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道集 (1)
卷之六道集 (1)
1. 獨取尺寸(一)
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
白話文:
有人问:十二经脉都有动脉,为何只取寸口来判断五脏六腑的生死吉凶呢?
回答:寸口是脉气汇聚的地方,也是手太阴经脉搏动的位置。
又有人问:脉象有尺寸之分,指的是什么呢?
回答:从手腕的关脉到尺泽穴,这段区域称为尺内,是阴经所管辖的范围;从关脉到鱼际穴,这段区域称为寸口内,是阳经所管辖的范围。因此将尺内分为寸,将寸内分为尺。
2. 脈有輕重(二)
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故曰輕重也。
白話文:
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
五種難以理解的問題中,其中一個是脈象的輕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
當你初次把脈時,如果感覺到脈象像三粒豆子那麼重,而且與皮毛相通,這就是肺部的表現。
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
如果感覺到脈象像六粒豆子那麼重,而且與血脈相通,這就是心部的表現。
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
如果感覺到脈象像九粒豆子那麼重,而且與肌肉相通,這就是脾部的表現。
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
如果感覺到脈象像十二粒豆子那麼重,而且與筋脈相通,這就是肝部的表現。
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
如果按下去能感覺到脈象一直到骨頭,並且手指彈回來很快,這就是腎部的表現。
故曰輕重也。
所以我們說脈象有輕重的區別,正是因為不同臟器對應著不同的脈象表現。
3. 陰陽呼吸(三)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腎肝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白話文:
脈象有陰陽之分,怎麼區分呢?呼氣時心肺運作,吸氣時腎肝運作,呼吸過程中脾臟吸收食物的味道,所以脾脈位於中間。脈象浮在表面的是陽,沉在裡面的是陰,所以叫做陰陽。心肺都浮,怎麼區分呢?浮而散開的是心脈,浮而短澀的是肺脈。腎肝都沉,怎麼區分呢?脈象堅實而長的是肝脈,按壓後有濕潤感,抬指後有實感的是腎脈。脾臟位於中焦,所以脾脈位於中間,這就是陰陽的規律。
4. 陰陽虛實(四)
六難曰:脈有陰盛陽虛,陽盛陰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白話文:
六難中提到:脈象中有陰盛陽虛和陽盛陰虛這兩種情況,這是什麼意思呢?
然而,脈象的特徵是這樣的:浮脈(輕微、表層的脈象)若較弱小,沈脈(深層、內在的脈象)若較強大,這就是所謂的陰盛陽虛。反之,沈脈若較弱小,而浮脈若較強大,這就是陽盛陰虛。這就是陰陽之間的虛實差異的意義所在。
5. 脈分臟腑(五)
九難曰:何以別知臟腑之病耶?然:數者腑也,遲者臟也。數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以別知臟腑之病也。
白話文:
《九難》中提到:如何分辨臟腑的疾病呢?答案是:脈搏跳動頻率快的是六腑,慢的是五臟。脈搏跳動頻率快表示熱性病症,慢表示寒性病症。所有陽脈顯示熱性,所有陰脈顯示寒性,因此可以通過這些來分辨臟腑的疾病。
6. 根本枝葉(六)
十四難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白話文:
《十四難》中提到:如果一個人的上半身有脈搏,而下半身沒有脈搏,這個人可能會出現嘔吐的情況,如果他沒有嘔吐,那麼結果可能就是死亡。相反,如果一個人的上半身沒有脈搏,而下半身有脈搏,即使他處於危急狀態,也無法對他造成太大的傷害。這樣的理論是因為人的腰際(即「尺」)好比樹的根,即使樹葉已經枯萎,樹根仍能自我復甦。同樣地,脈搏與體內的原始能量(元氣)相連,因此可以知道這種情況下不會死亡。
7. 辨脈法(七)
問曰:脈有陰陽,何謂也?答曰:凡脈浮大數動滑,此名陽也;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
其脈沉者,榮氣之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之衰也。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
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也。
夏月盛熱,欲著復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
白話文:
人們問道:脈象有陰陽之分,這指的是什麼呢?
