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道集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道集 (1)

1. 獨取尺寸(一)

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口內,陽之所治也。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

2. 脈有輕重(二)

五難曰:脈有輕重,何謂也?然:初持脈如三菽之重,與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與血脈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與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與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者,腎部也。故曰輕重也。

3. 陰陽呼吸(三)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腎肝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4. 陰陽虛實(四)

六難曰:脈有陰盛陽虛,陽盛陰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也。

5. 脈分臟腑(五)

九難曰:何以別知臟腑之病耶?然:數者腑也,遲者臟也。數則為熱,遲則為寒。諸陽為熱,諸陰為寒,故以別知臟腑之病也。

6. 根本枝葉(六)

十四難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7. 辨脈法(七)

問曰:脈有陰陽,何謂也?答曰:凡脈浮大數動滑,此名陽也;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

其脈沉者,榮氣之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之衰也。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腑,遲為在臟。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

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也。

夏月盛熱,欲著復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

寸口脈浮大,而醫反下之,此為大逆。浮則無血,大則為寒,寒氣相搏,則為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飲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䭇。

諸脈浮數,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若有痛處,飲食如常者,當發其癰。脈數不時,則生惡瘡也。

8. 平脈法(八)

師曰:脈有三部,道之根源,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刻漏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浮虛,寒則牢堅,沉潛水滀,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緣。

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中必有奸,審察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舍,消息診看,料度臟腑,獨見若神。為子條記,傳與賢人。

師曰:呼吸者,脈之頭也。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名曰內虛外實也。初持脈,來遲去疾,此出遲入疾,名曰內實外虛也。

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病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里痛也。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裡實護腹,如懷卵物者,心痛也。

問曰:人病恐怖者,其脈何狀?曰:脈形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脫色也。人愧者,其脈何類?曰:脈浮而面色乍白乍赤也。

問曰:脈有殘賊,何謂也?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者名為殘賊,能為諸脈作病也。

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與形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服湯如食頃,病人乃大吐,若下痢,腹中痛。師曰:我前來不見此證,今乃變異,是名災怪。又問曰:何緣作此吐痢?答曰:或有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名災怪耳。

肥人責浮,瘦人責沉。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責之。

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餘命死生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

脈病人不病,號曰行屍,以無生氣,卒眩僕不識人者,短命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困無苦。

問曰:緊脈從何而來?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痢,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顏光,其聲商,毛髮長;遲則陰氣盛,骨髓生,血滿,肌肉緊薄鮮硬。陰陽相抱,營衛俱行,剛柔相搏,名曰強也。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飢,飢而虛滿,不能食也。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營氣不足。營衛不能相將,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營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氣虛,則惡寒數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酢,古醋字。)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營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榮氣不足,面色青。營為根,衛為葉,營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吐腥、吐涎沫也。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寸口諸微亡陽,諸濡亡血,諸弱發熱,諸緊為寒。諸乘寒者則為厥,鬱冒不仁,以胃無穀氣,脾澀不通,口急不能言,戰而慄也。

問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臟?曰:諸陽浮數為乘腑,諸陰遲澀為乘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