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 (10)
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 (10)
1. 下疳瘡(六十)
下疳一證,本肝腎濕熱證也。若無外因而病者,不過去其濕熱,或滋真陰。濕熱既清,其瘡自愈,無足慮也。惟感觸淫毒而患者,毒有淺深,則病有微甚,皆宜用百草煎熏洗,外以螵蛸散敷之,則輕者自愈。若濕熱甚,而為腫為痛者,宜用芍藥疾藜煎,兼而治之。如毒甚者,必用萆薢湯方可。
若感觸淫邪毒,自少陰直入精宮者,不易愈。即治如前法,然必見便毒、廣瘡發出,而後下疳始愈。既見瘡毒,即當於本證條下,求法治之。
余嘗治一少年,因偶觸穢毒,遽患下疳,始潰龜頸,敷治不效,隨從馬口延入尿管,以漸而深,直至肛門,逐節腫痛,形如魚骨。每過夜則膿結馬口,脹不得出,潤而通之,則先膿後尿,敷洗皆不能及,甚為危懼。余嘗遇一山臾,傳得槐花蕊方,因以治之,不十日而莖根漸愈,半月後即自內達外,退至馬口而全愈。疳愈後,即見些微廣瘡,復以五加皮飲,十餘劑而全愈。
向彼傳方者曰:此方善治淫瘡熱毒,悉從小便泄去,所以能治此疳,但服此者,可免終身瘡毒後患。然猶有解毒奇驗,則在瘡發之時,但見通身忽有云片紅斑,數日而沒者,即皆瘡毒應發之處。瘡毒已解,而瘡形猶見,是其驗也。予初未之信,及此人瘡發之時,瘡固不多,而通身紅斑果見,凡兩日而沒。
予始知瘡之有奇,一至如此。(新按)
立齋曰:下疳,屬肝經濕熱下注,或陰虛火燥治法,腫痛發熱者,血虛而有熱也,四物湯加柴胡、山梔。腫痛寒熱者,肝經濕熱也,小柴胡湯加龍膽草、黃連。腫痛便澀者,濕熱壅滯也,龍膽瀉肝湯。腫痛腐潰者,氣血虛而有火也,八珍湯加山梔、柴胡。日晡熱甚者,陰血虛而有火也,小柴胡湯加參、朮、芎、歸。
日晡倦怠者,陽氣虛而下陷也,補中益氣湯。有經久不愈而發寒熱者,腎水不能生肝木也,宜六味丸。若筋縮或縱,或為癢痛,或出白津,此筋疝也,用龍膽瀉肝湯。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炒龍膽。陰虛火燥者,用六味丸。莖中癢,出白津,用補中益氣湯,與清心蓮子飲間服。
蓋此證,肝經陰虛為本,腫痛寒熱等證為標,須用六味丸,以生肝血。凡脾土虛不能生金水,而見一切肝證者,當佐以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以滋化源。
一男子腫痛不消。一男子潰而腫痛發熱,小便秘澀,日晡或熱。一小兒腫痛,諸藥不應。俱以小柴胡湯吞蘆薈丸,數服而愈。
一小兒,十五歲,患前證,雜用消毒之藥,虛證悉具,二年餘矣。詢之乃稟所致,用萆薢湯,月餘諸證漸愈。又用補陰八珍湯、補中益氣二湯而痊。
庶吉士劉華甫,或莖中作痛,或竅出白津,或小便秘澀。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澤瀉、黃連、木通、膽草、茯苓二劑,以清肝火,導濕熱,諸證漸愈。後因勞倦,忽然寒熱,此元氣復傷也,用補中益氣而安。又用六味丸,以生肝血滋腎水而全愈。
