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 (13)
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 (13)
1. 腫瘍不足(二十六)
汪太夫人,年逾八十,腦疽已潰,發背繼生,頭如粟米,脈大無力。此膀胱經濕熱所致,然脈大無力,乃血氣衰也。遂以托裡消毒散數服,稍可。更加參耆之劑。雖瘡起而作渴,此氣血虛甚,以人參、黃耆各一兩,當歸、熟地各五錢,麥冬、五味各一錢,數服渴止而愈。此不有臟腑能言,氣血能告,豈能省悟。
病者至死,皆歸於命,深可哀也。又有患者,氣質素實,或有痰不服補劑,然不知膿血內潰,氣血並虛,豈不宜補。余常治瘡,陰用參耆大補之劑,陽書敗毒之名,與服之,俱不中滿,瘡亦隨效。虛甚者,尚加薑桂,甚至附子,未嘗有不效也。(薛按)
白話文:
汪太夫人,年紀已超過八十歲,頭部生了膿瘡,並且已經潰爛,背上又接連長出毒瘡,頭上佈滿像小米一樣的膿點,脈象浮大而無力。這是膀胱經濕熱引起的,但脈象浮大無力,是因為氣血衰弱。於是用托裡消毒散服用幾劑,病情稍有好轉。又加了人參、黃耆等補氣藥。雖然瘡傷發作,病人感到口渴,但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因此用人參、黃耆各一兩,當歸、熟地各五錢,麥冬、五味子各一錢,服用幾劑後口渴止住,病症痊癒。這說明五臟六腑雖然不會說話,但氣血會發出訊息,只要用心體會,就能明瞭病因。
病人到了死亡,都歸咎於命運,實在令人悲哀。也有些病人,氣質原本強健,或者有痰濕,不願意服用補藥,但不知道膿血內潰,氣血已經虛弱,難道就不應該補嗎?我經常治療瘡傷,暗中用人參、黃耆等大補的藥物,表面卻用清熱解毒的名稱開藥,患者服用後,既不感到飽滿,瘡傷也隨之見效。虛弱嚴重者,更要加入生薑、桂枝,甚至附子,從未失敗過。(薛按)
2. 潰瘍(二十七)
立齋曰:膿熟不潰者,陽氣虛也,宜補之。瘀血不腐者,宜大補陽氣,更以桑木灸之。膿清不斂者,氣血俱虛,宜大補。膿後食少無睡,或發熱者,虛也,宜補之。倦怠懶言,食少不睡者,虛也,宜補之。寒氣襲於瘡口,不能收斂或陷下不斂者,溫補之。脈大無力,或澀微者,氣血俱虛也,峻補之。出血或膿多,煩躁不眠者,乃亡陽也,急補之。
凡膿潰而清,或瘡口不合,或聚腫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脫者,皆氣血俱虛也,非補不可。
凡膿血去多,瘡口雖合,尤當補益。務使氣血平復,否則更患他證,必難治療也。
又曰:大抵膿血大泄,當大補血氣為先,雖有他證,以未治之。凡癰疽大潰,發熱惡寒,皆屬氣血虛甚。若左手脈不足者,補血藥當多於補氣藥;右手脈不足者,補氣藥當多於補血藥,切不可發表。
白話文:
膿瘡如果成熟了卻不破潰,是陽氣虛弱,應該補益;瘀血不腐爛,也需要大補陽氣,並且用桑木灸治。膿液清稀無法收斂,是氣血都虛弱,需要大補。膿瘡好了之後食慾不振、睡眠不足,或者發燒,都是虛弱的表現,需要補益。感到疲倦、懶得說話,食慾不佳、睡眠不足,也是虛弱的表現,需要補益。寒氣入侵瘡口,無法收斂或者凹陷下去無法收斂,需要溫補。脈象洪大無力,或者細澀微弱,都是氣血虛弱,需要峻補。出血或膿液多,煩躁不安、失眠,是陽氣衰敗的表現,需要緊急補益。
凡是膿瘡潰爛後膿液清稀,或者瘡口癒合不良,或者腫脹不紅,皮膚寒冷、肉體冰冷,自汗出、面色蒼白,這些都是氣血虛弱的表現,必須要補益。
