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 (12)
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 (12)
1. 囊癰(六十三)
立齋曰:囊癰,屬肝腎二經,陰虛濕熱下注也。腫痛未作膿者,疏肝導濕。腫硬發熱者,清肝降火。已潰者,滋陰托裡。大抵此證,屬陰道虧,濕熱不利所致,故滋陰除濕藥不可缺。常治腫痛小便秘澀者,用除濕為主,滋陰佐之。腫痛已退,便利已和者,除濕滋陰藥,相兼用之。
欲其成膿,用托裡為主,滋陰佐之,候膿成,即針之,仍用托裡滋陰。濕毒已盡者,專用托裡。如膿清,或多,或斂遲者,用大補之劑,及豆豉餅灸之。若潰後,虛而不補,少壯者成漏,老弱者不治。膿清作渴脈大者,亦不治。
又法曰:若小便澀滯者,先用分利,以泄其毒,繼補陰,以令其自消。若濕熱退,而仍腫痛,宜補陰托裡,以速其膿。膿腫而便秘者,熱毒壅閉也,先用托裡消毒散,後用針以泄之,膿去即解。若膿去而腫痛不減者,熱毒未解也,用清肝益營湯。口乾而小便數者,腎經虛熱也,六味丸。
內熱晡熱者,肝經血虛也,四物加參、術。體倦食少者,脾氣虛熱也,補中益氣湯。膿水清稀者,氣血俱虛也,十全大補湯。此證雖大潰,而睪丸懸露,治得其法,旬日間肉可漸生而愈。若專攻其瘡,陰道益虛,則腫者不能潰,潰者不能斂,少壯者成痼疾,老弱者多致不起。
亦有患痔久漏,而串及於囊者,當兼治其痔,切忌寒藥克伐,虧損胃氣。馬益卿曰:囊癰者,濕熱下注也。有作膿者,此濁氣下流入滲道,因陰道或虧,水道不利而然。膿儘自安,不藥可也,惟在善於調攝耳。又有因腹腫漸流入囊,腫甚而囊自裂開,睪丸懸掛水出,以麩炭末敷之,外以紫蘇包裹,仰臥而養之。
癰疽入囊者,予嘗治數人,悉以濕熱入肝經施治,而用補陰佐之,雖膿潰皮脫,睪丸懸掛,皆不死。
一男子患此,未作膿而腫痛,以加味龍膽瀉肝湯,二劑少愈,更以四物湯加木通、知母、黃柏而愈。
一男子,焮腫痛甚,小便澀,發熱脈數,以龍膽瀉肝湯,倍用車前子、木通、茯苓,四劑勢去其半。仍用前湯,止加黃柏、金銀花四劑,又減二三,便利如常。惟一處不消,此欲成膿也。再用前湯加金銀花、白芷、皂角刺六劑。微腫痛,脈滑數,乃膿已成,令針之,腫痛悉退。投滋陰托裡藥,及蘇葉末敷之而愈。
一膏粱之客,陰囊腫脹,小便不利,此中焦積熱,乘虛下注,先用龍膽瀉肝湯,加黃柏、牛膝,四劑漸愈,後用補陰八珍湯,加柴胡、山梔而愈。後不守禁忌,前證復作,仍用補陰八珍湯、補中益氣湯、六味丸而痊。又因勞倦發熱,自用四物、黃柏、知母之類,虛證悉具,瘡口大開。
余謂五臟氣血俱虛也,朝用補中益氣,夕用六君加當歸各五十餘劑,瘡口始斂,又用六味丸,調補而愈。
儒者陳時用,考試不利,一夕飲燒酒入房,其妻不納,翌日陰囊腫脹焮痛,遣人求治,與清肝火除濕熱之劑。城門夜閉,不及歸服。翌日報云,夜來陰囊悉腐,玉莖下面貼囊者亦腐,此肝火挾酒毒而濕熱熾盛也。仍以清肝火除濕之劑加參、耆、歸、術四劑,腐肉盡脫,睪丸懸掛,用大補氣血並塗當歸膏,囊莖全復而愈。
一男子,醉而入房,陰囊腫脹大如斗,小腹脹悶,小水淋赤,發熱口乾,痰涎壅盛,此膀胱陰虛,酒毒所乘也。用六味丸料加車前、牛膝作飲,下滋腎丸,諸證頓退。再加五味、麥冬,二劑而愈。卻以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調理而瘳。若全用淡滲,復損真陰,決致不起。(俱薛按)