一男子,玉莖腫痛,小便如淋,自汗,甚苦,時或尿血少許,尺脈洪數,按之則澀。先用清心蓮子飲加牛膝、山梔、黃柏、知母、柴胡,數劑少愈,更以滋腎丸,一劑而痊。《玉機微義》曰:如自汗小便少,不可以藥利之。既已自汗,則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再利之,則營衛枯竭,無以制火,而煩熱愈甚,當俟熱退汗止,小便自行也。
兼此證,乃陽明經病,大忌利小便。(俱薛按)
海藏治下疳久不愈方
橡斗子二個,合盛黃丹令滿,以亂髮厚纏定,燒煙盡為度,同研為細末。先用蔥白熱漿水,洗瘡膿盡,次上藥。甚者不過三次,如神。
又下疳方
下疳,瘡內毒盛者,必須治內方愈。外治者,須螵蛸散,或此方亦佳。
人中白(生用),官粉(煅黃),紅丹(飛炒)
上等分為末,先用藥湯或濃茶洗淨,然後敷藥。每日二三次,或用豬油,或用蜜水調敷之。
白話文:
下疳瘡(六十)
下疳是一種由肝腎濕熱引起的疾病。如果沒有外在感染,只要去除濕熱或滋養陰液,濕熱消除後,瘡瘍自然會痊癒,不必擔心。但如果是因為接觸了淫邪毒氣而患病,毒性深淺不同,病情輕重也不一樣,都應該用百草煎煮熏洗患處,再外敷螵蛸散,輕症就能自愈。如果濕熱嚴重,出現腫痛,就應該服用芍藥疾藜煎來治療。毒性很嚴重的話,就必須使用萆薢湯。
如果感染了淫邪毒氣,從少陰經直接侵入精宮,則不易治癒。治療方法和前面一樣,但必須等到毒素從大小便排出,並且廣泛的瘡瘍出現後,下疳才會痊癒。一旦出現瘡毒,就應該根據相關的治療方法來處理。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年輕人,因為偶然接觸了污穢的毒氣,突然患了下疳,一開始潰爛在龜頭,敷藥無效,然後蔓延到尿道,逐漸加深,一直到肛門,每一段都腫痛,形狀像魚骨。每天晚上膿液都會積聚在尿道口,脹得排不出來,只能潤滑後才能排出膿液和尿液,敷藥和清洗都無濟於事,情況非常危急。我曾經遇到一位山上的隱士,他傳授了一個用槐花蕊的方子,用這個方子治療,不到十天,莖部開始癒合,半個月後,從內到外,腫脹退到了尿道口,完全痊癒。下疳癒合後,又出現了一些小的瘡瘍,我又用五加皮湯,十幾劑後就完全治癒了。
我問那個傳授方子的人說:這個方子善於治療淫邪瘡瘍和熱毒,都能從小便排出,所以能治癒下疳,服用這個方子的人,可以避免終身患瘡毒的後患。此外,還有一個解毒的奇效,就是瘡瘍發作時,如果全身突然出現像雲片一樣的紅斑,幾天后消失,那就是瘡毒應發的地方,瘡毒已經解除了,但瘡瘍的形狀還在,這就是驗證。我起初不信,直到這個人瘡瘍發作的時候,瘡瘍不多,但是全身紅斑確實出現了,兩天後就消失了。
我才知道瘡瘍還有這麼奇特的現象。(新注)
立齋說:下疳屬於肝經濕熱下注,或者陰虛火燥,治療方法:腫痛發熱者,是血虛有熱,用四物湯加柴胡、山梔子;腫痛寒熱者,是肝經濕熱,用小柴胡湯加龍膽草、黃連;腫痛排便困難者,是濕熱壅滯,用龍膽瀉肝湯;腫痛腐爛潰瘍者,是氣血虛弱有火,用八珍湯加山梔子、柴胡;下午熱甚者,是陰血虛弱有火,用小柴胡湯加人參、白朮、川芎、當歸;
下午倦怠者,是陽氣虛弱下陷,用補中益氣湯;久治不癒並發寒熱者,是腎水不能滋生肝木,用六味地黃丸;如果陰莖肌肉收縮或鬆弛,或瘙癢疼痛,或排出白色分泌物,這是筋疝,用龍膽瀉肝湯;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子、炒龍膽草;陰虛火燥者,用六味地黃丸;陰莖瘙癢,排出白色分泌物,用補中益氣湯,與清心蓮子飲交替服用。