膿血排泄過多,即使瘡口已經癒合,也應該補益。務必使氣血恢復平穩,否則會患上其他疾病,治療起來就會更加困難。
另外,膿血大量排泄,應該以大補血氣為先,即使有其他病症,也要暫時不治。凡是癰疽大潰,發熱惡寒,都是氣血虛弱的嚴重表現。如果左手脈象不足,補血藥應該比補氣藥多;如果右手脈象不足,補氣藥應該比補血藥多,切忌發表。
大凡癰疽,全藉血氣為主,若患而不起,或潰而不腐,或不收斂,及膿少或清,皆血氣之虛也,俱宜大補之,最忌攻伐之劑。亦有膿反多者,乃氣血虛而不能禁止也。常見血氣充實之人患瘡者,必腫高色赤,易腐潰而膿且稠,又易於收斂。怯弱之人,多不起發,不腐潰,及難於收斂。
若不審察而妄投攻劑,虛虛之禍不免矣。及患後,更當調養。若瘰癧流注之屬,尤當補益也。否則更患他證,必難措治。慎之。
又曰:潰瘍若屬氣血俱虛,固所當補,若患腫瘍而氣血虛弱者,尤宜預補。否則雖潰而不斂矣。又凡大病之後,氣血未復,多致再發,若不調補,必變為他證而危,或誤以瘡毒復發,反行攻伐,則速其不起,深可為戒也。
白話文:
一般來說,癰疽的發生主要由血氣狀況決定。如果患病後沒有起色,或者潰爛但不腐化,或者不易收斂,以及膿液稀少或清澈,都是血氣虛弱的表現,需要大力補益,最忌使用攻伐性的藥物。但也有一些情況,膿液反倒很多,這是因為氣血虛弱,無法抑制膿液分泌。我們經常看到血氣充沛的人患瘡,腫塊一定又高又紅,容易腐爛潰瘍,膿液濃稠,也容易癒合。而體弱的人,大多沒有明顯的發病跡象,不容易腐爛潰瘍,也不容易癒合。
如果沒有仔細診察就隨意使用攻伐性的藥物,虛弱的情況只会加重。患病之後,更要注重調養。像瘰癧、流注等疾病,更需要補益。否則容易引發其他疾病,難以治療。一定要謹慎。
另外,潰瘍如果屬於氣血雙虛,就應該補益,患有腫瘍而氣血虛弱的人,更應該提前補益。否則即使潰爛了也不會癒合。此外,大病之後,氣血尚未恢復,容易再次發病。如果不調補,可能會演變成其他疾病而危及生命,或者誤以為是瘡毒復發,反而使用攻伐性的藥物,就會導致病情加重,不可不慎。
又曰:若瘡瘍腫焮痛甚,煩躁脈大,則辛熱之劑,不但腫瘍不可用,即潰瘍亦不可用也。
《太平聖惠方》云:凡癰疽膿潰之後,脈微澀遲緩者,邪氣去而真氣將復也,為易愈。若脈來沉細而直者,裡虛而欲變證也。若膿血既去,則當脈靜身涼,腫消痛息,如傷寒表證之得汗也。若反發熱作渴,脈洪數者,此真氣虛而邪氣實也,死無疑矣。
白話文:
如果瘡瘍腫脹疼痛很厲害,病人感到煩躁不安,脈搏強勁有力,那麼辛熱的藥物不僅不能用於腫瘍,即使是潰瘍也不可以使用。
《太平聖惠方》中記載,凡是癰疽膿潰之後,脈搏微弱、澀滯、緩慢,說明邪氣已經去除,正氣將要恢復,預後良好。如果脈搏沉細而直,則說明體內虛弱,有可能轉變為其他病症。如果膿血已經排盡,應該出現脈搏平靜、身體涼爽、腫脹消退、疼痛消失的情況,就像傷寒表證患者出汗一樣。如果反而出現發熱、口渴、脈搏洪大而數的症状,說明正氣虛弱而邪氣依然存在,危及生命。
3. 潰瘍有餘(二十八)
潰瘍有餘之證,其辨有四:蓋一以元氣本強,火邪本盛,雖膿潰之後,而內熱猶未盡除,或大便堅實而能食,脈滑者。此其形氣病氣俱有餘,仍宜清利,不宜溫補。火退自愈,亦善證也。一以真陰內虧,水不制火,膿既泄而熱反甚,脈反躁者。欲清之則正氣以虛,欲補之則邪氣愈甚,此正不勝邪,窮敗之證,不可治也。
一以毒深而潰淺者,其肌腠之膿已潰,而根盤之毒未動,此乃假頭,非真潰也,不得遽認為潰瘍而概施托補,若誤用之,則反增其害,當詳辨也。又有一種元氣已虛極,似宜補,然其稟質滯濁,肌肉堅厚,色黑而氣道多壅者。略施培補,反加滯悶。若此輩者,真虛既不可補,假實又不可攻,最難調理,極易招怨,是亦不治之證也。
