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 (3)

1. 芳草部

當歸(七八),味甘辛,氣溫。氣輕味重,可升可降,陰中有陽。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聖藥也。頭止血上行,身養血中守,尾破血下流,全活血不走。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佐之以攻則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攣癱瘓燥澀等證。營虛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劑,大能散表;衛熱而表不斂者,佐以六黃之類,又能固表。惟其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當避之。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乃不可少;若血滯而為痢者,正所當用。其要在動、滑兩字。若婦人經期血滯,臨產催生,及產後兒枕作痛,俱當以此為君。小兒痘疹驚癇,凡屬營虛者,必不可少。

白話文:

當歸的藥性與應用

當歸,性味甘辛,溫性。其氣輕而味重,既能上行又能下行,陰中有陽。

由於味甘而重,因此擅長補血;氣輕而辛,又能促進血液循環。既能補血又能活血,可謂血中之氣藥,亦是血中之聖藥。

當歸的頭部止血上行,主治頭部疾病;身體部分養血守中,主治身體虛弱;尾部破血下行,主治血瘀下行之症。全身皆可入藥,活血而不走失。

當歸可以根據不同配伍發揮不同的功效:

  • 佐以補藥,則能補血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是有形虛損之病,皆可使用。
  • 佐以攻藥,則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攣癱瘓燥澀等症。
  • 對於營虛而表不解者,可佐以柴胡、葛根、麻黃、桂枝等藥,散發外邪。
  • 對於衛熱而表不斂者,可佐以六黃散之類,固護表氣。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當歸氣辛性動,故欲求靜者當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亦應避之

此外,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不宜使用。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不可或缺。血滯而為痢者,則當用之。

當歸的藥性關鍵在於「動」與「滑」。因此,婦人經期血滯、臨產催生、產後兒枕作痛,皆可將當歸作為君藥。小兒痘疹驚癇,凡屬營虛者,亦必不可少。

川芎(七九),味辛微甘,氣溫,升也,陽也。其性善散,又走肝經,氣中之血藥也。反藜蘆。畏硝石、滑石、黃連者,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芎、歸俱屬血藥,而芎之散動尤甚於歸,故能散風寒,治頭痛,破瘀蓄,通血脈,解結氣,逐疼痛,排膿消腫,逐血通經。同細辛煎服,治金瘡作痛。同陳艾煎服,驗胎孕有無。(三四月後,服此微動者,胎也。)以其氣升,故兼理崩漏眩運;以其甘少,故散則有餘,補則不足。惟風寒之頭痛,極宜用之,若三陽火壅於上而痛者,得升反甚。今人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治頭痛,謬亦甚矣。多服久服,令人走散真氣,能致暴亡,用者識之。

白話文:

川芎性溫,辛微甘,具有升散之性,走肝經,是氣中之血藥。它能散風寒、治頭痛、破瘀蓄、通血脈、解結氣、逐疼痛、排膿消腫、逐血通經。川芎氣升,可治療崩漏、眩運,但因其偏於散而不補,故需謹慎使用。對於風寒頭痛極為有效,但若因三陽火壅於上而頭痛者,則不宜使用。川芎多服久服會令人走散真氣,甚至致死,使用時需注意。

芍藥(八十)(反藜蘆),味微苦微甘略酸,性頗寒。氣薄於味,斂降多而升散少,陰也。有小毒。白者味甘,補性多。赤者味苦,瀉性多。生者更涼,酒炒微平。其性沉陰,故入血分,補血熱之虛,瀉肝火之實,固腠理,止熱瀉,消癰腫,利小便,除眼疼,退虛熱,緩三消。諸證於因熱而致者為宜,若脾氣寒而痞滿難化者忌用。止血虛之腹痛,斂血虛之發熱。白者安胎熱不寧,赤者能通經破血。此物乃補藥中之稍寒者,非若極苦大寒之比。若謂其白色屬金,恐傷肝木,寒伐生氣,產後非宜,則凡白過芍藥,寒過芍藥者,又將何如?如仲景黑神散、芍藥湯之類,非皆產後要藥耶?用者還當詳審。若產後血熱而陰氣散失者,正當用之,不必疑也。

