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 (14)

1. 潰瘍作痛(二十九)

立齋曰:膿出而反痛者,虛也,宜補之。脈數虛而痛者,屬虛火,宜滋陰。脈數實而痛者,邪氣實也,宜泄之。脈實便秘而痛者,邪在內也,宜下之。脈澀而痛者,氣血虛寒也,溫補之。大抵瘡之始作也,先發為腫,氣血鬱積,蒸肉為膿,故多痛。膿潰之後,腫退肌寬,痛必漸減。

若反痛者,乃虛也,宜補之。亦有穢氣所觸者,宜和解之;風寒所逼者,宜溫散之。

丁蘭,年二十餘,股內患毒日久,欲求內消。診其脈滑數,知膿已成,因氣血虛不潰,遂刺之。膿出作痛,以八珍湯治之,少可。但膿水清稀,更以十全大補湯加炮附子五分,數劑漸愈。仍服十全大補湯,三十餘劑而痊。

白話文:

立齋說:膿瘡出現卻反而疼痛,是身體虛弱的表現,應該要補益身體。脈搏跳動快速而虛弱,且伴隨疼痛,這是虛火上炎,應該滋陰降火。脈搏跳動快速而有力,且伴隨疼痛,是邪氣入侵,應該要疏泄邪氣。脈搏沉實且便秘,且伴隨疼痛,是邪氣停留在體內,應該要瀉下通便。脈搏沉澀且伴隨疼痛,是氣血虛寒,應該要溫補氣血。

總而言之,瘡瘍剛開始發作時,先會出現腫脹,氣血瘀積,蒸灼肌肉形成膿液,所以會很疼痛。膿液潰破之後,腫脹消退,肌肉鬆弛,疼痛就會逐漸減輕。

如果瘡瘍潰破之後反而更加疼痛,就是身體虛弱的表現,應該要補益身體。也有可能是穢氣觸犯,應該要和解調和;或者風寒入侵,應該要溫散寒邪。

丁蘭,二十多歲,大腿內側患毒瘡已久,想要內消膿毒。診斷其脈搏滑數,知道膿瘡已經形成,由於氣血虛弱無法潰破,於是用針刺治療。膿液排出後反而疼痛,於是服用八珍湯治療,疼痛稍減。但是膿液清稀,又服用十全大補湯加入炮附子五分,服藥數劑後漸漸痊癒。之後繼續服用十全大補湯,服用三十多劑後完全痊癒。

一僧股內患腫一塊,不痛不潰,治以托藥二十餘劑,膿成,刺之作痛。予謂:腫而不潰,潰而反痛,此氣血虛甚也,宜峻補之。彼云:氣無補法。予謂:正氣不足,不可不補,補之則氣化而痛,邪自除。遂以參、耆、歸、朮、熟地黃治之,兩月餘而平。(薛按)

白話文:

一位僧人腿內長了一塊腫塊,不痛不潰,用托藥治療了二十多劑,膿液形成,用針刺時感到疼痛。我說:「腫瘤不潰爛,潰爛後反而疼痛,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應該用峻補的方法治療。」他說:「氣沒有補的方法。」我說:「正氣不足,必須要補,補了之後,氣血就會轉化,疼痛也會消失,邪氣自然就會被驅除。」於是用人參、黃芪、當歸、白朮、熟地黃治療他,兩個多月後病就好了。(薛氏評論)

2. 潰瘍發熱(附惡寒三十)

用手摸熱有三法:以輕手捫之則熱,重按之則不熱,是熱在皮毛血脈也。重按之至筋骨之分則熱蒸手極甚,輕手則不熱,是邪在筋骨之間也。不輕不重按之而熱,是熱在筋骨之上,皮毛血脈之下,乃熱在肌肉也。

仲景曰: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陽氣不足也。寸口脈微,為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尺脈弱為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

王氏曰:病熱而脈數,按之不鼓動,乃寒盛格陽而致之,非熱也。形證似寒,按之而脈氣鼓擊於指下盛者,此為熱甚,拒陰而生病,非寒也。

東垣曰:發熱惡熱,大渴不止,煩躁肌熱,不欲近衣,或目痛鼻乾,但脈洪大,按之無力者,非白虎湯證也,此血虛發躁,當以當歸補血湯主之。又有火鬱而熱之證,如不能食而熱,自汗氣短者,虛也,當以甘寒之劑瀉熱補氣。如能食而熱,口舌乾燥,大便難者,當以辛苦大寒之劑下之,以瀉火保水。

