藥。廣中人惟能用其大而扁者,以米泔水浸而待用,每一枚切四片,每服一片;外用細石灰以水調如稀糊,亦預製待用。用時以蔞葉一片,抹石灰一二分,入檳榔一片,裹而嚼服。蓋濱榔得石灰則滑而不澀,石灰、蔞葉得檳榔則甘而不辣。服後必身面俱暖,微汗微醉,而胸腹豁然。善解吞酸,消宿食,闢嵐瘴,化痰醒酒下氣,健脾開胃潤腸,殺蟲消脹,固大便,止瀉痢。又,服法:如無蔞葉,即以肉桂,或大茴香,或陳皮俱可代用,少抹石灰,夾而食之。然此三味之功,多在石灰、蔞葉,以其能燥脾溫胃也,然必得檳榔為助,其功始見。此物理相成之妙,若有不可意測者。一、大約此物與煙性略同,但煙性峻勇,用以散表逐寒,則煙勝於此;檳榔稍緩,用以和中暖胃,則此勝於煙。二者皆壯氣辟邪之要藥,故滇廣中人一日不可少也。又,習俗之異,在廣西用老檳榔,滇中人用清嫩檳榔,廣東人多在連殼醃檳榔,亦各得其宜耳。

烏梅(二一七)味酸澀,性溫平。下氣,除煩熱,止消渴吐逆,反胃霍亂,治虛勞骨蒸,解酒毒,斂肺癰肺痿,咳嗽喘急,消癰疽瘡毒,喉痹乳蛾,澀腸止冷熱瀉痢,便血尿血,崩淋帶濁,遣精夢泄,殺蟲伏蛔,解蟲、魚、馬汗、硫黃毒。和紫蘇煎湯,解傷寒時氣瘴瘧,大能作汗。取肉燒存性,研末,敷金瘡惡瘡,去腐肉弩肉死肌,一夜立盡,亦奇方也。

山楂(二一八)味甘微酸,氣平,其性善於消滯。用此者,用其氣輕,故不甚耗真氣。善消宿食痰飲吞酸,去瘀血疼痛,行結滯,驅膨脹,潤腸胃,去積塊,亦祛頹疝。仍可健脾,小兒最宜。亦發瘡疹。婦人產後兒枕痛,惡露不盡者,煎汁入沙糖服之,立效。煮汁洗漆瘡亦佳。腸滑者少用之。

白話文:

烏梅 (二一七)

烏梅味酸澀,性溫和。能下降氣機,消除煩熱,止渴、止吐逆、反胃、霍亂,治療虛勞骨蒸,解酒毒,收斂肺癰肺痿,緩解咳嗽喘急,消腫消瘡毒,治喉痹、乳蛾,收澀腸道,止冷熱瀉痢、便血尿血、崩漏、帶下、遺精夢泄,殺蟲驅蛔,解蟲、魚、馬汗、硫黃毒。與紫蘇煎合用,可解傷寒時氣瘴瘧,並能發汗。取烏梅肉燒至焦黑,研成粉末,敷於金瘡惡瘡,可去腐肉、弩肉、死肌,一夜即可見效,亦為奇方。

山楂 (二一八)

山楂味甘微酸,性平,善於消食積滯。因其氣輕,故不甚耗傷人體元氣。善消宿食、痰飲、吞酸,去瘀血疼痛,行氣消結,驅除脹滿,潤腸胃,去積塊,亦可治頹疝。亦能健脾,尤適宜小兒。亦能發瘡疹。婦人產後兒枕痛、惡露不盡者,煎服山楂汁加入沙糖,可立竿見影。煮山楂汁洗漆瘡亦有效。腸道滑利者慎用。

甜瓜蒂(二一九)一名苦丁香。味苦,性寒,有毒。陰中有陽,能升能降。其升則吐,善湧濕熱頑痰積飲,去風熱頭痛,癲癇喉痹,頭目眩暈,胸膈脹滿,並諸惡毒在上焦者,皆可除之。其降則瀉,善逐水濕痰飲,消浮腫水膨,殺蠱毒蟲毒,凡積聚在下焦者,皆能下之。蓋其性峻而急,不從上出,即從下出也。若治鼻中瘜肉,不聞香臭,當同麝香、細辛為末,以綿裹塞鼻中,日一換之,當漸消縮。

大腹皮(二百二十)味微辛,性微溫。主冷熱邪氣,下一切逆氣滯氣攻衝心腹大腸,消痰氣吞酸痞滿,止霍亂,逐水氣浮腫,腳氣瘴瘧,及婦人胎氣惡阻脹悶,並宜加姜鹽同煎。凡用時,必須酒洗炒過,恐其有鴆鳥毒也。

白話文:

【甜瓜蒂】(219)又名【苦丁】香。味道苦,性寒,有毒。陰中帶陽,能升能降。上升時能引發嘔吐,善於清除濕熱頑固痰積和飲食,去除風熱引起的頭痛,癲癇、咽喉疼痛,頭暈目眩,胸膈脹滿,以及在上焦的各種惡性疾病,都能消除。下降時能通利,善於排除水濕痰飲,消腫,除浮腫,殺蟲解毒,對於在下焦的積聚疾病,都能通利。由於它的性質強烈且急迫,不會從上部排出,就會從下部排出。若要治療鼻中息肉,嗅不到香氣,可以將麝香、細辛研磨成粉末,用綿花包裹塞入鼻孔中,每日更換一次,可使其逐漸消縮。

【大腹皮】(220)味道稍辛,性微溫。主要用於治療冷熱邪氣,排除所有逆氣、滯氣對心腹大腸的影響,消除痰氣、吞酸、脹滿的症狀,止住霍亂,排除水氣、浮腫,腳氣、瘴氣、瘧疾,以及婦女懷孕期間因胎兒問題引起的腹部脹滿、不適,都適合加入姜鹽一同煎煮。在使用時,必須先用水浸泡後炒過,以防其含有鴆鳥毒素。

吳茱萸(二二一)味辛苦,氣味俱厚,升少降多,有小毒。能助陽健脾,治胸膈停寒,脹滿痞寒,化滯消食,除吞酸嘔逆霍亂,心腹蓄冷,中惡絞痛,寒痰逆氣,殺諸蟲鬼魅邪疰,及下焦肝腎膀胱寒疝,陰毒疼痛,止痛瀉血痢,厚腸胃,去濕氣腸風痔漏,腳氣水腫。然其性苦善降,若氣陷而元氣虛者,當以甘補諸藥制而用之。

白話文:

吳茱萸(二二一)

吳茱萸味辛、苦,氣味濃烈,上升之力較少,下降之力較多,有小毒。

它能助陽健脾,治療胸膈停積寒氣、腹脹滿、寒氣痞塞、消食化積、消除吞酸、嘔逆、霍亂、心腹積寒、中惡絞痛、寒痰逆氣,殺滅各種蟲、鬼魅、邪氣,以及下焦肝腎膀胱寒疝、陰毒疼痛,止痛、瀉血痢,厚實腸胃,去除濕氣、腸風、痔漏、腳氣水腫。

然而吳茱萸性苦善於下降,若氣機下陷且元氣虛弱者,應以甘味補益之藥物來制約它,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