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 (14)
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 (14)
1. 足跟瘡(六十七)
立齋曰:足跟乃督脈發源之所,腎經所過之地。若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虧足三陰經,則成瘡矣。若漫腫寒熱,或體倦少食,屬脾虛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晡熱作痛,頭目不清,屬脾虛陰火也,前湯並六味丸。若痰涎上升,或口舌生瘡,屬腎水乾涸也,前湯並加減八味丸。
凡此皆當滋其化源,若治其外則誤矣。俗云,兔齧瘡者,蓋獵人被兔咬足跟,或瘡久而不斂,必氣血瀝盡而死。若人腳跟患此,亦終難愈,因名兔齧也。
一男子,素不慎起居,內熱引飲作渴,體倦兩足發熱,後足跟作痛。或用清熱除濕之劑,更加發腫。又服敗毒之藥,焮赤痛甚。復用清熱祛毒,潰裂番張,狀如赤榴,熱痛如錐,內熱晡熱。此以足三陰虧損,朝用十全大補湯,夕用加減八味丸,外敷當歸膏,兩月餘而愈。其服消毒等藥而歿者,不能枚舉。
白話文:
立齋曰:
足跟是督脈的起始點,也是腎經經過的地方。如果飲食不節制,作息不規律,損傷足三陰經,就會長瘡。如果出現腫脹、寒熱交替,或者身體疲倦、食慾不振,這是脾虛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如果下午出現發熱疼痛,頭昏眼花,這是脾虛陰火,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六味丸治療。如果痰液上涌,或者口舌生瘡,這是腎水乾涸,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加減八味丸治療。
所有這些情況,都應該滋養其根本,如果只治療表面,就會治錯病。俗話說,兔齧瘡,是指獵人被兔子咬傷足跟,或者瘡久不癒,必定氣血耗盡而死。如果人的腳跟患上這種病,也同樣難以治癒,所以叫做兔齧瘡。
有一位男子,平時不注意作息,內熱引發口渴,身體疲倦,雙腳發熱,後來足跟疼痛。有人用清熱除濕的藥物治療,反而加重腫脹。又服用敗毒藥物,更加紅腫疼痛。再次服用清熱解毒藥物,瘡口潰爛,像紅色的石榴一樣,又熱又痛,如同針扎一樣,內熱在下午加劇。這是因為足三陰經虧損,所以早上服用十全大補湯,晚上服用加減八味丸,外敷當歸膏,兩個多月後就痊癒了。那些服用消毒等藥物而死亡的人,不勝枚舉。
太尹陳汝鄰,兩腿痠軟,或赤或白,足跟患腫,或痛或癢後痛,而或如無皮,或如皺裂,日晡至夜,脹痛焮熱。用補中益氣湯,加八味丸料,補其肝腎而愈。
一男子,患足跟瘡腫痛,服消毒散,搽追蝕藥,虛證疊出,形體骨立,自分必死。余用十全大補湯兼山藥、山茱萸,兩月餘而愈。
一婦人,兩足發熱,兩跟作痛,日晡熱甚。余以為肝腎血虛,用加減逍遙散、六味地黃丸,五十餘劑而愈。
白話文:
太尹陳汝鄰,兩條腿又酸又軟,有時發紅,有時發白,腳跟腫脹,有時疼痛,有時發癢,然後又痛,甚至像沒有皮膚一樣,或者像裂開一樣,從下午到晚上,腫痛發熱。用補中益氣湯,再加上八味丸的藥材,補益他的肝腎,病就好了。
有個男子,腳跟長瘡腫痛,吃了消毒散,又擦了追蝕的藥,虛弱的症狀接踵而來,形體像骨頭一樣瘦,他自認為必死無疑。我用十全大補湯,加上山藥和山茱萸,兩個多月後,病就好了。