白話文:

用手摸熱有三种方法:轻轻地用手摸,感觉到热,用力按下去就不热了,说明热在皮肤毛发、血脉之中。用力按到筋骨的分界处,手就感到非常热,轻轻地摸就感觉不到热,说明邪气在筋骨之间。不轻不重地按下去就感觉热,说明热在筋骨之上,皮肤毛发、血脉之下,也就是热在肌肉里。

仲景说:脉虚就血虚,血虚就会生寒,阳气不足。寸口脉微弱,是阳气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就会出现发冷怕寒的症状。尺脉弱是阴气不足,阳气下降进入阴中,就会发热。

王氏说:病人发热脉数,按下去没有搏动感,是因为寒盛阻碍阳气而导致的,不是真正的热。症状表现像寒症,按下去脉气却很强,有力地冲击手指,这是热气很盛,抵抗阴气而生病,不是寒症。

东垣说:发热怕热,口渴不止,烦躁肌热,不愿意靠近衣服,或者眼睛痛鼻子干,脉象虽然洪大,但按下去无力,这并不是白虎汤的症候,这是血虚发躁,应该用当归补血汤治疗。还有一种火郁而热的症候,比如不能吃东西却发热,自汗气短,这是虚证,应该用甘寒的药物泻热补气。如果能吃东西却发热,口干舌燥,大便困难,应该用辛苦大寒的药物泻火保水。

又曰: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晝夜發熱煩躁,是重陽無陰也,當急瀉其陽,峻補其陰。

立齋曰:脈浮或弱而熱,或惡寒者,陽氣虛也,宜補氣。脈澀而熱者,血虛也,宜補血。脈浮數發熱而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脈沉數發熱而痛者,邪在裡也,當下之,午前熱者,補血為主;午後熱者,補氣為主。左手脈小於右手而熱者,用血藥多於氣藥;右手脈小於左手而熱者,用氣藥多於血藥。

白話文:

又說:白天發熱,晚上安靜,這是陽氣自身旺盛於陽分。白天安靜,晚上發熱煩躁,這是陽氣下降進入陰分,叫做熱入血室。白天晚上都發熱煩躁,這是重陽無陰,應該緊急瀉掉陽氣,大力補益陰氣。

立齋說:脈象浮或弱而伴隨發熱,或怕冷,是陽氣虛弱,應該補氣。脈象澀而伴隨發熱,是血虛,應該補血。脈象浮數伴隨發熱疼痛,是邪氣在表,應該散之。脈象沉數伴隨發熱疼痛,是邪氣在裡,應該下之。上午發熱,以補血為主;下午發熱,以補氣為主。左手脈搏小於右手而伴隨發熱,用血藥多於氣藥;右手脈搏小於左手而伴隨發熱,用氣藥多於血藥。

3. 發熱煩躁(三十一)

王太僕曰: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治其心。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夏止,悠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當補其腎。故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收於內。又熱不勝寒,是無火也,寒不勝熱,是無水也。夫寒之不寒,責其無水;熱之不熱,責其無火。

熱之不久,責之心虛;寒之不久,責腎之弱。治者當深味之。

立齋曰:瘡瘍發熱煩躁,或出血過多,或膿潰大泄,或汗多亡陽,或下多亡陰,以致陰血耗散,陽無所依,浮散於肌表之間,而非火也。若發熱無寐者,血虛也,用聖愈湯。兼汗不止,氣虛也,急用獨參湯。發熱煩躁,肉瞤筋惕,血氣俱虛也,用八珍湯。大渴面赤,脈洪大而虛,陰虛發熱也,用當歸補血湯。

肢體微熱,煩躁面赤,脈沉而微,陰盛發躁也,用四君加薑、附。

白話文:

王太僕說:「天氣極度寒冷卻沒有明顯的寒意,這是因為身體沒有陽氣,應該治療心臟。天氣極度炎熱卻沒有明顯的熱意,這是因為身體沒有陰氣,熱氣在夏季消退,反覆無常,忽冷忽熱,也是因為沒有陰氣,應該補腎。所以心臟充盈就會生熱,腎臟充盈就會生寒。腎虛就會寒氣內動,心虛就會熱氣內收。而且,熱氣不能抵抗寒氣,也是因為沒有陽氣,寒氣不能抵抗熱氣,也是因為沒有陰氣。