白話文:

芍藥(八十)(反藜蘆)

芍藥,味微苦微甘略帶酸味,性屬寒涼。氣味清淡,收斂下降的功效較多,而升散的作用較少,屬於陰性藥物。有輕微毒性。

白色的芍藥,味道偏甜,補益性較強。紅色的芍藥,味道偏苦,瀉下性較強。生用更寒涼,酒炒則稍微溫和。

芍藥性沉降於陰,所以入血分,能補血熱虛損,瀉肝火實熱,固護肌腠,止熱瀉,消散癰腫,利尿,除眼痛,退虛熱,緩解三消(消渴、消瘦、消瘅)。凡是因熱導致的病症,都適合使用芍藥。但若脾氣虛寒,腹中痞滿難化者,則忌用芍藥。

芍藥能止血虛引起的腹痛,斂血虛引起的發熱。白色的芍藥能安胎,治熱不寧;紅色的芍藥能通經活血,破瘀血。

芍藥屬於補藥中稍微寒涼的藥物,不像一些極苦寒涼的藥物那樣。有人說白色的芍藥屬金,會傷肝木,寒性會抑制生氣,產後不宜服用,但像仲景的「黑神散」、「芍藥湯」等方劑,不都是產後常用藥嗎?

使用芍藥時,應詳細觀察病人的情況。如果產婦血熱而陰氣散失,正適合使用芍藥,不必懷疑。

丹皮(八一),味辛苦,氣微涼,氣味俱輕,陰中陽也。赤者行性多,白者行性緩,入足少陰及手厥陰經。忌葫蒜。

涼骨蒸無汗,散吐衄於血,除產後血滯寒熱,祛腸胃蓄血症堅,仍定神志,通月水,治驚搐風癇,療癰腫住痛。總之,性味和緩,原無補性,但其微涼而辛,能和血涼血生血,除煩熱,善行血滯,滯去而鬱熱自解,故亦退熱。用此者,用其行血滯而不峻。

白豆蔻(八二),味辛,氣溫,味薄氣厚,陽也。入脾肺兩經,別有清爽之氣。散胸中冷滯,溫胃口止疼,除嘔逆翻胃,消宿食膨脹,治噎膈,除瘧疾,解酒毒,祛穢惡,能退翳膜,亦消痰氣。欲其速效,嚼咽甚良,或為散亦妙。

白話文:

丹皮 (八一)

丹皮,味辛苦,性微涼,氣味都比較輕,屬於陰中之陽。紅色丹皮的藥性較強,白色丹皮的藥性較緩和。丹皮進入足少陰經和手厥陰經。忌諱與葫蘆和蒜一同食用。

丹皮可以治療骨蒸發熱、無汗,散瘀止吐血和鼻出血,去除產後血瘀寒熱,消除腸胃積血堅硬,安定神志,促進月經運行,治療驚癇抽搐,治療癰腫消炎止痛。總的來說,丹皮性味平和,本身沒有補益作用,但它微涼且辛,可以和血、涼血、生血,去除煩熱,善於行血化瘀。瘀血去除,鬱熱自然消散,因此也能退熱。使用丹皮時,要利用它行血化瘀而不峻猛的特性。

白豆蔻 (八二)

白豆蔻,味辛,性溫,味道薄而氣味濃郁,屬於陽性。白豆蔻進入脾經和肺經,另有一種清涼之氣。白豆蔻可以散寒止痛,溫胃止痛,去除嘔逆翻胃,消宿食脹滿,治療噎膈,消除瘧疾,解酒毒,去除穢惡,能退翳膜,也能消痰氣。若想要快速見效,咀嚼吞咽效果較佳,也可以製成散劑服用。