白話文:
囊癰(六十三)
囊癰屬於肝腎兩經的病症,是由於陰虛濕熱下注引起的。腫痛還沒化膿的,要疏肝導濕;腫脹堅硬發熱的,要清肝降火;已經潰爛的,要滋陰托裡。總而言之,這個病症是陰道虧虛、濕熱阻滯造成的,所以滋陰除濕的藥物不可缺少。
經常治療腫痛、小便不通、排便困難的,以除濕為主,滋陰為輔;腫痛已經消退,大小便通暢的,除濕滋陰的藥物要一起使用。
想要讓它化膿的,以托裡為主,滋陰為輔,等到膿成,就用針刺,仍然使用托裡滋陰的藥物。濕毒已經排盡的,專用托裡藥物。如果膿液清稀、量多或癒合緩慢,就用大補的藥方,並用豆豉餅灸。如果潰爛後不加補益,年輕人會變成久治不愈的廔管,老年人則可能危及生命。膿液清稀、口渴、脈象有力者,也難以治愈。
另一種方法是:如果小便不通,先用利尿的藥物,排出毒素,然後再補益陰氣,讓它自行消退。如果濕熱消退,但仍然腫痛,應該補益陰氣並托裡,加速化膿。膿腫伴隨便秘的,是熱毒阻塞,先用托裡消毒散結的藥物,然後用針刺排出膿液,膿液排出後就痊癒了。如果膿液排出後腫痛沒有減輕,說明熱毒沒有完全消除,要用清肝益營湯。口乾舌燥、小便次數多,是腎經虛熱,要用六味地黃丸。
內熱午後加重,是肝經血虛,要用四物湯加人參、白術;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是脾胃氣虛,要用補中益氣湯;膿水清稀,是氣血都虛,要用十全大補湯。這個病症即使嚴重潰爛,睪丸外露,只要治療得法,十天左右就能長出新肉而痊癒。如果只專攻瘡瘍,陰道就會更加虛弱,腫脹的不能化膿,化膿的不能癒合,年輕人會變成慢性病,老年人則多半會因此死亡。
也有一些人患有久治不愈的痔瘡,並蔓延到陰囊,就應該同時治療痔瘡,絕對不能用寒涼的藥物損傷脾胃。馬益卿說:囊癰是濕熱下注造成的。有的會化膿,這是濁氣下流滲入陰道,由於陰道虧虛、水道不利造成的。膿液排出後自然就會好,不用藥物也可以,關鍵在於善於調養。還有的因腹部腫脹逐漸蔓延到陰囊,腫脹嚴重到陰囊自行破裂,睪丸懸掛在外,水樣液體流出,可以用麩炭末敷在患處,外面用紫蘇葉包裹,仰臥休息。
癰疽侵入陰囊,我曾經治療過幾個人,都用清熱利濕、疏肝解毒的藥物,並輔以滋陰的藥物,即使膿液潰爛、皮膚脫落、睪丸外露,也都沒有死亡。
有一個男子患了這個病,還沒化膿就腫痛,用加味龍膽瀉肝湯,服藥兩劑後好轉一些,又用四物湯加木通、知母、黃柏,病就好了。
有一個男子,紅腫疼痛厲害,小便不通,發熱脈數,用龍膽瀉肝湯,加倍用車前子、木通、茯苓,服藥四劑後病情減輕一半。繼續服用前藥,只加黃柏、金銀花,四劑後病情又減輕了二三成,大小便通暢了。只有一個地方沒有消退,這是要化膿了。又用前藥加金銀花、白芷、皂角刺六劑。輕微腫痛,脈象滑數,膿液已經形成,就用針刺,腫痛都消退了。再服用滋陰托裡的藥物,並用紫蘇葉末敷在患處就痊癒了。
一個富貴人家的人,陰囊腫脹,小便不利,這是中焦積熱,乘虛下注,先用龍膽瀉肝湯,加黃柏、牛膝,四劑後逐漸好轉,然後用補陰的八珍湯,加柴胡、山梔子就痊癒了。後來不注意保養,舊病復發,又用補陰八珍湯、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痊癒。又因為勞累發熱,自己服用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物,虛證都出現了,瘡口大開。