總而言之,這個病的本質是肝經陰虛,腫痛寒熱等症狀是標誌,必須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肝血。凡是脾土虛弱不能滋生金水,而出現各種肝病症狀的,應該輔以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來滋養臟腑的根本。
一個男子腫痛不消;一個男子潰爛且腫痛發熱,大便秘結,下午發熱;一個小孩腫痛,各種藥物都不見效。都用小柴胡湯送服蘆薈丸,服用幾次就痊癒了。
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患有上述症狀,亂用消毒藥物,虛證全部都有,已經兩年多了。詢問後才知道是先天稟賦不足,用萆薢湯,一個多月後症狀逐漸好轉,又用補陰八珍湯、補中益氣湯就痊癒了。
庶吉士劉華甫,有時陰莖疼痛,有時尿道口排出白色分泌物,有時大便秘結。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澤瀉、黃連、木通、龍膽草、茯苓兩劑,來清肝火,導濕熱,症狀逐漸好轉。後來因為勞累,突然寒熱,這是元氣再次受損,用補中益氣湯就好了。又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肝血,滋補腎水,就完全治癒了。
一個男子,陰莖腫痛,小便像淋一樣,自汗,非常痛苦,有時少量尿血,尺脈洪數,按之則澀。先用清心蓮子飲加牛膝、山梔子、黃柏、知母、柴胡,幾劑後好轉,再用滋腎丸,一劑就痊癒了。《玉機微義》說:如果自汗小便少,不能用藥物利尿。已經自汗了,津液就外洩,小便自然就少了。如果再利尿,就會導致營衛枯竭,無法制約火邪,煩熱就會更嚴重,應該等到熱退汗止,小便自然恢復。
這個病症,也是陽明經的病症,絕對禁止利尿。(薛氏註記)
海藏治下疳久不愈方
橡斗子兩個,加入黃丹至滿,用厚厚的頭髮纏繞固定,燒盡煙後研成細末。先用蔥白熱水清洗瘡瘍,洗淨膿液,再敷藥。嚴重者三次即可見效,如神效一般。
又下疳方
下疳,瘡內毒盛者,必須內治才能痊癒。外治的話,要用螵蛸散,或者這個方子也很好。
人中白(生用),官粉(煅黃),紅丹(飛炒)
等量研末,先用藥湯或濃茶清洗乾淨,然後敷藥。每天二到三次,可以用豬油或蜜水調和後敷用。
2. 便毒(六十一)
便毒論治如薛氏之法,固已詳矣,然又惟交感不潔,遭淫毒而患者為最多。每每先起下疳,下疳未已,便毒繼之,此濕熱穢毒之為患也。凡初起腫痛,尚未成膿,而元氣尚強者,速宜先去其毒,唯會膿散,或牡蠣散為最善。若已成膿,則或針或蝕,惟速去其膿,隨因證調補,使速收口為善。
若初起一核,其痛微,其腫漫者,此有二證,一以邪輕,一以元氣虛弱毒深而然。若邪輕者,只用會通膏加麝香貼之,無有不散,或降癰散亦可。若元氣虛弱而毒深者,既不肯散,又不早潰,愈久必愈甚,最為可畏。及其潰後,多不能收,輕則為瘻,重則殞命。此惟大補元氣,方不致害。
若焮腫痛甚,膿已將成,勢不能消,宜用降癰散留頭圍之,則勢可斂,痛可解,膿可速成而潰也。