肉豆蔻(八三),味苦辛而澀,性溫。理脾胃虛冷,穀食不消;治大腸虛冷,滑泄不止。以其氣香而辛,故能行滯止痛,和腹脹,治霍亂,調中下氣,開胃進食,解酒毒,化痰飲,溫胃逐蟲,闢諸惡氣,療小兒胃寒傷乳吐瀉。以其能固大腸,腸既固則元氣不走,脾氣自健,故曰理脾胃虛冷,而實非能補虛也。麵包煨熟用,或銼如豆大,以乾麵拌炒熟,去面用之尤妙,蓋但欲去其油而用其熟耳。

草果(八四),亦名草豆蔻。味辛,性溫熱,陽也,浮也,入足太陰、陽明。能破滯氣,除寒氣,消食,療心腹疼痛,解酒毒,治瘴癘寒瘧,傷暑嘔吐,瀉痢脹滿,反胃吐酸,開痰飲積聚噎膈,殺魚肉毒,開鬱燥濕,闢除口臭,及婦人惡阻氣逆帶濁。此有二種,惟建寧所產,辛香氣和者佳。宜以麵裹微火煨熟用之,或面拌炒熟亦可。滇廣者氣辛而臭,大能損人元氣。

白話文:

肉豆蔻

(八三)肉豆蔻的味道苦辛帶澀,性溫。它能調理脾胃虛寒、飲食不消化的問題;也能治療大腸虛寒、腹瀉不止的症狀。由於它氣味芳香辛辣,因此能行氣止痛,緩解腹脹,治療霍亂,調和中下焦氣機,促進食慾,解酒毒,化痰飲,溫暖胃部,驅除蟲積,辟除一切惡氣,治療小兒胃寒傷乳吐瀉。因為它能固護大腸,腸道穩固則元氣不散失,脾胃功能自然健全,所以說它能調理脾胃虛寒,但並非真正補虛。建議用麵包包裹烤熟食用,或者磨成豆粒大小,用乾麵拌炒熟,去掉麵粉後再使用,這樣效果更佳,因為只是為了去除其油性而保留其熟度。

草果

(八四)草果,也叫草豆蔻。味道辛辣,性溫熱,屬於陽性,氣向上浮,入足太陰脾經、陽明胃經。它能破除滯氣,去除寒氣,助消化,治療心腹疼痛,解酒毒,治療瘴氣、瘧疾、暑熱嘔吐、腹瀉腹脹、反胃吐酸、開痰飲積聚、噎膈,去除魚肉毒素,開鬱燥濕,去除口臭,以及治療婦女惡阻氣逆、帶下濁穢等症狀。草果有兩種,以建寧產的草果辛香氣味平和者為佳。建議用麵粉包裹,微火烤熟後食用,或者用麵粉拌炒熟也可以。滇廣產的草果氣味辛辣而臭,容易損傷人體元氣,應謹慎使用。

破故紙(八五),味苦辛,氣大溫,性燥而降。能固下元,暖水臟,治下焦無火,精滑帶濁,諸冷頑痹,脾腎虛寒而為溏泄下痢。以其暖腎固精,所以能療腰膝痠疼,陰冷囊濕,縮小便,暖命門小腹,止腹中疼痛腎泄。以其性降,所以能納氣定喘。惟其氣辛而降,所以氣虛氣短,及有煩渴眩運者,當少避之,即不得已,用於丸中可也。忌羊肉、蕓薹。

木香(八六),味苦辛,性溫。氣味俱厚,能升能降,陽中有陰。行肝脾肺氣滯如神,止心腹脅氣痛甚捷。和胃氣,止吐瀉霍亂;散冷氣,除脹疼呃逆。治熱痢可佐芩、連,固大腸火煨方用。順其氣,症積惡逆自除;調其氣,安胎月經亦用。亦治疫癘溫瘧,亦殺蠱毒鬼精。若下焦氣逆諸病,亦可縮小便,亦能通秘結,亦能止氣逆之動血,亦能消氣逆之癰腫。

白話文:

