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1)

1. 論證(共三條)

霍亂一證,以其上吐下瀉,反覆不寧而揮霍撩亂,故曰霍亂,此寒邪傷臟之病也。蓋有外受風寒,寒氣入臟而病者;有不慎口腹,內傷食飲而病者;有傷飢失飽,飢時胃氣已傷,過飽食不能化而病者;有水土氣令,寒濕傷脾而病者;有旱潦暴雨,清濁相混,誤中沙氣陰毒而病者,總之皆寒濕傷脾之證。

邪在脾胃,則中焦不能容受,故從上而出則為吐,從下而出則為瀉,且凡邪之易受者,必其脾氣本柔,而既吐既瀉,則脾氣不無更虛矣。故凡治霍亂者,必宜以和胃健脾為主。健者,培補之謂,因其邪氣已去,而胃氣受傷,故非培補不可也。和者,調和之謂,以其胃氣雖傷,而邪猶未盡,故非察其邪正,而酌為調和不可也。

若其寒少滯多,則但以溫平之劑調之可也;若滯因於寒,則非溫熱之劑不能調也。而諸家有言為火者,謂霍亂之病多在夏秋之間,豈得為之傷寒乎?籲!謬亦甚矣。不知夏秋之交,正多臟寒之病,蓋一以盛暑將殺,新涼初起,天人易氣,寒之由也;一以酷暑當令,生冷不節,疾病因時寒之動也。

人以夏秋之外熱易見,而臟腑之內寒難見,故但知用熱遠熱,而不知用寒遠寒,見之淺陋,多有如此,此所以多致誤也。學者於此,當熟察之。

一、轉筋霍亂證,以其足腹之筋拘攣急痛,甚至牽縮陰丸,痛迫小腹,最為急候,此足陽明厥陰氣血俱傷之候也。觀河間曰:轉筋,經云反戾也,熱氣燥爍於筋,則攣瘛而痛,火主燔爍燥動故也。或以為寒客於筋者,誤也,蓋寒雖主於收引,然止為厥逆、禁固、屈伸不便,安得為轉筋也。所謂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證明矣。

丹溪亦曰:轉筋屬血熱。余謂此二子之言,總屬一偏之見,不可從也。試以《內經》質之,不有曰: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此轉筋者,謂非反折筋急之病乎,而何以謂之熱也?夫所謂轉者,以其堅強急痛,有如扭轉之狀,是謂轉筋,今西北方以轉字作去聲者,即其義也。而河間曰:轉者,動也,則不為強矣。

且凡患轉筋者,必於大吐大瀉之後,乃有此證,未聞於吐瀉之前,而先見轉筋者也。若轉於吐瀉之前而謂之火,猶可云因火而病也,既轉於吐瀉之後,則上下皆已火去,豈因吐瀉而反生火耶?又何以吐瀉之前火不轉耶?河間其何以解之。蓋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此證以陽明血氣驟損,筋急而然,本非火也。

觀無擇陳氏曰:轉筋者,以陽明養宗筋,屬胃與大腸。今暴吐下,津液頓亡,外感四氣,內傷七情,攻閉諸脈,枯削於筋,宗筋失養,必致攣縮,甚則卵縮、舌卷,為難治。此說始為切當。若從河間而作火治,能無誤乎?余故曰不可從也。

白話文:

論證(共三條)

霍亂這種病症,之所以稱為「霍亂」,是因為它會反覆地嘔吐、腹瀉,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就像被揮舞攪亂一樣。這其實是寒邪侵犯內臟所引起的疾病。大致可以分為幾種情況:一種是外感風寒,寒氣侵入臟腑導致;一種是不注意飲食,吃壞東西造成;一種是飢餓時胃氣已受損,又過量飲食,導致消化不良;一種是受水土影響,寒濕之氣傷害脾胃;還有一種是天氣變化劇烈,例如乾旱或暴雨,導致水質混濁,不小心受到沙氣陰毒而生病。總而言之,這些都是寒濕傷害脾胃的表現。

當邪氣侵犯脾胃時,中焦無法正常運作,所以會往上吐,往下瀉。凡是容易受到邪氣侵犯的人,通常是脾氣比較虛弱。而經過嘔吐和腹瀉後,脾氣會變得更加虛弱。因此,治療霍亂必須以調理脾胃為主要方向。所謂「健」,是指培補,因為邪氣已經去除,但胃氣受損,所以必須加以培補;所謂「和」,是指調和,因為胃氣雖然受損,但邪氣可能尚未完全消除,所以必須仔細分辨邪正虛實,再斟酌使用藥物調和。