回答道:凡是脈象浮大、跳動頻繁、滑利,這叫做陽脈;脈象沉伏、澀滯、微弱、弦細,這叫做陰脈。陰病卻出現陽脈,這是吉兆,陽病卻出現陰脈,這是凶兆。
寸口脈象微弱,叫做陽氣不足,陰氣上行入侵陽氣,就會出現發冷怕寒的症狀。尺脈象微弱,叫做陰氣不足,陽氣下降陷入陰氣,就會出現發熱的症狀。陽脈浮而陰脈弱,則血氣虛弱,血氣虛弱就會導致筋骨緊張。
脈象沉伏,代表營氣不足。脈象浮而汗出如珠,代表衛氣衰弱。寸口脈象浮則表證,沉則裡證,數則腑證,遲則臟證。如果脈象浮大,代表氣盛而血虛。
寸口脈象浮而緊,浮則屬風,緊則屬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就會導致骨節疼痛,應該要發汗。
夏季炎熱,卻想要多穿衣服,冬季寒冷,卻想要脫掉衣服,這是因為陽氣微弱就會怕冷,陰氣虛弱就會發熱。
寸口脈浮大,而醫反下之,此為大逆。浮則無血,大則為寒,寒氣相搏,則為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飲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䭇。
諸脈浮數,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若有痛處,飲食如常者,當發其癰。脈數不時,則生惡瘡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脉象浮大,医生却反过来给他用寒凉的药,这是犯了大忌。脉浮意味着血液不足,脉大意味着寒气入侵,寒气相互搏击就会引起肠鸣。医生却不知道,反而给病人喝冷水,导致大量出汗,水受寒气影响,冷气相互搏击,病人就会立刻昏厥。
如果病人脉象浮而数,本应该发热,却反而出现发冷恶寒,同时又有疼痛,饮食如常,这种情况应该会生疮。脉象数而不定,则会导致生出恶疮。
8. 平脈法(八)
師曰:脈有三部,道之根源,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刻漏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浮虛,寒則牢堅,沉潛水滀,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緣。
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中必有奸,審察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舍,消息診看,料度臟腑,獨見若神。為子條記,傳與賢人。
師曰:呼吸者,脈之頭也。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名曰內虛外實也。初持脈,來遲去疾,此出遲入疾,名曰內實外虛也。
白話文:
老師說:脈象有三部分,是人體健康的根本。氣血運行於經脈,必須保持平衡。腎脈沉而心脈洪大,肺脈浮而肝脈弦緊,這些都是正常的脈象,不可有絲毫偏差。脈象的升降出入,如同時間的推移,一週循環,水流下降二刻,就應當回到寸口脈,虛實之象便可見了。脈象變化互相影響,陰陽互相依存。風邪則脈象浮虛,寒邪則脈象牢固,沉潛則脈象水滑,支飲則脈象急弦,脈象跳動則疼痛,脈象數快則發熱煩躁。如果脈象不符合這些規律,就要了解其變化的原因。
三部分脈象不同,疾病的症狀也各有差異,過於旺盛或不足都會出現異常。邪氣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其中必定有原因,要仔細觀察表裡,分辨三焦的病變。了解疾病的所在,觀察脈象的變化,推測臟腑的病變,就能像神明一樣洞察病情。你要把這些記錄下來,傳授給有才能的人。
老師說:呼吸是脈象的先兆。初次把脈時,如果來脈快去脈慢,這是氣血由內向外流動過快,叫做內虛外實。初次把脈時,如果來脈慢去脈快,這是氣血由外向內流動過快,叫做內實外虛。
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病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里痛也。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裡實護腹,如懷卵物者,心痛也。
問曰:人病恐怖者,其脈何狀?曰:脈形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脫色也。人愧者,其脈何類?曰:脈浮而面色乍白乍赤也。
問曰:脈有殘賊,何謂也?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者名為殘賊,能為諸脈作病也。
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與形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服湯如食頃,病人乃大吐,若下痢,腹中痛。師曰:我前來不見此證,今乃變異,是名災怪。又問曰:何緣作此吐痢?答曰:或有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名災怪耳。
白話文:
醫生把脈,病人欠伸,沒有病。脈搏微弱像呻吟一樣的,就是有病。說話遲緩的,是風寒。搖頭說話的,是腹痛。走路緩慢的,是表證強盛。坐著身子伏下來的,是氣短。坐著時一隻腳垂下來的,是腰痛。腹部脹滿,像懷了卵物一樣的,是心痛。