破故紙,味道苦辛,性溫燥,能下降。它能固腎,溫暖腎臟,治療下焦虛寒、精滑帶濁、各種寒冷頑固的痺症、脾腎虛寒導致的溏泄下痢。因為它能溫腎固精,所以能治療腰膝酸痛、陰冷囊濕、縮小便、溫暖命門和小腹、止腹中疼痛、腎泄。因為它性降,所以能納氣定喘。但是它的氣味辛辣下降,所以氣虛氣短,以及有煩渴眩暈的人,應該少吃或避開。如果非用不可,可以把它製成丸藥服用。忌食羊肉、蕓薹。

木香,味道苦辛,性溫。它的氣味都很濃厚,既能升能降,屬於陽中有陰。它能像神一樣疏通肝、脾、肺氣滯,迅速止心腹脅氣痛。它能和胃氣,止吐瀉霍亂;散寒氣,除脹痛呃逆。治療熱痢可以輔佐黃芩、黃連,固大腸用火煨的方法。順著它的氣性,症積惡逆就會自然去除;調和它的氣性,安胎月經也可以用它。它也能治療疫癘溫瘧,還能殺蠱毒鬼精。如果下焦氣逆諸病,它也能縮小便,也能通秘結,也能止氣逆導致的出血,也能消氣逆引起的癰腫。

藿香(八七),味辛微甘,氣溫。氣味懼薄,陽也,可升可降。此物香甜不峻,善快脾順氣,開胃口,寬胸膈,進飲食,止霍亂嘔吐,理肺化滯。加烏藥等劑,亦能健脾;入四君同煎,能除口臭。亦療水腫,亦解酒穢。

香附(八八),味苦辛微甘,氣溫。氣味俱厚,陽中有陰,血中氣藥也。專入肝膽二經,兼行諸經之氣。用此者,用其行氣血之滯。童便炒,欲其下行;醋炒,則理氣痛。開六郁,散寒邪,利三焦,行結滯,消飲食痰涎,痞滿腹脹,附腫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療霍亂吐逆。氣滯泄瀉,及吐血下血尿血,婦人崩中帶下,經脈不調,胎前產後氣逆諸病。因能解鬱,故曰婦人之要藥。然其味辛而動,若陰虛躁熱而汗出血失者,概謂其要,則大誤矣。此外,凡癰疽瘰瀝瘡瘍,但氣滯不行者,皆宜用之為要藥。

白話文:

藿香性溫,味道辛微甘,氣味清香,屬陽性,可升可降。它香甜而不刺激,能健脾胃,順氣開胃,寬胸膈,促進食慾,治療霍亂嘔吐,調理肺氣,化解積滯。與烏藥等藥材搭配,也能健脾;加入四君子湯同煎,可消除口臭。此外,它還能治療水腫,解酒毒。

香附性溫,味道苦辛微甘,氣味厚重,屬陽中有陰,兼具氣血雙補功效。它主要作用於肝膽二經,同時也能調節全身氣血。香附主要用于治疗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各种疾病。童便炒香附,使其下行,治療下焦虛寒;醋炒香附,則理氣止痛。它能疏肝解郁,散寒邪,利三焦,行氣消積,消食痰涎,治疗痞满腹胀,附肿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治疗霍乱吐逆,氣滯泄瀉,以及吐血、下血、尿血,婦女崩中帶下、經脈不調、胎前產後氣逆等病症。因香附能解郁,故稱“婦人之要藥”。但其味辛而性動,若阴虚躁热而汗出血失者,不可滥用。此外,凡癰疽瘰瀝瘡瘍,但氣滯不行者,皆宜用之。

砂仁(八九),味辛微苦,氣溫。和脾行氣,消食逐寒,除霍亂,止噁心。消脹滿,安氣滯之胎;卻腹痛,治臟寒之瀉。止小便泄痢,快胸膈開痰。平氣逆咳嗽,口齒浮熱;止女子崩中,鬼氣奔豚。欲其溫暖,須用炒研。入肺腎膀胱,各隨使引。亦善消化銅鐵骨哽。

紫蘇(九十),味辛,氣溫。氣味香竄者佳。用此者,用其溫散。解肌發汗,祛風寒甚捷;開胃下食,治脹滿亦佳。順氣宜用,口臭亦闢,除霍亂轉筋,祛腳氣,通大小腸,消痰利肺,止痛溫中,安胎定喘,解魚蟹毒,治蛇犬傷。或作羹,或生食俱可。