我說這是五臟氣血都虛弱,早晨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服用六君子湯加當歸,各服五十多劑,瘡口才開始癒合,又用六味地黃丸調補才痊癒。
儒生陳時用,考試不順利,一天晚上喝了燒酒後同房,妻子不接受,第二天陰囊腫脹紅痛,派人來求醫,給他用清肝火、除濕熱的藥物。城門晚上關閉了,他沒能及時回家服藥。第二天來報說,晚上陰囊全部腐爛,陰莖下部貼近陰囊的部分也腐爛了,這是肝火加上酒毒,濕熱熾盛造成的。仍然用清肝火、除濕熱的藥物,加人參、黃耆、當歸、白術四劑,腐肉完全脫落,睪丸外露,用大補氣血的藥物,並塗抹當歸膏,陰囊和陰莖都完全恢復了。
一個男子,喝醉酒後同房,陰囊腫脹如斗,小腹部脹悶,小便短赤,發熱口乾,痰涎壅盛,這是膀胱陰虛,酒毒趁虛而入。用六味地黃丸的藥物加車前子、牛膝作成湯藥服用,服用滋腎丸,諸症都迅速減輕。再加五味子、麥冬,兩劑就好了。再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調理,病就好了。如果完全用清淡滲洩的藥物,會損傷真陰,肯定會導致死亡。(薛氏注)
2. 懸癰(六十四)
立齋曰:懸癰,謂瘡生於玉莖之後,穀道之前,屬足三陰虧損之證。輕則為漏,瀝盡氣血而亡,重則內潰而即殞。大抵此證,原屬肝腎陰虛,故不足之人多患之,雖一於補,猶恐不治,況膿成而又克伐,不死何俟。即寒涼之劑,亦不可過用,恐傷胃氣。惟制甘草一藥,不損血氣,不動臟腑,其功甚捷,最宜用之,不可忽也。
焮痛或發熱者,清肝解毒。腫痛者,解毒為主。腫痛而小便赤澀者,肝經濕熱也,宜分利清肝。不作膿,或不潰者,氣血虛也,宜補之。
又《治法》曰:凡初起濕熱腫痛,或小便赤澀,宜先以制甘草一二劑,及隔蒜灸,更飲龍膽瀉肝湯。焮腫痛甚,宜仙方活命飲,以制甘草佐之。若發熱腫痛者,以小柴胡湯加車前、黃柏、芎、歸。若不成膿,或膿成不潰者,八珍湯補之。若膿已成者,急針之。已潰者,用八珍湯加制甘草、柴胡梢、酒炒黃柏、知母。
小便澀而脈有力者,仍用龍膽瀉肝湯加制甘草。小便澀而脈無力者,清心蓮子飲加制甘草。膿清不斂者,用大補之劑,間以豆豉餅灸之。久而不斂者,用附子餅灸之,並效。欲其生肌收斂,腎虛者,六味地黃丸。血虛者,四物加參、術。氣虛者,四君加芎、歸。脾虛者,補中益氣湯。
氣血俱虛者,八珍湯,並十全大補湯。若用寒涼消毒則誤矣。
陳良甫曰:治穀道前後生癰,謂之懸癰,用粉甘草一兩截斷,以澗水浸潤,炙令透內,細銼,用無灰酒煎服。有人患此已破,服兩劑,瘡即合。
一弱人,莖根結核如大豆許,勞則腫痛,先以十全大補湯去桂加車前、麥冬、酒製黃柏、知母少愈,更服制甘草漸愈,仍以四物車前之類而消。
一男子患此,焮痛發熱,以龍膽瀉肝湯二劑,及制甘草四劑而潰,再用滋陰之劑而愈。若或膿未成,以蔥炒熟敷上,冷即易之,隔蒜灸之亦可。數日不消,或不潰,或潰而不斂,以十全大補湯加柴胡梢為主,間服制甘草並效。若不保守,必成漏矣。