有人問道:人患病時害怕,脈象是什麼樣?答道:脈象像一條絲線一樣,連綿不斷,臉色蒼白。人感到羞愧時,脈象是什麼樣的?答道:脈象浮而面色時白時紅。
有人問道:脈象有殘賊,指的是什麼?答道:脈象有弦緊、浮滑、沉澀,這六種就叫做殘賊,它們能使其他脈象產生疾病。
有人問道:脈象有災怪,指的是什麼?答道:假設病人患病,脈象得到太陽,與病症相符,醫生便為病人煎湯,病人喝了湯像吃飯的時間一樣,病人就開始嘔吐,或者腹瀉,肚子痛。醫生說道:我先前來的時候沒有看到這種情況,現在卻出現了變化,這就是所謂的災怪。又有人問道:為什麼會出現嘔吐腹瀉?答道:可能是之前服用過藥物,現在才發作,所以叫做災怪。
肥人責浮,瘦人責沉。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責之。
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餘命死生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
脈病人不病,號曰行屍,以無生氣,卒眩僕不識人者,短命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困無苦。
問曰:緊脈從何而來?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痢,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顏光,其聲商,毛髮長;遲則陰氣盛,骨髓生,血滿,肌肉緊薄鮮硬。陰陽相抱,營衛俱行,剛柔相搏,名曰強也。
白話文:
胖子應該沉,卻反而浮起來,瘦子應該浮,卻反而沉下去,因此責備他們。
寸脈向下不到關脈就停止,叫做陽氣絕,尺脈向上不到關脈就停止,叫做陰氣絕,這兩種情況都無法治癒,注定要死。如果要計算剩下的壽命,可以用月節來推算。
病人有脈象卻沒有病症,叫做行屍,因為沒有生氣,突然昏倒不認人,壽命很短就會死去。人有病症卻沒有脈象,叫做內虛,因為沒有谷氣神,雖然身體虛弱,卻沒有痛苦。
問道:緊脈從哪裡來?回答說:假設沒有出汗或嘔吐,是肺部寒涼,所以脈象緊。假設咳嗽,是因為喝了冷水,所以脈象緊。假設腹瀉,是因為胃部虛寒,所以脈象緊。
寸口脈緩慢而遲緩,緩慢代表陽氣旺盛,面色紅潤,目光明亮,聲音清脆,毛髮茂盛;遲緩代表陰氣旺盛,骨髓充實,血液充盈,肌肉緊實。陰陽相抱,營衛氣血都正常運行,剛柔相搏,叫做強壯。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飢,飢而虛滿,不能食也。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營氣不足。營衛不能相將,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營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氣虛,則惡寒數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酢,古醋字。)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營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榮氣不足,面色青。營為根,衛為葉,營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吐腥、吐涎沫也。
白話文:
如果把脈時發現寸口脈浮而大,表示體內虛實並存,虛在表,實在裡,如果浮脈在尺位則難以排尿,浮脈在寸位則容易嘔吐。
如果寸口脈弱而遲,表示體內衛氣不足,且血液寒冷。血液寒冷會導致發熱,而衛氣不足則會造成心氣虛弱,容易感到飢餓,卻又吃不下東西。
如果寸口脈弱而緩,表示體內陽氣不足,胃氣卻很旺盛,容易打嗝、吞酸、吃不下飯,並且感到氣體堵在胸口。
如果寸口脈微而澀,表示體內衛氣運行不暢,營氣不足。營衛不能相互協調,三焦功能失調,身體麻木無知覺。營氣不足會導致煩躁疼痛,口齒不清;衛氣不足則會畏寒、打呵欠。三焦功能失調,上焦失調則打嗝、吞酸;中焦失調則難以消化食物;下焦失調則會大小便失禁。
如果寸口脈微而澀,表示體內衛氣衰弱,營氣不足。衛氣衰弱會導致面色發黃,榮氣不足則面色發青。營氣是根,衛氣是葉,營衛俱微,則如同根葉枯槁,會出現發冷、咳嗽、吐腥、吐口水等症狀。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寸口諸微亡陽,諸濡亡血,諸弱發熱,諸緊為寒。諸乘寒者則為厥,鬱冒不仁,以胃無穀氣,脾澀不通,口急不能言,戰而慄也。
問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臟?曰:諸陽浮數為乘腑,諸陰遲澀為乘臟。
白話文:
寸口脈搏微弱,尺脈緊縮,這個人體質虛弱且經常出汗,知道陰氣常在,絕不見陽氣。
寸口脈若出現各種微弱現象,代表失陽;若脈搏濡滑,代表失血;若脈搏柔弱,可能引發發熱;若脈搏緊縮,則代表受寒。受寒後可能導致厥逆,神志昏迷,因為胃中無食氣,脾氣運轉不順暢,口部緊閉無法說話,身體震顫。
問道:如何分辨是影響腑(六腑)還是影響臟(五臟)?答道:陽脈浮動快速是影響腑,陰脈遲緩澀滯是影響臟。
以上內容主要描述了中醫脈診的理論和對應的身體狀態,以及如何通過脈象來辨別病勢影響的是五臟還是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