白話文:

砂仁味辛微苦,性溫。具有和脾行氣、消食逐寒、除霍亂、止噁心的功效。能消脹滿、安氣滯之胎,治腹痛、臟寒之瀉。止小便泄痢,開胸膈、化痰。平氣逆咳嗽、口齒浮熱,止女子崩中、鬼氣奔豚。若要溫暖效果更佳,需炒研後使用。入肺、腎、膀胱經,隨方使引。亦善消化銅鐵骨哽。

紫蘇味辛,性溫。氣味香竄者品質最佳。紫蘇具有溫散的作用,能解肌發汗、祛風寒,效果迅速。開胃下食,治脹滿亦佳。順氣宜用,能除口臭,治霍亂轉筋,祛腳氣,通大小腸,消痰利肺,止痛溫中,安胎定喘,解魚蟹毒,治蛇犬傷。可作羹,亦可生食。

,能順氣,其性緩,體虛者可用。

,性潤而降,能潤大便,消痰喘,除五膈,定霍亂,順氣滯。

薄荷(九一),味辛微苦,氣微涼。氣味俱輕,升也,陽也。其性涼散,通關節,利九竅,乃手厥陰、太陰經藥。清六陽會首,散一切毒風,治傷寒頭痛寒熱,發毒汗,療頭風腦痛,清頭目咽喉口齒風熱諸病,除心腹惡氣脹滿霍亂,下氣消食痰,辟邪氣穢惡,引諸藥入營衛,開小兒之風涎,亦治瘰癧癰腫瘡疥風瘙癮疹。作菜食之除口氣,搗汁含漱,去舌胎語澀,揉葉塞鼻止衄血。亦治蜂螫蛇傷。病新痊者忌用,恐其泄汗陽。

白話文:

「梗」能順暢氣血,性質溫和,體虛的人可以使用。

「子」的性質潤滑且下降,能潤滑大便,消除痰喘,去除五膈,治療霍亂,順暢氣滯。

薄荷味辛微苦,氣微涼。氣味都比較輕,屬於上升的性質,屬於陽性。它性涼散,可以通暢關節,利通九竅,是手厥陰、太陰經的藥物。可以清熱六陽會首,散除一切毒風,治療傷寒頭痛寒熱,發散毒汗,治療頭風腦痛,清熱頭目咽喉口齒風熱諸病,去除心腹惡氣脹滿霍亂,下氣消食痰,辟除邪氣穢惡,引導藥物進入營衛,打開小兒的風涎,也可以治療瘰癧癰腫瘡疥風瘙癮疹。將薄荷做菜食用可以去除口氣,搗汁含漱可以去除舌苔和口齒不清,揉碎葉子塞鼻可以止鼻血。也可以治療蜂螫蛇傷。病剛痊癒的人忌用薄荷,擔心它會泄汗陽氣。

荊芥(九二),味辛苦,氣溫。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用此者,用其辛散調血。能解肌發表,退寒熱,清頭目,利咽喉,破結氣,消飲食,通血脈,行瘀滯,助脾胃,闢諸邪毒氣,醒酒逐濕,療頭痛頭旋,脊背疼痛,手足筋急,𤸷痹腳氣,筋骨煩疼,風濕疝氣,止下血血痢,崩淋帶濁。若產後中風強直,宜研末酒服甚妙。搗爛醋調,敷疔瘡腫毒最佳,亦鼠瘻、瘰癧、血風、瘡疥必用之要藥。

白芷(九三),味辛,氣溫。氣厚味輕,升也,陽也。其性溫散敗毒,逐陽明經風寒邪熱,止頭痛頭風頭眩,目痛目癢淚出,散肺經風寒,皮膚斑疹燥癢,治鼻鼽鼻淵,齒痛眉稜骨痛,大腸風秘,腸風尿血。其氣辛香達表,故治瘡瘍排膿止癢定痛,托癰疽肺癰瘰癧痔痿,長肉生肌。炒黑用之,提女人血崩,漏下赤白,血閉陰腫。欲去䵟斑,宜以生用,可作面脂。亦治蛇傷砒毒,金瘡傷損。