一儒者,患懸癰,服坎離丸及四物、黃柏知母之類不應。脈浮洪,按之微細,余以為足三陰之虛,用托裡散及補陰八珍湯漸愈。又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調補化源,半載而痊。大凡瘡瘍等證,若腎經火氣亢盛,致陰水不能生化,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坎離丸,取其苦寒能化水中之火,令火氣衰而水自生。
若陽氣衰弱,致陰水不能生化,而患陰虛發熱者,宜用六味丸,取其酸溫能生火中之水,使陽氣旺而陰自生。況此證屬腎經精氣虧損者,十有八九,屬腎經陽氣亢盛者,十無一二。然江南之人患此者,多屬脾經陰血虧損,元氣下陷,須用補中益氣湯,升補陽氣,使陽生而陰長。
若嗜欲過多,虧損真陰者,宜用六味丸,補腎經元氣,以生精血,仍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肺之生氣,而滋腎水。經云陰虛者,脾虛也,但多誤認為腎經火證,用黃柏知母之類,復傷脾肺,絕其化源,反致不起,惜哉。
通府張敬之,患前證,久不愈,日晡熱甚,作渴,煩而喘,或用四物湯、黃柏、知母之類,病益甚,肢體倦,少食,大便不實,小便頻數。謂余曰:何也。余曰:此脾虛之證,前藥復傷而然,遂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數劑,飲食漸進,前證漸愈。更加麥冬、五味,調理乃痊。
經曰:脾屬太陰,為陰土而主生血。故東垣云:脾虛元氣下陷,發熱煩渴,肢體倦怠等證,用補中益氣湯,以升補陽氣而生陰血。若誤認為腎虛火盛,而用四物黃柏知母之類,反傷脾胃生氣,是虛其虛矣。況黃柏知母乃瀉陽損陰之劑,若非膀胱陽火盛,而不能生陰水,以致發熱者,不可用也。
(俱薛按)
白話文:
懸癰,指的是生在陰莖之後、肛門之前的瘡瘍,屬於足三陰經虧損所致。輕者會滲漏,耗盡氣血而死;重者內部潰爛而立即死亡。大多數這種病症,都是因為肝腎陰虛,所以體質虛弱的人容易患上。即使單純補益,也未必能治癒,更何況膿瘡形成,病情加重,不死才怪。寒涼的藥物也不能過度使用,以免損傷胃氣。只有制甘草一味藥,不損傷氣血,不傷及臟腑,療效很快,最適合使用,不可忽略。
發紅疼痛或發熱的,要清肝解毒;腫痛的,以解毒為主;腫痛且小便赤澀的,是肝經濕熱,要分利清肝;不化膿或不潰爛的,是氣血虛弱,要補益。
治療方法是:初期濕熱腫痛或小便赤澀,先用制甘草一兩劑,並配合隔蒜灸,再服用龍膽瀉肝湯。紅腫疼痛嚴重的,用仙方活命飲,並用制甘草輔助。發熱腫痛的,用小柴胡湯加車前子、黃柏、川芎、當歸。如果沒有化膿,或化膿但不潰爛,用八珍湯補益。如果已經化膿,就要立刻用針刺。已經潰爛的,用八珍湯加制甘草、柴胡梢、酒炒黃柏、知母。
小便澀滯而脈象有力者,仍用龍膽瀉肝湯加制甘草;小便澀滯而脈象無力者,用清心蓮子飲加制甘草。膿液稀薄而難以癒合的,用大補的藥物,間隔使用豆豉餅灸;久治不癒的,用附子餅灸,都有效。想要促進傷口癒合,腎虛者用六味地黃丸;血虛者用四物湯加人參、白術;氣虛者用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脾虛者用補中益氣湯;氣血都虛弱的,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如果使用寒涼的消毒藥物就會弄錯了。