白話文:
潰瘍有餘之證,其辨有四:
一. 患者原本元氣強盛,火邪旺盛,即使膿潰之後,內熱尚未完全清除,可能表現為大便堅實、食慾良好、脈象滑利。此種情況,形氣與病氣俱有餘,應以清利之法治療,不可溫補。火邪退去,自會痊癒,這也是好的預兆。
二. 患者真陰虧虛,水不能制火,膿液排出後反而熱症加重,脈象反常躁動。想要清熱卻擔心正氣虛弱,想要補益卻擔心邪氣更盛,這屬於正氣不敵邪氣,病勢窮困衰敗,難以治癒。
三. 患者毒素深埋,潰瘍表面淺顯,肌膚表面的膿已潰出,但深層的毒素尚未清除,這是虛假潰瘍,並非真正潰瘍。不可輕率地認為已潰瘍而使用托補之法,若誤用,反而會加重病情,應當仔細辨證。
四. 患者元氣已極度虛弱,看似需要補益,但其稟賦滯濁,肌肉堅厚,面色黑沉,氣道阻塞。稍微施以培補,反而會加重其滯悶。這種患者,真虛不可補,假實不可攻,治療極為困難,容易招致怨恨,也是難以治癒的病症。
總之,潰瘍有餘者,十之一二,故潰瘍宜清者少。腫瘍不足者,十常四五,故腫瘍宜補者多,此亦以癰疽之危險,有關生死者為言,故貴防其未然也。至若經絡浮淺之毒,不過腫則必潰,潰則必收,又何必卷卷以補瀉為辨也,觀者審之。
一男子年逾三十,腹患癰腫,脈數喜冷。齊氏云:瘡瘍腫起堅硬,瘡疽之實也。河間云:腫硬木悶,煩躁飲冷,邪氣在內也。遂用清涼飲倍加大黃,三劑稍緩。次以四物湯加芩、連、山梔、木通,四劑遂潰。更以十宣散去參、耆、肉桂加金銀花、天花粉,漸愈。彼欲速效,自服溫補藥,遂致肚腹俱腫,小便不利。仍以清涼飲治之,膿潰數碗。再以托裡藥而愈。
白話文:
總而言之,潰瘍病人中,真正需要補的只佔少數,大多數還是需要清熱解毒。而腫瘤病人中,則有很大一部分需要補益,因為癰疽有危及生命的風險,所以防患於未然至關重要。至於那些淺表經絡的毒素,不過是腫了就潰,潰了就癒合,根本不需要過於糾結於補瀉之法,仔細觀察就能明白。
有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腹部生了癰腫,脈搏跳得快,而且怕冷。齊氏認為,瘡瘍腫起來硬硬的,是實證。河間認為,腫脹硬硬的,像木頭一樣,還伴隨煩躁和喜歡喝冷水,說明邪氣在體內。於是醫生先用清涼飲加倍大黃,用了三劑後病情稍微緩解。接著用四物湯加上黃芩、黃連、山梔、木通,用了四劑後膿包就潰破了。然後用十宣散去掉了人參、黃芪、肉桂,再加金銀花、天花粉,慢慢地好了。這個病人想要快速見效,就自己服用溫補藥,結果導致腹脹和尿不利。醫生再次用清涼飲治療,膿汁排出好幾碗。最後用托裡藥才完全治癒。
趙宜人年逾七旬,患鬢疽已潰,焮腫甚痛,喜冷脈實,大便秘澀。東垣曰:煩躁飲冷,身熱脈大,精神昏悶者,皆臟腑之實也。遂以清涼飲一劑,腫痛悉退。更以托裡消毒藥三十餘劑而平。若謂年高潰後,投以補劑,實實之禍不免矣。(薛按)
白話文:
趙宜人年紀已過七十歲,患了鬢疽(耳後生瘡)已經潰爛,腫脹疼痛非常厲害,喜歡喝冷水,脈象沉實,大便也十分乾澀。東垣(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說:感到煩躁、喜歡喝冷飲、身體發熱、脈象有力、精神昏昏沉沉的人,都是臟腑積熱的表現。於是就用清涼的藥方給她服用了一劑,腫痛立刻就消退了。之後又用托裡[消毒藥](指具有清熱解毒、托裡排毒的藥物)調理了三十多劑,病症才完全康復。如果說年紀大了,瘡瘍潰爛之後就用補藥來治療,恐怕會加重病情,造成更大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