寒氣不寒冷,就要責怪身體沒有陰氣;熱氣不炎熱,就要責怪身體沒有陽氣。

熱氣不能持久,就要責怪心臟虛弱;寒氣不能持久,就要責怪腎臟虛弱。治療疾病的人應該深刻理解這些道理。

立齋說:「瘡瘍發熱煩躁,或者出血過多,或者膿液大量流出,或者汗出過多導致陽氣虛脫,或者排泄過多導致陰氣虧損,以至於陰血耗損,陽氣無所依附,浮散於肌膚表面,這並不是火熱。如果發熱不能入睡,是血虛,應該用聖愈湯。如果兼有汗出不止,是氣虛,應該緊急使用獨參湯。如果發熱煩躁,肌肉跳動,筋骨抽搐,是血氣俱虛,應該使用八珍湯。如果口渴面紅,脈搏洪大而虛,是陰虛發熱,應該使用當歸補血湯。

肢體微熱,煩躁面紅,脈象沉細,是陰盛而躁動,應該使用四君子湯加生薑、附子。」

4. 作嘔(三十二)

立齋曰:喜熱惡寒而嘔者,宜溫養胃氣。脈細,腸鳴腹痛,滑泄而嘔者,宜托裡溫中。喜寒惡熱而嘔者,宜降火。脈實便秘而嘔者,宜瀉火。若不詳究其源,而妄用攻毒之藥,則腫者不能潰,潰者不能斂矣。雖丹溪曰,腫瘍時嘔,當作毒氣攻心治之,潰瘍時嘔,當作陰虛補之,殊不知此大概之言耳。

況今之熱毒內攻而嘔者,十才一二,脾胃虛寒或痰氣而嘔者,十居八九,故不可執以為言也。又曰:凡癰瘍腫赤痛甚,煩躁脈實而嘔者,為有餘,當下之。若腫硬不潰,脈弱而嘔者,乃陽氣虛弱,當補之。若嘔吐食少者,乃胃氣虛寒,當溫補脾胃。若痛傷胃氣,或感寒邪穢氣而嘔者,雖在腫瘍,當助胃壯氣,若妄用攻伐,多致變證不治。

白話文:

立齋說:喜歡熱、怕冷並且嘔吐的,應該溫養胃氣。脈象細弱,腸鳴腹痛,經常腹瀉並且嘔吐的,應該溫暖脾胃,止住瀉痢。喜歡冷、怕熱並且嘔吐的,應該降火。脈象實而便秘並且嘔吐的,應該瀉火。如果不明究其原因,就亂用攻毒的藥物,那麼腫瘍就無法潰破,潰破了也無法收斂。雖然丹溪先生說,腫瘍時嘔吐,應該當作毒氣攻心來治療,潰瘍時嘔吐,應該當作陰虛來補益,但殊不知這些只是概括性的話而已。

況且現在因為熱毒內攻而嘔吐的,十個人中只有一、兩個人,脾胃虛寒或者痰氣導致嘔吐的,十個人中就有八、九個人,所以不可執著於此說。又說:凡是癰瘍腫脹、發紅疼痛很嚴重,煩躁不安、脈象實而嘔吐的,屬於陽氣有餘,應該瀉下治療。如果腫脹堅硬不潰破,脈象弱而嘔吐的,是陽氣虛弱,應該補益。如果嘔吐、食慾不振的,是胃氣虛寒,應該溫補脾胃。如果疼痛傷了胃氣,或者感受了寒邪穢氣而嘔吐的,即使是在腫瘍的狀態下,也應該幫助胃氣、增強體力,如果胡亂使用攻伐的藥物,很容易導致病情變化,難以治療。

薛氏《樞要》曰:瘡瘍作嘔,不可泥於熱毒內攻,而概用敗毒等藥。如熱甚焮痛,邪氣實也,仙方活命飲解之。作膿焮痛,胃氣虛也,托裡消毒散補之。膿熟脹痛,氣血虛也,先用托裡散,後用針以泄之。焮痛便秘,熱壅於內也,內疏黃連湯導之。若因寒藥傷胃而嘔者,托裡建中湯。