陳良甫說:治療肛門前後長癰的病症,稱為懸癰,用炙過的粉甘草一兩,切斷,用山澗水浸潤,再炙烤至內部透熱,研成細末,用無灰酒送服。有人患此病已破潰,服用兩劑,瘡瘍即癒合。
有個體弱的人,莖根處長有如黃豆大小的結核,勞累時就腫痛,先用十全大補湯去桂枝,加車前子、麥冬、酒制黃柏、知母,症狀略有好轉,再服用制甘草,逐漸痊癒,然後用四物湯加車前子等藥物消除腫塊。
有個男子患此病,紅腫疼痛發熱,服用龍膽瀉肝湯兩劑,加制甘草四劑,膿瘡就潰破了,再服用滋陰的藥物就痊癒了。如果膿瘡尚未形成,可以用蔥炒熟後敷在患處,涼了就換新的,用隔蒜灸也可以。如果幾天不消,或不潰爛,或潰爛而不癒合,就用十全大補湯加柴胡梢為主,間隔服用制甘草,都有效。如果不謹慎治療,就一定會形成廔管。
有個讀書人,患了懸癰,服用坎離丸及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物無效。脈象浮洪,按之則微細,我認為是足三陰經虛弱,就用托里散和補陰的八珍湯,症狀逐漸好轉。又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調補,半年後痊癒。總之,瘡瘍等病症,如果腎經火氣亢盛,導致陰液不能生成,而出現陰虛發熱的,就要用坎離丸,因為它苦寒能化解水中的火,使火氣減弱,陰液就能自然生成。
如果陽氣衰弱,導致陰液不能生成,而出現陰虛發熱的,就要用六味地黃丸,因為它酸溫能滋生火中的水,使陽氣旺盛,陰液就能自然生成。這種病症,多數是腎經精氣虧損,大約佔百分之八九十;屬於腎經陽氣亢盛的,則不到十分之一二。但是江南地區患此病的人,大多是脾經陰血虧損,元氣下陷,需要用補中益氣湯,升補陽氣,使陽氣旺盛,陰液就能滋長。
如果嗜欲過度,損傷真陰的,要用六味地黃丸補益腎經元氣,以生精血,還要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補脾肺的生氣,滋養腎水。經書上說,陰虛就是脾虛,但是很多人誤認為是腎經火證,用黃柏、知母等藥物,反而損傷脾肺,斷絕了化生之源,導致病情難以痊癒,可惜啊!
通府的張敬之,患了這種病,久治不愈,下午發熱很嚴重,口渴,煩躁,呼吸急促,曾經用過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物,病情反而加重,肢體倦怠,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小便頻數。他問我為什麼這樣。我說:這是脾虛的症狀,之前的藥物又加重了病情,於是就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幾劑,飲食逐漸好轉,之前的症狀也逐漸痊癒。又加了麥冬、五味子調理,才痊癒。
經書上說:脾臟屬於太陰,是陰土,主生血。所以東垣(指李東垣)說:脾虛元氣下陷,會出現發熱、煩渴、肢體倦怠等症狀,要用補中益氣湯,升補陽氣,以生陰血。如果誤認為是腎虛火盛,而用四物湯、黃柏、知母等藥物,反而損傷脾胃的生氣,是虛上加虛。況且黃柏、知母是瀉陽損陰的藥物,如果不是膀胱陽火盛,而不能生成陰液,以致發熱的,就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