如果寒氣較少,而阻塞較多,那麼只要用溫和的藥物調治就可以了;如果阻塞是因為寒邪引起的,就必須用溫熱的藥物才能調治。有些醫家認為霍亂屬於「火症」,是因為霍亂常常發生在夏秋之際,難道能說是傷寒嗎?唉!真是太荒謬了!他們不知道,夏秋交替時,其實更容易發生內臟受寒的疾病。一是因為盛夏將過,天氣轉涼,人體容易適應不良,所以會受寒;二是盛夏時,人常吃生冷食物而不加節制,導致疾病因寒邪而發作。

人們容易看到夏秋之際外在的熱象,卻很難察覺內臟的寒象,所以只知道要避開熱,卻不知道要避開寒,見識如此淺薄,才會導致誤診。學習醫理的人,對這一點要仔細觀察。

一、轉筋霍亂,是指腳部和腹部的筋脈拘攣疼痛,甚至會牽引到陰囊,導致小腹劇痛,情況非常危急。這是足陽明經和足厥陰經的氣血都受損的表現。《河間》說:「轉筋,就像經脈所說的反戾。熱氣使筋脈乾燥,就會攣縮而痛。火的特性是燃燒、燥熱而躁動。」也有人認為是寒邪侵襲筋脈所致,這是錯誤的。寒邪雖然會使筋脈收縮,但只會造成厥逆、僵硬、屈伸不利等現象,怎麼會造成轉筋呢?所謂的「轉」,是指動。陽主動,陰主靜,這就證明轉筋是熱症。

《丹溪》也說:「轉筋是屬於血熱。」我認為這兩位的說法都過於片面,不可採信。我們不妨用《內經》的理論來驗證,《內經》不是說:「經筋的疾病,寒則會使筋脈反折而急縮,熱則會使筋脈鬆弛而無力。」轉筋不就是筋脈反折急縮的病症嗎?怎麼能說是熱症呢?所謂的「轉」,是指筋脈堅硬而急痛,呈現扭轉的狀態,這才是轉筋。現在西北方把「轉」字讀作去聲,就是這個意思。《河間》說:「轉」是指動,那就不是強硬的狀態了。

而且,凡是患有轉筋的人,必定是在大吐大瀉之後才會出現這種症狀,沒聽說過在嘔吐腹瀉之前,就先出現轉筋的。如果是在嘔吐腹瀉之前就出現轉筋,或許可以說是因火而病。但既然是吐瀉之後才出現轉筋,表示體內火氣已經散去,怎麼會因為吐瀉而反生火呢?又為什麼吐瀉之前沒有轉筋呢?《河間》要如何解釋呢?要知道,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海洋,主導滋養筋脈。這種病症是因為陽明經的血氣突然受損,導致筋脈急縮,本質並不是火症。

《無擇陳氏》說:「轉筋,是因為陽明經的氣血滋養筋脈,而陽明經又屬於胃和大腸。現在因為突然大吐大瀉,津液大量喪失,又外感四氣,內傷七情,導致脈絡閉塞,筋脈枯槁,失去滋養,必然會攣縮。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陰囊收縮、舌頭捲曲的危險狀況,難以治療。」這種說法才比較正確。如果按照《河間》的說法,用清熱的藥物治療,難道不會造成誤診嗎?所以我說,他的觀點是不可採信的。

一、夏秋交替,新涼剛至之時,或是狂風暴雨,或是忽冷忽熱的時候,都是陰陽相爭之際。懂得養生的人,在這個時候最應該謹慎。無論是外在的衣物,還是內在的飲食,該增加的要增加,該節制的要節制,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夠預防疾病。如果稍微不注意,被微小的寒邪侵襲,霍亂、嘔吐腹瀉、腸胃絞痛、瘧疾痢疾之類的疾病,很快就會發作。這就是所謂的「所忽者微,而所害者大」。而且,富貴人家吃的精緻食物和貧困人家吃的粗茶淡飯不同,體弱的人和體壯的人也不同。

更何況,體壯的人也不能仗恃自己的強健,體弱的人又怎麼能忽略自己的虛弱呢?所以,愛惜自己的人不能不注意這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