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 (11)
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 (11)
1. 楊梅瘡(六十二)
楊梅瘡一證,以其腫突紅爛,狀如楊梅,故爾名之。其在西北人,則名為天泡瘡;東南人,又謂之廣東瘡。凡毒輕而小者,狀類茱萸,故名茱萸瘡。毒甚而大者,泛爛可畏,形如綿花,故名綿花瘡。大都此證,必由淫毒傳染而生。蓋此淫穢之毒,由精泄之後,氣從精道乘虛直透命門,以灌衝脈,所以外而皮毛,內而骨髓,凡衝脈所到之處,則無處不到,此其危害最深最惡。設初起時,去毒不淨,或治失其宜,而隨至敗爛殞命者,蓋不少矣。
或至二三十年之後,猶然發為瘋毒,或至爛頭,或至爛鼻,或四肢幽隱之處,臭爛不可收拾,或遺毒兒女,致患終身。其惡如此,靜而思之,則有見此惡道,而不為寒心知避者,其愚亦甚矣。故凡治之之法,最當知要,切不可不慎也。亦有不因淫毒傳染,偶中濕熱而患者,此不過在皮毛肌肉之間,清去濕熱,自當全愈,無足慮也。
白話文:
【楊梅瘡】是指一種臨牀症狀,其特徵是腫脹、紅腫、破爛,狀似【楊梅】,因此得名。在西北地區,稱為「天泡瘡」;東南地區,則稱為「廣東瘡」。若病竈小且毒性較輕,形狀類似茱萸,所以稱為「茱萸瘡」。若病竈大且毒性強烈,會迅速蔓延,形狀如綿花,所以稱為「綿花瘡」。總的來說,這種病症大多是由於淫毒傳染而引起。淫毒由精液排出後,氣從精道進入命門,再灌注於衝脈,導致皮膚、骨髓等衝脈所到之處都受到侵害,這是其危害最深、最惡劣的地方。若初期未能清除毒素,或者治療不得當,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例子並不少見。
有些人在二三十年後,仍會因這種毒素發病,可能出現頭部腐爛、鼻子腐爛,或是其他隱藏部位的腐爛,無法收拾。此外,毒素還有可能傳給子孫,使他們終生受苦。這種病症如此嚴重,靜下心來思考,便能明白若不加以避開,任其發展,其結果令人不寒而慄。因此,在治療這種病症時,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絕不能掉以輕心。此外,也有非由於淫毒傳染,而是因為偶然受到濕熱侵襲而患病的情況,這種情況通常隻影響皮膚和肌肉,只要清除了濕熱,自然可以痊癒,不必過於擔心。
一、今人每逢此患,或畏人知,或畏毒甚,而大用攻擊峻利等藥,多致邪毒未除,而元氣先敗,或成勞瘵,或即殞命,或愈久愈甚,以致敗壞不能收斂,皆元氣先敗之故也,余見之多矣。故凡被此病者,切不可驚慌,亦不可專肆攻擊,但按法漸解其毒,務使元氣毫無損傷,則正能勝邪,雖毒無害。若正不勝邪,則微毒亦能殺人。此其要也,不可不察。
一、廣瘡治法,凡其初起而元陽未傷,毒亦未甚,宜速用清利,使從小便利去其毒,惟換肌消毒散為第一,其次則五加皮飲亦妙。或兼火邪者,宜秘萬仙遺糧湯。或稟氣多弱者,宜茯苓膏。凡此諸藥,或十日,或半月,甚者一月,無不見效。一、凡生瘡毒者,宜服槐花蕊,至二三升,則毒從小便泄去,可免終身之患,真神方也。
白話文:
現代人遇到這種病,有些人害怕別人知道,有些人害怕藥物毒性太強,就大量使用猛烈的藥物來攻克病情。結果往往是毒素沒清除,元氣卻先衰敗,導致身體虛弱,甚至死亡,或病情越來越嚴重,最終無法控制,這都是因為元氣先衰敗的緣故。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凡是得了這種病的人,千萬不要驚慌,也不要一味猛烈攻擊病邪,應該依照醫理慢慢解毒,務必讓元氣毫無損傷,這樣正氣就能戰勝邪氣,即使有毒也不會有害。如果正氣不勝邪氣,即使是微小的毒素也能致命。這就是關鍵,不可不注意。
治療瘡瘍的方法,如果病初起,元陽未受損傷,毒素也不嚴重,就應該迅速用清熱利濕的藥物,使毒素從小便排出,以[換肌消毒散]為最有效,其次[五加皮飲]也很好。如果兼有火邪,應該服用[仙遺糧湯]。如果體質虛弱,應該服用[茯苓膏]。這些藥物,有的十天,有的半個月,最長的也只是一個月,就能看到效果。凡是患瘡瘍毒的人,應該服用槐花蕊,每次服用二三升,就能使毒素從小便排出,可以避免終身患病,真是神方。
