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二十明集·雜證謨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明集·雜證謨 (3)

1. 實嘔證治(共九條)

一方,治嘔吐之極,或反胃,粥湯入胃即吐,垂死者,用人參二兩,水一升,煮四合,熱服,日再進,兼以人參煮粥食之,即不吐。

白話文:

有一個治療方法,可以處理嘔吐非常嚴重,或是反胃,連喝粥或湯都無法入胃,已經快要死的人。用人參二兩,加水一升,煮到剩四合,趁熱喝,一天喝兩次,同時可以用人參煮粥吃,這樣就能止住嘔吐。

2. 吐蛔

凡吐蛔者,必因病而吐蛔,非因蛔而致吐也,故不必治其蛔,而但治其所以吐,則蛔自止矣。有因胃火而吐蛔者,以內熱之甚,蛔無所容而出也。但清其火,火清而蛔自靜,輕者抽薪飲,甚者萬應丸之屬是也。有因胃寒而吐蛔者,以內寒之甚,蛔不能存而出也。但溫其胃,胃暖而蛔自安,仲景烏梅丸之屬是也。

有因胃虛無食而吐蛔者,以倉廩空虛,蛔因求食而上出也。此胃氣大虛之候,速宜補胃溫中,以防根本之敗,如溫胃飲、理中湯、聖朮煎之屬也。以上三者,固皆治蛔之法,然蛔有死者,有活者,若吐死蛔,則但治嘔如前可也;若活蛔上出不已,則不得不有以逐之,蓋蛔性畏酸、畏苦,但加烏梅為佐使,則蛔自伏也。若胃實火盛者,可加苦楝根,或黃連亦善。

其有未盡者,俱詳列諸蟲本門,及後條吐蛔治按中。

白話文:

凡是會吐蛔蟲的人,一定是因為生病才導致吐蛔蟲,而不是因為蛔蟲本身才造成吐的。所以,不需要特別去治療蛔蟲,只要治療導致吐的原因,蛔蟲自然就會停止吐出。

有的是因為胃火太旺而吐蛔蟲,這是因為體內熱氣太過嚴重,蛔蟲沒辦法待在裡面才跑出來。只要清除胃火,火氣消了,蛔蟲自然就會安靜下來。輕微的可以喝抽薪飲,嚴重的話可以用萬應丸之類的藥。

有的是因為胃寒而吐蛔蟲,這是因為體內寒氣太過嚴重,蛔蟲沒辦法生存才跑出來。只要溫暖胃部,胃暖了,蛔蟲自然就會安穩下來,可以使用仲景烏梅丸之類的藥。

有的是因為胃虛弱,沒有食物而吐蛔蟲,這是因為胃空空的,蛔蟲為了找食物才向上跑出來。這是胃氣極度虛弱的徵兆,應該趕快補養胃部、溫暖中焦,以防根本衰敗,可以使用溫胃飲、理中湯、聖朮煎之類的藥。

以上這三種方法,都是治療吐蛔蟲的方法,但是吐出來的蛔蟲有死的,也有活的。如果吐出來的是死蛔蟲,只要按照前面說的治療嘔吐就可以了;如果是活的蛔蟲一直往上跑出來,就不得不設法驅趕它。因為蛔蟲害怕酸味和苦味,只要加入烏梅當作輔助藥材,蛔蟲自然就會伏下來。如果胃火太旺,可以加入苦楝根,或是黃連也很好。

還有一些沒說到的,都詳細記錄在各種蟲病的那一章,以及後面的吐蛔蟲治療按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