白話文:

荊芥味辛、苦,性溫,氣厚味薄,屬於陽性藥物,具有辛散調血的功效。它能解表發汗、退熱、清頭目、利咽喉、消結氣、消食積、通血脈、行瘀滯、助脾胃,並能闢邪毒、醒酒逐濕。可用於治療頭痛、頭旋、脊背疼痛、手足筋急、痺痛腳氣、筋骨煩疼、風濕疝氣、止血痢、崩漏帶濁等症。產後中風強直,可用荊芥研末酒服。搗爛加醋調敷,可治療疔瘡腫毒、鼠瘻、瘰癧、血風、瘡疥。

白芷味辛,性溫,氣厚味輕,屬於陽性藥物,具有溫散敗毒的功效。它能驅散陽明經風寒邪熱,止頭痛、頭風、頭眩、目痛、目癢、淚出,散肺經風寒,治療皮膚斑疹燥癢。也可用於治療鼻鼽、鼻淵、齒痛、眉稜骨痛、大腸風秘、腸風尿血等症。白芷氣辛香,能達表,可治瘡瘍排膿止癢定痛,托癰疽、肺癰、瘰癧、痔痿,並能長肉生肌。炒黑後,可治療婦女血崩、漏下赤白、血閉陰腫。生白芷可去䵟斑,可用於製作面脂。亦能治療蛇傷、砒毒、金瘡傷損。

香薷(九四),味苦辛,氣寒。氣輕,能升能降。散暑熱霍亂,中脘絞痛,小便澀難,清肺熱,降胃火,除躁煩,解鬱滯。為末水服,可止鼻衄。煮汁頓飲,可除風熱轉筋,去口臭。濕熱水腫者可消,中寒陰臟者須避之。

益智(九五),氣味辛溫,能調諸氣,闢寒氣,治客寒犯胃,暖胃和中,去心腹氣滯疼痛,理下焦虛寒,溫腎氣,治遺精餘瀝夢泄,赤白帶濁。及夜多小便者,取二十餘枚,研碎,入鹽少許,同煎服之,有奇驗。此行陽退陰之藥,凡脾寒不能進食,及三焦命門陽氣衰弱者皆宜之。然其行性多,補性少,必兼補劑用之斯善。若單服多服,未免過於散氣。

白話文:

香薷味苦辛性寒,氣輕,能上能下,可以散暑熱、治療霍亂、中脘絞痛、小便澀難,也能清肺熱、降胃火、除躁煩、解鬱滯。將它研成粉末用水服用,可以止鼻衄。煮成汁液一次喝下,可以除風熱轉筋、去口臭。濕熱水腫者可以服用,但中寒陰臟者則需避免。

益智氣味辛溫,可以調和諸氣,驅散寒氣,治療外寒犯胃、暖胃和中、去心腹氣滯疼痛,調理下焦虛寒,溫腎氣,治遺精、餘瀝夢泄、赤白帶濁,以及夜間多尿等症狀。取二十餘枚益智,研碎,加入少許鹽,一同煎服,療效奇佳。益智屬於行陽退陰的藥物,凡脾寒不能進食,以及三焦命門陽氣衰弱者皆宜服用。但益智行性較強,補性較弱,必須配合補劑一起服用才能發揮最佳療效。單獨服用或服用過量,容易過於散氣。

鬱金(九六),味苦辛,氣溫。善下氣,破惡血,去血積,止吐血衄血,血淋尿血,及失心癲狂蠱毒。軍用治婦人冷氣血積,結聚氣滯,心腹疼痛,及產後敗血衝心欲死,或散或丸,或以韭汁、薑汁、童便、井花水俱可,隨宜調服。若治痔漏腫痛,宜水調敷之。耳內腫痛,宜水調灌入,少頃傾出即可愈。