有按在下疳瘡條中。此瘡初起時,多有先下疳,次便毒,而後瘡出,是為一套。若便毒勢甚,腫痛熱秘,而元氣素強者,即宜用會膿散,或牡蠣散,先去其毒之大勢,而後用前方諸藥,亦要著也。一、此瘡或久而不愈,或元氣素弱者,即宜用會膿散或牡蠣散,先去其毒之大勢,而後用前方諸藥,亦要著也。
一、此瘡或久而不愈,或元氣素弱,或因克伐致虛,但見有正不勝邪之勢,則當酌其輕重,或以純補元氣為主,凡脾腎陰陽氣血,皆宜隨證用方,但使氣血得復,則雖毒無害。最忌見不真而執兩端,則終歸無益,亦是要著。
白話文:
在下疳瘡的治療中,初期多會先出現下疳,接著出現毒性反應,最後才長出瘡,這是一種常見的病程。如果毒性反應很嚴重,伴隨腫痛、便秘,但患者體質較好,則應先使用會膿散或牡蠣散,清除毒素,之後再用其他藥物治療,這點很重要。另外,如果瘡久治不愈,或者患者體質虛弱,也應該先使用會膿散或牡蠣散,清除毒素,之後再用其他藥物治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瘡久治不愈,或者患者體質虛弱,或者因過度勞累而體虛,出現正氣不足以抵抗邪氣的情況,就需要根據病情輕重程度,選擇以補益元氣為主的方法。無論是脾腎陰陽氣血,都要根據實際情況用藥,只要氣血恢復,即使有毒素也無礙。最忌諱不了解病情,就固執地偏向某一方,這樣最終無益,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飲食宜否,有謂宜忌口者,有謂不宜忌口者,而任其發透,總之亦有其要。蓋瘡毒初染,毒本未甚,此時,只宜清利,使毒漸消為善。若食發物,則愈發愈多,而毒愈甚矣,此則宜忌之時也。若瘡毒已久,元氣已弱,膿汁既多,血氣既耗,斯時也,非以藥食滋補,則日見消敗,何以收效。此則不宜忌者也。
宜忌不宜忌,是亦宜補不宜補之法耳。使不知辨,安能無誤。
一、瘡生頭面,或遍身不便處,欲其速愈,但用點藥,則二三日可以脫落,亦神妙者也。但此惟治標之法耳。方在新因。(四十二)
一、瘡毒久蓄,發為瘋毒,亦名楊梅癰漏,或蝕筋,或腐骨,潰爛不收,最為惡候,近來治法,惟五寶丹為最效,及徐東皋楊梅癰漏方,或秘傳水銀膏,宜擇用之。
白話文:
飲食是否應該忌口,有人主張應該忌口,有人主張不應該忌口,任其自然發展,總之都有道理。因為瘡毒剛開始感染時,毒素還不嚴重,此時只需要清利,讓毒素逐漸消散即可。如果吃發物,就會加重病情,毒素也會更嚴重,所以這時候就應該忌口。但是如果瘡毒已經存在很久,元氣已經虛弱,膿汁很多,氣血也消耗殆盡,那麼就必須用藥食滋補,否則病情會越來越嚴重,怎麼可能看到效果呢?所以這時候就不應該忌口了。
忌口與否,其實也是補與不補的道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差異,就很容易犯錯。
瘡長在頭面部或全身不便的地方,想要快速痊癒,只要用點藥,兩三天就可以脫落,效果非常神奇。但這只是治標的方法,根本原因還沒有解決。
瘡毒積蓄已久,發展成瘋毒,又叫做楊梅癰漏,可能侵蝕筋骨,甚至腐爛骨頭,潰爛不癒合,是最糟糕的徵兆。近來治療方法,以五寶丹最有效,還有徐東皋的楊梅癰漏方,以及秘傳的水銀膏,都可以選擇使用。
立齋曰:天泡瘡,屬元氣不足,邪氣所乘,亦有傳染而患。受證在肝腎二經,故多在下體發起,有先筋骨痛而後患者,有先患而後痛者,有瘡凸赤作痛,熱毒熾甚也。瘡微作痛,毒將殺也。瘡色白而不結痂,陽氣虛也。色赤而不結痂,陰血虛也。瘙癢脈虛浮,氣不相榮也。瘙癢脈浮數,血不相榮也。
臀背間或頸間作癢,膀胱陰虛也。陰器股內作癢,肝經血虛也。陰囊作癢重墜,肝經陰虛濕熱也。小便頻數,短少色赤,肝經陰虛也。小便頻數,短少色白,脾肺氣虛也。面目搔癢或變赤,外邪相搏也。眉間癢或毛落,肝膽血燥也。飲食少思,口乾飲湯,胃氣虛也。飲食不化,大便不實,脾氣虛也。
白話文:
立齋說:天泡瘡,是因為元氣不足,被邪氣入侵導致的,也可能因為傳染而得病。病症影響肝腎二經,所以大多在下半身發作。有的人先感到筋骨疼痛,然後才出現瘡,有的人先患瘡,然後才疼痛。瘡腫起發紅疼痛,表示熱毒很重。瘡輕微疼痛,表示毒氣快要消散。瘡呈白色而不結痂,表示陽氣虛弱。瘡呈紅色而不結痂,表示陰血虛弱。搔癢而脈搏虛浮,表示氣血不流通。搔癢而脈搏浮數,表示血氣不流通。
臀部和背部之間或頸部發癢,表示膀胱陰虛。陰部和股內發癢,表示肝經血虛。陰囊發癢且下墜,表示肝經陰虛濕熱。小便頻繁,量少且顏色發紅,表示肝經陰虛。小便頻繁,量少且顏色發白,表示脾肺氣虛。臉部和皮膚發癢或變紅,表示外邪入侵。眉心發癢或眉毛脫落,表示肝膽血燥。飲食減少、口乾舌燥、喜歡喝湯,表示胃氣虛弱。飲食難以消化、大便不成形,表示脾氣虛弱。
清晨或夜間泄瀉,脾腎虛也。
又《治法》曰:若表實者,先用荊防敗毒散,解散之。裡實者,先用內疏黃連湯,通導之。表裡俱實者,防風通聖散,雙解之。邪熱在肝經者,龍膽瀉肝湯,清解之。後用換肌消毒散為主,愈後再無筋骨疼痛之患。氣虛者,四君子湯。血虛者,四物湯。氣血俱虛者,八珍湯。
白話文:
如果早上或晚上拉肚子,很可能是脾腎虛弱。治療上,如果外感風寒,要先用荊防敗毒散來解表散寒;如果是內有積熱,就先用內疏黃連湯來通導;如果表裡都實證,就用防風通聖散來雙解;如果邪熱在肝經,就用龍膽瀉肝湯來清熱解毒。之後以換肌消毒散為主藥,治好之後就不會再出現筋骨疼痛的症狀了。如果氣虛,就用四君子湯;血虛,就用四物湯;氣血雙虛,就用八珍湯。
俱加兼證之藥治之,自無不愈。若治失其法,有蝕傷眼目,腐爛玉莖,拳攣肢體者,但用九味蘆薈丸,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腎水,蠲痹消毒散,以養血祛邪,亦有可生者。若服輕粉等藥,反收毒於內,以致迭發。或概服防風通聖散,氣血愈虛,因而不治者多矣。凡有腫硬或作痛,外用蒜灸,及敷沖和膏,內服補藥,並效。
一男子,遍身皆患,脈浮而數,以荊防敗毒散治之,表證乃退。以表證,六劑瘡漸愈,兼飲萆薢湯,月餘而愈。
白話文:
使用兼顧各種症狀的藥物治療,自然都能治癒。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可能會損傷眼睛,腐爛生殖器,導致手腳抽筋。這種情況下,可以用九味蘆薈丸來清肝火,六味丸來滋養腎水,蠲痹消毒散來舒筋活血、消炎解毒,也有可能治癒。如果服用輕粉等藥物,反而會將毒素留在體內,導致病情反复發作。有些人會服用防風通聖散,結果導致氣血更加虛弱,最終無法治癒。凡是有腫脹或疼痛的,可以外敷蒜灸,或塗抹沖和膏,內服補藥,都能有效。
一位男子全身都患有疾病,脈象浮而數,用荊防敗毒散治療,表證就退了。經過六劑藥物治療,瘡傷逐漸癒合,並配合服用萆薢湯,一個月後痊癒。
一男子,下部生疳,諸藥不應,延及遍身,突腫狀似番花,筋攣骨痛,至夜尤甚,此肝腎二經濕熱所致。先以導水丸五服,次以龍膽瀉肝湯數劑,再與除濕健脾之藥,外貼神異膏,吸其膿隔,蒜灸拔其毒而愈。
一童子,玉莖患之,延及小腹數枚,作痛發熱,以小柴胡湯吞蘆薈丸,更貼神異膏,月餘而安。
一儒者,患前證,先玉莖作癢出水,後陰囊股內小腹脅臂發小㿔,或干或膿窠,誤服祛風等藥,肢體倦怠,惡寒發熱,飲食漸減,大便不實,脈見浮弦,兩尺浮數,此腎水虛熱,肝木乘脾土也。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為主,佐以換肌消毒散而愈。
白話文:
一位男子,生殖器官長了瘡,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病症蔓延全身,腫脹得像番花一樣,筋骨痠痛,夜間尤其嚴重。這是肝腎兩經濕熱引起的。先服用導水丸五劑,再服用龍膽瀉肝湯數劑,接著服用除濕健脾的藥物,並外敷神異膏,吸出膿液,用蒜頭灸灼拔出毒素,病就好了。
一個小孩,生殖器官也長了瘡,蔓延到小腹,長了幾個瘡,疼痛發燒,服用小柴胡湯和蘆薈丸,並外敷神異膏,一個多月後就康復了。
