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2)

1. 經義

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營衛通,汗大泄,故氣泄矣。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宣明五氣篇》曰:胃為氣逆,為噦為恐。膽為怒。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

《玉機真藏論》曰: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

《本神篇》曰: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當人陰縮而筋攣,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腎盛怒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

《壽夭剛柔篇》曰: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

《本病篇》曰:憂愁思慮即傷心。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

《痿論》曰: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口問篇》曰: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行針篇》曰: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

《調經論》曰: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

《本神篇》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疏五過論》曰: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逆上行,脈滿去形。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為攣。

《通評虛實論》曰:膈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

《五變篇》曰: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

白話文:

天氣寒冷時,皮膚毛孔會閉合,氣的運行不順暢,所以氣就收斂起來了。天氣炎熱時,皮膚毛孔會打開,營氣和衛氣的運行就順暢,汗液大量排出,所以氣就散失了。受到驚嚇時,心神沒有依靠,精神沒有歸屬,思緒沒有定點,所以氣就紊亂了。過度勞累時,會喘氣、流汗,體內體外都耗損,所以氣就消耗了。過度思慮時,心中有所掛念,精神有所歸屬,正常的氣停滯不流動,所以氣就鬱結了。

《宣明五氣篇》說:胃氣不順會導致氣逆、呃逆和恐懼。膽的情緒表現為發怒。精氣集中在心就會喜悅,集中在肺就會悲傷,集中在肝就會憂愁,集中在脾就會畏懼,集中在腎就會恐懼。陽氣進入陰分就會平靜,陰氣進入陽分就會發怒。

《玉機真藏論》說:憂愁、恐懼、悲傷、喜悅、憤怒這些情緒如果不能按照正常的次序表現,就會使人生大病。因為過度喜悅導致身體虛弱,腎氣就會趁虛而入;憤怒則會使肝氣乘虛而入;悲傷則會使肺氣乘虛而入;恐懼則會使脾氣乘虛而入;憂愁則會使心氣乘虛而入。

《本神篇》說:經常驚恐、緊張、思慮會損傷精神,精神受損就會導致恐懼,精神會不自主地流散而無法停止。過度的悲傷會使人精氣衰竭而喪失生命。過度的喜樂會使精神渙散而無法儲藏。過度的憂愁會使氣機閉塞而不運行。過度的憤怒會使人迷惑而失去理智。過度的恐懼會使精神散亂而無法收斂。心經常處於驚恐、緊張和思慮的狀態就會損傷精神,精神受損就會導致恐懼、精神恍惚,肌肉消瘦,毛髮枯槁,面色枯黃,在冬天死亡。脾因為憂愁而無法解脫就會損傷意志,意志受損就會導致意識混亂、四肢無力、毛髮枯槁、面色枯黃,在春天死亡。

肝因為過度悲傷就會損傷魂魄,魂魄受損就會出現狂妄、精神不集中,男子會陰莖萎縮、筋脈拘攣,兩脅疼痛,毛髮枯槁,面色枯黃,在秋天死亡。肺因為過度喜樂就會損傷魄力,魄力受損就會出現狂亂、皮膚乾枯、毛髮枯槁、面色枯黃,在夏天死亡。腎因為過度憤怒就會損傷意志,意志受損就會喜愛忘記之前說過的話,腰背無法彎曲伸展,毛髮枯槁,面色枯黃,在季夏死亡。因為恐懼而無法解脫就會損傷精氣,精氣受損就會導致骨骼痠痛、腿腳無力、精液不自主地流出。

《壽夭剛柔篇》說:憂愁、恐懼、憤怒會損傷氣,氣損傷就會導致內臟疾病。

《本病篇》說:憂愁思慮會損傷心。憤怒導致氣逆,氣上行而下不去會損傷肝。

《邪氣臟腑病形篇》說:憂愁、憂慮、恐懼會損傷心,形體受寒、喝冷飲會損傷肺。

《痿論》說:過度悲傷會導致胞絡斷絕,胞絡斷絕就會導致陽氣內動,發作時會出現心下部崩潰的感覺,頻繁小便並出血。思緒無窮無盡,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性慾過於旺盛,過度性生活,導致宗筋鬆弛,就會引發筋痿,或者出現精液自行流出的情況。

《口問篇》說:悲傷憂愁會使心臟悸動,心臟悸動就會使五臟六腑都震盪不安。

《行針篇》說:陽氣多的人容易喜悅,陰氣多的人容易發怒。

《調經論》說:精神過於旺盛就會笑個不停,精神不足就會悲傷。血氣旺盛就會發怒,血氣不足就會恐懼。

《本神篇》說:肝氣虛弱就會恐懼,肝氣旺盛就會發怒。心氣虛弱就會悲傷,心氣旺盛就會笑個不停。

《疏五過論》說:曾經富貴而後貧賤,即使沒有外邪入侵,疾病也會從內部產生,這叫做「脫營」。曾經富有而後貧窮,這叫做「失精」,五種氣機停滯不流,疾病就會合併發生。突然大喜大樂、大悲大苦,開始快樂而後痛苦,都會損傷精氣,精氣耗竭,形體就會毀壞。暴怒會損傷陰,暴喜會損傷陽,氣逆上行,脈象飽滿但形體逐漸衰弱。所以說,貴族失去權勢,即使沒有外邪入侵,精神內傷,身體也一定會敗亡。開始富有而後貧窮,即使沒有外邪的侵擾,皮膚也會乾枯、筋脈也會攣縮、導致癱瘓和痙攣。

《通評虛實論》說:胸膈阻塞,上下不通,就會出現突然憂愁的疾病。

《五變篇》說:眼睛堅硬深邃的人,氣機容易直衝上行,這種人心性剛強,剛強就會容易發怒,發怒就會導致氣機上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