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 (4)

1. 昏睡(四十九)

凡痘瘡將出未出而猝然昏睡者,其痘必重,當察其脈證虛實,預為治之。若痘後喜睡,此毒氣已解,元氣將復,故邪退而神安,乃否極泰來之象,不須服藥妄治。如見寂然氣虛,但以調元湯保元湯六物煎之類,察其寒熱,漸以調之,自然平復,不可妄行消耗,致傷其神,反必害矣。

2. 腰痛(五十)

經曰:腰者腎之府。又曰:太陽所至為腰痛。蓋足太陽之脈,夾脊絡腎,而痘瘡之毒,多出於腎,循足太陽膀胱散行諸經,乃邪之由里傳表也。如初見熱而腰即痛,或日以漸甚者,此邪由膀胱直入於腎,而毒有不能達也,急宜解毒,以泄少陰之邪,以通太陽之經,務令邪氣不得深入,則痘雖稠密,亦可愈也。

若不速治,則邪必日陷而表裡俱甚,營衛之脈不行,臟腑之氣皆絕,或為癢𤹀,成為黑陷,終莫能救矣。

一、凡痘毒自陰傳陽,自里傳外者為順,自上傳下,自外傳裡者為逆。若毒由太陽傳入少陰,則毒陷而不升,伏於骨髓之中,不能外達,所以腰痛。大凡瘡疹之毒,歸腎則死。故但見腰痛,急宜治療,若毒陷不起,即宜發散解毒,令其復出太陽而達乎陽道,斯無害也,宜人參敗毒散,或五積散主之。若腎氣虛陷,不能傳送外達者,必用理陰煎細辛、官桂、杜仲獨活之類主之。

一、治發熱便見腰痛者,以熱麻油按痛處揉之可止,仍急服前藥之類。如小水不利者,宜五苓散;如火毒內盛而小水不利者,宜四苓散梔子木通

3. 腹痛(五十一)

治腹痛證當以可按拒按,及宜飽宜飢,辨其虛實,不得謂痛無補法,而悉行消伐也。又當因脈因證,辨其寒熱,不得妄用寒涼也。大都寒滯者十居八九,熱鬱者間或有之,若虛不知補而寒因寒用,則害莫甚矣。

一、初見發熱,痘瘡未出,別無寒滯食滯而腹滿腹痛者,此必起發不透,痘毒內攻而然,宜解表疏里,以化毒湯加紫蘇、厚朴之類主之,或五積散木香亦可。若大便不遠,腹脹而作痛者,桂枝大黃湯酌宜用之。

一、寒氣犯胃,或食生冷而嘔惡吐瀉,腹無服滿而但有疼痛者,溫胃飲理中湯肉桂、木香,或小建中湯,隨宜用之。若胃氣虛寒作痛而喜按者,黃耆建中湯

一、寒犯中焦,氣滯作脹,而腹痛或泄瀉者,和胃飲,或抑扶煎丁香、木香,或陳氏十一味木香散

一、脾腎虛寒,下腹作痛,瀉利不止者,胃關煎

一、誤飲冷水涼茶,寒濕留中,小水不利而腹痛者,五苓散或加木香,或用小建中湯

一、飲食停滯,中滿作痛者,大、小和中飲,或保和丸加木香、砂仁。若大便不通而痛甚者,赤金豆承氣湯利之。

一、發熱二、三日後,大便不通,燥糞留滯而腹痛者,當歸丸,或用豬膽導法。

一、濕熱下利,煩熱大渴,小水熱澀而腹痛者,大、小分清飲,或黃芩湯加木香、青皮、砂仁。

一、火毒內攻,譫妄狂亂而煩熱腹痛者,退火丹,或硃砂益元散

4. 腹脹(五十二)

痘瘡腹脹之證,其要有二:一以脾胃受傷,一以邪氣陷伏。蓋痘瘡將發,毒由內生,其證無不發熱或見微渴,此其常也。當此之時,只宜溫平和解,或兼托散,憮抑遏,無窮追,無殘及元氣,惟貴輕揚善導,但令毒透肌表,則苗秀而實,無不善矣。設不知此,而見熱即退熱,見毒即攻毒,則未有妄用寒涼而不傷胃氣者,未有但知攻毒而不傷元氣者。胃氣傷則運行無力而脾寒,所以作脹,元氣傷則托送無力而毒陷,所以作脹。

雖作脹之由,猶不止此,然惟此最多,而人多不能察也。諸未盡者,俱詳如下。

一、誤服涼藥或過食生冷而作脹者,其人必不能食,或大小便利,或腹中雷鳴,此皆脾胃中寒之證,速宜溫中以疏逐冷氣,冷氣散則脹自消矣,宜益黃散加薑製厚朴,或人參胃愛散乾薑。若胃寒兼虛,瘡白神倦,或氣促發厥者,惟溫胃飲及陳氏十一味木香散俱為要藥。若寒在脾腎,下焦不化而作脹者,非理陰煎不可。

一、中氣本虛,或過用消伐,以致元氣無力,不能托送痘毒而陷伏作脹者,宜十宣散,或合二妙散神香散

一、痘毒陷伏於裡者,必有熱證相雜,如煩躁乾渴,大小便秘而作脹者,此只宜溫平快氣兼托之劑,當用紫草飲子

一、寒邪外閉肌腠,身熱無汗,或氣喘鼻塞,則痘毒不能外達而陷伏腹脹者,宜五積散,或加減參蘇飲

一、飲食過傷,偶為停滯而腹脹者,此不過一時之滯,食去則脹消,宜大和中飲,或合二妙散、神香散。

一、腹脹而目閉,口中如爛肉臭,或大便泄瀉,或利膿血者,皆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