胃寒少食而嘔者,托裡益中湯。中虛寒淫而嘔者,托裡溫中湯。肝木乘脾而嘔者,托裡抑青湯。胃脘停飲而嘔者,托裡清中湯。脾虛自病而嘔者,托裡益黃湯。鬱結傷脾而嘔者,托裡越鞠湯。又曰:大凡諸瘡作嘔,若飲冷便秘是熱毒也,黃連消毒散解之。飲冷便實是胃火也,竹葉石膏湯清之。

白話文:

薛氏在《樞要》中說:瘡瘍伴隨嘔吐,不可一味認為是熱毒內攻,而泛用清熱解毒的藥物。

若熱毒熾盛,焮痛明顯,屬於邪氣實證,可服用仙方活命飲來解毒。

若瘡瘍化膿,焮痛伴隨,屬於胃氣虛弱,可服用消毒散來補氣托裡。

若膿液成熟,脹痛難忍,屬於氣血虛弱,可先服用托裡散補氣,再用針刺來排膿。

若焮痛伴隨便秘,屬於熱毒壅塞於內,可服用內疏黃連湯來引導熱毒外出。

若因服用寒性藥物傷胃而嘔吐,可服用建中湯來托裡補中。

若胃寒少食而嘔吐,可服用益中湯來托裡溫中。

若中虛寒邪入侵而嘔吐,可服用溫中湯來托裡溫中。

若肝木乘脾而嘔吐,可服用抑青湯來抑制肝氣。

若胃脘停飲而嘔吐,可服用清中湯來清熱化痰。

若脾虛自病而嘔吐,可服用益黃湯來補脾益氣。

若鬱結傷脾而嘔吐,可服用越鞠湯來疏肝理氣。

又說:凡是瘡瘍伴隨嘔吐,若飲冷即便秘,這是熱毒壅盛,可服用黃連消毒散來解毒。若飲冷卻大便堅實,這是胃火熾盛,可服用竹葉石膏湯來清熱瀉火。

懶食飲湯是胃虛也,變證補之。大便不實,喜飲熱湯是脾胃虛寒也,六君加炮姜以溫之。常見脾胃虛弱者,用前散反心膈陰冷致嘔,而喉舌生瘡,乃腎水枯涸,虛火炎上也,其證甚惡,急用加減八味丸,亦有得生者。

熱毒作嘔,證如劉貴患腹癰,焮痛煩躁脈實作嘔。河間云:瘡瘍者,火之屬,須分內外,以治其本。若脈沉實者,先當疏其內,以絕其源。又曰:嘔噦心煩,脈沉而實,腫硬木悶,或皮肉不變,邪氣在內,宜用內疏黃連湯治之。然做嘔脈實,毒在內也。遂以前湯通利二三行,諸證悉去,更以連翹消毒散而愈。

白話文:

懶於進食和飲湯,這是因為胃部虛弱,需要進行補救。如果大便不穩定,喜歡喝熱湯,這表明脾胃都處於虛寒狀態,應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炮姜來溫暖它們。

經常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時,會導致心膈部位陰冷,引發嘔吐,同時喉嚨和舌頭會出現瘡疹,這通常是因為腎水乾涸,導致虛火上炎,這種情況非常嚴重,必須迅速使用加減八味丸來治療,有些人甚至能夠因此獲得康復。

當熱毒引起嘔吐時,例如像劉貴這樣的患者,他們腹部長了癰,伴有紅腫、疼痛、焦慮和脈搏實等症狀。根據河間的理論,創傷或瘡瘍多與火有關,需區分內外,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治療。如果脈搏沈實,應先清除內部問題,以斷絕病因。此外,當出現嘔吐、心煩意亂、脈搏沈實、腫塊堅硬、或皮膚未變化的症狀時,邪氣可能在內部,應使用內疏黃連湯進行治療。

然而,當嘔吐伴有脈搏實的現象,表示毒素仍在體內。此時,可以使用之前的藥方進行通暢,並清除兩到三次,使所有症狀消失,再以連翹消毒散來進行最終治療,直至痊癒。

金臺王時亨,年逾四十,患臂毒焮痛作嘔,服托裡消毒藥愈甚,予用涼膈散二劑頓退,更以四物湯加芩連,四劑而消。(薛按)