薑黃(九七),味苦辛,性熱。善下氣破血,除心腹氣結氣脹,冷氣食積疼痛,亦治癥瘕血塊,通月經,產後敗血攻心,及撲損瘀血,祛邪辟惡,散風熱,消癰腫、功與鬱金稍同,而氣味則尤烈。

白話文:

鬱金味苦辛,性溫,擅長疏通氣機,破除瘀血,消散血積,止血功效顯著,可治療吐血、鼻出血、血尿、血淋以及神志失常、癲狂、蠱毒等症。軍中常用於治療婦女寒氣、血瘀積聚、氣滯不通、心腹疼痛等病症,以及產後敗血衝擊心臟危及生命的情況。可製成散劑、丸劑,亦可配合韭汁、薑汁、童便、井花水等藥引調服,視病情而定。若治療痔瘡、漏瘡腫痛,可用水調和敷於患處。耳內腫痛則可用水調和滴入耳中,片刻後傾出即可。

薑黃味苦辛,性熱,擅長疏通氣機、破血化瘀,可治療心腹氣結、氣脹、寒氣食積疼痛等症,亦可治療癥瘕、血塊、月經不通,產後敗血攻心,以及跌打損傷瘀血等症,具有驅邪避惡、散風熱、消腫解毒等功效,與鬱金功效相似,但氣味更加強烈。

澤蘭(九八),味微苦微辛。善清血和血,治吐血衄血,療婦人產前產後諸血不調,破宿血,除腹痛,清新血,利關節,通水道,除癥瘕,消撲損瘀血,並治金瘡癰腫瘡膿,用在清和,故為婦人要藥。

藁本(九九),味甘辛,性溫。氣厚味薄,升也,陽也。療諸惡風鬼注,除太陽頂巔頭痛,大寒犯腦,痛連齒頰,及鼻麵皮膚酒齄䵟刺,風濕泄瀉,冷氣腰疼,婦人陰中風邪腫痛。此足太陽經風癇霧露瘴疫之要藥。

萆茇(一百),味辛,大熱,陽也,浮也。入手足陽明,亦入肝腎。善溫中下氣,除胃冷,闢陰寒,療霍亂心腹疼痛,冷痰嘔逆吞酸,及虛寒瀉痢腸鳴。其味大辛,須同參、朮、歸、地諸甘溫補劑用之尤效。為末搐鼻,可解偏風頭痛;揩齒可殺牙痛牙蟲。又牛乳煎治唐太宗氣痢方,詳列痢疾門。

白話文:

澤蘭,味道微苦微辛。它擅長清血和血,可以治療吐血、鼻出血,以及婦女產前產後各種血氣不調,消除瘀血,緩解腹痛,清新血液,暢通關節,利尿消腫,消除癥瘕,消散跌打瘀血,還能治療金瘡、癰腫、瘡膿。由於它的功效偏向清熱和血,所以是婦女常用的藥材。

藁本,味道甘辛,性溫。它的藥性厚重,氣味清淡,具有升發的功效,屬於陽性藥物。可以治療各種風寒邪氣入侵引起的疾病,例如太陽穴、頭頂疼痛,寒邪侵犯腦部導致的頭痛、牙齒和面頰疼痛,以及鼻子和面部皮膚出現酒齄(酒糟鼻)、針刺感,風濕導致的腹瀉,寒氣導致的腰痛,婦女陰部受風寒引起的腫痛。藁本是足太陽經治療風寒、霧露、瘴疫等病症的重要藥材。

萆茇,味道辛辣,性熱,屬於陽性藥物,具有浮揚的特性。它進入手足陽明經,也進入肝腎經。它擅長溫暖中焦,降氣止嘔,消除胃寒,驅除陰寒,治療霍亂、心腹疼痛、寒痰嘔逆、吞酸,以及虛寒導致的腹瀉、腸鳴。由於它的味道辛辣,最好與人參、白朮、當歸、生地等甘溫補劑一起使用,效果更佳。將它研磨成粉末,用鼻子吸入可以治療偏頭痛;用它刷牙可以殺滅牙痛和牙蟲。另外,用牛乳煎煮萆茇可以治療唐太宗患的氣痢,詳細的方劑記載在痢疾門中。

