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 (15)

1. 大便秘結(三十五)

立齋曰:瘡瘍大便秘結,若作渴飲冷,其脈洪數而有力者,屬實火,宜用內疏黃連湯。若口乾飲湯,其脈浮大而無力者,屬氣虛,宜八珍湯。若腸胃氣虛而燥而不通者,宜用十全大補湯培養之。若瘡證屬陽,或因入房傷腎,而不通者,宜用前湯加姜附回陽,多有得生者。若飲食雖多,大便不通,而肚腹不脹者,此內火消爍,切不可通之。

若肚腹痞脹,而直腸乾涸不通者,宜用豬膽汁導之。若誤行疏利,復傷元氣,則不能潰斂。經曰: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津液潤則大便如常。若潰瘍有此,因氣血虧損,腸胃乾涸,當大補為善,設若不審虛實,而一於疏利者,鮮有不誤。若老弱或產後而便難者,皆氣血虛也,豬膽汁最效。

甚者多用之。更以養氣血藥助之,萬不可妄行攻伐。

居賓鷗,仲夏患發背,黯腫尺余,皆有小頭如鋪粟狀,四日矣。此真氣虛而邪氣實也。遂隔蒜灸之,服活命飲二劑,其邪頓退。乃純補其真陰,又將生脈散以代茶飲,瘡邪大退。余因他往三日,復視之,飲食不入,中央肉死,大便秘結,小便赤濁。余曰:中央肉死,毒氣盛而脾氣虛也。

大便不通,腸虛而不能傳送也。小便赤濁,脾虛而火下陷也治亦難矣。彼始云:莫非間斷補藥之過也。余曰:然。乃急用六君子加當歸、柴胡、升麻,飲食漸進,大便自通。外用烏金膏,塗中央三寸許,四周紅腫漸消,中央黑腐漸去。乃敷當歸膏,用地黃丸與前藥間服,將百劑而愈。

(薛按)

白話文:

大便秘結(三十五)

瘡瘍伴隨大便秘結,如果患者口渴想喝冷飲,脈象洪數有力,屬於實火,應該服用內疏黃連湯。如果口乾想喝湯,脈象浮大而無力,屬於氣虛,應該服用八珍湯。如果腸胃氣虛、乾燥不通,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調養。如果瘡瘍屬於陽證,或因房事傷腎導致不通,應該在上述湯劑中加入生薑、附子、回陽藥,多半能治癒。如果飲食雖多,大便不通,但腹部不脹,這是內火灼傷,絕對不能使用通便藥物。

如果腹部痞脹,直腸乾燥不通,可以用豬膽汁導瀉。如果錯誤地使用瀉藥,反而傷了元氣,則無法使瘡瘍癒合。經書記載:腎經的氣血開竅於二陰,精氣藏於腎臟。津液充足,大便就會正常。如果潰瘍伴隨這種情況,是因為氣血虧損,腸胃乾燥,應該大力補益為佳。如果不能判斷虛實,而一味使用瀉藥,很少有不犯錯誤的。如果年老體弱或產後大便困難,都是氣血虛弱,豬膽汁最有效,病情嚴重者可以用多次,並配合補益氣血的藥物,絕對不能胡亂攻伐。

某病人居賓鷗,仲夏患發背,患處黯腫,直徑約一尺,表面有許多像小米粒一樣的小膿皰,已經持續四天了。這是真氣虛弱而邪氣盛實。於是用隔蒜灸治療,服用活命飲兩劑,邪氣立刻減退。然後著重補益真陰,用生脈散代替茶飲,瘡瘍邪氣大減。我因事外出三天,再次去看他時,他已經飲食不下,患處中央組織壞死,大便秘結,小便赤濁。我說:患處中央組織壞死,是毒氣盛而脾氣虛弱。

大便不通,是腸道虛弱,不能傳送糟粕;小便赤濁,是脾虛而導致下焦虛火。這病情治療起來很困難。病人說:是不是因為間斷服用補藥造成的?我說:是的。於是緊急使用六君子湯加當歸、柴胡、升麻,飲食逐漸恢復正常,大便也自行通暢。外用烏金膏塗抹患處中央約三寸,四周紅腫漸漸消退,中央黑色壞死組織也漸漸脫落。然後敷用當歸膏,並服用地黃丸和之前的藥物,大約服藥一百劑才痊癒。

(薛氏按語)

2. 小便淋澀不利(三十六)

立齋曰:瘡瘍,小便淋漓頻數,或莖中澀者,腎經虧損之惡證也,宜用加減八味丸,以補陰。足脛逆冷者,宜用八味丸,以補陽。若小便頻數而黃者,宜用四物湯加參、朮、麥門、五味,以滋肺腎。若小便短而少者,宜用補中益氣加山藥、麥門、五味,以補脾肺。若熱結膀胱而不利者,宜用五淋散,以清熱。

若脾氣燥熱而不能化者,宜用黃芩清肺飲,以滋陰。若膀胱陰虛,陽無以生者,宜用滋腎丸。若膀胱陽虛,陰無以化者,宜用六味地黃丸。腎虛之患,多傳此證,非滋化源則不救。若用黃柏知母反瀉其陽,是速其危也。若老人陰痿思色,精氣內敗,莖中痛而不利者,用加減八味丸加車前子、牛膝。

不應,更加附子,多有復生者。若精已竭而復耗之,大小便中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以前藥加附子,亦有復生者。王太僕云:無陰則陽無以化,無陽則陰無以生。當滋其化源,若專用淡滲,復損真陰,乃速其危也。

白話文:

小便排尿困難或不順暢的情況,是因為腎經虧損導致的嚴重病症。 如果伴隨陰部疼痛或排尿頻數,應該服用加減八味丸來滋補陰氣。如果腳脛冰冷,則應該服用八味丸來溫補陽氣。若小便頻數且顏色發黃,則應該服用四物湯,再加入人參、白朮、麥冬、五味子來滋養肺腎。若小便量少且排尿困難,則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山藥、麥冬、五味子來補益脾肺。如果膀胱有熱邪積聚導致排尿困難,則應該服用五淋散來清熱。

如果脾氣燥熱導致代謝失常,則應該服用黃芩清肺飲來滋陰。如果膀胱陰虛,導致陽氣無法產生,則應該服用滋腎丸。如果膀胱陽虛,導致陰氣無法轉化,則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腎臟虛弱的疾病,大多會導致這種排尿困難的症狀,如果不滋養其根本,就無法治愈。如果使用黃柏、知母等藥物反過來耗散陽氣,反而會加重病情。如果老年人出現性功能減退、性慾低下、精氣衰敗,並伴隨陰部疼痛和排尿困難,則應該服用加減八味丸,再加入車前子、牛膝。

不應再添加附子,許多病例在這樣治療後都恢復了。如果精氣已經耗盡,又繼續消耗,導致大小便時牽扯疼痛,疼痛越厲害,排尿就越頻繁,排尿越頻繁,疼痛就越厲害,此時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附子,也有一些病例能夠恢復。王太僕說: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轉化;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產生。應該滋養其根本,如果只用清利滲濕的藥物,反而會損傷真陰,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

3. 發痙(三十七)

立齋曰:瘡瘍發痙,因氣血虧損,或為外邪所搏,或內虛鬱火所致。其形則牙關緊急,四肢勁強,或腰背反張,肢體抽搐。其有汗而不惡寒者,曰柔痙。風能散氣,故有汗也。其無汗而惡寒者,曰剛痙。寒能澀血,故無汗也。皆由亡血過多,筋無所養,故傷寒汗下過多,與潰瘍、產後多患之,乃敗證也。若大補氣血,多有可治者;若作風治,速其危也。

痙論法,俱詳見《雜證謨十二卷·痙證門》,所當參閱。

白話文:

立齋說:瘡瘍引發的痙攣,是因為氣血虧損,或是外邪侵襲,或是內虛鬱火造成的。症狀表現為牙關緊閉,四肢僵硬,或者腰背反弓,肢體抽搐。如果出汗但不惡寒,稱為柔痙,因為風能疏散氣血,所以會出汗。如果不出汗且惡寒,稱為剛痙,因為寒邪能阻滯血氣,所以不出汗。這些都是由於失血過多,筋脈缺乏濡養造成的,所以傷寒病後汗出過多、瘡瘍患者、產後婦女容易罹患此症,屬於病情危重的證候。如果大力補益氣血,大多可以治癒;如果單純用風寒之法治療,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

關於痙攣的論述方法,詳見《雜證謨十二卷·痙證門》,請參考查閱。

4. 無寐(三十八)

立齋曰:瘡瘍潰後無寐,發熱煩躁,血虛也,聖愈湯。自汗不止無寐,氣虛也,四君子加黃耆、五味子。發熱煩躁,肉瞤筋惕,氣血虛也,八珍湯。大渴面赤,脈洪大而浮,陰虛發熱也,當歸補血湯。肢體微熱,煩躁面赤,脈沉微,陰盛發躁也,四君加姜附。

白話文:

無寐(三十八)

傷口潰爛後睡不著,發燒煩躁,是血虛,用聖愈湯。自己一直冒汗睡不著,是氣虛,用四君子湯加黃耆、五味子。發燒煩躁,肌肉抽搐,是氣血兩虛,用八珍湯。很渴、臉紅,脈搏洪大而浮,是陰虛發熱,用當歸補血湯。肢體微熱,煩躁臉紅,脈搏沉細微弱,是陰盛導致煩躁,用四君子湯加生薑、附子。

5. 瘡瘍出血(三十九)

立齋曰:瘡瘍出血,因五臟之氣虧損,虛火動而錯經妄行也。當求其經,審其因而治之。若肝熱而血妄行者,宜四物加炒山梔、芩、朮、丹皮。肝虛而不能藏血者,六味地黃丸。心虛而不能主血者,四物加炒黃連、丹皮、苓、術。脾虛熱而不能統血者,四君子加炒梔子、丹皮。

若脾經鬱結,用歸脾湯加五味子。脾肺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陰火動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過多,見煩躁發渴等證。勿論其脈,急用獨參湯,以補氣。經云:血生於氣。苟非參耆歸術,甘溫等劑,以生心肝之血,決不能愈。若發熱脈大者,不治。

凡患血證,皆當以犀角地黃湯為主。

白話文:

瘡瘍出血的原因是五臟的氣血虧損,導致虛火上升,經絡運行紊亂。治療時要找出病變的經絡,查明病因再對症下藥。

如果肝火旺盛導致出血,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炒山梔子、黃芩、蒼朮、丹皮。如果肝臟虛弱,不能收攝血液,則用六味地黃丸。如果心臟虛弱,不能統攝血液,則用四物湯加上炒黃連、丹皮、茯苓、蒼朮。如果脾臟虛熱,不能統攝血液,則用四君子湯加上炒梔子、丹皮。

如果脾經鬱結,則用歸脾湯加五味子。如果脾肺氣虛,則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如果氣血都虛弱,則用十全大補湯。如果陰虛火旺,則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

如果出血過多,伴隨煩躁口渴等症狀,不論脈象如何,都要緊急使用獨參湯來補氣。因為血液的產生依靠於氣血,如果不使用人參、黃耆、當歸、蒼朮等甘溫的藥物來滋生心肝的血液,病情就一定好不了。如果伴有發熱和脈象洪大的情況,則不宜治療。

所有出血的疾病,都應該以犀角地黃湯為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