立齋曰:便癰,屬足厥陰肝經,內熱外寒,或勞役過度,或房欲不節,或欲火不遂,或強固其精,或肝經濕熱而致,大抵多患於勞役不足,精氣俱虛之人。俗云一石米瘡,此言百日方可愈。若大補血氣,不旬日可愈,何用百日。蓋瘡之收斂,在乎血氣之盛也。亦有內蘊熱毒而生者,須辨虛實及成膿與否,不可概投攻藥。
凡婦人患此者,多在兩拗腫痛,或腹中結塊,小便澀滯,苟治者得法,患者又能調攝,無足慮也。常見治此證者,概用大黃之類之下之,以求內消,或其膿成,令膿從大便而出,鮮有見其痊也。人多欲內消者,恐收口之難也。若知補養血氣,不旬日而收矣,何難之有。若膿既成,豈有可消之理。
如再用克伐之劑,必致難治。
又曰:便癰者,血疝也,俗呼為便毒,言於不便處為癰也。乃足厥陰之經絡,及衝任督脈,亦屬肝之傍絡。此氣血流通之道路,今壅而腫痛,是則熱毒所致,宜先疏導其滯,更以托裡之劑,此臨證制宜之法也。
又《治法》曰:內熱外寒者,牛黃雙解散。濕熱壅滯者,宜用龍膽瀉肝湯,疏肝導滯。欲心不遂致逆精氣者,先用五苓散加大黃,疏其逆滯,後用地黃丸,以補肝腎強固其精。房欲不節者,宜六味丸料。勞倦過度者,補中益氣湯。
一男子,患便毒焮腫作痛,大小便秘,脈有力,以玉燭散二劑頓退,更以龍膽瀉肝湯,四劑而消。
一男子,膿未成大痛,服消毒托裡等藥不應。診之脈洪大,毒尚在,以仙方活命飲,一劑痛止,又劑而消。
一儒者,腫痛便澀,用八正散二劑,以清肝火,導濕熱,而腫痛愈。再以小柴胡加芎、歸、澤瀉、山梔二劑,以清火補血,而小便利。
一男子,已潰而痛不止,小便秘澀,此肝火未解也,與小柴胡加黃柏、知母、芎、歸,痛止便利,更以托裡當歸湯而瘡斂。若毒未解,而痛不止者,須用活命飲。
府庠沈尼文,年二十,左拗患之。余以肝腎陰虛,先用托裡藥,潰而將愈。因入房發熱作渴,右邊亦作痛,膿水清稀,虛證悉至,脈洪大而無力,勢甚可畏。用十全大補加附子一錢,脈證頓退,再劑全退。後用大補湯,三十劑而愈。
一男子腫而不潰,此因陽氣虛弱,用參、耆、歸、術,以補托元氣,用白芷、皂刺、柴胡、甘草,以排膿清肝,數劑而潰,以八珍加柴胡,補其氣血,數劑而愈。
春元凌待之,虛而服克伐藥,幾至危殆。余用托裡健脾藥而愈。秀才王文遠,因勞苦患之,服小柴胡湯而表證散後,用托裡藥,膿成,針之,而旬日愈。又胡判官,膿清脈弱,以大補之藥而已愈,因新婚復發,自用連翹消毒散,致瀉痢不止,竟致不救。可見此證,屬不足者多矣,非補不可。
大抵便毒屬肝經,初起堅硬,肝主筋故也。五七日後,當赤軟,膿成故也。若尚堅硬,乃元氣不能腐化。往往人見堅硬,只欲內消,反服攻散藥,多致虛虛之禍,前此治者,即其驗也。
一婦人,兩拗腫痛,小腹痞滿,小便數,白帶時下,寒熱往來,小水淋漓。余謂脾氣滯而血病,用龍膽瀉肝湯漸愈,又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而全愈。
一婦人,小腹內如有所梗,兩拗並人門俱腫,小便淋澀,經候不調,內熱作渴,飲食少思,腹內初如雞卵而漸大,脈洪數而虛,左關尤甚,屬肝膽鬱結之證也。用加味歸脾湯,肝火退,而脾土健,間以逍遙散下蘆薈丸而愈。(俱薛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