良薑(百一),子名紅豆蔻。味辛熱,純陽,浮也。入足太陰陽明。治胃中逆冷,嘔吐清水,噁心霍亂,氣寒腹痛,解酒毒,消宿食,健脾胃,寬噎膈,除反胃,破冷癖,解瘴瘧,療轉筋瀉痢。同草豆蔻煎欽,亦治口臭。子名紅豆蔻,治用略同。

三稜(百二),氣味苦平,能行血中之氣。善破積氣,逐瘀血,消飲食脹滿,氣滯腹痛,除痃癖癥瘕,積聚結塊,通月水,亦墮胎及產後惡血,撲損瘀血,並治瘡腫堅硬。制宜醋浸炒熟入藥。此與蓬朮稍同,但蓬朮峻而此則差緩耳。

白話文:

良薑,又名紅豆蔻,味辛性熱,屬純陽之物,性浮。入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可治胃中逆冷、嘔吐清水、噁心霍亂、氣寒腹痛,解酒毒、消宿食,健脾胃,寬噎膈,除反胃,破冷癖,解瘴瘧,療轉筋瀉痢。與草豆蔻一同煎服,亦可治口臭。紅豆蔻的功效與良薑類似。

三稜,氣味苦平,能行血中之氣。善於破除積氣,驅逐瘀血,消食積脹滿,氣滯腹痛,除痃癖癥瘕,積聚結塊,通月水,亦可墮胎及產後惡血,撲損瘀血,並治瘡腫堅硬。宜用醋浸炒熟後入藥。三稜與蓬朮功效略同,但蓬朮藥性峻猛,而三稜則較為緩和。

蓬朮(百三),一名蓬莪朮。味苦辛,氣溫,有小毒。走肝經。善破氣中之血。通月經,消瘀血,療跌撲損傷血滯作痛。在中焦攻飲食氣滯不消,胃寒吐酸膨脹;在下焦攻奔豚痃癖,冷氣積聚,氣腫水腫。制宜或酒或醋炒用,或入灰火中煨熟搗切亦可。但其性剛氣峻,非有堅頑之積不宜用。

蛇床子(百四),味微苦,氣辛,性溫。乃少陽三焦命門之藥。辛能去風,暖能溫腎,故可溫中下氣,和關節,除疼痛,開鬱滯,療陰濕惡瘡疥癬,縮小便,去陰汗,止帶濁,逐寒疝,漱齒痛。治男子陽痿腰疼,大益陽事;女人陰中腫痛,善暖子宮。男婦陽衰無子,小兒驚癇撲傷俱可服。去皮殼微炒用之。凡治外證瘙癢,腫痛風瘡,俱宜煎湯熏洗,亦可為末摻敷,俱宜生用。

白話文:

蓬朮

(百三),又名蓬莪朮。味道苦辛,性溫,有小毒。歸肝經。擅長破除氣血凝滯。可以通經,消散瘀血,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血瘀疼痛。在中焦,能攻破飲食積滯不消,胃寒吐酸脹氣;在下焦,能攻治奔豚痃癖,寒氣積聚,氣腫水腫等症狀。

建議用酒或醋炒制,或放入灰火中煨熟搗碎切片使用。但其性剛烈,氣味峻猛,若無堅硬頑固的積滯,不宜使用。

蛇床子

(百四),味道微苦,氣味辛辣,性溫。是少陽三焦命門的藥物。辛味能驅風,溫性能溫腎,所以能溫暖中下焦,和緩關節,消除疼痛,疏通鬱滯,治療陰濕惡瘡疥癬,縮小便,去除陰汗,止帶濁,驅除寒疝,漱口止痛。

治療男子陽痿腰痛,能大補陽事;治療女子陰部腫痛,能溫暖子宮。男女陽虛不孕,小兒驚癇跌打損傷皆可服用。建議去皮殼,微炒使用。凡治外證瘙癢,腫痛風瘡,皆宜煎湯熏洗,也可研末撒敷,均宜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