有個婦人,雙腳發熱,兩腳跟疼痛,下午到晚上熱得更厲害。我認為她是肝腎血虛,就用加減逍遙散和六味地黃丸,服用了五十多劑,病就好了。
楊錦衣,腳跟生瘡如豆許,痛甚,狀似傷寒。以還少丹、內塞散治之,稍可。次因納寵作痛,反服攻毒藥,致血氣愈弱,腿膝痿弱而死。蓋足跟乃二𣮷發源之處,腎經所由之地。若瘡口不合,則𣮷氣不能發生,腎氣由此而泄,故為終身之疾。況彼瘡先得於虛,復不知戒,雖大補氣血,猶恐不及,安可服暴悍攻毒之藥,以戕賊之乎。(俱薛按)
白話文:
楊錦衣腳跟長了個豆子大小的瘡,痛得厲害,看起來像是傷寒。他用還少丹和內塞散治療,稍微好了一些。後來因為貪戀美色,又服用攻毒藥,結果導致氣血更加虛弱,腿膝無力而死。
這是因為腳跟是人體兩腿氣血發源的地方,也是腎經經過的地方。如果瘡口一直不癒合,就會阻礙腿部的氣血運行,腎氣也會從這裡外泄,最終導致終身疾病。更何況楊錦衣的瘡本來就是因為身體虛弱引起的,他卻不知戒口,反而服用猛烈的攻毒藥物,這無異於自毀身體。
2. 腎藏風瘡(六十八)
立齋曰:腎藏風,屬腎虛,風邪乘於臁脛,以致皮膚如癬,或漸涎上腿,久則延及遍身。外證則搔癢成瘡,膿水淋漓,眼目昏花。內證則口燥舌乾,腰腿倦怠,吐痰發熱,盜汗體疲。治法:用六味丸為主,佐以四生散。若脾胃虛弱者,用補中益氣湯為主,佐以六味丸、四生散為善。
欽天薛循齋,年六十有一,兩臁患之,膿水淋漓,發熱吐痰,四年矣。此腎臟風證也,與六味丸、四生散而瘥。年餘復作,延及遍身,日晡益甚,痰渴盜汗,唇舌生瘡,兩目昏赤,皆腎經虛火而水泛為痰也,用加減八味丸而愈。三年後,小便淋瀝,莖中澀痛,此思色精不出而內敗也,用前丸,及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而愈。(薛按)
白話文:
立齋說:腎臟藏風,屬於腎虛,風邪侵犯小腿,導致皮膚像癬一樣,甚至蔓延到腿部,時間久了就會遍及全身。外在表現為搔癢成瘡,膿水流淌,眼睛昏花。內在表現為口乾舌燥,腰腿疲倦,咳痰發熱,盜汗體虛。治療方法:主要用六味丸,配合四生散。如果脾胃虛弱,則用補中益氣湯為主,配合六味丸、四生散效果更好。
欽天薛循齋,六十一歲,兩腿患病,膿水流淌,發熱咳痰,已經四年了。這是腎臟風邪的症狀,服用六味丸和四生散後痊癒。一年後又復發,蔓延全身,下午更嚴重,咳痰口渴盜汗,嘴唇舌頭長瘡,雙眼昏暗發紅,都是腎經虛火上炎,水氣泛濫成痰造成的,服用加減八味丸後痊癒。三年後,小便淋漓不暢,陰莖疼痛,這是由於精氣不能外泄而內傷造成的,服用之前的藥丸,以及補中益氣湯加入麥冬、五味子後痊癒。(薛循齋註解)
一、凡腎囊濕癢,抓破成瘡,俗名腎上風也。外治之法,但以黃丹、枯礬、生牡蠣,共為末,搽擦即愈。或以蛇床子同白礬煎湯洗之,亦可。
白話文:
如果腎囊出現濕癢,抓破後變成瘡,俗稱腎上風。治療方法可以用黃丹、枯礬、生牡蠣研磨成粉末塗抹,就能痊癒。也可以用蛇床子配合白礬煎湯洗滌,也同樣有效。
3. 臁瘡(六十九)
立齋曰:臁瘡,生於兩臁,初起赤腫,久而腐潰,或浸淫瘙癢,破而膿水淋漓。蓋因飲食起居,虧損肝腎,或因陰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外臁,屬足三陽濕熱,可治。內臁,屬足三陰虛熱,難治。若初起惡寒壯熱,焮腫作痛者,屬濕熱,用檳蘇散。若漫腫作痛,或不腫不痛者,屬陰虛,用補陰八珍湯。