胃寒作嘔,證如顧浩室人,年逾四十,患發背,治以托裡藥而潰。忽嘔而瘡痛,胃脈弦緊,彼以為餘毒內攻。東垣云:嘔吐無時,手足厥冷,臟腑之虛也。丹溪云:潰後發嘔不食者,濕氣侵於內也。又云:膿出而反痛,此為虛也,今胃脈弦緊,木乘土位,其虛明矣。予欲以六君子湯加酒炒芍藥、砂仁、藿香治之。

白話文:

金臺王時亨,年過四十,手臂患毒,又紅又腫,疼痛難忍,還伴隨嘔吐。他服用瀉下解毒的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我給他開了兩劑涼膈散,嘔吐立刻止住。接著又用四物湯加黃芩、黃連,四劑後腫痛消退。

薛氏註解:這是胃寒導致的嘔吐。症狀如同顧浩室的人,年過四十,患了背瘡,用瀉下解毒的藥物後潰爛。突然嘔吐,瘡口疼痛,胃脈弦緊,他們以為是餘毒內攻。東垣說:無時不嘔,手腳冰冷,是臟腑虛弱所致。丹溪說:潰爛後嘔吐不思飲食,是濕氣侵襲內部所致。他也說:膿液流出反而疼痛,是虛弱的表現。現在胃脈弦緊,木氣乘克土氣,虛弱之象明顯。我想用六君子湯加酒炒芍藥、砂仁、藿香來治療。

彼自服護心散,嘔愈甚,復邀治。仍用前藥,更以補氣血藥,兩月而愈。大抵濕氣內侵,或感穢氣而作嘔者,必喜溫而脈弱,熱毒內攻而作嘔者,必喜涼而脈數。必須辨認明白。亦有大便不實,或腹痛,或膨脹,或嘔吐,或吞酸噯腐,此皆腸胃虛寒也,以理中湯治之。如不應,加熟附子二三片。

予嘗飲食少思,吞酸噯腐,諸藥不應,惟服理中湯及附子理中丸有效。蓋此證皆因中氣虛寒,不能運化鬱滯所致,故用溫補之劑,使中氣溫和,自無此證矣。張生患漆瘡作嘔,由中氣虛弱,漆毒侵之,予以六君子湯加砂仁、藿香、酒炒芍藥治之,彼不信,另服連翹消毒散,嘔果甚。復邀治,仍以前藥,外用麻油調鐵鏽末塗之而愈。

白話文:

他原本服用護心散,嘔吐更加嚴重,又來找我治療。我仍然使用之前的藥方,並且加入補氣血的藥物,兩個月後痊癒。一般來說,濕氣內侵,或者受到穢氣感染而嘔吐的人,一定喜歡溫和的藥物,脈搏也比較弱;熱毒內攻而嘔吐的人,一定喜歡涼性的藥物,脈搏也比較快。必須要辨認清楚。

也有一些人出現大便不實、腹痛、腹脹、嘔吐、吞酸噯腐等症狀,這些都是腸胃虛寒造成的,可以用理中湯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加兩三片熟附子。

我曾經飲食少思,吞酸噯腐,服用很多藥物都沒效果,只有服用理中湯和附子理中丸有效。這是因為這些症狀都是由於中氣虛寒,無法運化消化積滯造成的,所以要用溫補的藥物,讓中氣溫和,自然就不會出現這些症狀了。

張生患了漆瘡,並伴有嘔吐,這是由於中氣虛弱,漆毒入侵造成的。我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藿香、酒炒芍藥來治療他,他不相信,另外服用了連翹消毒散,結果嘔吐更嚴重。他又來找我治療,我還是用之前的藥方,並在外部用麻油調和鐵鏽末塗抹,最後治癒了。

(薛按)

戴氏曰:如噁心者,無聲無物,欲吐不吐,欲嘔不嘔,雖曰噁心,實非心經之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薑,蓋能開胃豁痰也。(名元禮南院使)

白話文:

薛氏指出:若出現噁心的情況,並沒有聲音,也沒有東西要吐,只是想要吐卻吐不出來,想要嘔吐卻嘔不出來。雖然被稱為噁心,但實際上並非心經的問題,而是與胃口有關。應使用「生薑」,因為它能開胃豁痰。

名為元禮的南院使有這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