一位讀書人,患有同樣的病症,一開始是生殖器官發癢流出分泌物,後來陰囊、大腿內側、小腹、脅肋、手臂上都長了小瘡,有的乾涸有的化膿。他錯誤地服用了祛風藥物,導致四肢無力,怕冷發熱,食慾下降,大便不成形,脈象浮弦,兩尺脈浮數。這是腎水虧虛,肝木乘脾土造成的。用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作為主方,輔以換肌消毒散,病症就痊癒了。
一人患此,服攻毒等藥,患處凸而色赤作痛,肢體倦怠,惡寒發熱,脈浮而虛,此元氣復傷,而邪氣實也,用補中益氣湯,二劑而愈。
進士劉華甫,患之數月,用輕粉、硃砂等藥,頭面背臀各結一塊,二寸許,潰而形氣消弱,寒熱口乾,舌燥唇裂,小便淋漓,痰涎上壅,飲食少思。此脾胃傷,諸臟弱,而虛火動也。先用六君子二十餘劑,又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山茱萸、麥門冬、五味服之,胃氣復,而諸證愈。惟小便未清,痰涎未止,用加減八味丸而痊。
白話文:
一個人患上這種病,服用攻毒藥物後,患處突出且呈紅色疼痛,四肢無力疲倦,畏寒發熱,脈搏浮而虛弱,這是元氣再次受傷,而邪氣卻很盛的表現。服用補中益氣湯兩劑後就痊癒了。
進士劉華甫患病數月,服用輕粉、硃砂等藥物後,頭面、背部、臀部各長了一個約兩寸大的腫塊,潰爛後體力虛弱,感到寒冷發熱、口乾舌燥、嘴唇開裂,小便頻繁,痰涎阻塞,食慾不振、思維遲鈍。這是脾胃受損,五臟虛弱,導致虛火上炎的表現。先用六君子湯二十多劑,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山藥、山茱萸、麥門冬、五味子服用,胃氣恢復,所有症狀都好了。只有小便仍然不正常,痰涎也沒有完全消失,服用加減八味丸後才完全痊癒。
一男子,患楊梅瘡後,兩腿一臂,各潰二寸許一穴,膿水淋漓,少食無睡,久而不愈,以八珍湯加茯神、棗仁炒服,每日以蒜搗爛塗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日少可。卻用豆豉餅灸之,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婦人,患之皆愈,惟兩腿兩臁各爛一塊如掌,兼筋攣骨痛,三載不愈,諸藥不應。日晡熱甚,飲食少思,以萆薢湯,兼逍遙散,倍用茯苓、白朮數劑,熱止食進。貼神異膏,更服八珍湯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餘劑而痊。
白話文:
一位男子患了梅毒,雙腿和一隻手臂各潰爛了兩寸左右,膿水不斷流出,食慾不振,失眠,久治不愈。他服用八珍湯加入茯神和炒棗仁,每天用大蒜搗碎塗在患處,灸療很久後,再貼上膏藥,幾天後略有好轉。後來又用豆豉餅灸療,並服用十全大補湯,最終痊癒。
一位婦人也患了梅毒,經過治療都好了,只剩下雙腿和兩臁各爛了一個手掌大小的傷口,還伴隨著筋攣骨痛,三年都治不好,各種藥物都無效。每天下午發熱很厲害,食慾不振,思慮減退。她服用萆薢湯,同時服用逍遙散,並加倍用茯苓和白朮,服用幾劑後,發熱止住,食慾恢復。貼上神異膏,再服用八珍湯加入牛膝、杜仲和木瓜,服用三十多劑後痊癒。
一婦人患此,燃輕粉藥於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膿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黃柏、綠豆粉末等藥鋪席上,令可臥,更服神功托裡散,月餘而痊。(俱薛按)
白話文:
一位婦人患了某種疾病,有人在她的被褥中燃燒輕粉藥物熏她,結果導致她全身皮膚潰爛,膿水直流,無法行動,甚至連起居都難以自理。於是就用滑石、黃柏、綠豆粉等藥物研磨成粉末,鋪在床席上,讓她可以躺臥休息。同時,還讓她服用神功托裡散,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她終於痊癒了。(以上皆為薛氏所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