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 (2)

1. 傷寒呃逆(共六條)

凡傷寒之呃,亦無非氣逆之病,其有與雜證不同者,如仲景所言則其類也,然猶有未悉及治有未備者,謹略如下:

一、傷寒胃中虛冷等證,大約與前雜證相似,悉宜如前以溫中等劑治之。或如仲景所言胃中虛冷及飲水則噦等證,當以後條仲景法治之。

一、傷寒邪在表者,與里無涉,故無噦證。惟少陽證邪在半表半裡之間,則寒熱往來,氣為邪抑而噦逆者有之矣,宜柴陳煎主之,有寒者加丁香,有火者加黃芩;或小柴胡湯亦可。

一、傷寒失下,邪入正陽明,內熱之極,三焦乾格,陰道不行而上衝作呃者,必宜去火去閉,斯逆氣得降而噦乃可愈。然必察邪之微甚,如無堅實脹滿等證,而但以乾涸燥熱者,宜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或瀉心湯涼解之。若果有燥糞,大便閉結,脹滿實堅俱全者,宜三承氣湯下之。

一、傷寒邪有未解,而用溫補太過者,則其中焦氣逆,最能為噦,惟安胃飲為最妙。若氣逆無火者,宜橘皮湯。若兼表邪未解者,宜柴陳煎。

一、傷寒誤攻,或吐或下,或誤用寒涼,以致脾腎胃氣大虛大寒而發噦者,大為危候,速當以前雜證溫胃、理陰等法調治之,恐遲則無濟於事也。

白話文:

傷寒引起的呃逆,基本上都是氣逆的病症,它與其他雜病的呃逆不同之處,就像張仲景所說的那些情況。但仍然有一些未詳盡之處和治療上不夠完善的地方,我謹將一些要點簡述如下:

一、傷寒引起的胃虛寒等症狀,大致與前面提到的雜病相似,都應該像之前一樣用溫中等藥方治療。或者像張仲景說的胃虛寒以及喝水就打嗝等症狀,應當按照後面提到的仲景治療方法來處理。

二、傷寒邪氣在表面的,與身體內部沒有關聯,所以不會有打嗝的症狀。只有少陽證,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才會出現忽冷忽熱,氣被邪氣壓制而出現打嗝的情況,應該用柴陳煎來治療,有寒象的加丁香,有火象的加黃芩;或者用小柴胡湯也可以。

三、傷寒沒有及時用瀉法治療,邪氣進入正陽明經,導致體內熱到極點,三焦乾澀阻隔,體內陰液不能下行反而上衝而引起打嗝,必須要清熱去閉,這樣逆行的氣才能下降,打嗝才能好轉。但一定要觀察邪氣的輕重,如果沒有堅硬脹滿等症狀,只是單純的乾燥發熱,應該用白虎湯,或者竹葉石膏湯,或者瀉心湯等藥方來清熱解毒。如果確實有燥糞,大便不通,脹滿堅硬等症狀都存在,應該用三承氣湯來瀉下。

四、傷寒邪氣沒有解除,卻過度使用溫補藥物,導致中焦氣逆,最容易引起打嗝,用安胃飲最為有效。如果氣逆沒有火象,應該用橘皮湯。如果同時有表邪未解的情況,應該用柴陳煎。

五、傷寒被誤治,例如使用催吐或瀉下等方法,或是誤用寒涼藥物,導致脾腎胃氣大虛大寒而出現打嗝,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必須要趕緊用之前治療雜病的方法,溫養胃氣、調理陰液等方法來治療,如果耽誤了恐怕就沒有辦法挽救了。