若膿水淋漓,體倦食少,內熱口乾者,屬脾虛,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酒炒白芍藥。若午後熱,或作痛,頭目不清者,屬陰水,前湯加酒炒黑黃柏,及六味地黃丸。若午後發熱,至子時方止,是血虛,前湯加芎、歸、熟地。若鬱結傷脾而甚者,用歸脾湯加柴胡、山梔。若怒動肝火而甚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山梔、黃芩。
白話文:
立齋說:臁瘡,發生在小腿部位,初期出現紅腫,時間久了就會腐爛潰瘍,或有浸潤瘙癢,破裂後膿水不斷流出。這一般是因為飲食起居不節,損傷肝腎,或是陰火下流,外邪入侵而導致。
外臁,屬於足三陽濕熱,可以治療。內臁,屬於足三陰虛熱,比較難治。
如果初期出現惡寒發熱,紅腫疼痛,屬於濕熱,可以用檳蘇散治療。
如果腫脹不痛,或是不腫不痛,屬於陰虛,可以用補陰八珍湯治療。
如果膿水不斷流出,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口乾舌燥,屬於脾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酒炒白芍治療。
如果午後發熱,或有疼痛,頭昏眼花,屬於陰水,可以在前湯中加入酒炒黑黃柏,以及六味地黃丸。
如果午後發熱,直到子時才停止,屬於血虛,可以在前湯中加入芎、歸、熟地。
如果鬱結傷脾嚴重,可以用歸脾湯加上柴胡、山梔治療。
如果怒氣傷肝嚴重,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川芎、山梔、黃芩治療。
若內熱口乾,肢體倦怠,或痰涎上升,或口舌生瘡,屬脾腎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若患處黑黯,肢體畏寒,飲食少思,屬脾腎虛敗,用八味地黃丸。若誤用攻伐,復損胃氣,絕其化源,治亦難矣。
鴻臚翟少溪,兩臁生瘡,漸至遍身發熱,吐痰,口燥咽乾,盜汗心煩,溺赤足熱,日晡益甚,形體日瘦,此腎經虛火也。用六味丸,不一月,諸證悉退,三月元氣平復。
陳湖陸懋誠,素因陰虛,過飲入房,發熱腿痛似臁瘡。用發表之劑,兩腿腫黯,熱氣如霧,欲發痙,脈皆洪數,兩尺尤大。余曰:屬足三陰虛,酒濕所乘,元氣損而邪益甚耳。用十全大補加山藥、山茱萸、附子,一劑脈證頓退,卻去附子,又二劑全愈。(薛按)
白話文:
如果出現內熱、口乾、四肢疲倦,或者有痰液上昇,或者口腔長瘡,這可能是脾腎虛熱的表現,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患處呈黑色或暗色,四肢感到寒冷,食慾減退,這可能是脾腎虛弱的表現,可以使用八味地黃丸來治療。如果誤用了攻擊性的方法,導致胃氣受損,就可能阻斷了身體自我恢復的能力,治療起來就變得困難了。
鴻臚翟少溪,雙腳內側出現瘡疹,逐漸蔓延全身發熱,咳出痰液,口渴,夜間出汗,小便顏色紅且溫熱,下午時節症狀加重,體形逐漸消瘦,這是腎經虛火的表現。使用六味丸,一個月後,所有症狀都得到了改善,三個月後,體內元氣恢復平穩。
陳湖陸懋誠,長期因為陰虛,過度飲酒和房事,出現發熱和腿部疼痛,類似於瘡疹的症狀。使用發汗的藥物後,雙腿腫脹,熱氣如同霧氣,有發痙的跡象,脈搏都變得強烈且數次,其中兩尺部位尤其大。我認為這是足三陰虛弱,加上酒濕的影響,原本的元氣損失,使得邪氣更加嚴重。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山藥、山茱萸和附子,一劑藥後,脈搏和症狀都得到了緩解,然後去除附子,再服用兩劑,完全康復。(薛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